Ⅰ 簡單概括一下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歷史條件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是當時社會發展的產物。無產階級要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迫切需要以科學的世界觀為指導,馬克思主義正是適應無產階級政治斗爭的迫切需要而產生的。是19世紀自然科學發展的必然結果。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是對人類思想史上一切優秀成果的創造性繼承,是人類文明特別是歐洲近代文明合乎邏輯的發展成就。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堅持不懈地進行理論探索和革命實踐的結果。
Ⅱ 馬克思主義是在什麼樣的社會歷史條件上產生的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社會歷史條件
一種科學理論的產生除去理論家的創造和發明之外,總是與產生這種理論的社會的歷史條件分不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也是如此。所謂社會歷史條件主要指:社會實踐的發展的階段和階級基礎,自然科學的發展和前人所提供的思想資料。
1、社會實踐和階級條件
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於19世紀40年代中期。這個時期,資本主義社會矛盾激化,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的沖突日益尖銳,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提供了社會實踐的基礎和階級條件。
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在歐洲最早可以追溯到14~15世紀,到19世紀40年代,資本主義已經在歐洲一些國家確立起來。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產業革命的發生與擴展,蒸氣機的發明和使用,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資產階級在它不到一百年的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 力,比過去一切時代的生產力的總和還要多、還要大。航海和海外貿易的發展,使用世界越來越成為一個相互聯系的整體。資產階級的這些歷史成就,一方面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的歷史進步和發展,開闊了人們的視野,為正面、全面、深刻地揭示自然界和社會歷史的內在聯系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也使得資本主義制度的固有矛盾日益尖銳和激化,使得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成了生產力進一步發展的桎梏。其突出表現就是愈來愈危及整個資產階級社會的經濟危機頻繁出現。如何認識資本主義的本質和它的發展規律,它將向什麼方向發展,代替它的未來社會將具有什麼樣的基本規定性等等,便是那個時代提出的問題。馬克思主義及其哲學正是在這種社會歷史環境中產生的。
無產階級是隨著資本主義關系的出現而產生的。由於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的根本利益上是對立的,所以資本主義社會從一開始就存在著無產階級反抗資產階級的斗爭。這個斗爭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經歷了一個由自發到自覺的過程。無產階級在斗爭中日趨成熟,到19世紀40年代,已經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台。為了使自己的斗爭目標更明確,方法更科學、更有成效,無產階級迫切希望得到一種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馬克思主義哲學正是適應無產階級斗爭的需要而創立的。所以,馬克思主義哲學從一開始就是無產階級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代表無產階級利益並為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服務的。
2、自然科學前提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離不開自然科學的發展及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資本主義工業發展推動了自然科學的進步和發展。自然科學和發達的工業一起變革了自然界,為正確地揭示自然界的規律、結束人們對自然界的幼稚態度、打破形而上學的宇宙觀創造了條件。19世紀40年代以來,一些以研究自然界發展過程為特點的新的學科相繼產生和發展起來,如地質學、胚胎學、動植物生理學、有機化學等,其中有代表性的是作為自然科學重大成就的三大發現:細胞學說、能量守恆和轉化定律、生物進化論。恩格斯指出:「由於這三大發現和自然科學的其化巨大進步,我們現在不僅能夠說明自然界中各個領域內的過程之間的聯系,而且總的說來也能夠說明各個領域之間的聯系了,這樣,我們就能夠依靠經驗自然科學本身所提供的事實,以近乎系統的形式描繪出一幅自然界的清晰圖畫。」這就是說,「新的自然觀就其基本點來說已經完備:一切僵硬的東西溶解了,一切固定的東西消散了,一切被當作永恆存在的特殊的東西變成了轉瞬即逝的東西,整個自然界被證明是在永恆的流動和循環中運動著。」恩格斯的論述精闢地說明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生產的自然科學前提。
3、思想理論來源
自古以來,人類就在勞動實踐和社會生活中積累了許多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思想,馬克思主義哲學正是對人類這些優秀思想成果的繼承和發展。作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直接理論來源的是德國古典哲學。德國古典哲學的主要代表有康德、費希特、謝林、黑格爾和費爾巴哈等,其中對馬克思影響最大的是黑格爾和費爾巴哈。黑格爾在哲學上最傑出的成就是辯證法。他是哲學史上第一個以唯心主義的方式系統地闡述了辯證法基本規律的哲學家,第一次把整個自然的、歷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寫為一個運動、變化、發展的過程,並企圖揭示這種運動和發展的內在聯系。費爾巴哈是德國古典哲學的最後一位代表,他的重要成就是打破了黑格爾唯心主義哲學的統治,恢復了唯物主義的王位;他還批判了宗教和神學,是一位傑出的無神論者。但這兩位哲學家的理論存在著明顯的缺陷。黑格爾的辯證法是唯心主義觀念的辯證法;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地建立在人本主義基礎之上的,總的說來超出舊唯物主義的范圍。馬克思結合當時的社會實踐,批判地吸取了黑格爾哲學中的「合理內核」——辯證法思想,並對之進行了唯物主義的改造;批判地吸取了費爾巴哈哲學中的「基本內核」——唯物主義思想,並克服了它的形而上學性、機械性和不徹底性。馬克思主義哲學正是在吸收前人優秀哲學成果的基礎上創立的。
19世紀40年代以來,社會歷史的發展,階級斗爭實踐的條件,自然科學的進步和成就,哲學自身的發展,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提供了基礎和前提。因此,馬克思主義哲學在這個時代產生是有其歷史必然性的,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如果不是馬克思,也會由別的什麼人把這種理論創立起來。
是哲學史上第一個以唯心主義的方式系統地闡述了辯證法基本規律的哲學家,第一次把整個自然的、歷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寫為一個運動、變化、發展的過程,並企圖揭示這種運動和發展的內在聯系。費爾巴哈是德國古典哲學的最後一位代表,他的重要成就是打破了黑格爾唯心主義哲學的統治,恢復了唯物主義的王位;他還批判了宗教和神學,是一位傑出的無神論者。但這兩位哲學家的理論存在著明顯的缺陷。黑格爾的辯證法是唯心主義觀念的辯證法;費爾巴哈的唯我主義地建立在人本主義基礎之上的,總的說來超出舊唯物主義的范圍。馬克思結合當時的社會實踐,批判地吸取了黑格爾哲學中的「基本內核」——辯證法思想,並對之進行了唯物主義的改造;批判地吸取了費爾巴哈哲學中的「
Ⅲ 馬克思主義產生的社會歷史條件和背景
馬克思主義產生的社會歷史條件和背景是:
馬克思主義是批判地繼承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英、法國空想社會主義而創立的嶄新的無產階級思想的科學體系。
馬克思、恩格斯在1841年以前曾經接受黑格爾唯心主義哲學,從1841年下半年起轉向 L.A.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
他們吸取G.W.F.黑格爾哲學中辯證法的合理內核而擯棄其唯心主義,吸取費爾巴哈哲學中唯物主義而擯棄其形而上學和社會歷史問題上的唯心觀點,創立了辯證唯物主義哲學。
(3)馬克思主義產生的歷史條件是什麼擴展閱讀:
1848年2月,《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1867年,馬克思發表了《資本論》第一卷,《資本論》是科學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的母本經濟理論,是中性經濟理論。
直接閱讀《資本論》,不能夠體會科學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的內容,需要對中性經濟理論進行改編社會屬性,才能夠學習解讀到科學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
1875年,馬克思完成了《對德國工人黨綱領的幾點意見》寫作,這標志著馬克思完成了科學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的全部設計與寫作。
Ⅳ 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歷史條件
1.工業革命的深入推動了資本主義迅速發展,為馬克思主義誕生准備了社會經濟的前提條件。
自18世紀60年代以來,到19世紀上半期,英國基本上完成了工業革命,大機器生產基本上取代了工場手工業,不僅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提高,而且引起了社會結構的重大變革。同時,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生產的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的私人佔有之間的矛盾不僅沒有緩解,而且矛盾更加劇烈。一方面社會生產力極大提高,社會財富日益增多;另一方面,資本家把機器變成殘酷剝削工人的工具,把工人推向貧困的深淵,導致「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自1825年英國爆發世界上第一次經濟危機以後,經濟危機開始了周期性的不斷發生,它不僅使社會生產遭到嚴重破壞,也給廣大工人階級帶來更加深重的災難。這樣,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端就充分暴露出來了,也就為馬克思、恩格斯對社會歷史作出全面的、科學的認識,並提出新的理論提供了根據。
2.無產階級作為一支獨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是馬克思主義誕生的社會階級條件。
19世紀三四十年代,歐洲爆發了法國里昂工人起義、英國憲章運動;在里昂起義中,工人提出「工作不能生活,毋寧戰斗而死」與「不共和毋寧死」的戰鬥口號。在憲章運動中,工人要求實現普選權,參加對國家的管理。雖然這些運動都失敗了,但是,無產階級提出了自己獨立的政治經濟要求,沖擊著資本主義制度。這充分表明,無產階級已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無產階級革命斗爭的發展既迫切地需要革命理論的指導,又為革命理論的形成提供了客觀依據,這為科學共產主義的誕生提供了必要的階級條件。
3.自然科學取得的許多新成果與社會科學領域里的重大發現,為馬克思主義誕生提供了理論條件。
19世紀初,能量守恆與轉化定律、細胞學說與進化論學說等的發現或創立充分地揭示了物質世界的多樣性本質及發展規律;這就為馬、恩正確地認識世界,分析觀察社會歷史、創立科學的世界觀與方法論奠定了科學基礎。馬、恩批判地繼承了德國古典哲學,吸收了黑格爾辯證法與費爾巴哈唯物論的合理內核,創立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馬、恩又批判地吸收了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中亞當•斯密和大衛•李嘉圖的勞動價值論學說,創立了剩餘價值學說,揭露出資本家剝削工人的秘密,從而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經濟學。
4.空想社會主義是馬克思誕生的思想條件。
工業革命後,社會財富迅速增多,而創造財富的人卻日益貧困,於是,出現了一些思想家,他們無情地揭露資本主義社會,探索建立理想社會的模式,其中最突出的是聖西門、傅立葉和歐文三位空想社會主義者。雖然他們的理論不能揭示資本主義根本矛盾和發展規律,不能從理論上科學地闡明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是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他們的社會主義只是一種無法實現的空想,但是,他們提出「人人勞動,沒有剝削」的未來社會的天才設想,卻激勵著人們去探尋實現這種理想社會的道路,這就為馬、恩創立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提供了思想條件。
Ⅳ 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條件有哪些
第一,工業革命推動資本主義迅速發展是馬克思主義誕生的社會經濟前提。
工業革命是從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的飛躍,它不僅是生產技術上的革命,也引起了社會關系的深刻變化。一方面,工業革命推動生產的迅速發展,並導致了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爆發,使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日益明顯地暴露出來。另一方面,工業革命使社會分裂為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兩大對立階級,促進了工人運動的興起和發展。機器生產本來可以用來減輕工人的繁重勞動,但在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下,它卻成了更多榨取工人勞動血汗的工具。機器的使用,使勞動分工更為細致和專門化,工人掌握的技術日益簡單。資本家常常用大批非熟練工人代替熟練工人,用女工、童工代替成年男工,以減少工資。工人隨時面臨著失業的危險,工人的處境沒有得到改善,反而更加惡化了。工人運動隨之興起。
第二,獨立工人運動的興起,是馬克思主義誕生的階級基礎。
19世紀三四十年代,工人運動已從經濟斗爭發展到獨立的政治斗爭。法國里昂工人的武裝起義、英國的憲章運動、德意志西里西亞工人起義,具有鮮明的政治斗爭性質。在此以前,工人階級有時也參加政治斗爭,但在那些斗爭中無產階級是在資產階級的領導下進行反封建斗爭。而現在,工人階級是為了自己的政治權利和經濟利益去進行斗爭,並把矛頭指向資本主義剝削制度。工人們從斗爭實踐中逐漸認識到,要想從根本上改善自己的處境,就必須改變政治上的無權地位,進行反對資產階級的政治斗爭。這標志著無產階級已經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舞台。獨立的工人運動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同時也為科學理論的創立奠定了階級基礎。
第三,歐洲的空想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的思想來源之一。
德意志的古典哲學、英國的古典政治經濟學和法國的空想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直接來源。社會主義思想是工人階級反對資本主義剝削和壓迫的理論表現。早在十六七世紀資本主義興起時,就出現了以英國人莫爾為代表的早期空想社會主義。19世紀初,隨著英國工業革命的深入和法國資產階級統治的確立,又出現了以法國人聖西門、傅立葉和英國人歐文為代表的空想社會主義。19世紀三四十年代,隨著工人運動從經濟斗爭發展到獨立的政治斗爭,更多的歐洲有識之士懷著急迫的心情,深入地探討資本主義社會的各種問題。
Ⅵ 馬克思主義產生的經濟、社會歷史條件是什麼
1、經濟基礎:
工業革命的完成促進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同時資本主義經濟的矛盾日益暴露,階級矛盾激化。
2、社會歷史條件:
①階級基礎:
19世紀三四十年代,三大工人運動(英國憲章運動、法國里昂工人起義、德意志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標志無產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②思想基礎:
三大理論(德意志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英法空想社會主義)提供思想來源。
拓展資料:
馬克思主義(Marxism)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簡稱,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覆蓋了馬克思本人關於未來社會形態——科學社會主義的全部觀點和全部學說。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包含兩個組成部分,即為現代唯物主義和現代科學社會主義。
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包含兩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革命理論(即政權理論部分),科學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
科學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包含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結構設計;第二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運行原理設計。
Ⅶ 馬克思主義產生的條件(客觀條件和主觀條件)
客觀條件:無產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台。
主觀條件:工業革命的深入推動了資本主義迅速發展,為馬克思主義誕生准備了社會經濟的前提條件,無產階級作為一支獨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是馬克思主義誕生的社會階級條件。自然科學取得的許多新成果與社會科學領域里的重大發現,為馬克思主義誕生提供了理論條件。
馬克思主義的發展歷程:
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一百多年來,它指導無產階級的解放斗爭取得重大勝利,隨著社會實踐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而不斷發展。
馬克思、恩格斯在進行深刻的科學研究工作的同時,親身參加和領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建立無產階級的革命組織,指導國際無產階級的革命斗爭,總結無產階級革命斗爭的歷史經驗,在理論和實踐相統一的基礎上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在運用中必須同各個時代、各個國家的具體實際相結合。
俄國的領導者——列寧在世界歷史進入帝國主義的時代向前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在新的歷史時期,各國傑出的馬克思主義者也在結合本國的革命與建設實踐不斷地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科學體系。
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強調指出:「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這指明了新時期黨的建設的根本問題,具有很強的針對性。
Ⅷ 馬克思主義產生的社會歷史背景和條件
歷史條件:馬克思主義產生於19世紀,這一時期的歐洲是資本主義社會,經濟的發展不可避免的出現了生產過剩,暴露了資本主義生產社會化同私人佔有生產資料之間不可協調的矛盾,這成為馬克思主義產生的社會條件。
背景:
1、社會背景: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於19世紀40年代。當時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西歐各國主要國家已經發展到成熟階段,無產階級作為一種獨立的政治力量已經登上了歷史舞台。
2、科學背景:自然科學上的重大突破,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提供了科學前提。從19世紀開始,自然科學已經從搜集材料的科學發展到整理材料的科學。
3、理論背景:德國古典哲學中黑格爾的辯證法和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直接理論來源。
(8)馬克思主義產生的歷史條件是什麼擴展閱讀:
馬克思主義不僅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的關於人類社會發展和人類解放的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和學說的體系,而且還有繼承者對馬克思主義的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是不斷發展著的。
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堅持共產主義的崇高理想,是全世界無產階級的思想武器。
為解決資本主義的生產社會化同私人佔有生產資料之間不可協調的矛盾,馬克思主義提出了重要的指導理論,對社會改革具有歷史影響。
Ⅸ 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條件有哪些
1、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工人的待遇越來越差,而資產階級卻越來越富有。工業革命的深入推動了資本主義迅速發展,為馬克思主義誕生准備了社會經濟的前提條件。
2、無產階級作為獨立的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成為馬克思主義誕生的社會階級條件。
3、自然科學的新成就與社科領域里的重大突破,為馬克思主義誕生提供了理論上條件。
4、空想社會主義成為了馬克思誕生的必要思想條件。
5、工人運動的興起,是馬克思主義誕生的階級基石。1830-1840年,工人運動從經濟斗爭發展成為政治斗爭。法國里昂工人武裝起義,英國憲章運動,德意志西里西亞工人起義,都包括著鮮明的政治斗爭性質。
(9)馬克思主義產生的歷史條件是什麼擴展閱讀:
時代呼喚科學理論,馬克思主義的問世回應了時代呼喚。馬克思、恩格斯通過艱苦的理論探索,於19世紀40年代中期創立了唯物史觀。剩餘價值學說雖然尚未形成完備的理論形態,但馬克思通過多年對政治經濟學的潛心研究和對資本主義的深入考察,在《哲學的貧困》《僱傭勞動與資本》等著作中已初步發現剩餘價值產生的源泉。
這一時期,馬克思、恩格斯自覺投身工人運動,積極指導和幫助建立無產階級革命政黨的活動。在充分准備的基礎上,他們共同完成了《共產黨宣言》。一個對人類社會產生深遠影響和作出卓越貢獻的偉大思想從此誕生。
Ⅹ 馬克思主義產生的歷史條件
馬克思主義作為一個嶄新的思想理論,產生於19世紀40年代的德國等西歐國家。其社會歷史條件,可以概括為三條:
首先,是社會化大生產得到迅速發展。當時,資本主義在西歐許多國家已經從簡單協作、工場手工業階段跨入大機器工業階段。以蒸汽機為動力的大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工廠制度代替了手工工場制度,使生產力得到迅速發展。這時英國已經基本上完成了產業革命,號稱為「世界工廠」;法國大工業也發展起來;德國尾隨其後也開始了產業革命。商品經濟的發展生產技術的革新,生產規模的擴大,海陸交通的發達,世界市場的建立,開拓了人們的眼界,使得有可能對經濟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和社會歷史發展的規律獲得科學的認識。
其次,是資本主義弊病的暴露和經濟危機的發生。隨著大工業的發展,資本主義生產越來越社會化了,可是生產資料卻為少數私人資本家所佔有。資本家為了追逐高額利潤,提高競爭能力,一方面,不斷改善技術裝備,擴大生產規模,增加產品數量,實現「資本積累」;另一方面,竭力壓低在業工人工資,排擠工人,形成產業後備軍,從而導致社會購買力水平降低,國內市場縮小,形成「貧困積累」。這兩方面的積累,造成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1825年,在英國爆發首次危機,以後每隔八至十年就周期性地爆發。繼1836年英法經濟危機之後,1847年的經濟危機幾乎波及歐洲各國。在危機期間,商品生產過剩,企業大量倒閉,失業增長,工資下降,資產階段力圖把危機帶來的損害轉嫁給工人,從而給工人帶來新的巨大災難。這就迫使工人起來進行反對僱傭勞動制度的斗爭。經濟危機暴露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歷史局限性,從而提出了變革資本主義制度的歷史任務。
再次,是工人運動的興起。產業革命不僅是技術革命,而且也引發了一場社會革命。產業革命中,出現了現代資產階級和現代無產階級。在19世界三四十年代,歐洲發生了三大工人運動,即1831年和1834年法國里昂工人的兩次起義;1836~1848年英國憲章派開展的持續12年之久的憲章運動;1844年爆發的德國西里西亞紡織工人的起義。這三大運動顯示了工人階級的力量,使人們認識到無產階級是徹底革命的階級,但也暴露了它的弱點,那就是缺乏先進思想理論的武裝。而無產階級一旦掌握了先進思想理論,就能承擔推翻舊世界、建設新世界、解放全人類的偉大歷史使命。
大工業的發展,變革資本主義社會的歷史任務的提出,工人運動的興起,迫切要求一個嶄新的思想理論的誕生和指導。在這樣的歷史條件面前,馬克思主義應運而生。馬克思恩格斯指出:我們的「理論原理,決不是以這個或那個世界改革家所發明或發現的思想、原則為根據的」。「這些原理不過是現存的階級斗爭、我們眼前的歷史運動的真實關系的一般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