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思考題怎麼答

歷史思考題怎麼答

發布時間:2022-07-06 13:26:56

⑴ 求助高考歷史答題的方法

高考歷史解題方法與技巧指導
高考歷史學科試題中有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種題型,掌握兩種題型的解題方法與技巧,是歷史高考取勝的重要手段。
一、選擇題:審清兩個要素
無論何種形式的選擇題,都要審清2個要素,即:條件限制和題目的主題內容。
(一).審清條件限制:條件限制一般有時間限制、地點(或國別)限制、領域(包括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思想文化等)限制、人物限制(如唐太宗)等。就時間限制而言,通常有四種情況,一是有明確的時間限定,如20世紀四、五十年代,1861年等等;二是有上限,無下限,如秦代以來中央集權制的發展;三是有下限,無上限,如明朝中期以前我國對外關系的突出特徵;四是上下限皆不明確,如資產階級革命時期、辛亥革命時期等。解答時間限制的題目時首先必須根據歷史知識准確判斷時間的上下限制。近年文綜試卷中出現的專題式選擇題,除了總序中對時間有限定以外,每一道小題中均有指定的概念,所以做這一類選擇題,既要把握總序中的時間限制,又要弄清楚每個小題的時間要求。
(二).審清答題主題。答題主題就是指思維對象,也就是命題人要求你所答的內容。審清了這一要求,選擇的方向就確定了。專題式選擇題,每小題都有不同的答題主題,考查的主題內容可以是歷史事物的原因、內容、特點、性質、結果、影響等。
例:實業強國是近代國人的夢想和追求。下列體現洋務派「求富」主張的實踐活動

A、創辦江南製造總局B、創辦輪船招商局
C、成立天津機器製造局D、設立農工商總局
在這個專題式選擇中,「近代」是時間限制,「實業強國」是主題;在小題中「洋務派」
是條件限制中的「人物」限制,「求富」是主題限制。審清了這些限制和主題就不難做
答。
(三).識破「陷阱」巧解題
1.識破「條件陷阱」,提高審題能力
歷史選擇題不同於材料題和問答題,其特點之一是審題即是答題。因此,提高審題
能力顯得特別的重要。審題時,要對題干中明確規定的或隱含著的時間、空間、角
度、次數等等限制條件都要看懂、審清,避免落入命題者設置的「條件陷阱」,造
成失分。
【例1】在近代中國,將「向西方學習」的內容由器物層面擴展到制度層面的較早提倡者是
A、魏源 B、張之洞 C、王韜 D、梁啟超
解析:歷史選擇題,有時由於題干中的限制條件較多,考生往往容易顧此失彼。本題題
干中的限定詞有「近代中國」、「制度層面」和「較早」三個。根據「內容由器物
層面擴展到制度層面」排除A、B,根據「較早」可排除D,早期維新派王韜、
鄭觀應等主張政治上進行革新,實行君主立憲制度,正確答案是C。
2.辯別「似是而非」,增強再現能力
歷史試題的命題者通常針對考生易錯、易混的知識及教材中的難點、重點命題,旨
在考查考生對歷史知識的准確掌握。扎實的基礎是百般技能的本源,平時學習中
一定要重視基礎掌握;其次,注意保質保量的訓練,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最後,
在解題時要對題乾和選項中的主幹成分進行慎重推敲,避免失分。
【例2】南京臨時政府規定:「獎勵和保護實業,鼓勵人民舉辦實業,鼓勵華僑在國內投資,設立實業部……」這些法令和措施在經濟方面產生的巨大影響是
A、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B、實業救國成為當時社會思潮
C、資產階級登上政治舞台 D、民族資本主義獲得初步的發展
解析:本題D項是一個迷惑性較強的干擾項。它採用偷梁換柱的手法,將民族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的史實變成了「初步發展」的結論。解題時,我們一定要注意把握歷史事件的階段特徵,避免出現類似的失誤。正確答案是B。
3.明察「以偏概全」,提高概括能力
選擇題的選項之間,有時是並列關系,有時是從屬關系。在整體與局部,一般與特
殊等方面,命題者常使用「以偏概全」的伎倆。因此,在解答這類題目時,要運
用辯證思維的方法對各個選項進行全面分析,將觀點片面化的選項排除。
【例3】五四運動較辛亥革命具有較廣泛的群眾基礎,主要是因為
A、中國人民民族意識覺醒 B、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台
C、先進分子的領導 D、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解析:本題比較容易錯選B項。審題時要注意題干中「廣泛」一詞,五四運動較辛亥革命具有較廣泛的群眾基礎,工人、學生、商人等廣泛參與。選項B和C只是中國人民的一個部分,要注意避免局部代替整體。正確答案是A。
4.謹訪「變換概念」,增強理解能力
歷史概念是根據歷史背景、存在的表現和產生的影響三部分概括而形成的。由於歷
史概念是史實的抽象和概括,它上承史實,下聯規律,反映著錯綜復雜的歷史發展
過程,因此,它既能考查知識水平的高低,又能考查出考生學科能力的強弱,近幾
年來備受高考命題者的青睞。在歷史概念考查中,命題者常常採用移花接木的方式
製造分析、判斷、推理等障礙,審題中不得不防。
【例4】關於辛亥革命的歷史功績表述不正確的是
A、推翻了2000多年封建制度
B、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
C、使人民獲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權利
D、打擊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殖民統治
解析:命題者用「偷梁換柱法」,將「封建制度」偷換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來
增強試題的迷惑性和干擾性。「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僅是「封建制度」上層
建築中的一部分,兩者之間既有聯系,但又是兩個不同的歷史概念。正確答
案是A。
5.撥開「因果混雜」,培養分析能力
在邏輯關系問題中,命題者常常設置因果關系倒置、時間先後順序倒置等等,其中
以因果關系倒置為多。因果關系的選擇題中,將原因和結果倒置,以混淆視線,主
要考查考生是否准確和透徹理解各種歷史現象之間、現象與本質之間固有的因果聯
系。解答這類試題,一是要注意是因果型試題,還是果因型試題;二是要注意題干
和題肢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三是確定答案後將選項代入題干看看是否成立,進
一步檢驗答案是否符合要求。
【例5】第一屆全國人大召開以前,人民政協具有代行人大職權的功能。人民政協誕生
的背景是
A、反對內戰的輿論不斷高漲 B、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范圍內基本勝利
C、《共同綱領》被各民主黨派廣泛接受 D、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解析:背景發生在這一事件之前,人民政協誕生於1949年9月,D項1949年10月1日,首先排除D項,頸是人民政協的內容,而A項在內戰一開始就有所體現。正確答案是B。
6.善辯「真偽信息」,發展遷移能力
近幾年來歷史學科試題的一個特點是:設置新情景、新問題,以考查考生運用基礎
知識和利用信息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類題型解題的前提是讀懂材料,並將獲
取的有效信息與所學知識相結合(掛靠課本),然後進行分析判斷,從而選出正確答案。
【例6】解放戰爭時期,毛澤東說:「蔣介石兩個拳頭(陝北和山東)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來了。所以,我們的戰略就是要把這兩個拳頭緊緊拖住,對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這里說的「胸膛插上一刀」指的是
A、千里躍進大別山 B、百萬雄師過長江 C、挺進大西南 D、發動三大戰役
解析:本題解題的關鍵是從材料中獲取有效信息,並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分析判斷。材料
中「兩個拳頭(陝西和山東)這么一伸」指的是1947年國民黨發動的對陝北和山
東的重點進攻。為了減輕對陝北和山東的壓力,1947年,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
像一把尖刀插入國民黨統治的心臟地區。正確答案是A。
二、非選擇題(材料解析題):做好非選擇題,要從以下二個方面著手
(一)審題必須把握的「一、二、三」
「一」是指「一個前提」,即「讀懂讀透材料(尤其是圖表與數據)」,必須明確其中主
要概念,說明的主要問題,而後弄清楚圖標與數據是怎樣展示概念、說明問題的。
「二」是指「兩個原則」,即「充分獲取和利用有效信息」、「立足材料,聯系課本」。首
先是「充分獲取和利用有效信息」。所謂「有效信息」是指與設問相關的內容,往往
是材料的中心或主旨。如果有效信息沒有被發現,就不能很好地完成問題的要求而
影響得分。其次是「立足材料,聯系課本」。材料所展示問題的角度不一定與課本完
全相同,比如某一個歷史事件,課本可能主要敘述其積極性的一面,而材料可能展
示其局限性的一面,聯系課本是必要的,應該把材料所反映的內容與課本所學的相
關知識掛上鉤,運用所學的知識和觀點進行評論和解析。
「三」是指構思答題的「三個步驟」。即「一看」,看有幾個設問;「二找」,找出設問中
的求答主題(或項目)和限制條件;「三答」,根據設問組織答案。組織答案時,最
好採用「序號化」,如:①②。
(二)根據設問做答的「五字訣」──述、論、析、比、評
「述」,即敘述。答題時一般按時間順序和因果關系表達,但要注意的是:(1)題
目要求的知識點一定要涉及,不必展開,更不可遺漏。(2)對於概括性較強、時間
跨度較大的,要先劃分歷史階段,再按階段回答問題。
「論」,即論證。論證首先應該判斷觀點和論題的正誤,標准有兩個:一是實踐的標准,
二是理論的標准。論證要擺事實,講道理,首先要用充分的事實證明觀點和命題的正確
或錯誤,然後要做出相應的說明、結論或總結。答題強調列舉史實要充分和全面,說服
力強。
「析」,即分析。一般先要回答「是什麼」,在此基礎上回答「為什麼」。要求考生用辯
證唯物主義的觀點,把歷史現象、時間、歷史人物放在特定的歷史環境和條件下去分析
其原因、背景,揭示事物的本質,認識歷史發展的規律,總結歷史作用、影響和歷史地
位,從而吸取歷史的經驗和教訓。
「比」,即比較。對於有比較項目的問題,可以按照要求進行比較;對於沒有給出明確
比較項目的問題,很多考生往往不知道比什麼、怎樣比,答題無從下手。掌握下列方法
和原則就可以比較完整的進行比較。
方法:以一個事件或者人物為中心,列出相關的項目;然後與另一個對比。
原則:(1)比較歷史現象發生的原因、背景、歷史條件和目的。(2)比較歷史現象的內
容、特點、特徵、性質、實質。(3)比較事物成敗的原因、歷史作用、地位、影響、經
驗和教訓等。
「評」,即評論、評價、評析等。要想評論正確,要做到以下幾點:(1)用辯證唯物主
義的方法看問題。(2)評論問題的觀點立場要正確。(3)評論要以事實做論據。
三、答題失誤的原因及應對措施
(一)審題不嚴密,不能真正弄懂題乾的要求,導致選擇錯誤。
(1)對題目所給各個選項沒有仔細閱讀分析,只憑感覺選擇,出現選擇不準。因此在
答題時一定要仔細、全面的閱讀題乾和選項,弄清楚題干與選項以及選項之間的
關系,千萬不要輕率放棄。
(2)初步選擇後,要用排除法和題干還原法做檢驗,做最後准確的判定。
(3)憑直覺選擇後,要用在學習中培養出來的正確的觀點和對歷史事物發展規律的認
識進行檢驗和判定,以保證選擇的准確。
(二)閱讀材料不夠冷靜、細心,慌亂中沒有發現可以利用的信息,特別是圖表題,經
常出現這樣的錯誤,丟分非常普遍。只要在閱讀中把材料徹底讀通讀懂讀明白,
正確完整地回答問題才會有保證。
(三)不能把材料提供的信息和課本學習相結合,只用課本知識或只用材料信息答題,
不能兩者互補,致使思維不夠辯證,答題內容不全。
(四)答非所問或者遺漏知識點。答題中要注意問題的設問,有幾個設問就回答幾個
問題,一問一答,要層次清楚。不要把幾個設問混起來回答,要知道,判卷給分
是各個設問分別給分的。
(五)觀點的錯誤,立場的錯誤,使答題出現較大的偏差。常出現的錯誤是:不實事求
是,按現在的社會情況和意識去看待歷史事件和人物。不是客觀地按歷史發展規
律評價事物,而是憑個人的感情和主觀臆斷評價。
(六)答題針對性差,東拉西扯,不著邊際。因此,在答題中要仔細審讀題目要求,問
什麼就答什麼,緊扣題目,逐層作答。
(七)空發議論,缺少史實論據,或者只列舉史實而沒有評論。切忌答題只擺史實不講
道理,更忌空講理論而沒有史實做依據。
(八)論述雜亂無章,前後無序。克服的辦法是要按順序答題。在回答每一設問的過程
中,或按時間順序,或按事物的因果關系順序,或按邏輯關系順序答題,要做到
邏輯嚴謹,層次清楚,條例清楚,語句通暢連貫。
(九)文字書寫潦草,使閱卷人無法辨認。因此在答題中一定要書寫工整。
四、高考歷史規范性答題指導
答題重在答案的知識正確性,但每次考試後總有考生埋怨閱卷不公正,自己答案正
確卻得不到滿分。其實,原因很簡單.你忽略了答案的外在形式上的「美觀」,缺
乏親和力和嚴謹性,征服不了閱卷的「判官」。考試「四到位」能有效地解決非智
力因素造成的考試失分。
(一).書寫到位。
要求用楷體或行楷體書寫文字,不要用草體書寫,一筆一劃、減少連筆、工整清
晰,自然爽心悅目;用筆、用墨也很重要,高考要求用0.5mm黑色簽字筆,因
此平時做題訓練盡量靠近高考要求,不要用鉛筆、亮度太低的藍黑墨水、藍黑色
圓珠筆也少用;客觀題目前都採用塗卡答題,我們在訓練中應選用合格的2B鉛
筆塗卡,這樣能很好地掌握這種鉛筆的特性,以免上考場出現折斷鉛筆芯,塗得
太輕、太重等不利現象;考試書寫中千萬不能出現錯誤字,否則會大煞風景,影
響閱卷者對你的印象。(二).格式到位。
文科書寫的規格式樣是統一的,語文考試中作文格式應運用到歷史學科作答中
來。答題應分段,每個自然段起筆必須空兩格,一行書寫不盡的文字轉行應該頂
格繼續書寫,不能象做豆腐一樣,四四方方一大塊,不知頭緒;每段字里行間要
均勻大方,標點符號也要准確清晰,不能從頭至尾只用「圓點」符號;同時,另
一個極端也是錯誤的:有些同學將一道題的答案沒頭沒腦地分成八段、十段文字,
「豆腐塊」變成了「面條」,這顯然是邏輯混亂的表現。
(三).層次到位。層次是說話、作文內容的次序,層次到位是正確分段的前提保證。
每個問題的解答總有主要線索,有的按時間劃分若干階段,有的按地點劃分幾
個地域,有的按社會結構分為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層面,有的須要按因果
關系進行從因素到結論進行論證。我們應該找准適合題目的主要線索,依據線
索,整理出第一層次的若干方面,這些方面有幾個,就應用幾個並列自然段去
闡述。一般來說,在第一層次(或每個自然段)內部,只需要將知識要點化就行
了,不必再細化第三、第四層次為更多的自然段了。
(四).語言到位。
例如說鴉片戰爭就是特指第一次鴉片戰爭,不能理解為兩次鴉片戰爭。所以,
歷史學科考試答題,不能自造歷史名詞,也不能用口頭語言,文學語言,甚至
修辭手法。要充分尊重歷史學科語言的嚴肅性和科學性,採用教材中的標准概
念、老師講解時的正確觀點來闡述史實,分析史料,評價人物。同時,文字要
簡潔,語言要精練。

⑵ 怎麼樣回答歷史問答題

首先,要分析史料題的題型,以便對症下葯。史料題的設問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
第一類,問題比較簡單,只要求從材料中找准信息點來回答,甚至不必加工。
第二類,依據史料,結合所學的知識對有關問題進行說明、論證。
這類題目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知識儲備,並且要靈活運用平時掌握的理論、知識、技能去解答。
第三類,理論聯系實際的題目。要求考生以史為鑒來解決實際問題。這才是我們研究歷史的真正目的。
回答這類題目,要求考生能透過現象看本質,學會知識的遷移,各學科知識的滲透,並且關注社會現實問題。

其次,要採取科學的解析方法。
史料題分析一般分為以下三個步驟:
1、認真閱讀
要完整准確地把握題意,首先要將史料的意思弄明白,關鍵是要認真,要有耐心。認真閱讀史料,除了閱讀正文而外,還要注意閱讀史料的按語和章節附註。這些要素提示我們把這段史料還原到相應的歷史環境下,有助於我們聯想相關的歷史知識,正確答題。至於史料的正文部分至少要讀三遍。第一遍泛讀即整體閱讀。疏通文字,把握史料的基本內容。閱讀的過程中,劃出中心句或關鍵句,概括出史料的主要意思。對似懂非懂的內容要聯繫上下文,再把它和中學課本中的有關知識結合起來。這樣就能達到正確理解史料的目的。
第二遍閱讀是針對文後的題目,有選擇地閱讀,是精讀。這次閱讀實際上是對史料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整理的過程。要最大限度地獲取有效信息,特別是要挖掘材料間的隱性聯系。
史料後的題目做完後,進行第三遍閱讀。這次仍是通讀史料,檢查一下有沒有把握住史料的主要內容,有沒有疏漏的地方。這一次閱讀是拾遺補闕。
2、仔細審題
俗話說:「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說認真閱讀史料是准確答題的基礎,那麼仔細審題則是關鍵。不少同學不會審題。特別是考試時遇到一些材料長,信息密度大,文字又比較艱深的史料題。一看材料,心裡發慌,手腳自然就亂了。還沒答題心理就打了敗仗。於是,匆忙地將材料和題目看一下,還沒有理解清楚題意,就草率答題。其結果,下筆千言,離題萬里。殊不知,審明題意是正確答題的前提。只有仔細審題,正確理解題意,才能准確回答,不至於答非所問。
仔細審題,首先要看清題目有幾問。其次要抓住題干中的關鍵詞語如時間、背景、措施、意義等去理解,還要注意有沒有字數的限制,問題之間有沒有聯系。如果遇到評價某人或某物,必須客觀。一般要從正反兩方面加以評述。另外有些題目的回答,還要考生學會知識的遷移,深層次、多角度、實質性地分析。
3、准確表述
理解史料原意後,就要根據題目的要求有針對性的回答,千萬不能丟、漏要點。這一步的關鍵是靠船下篙,扣緊問題回答。對史料里的有效信息要進行整合、概括。表述時做到語言准確、邏輯嚴謹、層次分明。

當然一定要扣住課本上的考試相關內容,祝你好運。

⑶ 歷史論文題怎麼答

認識:該試題分值固定、屬於開放性試題。它的開放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材料開放、問題開放、答案開放、學生的思維開放。

解題技巧指導:

步驟一:看問題、明要求、確定對象

步驟二:細讀材料提煉觀點

在提煉觀點的時候一定要做到言簡意賅並要用專業術語表述。

步驟三:組織答案(要求段落化、要點化但不主張序號化)

在組織答案時要分三段:第一段觀點部分。在這一部分中要求你做到兩步,第一步用專業語言寫出你從材料中提煉出來的觀點,第二步亮明你選擇的觀點,表述時用詞一定要確定。比如我認為……正確、我同意……等。(2---3分)

第二段:史論結合部分

在這一部分中要求學生從多個角度、多個層次運用史實來論證你選擇的觀點,盡量要做到史論結合。

用史實來論證這個觀點。史實要注意多角度分析。

思路一: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社會生活。

思路二:外因、外因。

思路三:國際因素、國內因素。

思路四:與該事件有關聯的多個主體(國家或組織)等。(不同的問題適用不同的思路,在審題時一定要先整出思路再寫答案,千萬不能想一句寫一句。史實與觀點要緊密結合,要准確運用所學的知識,表述要准確,層次要清晰。)

第三段:評論部分。

用理論來論證這個觀點或寫總結性語言。(這個結論一定要結合這道題目的內容寫出,依據歷史唯物主義和相關的歷史史觀以及歷史發展的趨勢等來論證。)

⑷ 歷史問答題怎麼答怎麼分析題目

一、問答題的種類問答題按照題的性質和要求,可分為敘述、綜合、分析、比較、評述、材料式問答題等不同種類。1.敘述題:將歷史事件、歷史現象或歷史人物活動的原因(或背景)、經過、意義(或性質、影響、作用、評價)按一定順序直接敘述出來。2.綜合題:將分散在不同章節、不同國度、不同歷史時期但又有某種聯系的歷史內容系統歸納,貫穿融會,進行表述,並得出適當結論。難度較大。3.分析題:將復雜的歷史事件、現象或內容分解成幾個方面:背景、原因、性質、特點、結果、意義、作用、經驗教訓等,揭示其本質並得出結論。如說明了什麼?有什麼啟示等等。4.比較題: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進行歸納,找出它們之間的可比點加以比較,求同析異,以加深對歷史事件本質的理解。這是認識和分析歷史問題的常用方法。5.評述題:先將歷史事件、歷史現象和人物的活動,給以綜合歸納,概要敘述,再依據當時的具體條件,給予歷史唯物主義的評價。評價歷史人物還要注意結合時代背景,實事求是地評述。可先敘後評或邊述邊評,夾敘夾議。6.材料式問答題:即材料解析題(含圖表、圖片)和問答題的融合,從形式上看它由兩部內容構成:一是材料;二是設問。近幾年高考主觀試題幾乎全部採用了這種形式。二、問答題的結構及其作用1.問答題的結構。任何一道題意明確、表述完整的問題都有四項基本構題成分,即:提示項、限定項、中心項、求答項。選例並圖解如下:[例題]根據史實說明近、現代史上日本對中國發動大規模侵略戰爭的原因。中國各種主要政治勢力對兩次戰爭的態度如何?中國最終取得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是什麼?高考試題均由提示項、限定項、中心項和求答項構成。但在題文中有時有合理省略的情況,合理的省略無損於題意。2.問答題結構的作用。(1)提示項:限定解答的方式,包括考生答題的思維方式和表述方式。(2)限定項:指定解答的已知條件,例如:時間、空間、史實、觀點、引語等。(3)中心項:規定解答所依據的內容。中心項千變萬化,無一相同。它涉及到政治、經濟、制度、人物、國際關系等各種知識領域。中心項是構題的核心部分,其他三項都從屬於中心項。(4)求答項:指定解答的「未知」項目。常見的求答詞語有原因、經過、結果、性質、特點、意義、影響、相同點、不同點等。還有「哪些」、「如何」、 「什麼」、「怎樣」、「為什麼」等,既是求答詞,又是提示詞。這四項結構共存於題目之中,它們出現的次數不一,先後位置多變。但四者互相依存,合理統一,共同發揮考查能力的作用。3.解問答題的讀、審、答(1)讀題:對題目要全讀、細讀、多讀,領會材料題意。(2)審題是解答問答題的至關重要的一步。在高考中有許多考生答題情況很不理想,究其原因,除了知識和思維能力上的缺陷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沒有審明題意和抓住思路,答題亂了套,甚至答非所問,即使掌握了充分的知識也起不了作用,如何審好題應注意以下幾點:考生臨試審題是科學知識和思維能力在短時間內綜合、靈活的運用。考生能不能很快了解題目要問什麼,要你回答什麼,能不能對試題進行深入地發掘,實際上也是一種信息處理能力。審題時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審要求。審題首先明確試題的具體要求,要學會分析試題的結構成分。一道完整的、題意明確的歷史問答題在一般情況下由提示語、限定語、主幹語(也叫中心項)、答項語四種成分構成。分析清楚試題的結構成分,就可完整准確把握題意。第二,深入發掘題意,突破重點難點。第三,審題型。審題時還應判定該題屬於何種題型。如前所述,歷史問答題大致分為敘述題、綜合題、分析題、比較題、評述題、材料式問答題五種題型。不同類型的試題,各有不同的特殊要求,答題形式和方法也不盡相同。因此,判定題型對加強答題的針對性是有幫助的。另外,一道試題如有幾問,那就要注意這幾問是否屬於同一題型。因為一道有幾問的試題,不同問屬於不同題型的情況並不鮮見。第四,審求答重點。試題的問法,提問的方式、角度不同,答題的重點也就不同。確定答題的重點,有利於詳略得當地組織材料,科學分配答題時間。(3)答案規范化。第一,觀點正確,史論結合:觀點正確,史論結合是解答問題最基本的要求。「史」是指具體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論」是指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概念或觀點。史論結合,就是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去分析史實,得出正確的評價或結論,做到材料(史實)和觀點相統一。敘述史實是答題的基礎,好比「畫龍」;簡要的分析、評論是答題的靈魂(即考生的立場和政治方向),猶如「點晴」。答題既要反對缺乏分析的材料堆砌,也要反對缺乏史實的泛泛空論。第二,敘事有序,論證有力:歷史問答題各種類型題雖然各有其特徵和能力考查的側重點,但解答時都離不開史實的敘述和對歷史問題的分析、評論、論證。敘述史實要有序,或按時間順序,或按空間順序,或按邏輯順序,切忌雜亂無章,顛三倒四。分析史實,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論證某種觀點正確與否,要抓住要點、切中要害,要言之成理、論證有力。第三,詳略得當,要點全面:試題要求的重點,應該多寫詳答,將各要點,諸要素交待清楚;非重點部分就須少寫略答,以繁中求簡,雜中取精。這就是要答題「要點化」。當試題涉及到很多時,答案的每個要點就要簡明扼要;試題要求的內容較少,答案則應相對比較詳細具體。第四,文字准確,條理清楚:有些考生答題時文字表達能力差,語無倫次,詞不達意,不會概括,羅羅嗦嗦寫了一大篇,不得要領,看不懂他究竟說什麼。有些考生採用「多答戰術」,不管與題意有關無關,讓閱卷老師去「揀破爛兒」。這都是不可取的。好的答案在表達上應力求文字准確、簡煉。這就要學會提煉和概括。另外,在答案編寫形式上,要根據題意和答案內容分段,每段之中的每個要點前面必須有數碼序號,做到「段落化、要點化、條理化、序號化」,以求層次清楚,使人一目瞭然。例1:鴉片戰爭後,中國在淪為半殖民地的同時也開始了近代化的歷程。概括指出在19世紀中葉至1919年的近代化歷程中,中國在政治制度、生產方式、社會階級構成以及教育、科技諸方面發生的重大變化。解析: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明確時間界定和要求回答的內容。時間是近代前期,內容是政治制度、生產方式、社會階級的構成及教育、科技五個方面。據此分析,這一時期的變化體現在:從政治制度方面看,表現為封建君主專制被推翻,建立起共和政體。從生產方式來看,從封建的生產方式向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過渡;從階級結構來看,伴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出現,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產生。從教育來看,教育內容和方式都在發生變化,集中體現為新式學堂的出現。科技方面引進了西方先進科技。參考答案:(1)推翻了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體。(2)產生了近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3)產生了資產階級、工人階級等新的階級。(4)出現了新式學堂。(5)引進了西方先進科技。例2:中國近代化是指中國由傳統社會向近代社會轉型的歷史進程。對中國近代化演進層次的論述,史學界有多種觀點。一位著名史學家認為:中國近代化先後經歷鴉片戰爭後的「觀念轉變」、19世紀中後期的「器物變革」、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制度變革」三個時期,並沿著三個層面向縱深延伸。根據所學知識,結合以上觀點回答下列問題。(1)「觀念轉變」「器物變革」「制度變革」分別指什麼?(2)以上變革對中國社會各產生了什麼重要的積極影響?解析:本題從近代化的層次性立意,考查學生分析理解問題和對史實的運用能力,解題時首先理解近代化的三個層次,其關鍵在於利用時間限制篩選事件,「鴉片戰爭後」的「觀念轉變」,應指新思想的萌發:19世紀中後期的「器物變革」,指洋務運動;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制度變革」涉及的事件較多,要考慮全面。第二問答題比較簡單,注意語言要簡煉,條理要清楚。參考答案:(1)「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想萌發;洋務運動;戊戌變法、清末新政和預備立憲、辛亥革命。(2)影響:①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想引導人們關注世界,邁出了向西方學習的第一步。②洋務運動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經濟的擴張。③戊戌變法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有利於資本主義思想的傳播。清末新政對中國的近代化在客觀上起了一定作用,也使人們進一步認清了清政府的反動面貌。④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統治,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打擊了帝國主義,為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在打好基礎的前提下,發揮出自己的答題技巧,是取得好成績的重要途徑之一。技巧的運用要靠平時去練、去實踐。筆者淺談旨在說明考生如何把掌握的知識充分發揮出來,取得好的成績。
這樣可以么?

⑸ 做歷史思考題是如何答題規范化

回答不能太過的籠統,這樣使人不知道如何看起!
回答歷史題得無非就是幾個方面:
何時、何地、所謂何事一描述;
然後就是該事件的原因和該事件說明了什麼道理!
最多就是這了,沒有其他說的了!
就比如明朝的滅亡,你得說明朝是:亡於1644年,等等描述!然後就說明朝怎麼怎麼腐敗等等說法(這里容易犯的就是經典錯誤:不能說成是「被打敗了」,這廢話,不打敗我讓給你啊!),再說的就是什麼道理(這里一般許多題都不會說到,所以只做參考)!
所以歷史回答還是挺簡單的

⑹ 歷史問題怎麼答

沒有平白無故的問題,碰見了問題一定要找准(問的核心)是什麼?比如問你中午吃的什麼? 你就要回答吃了面或者米飯等等,但是不要回答今天怎麼去吃的,為什麼去吃。一點用沒有! 歷史也是一樣,拿到題,看它材料,對應的是哪一段歷史,出自於哪個年代,這樣,這個年代的大環境,大事件你起碼腦子里有個印象。 其次,有了大背景後,范圍縮小,針對於這個材料本身去作答,想一想這個材料到底想問你什麼?這個問題有哪些方面影響,因為事物都是有聯系的,影響一個歷史事件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的,當時的地理條件,經濟條件,階級條件,甚至天氣都會影響,從多方面下手分析出來,把重要的點寫進去。這不僅僅是歷史怎麼答,掌握了方法後,你其他文科都會用的上!

⑺ 怎麼答歷史大題初中

初中歷史論述題思路:
一、論歷史事件的原因:可以回答
1、根本原因 2、直接原因 3、主觀原因 4、客觀原因
二、論歷史事件的影響:可以回答
1、積極影響 2、消極影響
舉例:科舉制的積極影響:有利於選拔人才。消極影響:僅憑半天左右的考試,試題比較局限,考察不夠完善。

⑻ 中考歷史探究題如何作答

探究類試題在不同試卷中有不同的名稱,如「分析探究題」、「活動與探究」、「學習與實踐題」、「歷史探究」、「以史為鑒,學科實踐」、「實踐應用題」、「學以致用」、「讀史有感題」等。
 
探究性試題側重的是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歷史知識,對試卷所提供的材料進行整合與分析、探究與發現,形成自己認識。要解答好探究性試題,除了必須系統掌握教材的基本知識外,還必須有正確的解題思路和掌握嫻熟的答題技巧。
 
第一步:審清題目,領會題意
 
審題時首先要仔細閱讀所給材料,明確探究的主題,所有的設問都是圍繞這個主題,避免答題的時候偏離主題。其次,要審明題目的要求注意(簡述、舉例說明、評價、影響、作用、意義、認識、看法)等的用詞,另外注意審時空范圍、關鍵詞等
 
第二步:回歸課本,尋找結合點
 
探究性試題的題目及其答案取向是以教材為基礎的,我們在解題時必須以課本知識為依據。事實證明,那些脫離課本的盲目判斷,東拉西扯、高談闊論等均為應考之大忌。盡管探究性試題具有較強的靈活性,題材也往往在書外,但答案基本上能在書中找到,只要在平時的學習中,通過多種方法,靈活地領會課本知識點與知識點間的內在聯系、課本的整體結構,再通過平時長期精選練習的訓練,學會尋找材料與知識的結合點,學會創造性答題的方法和技巧,就能以不變應萬變。
 
第三步:組織答案注意看分答點,序號化和段落化。

⑼ 歷史觀點題該怎麼答

歷史題得站在當時環境的客觀角度去分析,最好就一個觀點。在什麼背景下發生故事都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一統華夏合,管理不當得權天下分,社會動盪不安 陳勝吳廣是被逼的,改朝換代是思想與統治階級的利益與百姓矛盾不行了。順應時代而生是王道。

閱讀全文

與歷史思考題怎麼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2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