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歷史》主要講了什麼
《歷史》是義大利作家莫蘭苔發表於1971~1974年的長篇小說。
《歷史》故事梗概如下:
1941年1月某日,一個叫貢特爾的德國士兵徘徊在羅馬聖·洛欒佐貧民街區。他此刻身在異國,一心想找一個女人。當他醉醺醺地在一幢房子的樓梯前停下來時,他看見一位婦女正迎面走來,於是上前搭訕。
這個婦女名叫伊達·臘蒙多,已經38歲,誠實樸素,長相仍像少女。她生於科生扎,是一位小學教師,雙親早已亡故,母親是猶太人。18歲那年,伊達和一個青年阿菲奧·芒庫索結婚,遂即定居在羅馬,翌年,法西斯分子「向羅馬進軍」,一個黑衣縱隊通過洛欒佐,洗劫了這個紅色貧民街區。伊達受了驚嚇,從此對世事充滿了恐懼心理。她23歲那年生了一個男孩,取名尼諾,這時,她丈夫因得癌症去世。從此她和兒子相依為命,過著遺孀的生活。
伊達整天害怕橫禍的降臨,當她在家門口和德國兵貢特爾相遇時,驚恐萬狀,德國兵一直追到伊達的小房間,並瘋狂般地姦汙了她。
伊達慘遭不幸,生活在恐怖的氣氛中,幾周之後,她已覺察到她懷孕了。在她積郁已久的恐懼心理中又增添了對自身的羞辱感,她竭力躲避人們的耳目,掩飾自己的身子,特別是在16歲的兒子尼諾面前更是遮遮掩掩。
尼諾從小就受到法西斯思想熏陶,變得蠻橫自大,夢想未來成為一個眾人崇拜的「超人」。尼諾在先鋒隊營地的日子,伊達身上的小生命呱呱落地了,取名烏塞佩。伊達一直瞞著尼諾,甚至撒謊說,這個嬰兒是從馬路上揀來的。但尼諾已完全了解,這個小生命是他的同胞骨肉。他不懷惡意,反而感到驕傲,並讓左鄰右舍的朋友都來認識他的小弟弟。
1943年,法西斯戰爭日益殘酷,給義大利人民帶來更加深重的災難。尼諾也越來越熱衷於強權和暴力。他違背母親的意願,逃離學校,開始在外過著浪盪無羈的生活。6月底,這個狂熱的青年人加入法西斯「黑衫」營隊,動身前往北方。
幾天之後,美英盟軍在西西里登陸。一天早晨,伊達攜帶烏塞佩剛出家門,突然聽到空襲警報。飛機過後,伊達的住房已夷為平地,連心愛的狗也無影無蹤了。在烏塞佩的啼哭聲中,疲憊不堪的伊達痴呆地想著:現在該到哪裡去安家呢?
伊達漫無目的地走進一家酒館,那裡聚集著一群無家可歸的難民。她呆坐了好幾個小時,後來隨著人流走進蒂布爾蒂納街,母子倆暫時寄居在彼特臘拉塔區的一幢破房裡。同住進這破房的是一個半羅馬、半那不勒斯的大家庭。其中有個15歲的女孩子,名叫卡魯利娜,年紀雖小,可已是一對雙生女的媽媽了,那是在一個晚上,正當飛機轟炸時,她被人強奸了。
伊達母子倆住在那間避難所里一直到了1943年夏天,這時,那不勒斯解放了,墨索里尼垮台了,盟軍正迫近羅馬。在一個深秋的晚上,尼諾突然回來,這給伊達苦難的生活帶來了一線新的希望,由於他同伴的影響,這時的尼諾因具有朦朧的革命思想而加入游擊隊。尼諾這一轉變,與其說是對生活道路深思熟慮的選擇,不如說是青年人那種勇敢氣質的一時沖動。尼諾這次回家是來向他母親告別的,第二天,尼諾和同伴就啟程回遊擊隊去了。
在盟軍將要開進羅馬的前夕,納粹法西斯分子更加瘋狂地鎮壓人民。在那年的十月,他們把羅馬居民區中的猶太人集體驅趕出境,伊達為母子倆可能落入納粹魔掌而惶惶不可終日。
1944年對伊達個人生涯來說,是更加悲慘的一年。1月,盟軍在昂齊奧登陸,人們為戰事即將結束而奔走相告,法西斯分子則躲在家裡,不敢上街。可是,好景不長,盟軍被德國納粹狙擊在昂齊奧,而卡西諾另一條重要戰線,雙方一直在激戰之中。伊達既為納粹分子可能闖進家門而恐怖,又為愛子烏塞佩營養不足、嗷嗷待哺而操心。母子倆後來又搬遷到靠近學校附近的新居落戶,伊達也可繼續工作。但當時物價飛漲,入不敷出,難以糊口,為了繼續活下去,伊達不惜拋棄自己的一切尊嚴,去偷竊、去賣淫、去當乞丐——她幾乎什麼都幹了。
9月末,尼諾突然撞回家裡,發現家裡空無一人,他失望地在馬路上溜達,這時,他由於厭倦新建立起來的政權,已經從游擊隊那兒開了小差。
1945年4月,義大利全境終於實現了停戰,但這並沒有給伊達帶來生機。4歲的愛子烏塞佩表現了無法自控的神經質錯亂,多方求醫,收效甚微。
1946年春,伊達一家遷入波托尼街一套小房落戶,10月初,伊達恢復了正常的教學職業,不得不把烏塞佩放在家裡,讓門房照管。一天清晨,伊達在廚房准備咖啡,突然聽到裡屋一聲慘叫:兒子昏厥在地,面色青紫,口吐血沫。當他蘇醒時,露出了微笑,微弱地叫了一聲媽媽。
但禍不單行,幾小時之後,又傳來難以置信的噩耗,21歲的尼諾被警方打死。伊達悲慟欲絕;但為了烏塞佩,她還要活下去。
戰後第一年,義大利成立了共和國,工人政黨參加了政府,經過殘酷戰爭洗劫後的義大利,正逐步醫治創傷,社會生活慢慢地恢復正常。然而,伊達的日子卻一天比一天凄苦,病魔再次襲擊烏塞佩,一天,伊達回家,烏塞佩已死在地上。
愛子烏塞佩的夭折,給伊達以毀滅性的打擊,從此,她積勞成疾,餘生的9年,幾乎都在醫院里度過。1956年12月,她就在那裡離開了人間。可是誰能知道,這個被侮辱、被損害的伊達,她的心靈早就和她的愛子烏塞佩一塊長眠了。
② 馬上要去支教,給小學3—6年級的孩子講歷史,不知道講什麼內容合適求思路
你可以參考一下
1.介紹歷史的基本常識。如什麼是歷史。為什麼要學歷史
2.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可以講一些有趣的歷史故事、神話故事或者中國古代大概的朝代 更替等,可以參考一下三字經中的歷史部分比如「經子通,讀諸史,考世系,知終始。自羲農,至黃帝,號三皇,居上世。堯舜興,禪尊位 ,好唐虞,為二帝 。夏有禹,商有湯。周文武,稱三王。夏傳子,家天下,四百載,遷夏社......)
3.適當介紹介小學歷史課程的地位、要求和紀律等
③ 小學生歷史課怎麼上啊
這么著吧,建議;第一堂課大概講下中國5000年歷史,其中的輝煌成就,古代中國的偉大,諸多發明創造等等。第二堂課,講秦漢史,第三堂課講隋唐史,第四堂課講宋史吧,或者你自己選。個人建議,僅供參考。
④ 給小學生上人文歷史講那些內容
基本內容如下,請參考:
我記得我小的時候,小學老師就一直讓我們背誦文學代表人物之類的,也是那會,我對文學的基本知識特別熟悉,後來初中升學考試大綱沒做要求,我對這方面就沒小時候那麼精通了;可再到後來高考的考試大綱又將其納入考試范圍,於是我又花了時間努力去背,浪費了不少時間;再後來上了大學,因為不是學中文的,所以這類的東西又被忽視了。
直到昨天,看到一個朋友准備國家公務員考試,才發現這類「文學常識」還是被國家級考試倍般重視。也許在某個時段曾被考試遺忘,可是終歸我國的大考就沒有不考這類的。變來變去,我們還是需要重視他。
從我的經歷來說,從小就掌握這些文學常識是至關重要的,且不說這些對孩子一生應付考試有多麼的重要,光是從市場經濟發展的今天來看,假如你有很深的文學造詣 ,你就在擁有計算機、網路知識等現代技能的人群中勝人一籌。
今天先寫兩個時代:上古、先秦
一、上古神話
1.所謂神話,是上古時代的人們,對其所接觸的自然現象、社會現象所幻想出來的藝術意味的解釋和描述的集體口頭創作。
2.上古神話的主要內容有:
(1)解釋自然現象的:女媧補天、女媧造人、盤古開天闢地。
(2)反映人類同自然斗爭的:鯀禹治水、後羿射日、精衛填海。
(3)反映社會斗爭的:黃帝戰蚩尤。
3.記載上古神話的主要作品:《淮南子》、《山海經》、《莊子》等。
二、先秦文學
1.儒家經典「四書」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五經」指《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六經」又稱「六藝」,在「五經」後增加《樂》。
2.歷史散文有《左傳》、《戰國策》、《國語》。《左傳》、《轂梁傳》、《公羊傳》同為解說《春秋》的「三傳」。
3.《詩經》本只稱《詩》,後又以「詩三百」為代稱。著名篇目有《關睢》、《伐檀》、《碩鼠》、《七月》。
4.《戰國策》,33篇,西漢劉向根據史料編寫。屬國別體史書,歷史散文集,主要記載戰國時期謀臣策士游說諸侯或相互論辯時提出的政治見解和斗爭策略,以及他們的政治活動。對後世散文和辭賦的創作有很大影響。
⑤ 歷史課講什麼
歷史課主要是通過向學生們講述歷史事件、歷史人物、著名的戰役、盛世與治世、條款與協定、歷史上的國家興衰等等培養學生用歷史的眼光看問題的方法與能力,是從小學到初中直到高中大學都要學的一門重要課程。
⑥ 小學二年級歷史要教些什麼
如果是教給自己的孩子的話,給他講一些歷史故事,激發他對歷史的興趣就可以了。歷史要到初一才開始學呢。
⑦ 小學歷史故事有哪些
1、指鹿為馬
趙高想要叛亂(篡奪秦朝的政權),恐怕各位大臣不聽從他,就先設下圈套設法試探。於是帶來一隻鹿獻給二世,說:「這是一匹馬。」二世笑著說:「丞相錯了吧?您把鹿說成是馬。」
問身邊的大臣,左右大臣有的沉默,有的故意迎合趙高說是馬,有的說是鹿,趙高就在暗中假借法律中傷(或陷害)那些說是鹿的人。以後,大臣們都畏懼趙高。
2、紙上談兵
趙括從年輕的時候起就學習兵法,談論用兵打仗的事,認為天下沒有人能夠抵擋他。(趙括)曾經跟他的父親趙奢議論過用兵打仗的事,趙奢不能駁倒(他)。
但是(趙奢)不承認他有軍事才能。趙括的母親問趙奢其中的原因,趙奢說:「打仗是要以命相搏的事,但是趙括把它說得輕而易舉。假使趙國不讓趙括做將軍也就算了。
如果一定要他擔任將軍,那麼毀掉趙國軍隊的一定是趙括。」等到趙括將要起程的時候,他母親上書給趙王說:「趙括不可以做將軍。」等到趙括(被拜為大將)即將出兵的時候。
他的母親上書告訴趙王說:「趙括(這個人)不可以讓他當大將。」趙王說:「為什麼?」(趙括的母親)回答說:「當初我開始侍奉他的父親時,(他)當時做大將。
親自捧著飯把食物送給(別人)的有幾十次,所交的朋友有幾百個;大王和宗室賞賜給他的東西全都把它送給軍中將士和士大夫,從(他)接受任命的那一天起,就不再過問家裡的事。
現在趙括剛當上大將,就面朝東方接受朝拜,軍中將士沒有敢抬起頭來看他的,大王所賞賜的金銀財寶,(他)都拿回來藏在家裡,而且每天看到有便宜的田地住宅可以買下來的就買下來。
大王認為(趙括)跟他的父親相比如何呢?他們父子的心地不同,希望大王不要派他出兵。」趙王說:「老太太你的意見還是先放在一邊吧,我已經打定主意了。」
趙括的母親於是說:「大王最終決定要派他出兵,那麼如果有不順利的情況發生,我能夠不受到連累嗎?」趙王答應了她。趙括代替了廉頗(擔任抗秦大將)後。
全部更改(原有的)紀律和規定,並撤換重新安排軍官。秦將白起聽說了這件事後,便派出引誘趙括做出錯誤判斷的小股部隊,佯裝失敗,卻斷絕他的糧道,分段兩軍,士卒的士氣大亂。
四十多天後,軍隊士兵飢餓,趙括帶領精銳的兵士親自上陣戰斗。秦軍射死了趙括。趙括的軍隊大敗,於是幾十萬兵士投降於秦軍,秦軍把他們全部活埋了。
3、曹沖稱象
曹沖長到五六歲的時候,知識和判斷能力所達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如一個成年人)。有一次,孫權送來了一頭巨象,曹操想知道這象的重量,詢問屬下,都不能說出稱象的辦法。
曹沖說:「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達到的地方做上記號,再讓船裝載其他東西(當水面也達到記號的時候)。
稱一下這些東西,那麼比較下(東西的總質量差不多等於大象的質量)就能知道了。」曹操聽了很高興,馬上照這個辦法做了。
4、田忌賽馬
齊國的大將田忌,很喜歡賽馬,有一回,他和齊威王約定,要進行一場比賽。各自的馬都可以分為上,中,下三等。比賽的時候,齊威王總是用自己的上馬對田忌的上馬。
中馬對中馬,下馬對下馬。由於齊王每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馬強一些,所以比賽了幾次,田忌都失敗了。有一次,田忌又失敗了,覺得很掃興,比賽還沒有結束。
就垂頭喪氣地離開賽馬場,這時,田忌抬頭一看, 人群中有個人,原來是自己的好朋友孫臏。孫臏招呼田忌過來,拍著他的肩膀說: 「我剛才看了賽馬,威王的馬比你的馬快不了多少呀。」
孫臏還沒有說完,田忌瞪了他一眼: 「想不到你也來挖苦我!」 孫臏說:「我不是挖苦你,我是說你再同他賽一次,我有辦法准能讓你贏了他。」
田忌疑惑地看著孫臏: 「你是說另換一匹馬來?」 孫臏搖搖頭說: 「連一匹馬也不需要更換。」 田忌毫無信心地說: 「那還不是照樣得輸!」
孫臏胸有成竹地說: 「你就按照我的安排辦事吧。」齊威王屢戰屢勝,正在得意洋洋地誇耀自己馬匹的時候,看見田忌陪著孫臏迎面走來, 便站起來譏諷地說: 「怎麼,莫非你還不服氣?」
田忌說:「當然不服氣,咱們再賽一次!」說著,「嘩啦」一聲,把一大堆銀錢倒在桌子上,作為他下的賭錢。 齊威王一看,心裡暗暗好笑,於是吩咐手下,把前幾次贏得的銀錢全部抬來。
另外又加了一千兩黃金,也放在桌子上。齊威王輕蔑地說:「那就開始吧!」 一聲鑼響,比賽開始了。 孫臏先以下等馬對齊威王的上等馬,第一局田忌輸了。
齊威王站起來說: 「想不到赫赫有名的孫臏先生,竟然想出這樣拙劣的對策。」 孫臏不去理他。接著進行第二場比賽。孫臏拿上等馬對齊威王的中等馬,獲勝了一局。
齊威王有點慌亂了。 第三局比賽,孫臏拿中等馬對齊威王的下等馬,又戰勝了一局。這下,齊威王目瞪口呆了。
比賽的結果是三局兩勝,田忌贏了齊威王。 還是同樣的馬匹,由於調換一下比賽的出場順序,就得到轉敗為勝的結果。
5、鑿壁借光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鄰家有蠟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牆壁上鑿了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讀書。縣里有個大戶人家不怎麼識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書。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僱工,但不要報酬。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說:「我希望讀遍主人家的書。」主人聽了,深為感嘆,就借給匡衡書。於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學問家。
⑧ 給小學生講的歷史故事
其實成語故事中有許多是歷史故事,介紹這些比單純的歷史的故事要好
天涯海角
韓愈,字退之,是唐代中葉時的偉大文學家。
他二歲時就死了父親,不久他的母親又死去。幼時依靠他哥哥韓會和嫂嫂鄭夫人過活。韓會有一個嗣子(愈次兄介之子,出繼與長兄會為嗣)叫老成,排行十二,所以小名叫十二郎,年紀此韓愈小一點。後來韓會四十二歲的時候,因宰相元載的事,貶為韶州刺史,不到幾個月就病死在韶州,這時韓愈只有十一歲,十二郎也很小。韓愈雖然有三個哥哥(會、弁、介),都很早離開了人世。這時,繼承祖先後代的,只有韓愈和他的侄子十二郎兩個人,零丁孤苦,沒有一天離開過。
韓愈十九歲時自宜城前往京城,以後十年的時間中,只和十二郎見過三次面。當他正打算西歸和十二郎永遠生活在一起的時候,不幸十二郎就在這時死去了。韓愈知道了這消息,悲痛欲絕,寫了一篇「祭十二郎文」,叫建中備了一些時下的物品從老遠的地方去致祭他。這篇祭文,一字一淚,令人讀來心酸。
祭文中有「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的句子,後人便把它引伸成「天涯海角」這句話,用來比喻極其遙遠的地方。
內助之賢
晏嬰是戰國時齊景公的宰相,軀體不甚高大,據雲長不滿六尺(相當現在四尺三寸)但他很有才幹,名聞諸侯,有一天晏嬰出門,坐看車子,由他的御者(馬車夫)駕車。那位御者的妻子很賢淑,當御者駕看車子,經過自己家的門口時,他的妻子在門縫里偷看,看見她丈夫揮看馬鞭,現出洋洋得意的樣子。
當天晚上她丈夫回家時,她就責他道:「晏嬰身長不滿六尺,當了齊國的宰相,而且名聞天下,各國諸侯都知道他,敬仰他。我看他的態度,還是很謙虛,一點也沒有自滿的意思;你身長八尺,外表比他雄偉得多,只做了他的駕車人,還洋洋得意,顯得很睛傲的樣子,所以你不會發達,只能做些低賤的職務,我實在替你覺得難為情啊!」
御者自從聽了他妻子的話後,態度逐漸轉變了,處處顯得謙虛和藹,晏嬰看見御者突然謙和起來,覺得很奇怪,問他的原因;御者就把妻子所說的一番話老老實實地告訴晏嬰。晏嬰為他聽到諫勸,能夠馬上改過,是一個值得提拔的人,於是推薦他當了大夫的官。
由這內助之賢的故事,後人把它引伸拙來,恭維人家有賢淑的妻子。今日一般人對妻子能夠幫助丈夫,使丈夫的事業、學業、品格方面都有了進展,增加丈夫在社會上的地位,就稱他有內助之賢。
火樹銀花�
睿宗是唐代君主中最會享樂的一位皇帝,雖然他只當了三年的皇帝,但不管什麼佳節,他總要用很多的物力人力去鋪張一番,供他的遊玩。他每年逢正月元宵的夜晚,一定紮起二十丈高的燈樹,點起五萬多盞燈,號為火樹。後來詩人蘇味道就拿這個做題目,寫了一首詩,描繪它的情形。他的元夕詩約道:「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游妓皆■季,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這首詩把當時熱鬧的情況,毫無隱瞞的描寫出來,好像活躍在我們讀者的眼前。
這句成語是形容燈火盛的地方,望上去好像是火樹銀花的樣子。所以現在凡是繁盛的都市,或有盛大的集會在夜間舉行,燈光燦爛,都用這句話去形容它。
買櫝還珠
春秋時代,楚國有一個商人,專門賣珠寶的,有一次他到齊國去兜售珠寶,為了生意好,珠寶暢銷起見,特地用名貴的木料,造成許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裝飾得非常精緻美觀,使盒子會發出一種香味,然後把珠寶裝在盒子裡面。
有一個鄭國人,看見裝寶珠的盒子既精緻又美觀,問明了價錢後,就買了一個,打開盒子,把裡面的寶物拿出來,退還給珠寶商。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東漢時候,班超跟隨奉車都尉(官名)竇固和匈奴打仗,立有功勞。後被派出使西域(今新疆全省,甘肅邊,和蔥嶺以西中亞一部份地區)。他首先到鄭善國。國王早知班超為人,對他十分敬重,但隔一個時期,忽然變得怠慢起來。班超召集同來約三十六人說:「鄭善國最近對我們很冷淡,一定是北方匈奴也派有人來籠絡他,使他躇躊不知順從那一邊。聰明人要在事情還沒有萌芽的時候就發現它,何況現在事情已經很明顯了。」
經過打聽,果然是這樣。於是班超又約同所有的人:「我們現在處境很危險,匈奴使者才來幾天,鄭善國王就對我們這么冷淡,如果再過一些時候。鄭善國王可能會把我們綁起來送給匈奴。你們說,這該怎麼辦?」當時大家堅決地表示願聽他的主張。他使繼續道:「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現在唯一的辦法,就是在今天夜裡用火攻擊匈奴來使,迅速把他們殺了。只有這樣,鄭善國王才會誠心歸順漢朝。」
這天夜裡,班超就和他同去的三十六個同伴,沖入匈奴人住所,奮力死戰,用少數人力戰勝了多數的匈奴人,達到了預期目的。
以後的人就根據這個故事,引伸成「不入虎穴,不得虎子」這句話,用來說明人們做事,如果不下決心,不身歷險境,不經過艱苦的努力,是不能達到目的的。例如有幾位科學家為欲研究利用冰川化水灌溉農田的可能性,准備到冰山實地考察和實驗。這是一件危險而艱辛的工作,但他們認為不實地去考察研究,便不能得到真實結果。這種情況,便可說是:「不入虎穴,不得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