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啥會說慈禧太後閉關鎖國,誤國誤民一百年千古罪人
明朝為了抵抗倭寇的侵略採用禁海政策,清朝變本加厲直接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徹底割裂了中華大地和外面世界的聯系,閉關鎖國政策並不是慈禧太後推行的國策,大清王朝剛剛建國就已經有了這個政策,不過慈禧太後是誤國誤民的百年千古罪人毋庸置疑。古代中國封建王朝一直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這讓封建王朝有了滿足感,驕傲感,他們把所有的外族勢力看作是蠻夷之族,打心底里看不起他們。
慈禧作為清朝最後一代掌權者,他把自己的個人利益放在國家利益之上。讓中華大地陷入一片混亂,簽訂了一系列的喪權辱國條約,近代中國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慈禧太後需要為這一切承擔罪過,她也被貼上了百年千古罪人的標簽。
⑵ 為什麼說慈禧太後是罪人
阻礙了國家的發展,特別是戊戌變法,因為她而失敗,失去了改革的最佳時間
⑶ 慈禧是歷史罪人嗎
是。
慈禧,滿清的決策者,簽訂賣國條約,賠款白銀無數。
慈禧,在中國近代歷史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滿清政府在後期面臨著內憂外患的情況下,慈禧太後在不斷的維持著滿清的統治。那麼,在慈禧太後主持大局的時候,在外國的不斷侵略與騷擾下,慈禧都跟外國人簽訂過哪些不平等條約?
1875年1月,同治帝病逝。慈禧立她的侄子兼外甥4歲的載湉為帝,改年號為「光緒」,兩宮太後再次垂簾聽政。
1865年—1870年中亞浩罕汗國侵略者阿古柏侵入並且竊據了新疆大部分地區;1871年,沙俄出兵佔領伊犁地區。1875年,慈禧採納陝甘總督左宗棠的建議,出兵新疆,清軍於1878年1月收復新疆。1881年,中俄通過談判,簽訂《伊犁條約》,中國收回伊犁大部分地區。
1883年—1885年爆發了中法戰爭,雙方在軍事上互有勝負,但以慈禧為首的清政府卻主張「乘勝即收」,與法國簽定了《中法新約》,又使法國獲得了不少侵略利益。戰爭之初慈禧借戰事不利,把責任推給以奕欣為首的軍機處大臣,將他們全部革職,史稱「甲申易樞」,從此慈禧完全掌控了朝政。
1894年,日本侵略中國,1895年3月,慈禧派李鴻章為全權大臣,赴日乞和,4月17日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空前屈辱的條約《馬關條約》,中國放棄對朝鮮宗主國地位;賠款2億兩白銀;割讓遼東半島(在俄,德,法等西方列強干涉下,後以白銀3000萬兩贖回),台灣,澎湖列島;開放4個通商口岸;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礦設廠。
1900年8月14日,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次日凌晨,慈禧帶著光緒帝倉皇出逃北京。令奕劻、李鴻章為全權大臣,與列強進行談判。把戰爭的責任推到義和團身上,下令對義和團「痛加剿除」。第二年2月14日批准《議和大綱》,並發布上諭,表示要「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1901年9月7日與11個帝國主義國家簽訂了《辛丑條約》,規定39年內賠款4.5億兩白銀,懲辦主戰官員,拆除大沽到北京沿線所有炮台等。1902年初,慈禧與光緒帝回到北京。
⑷ 清末的慈禧太後為何被稱為晚清罪人,被歷史黑了嗎
慈禧太後是晚清的人,在晚清的時候權傾朝野。但是慈禧太後沒有像武則天和羋月太後那樣,用自己的權力去振興中原,而是貪圖享樂,日常開支非常大,相傳日常飲食都是一百個不同的膳食,而且一個只吃一兩口,過度的鋪張浪費,在政治上阻止了很多對中國有益的變法,阻止了明治維新,好導致中國輸掉甲午中日戰爭,因此,的確是晚清罪人。
慈禧太後不僅僅是晚清的罪人,也是中國的罪人,日本正是靠賠償的2億白銀發展起來的,也直接導致中國甲午中日戰爭的失敗,喊停了能夠增強中國實力的明治維新,並且在生活上過度鋪張浪費,消耗中國的國庫。慈禧太後不是被歷史黑了,是真的歷史罪人。
⑸ 為什麼說慈禧不是清朝第一罪人,乾隆才是千古第一罪人
乾隆是中國歷史上文字獄製造者之一。乾隆年間的文網之密,文禍之多,是中國歷史上文字獄的頂峰,由牽強附會、望文生義、捕風捉影造出的文字獄在乾隆時期,共發生一百三十餘案。其中四十七案的案犯被處以死刑。
乾隆浪費奢侈。六下江南花費巨大。原本經過康熙和雍正的努力,國富民強國庫充盈,但在乾隆的揮霍下國庫卻變得囊中羞澀。六下江南還對百姓造成了非常重大的災難。
⑹ 慈禧可以說是清朝的罪人嗎
關於慈禧太後,歷來就是後世所極其爭議的話題人物。對於她的評價,贊譽者有之,痛斥者似乎更多。如果說,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那麼,一千個人眼中也有一千個慈禧太後。
慈禧(1835年——1908年),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葉赫那拉氏,因誕下了咸豐帝唯一的皇子載淳而一步步崛起,最終成了清晚期的掌權者。她長期長達半個世紀之久,是我國歷史上在繼女皇武則天之後,又一位長期統的女性人物。
⑺ 人們總是將慈禧和清朝滅亡經常捆綁在一起,慈禧真的是清朝滅亡的罪人嗎
我認為慈禧是清王朝的罪人。作為當時清王朝最高的統治者,在面對列強的時候她沒有採取正確的處理方式,而是採取逃避,甚至委曲求全的態度去對待這件事,加速了清王朝的滅亡。
另外在大清朝最需要用錢來充實武器裝備的時候,她卻花重金來籌備自己的生日宴。從這里就可以看出來她的大局意識非常的淡薄,因此我認為清王朝的滅亡與慈禧脫不了干係。
⑻ 為什麼慈禧是中華民族的罪人
慈禧作為中國近代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曾經三次垂簾聽政,操控清末政權,直接影響了中國近代歷史的走向。作為一個女人,在勾心鬥角、殺機四伏的皇宮,她憑著自己的聰明機巧,終達權力巔峰;作為人妻、人母,她權傾一時卻青年喪夫、中年喪子,令人扼腕嘆息;作為皇太後,她心思縝密、工於心計,在男人的權力世界裡縱橫捭闔,操權柄於股掌之中;作為晚清王朝最高統治者,她不僅要面對世界列強的欺凌,更要應付國內日薄西山、搖搖欲墜的局面,她百般掙扎,卻難挽頹勢。慈禧經歷了怎樣不同尋常的一生?她是以怎樣的姿態面對「三千年未見之變局」?
慈禧沒有高貴的血統,沒有顯赫的門第,但她有美色。她是憑借著在一場名為「選秀」的選美「大賽」勝出後,被選入宮的。慈禧究竟美到什麼程度?用她自己沾沾自喜的形容是「宮人以我為美」,容貌美到遭人嫉妒的程度。我們現在可以零星見到一些慈禧晚年的畫像,即使從今天的審美角度來看,慈禧依然可以稱之為端莊。有兩個女人曾經在慈禧晚年與她有過近距離的接觸:一位是德齡,因通曉外文而成為太後的第一女侍官。她對慈禧的容貌評價道:「太後當伊在妙齡時,真是一位風姿綽約、明媚鮮明的少女,這是宮中人所時常稱道的;就是伊在漸漸給年華所排擠,入於老境之後,也還依舊保留著好幾分動人的姿色咧!」
張帆今天在文學館講了「百年中國海軍」的第二講,帶著個性化的思考和濃郁的歷史感,其實這一講的題目可以乾脆叫「頤和園與北洋海軍」。我們透過張帆對對這一歷史個案的反復咀嚼、深入剖析,可以嗅聞到歷史的一些真實味道。張帆一開始就講,真正的味道是蘊涵在歷史的復雜性中;從歷史中獲得仇恨容易,產生疑問和思考難,獲得思想更難。歷史的真空是巨大的,許多通向歷史真實的蛛絲馬跡、細節末梢、犄角旮旯,都需要我們去尋蹤,而有些根本從一開始就消失在了歷史的迷霧里。因此,產生許多為現實目的服務的歷史神話也屬正常。我小時侯也曾有過類似張帆的經歷,清晰記得在故宮看過一個揭露慈禧太後罪行的展覽,展名用特大號黑體字書寫著「那拉氏慈禧太後禍國殃民罪行展」。慈禧太後挪用海軍銀兩建頤和園,也是罪惡的一項。可事實上,我們不能簡單地把這罪惡的帽子套在慈禧一個人的頭上,也不能簡單地把中日甲午海戰失利的直接責任歸於作為北洋大臣的李鴻章一個人。
從張帆所講,我們可以發現,政治權謀是那麼復雜,滿漢官員之間的微妙關系,比如李鴻章與慈禧太後,李鴻章與醇親王;滿清皇室權貴之間關系的微妙,比如醇親王與慈禧太後,醇親王與恭親王,等等,這都不是一兩句話,能夠明了的。所以說,1895年甲午海戰大清戰敗,絕非中日兩國間簡單的軍力比拼的結果,它是晚清國家綜合病症在一次海戰中的集中爆發;絕非中日兩國軍艦上速射炮0:68比例的嚴重失衡,而是國家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全方位癥候的集中體現。
影視中的歷史人物與事件,與歷史真實的人物事件,常常是相差雲壤。這似乎很正常,因為電視傳媒的本質就是娛樂大眾,大眾也需要娛樂。電視傳媒慣用八卦、解構、戲說、故事等十八般武藝,把歷史、文化調劑成爽口的碳酸飲料。說實話,電視傳媒還真的具有營養專家所說的碳酸飲料的缺點或問題:青少年不宜多喝碳酸飲料,是因為喝多了影響身體正常發育;老年人不宜多喝碳酸飲料,因為喝多了會導致骨質疏鬆,鈣流失;青壯年也不宜多喝碳酸飲料,因為喝多了還會影響生命的繁殖能力。不過,我們好像已經對「致死」的娛樂無能無力了,但我們可以能力、可以自覺有意識地改變自己的文化習慣。那就是,如果您想有一顆會思考有思想的頭腦,最好的辦法是遠離電視,多讀書,讀好書;多聽講座,尤其是在文學館聽講座。
由張帆所講,我又想到了美國漢學家保羅·柯文說的這樣一段話:「在所有把過去加以神話化的具體例子中,重點都不在於過去確實發生了什麼,而在於它被後人為自己的目的而如何加以重新塑造。神話化的過程是:認定過去中某特定的主題,把它簡單化,加以誇張和渲染,直至變成今人力量的源泉,足以使現在和過去強有力地相互肯定、互相印證。被利用的主題可能是真實的歷史過去的一部分,但也可能不是。」
也因此,我們常常用簡單的邏輯推理與假設歷史。比如,我們可以動用狹隘的民族主義情結,假設如果慈禧太後沒挪用北洋海軍的銀兩修園子,而是全數用來打造海軍,北洋海軍就能在甲午海戰中打敗日本,稱雄亞洲,然後發展資本主義,最後成為帝國主義的大清。這種假設既荒誕不經,又沒有任何的意義與價值。因此這兩者本身就沒有內在的邏輯關聯。講歷史一定要將歷史放在當時的歷史情境中,這樣一想,假設的前提便盪然無存:首先,慈禧太後是一定要修園子的;其次,即便她把錢用來建海軍,憑什麼保證就能打敗日本。
我翻譯過現代才女作家凌叔華的英文自傳體小說,英文名是AncientMelodies,中文譯做《古韻》。里邊的章節都可以獨立成篇,有一章是《老花匠和他的朋友》。這位老花匠負責為慈禧太後養花,他就住在頤和園附近,有個花房。每逢節日時令什麼的,慈禧太後要逛園子,他就提前擺上花。他很敬業,把薪水都用來買花肥養料。有的花金貴,得澆香油,喂芝麻,特別費錢。主人公「我」這個小女孩,跟著大人去看老花匠。說到慈禧太後修頤和園,老花匠有這樣一段話,非常有意思。他說:「是慈禧太後建的。你看,樹比人的壽命長。現在好多人責罵慈禧太後不用錢買兵艦同外國打仗,而建了這座頤和園。我看她夠明智,她一定清楚打不過那麼多國家,所以才不管三七二十一把錢用在建花園上。瞧,陽光一照,夠多氣派。」
北洋海軍的軍艦早就成了廢鐵,而頤和園今天還能以不低的門票招待著中外遊人,並用來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這也可算是慈禧太後的一件功勞,可惜她當時沒有意識到。
後人看到只有國家經濟富強,才不會被外族所侵略。
ps問一句,汝是商學院的么?
⑼ 慈禧太後是罪人還是偉人
慈禧太後是罪人。
1、慈禧太後是罪人還是偉人:算是罪人。晚清由盛轉衰走向歷史盡頭,都與慈禧太後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她確實做過很多荒唐之事令後人唾罵,但也絕不是一無是處,慈禧掌權時清朝簽訂了一些列不平等條約,這使得慈禧徹底被釘在了恥辱柱上。但清朝的滅亡,絕不僅僅是慈禧一人之過,除了閉關鎖國之外還有諸多歷史原因,客觀來說慈禧並沒有那麼不堪。
2、慈禧的特點:
慈禧的一生確實顯得特別突出與搶眼。正是因為乾隆種下了這個罪惡的種子,於是當年英國大使馬嘎爾尼來到清朝後看到清朝這個腐敗不堪的樣子,就回去告訴了自己老大大清國的真相。於是英國人就開始厲兵秣馬,到乾隆死後的40年,就對清朝發動了進攻。
如果說歷史頭號罪人,應該是乾隆才對。只不過受影視作品的影響,我們都覺得他是一位聖君,其實他被電視劇洗白了,他不過就是一個敗家子而已。正所謂:康熙打江山,雍正治江山,乾隆敗江山。
慈禧
⑽ 慈禧是不是歷史的罪人
慈禧是歷史的罪人,作為滿清的最高決策者,她簽訂賣國條約,賠款白銀無數,是慈禧造成了中國近代一百多年來的屈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