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土地改革的勝利完成有何歷史意義
徹底廢除了在我國延續了3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農民成為土地的新主人,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促進農村經濟走向恢復和發展
② 土地改革的完成有何歷史意義
意義:1.1952年底,全國土改基本完成,3億多無地或少地的的農民分到了土地;2.徹底廢除了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徹底改變了農村的生產關系;3.廣大農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經濟上翻了身;4.農村生產力得到解放,為農業生產的發展和國家工業化開辟了道路;5.進一步鞏固了工農聯盟和人民民主專政;6.摧毀了美蔣反動集團的社會基礎。
③ 土地改革有什麼歷史意義
土改意義
(一)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的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階級也被消滅;
(二)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
(三)解放了農村的生產力,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為農業生產的發展和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根本好轉創造了條件;
(四)進一步鞏固了工農聯盟和人民民主專政;
(五)農業生產的發展為工業生產的發展提供了充分的原料和廣闊的市場,為國家工業化開辟了道路。
④ 土地改革的意義
土地改革的意義
1、1952年底,全國土改基本完成,3億多無地或少地的的農民分到了土地;
2、徹底廢除了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徹底改變了農村的生產關系,促進生產力;
3、廣大農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經濟上翻了身;
4、農村生產力得到解放,為農業生產的發展和國家工業化開辟了道路;
5、進一步鞏固了工農聯盟和人民民主專政;
6、摧毀了美蔣反動集團的社會基礎;
7、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生產活動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准備了條件.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階級也被消滅;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這是人民政權更加鞏固,也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准備了條件。
(4)土地改革的勝利完成具有什麼樣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土地改革的目的
1、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土地所有制,藉以解放農村生產力,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
2、土地改革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任務,是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道路的,土地改革是為了解除地主經濟及宗法制度對農民的人身束縛問題,解除農村商品經濟發展障礙問題,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
3、中國的土地改革,由於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其目的就不再是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道路,其第一個目的,也是直接目的,是要解決農村中因土地佔有過分懸殊而造成的阻礙農業經濟的發展和社會安定問題;土地改革的第二個目的,是要獲得廣大農民對共產黨和新生政權的支持,以解決中國革命的前途問題,即解決中國共產黨對新中國的領導權問題,和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誰領導誰的問題。解決戰勝資產階級,完成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問題。
參考資料:土地改革-網路
⑤ 土地改革的歷史意義
土地改革的意義:新中國成立以後所進行的土地改革徹底廢除了兩千多年來的封建剝削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經濟上翻了身;解放了生產力,農業生產迅速發展;土地改革運動的勝利,摧毀了帝國主義和蔣介石國民黨集團的社會基礎,鞏固了工農聯盟,進一步鞏固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並為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創造了有利條件。
一)土地改革,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的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階級也被消滅;
二)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
三)解放了農村的生產力,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為農業生產的發展和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根本好轉創造了條件。
四)進一步鞏固了工農聯盟和人民民、主專、政。
五)農業生產的發展為工業生產的發展提供了充分的原料和廣闊的市場,為國家工業化開辟了道路。
⑥ 土地改革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土地改革的意義:新中國成立以後所進行的土地改革徹底廢除了兩千多年來的封建剝削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經濟上翻了身;解放了生產力,農業生產迅速發展;土地改革運動的勝利,摧毀了帝國主義和蔣介石國民黨集團的社會基礎,鞏固了工農聯盟,進一步鞏固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並為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創造了有利條件。
一)土地改革,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的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階級也被消滅;
二)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
三)解放了農村的生產力,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為農業生產的發展和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根本好轉創造了條件。
四)進一步鞏固了工農聯盟和人民民、主專、政。
五)農業生產的發展為工業生產的發展提供了充分的原料和廣闊的市場,為國家工業化開辟了道路
⑦ 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何時開始何時結束土地改革的完成有什麼重大歷史意(中國歷史)
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為1950年開始,1952年底結束。
土地改革的重大歷史意義:
1、1952年底,全國土改基本完成,3億多無地或少地的的農民分到了土地;
2、徹底廢除了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徹底改變了農村的生產關系,促進生產力;
3、廣大農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經濟上翻了身;
4、農村生產力得到解放,為農業生產的發展和國家工業化開辟了道路;
5、進一步鞏固了工農聯盟和人民民主專政;
6、摧毀了美蔣反動集團的社會基礎;
7、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生產活動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准備了條件。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階級的土地所有制。為減少阻力,孤立分化地主階級,以利於穩定民族資產階級,早日恢復發展農村經濟,實行了經濟上保存富農經濟,政治上中立富農的政策。
(7)土地改革的勝利完成具有什麼樣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1、土地改革的背景:
解放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仍維持封建土地制度,占農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農,佔有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他們憑借佔有的土地,殘酷剝削和壓迫農民。而占農村人口百分之九十的貧農、雇農和中農,卻只佔有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
他們終年辛勤勞動,受盡剝削,生活不得溫飽。這種封建土地制度嚴重阻礙農村經濟和中國社會的發展。他們十分悲慘,新中國成立後,佔全國三億多人口的新解放區還沒有進行土地改革,廣大農民迫切要求進行土地改革,獲得土地。
2、土地改革的目的:
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
3、土地改革基本內容:
沒收地主階級的土地, 分配給無地少地的農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土地改革運動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究竟該如何看待「土地改革」
⑧ 土地改革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土地改革運動,從經濟基礎上徹底摧毀了地主階級,同時也削弱了富農階級。沒收或徵收的土地、財產全部分給了貧雇農和部分下中農,使農民所得到的土地佔到總面積的95%,基本上滿足了農民對土地的要求。
又通過土改後期的復查運動,對錯劃成分的中農以及對某些地主照顧過多的偏向作了糾正,從而確立了政策界線,極大地孤立了地主階級,爭取和團結了中農。
土地改革真正實現了中國農民數千年來得到土地的奮斗目標,使農民真正從經濟上翻身作了主人,從而最深入、最廣泛地調動了農民群眾的革命和建設的積極性,使農業生產力獲得了極大的解放。土地改革還確立了貧雇農在農村中的優勢地位,鞏固了工農聯盟,為引導億萬農民走上集體化道路創造了條件。
(8)土地改革的勝利完成具有什麼樣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土地改革行動的背景:
舊中國的土地制度極不合理,占農村人口總數不到10%的地主、富農約佔有農村70%~80%的耕地,他們以此殘酷地剝削農民。而占農村人口總數90%以上的貧農、雇農和中農,則只佔有20%~30%的耕地,他們終年辛勤勞動,卻不得溫飽。這是舊中國貧窮落後的主要根源之一。
地主階級不僅憑借佔有的大量土地進行殘酷的經濟剝削,而且與官僚、特務勾結在一起,任意欺辱和魚肉百姓。雙塔村地主王漢章叫佃戶馬義山出差,因事晚了點,王漢章即用皮鞭將其眼珠打淌。喂馬的長工鞏榮石無辜被王漢章活活打死。
此外,不少大地主還養著「團防」,作為鎮壓勞動人民的工具。因此,解決土地問題、沒收地主的土地給勞動人民,已成了抗日戰爭勝利後廣大勞動人民的迫切要求。
中國共產黨為打倒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完成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務,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就領導農民開展打倒土豪劣紳和反對重租、重息、重押、重稅等斗爭。十年內戰時期,在革命根據地開展打土豪、分田地的斗爭和查田運動,實行土地革命。
⑨ 全國土地改革勝利完成的情況及歷史意義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通過和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並從當年冬天開始在新解放區實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冬,除部分少數民族地區以外,全國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土地改革的意義包括五個方面,第一,徹底廢除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摧毀了地主階級的封建統治勢力。第二,廣大農民在經濟上、政治上徹底翻了身。第三,解放了農村的生產力,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為農業生產的發展和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根本好轉創造了條件。第四,進一步鞏固了工農聯盟和人民民主專政。第五,農業生產的發展為工業生產的發展提供了充分的原料和廣闊的市場,為國家工業化開辟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