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史姓有什麼歷史故事百度網盤

史姓有什麼歷史故事百度網盤

發布時間:2022-07-07 12:49:26

❶ 史姓的來歷是什麼

史姓的遠古祖先是高辛帝元妃姜嫄生後稷為周始祖,歷至文王,文王生皇子伯邑考、伯邑考生佚。

來源有十一種(列舉部分)如下:

1、源流一

源於媯姓,出自黃 帝時創造文字的史皇氏倉頡,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

2、源流二

源於姬姓,出自周朝太史官尹佚,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據史籍《新唐書》、《元和姓纂》等書的記載,史氏源於於西周太史尹佚。

3、源流三

源於外夷,出自隋、唐時期「昭武九姓」之史國,屬於以國名漢化為氏。唐朝時期,有一西域康國支系(今祁連昭武城)史國(今烏茲別克撒馬爾罕),為「昭武九姓」諸小國之一。

4、源流四

源於突厥族,出自唐朝時期突厥族阿史那部,屬於漢化改姓為氏。其時,阿史那部族人中即有改漢姓為史氏者。如後來唐朝 發動 安史之亂的著名的營州寧夷州刺史 史思明,原本就是寧夷州突厥族阿史那部後裔。

5、源流五

源於官位,出自遼國時期官吏史館學士,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在史館學士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漢化為姓氏者,稱史氏。

(1)史姓有什麼歷史故事百度網盤擴展閱讀:

名人

1、史佚-西周太史令佚(辛甲三子)。因官而得姓。

2、史魚-春秋時衛國史官。

3、史恭-漢宣帝舅公,涼洲刺史,撫養、輔佐宣帝有功,贈杜陵侯。史崇高祖。

4、史崇-史姓家譜始祖。東漢溧陽侯。

5、史萬歲-杜陵人(今陝西西安)。隋朝名將。長於騎射,好讀兵書。

6、史大奈-突厥王族,阿史那氏。唐朝開國功臣。

7、史務茲-唐朝武後之宰相。溧陽侯21世孫。

❷ 姓氏 史.的來歷

史(Shǐ)姓出自史皇氏,為黃帝時史官倉頡之後,以官名為氏。得姓始祖:倉頡。倉頡是黃帝時的史官,人稱史皇氏。他善於觀察,見人們用結繩記事相當繁瑣,便發明了文字。因倉頡造字有功,其後代便以其官職為氏,稱史姓。史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八十位的大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二五。史姓族人多功成名就,千古流芳。如漢有名臣史丹,宋有詞人史達祖,明有民族英雄史可法,清有文學家史震林等,舉不勝舉。 建康郡高密郡豐田毓秀; 忠烈堂金朝堂泰業錫光。 ——全聯典指鮑姓的郡望和堂號。 畫家傳世詩書畫; 教諭動人竹石蘭。 ——全聯典指清代書畫家史震林,字岵岡,江蘇金壇人。乾隆年間進士,官淮安教諭。能詩文、工書、善畫竹、石、蘭,精八分書,不落前人窠臼。著有《西青散記》、《華陽散稿》等。 共仰千秋梅嶺畔; 難忘十日鶴樓頭。 ——全聯指南明大臣、抗清名將史可法。 定亂安邦懷大志; 出將入相薦名臣。 ——上聯典指五代後周名將史弘肇。嘗曰:「安朝廷,定禍亂,直須長槍大劍,毛錐子安足用哉!」。下聯典指元代光祿大夫左丞相史天澤。為將相五十年,上不疑,下無怨,人以比郭子儀。謚忠武。 附: 太守世澤; 篆書家聲。 ——佚名撰史姓宗祠聯。上聯典指周太史尹。下聯典指周宣王時太守史籀,作大篆十五篇。 千里過師從席忱; 一身報國托文章。 ——此聯為南明大臣、抗清明將史可法(1602-1645),自題聯。 忠孝立身真富貴; 文章行世大神仙。 ——此聯為南明大臣、抗清名將史可法撰書聯。 閣部勛名常照世; 詩書事業足傳家。 ——此聯為節選鄧敏怡挽民初參議院議員史澤咸(1882-?)的輓聯。 騎鶴樓頭,難忘十日; 梅花嶺畔,共仰千秋。 ——郭沫若題揚州史可法聯。 定亂安邦,常懷廟廊大志; 出將入相,允稱社稷名臣。 ——佚名撰史姓宗祠聯。上聯典指五代後周名將史弘。下聯典指元代光祿大夫左丞相史天澤。 良娣得產皇孫,故儲有後; 翰林乞假歸娶,嘉耦相攸。 ——佚名撰史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西漢史良娣,為武帝戾太子妃,生子進,從外祖家姓,號史皇孫,重孫即位後為宣帝,追良娣為戾夫人。下聯典指清史貽直,十九歲舉進士,入翰林,乞假歸娶,朝野榮之,後居相位二十年。 伏蒲之忠,諫元帝而留太子; 知矢之直,進君子而退小人。 ——佚名撰史姓宗祠聯。上聯典指漢代都尉侍中史丹。下聯典指春秋衛國大夫史魷。 祖孫父子、兄弟叔侄,四世翰苑蟬聯,猶有舅甥翁婿; 子午卯酉、辰戌丑未,八榜科名鼎盛,又逢己亥寅申。 ——此聯為江蘇省溧陽史氏祠堂聯。全聯典指史鶴齡事典。

採納哦

❸ 史姓的來源和歷史是什麼

史姓的來源和歷史有下列五種:

1、出自黃帝時創造文字的史皇倉頡。倉頡之後,衍生了倉氏、史氏、侯氏、侯岡氏、夷門氏、倉頡氏。倉頡為史官,人稱史皇氏,其後有一支以官為氏,稱史氏。

2、出自周太史佚之後。歷代他姓史官,亦多以官為氏。見於歷史最早的史姓人物,當屬西周初年的太史史佚。西周初年有太史史佚,為人嚴正,與太公、周公、召公並稱為四聖。由於他終生在周朝任太史,他的子孫便以官名為氏。春秋時期,列國史官多以官為氏。

3、隋唐時代昭武九姓之一。古西域康國支系有史國,居史城,為昭武諸國之一,史國有人來中原居住,遂以國名為氏。

4、為突厥族阿史那氏所改。北魏阿史那部,有歸附唐朝者,改姓史氏。

5、史氏還混化了他族血統。如唐有史思明,本寧夷州突厥種。

❹ 姓氏「史」的傳說,由來以及發展

來源有五:
1、出自黃帝時創造文字的"史皇"倉頡。倉頡之後,衍生了倉氏、史氏、侯氏、侯岡氏、夷門氏、倉頡氏。倉頡為史官,人稱史皇氏,其後有一支以官為氏,稱史氏。
2、出自周 太史佚之後。歷代他姓史官,亦多以官為氏。見於歷史最早的史姓人物,當屬西周初年的太史史佚。西周初年有太史史佚,為人嚴正,與太公、周公、召公並稱為四聖。由於他終生在周朝任太史,他的子孫便以官名為氏。春秋時期,列國史官多以官為氏。
3、隋唐時代"昭武九姓"之一。古西域 康國支系有史國,居史城,為"昭武諸國"之一,史國有人來中原居住,遂以國名為氏。
4、為突厥族 阿史那氏所改。北魏 阿史那部,有歸附唐朝者,改姓史氏。
5、史氏還混化了他族血統。如唐有史思明,本寧夷州 突厥種。
史姓分布
史氏以官為姓,先秦列國都有史官,因而在春秋戰國時期,史氏就相當廣泛地分布於全國各地。
西漢時有魯國人史恭,其孫史丹自魯(今山東曲阜)徙居杜陵(今陝西長安縣西北)。史丹曾孫史崇,東漢初舉家遷至溧陽。史丹裔孫東漢史苞的後代,於西晉末年的永嘉之亂時遷至河西健康(今甘肅高台縣)。史丹後代又有一支遷至高密(今屬山東),還有一支留居京兆(今陝西西安)。此外,西漢末有沛國人(今江蘇 沛縣)史岑,又有史立因罪遷合浦(今廣西合浦縣東北);東漢時,史通平遷居青神縣(今屬四川)。
今河南開封、洛陽、民權皆有史氏;唐五代時,今湖南、浙江、山西等省有史氏;宋代,今江西、河北有史氏;至明代,史氏還分布於今湖北、安徽、福建、廣東、貴州、雲南等省的一些地方,已遍布江南。清代以後,史氏有遷往海外者,僑居於新加坡等國家。
郡望堂號
堂號:
"忠烈堂":明朝末期,史可法以兵部尚書、大學士督師揚州抗清。當揚州城危的時候,史可法給老母個妻子寫了遺書,因為自己沒有兒子,命副將史德威做他的兒子。並且交待說:"我死後,有把我埋在明孝陵帝的旁邊。"城破以後,可法自刎不死,他又命史德威殺他。德威哭著不肯殺,結果被清兵俘虜。被俘後,清人勸他投降,他堅決不屈,壯烈殉國。
郡望:
健康郡:十六國前涼置郡,治所在今甘肅高台西南。北朝魏廢。
宣城郡:晉太康二年(公元281年)置郡。治所在宛陵(今安徽宣城)。
高密郡:西漢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改膠西郡置國,治所在高密。西晉復置國,南朝宋改為郡,治所在桑犢城(今山東濰坊市東)。
京兆郡:漢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內右史置京兆尹,為三輔之一。治所在長安。
史姓家譜
全國:史氏譜錄合編八卷
江蘇:史氏吳中派族譜不分卷、吳中派史氏家乘不分卷、遷淮史宗譜不分卷、古豐史氏長房族譜三卷、常州史氏族譜十二卷首一卷
浙江:餘姚半霖史氏小宗支譜九卷、餘姚史氏宗譜十一卷首二卷末二卷、鄞東錢堰史氏宗譜八卷、澄江史氏支譜十卷、鄞東韓嶺史氏宗譜二卷、鄞東上水橫街史氏支譜十五卷首一卷
山東:史氏家譜不分卷、樂陵史氏家譜不分卷、史氏家乘不分卷
湖北:史氏宗譜六卷、史黃氏宗譜十卷
湖南:史氏宗譜九卷、史氏續修族譜十五卷首三卷
四川:里碑溪史氏族譜十卷
歷史名人
史可法:抗清名將。在兵困揚州時,他拒降固守,奮戰到底,不幸英勇就義。
史孟麟:明朝理學家。他主張以理學為"國本",以名節相砥礪,同時參與東林書院講學。
史 魚:春秋時衛國史官,以正直著稱。臨死時,還勸衛靈公進賢(蘧伯玉),去佞(彌子瑕)。後人稱為"屍諫"。他秉筆直書,堪稱史家楷模。
史 籀:周宣王時書法家,相傳他造有籀文(即大篆)。他提出"和實生物,同則不繼"的唯物主義命題。
史姓系承史皇 源起宣城武昌
這個古老而又光彩的姓氏,據歷來的考據,是具有兩個主要的來源的,而且兩者都跟古代的史官有著密切的關系——一支出自黃帝時創造文字的「史皇」倉頡,一支則出自周朝的太史佚。
據考,倉頡的後裔,主要是繁衍於宣城,太史佚的後代,則主要繁衍於武昌。換言之,後世各地源自今安徽省宣城縣的史姓人家,其始祖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黃帝史官倉頡;從湖北武昌分支出來的史姓,則是3000年前太史佚的後裔。
關於史姓的姓源,是見諸《路史》和《姓纂》二書的記載。《路史》上指出:「倉頡後有史氏」。《姓纂》上則指出:「周太史佚之後,以官為氏,漢有史皇孫遜。」另外,《中華姓府》也指出:「太史佚及倉頡之後。」
這三段記載,同時采認倉頡與太史佚為後世史姓的始祖,則就現代人研究學問時所重視的「證據」來說,是相當充實的了。不過,史姓人士要想找到自己的真正出處,恐怕也因此而必須多費一點功夫,至少也得先追根究底找到若干年代以前的祖先是來自安徽,或是來自湖北,才能憑線索找到自己的來龍去脈。
在春秋戰國時代,史姓的確是十分出人頭地的,像魯國的史晨,和魏國的史起,都是青史垂名的不朽人物。
史晨的得以名傳千古,主要是由於現代仍聳立在山東曲阜孔廟的一座「史晨碑」。該碑是建於東漢靈帝的建寧二年,也就是公元169年的時候,距今已有1800多年之久。碑上所刻的文字,就是春秋時魯相史晨祀孔子的文章,分為前後兩碑,前碑載奏章,後碑敘饗禮之事,迄今全文完整可誦,隸書神碑超逸,歷來為研習書法者所宗。當然,如此一來,寫作碑文的那位史晨,也就因此而永垂不朽了。
明朝末年的史可法,更是青史垂名,人人敬仰的民族英雄,他死守揚州殉國的可歌可泣的偉大事跡,更為後人所熟悉,「史閣都」的大名在民間真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❺ 百家姓史姓的由來

史姓,中國姓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
史姓源出主要有兩支:第一支源出倉頡之後。倉頡,也稱蒼頡,又稱史皇氏,其後有史氏。第二支源出周太史史佚之後,以官為氏。 [1]
先秦時,史姓活動已經遍布黃河南北和長江流域。西漢時,山東的史姓得到了王室的重視,稱為漢代累世公卿的名門望族,子孫繁衍長生,以山東為基地向江蘇、陝西、甘肅、四川等地發展。到唐宋時,外族的史姓在河南、陝西、四川等地定居,改變了西北和西部史姓的結構和比重。之後,史姓在各地都有分布。宋朝時期,史姓大約有35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45%,為宋朝第48位姓氏。明朝時期,史姓大約有23萬,約佔全國人口的0.24%,為明朝第83位姓氏,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浙江、江蘇、山西、山東四省,大約占史姓總人口的65%。

❻ 史姓歷史故事 300字

1、出自黃帝時創造文字的"史皇"倉頡。倉頡之後,衍生了倉氏、史氏、侯氏、侯岡氏、 夷門氏、倉頡氏。倉頡為史官,人稱史皇氏,其後有一支以官為氏,稱史氏。 2、出自周太史佚之後。歷代他姓史官,亦多以官為氏。見於歷史最早的史姓人物,當 屬西周初年的太史史佚。 西周初年有太史史佚,為人嚴正,與太公、 周公、 召公並稱為四聖。 由於他終生在周朝任太史,他的子孫便以官名為氏。春秋時期,列國史官多以官為氏。 3、隋唐時代"昭武九姓"之一。古西域康國支系有史國,居史城,為"昭武諸國"之一, 史國有人來中原居住,遂以國名為氏。 4、為突厥族阿史那氏所改。北魏阿史那部,有歸附唐朝者,改姓史氏。 5、史氏還混化了他族血統。如唐有史思明,本寧夷州突厥種。

❼ 請問史姓排第幾有什麼典故么

史姓排名85位。百家姓排名63位! 史佚的遠古祖先是高辛帝元妃姜嫄生後稷為周始祖,歷至文王,文王生皇子伯邑考、伯邑考生佚。西周初年佚任太史令一職,輔佐武王克商,與周、召、太公共輔成王。一生為人嚴正, 《桐葉封臣》里「天子無戲言」的千古名言就出自他口。後人把他作為史官的楷模,並將他與太公、周公、召公並稱為四聖,史佚子孫以官職「太史令」的史字為氏,稱史氏。
忠烈堂:明朝末期,史可法以兵部尚書,大學士督師揚州抗清。當揚州城危的時候,史可法給老母個妻子寫了遺書,因為自己沒有兒子,命副將史德威做他的兒子。並且交待說:「我逝世後,有把我埋在明孝陵帝的旁邊。」城破以後,可法自刎不死,他又命史德威殺他。德威哭著不肯殺,結果被清兵俘虜。被俘後,清人勸他投降,他堅決不屈,壯烈殉國。
懷溧堂:江蘇溧陽是史氏起源處,因以為堂。

閱讀全文

與史姓有什麼歷史故事百度網盤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2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