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江蘇鹽城名字由來
地名由來:鹽城從西漢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建立鹽瀆縣,當時這里遍地皆為煮鹽場,到處是鹽河,「瀆」就是運鹽之河的意思。東晉安帝義熙七年(411年)時更名為鹽城縣,「鹽城」之名使用至今。以「環城皆鹽場」而得名。
鹽城歷經了兩千多年的歷史沉澱,處處散發著濃郁的海鹽文化。古代以盛產「淮鹽」而享譽華夏,古稱「淮夷地」。早在戰國時期即「煮海為鹽」,《史記》載「東海有海鹽之饒」。
秦漢時則「煮海興利、穿渠通運」,已成為漁鹽興旺之地。唐時,「甲東南之富、邊餉半出於茲」的淮南鹽場,僅鹽城就有「鹽亭一百二十三所」。唐寶應年間,境內設有海陵監、鹽城監,每歲煮鹽百餘萬石,其時鹽城已成為東南沿海重要的鹽業生產中心。
(1)鹽城歷史叫什麼擴展閱讀:
今天的鹽城市,習慣上人們仍稱「鹽阜地區」。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戈寶權有一題詞,對鹽城的解釋恰如其分:「鹽城,鹽城,顧名思義,是出產鹽的名城。
春秋吳越爭霸,夫差自中原退師南返之時,封其民於江淮之間,這是古鹽城境有史記載的首次移民。伴隨著沿海人口的不斷增加,加之土著的鹽阜先民在漁獵采貝藉以維持生計的同時,已經開始利用臨海之利,汲海水而煮鹽,海鹽生產初具規模,遂於戰國時期開始設置鹽場。因此,古有「煮海之利,重於東南,而兩淮為最」之說。
B. 鹽城有哪些歷史
鹽城歷史悠久,從漢武帝元狩四年,建立鹽瀆縣,距今已有二千一百多年,東晉改鹽瀆為鹽城,迄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鹽城的城牆原為土牆,始建於唐朝開國以後,明永樂十六年,為防倭寇侵擾,改建磚城,其城池南寬北狹,形如葫瓢,故古有「瓢城」之稱。自公元1128年黃河奪淮以後,這一帶歷盡水患。明清之初,治水造田,隨著沿海棉墾及鹽業的興起,客商雲集,市井繁華,鹽城逐步興旺發達,一度成為里下河地區中心和糧、棉、鹽的集散地。元嘉靖四十一年,鹽城人口發展到近十萬人,其時建設亦很壯觀,祠堂寺廟、塔亭牌坊甚多,儒學、校場均有設置。城郊四處有許多名勝古跡,民間稱鹽城有「瓜井仙蹤」、「平湖秋月」、「楊樓翠靄」等八景之勝。
C. 請問鹽城古代叫什麼
「鹽瀆」,「瀆」是溝渠、水道的意思。鹽瀆指專門用來運輸食鹽的河道,是鹽城最早的地名。
漢武帝元狩四年(前119), 「鑒於前秦鹽鐵之利,十倍於古」(《漢書·食貨志》),一度實行「弛山澤」的政策,當時古黃海的海濱地區於是煎鹽之利大興。不久漢王朝分古射陽東境肇建鹽瀆縣,壟斷食鹽產銷以佐國家之急,並制定了募民煎鹽制度。官府招募遊民與流放犯人到淮南沿海煮鹽,由官府提供煮鹽器具,發給煮鹽者工錢,此為江蘇鹽民來源之始。從事煎鹽的人叫「亭戶」,又叫「灶戶」,制鹽至此開始成為正式的職業。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漢武帝設置了鹽瀆縣,置鹽鐵官署,專管產鹽的「亭戶」。
D. 江蘇鹽城的別稱是什麼 江蘇鹽城的別稱瓢城由來
鹽城的別稱: 鹽瀆、瓢城、登瀛、百河之城 。
別稱瓢城的由來:鹽城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漢武帝時因產鹽得名。 因城池西狹東闊,狀如葫瓢,取「瓢浮於水,不被淹沒」之意,故鹽城又名「瓢城」。 她在地圖上的樣子看起來就像用葫蘆做的瓢一樣。在古代,瓢是生產、輸送鹽的工具。由此鹽城得名「瓢城」。
E. 關於鹽城的歷史故事
1、「鹽城」名字的由來
鹽城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海鹽產區,「淮鹽出,天下咸。」淮鹽屬天下之珍、一國之粹,為世人所公認。鹽城本不叫鹽城,西漢年代,叫鹽瀆。先民們在蘇北這塊海邊灘塗上「煮海為鹽」,為了把曬出的鹽運出去,陸續開鑿運鹽河道,於是便有了「煮海興利、穿渠通運」的海鹽文化。
到了東晉年間這里才改名為鹽城,但那時候的鹽城其實沒有城,只不過就是一個個產鹽賣鹽的集散地。
2、抗戰時期鹽城淪陷
1938年3月30日,鹽城首次遭日機轟炸;4月24日,日軍由東台北犯;26日,鹽城淪陷。侵華日軍荻島靜夫在日記中記錄:「昭和十三年4月26日,陰,大團——鹽城南方2000米……我們終於到達了鹽城,大火中的鹽城令人恐怖。」
鹽城原有58700多間房屋,被燒毀80%以上。26日下午,鹽城淪陷,日軍進入鹽城,貪婪地搶劫財物,殘暴地屠殺平民,僅紅十字會收斂的屍體就有480多具。一座擁有13萬人口的千年古城淪為人間地獄。
3、新四軍在鹽城重建軍部
皖南事變後,根據中共中央軍委1941年1月20日的命令,以華中新四軍八路軍總指揮部為基礎在江蘇鹽城重建軍部,任命陳毅代軍長,劉少奇為政治委員,部隊整編為7個師和一個獨立旅,並於25日在鹽城正式成立新的軍部,設司令部、政治部、供給部、衛生部、軍工部。
同年7月11日,為便於指揮反擊日偽軍的夏季大「掃盪」,新四軍軍部撤出鹽城;1943年1月供給部、衛生部合並為供衛部。1944年10月供衛部重新分為供給部、衛生部。
抗戰中的鹽城,曾先後四次被日軍及偽軍佔領。八年抗戰,新四軍數易軍部,但日偽軍卻始終沒能在這片土地上站穩腳跟。八年裡,新四軍對日偽作戰2.46萬余次,斃傷29.37萬人。新四軍也由初建時的1萬餘人,發展到21萬多人,8萬多名將士、300多名團以上幹部壯烈犧牲。
(5)鹽城歷史叫什麼擴展閱讀:
鹽城市是江蘇省的省轄市,下轄城區、東台市、大豐市和響水、濱海、阜寧、建湖、射陽、鹽都6縣,總面積1.5萬平方公里,人口795.6萬。鹽城是一座古老而又新興的城市,從西漢因鹽置縣起,迄今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1988年3月,鹽城市被國務院批准為沿海經濟開放地區。
鹽城市海岸線長582公里,占江蘇省的56%。鹽城的灘塗資源得天獨厚,灘塗面積680多萬畝,佔全省的75%,近期可開發利用的有240萬畝,是江蘇省後備土地資源潛力最大的地區。灘塗盛產海鹽、對蝦、貝類等海產品以及蘆葦、中草葯、牧草等500多種植物。
鹽城市水域廣闊,內河水面200多萬畝,盛產魚、蝦、蟹、鱉、菱角、河藕等。是江蘇省重要的工農業生產基地。改革開放以來,通過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科技進步,國民經濟蓬勃發展,各項社會事業不斷取得新的成就。
F. 鹽城在歷史上是什麼國家
鹽城在歷史上是中國,屬於魏國,鹽城具體位置在指的是江蘇省東台市,鹽城市全境為平原地貌且地處北亞熱帶向暖溫帶氣候過渡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