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歷史正在被電視劇扭曲
這是一個非常扭曲的現實,且難以簡單說出答案。類似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
從電視劇里學歷史本身就是一個錯誤的。
電視劇肯定不能完全照搬歷史而毫不發揮,而發揮的限度很難劃定。但高收視的電視劇也並非與符合歷史多少來決定。
三國演義跟三國歷史也大為不同,但你很難說三國演義扭曲了歷史。它只是個一部成功的文學小說。
Ⅱ 演義小說不依據正史胡亂瞎編亂造歪曲抹黑或洗白某一歷史人物就不怕封建統治者的文字獄
因為現在是社會主義新時代,不會有文字獄,當然胡編亂造,歪曲歷史確實不對,其實是對審查制度的一個拷問,無論電視電影也好,小說也好,如果審查者能嚴厲點,不會被流通到市場,貽害觀看者。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Ⅲ 為什麼現在有那麼多人指責《三國演義》與史實不符
《三國演義》畢竟是小說,而《三國志》是史書,那麼為什麼《三國志》沒有《三國演義》流傳的好呢?肯定是有原因的。
其中的主要原因無非是《三國志》是史書,語言平實,書中大部分為文言文,讀來麻煩,不懂;而《三國演義》是小說,情節波瀾,語言生動,採用了大白話式的文言文,再取材於歷史,會吸引很多人的閱讀興趣,影響力自然就強於《三國志》了。
不得不說,正是這種造神的行為契合了中國人的喜好,就像現在的爽文一樣,《三國演義》得以超越《三國志》。
Ⅳ 為何古裝劇會出現篡改歷史的情況,對文化傳播有影響嗎
現在很多的古裝劇都是在一定歷史基礎上進行改編,當然我們不反對在一定框架中的改編,但是改動過大,對於歷史篡改的部分過多,就會很容易影響到當代的年輕人以及青少年,同時阻礙了真正的歷史文化的傳播。
因為在真正歷史上的陸貞和高湛一個是紅顏禍水,一個是昏庸暴戾的皇帝,他們並沒有電視劇中那麼的正能量。所以這樣的電視劇就很容易對觀眾產生一些負面影響,而且在古裝劇受眾廣泛的前提下,還大肆的篡改歷史,對文化的傳播也有一定的阻礙作用,對人們了解歷史也起到了反面作用。
Ⅳ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 歪曲了多少歷史
自古對《三國演義》的定論就是:三分實,七分虛。
小說,就是可以天馬行空,可以「本故事純屬虛構」。樓主不必過於介意了。
Ⅵ 為什麼大多數人都把三國演義當作正史它只是小說啊 扭曲了很多歷史的
三國演義屬於由民間傳說慢慢演變過來的。在成書之前,已經有很多經典故事被編成戲曲故事等流傳。三分歷史,七分演義,這個評價應該是中肯的,不必太在意歷史如何,看的開心就好!
Ⅶ 為什麼《三國演義》的扭曲了歷史中周瑜真正的形象
三國演義是小說,很多假的,正史上的周瑜比演義上的周瑜出色多了,而且人品非常高潔,什麼心胸狹窄完全是羅貫中為了抬高諸葛亮故意給周瑜潑污水。
歷史上的周瑜胸襟廣闊,氣度寬宏。老將程普因周瑜年輕地位卻比自己高,對他不服,多次當面侮辱他,周瑜都不跟他計較,程普最後被周瑜的才華和品德所折服,感動得說:「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和他成為好友。《三國演義》描寫的心胸狹窄的周瑜是羅貫中為了襯托諸葛亮而刻意塑造的配角形象,是藝術處理,不可當真,「三氣周瑜」當然就更是毫無歷史根據,周瑜最後是病逝於出征途中。
周瑜精通音律,雅量高致,即使在喝醉時也能聽出曲中的謬誤,因此史書記載民謠雲:「曲有誤,周郎顧」、「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這是與周瑜有關的演義和正史不同的地方,其實諸葛亮在正史上只是個管後勤內政的,根本沒演義那麼厲害。
小說《三國演義》為了美化演義第一主角諸葛亮,對周瑜這個傑出的一代名將作了大量的扭曲和貶低,以達到抬高諸葛亮的目的,演義與正史不同之處有———
1 諸葛三氣周瑜:周瑜氣量寬宏根本不會被氣死,當時也並未注意過諸葛亮,從赤壁之戰結束到周瑜病逝的兩年間,諸葛亮正在零陵一帶搞後勤工作,地位遠不及周瑜高,也根本沒有和周瑜見過面。至於周瑜病逝後,蜀國弔唁的代表是龐統,而不是諸葛亮。
2 草船借箭:草船借箭的人正史上是孫權,發生在曹操與孫權的濡須之戰,演義描寫周瑜嫉妒諸葛亮是徹頭徹尾的捏造,三國演義之祖【三國志平話】中借箭的是周瑜。
3 賠了夫人又折兵:孫權自己要把妹妹嫁給劉備,單純的政治婚姻。
4 智激周瑜:純粹捏造,周瑜是東吳最有力的主戰派人士,孫權正是聽了他的勸說才有了赤壁之戰。
5 借東風:虛構,諸葛亮並未參與赤壁之戰,赤壁乃周瑜一人之功。
6 荊州問題:正史上乃魯肅的聯劉抗曹計劃,把荊州暫時借給劉備讓劉備發展以便共同抵抗曹操,與諸葛亮和三氣周瑜無關,並且荊州借給劉備是周瑜去世之後的事情。
7 氣量狹小的周瑜:三氣周瑜純屬羅貫中為抬高諸葛亮而虛構,劉備評價周瑜「器量廣大」,程普評價周瑜說:「與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陳壽評價周瑜「性度恢郭」,另外洪邁、蘇東坡等古人,在周瑜的人品方面,也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Ⅷ 三國演義扭曲了多少歷史
三國演義扭曲了部分歷史。
中國四大名舉世聞名,很多人都對《三國》十分痴迷,在三國小說和演義故事中,張飛被刻畫為有勇無謀的匹夫,勇猛、忠義、無腦、急躁、粗魯,這些大概就是張飛的形象。
而與之相反,諸葛亮則被徹底「神」化,呼風喚雨、逆天改命無所不能,赤壁之戰借東風,五丈原八卦陣續命。實際上張飛並非粗鄙魯莽,而諸葛亮也沒有那麼神,三國演義嚴重歪曲了正史人物的形象。
三國演義史實
首先說張飛,他其實在是一位能文能武的全才,為什麼這么說呢?張飛勇武無需置疑,主要來探究他的文采,在《三國演義》中,張飛就像水滸中的李逵一樣,相貌十分粗獷,而且脾氣火爆,屬於一點即燃的那種,關羽戰死以後,他整日酗酒鞭打軍士。
最終被手下割去首級,落得一個無比凄慘的下場。事實上,正史中的張飛卻並非這樣,他不僅很有才華,而且相貌也不一定那麼粗獷。眾所周知,劉備病逝白帝城以後,後主劉禪即位,而張飛有兩位女兒都嫁給了劉禪,在那個思想封建的年代。
男子娶妻對樣貌十分看重,劉禪再怎麼說也是一國之君,他的妻子即便不是角色,但也應該是相貌秀麗的女子,張飛的女兒能嫁給劉禪,即便不是絕世美女,但也一定不醜,而張飛如果和演義中那麼粗獷,他的女兒不見得能嫁給劉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