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廬山有多久的歷史了

廬山有多久的歷史了

發布時間:2022-01-19 04:20:30

㈠ 廬山的地理位置和歷史背景

㈡ 廬山瀑布有幾年歷史

廬山瀑布群是有歷史的,據考證,廬山之名,早在周朝就有了[1]
。歷代諸多文人騷客在此賦詩題詞,贊頌其壯觀雄偉,給廬山瀑布帶來了極高的聲譽。最有名的自然是唐代詩人李白的《題廬山瀑布》,已成千古絕唱。
古人雲:「泰岱青松,華岳摩嶺,黃山雲海,匡廬瀑布,並稱山川絕勝」。廬山之美,素享「匡廬奇秀甲天下」之譽,而廬山之美,瀑布居首。
廬山瀑布群的主要瀑布有:三疊泉瀑布、開先瀑布、石門澗瀑布、黃龍潭和烏龍潭瀑布、王家坡雙瀑和玉簾泉瀑布等。

㈢ 廬山的歷史(簡短),最好不要超過100字

幫我找個簡短的歷史故事(100字)問題補充:成語故事 姜太公釣魚 太公 他聽信苻融的判斷,認為晉兵不堪一擊,只要他的後續大軍一到,一定可大獲

㈣ 廬山的歷史文化

廬山不僅風景秀麗,而且文化內涵深厚,更集教育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於一身。從司馬遷「南登廬山,觀禹所疏九江」,到陶淵明、昭明太子、李白、白居易、蘇軾、王安石、黃庭堅、陸游、朱熹、康有為、胡適、郭沫若等文壇巨匠1500餘位登臨廬山,留下4000餘首詩詞歌賦的文化名山的確立;陳運和的詩作《廬山》稱「三疊泉直瀉青史,五老峰聳立古詩,仙人洞深藏抱負龍首崖騰飛情思,含鄱口難吐感觸,蘆林湖匯聚現實,花徑走過歷代名士,天池閱盡蒼茫人世,白鹿體壯養於書院 東林綠蔭盡染佛寺」、「可見蔣介石殘留足跡,敬仰毛澤東居住舊址,匡廬奇秀甲天下,世紀巨著出自此」。公元1180年,大哲學家朱熹振興了白鹿洞書院。他在此開創了中國講學式教育的先河。他以儒家傳統的政治倫理思想為支柱,繼往開來,建立了龐大的「理學」體系。自此,「理學」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主體思想,影響了中國七百年的歷史進程。 到上世紀初世界25個國家風格的廬山別墅群的興建;從胡先驌創建中國第一個亞熱帶山地植物園,到李四光「第四紀冰川」學說的創立。廬山植物園因有地形屏障,亞熱帶、南亞熱帶植物在此馴化生長良好。2009年,廬山植物園榮膺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中國最早的亞熱帶山地植物園。中國地質學家李四光提出第四紀期間廬山有冰川發育,引起國際學術界矚目。因而廬山又是自然科學研究的重要場所。 有一種傳說,早在商初,也有說在周威烈王時候,有一位匡俗先生,在廬山學道求仙。據說匡俗字君孝,有的書稱匡裕,字子孝,也有稱為匡續的。從中國傳統的名與字的聯義看,其名為裕,是較為合理的,俗字是誤傳,俗、續二字罔音,也是傳聞之悅。但普遍流傳的名字是稱他匡俗,匡裕很少有人知道了。為了方便,這里依照人們熟悉的稱呼。此外,還有稱匡俗為廬俗,這種傳說乃是因名山而臆想其人,以地名為氏,以氏為姓,倒還符合古代的慣例。至於他確切的姓氏,自然毋庸予以追究,要追究也無從著手。據說,匡俗在廬山尋道求仙的事跡,為朝廷所獲悉。於是,周天子屢次請他出山相助,匡俗也屢次迴避,潛入深山之中。後來,匡俗其人無影無蹤。有人說他成仙去了,這自然是無稽之談。後來人們美化這件事把匡俗求仙的地方稱為「神仙之廬」。並說廬山這一名稱,就是這樣出現的。因為「成仙」的人姓匡,所以又稱『匡山』,或稱為『匡廬』。到了宋朝,為了避宋太祖趙匡胤脫匡字的諱,而改稱『廬山』。另一種傳說,在周武王時候,有一位方輔先生。同老子李耳一道, 騎著白色驢子,入山煉丹,二人也都「得道成仙」,山上只留下一座空廬。人們把這座「人去廬存」的山,稱為廬山。「成仙」的先生名輔,所以又稱為「輔山」。但是老子與武王並不同時,這同樣是神話故事。第三種傳說,仍然是匡俗先生的故事,但時間較晚,情節也有些不同。說是匡俗的父親東野王,曾經同都陽令吳芮一道,輔佐劉邦平定天下,東野王不幸中途犧牲。朝廷為了表彰他的功勛,封東野王的兒子匡俗於鄔陽(鄔,音xiao,鄔陽為今都陽縣一部分),號越「廬君」。越廬君匡俗,有兄弟七人,愛好道術,都到都陽湖邊大山裡學道求仙。這座越廬君兄弟們學道求仙的山,被人們稱為「廬山」。 從20世紀中葉,廬山成為國民政府的「夏都」,到廬山作為政治名山地位的體現。1895年起,廬山有英、俄、美、法等二十餘國建造的別墅群,廬山成了中外著名的避暑勝地。同時,廬山出現了大量的外國教堂、銀行、商店、學校、醫院,以及市政議會等,廬山成為西方文化影響中國腹地的獨特代表。1937年夏,周恩來兩度上廬山,與蔣介石談判,提出了著名的《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促成了國共合作抗日,開辟了世界反法西斯主戰場之一的中國戰場。1937年7月17日,蔣介石在廬山發表有關抗日戰爭的重要談話。1959年7至8月,1961年8至9月,1970年8月至9月,中共中央在廬山舉行了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有著重大影響的三次會議。1959~1961年,毛澤東寫了《登廬山》等兩首專為贊頌廬山的雄偉秀麗和歷史文化的壯麗詩篇。 廬山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山,名勝古跡遍布。千百年來,無數文人墨客、名人志士在此留下了浩如煙海的丹青墨跡和膾炙人口的篇章.毛澤東寫的「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的呂洞賓修仙而居的仙人洞,均是詩景交融、名揚四海的絕境。唐寅《廬山圖》中的觀音橋,周敦頤寫出《愛蓮說》的愛蓮池。歌詠廬山的詩詞歌賦有4000餘首。東晉詩人謝靈運的《登廬山絕頂望諸嶠》、南朝詩人鮑照的《望石門》等,是中國最早的山水詩之一,廬山並成為中國山水詩的策源地之一。詩人陶淵明一生以廬山為背景進行創作,他所開創的田園詩風,影響了他以後的整個中國詩壇。唐代詩人李白,五次游歷廬山,為廬山留下《廬山遙寄盧侍御虛舟等14首詩歌,他的《望廬山瀑布》同廬山瀑布千古長流,在中國華大地及海外華人社會中家喻戶曉,成為中國古代詩歌的極品。宋代詩人蘇軾的《題西林壁》,流傳廣泛,影響深遠,「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成為充滿辯證哲理的名句。陶淵明以廬山康王谷作為文化背景,創作的《桃花源記》,洋溢著「烏托邦」式的理想主義光燦。南朝時的《廬山二女》,以廬山為活動舞台,成為中國早期志怪小說的名篇。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一詩,造就了一處名勝——花徑;他在廬山築有「廬山草堂」,所撰的《廬山草堂記》,是記述中國古代山水園林的名作。朱熹訂立的《白鹿洞書院學規》,成為中國封建教育的准則和規范,同時也影響了中國歷史文化的進程。廬山的山水畫也在廬山的文化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東晉畫家顧愷之創作的《廬山圖》,成為中國繪畫史上第一幅獨立存在的山水畫,從此歷代丹青大師以廬山為載體,以這一藝術形式對廬山賦予美感境界的表述。中國畫在理論上的第一次突破,亦是顧愷之的「傳神說」,然而這是受到東晉高僧慧遠在廬山闡發的「形盡神不滅論」哲學思想影響的結果。廬山東林寺蓮社「十八高賢」之一的宗炳,他所撰的《畫山水序》,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第一篇中國山水畫論,他所闡述的山水「暢神說」,打破了「君子此德」的美學觀,表現了一個新的美學思潮的興起。文人墨客對廬山抒情寫意,濃墨重彩,使廬山積淀了豐富的文化內涵。科學家們對廬山進行科學探求,揭示其美的真諦。現代地質學家李四光,以廬山第四紀地質地貌為研究對象,發表了《冰期之廬山》等一系列研究著作,從而開創了第四紀冰川學說,又由此而引發中外學者對廬山第四紀冰川的學術論爭,從而演奏出一部中國第四紀地質學的世紀交響曲。 世界文化景觀——廬山的宗教文化則引人入勝。廬山宗教文化的獨特性則在於「一山藏六教,走遍天下找不到」,包括佛教、道教、基督教(新教)、天主教、東正教、伊斯蘭教。宗教文化在廬山文化中尤為重要。廬山「道釋同尊」。天師張道陵,一度在廬山修練;道教禪師之一的陸修靜,在廬山建簡寂觀,編撰藏道經1200卷,奠定了「道藏」基礎,並創立了道教靈寶派。公元四世紀,高僧慧遠在廬山建東林寺,首創觀像念佛的凈土法門,開創中國化佛教,代表佛教中國化的大趨勢;禪師竺道生在廬山精舍,開創「頓悟說」。公元1886年,基督教傳入廬山;公元1914年,天主教開始在廬山傳播;公元1925年,穆斯林在廬山建起了宗教活動聖所。「廬山到處是浮圖」的題詠正是對廬山千餘年來宗教形象的概括,至今,廬山仍存有:東林寺、西林寺、黃龍寺、諾娜塔寺院、仙人洞道院、基督教堂、清真寺、文殊塔等具有較高文物價值和觀賞價值的宗教建築。 從公元四世紀至十三世紀,廬山宗教興盛,寺廟、道觀一度多至500處。1942年,世界佛教聯合大會在廬山召開。本世紀初,二十餘國的基督教教會匯集廬山。至今,廬山仍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及教派的寺廟、道觀、教堂多座。 由黃祖模所導演的1980年所拍攝上映的以該山為背景主題的電影《廬山戀》,是一部以廬山為背景的愛情,時尚,風光片,也是「文革」結束後我國首部以愛情為主的電影。影片很好的展示了廬山的風光,而且造就了男女主角張瑜和郭凱敏的躥紅以及著名的被譽為「中國銀幕第一吻」的經典一吻,而其中女主角張瑜在該片當中所換的43套服裝更為經典,為此在廬山上還專門修了一座電影院,名為廬山戀電影院,從80年代至今,該電影院迄今為止35年來一直堅持全年365天,天天24小時常年不斷重復放映該片,迄今為止從未間斷,為此還被列入了吉尼斯世界紀錄,稱其為在世界上「在同一個影院常年堅持重復放映次數最多的影片」。《廬山戀》和廬山戀電影院也成為了廬山的一個新的象徵和廬山的新地標性景觀。

㈤ 廬山的簡介

廬山簡介:

廬山,又名叫做匡山或者匡廬,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市境內。經緯度是東經115°52′—116°8′,北緯29°26′—29°41′之間。

東邊依偎婺源、鄱陽湖,南邊靠近滕王閣,西邊鄰近京九鐵路大通脈,北面好像枕在滔滔長江上。廬山全長約25千米,寬約10千米,主峰是漢陽峰,總海拔1474米。

(5)廬山有多久的歷史了擴展閱讀:

廬山的旅遊景點中最具有名的就要是三疊泉瀑布了李白曾經在《望廬山瀑布》中寫到「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就是描寫三疊泉瀑布的壯麗景象。

因為三疊泉瀑布的水從大月山流出,緩慢淌過五老峰背,由北崖口懸注於大盤石之上,飛瀉到第二級大磐石,再稍做停息,便又一次噴灑到第三級大磐石上,形成三疊,故得名三疊泉瀑布。

雖然三疊泉現在名聲最為顯赫,但實際上卻是廬山眾多瀑布中被發現得比較晚的,直至宋紹熙二年才被一個砍樵人發現。

據說當時朱熹正在五老峰下的白鹿洞書院,聽說三疊泉奇景,夢寐不忘,可年老多病,無法前往觀賞,便請人畫三疊泉瀑布圖給自己欣賞,曾感嘆道:「自聞此新泉出,未能一游其下,以快心目,濺雷噴雪,發夢寐也。」

㈥ 廬山的懸岩石鏡有多少年的歷史

最早可以追溯到周靈王時代,周靈王是公元前571年登基的,那麼石鏡的歷史算起來大約2580年左右。
晉 王嘉 《拾遺記·周靈王》:「時異方貢玉人、石鏡,此石色白如月,照面如雪,謂之『月鏡』。」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廬江水》:「山東有石鏡,照水之所出。有一圓石,懸崖明浄,照見人形,晨光初散,則延曜入石,豪細必察,故名石鏡焉。」 南朝 宋 謝靈運 《入彭蠡湖口》詩:「攀崖照石鏡,牽葉入 松門 。」 唐 李白 《尋陽送弟昌峒鄱陽司馬作》詩:「 松門 拂中道,石鏡回清光。」 王琦 註:「﹝ 松門山 ﹞上有石鏡,光可照人。」《古今小說·臨安里錢婆留發跡》:「這 臨安里 中有座山,名 石鏡山 。山有圓石,其光如鏡,照見人影。 錢婆留 每日同眾小兒在山邊游戲,石鏡中照見 錢婆留 頭帶冕旒,身穿蟒衣玉帶。」

㈦ 廬山已經存在了多少年

廬山瀑布群是有歷史的,據考證,廬山之名,早在周朝就有了[1] 。歷代諸多文人騷客在此賦詩題詞,贊頌其壯觀雄偉,給廬山瀑布帶來了極高的

㈧ 廬山的歷史

廬山(Mount. Lu)地處江西省北部鄱陽湖盆地,九江市廬山區境內,瀕臨鄱陽湖畔,雄峙長江南岸,三山五嶽中三山之一。山體呈橢圓形,典型的地壘式長段塊山約25公里,寬約10公里,綿延的90餘座山峰,猶如九疊屏風,屏蔽著江西的北大門。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美譽。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巒、噴雪鳴雷的銀泉飛瀑、瞬息萬變的雲海奇觀、俊奇巧秀的園林建築,一展廬山的無窮魅力。廬山尤以盛夏如春的涼爽氣候為中外遊客所嚮往,是久負盛名的風景名勝區和避暑游覽勝地。歷代題詩極多,李白《望廬山瀑布》尤為著名。
有一種傳說,早在周初(大約公元前十七十六世紀),也有說在周威烈王時候(即公元前四世紀),有一位匡俗先生,在廬山學道求仙。據說匡俗字君孝,有的書稱匡裕,字子孝,也有稱為匡續的。從中國傳統的名與字的聯義看,其名為裕,是較為合理的,俗字是誤傳,俗、續二字罔音,也是傳聞之悅。但現在普遍流傳的名字是稱他匡俗,匡裕很少有人知道了。為了方便,這里依照人們熟悉的稱呼。此外,還有稱匡俗為廬俗,這種傳說乃是因名山而臆想其人,以地名為氏,以氏為姓,倒還符合古代的慣例。至於他確切的姓氏,自然毋庸予以追究,要追究也無從著手。據說,匡俗在廬山尋道求仙的事跡,為朝廷所獲悉。於是,周天子屢次請他出山相助,匡俗也屢次迴避,潛入深山之中。後來,匡俗其人無影無蹤。有人說他成仙去了,這自然是無稽之談。後來人們美化這件事把匡俗求仙的地方稱為「神仙之廬」。並說廬山這一名稱,就是這樣出現的。因為「成仙」的人姓匡,所以又稱匡山,或稱為匡廬。到了宋朝,為了避宋太祖趙匡胤脫匡字的諱,而改稱康山。 另一種傳說,在周武王時候,有一位方輔先生。同老子李耳一道, 騎著白色驢子,入山煉丹,二人也都「得道成仙」,山上只留下一座空廬。人們把這座「人去廬存」的山,稱為廬山。「成仙」的先生名輔,所以又稱為輔山。但是老子與武王並不同時,這同樣是神話故事。 第三種傳說,仍然是匡俗先生的故事,但時間較晚,情節也有些不同。說是匡俗的父親東野王,曾經同都陽令吳芮一道,輔佐劉邦平定天下,東野王不幸中途犧牲。朝廷為了表彰他的功勛,封東野王的兒子匡俗於鄔陽(鄔,xiao音肖,鄔陽為今都陽縣一部分),號越廬君。越廬君匡俗,有兄弟七人,愛好道術,都到都陽湖邊大山裡學道求仙。這座越廬君兄弟們學道求仙的山,被人們稱為廬山。

㈨ 廬山的人文歷史

廬山風景秀麗,文化內涵深厚,集教育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於一身。從司馬遷「南登廬山,觀禹所疏九江」。

到陶淵明、昭明太子、李白、白居易、蘇軾、王安石、黃庭堅、陸游、朱熹、康有為、胡適、郭沫若等文壇巨匠1500餘位登臨廬山,留下4000餘首詩詞歌賦的文化名山的確立。

陳運和的詩作《廬山》稱「三疊泉直瀉青史,五老峰聳立古詩,仙人洞深藏抱負龍首崖騰飛情思,含鄱口難吐感觸,蘆林湖匯聚現實,花徑走過歷代名士,天池閱盡蒼茫人世。

白鹿體壯養於書院東林綠蔭盡染佛寺」、「可見蔣介石殘留足跡,敬仰毛澤東居住舊址,匡廬奇秀甲天下,世紀巨著出自此」。

南宋淳熙七年(1180年),大哲學家朱熹振興了白鹿洞書院。他在此開創了中國講學式教育的先河。他以儒家傳統的政治倫理思想為支柱,繼往開來,建立了龐大的「理學」體系。

自此,「理學」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主體思想,影響了中國七百年的歷史進程。到上世紀初世界25個國家風格的廬山別墅群的興建。

從胡先驌創建中國第一個亞熱帶山地植物園,到李四光「第四紀冰川」學說的創立。廬山植物園因有地形屏障,亞熱帶、南亞熱帶植物在此馴化生長良好。

2009年,廬山植物園榮膺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中國最早的亞熱帶山地植物園。中國地質學家李四光提出第四紀期間廬山有冰川發育,引起國際學術界矚目。因而廬山又是自然科學研究的重要場所。

(9)廬山有多久的歷史了擴展閱讀:

廬山山水文化,是中國山水文化的精彩折射,是中國山水文化的歷史縮影。廬山的自然,是詩化的自然,亦是「人化」的自然。

自東晉以來,詩人們以其豪邁激情、生花妙筆,歌詠廬山的詩詞歌賦有4000餘首。東晉詩人謝靈運的「登廬山絕頂望諸嶠》、南朝詩人鮑照的《望石門》等。

是中國最早的山水詩之一,廬山並成為中國山水詩的策源地之一。詩人陶淵明一生以廬山為背景進行創作,他所開創的田園詩風,影響了他以後的整個中國詩壇。

唐代詩人李白,五次游歷廬山,為廬山留下了《廬山遙寄盧侍御虛舟》等14首詩歌,他的《望廬山瀑布水》同廬山瀑布千古長流,在中國華大地及海外華人社會中家喻戶曉。

成為中國古代詩歌的極品。宋代詩人蘇軾的《題西林壁》,流傳廣泛,影響深遠,「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成為充滿辯證哲理的名句……

廬山風景,是以山水景觀為依託,滲透著人文景觀的綜合體。廬山,通過詩人、書畫家、文學家、哲學家們的心靈審視,創造出眾多散發著特別濃郁人文氛圍的歷史遺跡。

正如一位新加坡學者所評論的那樣:「如果說泰山的歷史景觀是帝王創造的,廬山的歷史景觀則是文人創造的。」

陶淵明以廬山康王谷作為文化背景,創作的《桃花源記》,洋溢著「烏托邦」式的理想主義光燦。南朝時的《廬山二女》,以廬山為活動舞台,成為中國早期志怪小說的名篇。

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一詩,造就了一處名勝——花徑;他在廬山築有「廬山草堂」,所撰的《廬山草堂記》,是記述中國古代山水園林的名作。

寧代理學家朱熹復興白鹿洞書院,並使其成為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首,由此宋明理學在這里千秋耕耘,並真切地記錄了這一具有深刻特徵的文化現象的過程和歷史。

朱熹訂立的《白鹿洞書院學規》,成為中國封建教育的准則和規范,同時也影響了中國歷史文化的進程。

山水詩、山水畫是中國山水文化中兩大華項,山水詩在廬山大放光采,山水畫亦在廬山一展風流,閃爍出耀人的輝光。

東晉畫家顧愷之創作的《廬山圖》,成為中國繪畫史上第一幅獨立存在的山水畫,從此歷代丹青大師以廬山為載體,以這一藝術形式對廬山賦予美感境界的表述。

中國畫在理論上的第一次突破,亦是顧愷之的「傳神說」,然而這是受到東亞高僧慧遠在廬山闡發的「形盡神不滅論」哲學思想影響的結果。廬山東林寺蓮社「十八高賢」之一的宗炳。

他所撰的《畫山水序》,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第一篇中國山水畫論,他所闡述的山水「暢神說」,打破了「君子此德」的美學觀,表現了一個新的美學思潮的興起。

㈩ 九江廬山有哪些歷史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廬山的歷史傳說:有一種傳說,早在周初(大約公元前十七十六世紀),也有說在周威烈王時候(即公元前四世紀),有一位匡俗先生,在廬山學道求仙。據說匡俗字君孝,有的書稱匡裕,字子孝,也有稱為匡續的。從中國傳統的名與字的聯義看,其名為裕,是較為合理的,俗字是誤傳,俗、續二字罔音,也是傳聞之悅。但現在普遍流傳的名字是稱他匡俗,匡裕很少有人知道了。為了方便,這里依照人們熟悉的稱呼。此外,還有稱匡俗為廬俗,這種傳說乃是因名山而臆想其人,以地名為氏,以氏為姓,倒還符合古代的慣例。至於他確切的姓氏,自然毋庸予以追究,要追究也無從著手。據說,匡俗在廬山尋道求仙的事跡,為朝廷所獲悉。於是,周天子屢次請他出山相助,匡俗也屢次迴避,潛入深山之中。後來,匡俗其人無影無蹤。有人說他成仙去了,這自然是無稽之談。後來人們美化這件事把匡俗求仙的地方稱為「神仙之廬」。並說廬山這一名稱,就是這樣出現的。因為「成仙」的人姓匡,所以又稱匡山,或稱為匡廬。到了宋朝,為了避宋太祖趙匡胤脫匡字的諱,而改稱康山。 另一種傳說,在周武王時候,有一位方輔先生。同老子李耳一道, 騎著白色驢子,入山煉丹,二人也都「得道成仙」,山上只留下一座空廬。人們把這座「人去廬存」的山,稱為廬山。「成仙」的先生名輔,所以又稱為輔山。但是老子與武王並不同時,這同樣是神話故事。 第三種傳說,仍然是匡俗先生的故事,但時間較晚,情節也有些不同。說是匡俗的父親東野王,曾經同都陽令吳芮一道,輔佐劉邦平定天下,東野王不幸中途犧牲。朝廷為了表彰他的功勛,封東野王的兒子匡俗於鄔陽(鄔,xiao音肖,鄔陽為今都陽縣一部分),號越廬君。越廬君匡俗,有兄弟七人,愛好道術,都到都陽湖邊大山裡學道求仙。這座越廬君兄弟們學道求仙的山,被人們稱為廬山。 廬山的山水文化:廬山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山,名勝古跡遍布。千百年來,無數文人墨客、名人志士在此留下了浩 如煙海的丹青墨跡和膾炙人口的篇章。蘇軾寫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廬山雲霧;李白寫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秀峰馬尾瀑;毛澤東寫的「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的呂洞賓修仙而居的仙人洞,均是詩景交融、名揚四海的絕境。廬山的名勝古跡還有:列中國四大書院之首的白鹿洞書院、朱元璋與陳友諒大戰鄱陽湖時屯兵飲馬的小天池、憑欄可極目遠眺蜿蜒長江的望江亭、白居易循徑賞花的花徑、千年古樹三寶樹、觀鄱陽湖日出的含鄱口,有3000多種植物的植物園、如五老並立的五老峰、拋珠濺玉的三疊泉瀑布,被陸羽譽為天下第一泉的谷簾泉,天下第六泉的招隱泉,天下第十泉的天池峰頂龍池水,等等。 「蒼潤高逸,秀出東南」的廬山,自古以來深受眾多的文學家、藝術家的表睞,並成為隱逸之士、高僧名道的依託,政客、名流的活動舞台,從而為廬山帶來了濃濃的文化色彩,並使廬山深藏文化的底蘊。 山水文化,是人們以自然山水為素材而創造的精神成果。山水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在認識、改造客觀世界和自身的過程中辟出的一片壯麗天地,亦是構成中華民族形象的重要精神支柱。 廬山山水文化,是中國山水文化的精彩折射,是中國山水文化的歷史縮影。廬山的自然,是詩化的自然,亦是「人化」的自然。自東晉以來,詩人們以其豪邁激情、生花妙筆,歌詠廬山的詩詞歌賦有4000餘首。東晉詩人謝靈運的《登廬山絕頂望諸嶠》、南朝詩人鮑照的《望石門》等,是中國最早的山水詩之一,廬山並成為中國山水詩的策源地之一。詩人陶淵明一生以廬山為背景進行創作,他所開創的田園詩風,影響了他以後的整個中國詩壇。唐代詩人李白,五次游歷廬山,為廬山留下了《廬山遙寄盧侍御虛舟》等14首詩歌,他的《望廬山瀑布》同廬山瀑布千古長流,在中國華大地及海外華人社會中家喻戶曉,成為中國古代詩歌的極品。宋代詩人蘇軾的《題西林壁》,流傳廣泛,影響深遠,「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成為充滿辯證哲理的名句…… 廬山風景,是以山水景觀為依託,滲透著人文景觀的綜合體。廬山,通過詩人、書畫家、文學家、哲學家們的心靈審視,創造出眾多散發著特別濃郁人文氛圍的歷史遺跡。正如一位新加坡學者所評論的那樣:「如果說泰山的歷史景觀是帝王創造的,廬山的歷史景觀則是文人創造的。」 陶淵明以廬山康王谷作為文化背景,創作的《桃花源記》,洋溢著「烏托邦」式的理想主義光燦。南朝時的《廬山二女》,以廬山為活動舞台,成為中國早期志怪小說的名篇。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一詩,造就了一處名勝——花徑;他在廬山築有「廬山草堂」,所撰的《廬山草堂記》,是記述中國古代山水園林的名作。宋代理學家朱熹復興白鹿洞書院,並使其成為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首,由此宋明理學在這里千秋耕耘,並真切地記錄了這一具有深刻特徵的文化現象的過程和歷史。朱熹訂立的《白鹿洞書院學規》,成為中國封建教育的准則和規范,同時也影響了中國歷史文化的進程。 山水詩、山水畫是中國山水文化中兩大華項,山水詩在廬山大放光采,山水畫亦在廬山一展風流,閃爍出耀人的輝光。東晉畫家顧愷之創作的《廬山圖》,成為中國繪畫史上第一幅獨立存在的山水畫,從此歷代丹青大師以廬山為載體,以這一藝術形式對廬山賦予美感境界的表述。中國畫在理論上的第一次突破,亦是顧愷之的「傳神說」,然而這是受到東晉高僧慧遠在廬山闡發的「形盡神不滅論」哲學思想影響的結果。廬山東林寺蓮社「十八高賢」之一的宗炳,他所撰的《畫山水序》,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第一篇中國山水畫論,他所闡述的山水「暢神說」,打破了「君子此德」的美學觀,表現了一個新的美學思潮的興起。 文人墨客對廬山抒情寫意,濃墨重彩,使廬山積淀了豐富的文化內涵。科學家們對廬山進行科學探求,揭示其美的真諦。現代地質學家李四光,以廬山第四紀地質地貌為研究對象,發表了《冰期之廬山》等一系列研究著作,從而開創了第四紀冰川學說,又由此而引發中外學者對廬山第四紀冰川的學術論爭,從而演奏出一部中國第四紀地質學的世紀交響曲…… 廬山的宗教文化: 在祖國的大地上,一說起四大佛教名山,幾乎婦孺皆知,而世界文化景觀——廬山的宗教文化則更引人入勝。廬山宗教文化的獨特性則在於「一山藏六教,走遍天下找不到」,在這座雲霧繚繞的靈山中,釋道兩教從互爭雄長走向攜手共勉;在這座縹緲的仙山中,移植來了基督教(新教)、天主教、東正教、伊斯蘭教四顆具有極強生命力的「文化」,它們在廬山生根發芽,茁壯成長,把廬山變成了宗教的薈萃地,神靈的伊甸園,宗教文化在廬山文化中的獨特地位是極為顯著的。 廬山「道釋同尊」。公元四世紀,高僧慧遠在廬山建東林寺,首創觀像念佛的凈土法門,開創中國化佛教,代表佛教中國化的大趨勢;禪師竺道生在廬山精舍,開創「頓悟說」。天師張道陵,一度在廬山修練;道教禪師之一的陸修靜,在廬山建簡寂觀,編撰藏道經1200卷,奠定了「道藏」基礎,並創立了道教靈寶派。從公元四世紀至十三世紀,廬山宗教興盛,寺廟、道觀一度多至500處。1942年,世界佛教聯合大會在廬山召開。本世紀初,二十餘國的基督教教會匯集廬山。至今,廬山仍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及教派的寺廟、道觀、教堂多座。 東林寺 談起了廬山的宗教文化,引人注目的佛教場所當數廬山東林寺,東林寺始建於東晉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由江州刺史桓伊資助,慧遠興建,該寺曾為全國八大道場之一,一度成為全國佛教第二中心,寺中現有「唐經幢」、「護法力士」、「柳公權東林寺殘碑」、「李北海東林寺殘碑」、「王陽明游東林寺碑」等珍貴文物。古往今來,多少詩人學者,諸如陶淵明、李白、白居易、柳公權、蘇軾、黃庭堅、岳飛、陸游、康有為等相繼來過東林寺,並在此留下了許多寶貴墨跡和詩篇,堪稱江西佛教叢林之冠。使得佛教在廬山出現「鍾聲長鳴,香煙繚繞」的昌盛時期。 西林寺 坐落於廬山北麓,建於東晉太和二年(公元376年)由太府卿陶范創建,為廬山北山第一寺。初是沙門竺曇結庵草舍,死後慧永繼承師業。到晉太元二年江州刺史陶范為之立廟,命名為西林寺。自晉至唐一直鼎盛,元為兵焚,明修又毀,此後長期不復。現寺,近年重修,廟宇宏敞,佛像高大,規模不亞當初,別致庄嚴。廟中,原有一幅牆壁,蘇軾來游,看到壁前前人題詩甚多,頓時興起,索筆《題西林壁》,傳為千古佳詩。其中的「不識廬山真面目」一句,極具哲理。 正當佛教在廬山蓬勃興盛的時候,南朝名道陸修靜也來廬山開辟道場,廬山道教由此而迅速發展。同時也開始了佛、道兩家在廬山共爭共榮的局面。說起廬山道教的福地洞天,當數廬山仙人洞,其實廬山仙人洞只是一個由砂崖構成的岩石洞,由於大自然的不斷風化和山水長期沖刷逐漸形成的天然洞窟,這里不僅是歷來最為遊人喜愛的勝景,而且是道教的福地洞天。相傳唐代名道呂洞賓曾在此洞中修煉,直至成仙,後人為奉祀呂洞賓,將此洞窟更名為仙人洞。洞內有一石制殿閣——純陽殿,兩旁有兩副對聯:「稱師亦稱祖,是道仍是儒」,「古洞千年靈異,岳陽三醉神仙」,洞旁蒼色的山岩下,依山臨壑建有一棟斗拱彩繪,飛檐凌空的殿閣,名老君殿,殿為歇山式單層建築,整個建築顯得莊重而又輕巧,內供太上老君 李聃騎牛雕像。 廬山歷史上有寺廟360所,道觀200餘處,使得廬山成為南方的宗教中心。在釋、道兩教在廬山爭雄之際,隨著1858年九江被強辟為通商口岸,外國人可入內地游歷、通商,自由傳教,為外國傳教士進入九江打開了方便之門。美以、美會、聖公會都屬基督教教派,來華始自19世紀初葉,登臨廬山牯嶺則在1886年,始作俑者是一位來自英國肯特郡的傳教士李德立。1886年剛到中國,時住漢口的李德立聽聞駐漢口的宗教團體涉足廬山,以金錢和不平等條約所賦予的特權,霸佔廬山長沖一帶,開始了開辟牯嶺,傳教佈道的活動,1895年至1920年間,以李德立為首的基督教勢力一時甚囂塵上,泛濫起來,廬山上僅教堂就有13座,教會派別16個。每年夏季,基督教傳教士雲集廬山,常達數百人。這些教會組織或舉辦討論會,或開辦培訓班,或商議教會事宜,或傳輸宗教信義,或創立學校、醫院和慈善機關,將宗教的觸角延伸到廬山的每一個角落。 當以李德立為首的基督教勢力開始經營牯嶺的時候,天主教、東正教勢力也接踵而至,聞風而動。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俄國東正教牧師尼娑盜買到廬山約之塔寺地產——蘆林地區,後轉租星洲地區,這樣,沙俄東正教在星洲租借地區「建房一切布置」隨意進行起來,據《廬山志》記載:「俄東正教堂歷來侵佔界外之地甚多」。東正教在廬山勢力甚囂一時,1917年俄國 十月革命勝利,蘇俄政府一再努力,迫使北洋軍閥政府在1924年5月31日簽訂了《中俄解決懸案大綱協定》,自此,沙俄在華勢力灰飛煙滅,廬山東正教勢力消弭無形。 法國傳教士見英、俄宗教勢力蜂擁上山,也迫不及待,加緊涉透,1914年9月,時任統領江西北境六府五教的樊體愛簽訂租約,在廬山強租土地,獲得77畝新地,成為樊體愛為首的天主教在廬山擴張的巢穴,期間,天主教在山教會組織不少,有安息會、循道會、倫敦會、雅禮會等9個教派,他們以租借地為營地,以教堂為中心,與基督教、東正教勢力互為呼應,廣為活動,此時的廬山處處游盪著外國宗教勢力的幽靈。 與西方宗教勢力稱盛廬山不同的是,伊斯蘭教悄然而來,默默無聞。1925年,少許穆斯林在廬山建起了唯一一座供他們進行宗教活動的聖所——清真寺,力量弱小而單薄,在林立的教堂中黯然失色,毫不起眼,長期占據廬山的佛道兩教也在西方宗教勢力的沖擊和排擠下,而失去了市場,日落西山,風光不再。 物換星移,星斗變換,無論是經歷過興盛與衰敗的佛道兩教,還是近代介入廬山的基督教、天主教、東正教、伊斯蘭教,而今都以嶄新的姿態,煥發了生機和活力,風格各異的宗教建築,芸芸的宗教徒,裊裊的香火,清悅的梵音,構成了廬山神秘而具魅力的宗教世界,一山兼具六教,廬山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一道永遠讓人追溯的課題,從而受到海內外宗教人士的注目。

採納哦

閱讀全文

與廬山有多久的歷史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2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8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32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2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6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87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7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8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65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0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3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6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7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97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29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1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24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06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6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