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都江堰頂新新建小學怎麼樣
摘要 新建小學先後被評為四滿意學校、都江堰市文明單位、校園文化建設示範校、德育示範校,成都市特色校園文化學校,98年被評為全國教育系統巾幗建功先進單位,校長鄧惠英也同時被評為全國模範教師,2000年至2003年在年終考核中被評為一級二等學校,2003年又獲得了成都市殘疾人之家、成都市特殊教育先進單位及成都市書法教育實驗學校等榮譽稱號,受到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充分肯定和社會的廣泛贊譽,躋身於都江堰市名校行列。
『貳』 都江堰市哪年普及九年業務教育
1989年,都江堰市教育系統開展「普九」活動,1994年驗收。
1986年我國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這是我國首次把義務的教育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也就是說適齡的「兒童和少年」必須接受9年的義務教育。
九年義務教育的實行已經三十幾年了,這三十幾年來,我國的教育事業確實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到2016年,全國共有義務教育階段普通小學17.8萬所、初中5.2萬所,小學在校生9913.0萬人,初中在校生4329.4萬人。之所以叫義務教育,就是因為它有三個屬性:強制性、公益性、普及性。之所以是公益性,就是因為九年義務教育是免費的,由國家投入大量經費來發展教育。2007年,全國九年義務教育開始免費,總體來說就是「兩免一補」,免除學生的學費、雜費,補助一部分生活費。
『叄』 新建縣實驗小學所有資料
學校成立於1974年,原為長棱鎮第二小學,佔地面積9600平方米,為適應時代發展和素質教育之需要,1988年更名為新建縣實驗小學,是一所示範性窗口學校。學校現有學生4000餘人,教職工160餘人。擁有一支以中青年教師為主素質好、教學能力強的教師隊伍,其中中學高級教師1人,小學特高級教師3人,高級教師66人,大專以上學歷的教師佔85%,有市、縣學科帶頭人11名。 地址:新建縣立新路63號 郵編:330100
『肆』 都江堰頂新新建小學怎麼樣
摘要 您好~這道問題問得很好,我需要一點時間編輯答案,還請您耐心等待一下。
『伍』 致敬 ______ !
一場突襲巴蜀的7.8級大地震,撼動了大半個中國,牽動了整個神州。這些天,我們無不為抗災一線奮不顧身的幹部群眾子弟兵所感動,我們無不為來自四面八方的踴躍捐助而欣慰,我們無不為深處困境積極自救互助的災區人民所震撼。在強震中,災區人民雖然有失去家園、親人的痛苦和淚水,但他們更有與無情天災抗衡拼搏、與苦難同胞共度難關的堅毅和真情。在我們向災區人民表達關切慰問、行使救援義舉時,讓我們向災區人民表達我們最崇高的敬意。
所謂震災無情人有情,5·12汶川大地震中,災區人民身體力行涌現出的一幕幕鏡頭,讓我們深受感動,充滿敬意,熱淚盈眶。
——500多次餘震把400多萬成都市民逼上了街頭,5月12日的成都之夜卻是個充滿溫情和關愛的特別夜晚。街面上十分安靜,沒有人大聲喧嘩,更沒有人吵鬧。當晚深夜,前來武侯區林蔭街獻血屋獻血的人排隊站滿整條街。
——「我們不能等,不能靠,首先要自救,路通了,黨和政府各種救災物資才能到來。」元茨頭村,是甘肅重災區文縣境內受破壞最嚴重的村莊之一。震災後,村民相互幫助搭起各種臨時避難棚;上至60多歲的老人下至10多歲的孩子,都扛著鐵鍬钁頭到村口搶修山路。
——「只要人在就有希望,我還是會在政府的幫助下自救,開展生產。」13日中午,面對被巨石砸爛、房頂坍塌的民房,水富縣復興村村民老楊如是說。水富縣是雲南省受震災最為嚴重的縣城,鄉村道路路基塌方、牆體斷裂、涵洞受損、泥石流頻發。
強震中,這樣的鏡頭讓我們清晰地看到了災區人民臨危不亂、平穩有序、從容樂觀的精神狀態,也看到了他們積極主動自救抗災、為國分憂為政府解難的拼搏熱情。災難並不可怕,怕的是沉浸於喪親之痛難以自拔,怕的是飽受苦難之後無法振作,怕的是迷茫於驚嚇之中慌亂以對。面對嚴重的災情,災區人民沒有被嚇跨倒下,沒有失去美好的信念,他們正擦乾淚水用自己的雙手創造明天。中華民族自強不惜、頑強拼搏的精神在這里又一次得到了升華,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向這些純朴、勤勞、勇敢的災區人民表達敬意呢?
——「以後你要好好報答你爸爸哦,沒有他你可能就完了。」12日晚10時左右,都江堰聚源中學學生王克出現在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王克父親當日不顧自己安危,雙腿跪地,經過4小時的努力,用雙手狠命地從夷為平地的教學樓里挖出了兒子。
——「我不行了,你快離開這里!照顧好孩子,好好生活下去。」「老公,不要放棄,馬上就會有人來救你!」13日上午,都江堰金鳳鄉政府家屬區里,朱芙蓉流著淚朝廢墟里呼喊,鼓勵丈夫譚剛義堅持下去。地震發生20小時後,譚剛義被武警官兵從廢墟中刨了出來。
——「我們會不會死?」「不會。」「我們要盡量活下去。肯定有人來救我們的。」12日地震後,被埋在廢墟中的都江堰聚源中學初三一班學生黃月,在黑暗中拉住了同學張楊的手,互相鼓勵,兩只手緊握在一起,直到下午6點左右被救出來。
強震中,這樣的鏡頭讓我們深深體會了災區人民身邊親情、愛情、友情的真摯溫暖和巨大力量,因為有「情」,我們義無反顧,挺身而出;因為有「情」,我們真心依靠,共度難關;因為有「情」,我們互相勉勵,生死相連。毫無華麗辭藻的話語,毫無驚天動地的壯舉,一個「情」字卻讓我們潸然淚下,讓我們由衷地敬佩眾多災區人民展現出的人性光輝。「不拋棄、不放棄」,這句曾在熱播電視劇《士兵突擊》中被億萬中國人熟知的經典語錄,我們在此刻是否有更深的體會和感觸呢?
——「我意識到可能是地震,准備出門看看。」12日下午,家住重慶合川南津街書園的21歲木工劉世偉,在地震發生的七、八分鍾之內,主動將樓內近10名退休老職工背下樓逃生。
——「我們發現他的時候,他雙臂張開著趴在課桌上,身下死死地護著四個學生,四個學生都活了!」13日22時12分,四川德陽市東汽中學教師譚千秋的遺體從廢墟中扒出來,這雙曾傳播無數知識的手臂,在地震發生的一瞬間從死神手中奪回了四個年輕的生命。
——「病人在,我們在!」12日下午2時36分左右,第一波震感過去,川大華西醫院第一住院部11樓重症監護室(ICU)病房恢復安寧,該科30多名護士、10多名醫生立下誓言。
強震中,這樣的鏡頭則讓我們看到了災區內鄰里、師生、醫患之間關系的和諧,沒有鄰里間的小肚雞腸,有的是尊老愛老救人危難的熱心扶助;沒有對無良師德的拷問,有的是大愛無聲的永恆記憶;沒有醫患關系的緊張,有的是以病患安危為中心的高度責任感。強震突襲,災區人民用行動讓和諧的真諦更加完美真實,用行動讓善良品德和職業操守熠熠生輝。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珍惜這患難之中見真情的和諧,有什麼理由不為災區人民危難之中顯現出的人格魅力而傾倒呢?
在5·12汶川大地震中,類似的鏡頭還有很多很多,催人淚下的故事也有很多很多。眾多的災區人民正在用自己的真情實舉,書寫一部展現中華民族人性光芒、與災害斗爭的抗爭史。「房子裂了、塌了,我們還可以再修。只要人在,我們就一定能夠度過難關,戰勝這場重大自然災害。」溫總理在都江堰災區現場的話語,依舊回盪在我們耳邊。讓我們真誠地為災區人民祈禱,向災區人民致敬!
詩人艾青有一句詩,「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我只不過是一個為生計而忙碌的小民,沒有詩人那種偉大的境界,但這幾天,一股莫名的情緒在我心裡流動,令我不自覺地惦念著那片天空,那片土地,那片土地上的芸芸眾生。5月12日,一個令所有中國人終生難忘的日子。這一天,蒼天無情,成千上萬人再也仰望不到當晚的星空,明日的太陽。看到無數條鮮活的生命在地震中瞬間消失,看到倖存者失去親人後在雨中撕心裂肺地哭喊,一股熱淚沖破自己塵封已久的眼睛,奪眶而出。在殘酷的自然面前,人的生命就像風中搖擺的蘆葦,是如此的脆弱。對同胞災難中的感同身受,讓所有感性的中國人掉下了哀傷的眼淚。
「他們的災難,是為而你發生。」這句哲人說的話,在安定年代人們或許未能深明其中真義,但在多災多難之秋,隱晦在深處的人性光輝便會驟然閃耀,指引著人們用黑色的眼睛去尋找光明。舉國同悲的汶川大地震,我們看到了一種力量,在全國民眾身上凝聚,我們看到了一種刻骨銘心的愛,在全國民眾心裡蔓延。這個時候,沒有任何其他雜音,只有逝者默念,為傷者祈禱,為生者祝福的聲音;這個時候,神州大地處處都在重復著同一種動作,傳遞著同一種心聲,每個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為受難同胞獻上一點愛心。而在災區發生的一個個感人的細節,更是讓我淆然淚下,這一次是因感動而流淚。
深夜的德陽市漢旺鎮,冷雨凄厲,悲聲四處。在東汽中學的坍塌教學樓里,救援人員發現一位教師雙臂張開著趴在課桌上,在他身下的是四名還活著學生,望著已經遇難的教師而哭泣。我們應該永遠記住這位老師的名字——譚千秋,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災難,譚老師卻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抵擋塌下的天花板,把生命留給學生,把死亡留給自己。他心中的愛,正如他的名字那樣,千秋流淌。
在綿陽的一個援救現場,一所學校的主教學樓坍塌了大半,100多個孩子被壓在了下面。戰士們在廢墟中已經搶出了十幾個孩子和三十多具屍體。然而就在搶救到最關鍵的時候,突然教學樓的廢墟發生再次坍塌,再進入廢墟幾乎等於送死。但幾個戰士還是要往裡鑽,這時坍塌就發生了,那幾個往裡鑽的戰士馬上被其他的戰士死死拖住,一個戰士跪了下來大哭,對拖著他的人說,「你們讓我再去救一個,求求你們讓我再去救一個!我還能再救一個!」
這樣的催人淚下的故事,在那片神傷的天空中吹奏出一曲曲感人的樂章,而在同一片天空下,神州大地上全國民眾守望相助的悲憫情懷、以及傳遞著溫暖的行動,同樣令人觸動。災難後,我們看到平時錙銖必較的計程車司機們,放下手中生意,自發地奔赴災區幫助救災;我們看到生活在最底層的農民工來到獻血屋前排隊,「抗震救災人人有責,沒有錢就『出點血』。」;甚至以拾垃圾為生的老婆婆都要為災區捐上自己辛苦賺來的一元幾角錢……誰說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減弱,誰說我們的國民意志力薄弱,看看溫總理那悲切而堅定的臉容,這是我們中華民族充滿溫情而又堅毅性格的最好體現。有了這種性格,我們還有什麼困難不能克服,還有什麼災難不能戰勝的呢?
我們生活的世界正如我們棲居的地球那樣,表面堅冷,內心炙熱。發生在災難背後的一幕幕溫情故事,告誡著我,不要再為自己的冷漠,找個「世界冷漠」的理由;不要再讓自己的麻木,找個「生活奔波」的理由。因為這個世上有一種刻骨銘心的愛,就像太陽,不管晴天雨天,都會從東方升起。我們唯一要做的,是撥開天空的烏雲,把陽光當成溫暖我們每一顆心靈的永恆力量。讓隱晦在深處的人性光輝盡情閃耀吧!無論是安定年代,還是災難年代。
1.從重慶趕來北川的王川,原本來尋找在此打工的妻子,卻驚喜得知妻子已經平安無事回到家中。但看到這番悲慘的場面後,王川想:「反正都來了,就幫忙做點事情。」於是,在救援的人群中,多了一個及時伸出援手的人。他從已經人去屋空的五金店找來千斤頂,一個人來到曲山小學施救。直到昨天下午,又一批來自重慶的特警趕來的時候,王川還在被困學生李月身旁忙活著
抗震救災的感人事跡
一,地震瞬間老師拽出最後一個智障生 2008-05-16 16:42
昨天上午,31歲的都江堰新建小學謝老師在一片廢墟中,扒出了裝有學生聯絡方式的U盤。「5·12」地震使這個小學遭遇巨大不幸,數百名學生被埋在倒塌的樓下。不幸中的大幸是:小學里的17個智障學生、26個聾啞學生全部倖存。
家長不敢回憶倒塌場景
15日,都江堰市,晴。此時,距離災難發生已3天。
最初,找到位於市區中心的新建小學時,通往校舍的那條泥濘小路格外顯眼,黃色的濕土插著一幅油畫。畫里是潔白的小花。走進校舍,空氣中有股異味刺鼻。這是生命曾經存在,而又突然消失的味道。
走進原來的校舍,正對著大門的四層教學樓只殘留約四分之一,黑板裸露在外。
操場很大,還有籃球架。能夠想像,在災難驟然來臨前,這里曾經歡聲笑語,生龍活虎。如今,只有幾個家長還回到學校看看。他們不太敢詳細描述教學樓轟然倒塌的那一刻,更不敢回想,自己的娃兒身入險境的場面。
新建小學共有學生600多人。經現場初步清點,安全撤離到操場的學生有近400人。不過,地震發生時,學校的17個智障學生、26個聾啞學生全部倖存。
這是一個奇跡。
危險瞬間教師拽出智障生
15日的都江堰市區,通訊仍時斷時續。輾轉之間,終於找到了負責新建小學特殊教育班的老師謝罡。後者今年31歲,有個8歲的男娃。在他的教師生涯中,有15年給了這些智障生和聾啞學生。
「地震發生時,盲啞班正在教學樓旁邊一棟平房上課。」謝罡回憶,正是這樣增加了學生脫險的可能性。「我想,平房比樓房倒塌速度要慢一些。學生有時間逃生。」他說,當時自己一轉身,背後的教學樓就垮了,「很快!」
學校老師見狀,趕緊讓學生出來。其中智障生問題很大。謝罡還記得最後一個智障生小馬脫險的場面。劇烈搖晃的那一刻,小馬還坐在教室里。「那時有個老師大叫,小馬,趕緊出來。」
不過,小馬還是沒有反應。謝罡就沖進去,一把把小馬拽了出來。地震後,為了保護倖存的學生,老師們自發圍成了一個圓圈。
在一片廢墟中,「圓心」是學生,外圍是老師。情況一穩定,聾啞學生和智障生的家長被告知,帶孩子們回家吧。有幾個沒有家長接的,老師們護送他們去了各自的親戚家。
為方便重逢,廢墟里挖資料
接下來幾天,謝罡和其他老師們一直在新建小學的廢墟里尋找,日日夜夜。男老師24小時日夜待命,女老師則要求每天固定時間集合,應對突發事件。
昨天上午,謝罡又去了一趟學校。在一片廢墟中,他扒出了一個U盤。那裡存著他的一些個人資料,還包括所有特教學生的聯系方式。
謝罡說,雖說學生們被安全疏散了,在不大的都江堰市區里,找到他們也挺方便。可是如果有更多的聯系方式,那麼,今後新建小學重建後,師生彼此的「重逢」就會更加容易了。
「『新建』的每個老師都這么想。」謝罡說。
二,北川縣委辦樓坍塌3名幹部喝尿熬過75小時 2008-05-16 16:36
在汶川大地震中,北川縣是受災最嚴重的地區,北川縣縣長稱,該縣許多幹部在地震中遇難或失蹤。北川抗震救災總指揮、綿陽市委副書記易傑介紹,北川有1萬餘人在地震中喪生,向外轉移災民1萬多人,尚有數百人在廢墟中等待救援。目前,在北川縣城裡,有近4000人的救援隊正在展開救援。北川中學附近區域及縣城救援現場的移動通信信號已經恢復,大大方便了各級指揮和救援機構的通訊。
北川縣公安局折損2/3
北川縣6名副縣長中,3人遇難,3人失蹤。縣醫院的160名醫護人員,僅存4人。縣級機關幼兒園的孩子至今還壓在河邊那座垮塌的房屋裡。
北川縣縣長經大忠家中的6個親人,3人遇難,3人下落不明,他從廢墟中爬起來後,立即投入前線指揮中心。
事發當天,北川縣中隊看守所有42名戰士、35名服刑人員瞬間被埋在垮塌的房屋下。
幾名在哨位上倖存的戰士和武警北川縣中隊的司務長李遠志一起,將有生命危險的25名服刑人員迅速向外地輸送。沿途見到受傷的群眾,他們就伸手施救,一共救起60名群眾,這是北川地震中的第一批獲救者。
昨天,四川省公安廳公布,原本擁有144人的北川縣公安局,僅倖存47人,他們大多都失去了親人。
3幹部喝尿熬過75小時
昨天下午5時13分,北川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張周凱被成功解救出來,與張周凱同時獲救的還有北川縣政法委副書記李貴川、北川縣綜治辦主任崔代全,此時距地震發生已近75小時。
地震發生後,5層高的北川縣委辦公大樓瞬間整體坍塌,張周凱和數十名同事被壓在了廢墟中。
昨天下午1時40分,救援人員在縣委辦公樓廢墟搜索的時候,聽見有人呼喊救援。武警官兵馬上通過細小的縫隙將一些水和食物塞進去,並確認了現場有3名倖存者。
經過4個小時的救援,17時13分,張周凱等3人被成功救出。現場的醫護人員檢查發現,3人均沒有重傷,身體狀況較好。
被解救上來的3人褲子幾乎全被撕裂,不過除了滿身塵土和一些輕微外傷之外,幾乎沒有什麼重傷, 思維非常清晰,都能正常說話。「我們一直在積極自救!」李貴川說,12日下午1時30分時,他和崔代全到張周凱4樓的辦公室商量事情,地震發生後,因為辦公室是整體傾斜,他們3人被一塊較大的預制板遮擋了一下。
被掩埋後,3人隨即開始自救。「我們一直在不斷扒土,3個人就到了一起,扒著扒著摸到了飲用水瓶,有水可以喝了。」昨午下午,李貴川說,在純凈水喝完之後,「我們就喝尿,還是繼續扒, 聽見有人走過就呼喊救命」。
三,抗震救災感人故事:總理摔倒手臂出血怎能不令我流淚
作者:挖範文 更新時間:2008-5-16 8:45:12
被壓在廢墟下的300多名學生很危險,在一次營救失敗後,溫總理冒雨攀上瓦礫堆,組織再次營救。10時20分,即時報道突然顯示,「啊!總理摔倒了!」,「老爺子的手臂受傷出血了,他把要給他包紮的醫務人員推開了。」(5月15日 《廣州日報》)
讀到這里,我不由得熱淚盈眶,深為溫總理的忘我精神所感動。
溫總理,抗震救災的一線總指揮,一位年屆六十多歲的老人,在餘震不斷的救災現場,以忘我的精神在瓦礫成堆的廢墟上奔波,甚至急得親自動手救人。摔倒了、爬起來,手臂受傷出血也不讓醫生包紮,而是讓醫生去搶救受傷災民。此情此景,怎能不讓我們為之感動。倘若是我們自己的父母,哪一個兒女不為之揪心?!
從災情發生的那一天起,溫總理便在第一時間抵達災區,在臨時搭起的帳篷中指揮抗震、救災、救人。在被掩埋的小學廢墟旁,總理用嘶啞、哽咽的話語,向廢墟中的孩子喊話。一位在現場的記者通過QQ發出即時報道稱:「年過花甲的總理已經哭得不成樣子了。」其實,不是溫總理不堅強,而是心繫人民的總理為眼前的災難而心痛,這是熱愛人民的好總理此時此刻的真情流露。
哪裡災民最多,哪裡險情最嚴重,溫總理就指揮到哪裡。我們看到在抗震救災最嚴峻的時刻,各路救援隊伍,克服千難萬險,以最快的速度奔赴災區,震區已有6萬多人被救出。我們感受到了抗震救災的勇氣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全國人民不會被這一重大災情所嚇倒,更不會被眼前出現的悲情所摧垮。我們堅信,有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有全國各族人們的努力援助,抗震救災一定會取得勝利!
四,災區戰士「三過家門而不入」 2008-05-16 16:46
「媽,不要哭了!還有我嘛!」14日晚上,從重慶趕回家的大一學生宋輝站在自家房屋的瓦礫上和媽媽相擁在一起,泣不成聲。距離地震發生近3天後,宋輝第一次和失去聯系的母親見了面。
宋輝的家在四川省綿竹市拱星鎮柏樹村,突如其來的大地震完全改變了這里的模樣。宋輝的家變成了一片廢墟,「連一間房都沒有剩下。」宋輝父親工作的礦山所在地「兩座山峰撞在了一起」,他的父親至今生死不明。從來沒有經歷過如此大地震的宋輝,從學校趕回家尋找自己的父母。
綜合新華社、央視、人民網消息,劉海健、何濤、竇豐昌、吳波、陳鑫欣、陸勇報道
14日6時30分,重慶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的大一學生宋輝踏上了回家的路程。宋輝的家在四川省綿竹市拱星鎮柏樹村,也是此次地震的重災區之一。
震後3天無法聯系
7時50分,宋輝坐上了從重慶北開往成都的特快列車。和宋輝同行的還有另外兩名同學,他們的家也都在四川地震災區。
14日11時50分,宋輝到達了成都市火車站。火車站廣場上熱鬧非凡,不少成都市民都聚集在火車站的廣場上。宋輝沒有停留,連忙趕到了昭覺寺汽車站,買到了去四川省德陽市的大巴車票。這是宋輝回家必須要經過的一站,到了德陽市後,他才能再轉車去綿竹市。
在等車的時候,宋輝吃了一點東西。車站里了聚集了大量從各地趕回四川的人,他們有著一個共同的目的,就是一定要回家看看親人是否安全,看看家變成了什麼樣子。
13時40分,宋輝趕到了德陽市長途汽車站,同樣這里也聚集了大批正准備趕回家的人。趕到德陽的宋輝得到了一個最新的消息,他的一些親人已經被接到德陽市的黃許鎮,他又准備趕往黃許。
傍晚時分,在黃許國家糧食儲備庫內的院子里,不少人正忙著搭帳篷,宋輝83歲的老奶奶剛剛被接到了這里。在這里,宋輝得到了家人進一步的消息,母親仍然守在已經變成了廢墟的家裡。
19時,宋輝決定要趕回家,奶奶叮囑了他一句,「記得要安慰好你的娘。」
從德陽市往綿竹市的道路上,地震所造成的災情不斷呈現在宋輝的面前。越靠家的地方,房屋倒塌得越嚴重。「我心情挺緊張的,不知道會是什麼情況。」
父親沒有任何消息
晚21時,宋輝終於到了自己的家綿竹市拱星鎮柏樹村,宋輝的家位於村裡的一個大院子里,院子里除了住有宋輝一家人外,宋輝父親的5兄弟也同住在院子里,這是一個家族的大家庭。
誰也想不到的是,此次宋輝離家上學僅3個月後,他再次回來時,家已經不存在了,眼前看到的是一片廢墟。宋輝踩著一片瓦礫進入家,整個宋家的大院全塌在了田地里,一間房都沒有剩下。
母親突然聽到了宋輝的喊聲,有些慌張地踩著磚塊跑了過來,母子倆頓時抱頭痛哭。在此次大地震發生後,一連三天宋輝和母親都沒有對方的消息,而此時還有一個更壞的消息傳來,由於地震,宋輝的父親宋彥忠工作的地點清平鄉的磷礦所在地「兩個山峰已經撞在了一起」,宋彥忠至今沒有任何消息。
在同住在院子里的幾個親戚看來,宋彥忠生還的希望已經不大了,「我們只是不敢當著她老婆的面說,怕她傷心。」
五,17歲男孩廢墟中挖掘30多小時自救成功
2008-05-16 16:39
人物檔案
馬志成,17歲
地點汶川
每一名能被送到醫院的患者都經歷了難以想像的艱辛。17歲的馬志成是不幸中的幸運兒。地震發生當天,家住彭州市銀廣溝的他跟隨家人到汶川走親戚,在親戚家中,災難發生了。
馬志成所在的房屋整個坍塌,坐在堂屋靠里的他在跑到房梁處時,被壓在了梁下。跑出房屋的親人發現,他被埋在了廢墟中。
親人們的呼喊很快引來了劫後餘生的人們,驚恐之中,人們迅速開始用手刨挖,據說天上當時下著暴雨,馬志成親戚家的房屋在山腳下,剛挖開一點,山上的泥沙就不斷被雨水沖刷下來。
人們在雨中挖了30多個小時,雨越下越大,隨時有發生泥石流的可能,救援者不得不強行將馬志成的親人拖離現場。
5個小時後,雨水漸弱,人們再次返回現場,卻驚訝地發現——馬志成已經自己爬出了廢墟,躺在了泥水中。據馬志成自己說,被掩埋後,房梁雖然壓住了他,但形成了一個小空間,他能夠活動手臂,也能摸到全身的各部位。在等待了幾個小時後,他開始一點點朝一個方向挖掘,一直不斷地用手挖,最後竟然爬了出來。在爬出來的那一刻,他感覺再也沒有了力氣,只有躺在地上等待救援。事後估算,馬志成在黑暗中自己用手至少挖掘了30多個小時。
馬志成出來時,武警官兵已經徒步翻山越嶺趕到了汶川。當地已經沒有條件對馬志成進行醫療救治,人們決定將他抬到就近有條件的地方治療。沿途53名官兵接力,經過兩天兩夜不間斷地奔跑,期間又經歷了數次餘震,馬志成終於被抬了出來,送到了最近的一個醫院,最後被送到了成都市龍泉驛區航天醫院。
看著馬志成,很多醫護人員都流淚了,面對每一個被送來的患者我們都不能不動容,必須全力以赴救助他們
『陸』 英雄故事
岳飛的故事
一、
岳飛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大英雄,他生活在離我們很早很早以前的宋朝,隔我們有好幾百年的時間。
那是在一個冬天的下午,外面吹著寒風,突然在一個農居的小房子里傳出一陣又一陣嬰兒的哭聲,岳飛就在這天下午出生了。岳飛在媽媽懷里不停地哭著,小臉漲得通紅,岳飛的爸爸在旁邊來回走著不停地拍著腦門,哎,該給這孩子取個什麼名字呢?正好這時候,小房的上面正好有一隻大鳥嘴裡哇哇叫著飛了過去,岳飛的爸爸臉上露出了微笑:對,就把這孩子叫做岳飛吧。希望他以後能象大鳥一樣展翅高飛。
在岳飛出生只有二十八天的時候,這天早上岳飛爸爸要到鎮上去辦事,突然黃河發了好大好大的洪水,那洪水就象一個張著大嘴的魔鬼,從很遠很遠的地方呼嘯而來,吞沒了一個又一個村莊。當洪水來到岳飛的家門口時,岳飛的媽媽急中生智,抱著岳飛跳進了一個大大的水缸,就這樣,洪水就載著這只水缶不停地漂啊漂,周圍已經不見了村莊,全是黃黃的洪水。
終於,幾天過去了,大水也退去了,岳飛和媽媽也漂到了一個小鎮上。岳飛和媽媽便無家可歸了,於是他們就在這個小鎮上安家落戶了。
岳飛小時候家裡非常貧窮,所以他很早就跟隨媽媽到田裡勞動,夏天的太陽火辣辣地照在小岳飛的身上,可是小岳習卻一點都不怕,因為他是一個非常堅強的孩子。岳飛還非常喜歡看書,喜歡學習。他常常看書到深夜。岳飛從書中知道了很多的知識,比如說要尊老愛幼,要懂禮貌。他還非常喜愛看打仗的書,他想長大以後做一個大將軍,率領一支軍隊去保家衛國,去幫助國家不受到別人欺負。
由於經常參加勞動,小岳飛的身體長得棒棒的,吃飯一次就能吃三大碗,他還經常幫助鄰居們幹活,周圍的大人們都說他是一個又健康又聰明的孩子。
二、
後來,小鎮上來了一個叫周桐的老爺爺,他的武藝非常高強,但從來都不欺負好人。岳飛就和一些小朋友跟周桐爺爺練武術了。由於岳飛訓練時不怕吃苦,從來不象一些小朋友那樣偷懶,所以,武藝長進得非常快。周同爺爺的絕招是射箭,可是周同爺爺老是不教岳飛,卻讓他苦練基本功,蹲馬步,頭上頂一個小碗,一站就是半天。或是一個勁老讓他踢腿下腰。為這事,小岳飛老不高興了,小嘴成天噘得老高老高,都可以掛一個小水壺了。回到家裡他告訴媽媽,媽媽這樣給他說:練武術就象蓋房子,得一塊磚一塊磚地砌上去,如果砌得不牢,這個房子要跨下來,所以老師讓你練基本功,也是為了將來能夠讓你有一身過硬的本領啊。「
周桐爺爺也知道了這件事,有一天他特意將自已珍藏了多年的長弓取出來交給岳飛說:「你如果能拉開這張弓,我就教你射箭。」小岳飛滿不在乎地看了看弓說:「行啊,我要拉開了你可不許耍賴皮」。小岳飛使出全身吃奶的勁去拉那張弓,可怎麼也拉不動,周桐爺爺站在旁邊撫著胡須哈哈大笑起來。從那以後,小岳飛練功就更加刻苦了,也不怕練習枯燥的基本功了。經過了幾年的訓練,小岳飛長成一個大小夥子,不不僅能很輕松地拉弓,而且射出去的箭也是百發百中。他能站在一個很遠很遠地地方把一年片柳樹葉射中。有一天,他正在練習射箭,突然發現前面的小樹林里有一隻小白兔正在悠閑地吃著草,岳飛搭好弓箭對著小兔瞄準,小兔也抬起頭用那雙紅紅的大眼睛好奇地看著岳飛,岳飛使出全身的力氣,正要將箭射出,這時就聽有人喊「不要放箭,不要放箭」。他抬頭一看,原來是周桐爺爺。周桐爺爺嚴歷地批評了岳飛,因為他讓岳飛明白了學武術不是用來傷害人或小動物的,學武術是用來保家衛國的。後業岳飛和小白兔成了對很親密的朋友,再次岳飛在森林時練箭的時候,總有一隻小白兔在一邊悠閑地吃草,然後抬起那雙紅紅的大眼睛望著岳飛咧嘴笑呢。
三、
又過了幾年,岳飛也長成了大人,這時候在中國北方,有一個叫女真族的部落不斷闖到中國來搶東西、殺人、放火。讓很多很多人沒有房子往,沒有東西吃。而當時的皇帝,他成天吃喝玩東,大把大把地花錢,根本不顧老百姓的死活。為了修一座宮殿,他抓了很多人拴上繩子,讓他們幹活。女真族的部隊也就是這個時候侵略中國。
岳飛在家裡聽到逃難的老百姓說了這些事後心裡非常著急,於是他准備離家參軍保衛國家。臨走的前一天晚上,岳飛的媽媽捨不得岳飛離開家,眼淚在眼框里不停地打轉,但為了祖國的安危,岳飛的媽媽給岳飛講了很多要為祖國增光的事。最後岳飛的媽媽又取來針,讓岳飛跪在地上托著小墨盒,在岳飛的脊背上刺了四個字「精忠報國「,她這樣做是為了讓岳習永遠記住,要忠於自己的祖國和保衛國家。
就這樣,岳飛含著眼淚告別了家鄉,告別了媽媽來到部隊參了軍。
在隊伍里岳飛只是一名小小的士兵,跟大家一起站在隊伍了。他常常想,我什麼時候能夠成為一名大將軍,帶領大家去和敵人戰計呢。其它的士兵也經常笑話他,說一個士兵怎麼能成為大將軍呢。
可是機會終於來了,一天岳飛所在的小分隊從山裡演練回來,突然在道邊遇上了女真族的大隊人馬。為首女真族將領看見,岳飛他們哈哈大笑,手裡著狼牙棒:兄弟們快上,把宋朝的幾個小兵給我拿下。金兵一擁而上將岳飛他們團團圍信,岳飛他們的小隊長在戰斗中犧牲了,正在危急的時刻,只見岳心手裡拿著長搶突發神威,騎著白馬直接奔金兵將領而去,金兵將領見岳飛揮馬來到手裡握著狼牙棒猛砸下去,岳飛抬頭大喝一聲用槍挑去,狼牙棒嗖一聲就不知飛到哪裡去了,金兵將領嚇得頭發都豎起來了,拍往回跑,只見岳飛從後趕上噗一槍正扎在他身上將他挑入馬下。金兵看見自己的將領被殺,嚇得一鬨而散,岳飛就領著宋軍將金兵殺得屁滾尿流。
岳飛因為這次打仗勇敢,被提升為小隊長,雖說官小了點,但岳飛卻沒有一絲恕言,他想更大的努力來實現他為國家效力的諾言。
四、
很多年過去了,岳飛因為打仗勇敢,肯動腦筋終於被提升為大將軍了。可是那時候中國已經有很多地方都被金兵佔領了,皇帝於是就派岳飛去攻打金兵。
金兵的將領是個叫金兀術的人,平常戴著尖尖的帽子,兩條狐狸尾巴做的飄帶拴在帽子上。金兀術還是一個非常陰險的人,打仗時他常用鐵鏈把許多馬鏈上,後面跟著很多用鐵甲包成的車,用這些辦法他經常打贏宋朝的軍隊,他的這種戰術就被稱為「鐵拐馬」。
岳飛為了對付金兀術的「鐵拐馬」,幾天都沒有睡著覺。岳飛的隊伍里有一名叫牛皋的軍官,他和岳飛是非常好的朋友,平時打仗時非常勇敢,而且武藝強,一支長矛被他耍得用水都潑不進去。他見岳飛老是不派兵去打金兀術,於是就闖進岳飛住的中軍大營里說:「岳元帥,怎麼老不打那個金兀術老狐狸,把俺都憋死了」。
岳飛說:「你有什麼辦法可以打敗金兀術的「鐵拐馬」「。
「你、你給我三千人馬,看我不拿金兀術老狐狸的人頭來見你。」牛皋胸脯拍得啪啪直響地說。
岳飛點頭答應了。原來岳飛是看平時中皋打仗時不愛動腦筋!故意讓他去打這一仗,好讓他吃點苦頭。
第二天,岳飛大軍的營房之聲炮響「通、通、通」中皋騎著他的大黑馬提著長槍得意洋洋上地出來了,後面是岳飛給他的三千人馬。
金兀術的大軍也早已擺好了陣勢,為了讓牛皋進入他的埋伏圈,還故意派幾個小兵去罵牛皋:牛、牛、牛……
牛皋非常生氣,滿臉大鬍子全豎立起來,拿起長矛大喊:「金兀術老狐狸你等著,兄弟們沖啊、殺啊……」
牛皋率先就沖進了金兀術的大軍里廝殺起來,這一下正好中了金兀術的奸計,就看金兀術冷笑一聲拿起一面黑旗往空中一舞,以牛皋的兩側突然出現了栓著鐵鏈和包著鐵皮的「鐵拐馬」,黑壓壓的一片向牛皋撲來。牛皋身邊的士兵一看這個情景都被嚇壞了,嘴裡喊著救命轉身就往回跑,都恨自己沒有象小兔子那樣多長兩條腿,有的邊鞋都跑掉了。牛皋卻哈哈大笑,沖著「鐵拐馬」就沖過去,誰知道牛皋用搶去扎「鐵拐馬」時卻怎麼也扎不進去,原來」鐵拐馬「都是用鐵皮包上的。牛皋這下可慌了神。「媽呀,這傢伙怎麼這么硬呀「連緊撥轉馬頭就往回跑,在「鐵拐馬」的追趕下,牛皋一個勁往回跑,腦門上嗑了一個大包,門牙掉了兩顆,鼻子也摔腫了,最後一瘸一拐地回到了營房。
他看見岳飛非常羞愧,趕緊用手捂著自己的大鼻子。岳飛對他說「以後打仗要多動腦打了勝仗也不能驕敖」。牛皋連連點頭。
後來岳飛想出了破「鐵拐馬」的方法。打仗的時候竹桿上纏上鐮刀勾馬的小腿、這樣「鐵拐馬」就成了「拐馬」了。金兀術的大軍被岳家軍趕得好遠好遠,從此岳飛的軍隊就被人稱 為「岳家軍」,而它們的大名就被很多人知道了。
五
岳飛由於經常打勝仗,傳到了一個叫秦檜的人的耳朵里,秦檜是宋朝的宰相,除了皇帝就數他的官最大了。他非常嫉妒岳飛,怕岳飛將來超過自己。而這時候打敗仗的金國由於害怕岳飛的厲害,就派人化了裝來到了京城也給秦檜送來了很多很多金銀珠寶。
於是秦檜就整天悶在屋子裡琢磨怎麼陷害岳飛。他找了好多好多人要他們去告岳飛,可是他們都沒有干,因為他們知道岳飛是一個好人,是一個對國家有貢獻的人。
這時候岳飛兒子岳雲也長成了一個大小伙,岳雲長得濃眉大眼,非常好看,而且武藝高強經常跟著父親岳飛去打仗,還立了好多好多戰功。
後來秦檜終於找到一個人,這個人收了秦檜很多的錢然後答應去告岳飛。就這樣,岳飛和岳雲都被抓起來了,他們的脖子上都掛了好沉好沉的鐵鏈,連押他們的牢頭們都放聲大哭。他們知道,岳飛和岳雲都是國家的忠臣,都是被人陷害的呀。
秦檜找了一個他的好朋友何鑄去審訊岳飛岳飛,可是何鑄查來查去也沒查出岳飛的一點點證據,但為了向秦檜交差,他還是審問了岳飛。在大堂上岳飛的臉因為飢餓而廋了不少,但他還是那麼堅強。何鑄要岳飛招供為什麼要「謀反」,岳飛撕開衣服,露出了他母親在他背上刺的四個字「精忠報國」何鑄被深深的感動了,眼淚順著臉頰就流了下來。
回去以後他告訴秦檜岳飛沒有罪,秦檜說「我們是朋友,我要你給他定罪」何鑄說:「我不能給岳飛定罪呀,因為岳飛沒有罪。我這么做不是為岳飛,而是為了整個國家才這樣做的」。於是秦檜就在皇上面前說了何鑄的壞話,降了何鑄的官職,讓何鑄去一個很偏僻的地方當了一個小官。
後來秦檜又找了兩個爪牙(解釋:秦檜的走狗),把岳飛打得滿嘴吐血,身上全腫了,但岳飛都沒有屈服。最後沒有辦法,他們就偷偷在牢房裡將岳飛殺害了,岳飛臨死前仰天長嘆「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希望歷史能給他一個公正,一代英雄岳飛就這樣被殺害了。
殺了岳飛以後,很多人為岳飛不平,都問為什麼殺岳飛。秦檜咪著小眼睛說:莫須有,莫須有……。秦檜在殺害了岳飛之後又將岳雲處死了,因為他害怕武藝高強的岳雲要為父親岳飛報仇。
就這樣,一代英雄就這樣離開了人世,但永遠為很多人所敬仰,都學習他為了忠於國家保衛國家的精神。而秦檜呢?秦檜則成了千古罪人,後來的人們建了很多紀念岳飛的廟宇,每天那裡有很多人去看望岳飛,岳飛站在那拿著長槍可好看了。而紀念岳飛的廟宇門口,卻垂頭喪氣的跪著一個石頭做的人,小朋友們猜猜看,那個人是誰呀。當然答案很簡單,他就是那個秦檜了。
6回答者: O型血男孩 - 首席運營官 十三級 11-8 18:22
我來評論>> 相關內容
• 革命英雄故事演講稿
• 黃河頌中「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身邊扮演」有哪些英...
• 有哪些英雄人物和英雄故事?
• 牡丹江鄉土人物的英雄故事
• 有誰知道抗洪救災的英雄人物或英雄人物的英雄故事!...
更多相關問題>>
查看同主題問題:英雄故事 演講稿 人物
其他回答 共 5 條
後來,小鎮上來了一個叫周桐的老爺爺,他的武藝非常高強,但從來都不欺負好人。岳飛就和一些小朋友跟周桐爺爺練武術了。由於岳飛訓練時不怕吃苦,從來不象一些小朋友那樣偷懶,所以,武藝長進得非常快。周同爺爺的絕招是射箭,可是周同爺爺老是不教岳飛,卻讓他苦練基本功,蹲馬步,頭上頂一個小碗,一站就是半天。或是一個勁老讓他踢腿下腰。為這事,小岳飛老不高興了,小嘴成天噘得老高老高,都可以掛一個小水壺了。回到家裡他告訴媽媽,媽媽這樣給他說:練武術就象蓋房子,得一塊磚一塊磚地砌上去,如果砌得不牢,這個房子要跨下來,所以老師讓你練基本功,也是為了將來能夠讓你有一身過硬的本領啊。「
周桐爺爺也知道了這件事,有一天他特意將自已珍藏了多年的長弓取出來交給岳飛說:「你如果能拉開這張弓,我就教你射箭。」小岳飛滿不在乎地看了看弓說:「行啊,我要拉開了你可不許耍賴皮」。小岳飛使出全身吃奶的勁去拉那張弓,可怎麼也拉不動,周桐爺爺站在旁邊撫著胡須哈哈大笑起來。從那以後,小岳飛練功就更加刻苦了,也不怕練習枯燥的基本功了。經過了幾年的訓練,小岳飛長成一個大小夥子,不不僅能很輕松地拉弓,而且射出去的箭也是百發百中。他能站在一個很遠很遠地地方把一年片柳樹葉射中。有一天,他正在練習射箭,突然發現前面的小樹林里有一隻小白兔正在悠閑地吃著草,岳飛搭好弓箭對著小兔瞄準,小兔也抬起頭用那雙紅紅的大眼睛好奇地看著岳飛,岳飛使出全身的力氣,正要將箭射出,這時就聽有人喊「不要放箭,不要放箭」。他抬頭一看,原來是周桐爺爺。周桐爺爺嚴歷地批評了岳飛,因為他讓岳飛明白了學武術不是用來傷害人或小動物的,學武術是用來保家衛國的。後業岳飛和小白兔成了對很親密的朋友,再次岳飛在森林時練箭的時候,總有一隻小白兔在一邊悠閑地吃草,然後抬起那雙紅紅的大眼睛望著岳飛咧嘴笑呢。
回答者: 我好厲害啊11 - 初入江湖 二級 11-8 20:05
在這個網站http://www.moc.gov.cn/zhuantizhuanlan/qita/kangzhenjiuzai/
應有盡有,無所不有 什麼都有.
1.從重慶趕來北川的王川,原本來尋找在此打工的妻子,卻驚喜得知妻子已經平安無事回到家中。但看到這番悲慘的場面後,王川想:「反正都來了,就幫忙做點事情。」於是,在救援的人群中,多了一個及時伸出援手的人。他從已經人去屋空的五金店找來千斤頂,一個人來到曲山小學施救。直到昨天下午,又一批來自重慶的特警趕來的時候,王川還在被困學生李月身旁忙活著
抗震救災的感人事跡
一,地震瞬間老師拽出最後一個智障生 2008-05-16 16:42
昨天上午,31歲的都江堰新建小學謝老師在一片廢墟中,扒出了裝有學生聯絡方式的U盤。「5·12」地震使這個小學遭遇巨大不幸,數百名學生被埋在倒塌的樓下。不幸中的大幸是:小學里的17個智障學生、26個聾啞學生全部倖存。
家長不敢回憶倒塌場景
15日,都江堰市,晴。此時,距離災難發生已3天。
最初,找到位於市區中心的新建小學時,通往校舍的那條泥濘小路格外顯眼,黃色的濕土插著一幅油畫。畫里是潔白的小花。走進校舍,空氣中有股異味刺鼻。這是生命曾經存在,而又突然消失的味道。
走進原來的校舍,正對著大門的四層教學樓只殘留約四分之一,黑板裸露在外。
操場很大,還有籃球架。能夠想像,在災難驟然來臨前,這里曾經歡聲笑語,生龍活虎。如今,只有幾個家長還回到學校看看。他們不太敢詳細描述教學樓轟然倒塌的那一刻,更不敢回想,自己的娃兒身入險境的場面。
新建小學共有學生600多人。經現場初步清點,安全撤離到操場的學生有近400人。不過,地震發生時,學校的17個智障學生、26個聾啞學生全部倖存。
這是一個奇跡。
危險瞬間教師拽出智障生
15日的都江堰市區,通訊仍時斷時續。輾轉之間,終於找到了負責新建小學特殊教育班的老師謝罡。後者今年31歲,有個8歲的男娃。在他的教師生涯中,有15年給了這些智障生和聾啞學生。
「地震發生時,盲啞班正在教學樓旁邊一棟平房上課。」謝罡回憶,正是這樣增加了學生脫險的可能性。「我想,平房比樓房倒塌速度要慢一些。學生有時間逃生。」他說,當時自己一轉身,背後的教學樓就垮了,「很快!」
學校老師見狀,趕緊讓學生出來。其中智障生問題很大。謝罡還記得最後一個智障生小馬脫險的場面。劇烈搖晃的那一刻,小馬還坐在教室里。「那時有個老師大叫,小馬,趕緊出來。」
不過,小馬還是沒有反應。謝罡就沖進去,一把把小馬拽了出來。地震後,為了保護倖存的學生,老師們自發圍成了一個圓圈。
在一片廢墟中,「圓心」是學生,外圍是老師。情況一穩定,聾啞學生和智障生的家長被告知,帶孩子們回家吧。有幾個沒有家長接的,老師們護送他們去了各自的親戚家。
為方便重逢,廢墟里挖資料
接下來幾天,謝罡和其他老師們一直在新建小學的廢墟里尋找,日日夜夜。男老師24小時日夜待命,女老師則要求每天固定時間集合,應對突發事件。
昨天上午,謝罡又去了一趟學校。在一片廢墟中,他扒出了一個U盤。那裡存著他的一些個人資料,還包括所有特教學生的聯系方式。
謝罡說,雖說學生們被安全疏散了,在不大的都江堰市區里,找到他們也挺方便。可是如果有更多的聯系方式,那麼,今後新建小學重建後,師生彼此的「重逢」就會更加容易了。
「『新建』的每個老師都這么想。」謝罡說。
二,北川縣委辦樓坍塌3名幹部喝尿熬過75小時 2008-05-16 16:36
在汶川大地震中,北川縣是受災最嚴重的地區,北川縣縣長稱,該縣許多幹部在地震中遇難或失蹤。北川抗震救災總指揮、綿陽市委副書記易傑介紹,北川有1萬餘人在地震中喪生,向外轉移災民1萬多人,尚有數百人在廢墟中等待救援。目前,在北川縣城裡,有近4000人的救援隊正在展開救援。北川中學附近區域及縣城救援現場的移動通信信號已經恢復,大大方便了各級指揮和救援機構的通訊。
北川縣公安局折損2/3
北川縣6名副縣長中,3人遇難,3人失蹤。縣醫院的160名醫護人員,僅存4人。縣級機關幼兒園的孩子至今還壓在河邊那座垮塌的房屋裡。
北川縣縣長經大忠家中的6個親人,3人遇難,3人下落不明,他從廢墟中爬起來後,立即投入前線指揮中心。
事發當天,北川縣中隊看守所有42名戰士、35名服刑人員瞬間被埋在垮塌的房屋下。
幾名在哨位上倖存的戰士和武警北川縣中隊的司務長李遠志一起,將有生命危險的25名服刑人員迅速向外地輸送。沿途見到受傷的群眾,他們就伸手施救,一共救起60名群眾,這是北川地震中的第一批獲救者。
昨天,四川省公安廳公布,原本擁有144人的北川縣公安局,僅倖存47人,他們大多都失去了親人。
3幹部喝尿熬過75小時
昨天下午5時13分,北川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張周凱被成功解救出來,與張周凱同時獲救的還有北川縣政法委副書記李貴川、北川縣綜治辦主任崔代全,此時距地震發生已近75小時。
地震發生後,5層高的北川縣委辦公大樓瞬間整體坍塌,張周凱和數十名同事被壓在了廢墟中。
昨天下午1時40分,救援人員在縣委辦公樓廢墟搜索的時候,聽見有人呼喊救援。武警官兵馬上通過細小的縫隙將一些水和食物塞進去,並確認了現場有3名倖存者。
經過4個小時的救援,17時13分,張周凱等3人被成功救出。現場的醫護人員檢查發現,3人均沒有重傷,身體狀況較好。
被解救上來的3人褲子幾乎全被撕裂,不過除了滿身塵土和一些輕微外傷之外,幾乎沒有什麼重傷, 思維非常清晰,都能正常說話。「我們一直在積極自救!」李貴川說,12日下午1時30分時,他和崔代全到張周凱4樓的辦公室商量事情,地震發生後,因為辦公室是整體傾斜,他們3人被一塊較大的預制板遮擋了一下。
被掩埋後,3人隨即開始自救。「我們一直在不斷扒土,3個人就到了一起,扒著扒著摸到了飲用水瓶,有水可以喝了。」昨午下午,李貴川說,在純凈水喝完之後,「我們就喝尿,還是繼續扒, 聽見有人走過就呼喊救命」。
三,抗震救災感人故事:總理摔倒手臂出血怎能不令我流淚
作者:挖範文 更新時間:2008-5-16 8:45:12
被壓在廢墟下的300多名學生很危險,在一次營救失敗後,溫總理冒雨攀上瓦礫堆,組織再次營救。10時20分,即時報道突然顯示,「啊!總理摔倒了!」,「老爺子的手臂受傷出血了,他把要給他包紮的醫務人員推開了。」(5月15日 《廣州日報》)
讀到這里,我不由得熱淚盈眶,深為溫總理的忘我精神所感動。
溫總理,抗震救災的一線總指揮,一位年屆六十多歲的老人,在餘震不斷的救災現場,以忘我的精神在瓦礫成堆的廢墟上奔波,甚至急得親自動手救人。摔倒了、爬起來,手臂受傷出血也不讓醫生包紮,而是讓醫生去搶救受傷災民。此情此景,怎能不讓我們為之感動。倘若是我們自己的父母,哪一個兒女不為之揪心?!
『柒』 英雄事跡的故事
給你點新的,抗震小英雄事跡的故事還有心的體會,自己組織抄一下
馬健,男,14歲,四川省阿壩州汶川縣映秀鎮漩口中學初三年級學生。
地震發生後,馬健的班上有6名同學未能從教室中撤出。下午救援時,馬健和同學發現了被掩埋在廢墟中的向孝廉,一起施救了幾次,都沒有成功。晚上,他自己冒著大雨,悄悄回到學校,蜷縮著身子鑽進廢墟,用雙手將一塊塊磚頭刨開、運出去,又鑽進去,再鑽出來,匍匐著身體一趟又一趟。手磨破了,腿腳漸漸地不聽使喚,但他沒有放棄。大約四五個小時過去了,雙手血肉模糊的馬健終於把向孝廉從廢墟里刨了出來。緊接著,他又開始尋找其他倖存者。憑著打火機微小的火光,他看到有兩位同學被水泥板壓住,但沒有大型工具無法營救。他立即趕到尚未倒塌的學生食堂,給他們找來水,幫助兩位同學堅持。
02 馬小鳳
馬小鳳,女,17歲,四川省德陽市綿竹市東汽中學高二年級學生。
馬小鳳從震後昏迷中醒來,用唯一能動的左手迅速檢查身體,發現後腦勺出血,就立即用書將自己的頭墊起來。做了這些自救,她聽到從廢墟右側的一堵牆壁外傳來同學殷少華呼救的聲音,便立即大喊殷少華,「不能哭,不能浪費能量」。隨後,馬小鳳調勻呼吸,把自己的右手和雙腿從石縫中抽出來,去幫助殷少華。但因斷牆阻隔,未能成功。馬小鳳嘗試著大聲呼救,沒有聽到回應。她摸到了半截課桌腿,不斷敲擊頭上的水泥板,還是沒有回應。她用雙手和這半截課桌腿,在廢墟中艱難地開出道路,一點一點地向前移動了10米,仍無法找到出口。在這期間,她又聽到了同學曹健強、葛軻、薛肖的聲音。馬小鳳不時提醒大家,要相互鼓勵,要堅持,千萬不能睡覺。經過近75個小時的等待,他們的呼救聲被救援人員聽到,4人被先後救出。
03 王 波
王波,男,16歲,四川省德陽市綿竹市東汽中學高一年級學生。
地震時,在教室中的王波迅速冷靜下來,跨過去拔掉牆上的電源,又快速掰開已變形被卡住的門,讓同學們快速撤出教室,直到教室里最後一個同學離開,他自己才跑出去。隨後,王波投入到營救之中。在學校實驗樓下,他聽到呼救聲,用雙手不停地搬、挖,成功救出一名女生。又有求救的聲音傳來,他順著廢墟的縫隙掏挖,開出一個僅能容身的小洞爬進去,把壓在同學身上的石塊一塊一塊地移走,將這名同學救出。他再一次進入廢墟,又發現了一個女同學。他迅速用腳抵住搖搖欲墜的石塊,用自己的身體擋在同學的上方,脫下上衣包住她的頭,把同學救到安全的地方。在坍塌的教學樓邊上,他發現一個男生被廢墟壓著,只剩下頭和手在外面。王波一邊搬移石塊,一邊高聲喊來附近的群眾,這名同學又被救出。手掌磨腫了,手臂被劃傷,鞋子也被鋼筋穿破,但王波仍堅持營救同學,一刻也不退縮。
04 王 亮
王亮,男,17歲,四川省綿陽市北川中學高二年級學生。
地震發生時,王亮和另外兩名同學被垮塌的水泥板壓在二樓至三樓的走道間。他發覺左前方有光亮透進來,便和同學一起掙脫水泥板,從縫隙中成功脫險。隨後,王亮就開始尋找和救助其他同學。在救出一名同學後,他發現兩名女生被水泥板壓住,沒有工具,就用手刨,並找來2個群眾,一起將同學救出。他又爬進廢墟,找到了3名被困的女同學,並立即叫來救援人員和醫生,合力將她們解救出來。王亮的背部在營救同學時被嚴重劃傷,一直淌著血,右腳踝也在餘震中受傷。地震當天的整個下午、夜晚,王亮一直跛著腳走路,幫助救人,共發現和幫助多名同學成功脫險。
05 鄧清清
鄧清清,女,14歲,四川省德陽市什邡市鎣華鎮中學初一年級學生。
當鄧清清被武警部隊的官兵搶救出來時,她還在廢墟里打著手電筒看書。她說:「下面一片漆黑,我怕。我又冷又餓,只能靠看書緩解心中的害怕!」誠實而又堅強的話語,令在場的所有人為之動容。武警官兵們抱起她說,好孩子,只要你能活著出來,就比什麼都好。
06 申 龍、王佳明
申龍,男,17歲,四川省綿陽市北川中學高三年級學生;王佳明,男,18歲,四川省綿陽市北川中學高三年級學生。
面對突如其來的地震,正在上生物課的申龍、王佳明幫助老師快速組織同學們撤離。隨後他們又組織同學開展營救,用手掏、用木棒敲,很快在廢墟中救出4名同學。為便於救助垮塌教學樓里的師生,他們組織同學在短短的一個小時內開了兩條路,一條專門走擔架,一條供救援人員進入。在王佳明和申龍等同學的努力下,總共救出20多名師生。他們還冒著餘震給被困的同學送水,扶送受傷的老師去安全地帶。晚上八點,同學們自發分組,王佳明為第三組組長,參加運送傷員、遇難者遺體以及氧氣瓶和小型機械等。第二天早上,幫救援部隊抬帳篷、向受災群眾分發食物。向綿陽轉移時,由於所有老師仍在救災,申龍、王佳明擔任了臨時班主任,組織同學們安全抵達目的地。
07 劉 剛
劉剛,男,17歲,四川省綿陽市北川中學高二年級學生。
地震時劉剛正在上歷史課,好多同學開始往走廊里跑。劉剛高喊大家不要驚慌,趕緊用雙手護頭躲到課桌下,他卻被樓上掉下的水泥塊砸暈。醒來後,他首先想到要趕緊弄出一條通道,讓同學們趕緊離開。他爬到教室出口處,用拳頭猛砸堵在此處的水泥塊,終於打開了一個出口。由於出口很小,每次只能爬出去一個人。有的同學已經沒有爬出去的氣力,他就在通道里邊托住同學的身體往外推送,另一個男同學在外接應。最後一名同學被一大塊磚石壓在腰上,劉剛竭盡全力把磚石搬開,抱著她爬出通道。他們剛出去,樓房再次垮塌,掉下的磚石砸在他們挪開的位置上。
08 許中政
許中政,男,9歲,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新建小學三年級學生。
地震後許中政在廢墟下被擠在桌椅架起的空隙里,受了輕微的皮外傷。他和小夥伴們說著話,隱隱聽到同在廢墟下的鄒老師的聲音,她在數「一、二、三」,讓大家一起喊救命。老師的聲音給他們增添了勇氣。許中政勸周圍的小夥伴,不要害怕,周圍這么黑,就當我們在做游戲,看誰勇敢,不怕黑。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慢慢地覺得肚子餓、口渴的厲害。當他因飢餓昏睡醒來時,用嘴去啃那硬硬的桌子,把桌子想像成了方便麵。他帶頭和小夥伴們唱起了《國歌》--「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歌聲從廢墟中傳出,緊張救援的消防官兵迅速趕過去,從洞口遞進兩瓶礦泉水。許中政卻把水遞給了同學,自己則使勁地舔著乾渴的嘴唇。他們很快得救了。
09 陽玉潔
陽玉潔,女,12歲,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白鹿中心學校六年級學生。
地震時,陽玉潔反應很快。在老師的組織下,同學們迅速向樓外撤離。陽玉潔本可以最先跑下樓,突然看見已經沖出教室的王老師又返回去,她馬上站住,覺得自己應該為老師分憂。這時,強餘震襲來,一片尖尖的玻璃正對著王老師砸去,她跳過去拉住王老師就跑。快到二樓時,她和王老師、還有幾位同學被摔倒在拐角的平台上。陽玉潔的膝蓋受了傷,同學徐敏昏厥過去。陽玉潔下意識地抬頭看了看天花板,已經撕開拳頭大的裂縫。她急忙上前背起了比她高大許多的徐敏,在同學們的幫助下跑到樓外,隨後又沖上樓,扶著老師趕到安全的操場上。
10 李 陽
李陽,17歲,男,四川省綿陽市北川中學高一年級學生。
5月12日下午,李陽正在北川縣委禮堂內等待表演節目。地震發生後,他隨著人群跑出,直奔學校。李陽跳上廢墟,焦急地喊著「我是李陽,我來救你們了,你們要挺住!」經過緊張的搜救,李陽發現了被壓在教室天花板下的廖波。李陽便用手去抬,天花板太重,難以搬動。他便鼓勵廖波說,一定要堅持住,我的好兄弟。13日早晨,救援人員進入北川。李陽立即喊來救援人員,並主動舉著輸液瓶,幫助醫療人員給廢墟下的廖波打點滴,直到廖波成功獲救。當天,李陽還與其他同學一起,徒手救出了四名同學。
11 李劍波
李劍波,男,14歲,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縣民族中學初一年級學生。
地震時,李劍波的座位離教室門口很近,他完全可以第一個沖出教室,可他卻退到門邊,不斷地把同學推出教室。當他回頭看到同桌還躺在教室、滿臉是血時,立即背起同學沖向操場。幾秒鍾後,教學樓的走廊垮塌。隨後,李劍波組織12個高個子男生組成擔架隊,把受傷的同學一個個送到醫療點,幫著消毒、包紮。最後一個同學的傷口包紮好後,他又不顧餘震危險,與男老師一起搬運食品,在學校操場上搭建帳篷。
第二天,下起了大雨。李劍波與部分師生到兩里外的「溫井子」挑水、到山上拾柴,使700多名同學喝上了熱粥。下午,他自發組織同學到廢墟中救人,與一位母親合力救出她的兒子,又與十幾名同學救出一位同學的媽媽。
12 楊 琳
楊琳,女,14歲,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聚源中學初二年級學生。
教學樓坍塌後,楊琳被埋在一個狹小的空間里。利用這個空間,楊琳將兩名同學成功推到安全地帶,而自己卻被餘震中滾落的石頭砸中,動彈不得。當她醒來時,看見廢墟中透出一絲亮光。借著光亮,她小心翼翼地把磚石挪開,勇敢而又艱難地爬了出來,隨即又昏倒在廢墟上。楊琳的骨盆、下巴、顱骨、雙腳等多處被擠壓砸中,經常會產生令人難以忍受的陣發性巨痛。可當人們走進她的病房時,看到她躺在床上,正和身旁的奶奶聊天,臉上沒有一絲痛苦和驚恐。
13 楊松尚
楊松尚,男,17歲,四川省阿壩州汶川縣漩口中學高一年級學生。
地震發生後,坐在教室最後一排的楊松尚迅速躲到牆角。教學樓下沉時,地板大角度傾斜,他從教室的這頭滑到另一端。此刻,楊松尚並沒有選擇逃生,得救人!他不顧一切沖向掩埋同學最多的地方,開始動手搶救。他狠命用手刨開碎磚,搬開壓在同學身上的磚柱和桌椅。第一個同學順利救出來了,他的手也磨破了。楊松尚依舊用力刨著,邊刨邊喊:「先救女生和傷重的同學」。聽到牆角處又傳來一聲微弱的呻吟,他馬上沖過去,一邊呼喊著同學的名字,激勵她,鼓勵她,一邊用盡力氣挖刨。這期間,他與老師和同學奮力救出了8名同學。
14 何亞軍
何亞軍,女,11歲,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縣曲山小學五年級學生。
地震發生後,何亞軍和兩名女同學在廢墟下相互鼓勵,一定要挺住。被埋19個小時後,她們被救援人員發現。一位救援人員用長繩綁住礦泉水瓶,緩慢放繩遞給何亞軍,並叮囑她,「孩子,挺住,相信叔叔一定能把你們救出去!」由於亞軍和另一位同學牛鈺恰好是背對背,而牛鈺又被深埋在亞軍斜下方1米多處。她只能往後伸出手臂,拚命後仰傾倒礦泉水,「快喝,牛鈺!」身體後仰使壓著的腿很疼,但她還是不斷地給同學喂水。在被救援的50個小時里,她給同學喂水120多次。何亞軍和牛鈺同時獲救。由於長時間擠壓摩擦,導致何亞軍的右小腿皮膚壞死,嚴重感染,在送往綿陽時,醫務人員建議截肢。經過與第三軍醫大學專家會診後,決定為何亞軍的腿部實施「減壓」手術,清除壞死組織。在醫院,她主動要了一張白紙,寫上兩個大字「感謝!」。她說,感謝從廢墟中救我的叔叔。
15 何翠青
何翠青,女,13歲,四川省廣元市青川縣木魚中學初一年級學生。
何翠青在廢墟中被埋三天後獲救。地震中,她本可以安全逃出,因為她平常有個習慣,午休時總會提前起床。地震發生時,她已經走出寢室,忽然感到腳下猛烈晃動起來。「地震了」,何翠青趕緊往外跑。沒跑幾步,她突然想到:寢室內還有14位姐妹在午休,得趕緊叫她們去!何翠青毫不猶豫地轉回身,邊喊:地震了!地震了!邊去叫還在午休的同學。大家趕緊下床往外跑。但沒等跑出多遠,在一陣搖晃中,學生宿舍樓轟然倒塌,何翠青和同宿舍的姐妹被壓在廢墟下。她們互相鼓勵著,約定要好好活下去,並輪流呼救以保存體力。三天後,何翠青終於被救了出來。當天晚上,她接受緊急救治。不過,由於被埋時間太長,右小腿已發生壞死,被迫做了截肢。何翠青「把希望留給別人,把危險留給自己」的精神,深深感動了全校師生。
16 宋 雪
宋雪,女,12歲,四川省德陽市綿竹市土門小學五年級學生。
5月12日地震來臨時,作為值周學生幹部的宋雪正在檢查午睡,她馬上大聲呼喊:「地震了,大家快跑,快跑……」並迅速跑出了教室。學生們聽到呼喊,快速沖出教室,奔向操場。宋雪透過窗戶,看到教室里有兩名同學還趴在桌子上,她大聲呼喊:「曾雨、韓潔,地震了。快出來,快出來!」熟睡中的她們沒有聽到呼喊。宋雪立即沖進教室,將兩位同學搖醒。兩人迅速沖出教室,奔向了操場。
老師開始清點人數,發現全班只差宋雪,當即成立搜救組,到廢墟里尋找。第二天上午,當救援人員在教室後門僅兩步之遙的地方發現宋雪的遺體時,她仍然保持著沖向門口的姿勢。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宋雪將生的希望給了同學,自己卻永遠地離開了。
17 張 博
張博,男,藏族,18歲,四川省阿壩州理縣中學高三年級學生。
張博在沖出教室後又跑回去,看到本班同學都已安全撤出,又冒著餘震,主動到別的班級救人,把一名女老師扶下樓,確認教學樓里無人後才離開。震後不久開始下雨,他迅速跑回家,拿出所有的衣服給同學穿。然後和大家一起在操場上搭帳篷。同學們進了帳篷,他卻帶著幾個高三的男生,處理棚頂的積水。晚上,同學們都睡了,他卻到處查看,清理帳篷積水。白天,他到學校臨時搭建的食堂,幫助找柴、運柴、洗菜、洗碗、打水,開飯時幫助維持秩序,還主動對學校廁所、垃圾桶進行消毒,保證師生的身體健康。
18 張 強
張強,男,16歲,四川省德陽市什邡市鎣華鎮中學初三年級學生。小學三年級時,一場車禍奪走他左手的五個手指,雙腿也因為手術變得一長一短,成了一個殘疾人。
張強的教室在四樓,當他跑到三樓時,地震已將教學樓扯開了無數裂口,磚頭、水泥塊、樓板開始垮落。他看到了樓外的升旗旗桿,縱身越過三樓的陽台,死死的抱住旗桿,平安地滑到地面。脫險後,他立即跑向廢墟救人。沒有工具,只能用手,左手不行,他就用右手。挖出一個同學,他就背起跑向操場。當救助隊來時,張強已經從廢墟中救出了四名同學。而他的右手被劃出了無數道血口,身上被摔得青一塊紫一塊……第二天早上,在徵得父母的同意後,張強報名參加了志願者。現在,他正在成都、德陽和金堂等地,進行志願服務。
19 張興成
張興成,男,13歲,四川省阿壩州茂縣鳳儀小學六年級學生。
地震發生後,張興成在街上找到了弟弟,並把弟弟交給親戚看護,然後立即和大人們一起參加抗震救災。他和幾個同學齊心協力、共同搶救廢墟里的一個孩子。但救出這名孩子後,下面還有一個小女孩。一個同學抱起救出的孩子送往醫院,張興成則和其他同學一起,繼續用雙手清理被埋女孩周圍的磚塊,將她從廢墟中救出。在抗震救災中,張興成表現得非常主動。當見有人在搭帳篷時,他會自覺上前幫忙;當聽說老年人需要人照顧時,他會積極地趕過去,幫助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0 張庚傑
張庚傑,男,8歲,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下寺小學二年級學生。
地震發生時,張庚傑在離學校不遠的街道上,突然看見前面一位同學在朝一堵即將倒塌的圍牆走去。他一邊高喊「圍牆要倒了,趕緊閃開」,一邊奮不顧身地沖上去拉開那位同學。這時,兩米多高的圍牆倒塌,同學被掩埋,張庚傑的左腳也被砸成粉碎性骨折。他一邊艱難地爬向被埋的同學,一邊高聲呼救:「快來人啊!有位同學被壓在圍牆下了。」聞訊趕來的老師見張庚傑的左腳被砸,血流不止,馬上抱他去醫院。他卻指著倒塌的圍牆焦急地說,「快,有位小同學被壓在圍牆下,先去救他。都怪我跑慢了,沒能把他推開。」
張庚傑的左腳掌前端被切除。但他卻說,比起地震中死去的同學,我幸運多了。我一定會堅強地面對生活。
21 張春玲
張春玲,女,13歲,四川省綿陽市平武縣石坎小學六年級學生。
3歲時的一次意外,讓張春玲面部重度毀容,左手截肢,右手五根手指每根都只剩兩節。地震發生後,正在向校外跑的張春玲聽到身後同學的求救聲,立即停住了腳步,迅速返回去救人。「小妹妹」杜艷梅被樓板壓住,張春玲因人小力薄,怎麼也抬不動,她就捂住同學的頭止血。另一名同學也在呼救,張春玲趕上前去,將同學背到麥田邊。之後,她馬上跑去找來幾個群眾,共同把杜艷梅救出來,而張春玲的肩膀卻被掉落的石塊砸傷,鮮血順著手臂流淌。5月19日,「帳篷學校」開學了,張春玲和停課7天的460餘名同學又走進了課堂。
22 陳 浩
陳浩,男,12歲,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玉石鄉實驗學校六年級學生。
地震發生時,陳浩和同學們趕緊向樓下跑,穿過樓邊的升旗台,到達了安全地帶。他轉頭一看,身後的一個女同學還站在升旗台的高牆前,而那堵高牆眼看就要坍塌。陳浩奮力跑過去,一把將她推開。三、四米高的磚牆倒塌了,女同學安然無事,而他自己的背部和雙腿被埋在瓦礫之中。被救後,陳浩的雙下肢骨折、腰椎多處骨折、背部幾無完好、出現肺挫傷和肺出血。在最初清理傷口的時候,沒能及時用上麻葯,可他都堅強地挺了下來,愣是沒有哭出一聲。陳浩說,「我不後悔。能救而不救,我肯定會感到慚愧」。
23 佘友富
佘友富,男,17歲,四川省阿壩州汶川縣漩口中學高二年級學生。
5月12日地震時,佘友富正在5樓教室上課。突然間,頭頂的一根橫梁斷裂,猛然彈起的課桌重重地撞在他的背上,他當即陷入昏迷。佘友富被同學們的叫聲驚醒,他發現自己被壓在一堆磚頭和混凝土下,動彈不得。師生們使勁搬開磚頭和混凝土塊,將他從廢墟中搶救出來。
半小時後,點名發現班裡還有兩名同學被壓在廢墟下。班主任決定立即組織營救。佘友富不顧身上的傷痛,毫不猶豫地舉手報名,「我已經死過一回了,還怕什麼!」聽到一名女生的呼救聲,他和幾個男生循聲搜尋,發現她和另一個男同學被混凝土塊壓在同一個地方。佘友富和同學們冒著餘震引發再次垮塌的危險,拚命地挖刨廢墟,成功救出了這兩名同學。
24 鄒雯櫻
鄒雯櫻,女,12歲,藏族,四川省阿壩州汶川縣映秀小學五年級學生。
地震發生時,鄒雯櫻作為班長和學校少先隊大隊長,一直主動幫助老師組織同學撤離,她卻自覺留在最後。當時鄒雯櫻已經跑到二樓樓梯口,為了返回救助其他同學,她卻再也沒能回來。當救援人員發現鄒雯櫻時,她還緊緊攙扶著一位同班同學。鄒雯櫻的學習成績一直是年級第一名,還自學繪畫和音樂,愛好體育。4月底曾代表學校參加汶川運動會,100米和200米都拿了名次。以她的奔跑速度,完全可以跑出去。
25 林 浩
林浩,男,9歲,四川省阿壩州汶川縣映秀鎮漁子溪小學二年級學生。
地震發生的那一刻,林浩正走在教學樓的走廊里,他被從上面滑落的兩名同學砸倒在地。作為班長,在被埋廢墟時,他帶領同學一起唱歌,戰勝恐懼。爬出廢墟後,發現一名昏倒的女同學,他立即把同學背到安全地帶。緊接著,他又一次返回廢墟,救出了另一名受傷的同學。在搶救同學的過程中,林浩的頭部被砸破,手臂嚴重拉傷。醫生給他檢查完身體後,他拒絕救助站人員幫助,自己穿好衣服,和姐姐、妹妹一起從映秀鎮步行7個多小時,安全撤離到都江堰。
心得體會:
當地震襲來,那些稚嫩生命的安危,是怎樣牽動著人們的心靈;在災難面前,那些孩子們的英雄故事,又是怎樣感動著中國人民!
9歲、11歲……如花般的年齡,正需要呵護的年紀。然而災難當前,這些年幼的孩子,卻用堅強和勇敢,詮釋著生命的勇氣,閃耀著人性的光芒。
讓我們銘記這些災難發生後的場面:9歲半的林浩在自救後,把一名已昏迷的同學背出廢墟,又毅然重返廢墟,再次背出另一名被廢墟掩埋的同學;14歲的小女孩鄧清清,在被武警官兵救出時,還在廢墟裡面打著手電筒看書;3歲的小男孩郎錚,艱難地舉起還能動彈的右手,朝救出他的武警官兵敬禮;11歲的張吉萬背著3歲的妹妹,在地震發生後走了6個多小時到達綿陽安置點……
這一個個場面,動人心魄,讓人們在悲傷中感到了欣慰,在欣慰中汲取著力量。他們是災區的孩子,中國的孩子。在災難來臨的生死瞬間,他們沒有被災難和悲傷壓倒,卻在內心生長力量,挺起稚嫩的肩膀。面對家園的破碎、面對親人的離去,他們用堅強、勇氣、樂觀和善良與災難搏鬥,與死亡較量,讓人們在滿目瘡痍的災區大地上,看到了向死而生的希望。
自古英雄出少年。在這些新時代的小英雄身上,反映了中華民族堅強不屈的品格。他們在巨大災難來臨時所表現出的意志堅強,讓我們深感欽佩和驕傲。
在此,我要向他們獻上我——一名少先隊員最崇高的敬意!
『捌』 都江堰新建小學和泡小都江堰分校哪個好
都江堰新建小學好。
學校先後榮獲:全國家庭教育研究示範基地指導學校、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綜合實踐活動研究與實驗」重點研究項目全國先進實驗學校、「1+1」心聯行動優秀學校;四川省「三八」紅旗集體、應急教育示範學校、防震減災科普示範校;成都市新優質學校、藝術教育特色學校、陽光體育示範校、國學經典誦讀示範學校、課程改革先進集體等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