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1949年到1966年建國17年發生的中國重大歷史事件有哪些
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了。
1950年10月8日:抗美援朝 跨過鴨綠江
1951年5月23日: 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簽訂《關於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協議》的簽訂,宣告了西藏和平解放。同年10月16日,人民解放軍根據《協議》規定進駐拉薩。
1952年:河北公審劉青山、張子善
1953年:第一個「五年計劃實施」
1953年1月1日,《人民日報》發表題為《迎接1953年的偉大任務》的社論,指出:「1953年將是我國進入大規模建設的第一年」,將「開始執行國家建設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一五」計劃,是指我國從1953年到1957年發展國民經濟的計劃。
1954年9月15日至28日:第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召開
1955年4月18日─24日:周恩來率團參加萬隆會議
1956年:第一批國產汽車研製成功
1956年7月13日,在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嶄新的總裝線上,被毛主席命名為「解放」牌的第一輛汽車試製成功。這標志著第一汽車製造廠的三年建廠目標如期達到,也結束了中國不能批量製造汽車的歷史。
1957年:國家號召開展整風運動
1958年:人民英雄紀念碑正式落成
1959年9月25日:大慶油田被發現
1960年9月:新中國在黃河上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庫——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基本建成。
1961年1月:中共八屆九中全會正式決定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這表明「大躍進」運動實際上已被停止,國民經濟開始轉入調整的新軌道。
1962年:中央提「文藝八條」促文化發展
1962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批准中央宣傳部定稿的《關於當前文學藝術工作若干問題的意見(草案)》(簡稱《文藝8條》),由文化部黨組、文聯黨組下發全國各地文化藝術單位貫徹執行。八條的內容包括:貫徹執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正確地開展文藝批評;批判地繼承民族遺產和吸收外國文化;改進領導作風;加強文藝界的團結等。
1963年3月5日:毛澤東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
1964年10月16日: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
1965年6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援越抗美
1966年: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
Ⅱ 1965年中國有什麼重大事記
1965年12月,中國汽車工業公司決定成立第二汽車製造廠籌備處,由饒斌、齊抗負責。
1965年:
4月7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調整文化部領導問題的批復》,免去齊燕銘、夏衍等在文化部的領導職務。這是文藝界開展錯誤的批判和整風的結果。
7月27日和31日,毛澤東、劉少奇先後接見從海外歸來的前國民黨政府代總統李宗仁和他的夫人。毛澤東在接見時說:跑到海外去的人,凡是願意回來的,「我們都歡迎」,「都以禮相待」。
9月18日-10月12日,中共中央在北京舉行工作會議,主要討論1966年的國民經濟計劃和長遠規劃問題。
11月10日,上海《文匯報》發表姚文元的《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一文,揭開「文化大革命」的序幕。這篇文章的發表,以及隨之而來的群眾性的批判運動,成為發動「文化大革命」的導火線。
12月,《紅旗》雜志發表戚本禹的文章《為革命而研究歷史》,對翦伯贊的歷史觀點進行了錯誤的批判,攻擊翦伯贊的正確觀點是「超階級」、「純客觀」的資產階級觀點。「文化大革命」期間,翦伯贊被迫害致死。
12月8日-15日,由毛澤東主持在上海舉行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擴大會議。在會上,林彪、葉群、吳法憲、李作鵬等人任意羅織罪名,誣陷羅瑞卿「反對突出政治」,「篡軍反黨」,對羅瑞卿進行突然襲擊,以進一步竊取軍隊的領導大權。會後,羅瑞卿被調離了軍事方面的領導崗位。
Ⅲ 1965到1995,中國發生的有哪些大事件
1998年全國人民抗擊歷史上罕見的大洪水
1999年1.全國各界遊行示威抗議北約轟炸中國駐南使館的暴行2.何厚鏵當選澳門特首,舉國歡慶澳門回歸 2000年1.第27屆悉尼奧運會,中國金牌數位居第三,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2.廈門特大走私案首批案件一審公開宣判 2001年 1.中國北京獲得2008年第29屆奧運會主辦權2.中國加入世貿組織2002年1.上海市獲得2010年世界博覽會舉辦權2.北京網吧縱火慘案導致網吧被全面查禁 2003年1.全民抗擊非典2.神舟五號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3.孫志剛事件引起廣泛關注 2004年1.我國在雅典奧運會上獲得32枚金牌,63枚獎牌,實現歷史性突破2.禽流感肆虐亞洲10個國家和地區 2005年1.人民幣採取彈性匯率機制2.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3.松花江發生重大水污染事件 2006年1.青藏鐵路全線鋪通2.中國大陸農民告別有2600年歷史的「皇糧國稅」2007年1.香港回歸10周年2.我國首次探月工程取得圓滿成功3.我國改革實行近十年的「黃金周」休假制度 2008年1.北京成功舉辦奧運會,中國51金首登金牌榜首2.全國眾志成城抗凍災3.四川汶川5·12強烈地震4.神舟七號成功發射並完成各項既定任務5.金融風暴席捲全球。
Ⅳ 求1949年到1966年建國17年發生的中國重大歷史事件,越詳細越好
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了。
1950年10月8日:抗美援朝 跨過鴨綠江
1951年5月23日: 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簽訂《關於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協議》的簽訂,宣告了西藏和平解放。同年10月16日,人民解放軍根據《協議》規定進駐拉薩。
1952年:河北公審劉青山、張子善
1953年:第一個「五年計劃實施」
1953年1月1日,《人民日報》發表題為《迎接1953年的偉大任務》的社論,指出:「1953年將是我國進入大規模建設的第一年」,將「開始執行國家建設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一五」計劃,是指我國從1953年到1957年發展國民經濟的計劃。
1954年9月15日至28日:第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召開
1955年4月18日─24日:周恩來率團參加萬隆會議
1956年:第一批國產汽車研製成功
1956年7月13日,在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嶄新的總裝線上,被毛主席命名為「解放」牌的第一輛汽車試製成功。這標志著第一汽車製造廠的三年建廠目標如期達到,也結束了中國不能批量製造汽車的歷史。
1957年:國家號召開展整風運動
1958年:人民英雄紀念碑正式落成
1959年9月25日:大慶油田被發現
1960年9月:新中國在黃河上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庫——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基本建成。
1961年1月:中共八屆九中全會正式決定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這表明「大躍進」運動實際上已被停止,國民經濟開始轉入調整的新軌道。
1962年:中央提「文藝八條」促文化發展
1962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批准中央宣傳部定稿的《關於當前文學藝術工作若干問題的意見(草案)》(簡稱《文藝8條》),由文化部黨組、文聯黨組下發全國各地文化藝術單位貫徹執行。八條的內容包括:貫徹執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正確地開展文藝批評;批判地繼承民族遺產和吸收外國文化;改進領導作風;加強文藝界的團結等。
1963年3月5日:毛澤東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
1964年10月16日: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
1965年6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援越抗美
1966年: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
Ⅳ 1931到1965年間大事件
1931年九一八事變日本侵佔東北,東北軍不抵抗退出東北
1932年——1933年十九路軍淞滬抗戰、第三次反圍剿、第四次反圍剿
1933——1934年第五次反圍剿
1934——1935年紅軍長征
1935年紅軍三大主力會師陝北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爆發,同年8月淞滬會戰,12月底南京失守,日軍實施南京大屠殺
1938年徐州會戰、太原會戰、武漢會戰,同年汪精衛出逃河內
1939年第一次長沙會戰、德國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1940年汪偽政權成立、第二次長沙會戰、百團大戰
1941年皖南事變、太平洋戰爭爆發、第三次長沙會戰『、德軍進攻蘇聯,中國向德意日宣戰
1942——1944年第四次長沙會戰,日軍發動湘衡桂戰役
1945年蘇軍攻克柏林,德國投降,美國向廣島、長崎投擲原子彈,蘇聯紅軍出兵東北,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向盟軍投降,3日向中國投降,9日日本侵華司令岡村寧次向何應欽交出佩刀,10月10日國共簽署雙十協定
1946年內戰爆發
1946——1949年三年解放戰爭
1948年遼沈戰役,東北解放
1949年淮海戰役、平津戰役,平津解放,政治協商會議召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
1950——1952年工商業改造
1953——1957年第一個五年計劃
1953年解放牌汽車生產,三反五反
1954年第一次人大召開
1958年大躍進,人民公社成立
1959——1961年三年自然災害,1959年大慶油田被發現,廬山會議
1962年學習雷鋒,雷鋒逝世
1964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
Ⅵ 中國六十年代發生過哪些重大事件,主要是國內的
1、三年自然災害
即中國從 1959年至1961年期間由於大躍進運動以及犧牲農業發展工業的政策所導致的全國性的糧食和副食品短缺危機。
2、文化大革命開始(1966年)
3、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成為第五個有核國家。
4、1967年,中國第一顆氫彈試驗獲爆炸成功。
5、1965年,西藏自治區成立。
Ⅶ 1965年世界歷史大事記
大事記
1月1日法塔赫(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領導的巴勒斯坦武裝斗爭開始。
1月24日溫斯頓丘吉爾,英國前首相、保守黨領袖去世(1874年生)。
1月26日印度將印地語及英語作為官方語言。
1月27日香港政府銀行業監理處接管明德銀號。
2月21日美國黑人民族主義者馬爾科姆•X在紐約一場演說中被3名激進的黑人槍手刺殺身亡。
2月26日美國《時代期刊》封面人物是外交部長陳毅(左上角寫著:亞洲的敵人。不知是何指?)
3月3日南部非洲的貝專納(即現在的波札那共和國)實行內部自治。
3月8日越南戰爭:美國海軍陸戰隊登陸南越蜆港,標志著美軍開始直接參戰。
4月21日愛德華•阿普爾頓去世,英國物理學家,曾任愛丁堡大學校長,194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1892年出生)。
4月30日多明尼加發生軍事政變,總統唐納德•里德•卡布拉爾被推翻。
6月3日——美國宇航員愛德華·懷特離開「雙子星座」密封艙——成為第一個「在太空中行走」的人。
6月9日根據越方的要求,中國陸續派出了防空、工程、鐵道、後勤等部隊入越執行軍事任務。
6月10日一架三叉戟2E型客機在倫敦希思羅機場降落時完成了航空史上民航客機首次在正常運營中的自動著陸。
6月21日英國國會慶祝成立七百五十周年。
6月25日貝蒂爾•林德布拉德去世,瑞典天文學家,銀河系結構和星系動力學方面的先驅。
6月29日美軍首次在越南作戰。中國人民解放軍派部隊援越抗美。
6月30日印度和巴基斯坦簽署停火協議。
8月7日——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聯邦。
8月9日——新加坡獨立,成立新加坡共和國。
9月4日——聯合國對印度、巴基斯坦沖突採取行動。
10月9日--台灣電視史上除了各台新聞以外最長壽的節目《五燈獎》開播,播出期間長達33年(至1998年7月19日)
11月23日,出現日環食,日食食分為0.9656,食甚4分2秒。
Ⅷ 1965年發生什麼事情,大量解放軍傷亡
1965年沒有大規模戰事發生,不過在海上,有86海戰、崇武以東海戰和東引海戰。
八六海戰是指,1965年8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南海艦隊一部與國民黨軍海軍軍艦在福建省東山島以東海域進行的一次海戰。
崇武以東海戰,是1965年11月13日夜至14日晨,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東海艦隊一部與國民黨海軍軍艦在福建省惠安縣崇武以東海面進行的一次海戰。
1965年東引海戰發生在1965年5月1日,又叫「五一東引海戰」,為國民黨軍與解放軍的海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