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北京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名勝古跡,風景區,游樂園除外
故宮博物園,萬里長城,北海公園,天安門
⑵ 南京市有什麼好玩的地方比如游樂園,名勝古跡之類的..
湯山葫蘆洞古人類化石地點(南京人化石地點)
【湯山葫蘆洞古人類化石地點(南京人化石地點)】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南京城東約30公里處江寧縣湯山鎮雷公山葫蘆洞。1993年江寧縣在對雷公山溶洞進行旅遊開發挖掘時,於洞中發現猿人頭骨化石2具、牙齒化石1枚和一些動物化石。南京市博物館與北京大學考古系合作進行了科學發掘。研究與鑒定結果表明,南京人生活的地質時代為中更新世中期,距今35萬年左右,在體質發展階段上應屬於人類演化的直立人階段。南京人在我國古人類演化序列中的位置,應在北京人時期偏晚的階段,而早於安徽和縣人。南京直立人的出土是我國古人類及舊石器時代考古領域的重要發現,具有重大意義。�
石頭城遺址
【石頭城遺址】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南京城西幹道虎踞路87號。面積19公頃。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置金陵邑於此,築城石頭山。東漢建安十七年(212),孫權改秣陵為建業,在金陵邑故址石頭山上修築石頭城,內設石頭倉、石頭庫,以存儲軍械、糧食等物資。石頭城南建烽火台,為軍事重鎮。東晉義熙年間,以磚築城,建"入漢樓",仍為軍事重鎮。唐末再修石頭城,依山築城,因江為池,形勢險要,古有"石城虎踞"之稱。明洪武十九年(1386)築南京古城將其圍在城內,今城垣尚存,烽火台、征虜亭遺跡尚可尋。1992年在遺址上建石頭城小公園對外開放。�
朝天宮
【朝天宮】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南京市區建業路西端冶山。佔地面積3.5萬平方米。坐北向南,依山而建。此地為春秋時吳國冶城故址,東晉太元十五年(390)孝武帝建冶城寺,南朝劉宋創置"總明觀"。此後歷代興替。明洪武年間重修並更名朝天宮。凡有重大朝會和祭祀,文武官員都在這里學習禮儀。清同治五年(1866)重建,改為文廟,並附府學於東側。主要建築有:萬仞宮牆、欞星門、戟門、大成殿、先賢殿以及後山的敬一亭、飛雲閣、飛霞閣、御碑亭等。朝天宮的建築規模宏大,氣勢雄偉,是我國江南現存一組較大的明代建築。現為南京市博物館所在地。�
保聖寺塔
【保聖寺塔】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南京城南110公里處高淳縣雙塔鄉。塔園佔地面積4700餘平方米。始建於三國東吳赤烏二年(239)。唐貞元十七年(801)建保聖寺,規模較大,有山門、大殿、保聖塔、觀音堂等建築,寺院早已毀圮。現存塔為宋紹興四年(1134)重建。塔四面七級,俗稱"四方寶塔",為磚身木檐樓閣式,通高31.5米。塔身無座,底層圍有外廊,每層均腰繞外檐及平座,底層和七層四面辟門,其餘均相對開門,門位各層上下相閃。因塔身逐層遞收,加上腰檐平緩,剎尖高聳,使古塔形狀挺拔而纖秀。雖經明、清兩代多次修整,現大部分構件仍為宋代遺物。�
南朝陵墓石刻
【南朝陵墓石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京市現存南朝陵墓石刻共有19處43件,分布於寧棲公路兩側和江寧縣東南部的田野之中。陵墓年代最早始於劉宋永初三年(422)。帝陵3處,王侯墓9處,失考墓7處。墓前有神道、石柱、石碑、石獸,石獸分天祿、麒麟、辟邪三種。其形高大,昂首挺胸,口張舌吐,兩側刻有雙翼,四足前後交錯,似縱步若飛,儼然威鎮百獸之神態。宋武帝劉裕寧陵前石獸東天祿、西麒麟,現保存完好。兩石刻相距24米,高3米,身長3米,寬1.2米。石獸環目張口,舌尖上翹,額毛垂胸,兩翼刻鱗翅紋,遍體鬃毛如鉤,刀筆精湛、嫻熟,別具風格。神道石柱首推蕭景墓前石刻,現存有石辟邪、石柱各一。柱通高6.5米,柱頭上有盤形頂蓋,蓋上雄踞一隻昂首小辟邪,形象生動。柱身圓形,上部有柱額,刻有反書隸體"梁故侍中中撫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吳忠侯蕭公神道",柱體刻瓜棱紋20道。此柱是南朝石刻藝術的重要作品。蕭墓碑有額、身、龜趺三部分,通高5.61米、寬1.6米、厚0.32米。額刻"梁故侍中司徒驃騎將軍始興忠武王之碑"。正文楷書,2800餘字,雖稍風化,但大多尚可辨讀,文由著名書法家貝義淵書。現已建亭保護。南朝陵墓石刻在中國石雕藝術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上承秦漢,下啟隋唐,而與同時代的北朝石窟藝術遙相媲美。�
明徵君碑
【明徵君碑】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南京城東北20公里處棲霞寺山門外側。明僧紹,字承烈,山東人。劉宋時歷任征直郎、參軍、正員外郎等,人皆稱其為"征君"。南齊時隱居,後舍宅為寺,稱棲霞寺。碑為唐上元三年(676)所立,全名"攝山棲霞寺明徵君之碑"。文是高宗李治所撰,唐代著名書法家高正臣書,王知敬篆額。碑背面刻有高宗親筆"棲霞"2字,筆勢雄健,神采奕奕。碑文通篇四六韻文,後用10首銘詞結束。碑高2.74米,寬1.31米,厚0.26米。經地質專家確認,碑材采自棲霞山,是棲霞組灰岩石,又系動物化石。碑表面梅花狀斑紋均是2.8億年前生長於淺海中的動物海百合莖化石與中國孔珊瑚化石,有22000多個。明徵君碑是南京地區保存最好、最大的唐碑,作為化石標本也是全國罕見。�
千佛崖
【千佛崖】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在南京城東北棲霞山山崖之上。是江蘇省唯一留存的南朝佛教石窟。南齊永明年間明僧紹之子在崖上首鐫造無量壽佛和兩側的觀音、大勢兩菩薩,其窟稱"無量殿"。此後至明代,各朝代均有增添。現存大小佛龕294個,大小佛像515尊,俗稱"千佛崖"。龕平面多作馬蹄形,單室。造像組合三壁一佛、三壁三佛、單鋪七身、五身、三身不等。題材多以阿彌陀佛、彌勒佛、千佛為主,還有釋迦多寶、七佛等。1924年,寺僧以水泥塗附施彩,已失原貌。"文化大革命"期間又遭洗劫,保存完整者寥寥無幾。最近個別佛像水泥剝落,可見石質部分仍保存較好,服飾衣紋清晰。其造像的雕刻風格圓潤細致,秀美典雅,與北朝的雲岡、龍門石窟遙相輝映,是我國古代石刻藝術的珍品。�
南唐二陵
【南唐二陵】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南京市南郊祖堂山南麓,是南唐皇帝烈祖李?、中主李?的陵墓。兩墓依山而建,相距100米,規模宏大,均有前、中、後三主室和側室10間。主室均為仿木屋結構,樑柱、斗拱,塗紅施彩。李?的欽陵富麗雄偉,墓底周長63.8米,高5米多。前、中兩室以磚砌建,塗朱繪彩。後室石門楣上大型浮雕"雙龍戲火珠",昂首吐氣,張牙舞爪,大有凌空欲飛之勢。下方左右柱壁各置一尊足踩祥雲、披甲持劍的石刻浮雕武士像,相貌威嚴,神態逼真,令人望而生畏。原像均敷金塗彩。後室頂部有《天文圖》彩繪日月星辰,地面上巨石板上刻有蜿蜒曲折的江河。李?墓的形制與李?墓大致相同,規模略小,內部結構、裝飾和繪畫藝術已失去南唐初期富麗雄偉之氣勢。·兩墓出土文物以玉哀冊和陶俑最為珍貴。�
棲霞寺舍利塔
【棲霞寺舍利塔】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南京城北20公里處棲霞寺藏經樓東側,北依千佛崖。佔地面積120平方米。隋文帝得舍利分給83個州建塔收藏,蔣州(南京)得其一,隋仁壽元年(601)建塔於棲霞山下。初為木塔,南唐改用白石壘築、雕刻而成。塔五級八面,高約18米。塔基下部雕有海水、龍鳳、魚、鱉及海石榴等圖案,上部基壇的角柱有浮雕力士和立龍。束腰八面有隔框浮雕釋迦牟尼成道八相圖。仰蓮彌座之上為塔身。第一層較高,每角有倚柱,上刻"經咒之文",正面開門,其餘各面鐫四天王像和文殊、普賢兩菩薩像。飛檐下橫楣上還雕有"飛天"、"樂天"、"供奉人"等像。二層以上每層各 婢�逃辛礁魴?龕,內有一尊佛像。舍利塔造型典雅秀美,雕刻細膩精湛,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表現手法較隋唐更趨嫻熟,堪稱唐宋之際江南石刻藝術的傑作。�
夫子廟遺跡
【夫子廟遺跡】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南京市區秦淮河畔貢院西街。宋仁宗景�元年(1034),建文宣王廟,俗稱夫子廟,為建康府學。宋乾道四年(1168)在夫子廟東側建鄉試場所貢院。兩處歷代均有修整、擴建。貢院至清同治年間擴建後,考棚號舍有2萬余間,居全國各省之冠。明清期間夫子廟地區為文人墨客聚集地,故商業十分繁榮。現存夫子廟主體建築大部分為1984年逐步修復的,只有100米長的照壁為明代遺物,且為全國保存最大的照壁。泮池邊的石欄、大殿後的明倫堂、貢院的明遠樓為清代建築。貢院內保存的明、清時期碑刻22通,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王德墓
【王德墓】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南京城北郊燕子磯下廟村伏家橋。王德,字子華,甘肅人,南宋抗金名將,高宗紹興二十五年(1155)卒於建康(今南京)。墓前現存石碑、石虎、石羊各1尊,石馬2尊。碑高約4米,寬1.26米,厚0.28米。額浮雕盤龍,下襯雲紋,楷書"宋故贈檢校少保王公神道碑"。碑文為傅靂撰書,楷體,55行,滿行98字,部分剝蝕,主要記載了王德的生平事跡。石獸形象生動,有立、有跪,雕鑿精緻,是宋代石刻珍品。�
定林寺塔
【定林寺塔】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南京城南約15公里處江寧縣方山北麓。佔地面積10平方米。定林寺與塔同建於南宋孝宗乾道九年(1173)。現寺已毀塔猶存。塔於明、清時期曾大修過。塔為八面七級仿木結構樓閣式磚塔,塔頂已殘,現高約12米。塔身各面均用磚砌成仿木結構的柱坊、斗拱、門框與佛龕,二層以上每層圍有疊澀磚出跳的腰檐、平座,檐角以石做角梁。塔現向北傾斜,其原因初探為塔基坐落於火山噴岩之上,由於岩石緩慢密集運動導致。現塔基已處於穩定狀態。�
靈谷寺無梁殿
【靈谷寺無梁殿】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南京市區鍾山東側南麓。佔地面積2036平方米。靈谷寺原稱蔣山寺,明代因建孝陵遷此處,並賜名靈谷寺,是明代南京三大叢林之一。寺毀於清咸豐年間,僅存一殿。原名無量殿,因供奉無量壽佛而得名;又因建殿時不用寸木,不設樑柱,俗稱"無梁殿"。殿為重檐歇山頂,高22米,內部結構由3個拱券組成,中券最大,跨徑11.25米,牆體渾厚,結構堅固。1928年,國民政府以無梁殿為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祭殿,名曰"正氣堂"。無梁殿內四周牆壁上嵌有"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題名碑"110塊,銘刻了33224位陣亡將士姓名。�
明孝陵
【明孝陵】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的陵地。位於南京市東郊中山門外紫金山南獨龍阜玩珠峰下。佔地面積170萬平方米。始建於明洪武十四年(1381),至洪武十六年(1383)完成主要工程,整個陵園建築直到永樂十一年(1413)才告結束。朱元璋1368年登基稱帝,1398年逝世葬於此。由於朱元璋妻馬皇後先葬於此,因皇後謚"孝慈",故名"孝陵"。明孝陵是南京地區一座建築規模最大的帝王陵寢。原有紅牆周長22.5公里。自下馬坊至寶頂,綿延十數里,布局宏偉,規制嚴謹。自前至後有下馬坊、神烈山碑、崇禎時期立"禁約碑"、大金門、碑亭、渡嵛橋、神道石刻、欞星門、金水橋、文武方門、殿門、孝陵殿、寶城明樓、崇丘。所有建築僅存磚石部分,木結構均燒毀。神道兩側現存石獸6種24尊、翁仲8尊。碑亭俗稱"四方城",亭內的"神功聖德碑"系朱棣為其父朱元璋所立,通高8.84米,寬2.24米,厚0.83米,立於永樂十一年(1413)。孝陵殿現存須彌座3層,巨型柱礎56個。現有建築為清同治年間所建。明樓的城基東西長60米,南北寬34.22米。最後為崇丘,北面圍以磚牆成圓形,丘上和周圍山上,萬木蔥郁,鳥鳴花香。陵址及規制皆由朱元璋自定,其藏而不露、含蓄蘊藉的風格對其後的明、清時期帝陵的興建產生了頗深的影響。�
南京城牆
【南京城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京城牆建於元至正廿六年(1366),完工於明洪武十九年(1386),歷經21年。原建的宮城、皇城已毀,現存都城城垣和外郭城。原城垣全長34.36公里,高14~21米,寬7~14米,開門13座。現存城垣21.35公里,其中較完整的有19公里,城門4座,水門1座。明南京城牆在建築設計時就一改以往都城牆取方矩之古制,而因地制宜,依山傍水,蜿蜒起伏,呈不規則多邊形,"據崗壟之脊,控河湖之勢",極有利於軍事防禦。砌築城牆的磚塊是由相當於現今江蘇、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5個省的28府、118縣、工部及三衛、三鎮製造。為了確保城磚的質量,磚上刻有負責官員和燒窯、制磚人的姓名。現存幾座城門,以正南門即中華門最為雄偉堅固。南京城牆的建造集我國古代城牆建築技術之大成,是研究中國古代軍事防禦和建築科學技術的珍貴實物。�
中華門城堡
【中華門城堡】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南京城正南,系明城牆13個城門中之最大者。明洪武二年至八年(1369~1375)於南唐都城和南宋建康府城南門舊址拓建而成,因面對聚寶山(雨花台),稱聚寶門,1931年改稱中華門,俗稱南門。中華門南北縱距128米,東西橫距118.5米,總面積15168平方米。它所使用的材料均為長0.8~1.39米、厚0.26~0.35米左右的巨型條石和長0.4米、寬0.2米、厚0.1米左右的大磚,用糯米、石灰和桐油砌成。中華門有三道瓮城,由四道拱門(券門)貫通,各門均有可以上下開啟的千斤閘和雙扇木門(現僅存閘槽和門位痕跡)。城門外壁高20.45米,除箭垛以外,全部用大條石砌成。拱內下用18層大條石,上用140層城磚砌拱。第二至第四道拱門上方建有木結構絞關亭(閘亭現已無存)。首道城門上下共分三層,最上層為木結構敵樓,一名譙樓,現已不存;中層磚石結構(上磚下石),長65.15米,寬47.2米,高9.1米,面北築有藏兵洞7個;下層正中築拱門通瓮城,面北左右各築藏兵洞3個。瓮城東西兩側築有寬11.3米、長86.1米的坡道礓(台階),可騎馬登城。坡道東西兩側各築有面東和面西的藏兵洞7個。整個城堡共有藏兵洞27個,這些藏兵洞,在戰爭期間對物資的儲備和兵源的設伏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30年代,中華門兩側各開一門,50年代拆除作為車行道。中華門歷經600餘年,除木結構毀壞和磚石結構個別地方有裂縫現象外,保存基本完好,宏大的規模,巍峨的雄姿,為世所罕見。從建築角度看,其工程宏偉,結構縝密,設計巧妙,別具匠心,在我國城垣建築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從軍事角度看,工事堅固,能攻能守,是研究我國軍事史的實物資料。�
明故宮遺跡
【明故宮遺跡】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南京市區中山東路東段。明故宮始建於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建築規制與現存的北京故宮相似,規模宏偉,一派皇家威儀。東起東華門,西至西華門,南達洪武門,北抵玄武門,南北縱距2.5公里,東西橫距2公里,佔地5平方公里。坐北向南,分內宮城和外皇城。曾作為明初洪武、建文、永樂三代皇宮,達54年之久。明成祖遷都北京後,南京明故宮仍留原有建制。清為駐防城,咸豐三年(1853)原有建築毀於兵火。現存地面文物有午朝門、東安門、西華門(三門墩台)、內外五龍橋、石壁、碑刻、石柱礎等。在原三大殿遺址范圍內的地下,埋有300餘個大小石柱礎。現以午朝門為主體進行修整,並擬辟為公園向遊人開放。�
鼓樓
【鼓樓】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南京城中心的鼓樓崗。建於海拔40米的高崗上,佔地面積9100平方米。始建於明洪武十五年(1382)。建築分兩層,下層為台座,磚石砌築,城闕狀,東西長44.4米,南北寬22.60米,高8.9米。南北兩面各有拱門貫穿前後,中門券高6.5米,寬6.35米;左右二門各券高5.28米,寬4.70米。兩邊拱門內又各有二藏兵洞,能駐百人,當時御鼓官率兵居此鎮守。東西兩端各築青石台梯40級,直達檯面,梯孔之上建歇山頂梯宇一座,以防雨水下注台梯,台座橫向正中和偏前各開漏窗兩口,以供巷道、台梯通風採光。上層為樓,與台座等大,分為中殿與東西兩殿,滴水直落台座之外。登樓遠眺,全城景色盡收眼底。原殿內設大鼓2面、小鼓24面、雲板1面、牙杖4根、點鍾1隻、銅壺滴漏1架、三眼畫角24板等,用於晝夜報時用,後又為迎王選妃送詔書之用,後均散失。清初,此樓坍塌,殘存台座。康熙二十四年(1685),於台座上建樓、立碑,改稱"碑樓"或"暢觀樓"。晚清時維修改建,改建的樓中為大殿,周邊有柱礎迴廊。大殿為二層,屋頂為歇山頂重檐四落水木結構。重檐翹角下雕有鳳立於花叢山石上、雙獅戲球等吉祥物和套疊彩繪圖案。1933年以鼓樓為主體建立鼓樓公園,佔地3萬多平方米。�
煦園
【煦園】中國江南名園。位於南京市區長江路292號大院西側,俗稱西花園。它以太平湖為中心,佔地面積3.1公頃,其中水面0.21公頃。洪武元年(1368),明太祖朱元璋招撫勁敵陳友諒舊部,在此為陳友諒之子陳理建造了漢王府。其後,明成祖封其次子朱高煦為漢王,辟原漢王府東半部為"新漢王府"。此園為府第西園,並以朱高煦之"煦"字取其名謂"煦園"。清於此設兩江總督衙門,東側為江寧織造署。康熙二十三年至四十一年(1684~1702),六次南巡,其中五次住江寧織造署。太平天國時,煦園成為天王府御花園。1912年1月1日,孫中山於煦園暖閣宣誓就任臨時大總統。煦園內花木修竹參差,亭台樓榭林立,假山奇石散落,清水碧潭相映,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山水園林。主要景物有太平湖、石舫、漪瀾閣、忘飛閣、花廳、桐音館、夕佳樓、臨時大總統辦公室、中山卧室、暖閣遺址、印心石屋等。�
明代銅鍾
【明代銅鍾】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南京城內鼓樓廣場東北角大鍾亭路1號。為紫銅澆鑄,高3.65米,口徑2.3米,底邊厚0.17米,重23000公斤。鍾的頂部鑄陽紋蓮瓣一周,提樑上飾以雲紋和波浪紋,上鑄有"洪武二十一年九月吉日鑄"銘文。大鍾質精形美,聲音宏亮。原鍾樓於清康熙年間倒塌,兩鍾墜地,立者咸豐年間被毀,卧者於光緒十五年(1889)由江寧布政使許振在此建亭懸掛,稱"大鍾亭"。叩擊銅鍾,其聲隆隆數里可聞。大鍾亭重檐六角攢尖頂,灰筒瓦屋面,高14.5米,上架六角交叉梁,大鍾懸掛梁下。現以大鍾亭為中心闢建大鍾亭公園,佔地4340平方米。"古亭晨鍾"列入新金陵四十景。�
七橋瓮
【七橋瓮】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南京市光華門外紅花鄉七橋村。橋始建於明初,名"上坊橋",清代稱"七橋瓮"。此橋是南京市存留較完整、規模最大的古橋梁。橋長89.6米,寬13米,高25米,七拱青石橋。寬闊水面上,有梭船形分水墩,其上有巨石雕塑的分水獸,現南北兩端各存6隻。橋拱身兩側,各有15隻精工刻鑿的螭首。該橋地處南京東南要道,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明、清都有軍隊駐守。太平天國時的天京保衛戰和辛亥革命光復南京時,在此均發生過激烈的戰斗。1949年後曾多次修葺,今保存完好。�
胭脂河天生橋
【胭脂河天生橋】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南京城南50公里處溧水縣大西門外洪藍鎮天生橋村。胭脂河開鑿於明洪武年間,北至秦淮河口,南達洪藍埠入石臼湖,全長7.5公里。此河的開鑿,溝通了南京與兩浙地區的漕運。河道最深處35米,底寬10餘米,上部寬20多米,其工程的艱巨,耗資的巨大,都是當時水利建設中罕見的。在胭脂河開鑿時,工匠們選擇石質堅硬、地勢較高的地方作為縣城向西的通道。河成之後,將一巨石下方鑿開,石下可通舟楫,這就是著名的天生橋。橋長34米,寬9米,厚8.9米,橋面高程35米。現在此處已成為一大勝景,乘船進入胭脂河,只見兩岸怪石高懸,絕壁危岩,一條巨石橫跨兩岸,十分壯觀。�
瞻園
【瞻園】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南京城南瞻園路。坐北朝南,縱深127米,東西寬123米,總面積15621平方米。瞻園是南京僅存的一組保存完好的明代古典園林建築群,與南京豫園、無錫寄暢園、蘇州拙政園和留園並稱為"江南五大名園"。瞻園原系明開國元勛中山王徐達府邸之西圃,經徐氏七世、八世、九世三代人修繕與擴建,至萬曆年間已初具規模。清順治二年(1645)該園成為江南行省左布政使署。乾隆帝巡視江南,曾駐蹕此園,並御題"瞻園"匾額。太平天國時,瞻園先後為東王楊秀清府、夏官副丞相賴漢英衙署和幼西王蕭友和府。清同治三年(1864),清軍奪取天京,該園毀於兵燹。同治四年(1865)、光緒二十九年(1903),瞻園兩度重修,但已非原園景況。民國時,江蘇省長公署等政府機關曾設園內。瞻園歷經侵削,范圍日狹,花木凋零,峰石徙散,雖曾幾度修葺,均不能制其圮落。1958年,中共南京市委書記彭沖指示重修瞻園。同年修繕工作開始,一期工程為修建瞻園西部。歷時6年,用太湖石1800噸,使瞻園面貌一新。1985年二期工程上馬,1987年竣工。共增園林面積近4000平方米,修建樓台亭閣13間,建築面積2882平方米。擴建後的瞻園,東西二園合一,其山水布局既保留了明清園林風格,又汲取現代南北方造園藝術精華,形成兼容並蓄之特色。園內有喬灌木810株,竹類面積400平方米。東瞻園有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展區、水院、草坪區、古建區,西瞻園有西假山、南假山、北假山、靜妙堂等景點。�
常遇春墓
【常遇春墓】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南京市太平門外紫金山之陰白馬村。常遇春(1330~1369)字伯仁,安徽懷遠人,明朝開國元勛。他剽悍勇猛,時人贈予"常十萬"美名。1369年在柳河州暴病而故,朱元璋賜葬鍾山。墓高2.4米,墓基周長約29米。現墓塋與墓前石刻保存完好。有石柱一,石馬、石羊、石虎、武將各二。石獸雕刻工藝精湛,神形兼備。武士雙手撫劍,頂盔貫甲,威武雄健。現碑上鐫刻"明故世祖開平王遇春常公之墓",系清同治十年(1871)二月重修時其裔孫所立。�
李文忠墓
【李文忠墓】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南京市太平門外蔣王廟。李文忠(1339~1384)字思本,小字保兒,盱眙人,朱元璋的外甥。英勇善戰,官至榮祿大夫,浙江省平章事,封曹國公。洪武十七年(1384),郁悶病故,賜葬鍾山之陰。墓高2米,墓基周長47米。墓前有神道碑、石馬各一,石望柱、石羊、石虎、武將、文臣各二。石刻雕鑿細致,線條流暢,神態逼真。墳塋前有李文忠十八世孫李永欽於光緒二十二年(1896)所立的石碑,上刻"明岐陽王神道"數字。現墓園保存完好。�
徐達墓
【徐達墓】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南京市太平門外板倉村。徐達(1332~1385)字天德,安徽鳳陽人,位列明朝"元勛之冠"。洪武十八年(1385)病故,朱元璋親自送葬,為之輟朝,追封他為"中山王",謚"武寧"。墓園佔地7200平方米,墓高2.4米。現墓園內保存有神道碑一通,石馬、石羊、石虎、文臣、武士各二。這些石刻雕刻十分精緻逼真,神態各異。墓碑上刻"明魏國公追封中山王謚武寧、夫人謝氏之墓"。附近還有他的裔孫徐欽、徐甫之墓。墓道前的神道碑是南京現存的最大的古墓碑之一。通高8.95米,寬2.2米,厚0.7米。碑文系朱元璋親自撰寫,書法家宋濂所書。最有價值的是碑文標有句讀,是我國古代碑刻之一絕。�
陽山碑材
【陽山碑材】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南京城東約25公里處江寧縣湯山鎮西北的陽山。此處為古代採石場。永樂三年(1405)明成祖為其父朱元璋建孝陵碑,在陽山開鑿了巨石作碑材,因體積太大無法運輸而棄之山間。碑材分碑額、碑身、碑座三塊。碑座位於最南端,三面均已鑿成,高13米,長30.4米,厚13米。碑額與碑座相距百米,橢圓形,其側面有14個凸出的石芽,備雕龍首、龍爪之用,高10.7米,長20.3,厚8.4米。碑身體積最大,像一堵橫卧的巨形石壁,表面鑿刻平整,離地留有三處,連接碑身作為支撐,東端連接山體,還未鑿開,碑身長49.4米,寬10.7米,厚4.4米。碑材總高約73米。三塊石材表層留有累累人工釺痕。�
?泥國王墓
【?泥國王墓】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南京市區中華門外石子崗東向花村龜山。?泥國乃現汶萊國。明永樂六年(1408)冬,?泥國王、皇後率王親國戚一行150餘人來中國進行友好交往。明成祖以極其隆重的禮儀接待他們。十月間,國王不幸病故。根據本人遺願托葬中國。明成祖以王禮規格葬之,謚"恭順"。墓高約4米,墓基周長約100米。現墓前有神道碑一座,石馬及馬官、石羊、石虎、武將各一對,享殿柱礎若干。碑殘高4米,寬1.09米,厚0.3米。1996年8月,此碑的復製品運抵汶萊首都斯里巴加灣市,陳列於國家歷史中心展覽廳,與其他歷任蘇丹國王的墓碑並列向社會展出。�
靜海寺遺跡
【靜海寺遺跡】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南京市挹江門外熱河路朝月樓。明永樂九年(1411),為表彰鄭和下西洋之功,同時供奉鄭和帶回的佛牙、玉石、葯草等珍品,敕建"靜海寺"。其規模宏大,有大雄寶殿、天王殿、正佛殿等建築,佔地2萬多平方米。我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即在此議定,後在英艦"康華麗"號上簽訂。寺內建築在1937年日軍侵佔南京期間遭戰火,只剩少量僧舍。1990年修復了主廳、主房、廂房等建築,並建《南京條約》史料陳列館。1997年為慶賀香港回歸再次擴建對外開放,並將寺旁原天妃宮內留存的永樂十四年(1416)御制的天妃宮碑移入寺內保護。天妃宮碑是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通高5.9米、寬1.5米、厚0.52米,是國內僅存3塊記載鄭和下西洋的碑刻之一。�
大報恩寺碑
【大報恩寺碑】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南京市中華門外寶塔根北山門。大報恩寺於明永樂年間(1403~1424)建成,規模宏大,建築精美,主要建築有金剛殿、碑亭、大雄寶殿、琉璃塔等。琉璃塔宏偉壯觀,豪華精美。寺、塔均毀於清咸豐年間(1851~1861)。1989年,南京市博物館根據出土的琉璃拱門構件,復原了一座拱門券,外徑高3.55米,內徑寬2.18米。現寺遺跡上留存有一通石碑,通高8.55米,額"□□大報恩寺志"。另存龜趺一個。
⑶ 求廣州 有趣的名勝古跡 大型的游樂場名稱 如果有好玩的景點也麻煩推薦一下 謝謝
陳家祠 中山紀念堂 烈士陵園 農講所 越秀公園 白雲山
大型的游樂園的話(長隆歡樂世界,水上樂園,大馬戲)(香江野生動物園)
⑷ 北京哪裡好玩
要是購物,就去:紅橋、王府井、雅寶路、西單
要是去有水的,可以去:後海、北海
要是游樂園,就必去:歡樂谷
要是去名勝什麼的:故宮、長城、頤和園、圓明園、天壇
北京人還比較愛去:前門、崇文門、西單
還可以參觀名校:清華、北大
的校區都很漂亮的
還有就是奧林匹克公園,參觀鳥巢、水立方什麼的
衣服好看的:西單(西單明珠大廈的比較便宜好看)
小吃現在都是小型的,一般的商業街都帶有小吃街
比如:東華門的小吃街、王府井裡面有一個
好玩的,就去歡樂谷啊,游樂園最好玩
其他的,北京除了歡樂谷也沒什麼可玩的,北京的文化歷史名勝古跡都比較多,一般的旅遊團也帶你逛這些地方,比如故宮、天壇、長城、頤和園之類的
沒創意。
去北京其實主要的就是來購物,上街隨便看看。
建議去歡樂谷、西單、王府井
西單、王府井、前門、崇文門都挨得非常近,你可以一下子都逛了,這些地方北京人也比較愛去,老外也比較多
如果我的答案對你有幫助
希望可以5星採納我
O(∩_∩)O謝謝
最後祝你工作順利,學業進步。
⑸ 重慶有哪些最好玩的地方,越多越好。不是那些風景區哈
1、可以去逛逛重慶解放碑,這是有名的商圈,據說也是世界上美女出現頻率最高的地方之一,中午在八一路吃吃小吃。然後可以去逛逛朝天門廣場,順便坐坐過江索道(就是《瘋狂的石頭》里一開始出現的,好象這個在外地是沒有的)。再去看看重慶的人民廣場,其中有重慶的人們大禮堂,是一座仿天壇式的建築;晚上可以去南濱路吃飯、看看夜景,夜幕降臨,找個江邊的小酒吧,喝著美酒,吹著江風,別有一番情趣。 另外如果有時間可以去看看渣滓洞.白公館.感受下革命先烈. 2、可以去逛逛千年古鎮瓷器口,可以吃到很多有特色的小吃。 以上是重慶市內可以逛的一些地方,剩下你可以選擇性的去一些周邊的地方。比如大足石刻(雖然本人覺得不是太好玩,但畢竟是世界文化遺產)、小三峽、豐都鬼城等等。重慶周邊的小景點還是比較多的。 其實重慶是個很有特色的城市,如果是外地人,我覺得最主要的是感受一下重慶特有的風韻。主城區景點: 購物商圈:解放碑、三峽廣場、觀音橋步行街、楊家坪步行街、南坪步行街 觀光休閑:朝天門廣場、南濱路、洪崖洞、一棵樹、洋人街、山城步道、中央半島溫泉、海棠曉月溫泉、白市驛天賜溫泉、北溫泉、南溫泉、加勒比水上世界、魔幻山游樂園、水魔方水上樂園 歷史古跡:重慶人民大禮堂、湖廣會館、磁器口古鎮、通遠門、巴曼子墓、龍骨坡200萬年人類遺址 紅色旅遊:紅岩村、白公館、渣滓洞、曾家岩50號、重慶黃山抗戰遺址博物館、桂園、史迪威將軍博物館 文化藝術:三峽博物館、重慶市規劃展覽館、坦克庫藝術中心、重慶美術館、畫家村、國畫院 寺廟道觀:羅漢寺、華岩寺、老君洞道觀、塗山寺 名人舊居:梁實秋雅舍、老舍故居、徐悲鴻舊居、三毛南山故居、施光南南山故居 自然風光:金刀峽、縉雲山、南山植物園、歌樂山森林公園、鐵山坪森林公園、鵝嶺公園、廣陽島大重慶地區景點: 自然風光:長江三峽、小三峽 、小小三峽、烏江畫廊、白帝城、張飛廟、天坑地縫、黑山谷、石寶寨、天生三橋、仙女山草原、紅池壩草原、千野草場、東泉、西泉、中華龍泉、統景溫泉、桂花溫泉、冷泉、聖燈泉、海蘭雲天溫泉、清灣泉、桃花泉、南海泉、慈母山泉、芙蓉江、阿蓬江、桃花源、小南海、漢風神谷、武陵江、神女溪、大寧河、青龍瀑布、望鄉台瀑布、龍水湖、長壽湖、橋頭湖、永川茶山竹海、永川野生動物園、黃水國家森林公園、石篆山國家森林公園、聖燈山國家森林公園、芙蓉洞、雪玉洞、萬盛石林、金佛山、四面山、雪玉洞、江南龍宮、釣魚城、豐都鬼城、江津駱騋山、張關水溶洞 名人紀念:聶榮臻故居、劉伯承故居、趙世炎故居、馮玉祥故居、秦良玉陵墓、甘寧墳、嚴顏墓、紅三軍司令部舊址、陳獨秀舊居、愚王祠、楊尚昆故居 寺廟道觀:大佛寺、雙桂堂、銀杏堂、螺罐山、慈雲寺(全國唯一和尚、尼姑同廟寺院) 歷史古跡:釣魚城、大足石刻、白鶴梁題刻、龍河懸棺群、小三峽懸棺群、江津蓮花石 特色古鎮:磁器口、中山古鎮、淶灘古鎮、龔灘古鎮、石蟆古鎮 、偏岩古鎮、龍潭古鎮、東溪古鎮、大昌古鎮、雙江古鎮、西沱古鎮、漢風古鎮、白沙古鎮、安陶古鎮、洪安古鎮、龍興古鎮、三江古鎮、黃龍古鎮、安居古鎮、塘河古鎮、豐盛古鎮、後溪古鎮、路孔古鎮、清泉古鎮、松溉古鎮、塘河古鎮、雙江古鎮、走馬古鎮 、民俗風情:銅梁龍燈、綦江版畫、秀山花燈、擺手舞、秀山木板畫
⑹ 西安都有哪些古代名勝風景區和好玩的地方呀
西安的歷史悠久,文化的積淀非常厚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頒布的第一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西安、羅馬、開羅、雅典)之一,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是著名的世界歷史名城。西安周圍有120多座帝王陵墓圍繞 。 西安是著名的絲綢之路的起點。西漢時期,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正式開辟了以長安為起點,聯結歐亞大陸的通道「絲綢之路」。從此,中國的使臣、商賈和中亞、西亞、南亞各國的使節客商往來絡繹不絕,中外商業貿易迅速發展,文化交流日趨活躍,友好往來不斷加深。 「西安文物甲天下」,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和浩瀚的文物古跡遺存使西安享有「天然歷史博物館」的美稱。全省境內有重點文 陝西歷史博物館、大雁塔、鍾鼓樓遙望物保護單位 554 處,其中陝西省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89 處,陵墓 8822 處,古遺址 5700 余處,文物點 21100餘個。秦始皇兵馬俑坑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秦始皇陵是最早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中國遺跡,西安古城牆是至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宏大的古城牆遺址。近年,漢陽陵的開發又一次造成了世界的轟動,其出土的裸體彩俑被譽為「東方維納斯」。市內有 6000 多年歷史的半坡遺址;明代建立的藏石碑三千多塊、被譽為石質歷史書庫的碑林博物館;文物儲藏量全國之最的陝西歷史博物館;唐代著名高僧玄奘法師譯經之地大雁塔;西北歷史最長的清真寺化覺巷大清真寺,以及西安周邊的華夏始祖軒轅黃帝之陵黃帝陵;漢武帝劉徹之墓漢茂陵;唐女皇武則天與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唐乾陵;釋伽牟尼佛指舍利存放之處法門寺,唐大明宮遺址等馳名中外的景點。自然景觀峭拔險峻,獨具特色,境內及附近有西嶽華山、終南山、太白山、王順山、驪山、樓觀台、輞川溶洞等風景名勝區,更有周邊的森林公園十餘個。人文山水、古城新姿交相輝映,構成古老西安特有的神韻風姿。 近年來,西安旅遊業發展迅猛,旅遊設施不斷完善,旅遊業已成為西安市真正的支柱產業和先導產業。西安市還首批獲得「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稱號。 關中八景在西安碑林,有一塊清代碑石紀錄了以西安為中心的關中八處著名的風景名勝,它們被稱為關中八景,又稱長安八景。這八景分別是: 華岳仙掌、驪山晚照。 灞柳飛雪、曲江流飲。 雁塔晨鍾、咸陽古渡。 草堂煙霧、太白積雪。 西安主要人文旅遊景點:兵馬俑、大雁塔、小雁塔、城牆、鍾樓、鼓樓、華清池、陝西歷史博物館、西安碑林博物館、大唐芙蓉園、大明宮、阿房宮遺址、樂游原、唐長安城牆遺址公園、曲江池遺址公園、唐大慈恩寺遺址公園、漢陽陵博物苑、大唐西市、書院門、驪山、西安事變舊址、青龍寺、西安半坡遺址、八仙庵、鴻門宴遺址、大慈恩寺、秦始皇軍事直道、西周灃西車馬坑、蔡文姬墓、周至老縣城自然保護區、老牛坡遺址、櫟陽城遺址、清真大寺、仙游寺、楊虎城陵園、東渭橋遺址、秦二世胡亥墓、嘉午台、高家大院、湘子廟、財神劉海故里、鍾馗故里遺址…… 西安主要現代休閑景點、購物點、小吃街:大雁塔北廣場、大唐不夜城、滻灞生態區 / 小寨、東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北大街、騾馬市步行街、康復路、金花 / 粉巷、德福巷、回民街…… 樓觀台樓觀台,號稱"天下第一福地",是我國著名的道教勝跡,道教的發源地之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周至縣東南15公里的終南山北麓,風景幽美,依山帶水,茂林修竹,綠蔭蔽天,古籍贊美它:"關中河山百二,以終南為最勝;終南千峰聳翠,以樓觀為最名。" 樓觀台既有周秦遺跡、漢唐古跡,又有山青水綠的自然風光:古跡主要有老子說經台、尹喜觀星樓、秦始皇清廟、漢武帝望仙宮、大秦寺塔以及煉丹爐、呂祖洞、上善池等60餘處;自然風光以森林見長,這里山嶺倚山背水,茂林修竹,融自然人文於一體,是人們避暑度假的理想之地。其中老子墓、大秦寺塔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綜合介紹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坐落在距西安37公里的臨潼區城東,南倚驪山,北臨渭水,氣勢宏偉,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秦始皇兵馬俑在中國乃至世界都極具影響力。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上是中國最大的古代軍事博物館。俑陣經發掘對外開放後便轟動世界。1978年,前法國總理希拉克參觀後說:「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跡,秦俑的發現,可以說是八大奇跡了。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秦俑,不算到中國。」從此秦俑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發掘情況 1974年,在秦始皇帝陵東發現三個大型陪葬的兵馬俑坑,並相繼進行發掘和建館保護。三個坑成品字形,總面積22780平方米,坑內置放與真人馬一般大小的陶俑陶馬共約7400餘件。三個坑分別定名為一、二、三號兵馬俑坑。 一號坑 一號坑最大,坑深5米,面積14260平方米,坑內有6000餘陶人陶馬,井然有序地排列成環形方陣。坑東端有三列橫排武士俑,手執弓弩類遠射兵器,似為前鋒部隊,其後是6000鎧甲俑組成的主體部隊,手執矛、戈戟等長兵器,同35乘駟馬戰車在11個過洞里排列成38路縱隊。南北兩翼的後衛部隊。 西安兵馬俑二號坑 二號兵馬俑坑平面呈曲尺形,面積6000平方米,是一坐西朝東,由騎兵、步兵、弩兵和戰車混合編組的大型軍陣。大致可分為弩兵俑方陣,駟馬戰車方陣,車步、騎兵俑混合長方陣,騎兵俑方陣四個相對獨立的單元。共有陶俑陶馬1300餘件,戰車80多輛,並有大量金屬兵器。 三號坑 三號兵馬俑坑平面呈凹字形,面積約520平方米,它與一、二號坑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似為統師三軍的指揮部,出土68個陶俑和4 馬1 車。 大唐不夜城 西安曲江新區建設的大唐不夜城 大唐不夜城,被打造為重現大唐盛世風採的文化商業步行街區。貞觀文化廣場是其核心部分,由西安大劇院、西安音樂廳、曲江美術館和曲江太平洋影城四組文化藝術性建築組成。該廣場採取立體式設計,以地面層的四個下沉式廣場把地面和地下的活動場所有機聯系起來。貞觀文化廣場在總體設計中,四個主體建築以正對大雁塔的南北軸線為空間對稱關系,主體空間高度接近的電影院與美術展館布置在用地的北部,兩者的大屋頂均設計為重檐歇山;而音樂廳和大劇院布置在用地的南部,兩者的大屋頂均設計為重檐廡殿。2008年12月初,世界500強企業、國際投資大鱷美國華平投資集團成功進駐大唐不夜城,建設西安新樂匯;2009年初,西安新樂匯成功招商,4月,大唐不夜城點亮工程啟動,5月,景觀大道開始改造建設…… 大唐不夜城的中軸景觀大道是一條1500米橫貫南北的中央雕塑景觀步行街,其上分布著盛世帝王、歷史人物、英雄故事、經典藝術作品等九組主題群雕,立體展現大唐帝國在宗教、文學、藝術、科技等領域的至尊地位並彰顯大國氣象。貞觀紀念碑是不夜城的地標性雕塑,由李世民騎馬像組成及周圍的附屬雕塑組成:中間,李世民威武端跨高頭大馬之上手,抖韁繩欲勒馬前行,意氣風發;四周,號手、旗手各半的24人儀仗隊、鼓手2人及文臣武將各3人緊密相隨。碑體正面雕刻「貞觀之治」四字,背面為貞觀政要名錄數百字。據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研究所副所長、教授段海康介紹,該紀念碑是他和他的創作團隊將大唐時期的雕塑元素和西方紀念碑式雕塑創作手法相結合精心創作的,以反映大唐帝國的繁榮盛況和李世民的文治武功。碑體由暖黃色花崗岩雕琢而成,而李世民及其坐騎由青銅鑄成。主雕塑南北長36米,南北寬18米,總高17.95米,總重量約8到10噸。亞洲最大的景觀大道改造完成,以李世民、李隆基、武則天、玄奘等一代帝王、歷史人物、英雄故事為主題的大唐群英譜雕塑以九組雕塑群與現代化的水景系統、燈光系統、立體交通系統完美結合,多維再現盛唐風范。隨著西安音樂廳、曲江美術館、曲江電影城三大文化場館的盛大開放,亞洲最炫美的大唐雕塑景觀步行街的亮相,西安新樂匯等大型城市商業綜合體全面開業。 興慶宮公園 位於西安城牆外東南角,因在唐代皇宮興慶宮遺址上修建而得名。 該公園是我國最古老的歷史文化遺址公園,與百年名校西安交通大學毗鄰。由古代皇家園林改建而成,裡面環境優美,2008年免費對外開放。 曲江池遺址公園 曲江池一角 華清池長恨歌掠影</B>2008年7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的免費大型娛樂休閑場所,位於大唐芙蓉園西南側。北接大唐芙蓉園,南至秦二世陵遺址,佔地面積1500畝。 唐大慈恩寺遺址公園位於大雁塔北廣場東南側,在古代唐慈恩寺遺址基礎上改建而成(注意與大慈恩寺區分)。 大雁塔北廣場 位於西安市南郊的大雁塔北廣場,內有亞洲最大的音樂噴泉,每晚都會向觀眾呈現非常壯觀的噴泉盛會。 大唐芙蓉園 大唐芙蓉園位於西安市曲江新區的大唐芙蓉園佔地1000畝,其中水面300畝,總投資13億元,是西北地區最大的文化主題公園,建於原唐代芙蓉園遺址以北,是中國第一個全方位展示盛唐風貌的大型皇家園林式文化主題公園,園內唐式古建築在建築規模上全國第一,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築群,集中了唐時期的所有建築形式。包括紫雲樓、仕女館、御宴宮、芳林苑、鳳鳴九天劇院、杏園、陸羽茶社、唐市、曲江流飲等眾多景點。大唐芙蓉園創下多項紀錄,有全球最大的水景表演,是首個「五感」(即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主題公園;擁有全球最大戶外香化工程;是全國最大的仿唐皇家建築群,集中國園林及建築藝術之大成。早在歷史上,芙蓉園就是久負盛名的皇家御苑。 大唐芙蓉園被譽為「中華歷史之園、精神之園、自然之園、人文之園、藝術之園」以「走進歷史、感受人文、體驗生活」為背景,展示了大唐盛世的燦爛文明。 位於紫雲樓觀瀾台前的湖面,是大唐芙蓉園集水幕電影、音樂噴泉、激光火焰水雷水霧為一體的世界級大型現代化水體景觀。全球最大的——水幕電影,寬120米高20米的水幕,以激光輔助,突出水幕上水的流動質感,利用激光表演組成了音樂、噴泉、激光三者相結合的水上效果,火焰、水雷、水霧各種變化無窮的感官刺激性效果設計,使遊人們從視覺、聽覺、觸覺上感受到這一集聲光電水火為一體的絕無僅有的、超震撼的水秀表演。 環城公園 環城公園以古城牆為主線,輔以環城綠化,護城河環繞,風格古樸、粗獷,有野趣,具有濃郁地方特色。 革命公園 1927年2月,為紀念西安的死難軍民,馮玉祥率眾公祭,建「革命公園」,負上築冢,建立烈士祠和革命亭,供市民憑吊紀念。 蓮湖公園 位於西安市蓮湖路南,坐落在唐代宮城承天門遺址上。明代秦王朱樉(朱元璋次子)取其高低不平地勢,引注通濟渠水,在此建王府花園。1916年辟為蓮湖公園。 西安主要現代休閑景點: 雁塔北廣場、大唐不夜城、滻灞生態區、未央湖游樂園、含元殿游樂園、阿房宮游樂園、文景公園、曲江生態園 購物:品牌商場:世紀金花、中大國際、巴黎春天、民生、百盛、騾馬市、開元、東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北大街。 批發市場:小寨、康復路、輕工 小吃、酒吧: 春發生葫蘆頭、同盛祥泡饃、老孫泡饃、粉巷、回民街(小吃街)、德福巷(酒吧街)…… 西安旅遊注意事項 1、西安屬於季風性氣候,冬季較為乾燥,注意每天補充適量水分。 2、由於南北方氣候及飲食習慣差異較大,請攜帶一些預防感冒及止腹瀉葯物備用。 3、華山山體為花崗岩,道路大多為石階路,游覽登山時,請穿著平底鞋(旅遊鞋,登山鞋,球鞋均可)。 4、華山自古以險峻著稱,道路狹窄,如遇雨季最好攜帶雨衣(景區有一次性雨衣出售1-2元/件),便於行走。 5、西安為國際性旅遊城市,人流量較大,成分較復雜,夜晚出行最好三五人結伴。 6、西安的回民風味小吃街為回民聚集地,信仰伊斯蘭教,清真飲食(不吃大肉),請尊重民族信仰。 7、延安、榆林是革命老區,近些年來發展很快,城市建設有很大的提高,食品獨具風味,可以品嘗各種陝北的特色小吃,如清澗煎餅、鎮川碗托等。 8、延安(壺口)距離西安往返全程1100公里,乘車時間較長,請客人自備防止暈車的葯物。 9、九、十月份西安、延安地區早晚溫差較大,平均溫度18-26度,早晚溫差較大,中午穿短袖體恤,請攜帶一件長袖外套。十一月份、十二月份平均氣溫1-12度,天氣乾燥。 溫馨小貼士 1、西安城區內計程車起步價為6元,晚十點後起步為7元了,單價為1.5元/公里左右(視車型而定)。 2、西安特色小吃,如德發長的餃子宴;老孫家、同盛祥的泡饃宴。陝西歌舞劇院:唐歌舞演出,讓您領略盛唐風貌。並且可以一邊觀看演出,一邊品嘗西安特色小吃。 3、逛街的好去處:書院門仿古一條街(專賣各種具有陝西特色 工藝品,如剪紙,皮影、泥塑等,愛好書法的客人還可以在此買些碑林拓片,筆墨紙硯等。) 4、鍾鼓樓廣場、回民風味小吃一條街,可以品嘗一些回民的特色小吃。 5、另外還有東大街、西大街購物、娛樂都是很好的去處。步行是很方便的,距離也都比較近,都是在鍾樓附近。 6、大雁塔周圍景區基本都免費開放,娛樂美食應有盡有。 最佳旅遊時間 西安屬於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然春季氣候多變,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涼爽、雨水較多,冬季則顯乾冷缺少雨雪。全年平均氣溫13度。4月到5月,9月到10月這兩段時間是來西安旅遊的最佳時段。選擇春夏相交、夏秋相交的好處就在於氣溫適中,陽光明媚,可以更舒心地領略無限美景。
⑺ 北京哪個游樂園最好玩
北京歡樂谷最好玩。
北京歡樂谷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新北京十六景、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基地,由華僑城集團創辦,是集國際化、現代化的主題公園。位於朝陽區東四環四方橋東南角,佔地56萬平方米。其中,公園一期佔地約54萬平方米,於2006年7月9日盛大開幕。公園二期、三期分別佔地5萬平方米和40多萬平方米。公園分別由峽灣森林、亞特蘭蒂斯、失落瑪雅、愛琴港、香格里拉、螞蟻王國和歡樂時光七個主題區(另外還有位於愛琴港的奇幻海洋館、歡樂世界主題漂流三期項目)組成。
北京歡樂谷設置了120餘項體驗項目,包括40多項游樂設施、50多處人文生態景觀、10多項藝術表演、20多項主題游戲和商業輔助性項目,可以滿足不同人群的需要。獲得過"中國文化創意產業高成長企業百強""首都旅遊紫禁杯先進集體""首都文明旅遊景區"等榮譽。
⑻ 中國最大最好玩的游樂場是哪個
1.蘇州樂園
蘇州出了名的秀美,自古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美稱,那一個個園林如此別致,難道蘇州就只有這個么
蘇州樂園的出現,是中國游樂場史上的一次革命,以前中國內地幾乎沒有什麼大型主題公園,蘇州樂園就是一個,僅蘇州樂園每年就給蘇州帶來數以萬計甚至更多的外地遊客,不得不令人驚嘆
2.蕪湖方特歡樂世界
相信大家對蕪湖以前的印象是奇瑞,自從蕪湖方特建成以來,蕪湖的名字就響徹大江南北,就連中央台的天氣預報也把蕪湖方特的照片放了上去,蕪湖一下子就躍升為中國知名的旅遊城市
3.廣州長隆歡樂世界
廣州長隆可算是中國最刺激最前衛的游樂場之一了,過山車都是世界級的,是南中國著名的游樂聖地
4.北京深圳歡樂谷
前幾年深圳歡樂谷名字那是相當響亮,大家幾乎都知道,然後北京歡樂谷開業,直至今日都是全中國乃至亞洲游樂場的領軍者,北京歡樂谷目前已成為中國最受歡迎游樂場之一,而且輻射范圍廣,刺激項目多,是北京新城市景點,有人戲稱,到了北京,除了古跡和小吃,那就得去歡樂谷!
5.香港海洋公園
去香港旅遊,幾乎所有線路上都有一個地方,香港海洋公園。這里每年接待遊人不計其數,已經成為香港娛樂生活必不可少的景點
反思徐州,徐州附近沒有大型游樂場,而且周邊人消費水平也不低,完全可以建設一個大型游樂場,第一,可以提升城市品位和知名度,第二,經濟效益也是很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