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陝西省哪個縣歷史久遠

陝西省哪個縣歷史久遠

發布時間:2022-07-09 09:19:46

1. 陝西省一個縣,人口超70萬,建縣歷史超1400年嗎

是的,陝西的富平縣。公元227年西晉時期開始建縣,截止2018年底,富平縣人口75萬。

2. 陝西省一個縣,人口超40萬,建制歷史超1400年嗎

陝西歷史悠久,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上古時為絕大部分在荊州、梁州、一小部分在雍州,是炎帝故里及黃帝的葬地。西周初年,周成王以陝原為界,原西由召公管轄,後人遂稱陝原以西為“陝西”,其自然區劃上因秦嶺-淮河一線而橫跨北方與南方。目前,陝西省下轄4個縣級市、74個縣和29個市轄區。其中,就洋縣來說,人口超40萬,建制歷史超1400年!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洋縣這一地名因一條河流而得名!

據《漢中府志》載:“洋以川名,舊治在西鄉祥河之上,祥河之川,其後改祥為洋”。也即洋州、洋縣這一地名是因為祥河(今涇洋河)這條河流而得名。隋朝煬帝大業二年(606年),撤州復郡,並梁、洋二州為漢川郡,縣地屬漢川郡興勢縣、黃金縣。唐朝武德元年(618年),罷郡復州,縣地屬洋州興勢縣、黃金縣。公元997年,也即北宋時期,縣地屬陝西路洋州興道縣、貞符縣。南宋這一歷史階段,今洋縣一帶屬利州東路洋州興道縣、真符縣。

最後,元朝這一歷史階段,該地區屬陝西等處行中書省興元路洋州轄。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改興元路為漢中府,降洋州為洋縣。在此基礎上,洋縣隸屬於陝西承宣布政使司漢中府。清朝時期,該地區屬陝西省漢中府。清朝滅亡後,該地區屬漢中道。1928年,洋縣直屬於陝西省。1996年7月至今,洋縣屬陝西省漢中市。如今,洋縣總面積3206平方千米,總人口約為45萬人。

3. 靖邊縣歷史悠久,史稱

靖邊縣位於陝西省北部偏西,榆林市西南部,無定河上游,跨長城南北。

歷史文化

置縣初縣域無考。清乾隆年間(1736~1795),新城堡為縣城:「東與懷遠縣清平堡接壤,一百二十里;西與定邊縣柳樹澗接壤,一百二十里;南與保安縣牛頭坡接壤,一百一十里;北至邊牆十里」(乾隆手抄本《靖邊縣志稿》)。光緒年間(1875~1908),鎮靖堡為縣城:「東至崔家畔一百里,與懷遠縣之狄青原接界;西至二道渠一百一十里,與定邊縣之茶店圾接界;南至黃花池灘二百一十里,與保安縣之柳溝接界;北門外即邊牆,出口至四朴樹六十里,與懷遠縣之本塔兒梁接界;東南至沈家園子八十里,與安塞縣之平橋接界;西南至闊闊川二百一十里,與定邊縣之侯家岔、甘肅省安化縣之亂石頭接界;東北至毛烏素六十里,與懷遠縣之許家沙畔接界;西北至史家地坑一百一十里,與定邊縣之二十里塘接界。計東西廣二百一十里,南北袤二百七十里」(光緒本《靖邊縣志》)。

民國三十一年(1942)六月,吳旗縣成立後,三邊分區將靖邊縣的鳳凰、羅澗兩區劃給吳旗。1949年吳旗縣撤銷,鳳凰、羅澗兩區劃歸靖邊。1950年吳旗縣恢復,上述二區又劃給吳旗。

1954年,按照陝西省民政廳通知,將靖邊縣的巴兔灣劃給烏審旗。

1958年,橫山縣的石灣、馬家窯等6個鄉劃歸靖邊縣。靖邊縣總面積為5300平方公里。1962年縮小區劃,石灣等6個公社復歸橫山縣。

1972年,靖邊縣楊橋畔公社的墩渠、八岔、清河3個大隊劃歸橫山縣。到1989年,靖邊縣四界:東至青楊岔鎮龍腰鎮村,與橫山縣接壤;西至檸條梁鎮西黃蒿塘村,與定邊縣接壤;南至周河鄉東坪村,與志丹縣接壤;北至紅墩界鄉白城則村,與烏審旗接壤。縣境南北最長為116.2公里,東西最寬為91.3公里,總面積5088平方公里,占榆林地區總面積的11.8%,陝西省總面積的2.47%。

4. 陝西省一個縣,建城歷史超900年,是「兵家必爭之地」嗎

陝西,簡稱“陝”或“秦”,省會古都西安。該地區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早在上古時期,陝西為雍州、梁州所在地,是炎帝故里及黃帝的葬地。陝西自古是帝王建都之地,九個大一統王朝,有五個建都西安(咸陽),留下的帝王陵墓共79座,被稱為“東方金字塔”。其中,就清澗縣來說,人口超20萬,建城歷史超900年。作為兵家必爭之地,清澗縣在古代歷史上是扼守關中之要地。

最後,公元1371年,也即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將青澗縣更名為清澗縣。嘉靖四十一年(1562),清澗縣改屬延安府。清朝雍正三年(1725)綏德州升為直隸州,領清澗、米脂2縣。1913年,清澗縣屬陝西省榆林道。1926年,清澗縣直屬於陝西省。1961年,清澗縣隸屬於榆林地區。2000年,榆林地區改為榆林市,清澗縣屬之至今。如今,清澗縣東西長95千米,南北寬55千米。面積1881平方千米,總人口約為23萬人。

5. 陝西省延安市洛川縣的歷史概況

漢高祖元年(公元206年)始置鹿縣。後秦姚萇建初八年(公元388年)分鹿縣北部設洛川縣,因洛河水穿境而過故名。
洛川縣轄5個鎮、14個鄉:鳳棲鎮、舊縣鎮、交口河鎮、老廟鎮、土基鎮、菩堤鄉、黃章鄉、洪福梁鄉、永鄉鄉、後子頭鄉、京兆鄉、楊舒鄉、槐柏鄉、石泉鄉、武石鄉、秦關鄉、百益鄉、石頭鄉、朱牛鄉。
2000年,洛川縣轄6個鎮、13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200573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鳳棲鎮 21060 、舊縣鎮 13148 、老廟鎮 13422 、土基鎮 9537、 交口河鎮 10083 、石頭鎮 11717 、菩堤鄉 6050 、洪福粱鄉 2231、 黃章鄉 8524 、永鄉鄉 13257、 後子頭鄉 21115、 京兆鄉 6158 、楊舒鄉 14824 、槐柏鄉 12141 、石泉鄉 5494 、武石鄉 4476、 秦關鄉 9731 、百益鄉 7739 、朱牛鄉 9866。
洛川縣 洛川在中國西部延安以南,歷史悠久,「秦開仟佰,漢主限田,後秦建置」,黃河中下游早開發區之一,中國革命的搖籃之屬。
地處北緯35°-36°,東經109°,土地廣闊平坦、肥沃,塬面平均海拔1100米,黃土層厚80-140米,年均氣溫9.2℃,晝夜溫差12.8℃,降雨量620毫米,日照2525小時,日照率達58%,是國內外專家公認的世界最佳蘋果優生區,是國家生態建設示範試點縣,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縣,近日被國家農業部確定為小型公益設施建設項目縣。1974年被國家外貿部特定為蘋果外銷基地縣。1994年被聯合國計劃開發署確定為無毒矮化和水果多樣化栽培示範區。洛川縣是世界最佳蘋果優生區和中國蘋果優生區的核心地帶,迄今已有50多年的蘋果栽培歷史,為陝西蘋果的發源地。洛川蘋果以其「個大、色艷、細脆香甜,耐貯藏,無污染」六大特點享譽中外。

6. 介紹一下蒲城縣的歷史

蒲城縣歷史悠久。夏商屬雍州,周封賈國,春秋屬晉,秦置重泉,北魏名南白水,西魏始稱蒲城,唐名奉先,宋後名蒲城至今。蒲城縣歷史悠久。

7. 陝西省蒲城縣有哪些歷史個性名片

蒲城縣歷史悠久。夏商屬雍州,周封賈國,春秋屬晉,秦置重泉,北魏名南白水,西魏始稱蒲城,唐名奉先,宋後名蒲城至今。境內文物薈萃,城外橋、景、光、惠、泰五座唐代帝王陵依山為墓,彼此烘托,尤以橋陵石刻最為精美,氣勢雄偉,為唐十八陵之冠,一九八八年被國務院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城內南寺唐塔,北寺宋塔,遙相呼應,明清考院、六龍壁、勿幕圖書館、楊虎城將軍紀念館、王鼎紀念館、將相故里牌坊保護完好。縣博物館內,歷史文物琳琅滿目,《大唐故金仙長公主志石之銘》、《雲麾將軍李思訓碑》、《大唐代國長公主碑》、《高力士碑》、《義門王氏先塋碑》、《蘇孝慈墓誌》等聞名遐邇,一九八八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對外開放縣。蒲城歷史上文化昌盛,人才輩出。黨懷英、王鼎、井勿幕、李儀祉、楊虎城等先賢志士均出生於此。能源礦產儲量大,易開采,品味高。蒲城縣處於國務院能源基地規劃辦公室的山西能源基地范圍。煤儲量豐富,發展能源電力工業條件優越。石灰石、大理石、鋁土礦、粘土礦、白雲岩、硫鐵礦、芒硝等礦產資源也極為豐富,開發前景十分廣闊。煤炭:煤田佔有面積52.9平方公里,已探明儲量1037億噸。煤質屬中灰至高灰、高硫、低磷的集煤及瘦煤。水文地質結構簡單,可選性中等,易於開采。石灰石:主要分布在縣城以北的諸山中,總儲量為450億噸,其中水泥石灰岩主要分布在岳王山、堯山和孫鎮中堯地區。硫鐵礦和芒硝:我縣化工資源豐富發展化學工業具有一定的優勢、硫鐵礦分布在蔡鄧三眼橋地區,總儲量約113-150萬噸,芒硝產於我縣南部泊灘地區,總面積170平方公里。大理石和白雲岩礦:儲量分別為300、500萬噸,500-1000萬噸逐級開發。陶瓷粘土:主要分布在蔡鄧三眼橋地區,地質儲量289.5萬噸,發展陶資工業具有一定基礎。蒲城縣地貌單元界限分明,地域差異明顯,宜農、宜林、農副土特產品十分豐富。在「八五」期間已建立了小麥、棉花、玉米、油菜、蘋果、酥梨、牛、羊、雞等十大農牧業商品基地。素有「陝西糧倉」之稱,蘋果、酥梨、金絲蜜棗等農特產品享譽海內外,遠銷東南亞國家和地區,農業綜合開發的潛力很大。

8. 請教陝西省商洛市鎮安縣的歷史沿革

鎮安縣歷史悠久。夏朝屬酆(豐)域之地;殷商、西周為蜀地。春秋時屬楚之酆地,戰國時歸楚郇陽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全國分為三十六郡,鎮安屬漢中郡轄地。 西漢時,鎮安屬漢中郡西城縣轄地。東漢末期(公元188年—220年),鎮安歸益州漢中郡。三國時屬郇陽轄地。西晉泰始二年(266年),分京兆南部及平陽北部設置豐陽縣,屬上洛郡,轄今山陽、鎮安、柞水。東晉建武元年(317年)撤豐陽,鎮安屬上洛郡轄地。北魏太安二年(456年)復設豐陽縣,屬上庸郡。武則天通天元年(696年)分豐陽西(即今柞水縣界牌灣以南、寧陝縣的東北部及鎮安縣轄地)置安業縣,屬商州。鎮安從此時起開始設縣。唐景龍二年(708年)安業縣屬京兆府。景雲元年(710年)改屬商州。乾元元年(758年)改名乾元縣,屬京兆府,繼還屬商州。後漢乾祐二年(949年)改名乾佑縣,屬京兆府。北宋開寶九年(976年),乾佑縣屬永興軍路。南宋紹興十二年(1142年),改永興軍路為京兆府路,縣屬該路京兆府。金朝廢縣,降為乾佑鎮,入咸寧縣隸屬西安府。元代,咸寧屬陝西行省;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復設乾佑縣,屬金州轄。明洪武八年(1375年),復為乾佑巡檢司,屬咸寧縣轄。 明景泰三年(1452年秋),因咸寧、長安二縣民居分散,故在乾佑巡檢司北置縣,取名鎮安,屬西安府。成化十三年(1477年),改屬商州。清雍正三年(1725年),鎮安屬商州轄,商州直隸陝西省。民國二年(1913年)撤銷西安府建制,鎮安由漢中道管轄。民國22年(1933年)廢除道的建制後,鎮安由陝西省直轄。民國24年(1935年),鎮安縣改屬中華民國陝西省第四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管轄,至1949年。 1949年11月,鎮安縣全境解放。中共縣委、縣人民政府駐地縣城前街原國民黨鎮安縣銀行(現鎮安縣工商銀行址),隸屬商洛地委、商洛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領導。1958年12月,柞水縣並入。1961年9月,恢復柞水縣。

採納哦

9. 陝西省一個縣,人口超40萬,建縣歷史超1500年嗎

陝西省,簡稱“陝”或“秦”,省會是千年古都——西安市。該地區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如今,陝西省這一歷史文化大省有4個縣級市、74個縣和29個市轄區。其中,就三原縣來說,史稱“甲邑”,古稱“池陽”,位於陝西關中平原中部,因境內有孟候原、豐原、白鹿原而得名。三原縣建縣歷史超1500年,不僅是歷史上的繁華之地,而且現在也是富得流油!

最後,明清這一歷史階段,三原縣屬西安府。1913年,三原縣隸屬於陝西省關中道,後直屬於陝西省。1984年,咸陽地區改市後,三原縣為咸陽市轄縣至今。對於三原縣來說,不僅歷史上非常繁華,而且現在也是非常富裕,縣城規劃面積30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15平方公里,是咸陽乃至關中地區人氣最旺、人口最多、商貿最繁榮的縣城之一。如今,三原縣整體地貌以平原、台原為主,占總面積的72%。河流主要有清峪河、濁峪河和趙氏河,總人口約為43萬人。

10. 陝西神木歷史悠久,人傑地靈,為何會出如此「刁民」

雖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但絕不能一桿子打翻一船人,個體並不能代表全部。每個人的生活環境、接受的教育、家長和師長的教導、同伴的影響及自身的原因等各方面的因素對其日後行為、三觀都有一定程度上的影響,其過程是非常復雜的變化。

美麗、歷史悠久、物產豐富的神木縣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在各個領域都有一定成就的偉人,但同時也滋養著不被眾人接納的「刁民」。個別「刁民」不能代表整個神木。中國有幾十億來自不同地方的人,沒有一個人能代表一個地方。

閱讀全文

與陝西省哪個縣歷史久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2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