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歷史專業的畢業論文要怎麼寫呢
找一個喜歡的年代,可別寫的像課本那樣惡心,很多歷史的真實不是那樣的 ,歷史書太不真實了,論文的話就要有創新有想法,我比較喜歡商周的歷史,,這方面史料又很少,我們看到的大多是假的。
如果你感興趣可以去網路的商朝吧看看,那裡有很多珍貴的很難看到的史料。我混跡於那個吧的這段時間,那裡已經成就了好幾個人的歷史專業論文。因為那個題材比較冷門,比較容易吸引人的眼球。
不過切忌用人家過分專業的語言哦,很多我們借鑒的都是碩士、博士等的論文,如果你用他們的語言,會讓人家看起來就像抄襲,最好是看多些資料,如果接受人家的觀點,然後不去看,自己理解著去把這觀點寫出來,這樣就是自己的了,而且是真實的。
② 請問怎麼寫歷史論文
"大國崛起"的歷史論文:
法國真正的崛起之迷
任何一個偉大的思想就像一個美麗的火焰,是否能夠產生巨大的能量還要看有沒有所需要的乾柴。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最主要的「乾柴」就是國民的素質和教育。依法國為例:
受文藝復興影響的16世紀宗教改革產生的新教教派與舊教分庭抗禮,他們爭奪兒童和群眾的手段就是教育。通過這場爭奪戰,各方在教育方法上重視數學、地理、歷史,注意採用實物教學和進行練習,著意發展學生的智力。這使得法國新一代的素質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創辦於1684年的訓練初等學校教師的講習所是歐洲最早出現的師范教育設施,對確保教師的質量起到關鍵性的作用。19世紀以前,法國高等教育享有桂冠的榮譽,其學術水平在西歐是很高的。
盧梭是18世紀法國啟蒙運動的著名思想家,他出生於瑞士日內瓦。10歲時,父親因受人陷害逃離瑞士。盧梭13歲即開始自謀生計。他當過學徒、雜役,為人抄寫過樂譜,做過家庭教師。寄人籬下所遭受的屈辱和冷遇,長期漂泊不定的貧困生活,培育了盧梭對於"殘暴和不正義"的反抗意識。1762年,盧梭的長篇教育哲理小說《愛彌兒》問世。盧梭在這部構思20年,撰寫3年,精思熟慮的傑作中,對當時法國腐朽的政治、宗教特別是教育進行了猛烈抨擊。他提出培養真正符合社會需要的新人的構想,描繪了一幅培養新人的藍圖。這部長篇檄文剛一發表,就轟動了整個法國和西歐。法國政府下令逮捕盧梭,焚毀《愛彌兒》。盧梭被迫逃到瑞士,翌年又出走英國。1767年,盧梭返回法國,避居於巴黎市郊。1772年完成了自我評傳性的最後一部著作--《懺悔錄》。1778年與世長辭。
盧梭的教育方法被他的同胞,瑞士人裴斯塔洛齊所繼承。瑞士政府首先他的按年齡分組來發展兒童的不同能力的教育方法實行教育。後德、法、英、意、俄、美等國政府,也紛紛派遣專家和官員前來學習。裴斯塔洛齊所創建的伊佛東學校成了蜚聲歐美的「國際學園」。有趣的是,瑞士政府首先採用這種教學方法,美國政府發起了聲勢浩大的《盧梭、裴斯塔洛齊教育思想》的運動。前者成為今天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後者成為今天世界上的霸主之一。
1789-1794年法國革命是繼17世紀英國革命和18世紀美國獨立戰爭後的一次更徹底、更深刻的資產階級革命。在教育方面,資產階級執政的各派力量都擬訂過方案,其中著名者有康多塞、雷佩爾提和拉瓦錫等人所擬的教育方案。這些方案雖然在當時都未來得及付諸實行,但對法國教育產生了影響。尤其是康多塞1792年向立法大會提出的方案,不僅給法國而且也給其他國家提供了討論19世紀教育發展的基礎。
由此可見,法國曾在19世紀初有拿破崙這樣的人物並產生過巨大的能量決非偶然,是整個民族素質急速提高後的能量的一次爆發式發泄。但法國的教育在拿破崙期間和之後屈服於宗教勢力變得越來越保守,宗教勢力重新掌握了教育大權。直到進入20世紀後,宗教思想和教會對教育的影響進一步有所削弱,50多個從事教育等方面活動的教會組織被解散,3000多所教會學校被封閉,1905年法國政府明確宣布廢止"法盧法案"。但此時的法國已經喪失了在國民素質上的優勢,尤其是與宗教沖突較大的科學被毀於一旦,終於沒有能再次平地而起。
功虧一簣,令人惋惜!
德國真正的崛起之迷
從17世紀到18世紀中期的德國,在政治上和經濟上比英國和法國都要落後,長期處於分裂狀態,300多個封建邦國各據一方。這些邦國,尤其是普魯士、奧地利等大的邦國,為了強化統治和擴大軍事實力,企圖通過教育造就忠順的臣民和得心應手的兵士,所以急於把國民學校管理權從教會轉到國家手中並大力提倡強迫義務教育。早在16世紀後半期,就有威登堡和薩克森等邦國頒布了強迫教育法令;從17世紀開始,大多數邦國都競相頒布這種法令。其中以1763年普魯士王腓特烈二世頒布的法令最為著名,它進一步規定5~12歲的兒童必須到學校受教育,否則對家長要課以罰金。
實科中學在德國產生於18世紀初,較英法等國早一個世紀,使得德國人具備了自然科學索要求的嚴謹和內涵!1708年虔信派信徒席姆勒(Zemmler)在哈勒創辦了"數學、力學、經濟學實科中學",以教授數學、物理、力學、自然、天文學、地理、法律為主,並輔之以繪畫、制圖。此後,德國各城市陸續有人創辦這類學校,有的實科中學則增設建築、商業製造、貿易、經濟等科目。這是一種既具有普通教育性質,又具有職業教育性質的新型學校。它排除了教學科目、課程內容的純古典主義的傾向,適應了德國資本主義經濟逐漸發展起來的需要。但由於它的畢業生不被允許進入高等教育,所以地位很低,所以學生也不多,很快被沒有門第觀念的美國超過,在科學應用方面輸給了美國。
受到18世紀法國大革命的影響,它在教育上的突出表現是泛愛主義和洪堡德改革。泛愛主義是受到法國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尤其是盧梭思想和德國新人文主義的深刻影響而產生的。泛愛主義教育家如巴斯多(J.Basedow)、薩耳士曼、堪比等認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養掌握實際知識、具有泛愛思想、健康、樂觀的人,因此德育、體育、勞動教育、現代語和自然科學知識受到重視,採用讓兒童自由發展的教育方式,注重實物教學。他們熱愛兒童、肯定兒童的天性是善良的,反對經院主義、古典主義教育,禁絕體罰,這種方法後來傳入美國,俄國和日本等國。
1807-1815年普魯士施太因-哈登堡改革期間,新人文主義的代表人物,歷史學家、政治活動家洪堡德(K.W.Humboldt)曾出任教育部長,他根據新人文主義的精神對各級學校教育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在初等教育和師范教育方面,積極貫徹裴斯塔洛齊的教育思想,教學內容有所擴充、教學方法有所改進,出現了第斯多惠等著名的教育家。此後的美國發展的杜威教育方式也是在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中等教育方面,實科中學進一步得到發展,增加歷史、地理和自然科學的科目,通過考試選擇教師,打破了只由教士充任教師的局面。在高等教育方面,洪堡德較早明確地提出大學的任務一方面是要向學生傳授各科知識,一方面是要發展科學(即辦成教學中心和科研中心),他創辦和領導的柏林大學就是這方面的典型。
由於德國較早地抓教育,國家強大也是來源於方法的更為先進、合理。這是素質教育的又一明例,和有的人吹噓的基因、染色體毫無關系!
日本真正的崛起之迷
戰後日本崛起,得益於重視教育和重視人才的培養。日本前文部大臣荒木萬夫曾經指出:「從明治以來,一直到今天,我國社會和經濟的發展,特別是戰後經濟的發展非常驚人,為世界所重視,造成比情況的重要原因,可歸結為教育的普及和發展。」美國著名發展經濟學家舒爾茨說:「戰後日本物質資本存量幾乎盪然無存,但其國家財富中的重要部分——具有知識水平的人還大量存在。」 日本重視教育的歷史可上溯到明治維新時代。早在1872年明治政府頒布《學法令》時,就在《學制布告》中提出了一個非常明確的口號,要在全國做到"邑無不學之戶,家務不學之人",接著,1886年明治政府宣布在全國實施義務教育,大約經過30年的努力,終於在全國范圍內普及了初等教育,其速度之快在世界教育史上是首屈一指的。而且從年代上看,日本也是世界上最早在全國范圍內普及義務教育的國家,比美國早4年,比法國早10年。正如日本前內閣總理大臣福田赳夫在一次施政演說中所說的:"人是我國的財富,教育是國政的根本。"這應該是日本崛起奇跡的根源。
戰後日本崛起,得益於追求至善、精益求精。吉田茂是日本戰後最負盛名的首相,晚年以充滿激情的語言寫就《激盪的百年史》,總結日本民族如何戰勝困難、目光遠大、勇猛進取、善於學習、追求完美。他說日本民族具有一種止於至善的專業精神。除非不做,做什麼就要做到最好,深深植根於日本民族之血液,此乃日本歷經明治維新和戰後經濟奇跡,得以雄踞世界第二經濟強國之主因。管理大師德魯克說,戰後日本經濟起飛有三位導師。第一位導師是道奇,他教導日本人要發展經濟,首先是穩定貨幣金融,將日元與美元匯率固定於360日元。第二位導師是戴明,全面質量管理之父也。德魯克說,質量管理是美國人發明的,但完美運用、臻於化境的卻是日本人。第三位導師就是德魯克自己。他教會了日本人如何思考戰略和實施目標管理。德魯克對日本文化精神亦有湛深研究。七十歲時被榮聘為東京大學研究日本藝術文化的教授,引以為傲。德魯克與吉田茂英雄所見略同。二師皆以為日本民族真正利害之處,便是那種追求至善、追求完美的專業精神。無論做什麼,皆力求最好,心無旁騖,精益求精。此種精神之背後是異常謙遜的學習態度,永遠不懈吸取他人長處之開放胸懷。盛田昭夫說:"日本企業之所以能在短期內取得飛躍進步,奧妙就在於企業經營者始終認為日本在一切領域中都落後於他人,從而產生一種緊迫感。他們情願以歐美各國的學生自居,堅持交學費,學習經營手法,吸引新技術。""在日本,人們始終不懈地追求效率和生產率的提高,即使是對螺絲刀這樣簡單的工具也毫不例外。從設計到加工,無不精心考慮,仔細研究。"
而中國人弄虛作假、投機取巧、坑蒙拐騙。。。是當今中國社會之普遍心理。與日本人追求至善、精益求精的敬業精神相比是不是還有很大的差距?!
美國真正的崛起之迷
美國早在是英國殖民地時就對教育非常重視,到1775年,英屬13個殖民地人口不過260萬,但已仿效英國牛津、劍橋等大學創辦了哈佛、耶魯等9所學院,教育環境甚至都強過今天的北京市。 殖民地時期的初等教育相當發達。北部幾個殖民地以麻省(Massachusetts)為代表,特別重視普及教育,當局曾於1647年發布法令,規定市鎮中只要有50戶居民就應設立一所小學,於是市鎮學校在北部興起。這種由地方當局辦理、干預教育的做法,超過了其宗主國--英國的教會辦學的方針,一舉奠定國民素質的優勢!
在這個世界,凡是受過教育的人幾乎沒有人不知道美國的《獨立宣言》:「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他們一些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當我們熱血沸騰地聽著這人類史上最偉大的聲音的時候,請不要忘了美國還有一個偉大之處,那就是《憲法》所標榜的以教育培養國家公民。為了普及教育,他們先是採用了英國的蘭卡斯特導生制。1818年蘭卡斯特本人還應邀到美國宣講導生制。英國式的教育不能滿足這個新國家對教育的要求。1843年,賀拉斯· 曼(Horace Mann,當時任麻省教育廳長)考察德國,才引進了當時普魯士的教學制度,同時大力宣傳盧梭、裴斯塔洛齊等歐洲教育家的思想,美國各地的小學遂開始採用西歐最先進的教學制度。
南北戰爭以後,美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步伐邁得更快,這期間新成立的大專院校就有二百餘所! 它一面學習當時歐洲重視學術的樣板——柏林大學,於1876年創設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建立大學研究院,致力高深的學術研究;一面根據國會於1861年、1890年所通過的二個《摩雷爾法》,由國會撥地、撥款資助各州大辦農(業)工(藝)學院,很快培養出大批適合工農業發展需要的專門人才,當今舉世聞名的麻省理工學院、康奈爾大學由此而來。工農學院初辦時,由於眾多貧苦學生求學其中,曾被譏為"牧牛娃學院",在高等教育的"平民化"方面大大領先於歐洲。事實證明,窮人的對財富的渴望遠遠高過富人子弟!這就為美國造就了一批敢於冒險和創新的高知識人才,當他們對財富的渴望的慾火被點起,那就是火山,那就是海嘯,那就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高潮!
南北戰爭以後,公立中學本來是兼顧學生升學與就業兩方面要求的4年制綜合中學,由於此時學生逐年猛增,准備升學者日少而准備就業的日眾,所以逐漸以職業准備為主要職責,課程隨之發生變化,加強自然科學和實用科目,這是美國中學的顯著特點。公立中學逐漸以職業准備為主要職責,課程隨之發生變化,加強自然科學和實用科目,這是美國中學的顯著特點。不僅如此,1880年麻省理工學院創辦了工業中學,1888年明尼蘇達州首創農業中學,此後各種職業中學不斷大量涌現。歐洲人由於世俗觀念而不喜歡職業中學,以"生來平等"為信念的美國人則沒有這種歷史包袱。職業中學造就了一批實業家和發明家,第一架飛機的發明家萊特兄弟就是他們中的一員。
據統計,1870-1940年,美國人口增加了3倍,而中學生則增加了90倍。當時的口號是:"中等教育為所有適齡青年敞開大門",到1918年時美國高中已發展到2萬多所,而12億人口大國的中國到1998年才有1萬多一點的高中。由此可見,美國的高效率、高技術、高產出靠的是科技,靠的是先進的教育。今天,美國基礎教育的方法在杜威式教育法的基礎上幾經改進,教育的口號是:"不讓一個孩子掉隊",各州都將40%的稅收用於教育。上世紀80年代壟斷著大約70%左右的專利發明,70%以上的諾貝爾自然科學獎,奧運會獎牌總數第一。
「2061計劃"是美國促進科學協會聯合美國科學院、聯邦教育部等12個機構於1985年啟動的一項面向21世紀、致力於科學知識普及的中小學課程改革工程,它代表著美國基礎教育課程和教學改革的趨勢。為此計劃,美國動員了800多位科學家、企業家、大中小學教師和教育工作者參與了這項再造青少年智慧的宏大工程。他們總結戰後科學、數學和技術領域的深刻變革和未來發展趨勢,汲取美國80年代以來教育改革的成果,打造21世紀新的美國人。
一個居安思危的國家才有資格談論誰是第一!
結論
大國的崛起靠的是科技,國與國之間的較量說到底就是國民素質的較量,是人才的較量。不客氣地說,中國由於難以接受別人的教育思想,國民整體素質與發達國家的相比都不是一個等級。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研究過21種在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後來相繼消亡的文明。結論是這些文明死亡的原因,無一例外,都不是他殺,而是自殺。他們失去了創新的活力,被歷史淘汰出局。
1876年,美國慶祝獨立100周年的時候,在費城舉辦國際博覽會,有37個國家參展,當時清政府也派出了展覽團。在這次博覽會上,英國展出最新的蒸汽機車,美國展出大功率電動機和發電機,德國展出加工槍炮的精密機床,中國展出的是純銀打制的27套件耳挖勺和小腳綉花鞋。
這是就是時代的差距!
一個居安思危的國家才有資格談論誰是第一!
③ 如何寫歷史論文,誰能告訴我寫作結構 %>_<%十萬火急啊~~~~~~~~
論文無論在內容或形式上都有一定的要求.這也是考核論文成績的基本依據之一.關於歷史論文寫作的具體要求.在以後的有關章節中將作詳細論述.這里先說說歷史論文寫作的一些原則要求.
一.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
撰寫歷史論文必須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理論研究.特別是社會科學的研究必須為現實服務.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兩個文明建設服務.理論來源於實踐.又反作用於實踐.科學的理論對實踐有指導作用.能通過人們的實踐活動轉化為巨大的物質力量.科學研究的任務就在於揭示事物運動的規律性.並用這種規律性的認識指導人們的實踐.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因此.畢業論文在選題和觀點上都必須注重聯系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密切注視社會生活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
堅持理論研究的現實性.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就必須邁開雙腳.深入實際.進行社會調查研究.這也是我們正確認識社會的基本途徑.人們只有深入到實際中去.同客觀事物廣泛接觸.獲得大量的感性材料.然後運用科學的邏輯思維方法.對這些材料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加工製作.才能從中發現有現實意義而又適合自己研究的新課題.在我國改革開放的實踐中.新情況.新問題.新經驗層出不窮.需要研究的問題遍布社會的方方面面.只要我們對現實問題有濃厚的興趣和高度的敏感性.善於捕捉那些生動而具有典型性的現實材料.通過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就能從中引出有利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規律性認識.提高畢業論文的價值.當然撰寫畢業論文可選擇的課題十分廣泛.並不只限於現實生活中的問題.也可以研究專業基本理論.中西方比較研究等.但無論選擇什麼研究課題.都必須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做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從歷史的研究中吸取有益於現實社會發展的經驗教訓.從對外國的研究中.借鑒其成功經驗和失敗的教訓.或為我國的對外政策提供某些依據.
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和方法.必須認真讀書.掌握理論武器.李瑞環同志指出:[強調聯系實際.絕不意味著否定讀書的重要.恰恰相反.更要認真地讀.反復地讀.深鑽苦研.做到真正讀懂弄通.否則.沒有掌握理論.怎麼談得上理論聯系實際?"(<求是>雜志1989年第24期)認真讀書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學好專業課.具備專業基礎知識.這是寫好畢業論文的前提和必要條件.經驗告訴我們.只有具備了相應水平的知識積累.才能理解一定深度的學術問題,同時.也只有具備了某一特定的知識結構.才能對某學科中的問題進行研究.正如黑格爾所說.在討論學術問題之前.必須[先有具備某種程度的知識".否則.[沒有憑借作為討論出發的根據.於是他們只能徘徊於模糊空疏以及毫無意義的情況中".(小邏輯>第三版序言)二是要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馬克思主義正確地揭示了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發展的最一般規律.成為無產階級和革命人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馬克思主義作為偉大的認識工具.雖然並不直接提供解決各種具體問題的答案.但它對我們如何正確地發現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提供了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因此.大學畢業生在撰寫歷史論文時.應當努力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自覺地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指導畢業論文的寫作.
二.立論要科學.觀點要創新
(一)立論要科學
畢業論文的科學性是指文章的基本觀點和內容能夠反映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文章的基本觀點必須是從對具體材料的分析研究中產生出來.而不是主觀臆想出來的.科學研究作用就在於揭示規律.探索真理.為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開拓前進的道路.判斷一篇論文有無價值或價值之大小.首先是看文章觀點和內容的科學性如何.
文章的科學性首先來自對客觀事物的周密而詳盡的調查研究.掌握大量豐富而切合實際的材料.使之成為[謀事之基.成事之道".
2 歷史論文寫作的基本要求
其次.文章的科學性通常取決於作者在觀察.分析問題時能否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在科學研究中.既不容許夾雜個人的偏見.又不能人雲亦雲.更不能不著邊際地憑空臆想.而必須從分析出發.力爭做到如實反映事物的本來面目.
再次.文章是否具有科學性.還取決於作者的理論基礎和專業知識.寫作畢業論文是在前人成就的基礎上.運用前人提出的科學理論去探索新的問題.因此.必須准確地理解和掌握前人的理論.具有廣博而堅實的知識基礎.如果對畢業論文所涉及領域中的科學成果一無所知.那就根本不可能寫出有價值的論文.
(二)觀點要創新
畢業論文的創新是其價值所在.文章的創新性.一般來說.就是要求不能簡單地重復前人的觀點.而必須有自己的獨立見解.學術論文之所以要有創新性.這是由科學研究的目的決定的.從根本上說.人們進行科學研究就是為了認識那些尚未被人們認識的領域.學術論文的寫作則是研究成果的文字表述.因此.研究和寫作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創造性活動.從這個意義上說.學術論文如果毫無創造性.就不成其為科學研究.因而也不能稱之為學術論文.畢業論文雖然著眼於對學生科學研究能力的基本訓練.但創造性仍是其著力強調的一項基本要求.
當然.對學術論文特別是歷史論文創造性的具體要求應作正確的理解.它可以表現為在前人沒有探索過的新領域.前人沒有做過的新題目上做出了成果,可以表現為在前人成果的基礎上作進一步的研究.有新的發現或提出了新的看法.形成一家之言3也可以表現為從一個新的角度.把已有的材料或觀點重新加以概括和表述.文章能對現實生活中的新問題作出科學的說明.提出解決的方案.這自然是一種創造性,即使只是提出某種新現象.新問題.能引起人們的注意和思考.這也不失為一種創造性.國家科委成果局在1983年3月發布的<發明獎勵條例>中指出:[在科學技術成就中只有改造客觀世界的才是發明.--至於認識客觀世界的科學成就.則是發現."條例中對[新"作了明確規定:[新"是指前人所沒有的.凡是公知和公用的.都不是[新".這些規定.可作為我們衡量畢業論文創造性的重要依據.
根據<條例>所規定的原則.結合寫作實踐.衡量畢業論文的創造性.可以從以下幾個具體方面來考慮:
(1)所提出的問題在本專業學科領域內有一定的理論意義或實際意義.並通過獨立研究.提出了自己一定的認識和看法.
(2)雖是別人已研究過的問題.但作者採取了新的論證角度或新的實驗方法.所提出的結論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給人以啟發.
(3)能夠以自已有力而周密的分析.澄清在某一問題上的混亂看法.雖然沒有更新的見解.但能夠為別人再研究這一問題提供一些必要的條件和方法.
(4)用較新的理論.較新的方法提出並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實際生產.生活中的問題.取得一定的效果.或為實際問題的解決提供新的思路和數據等.
(5)用相關學科的理論較好地提出並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本學科中的問題.
(6)用新發現的材料(數據.事實.史實.觀察所得等)來證明已證明過的觀點.
科學研究中的創造性要求對前人已有的結論不盲從.而要善於獨立思考.敢於提出自己的獨立見解.敢於否定那些陳舊過時的結論.這不僅要有勤奮的學習態度.還必須具有追求真理.勇於創新的精神.要正確處理繼承與創新的關系.任何創新都不是憑空而來的.總是以前人的成果為基礎.因此.我們要認真地學習.研究和吸收前人的成果.但是這種學習不是不加分析地生吞活剝.而是既要繼承.又要批判和發展.
三.論據要翔實.論證要嚴密
(一)論據要翔實
一篇優秀的歷史論文僅有一個好的主題和觀點是不夠的.它還必須要有充分.翔實的論據材料作為支持.旁徵博引.多方佐證.是畢業論文有別於一般性議論文的明顯特點.一般性議論文.作者要證明一個觀點.有時只需對一兩個論據進行分析就可以了.而畢業論文則必須以大量的論據材料作為自己觀點形成的基礎和確立的支柱.作者每確立一個觀點.必須考慮:用什麼材料做主證.什麼材料做旁證,對自己的觀點是否會有不同的意見或反面意見.對他人持有的異議應如何進行闡釋或反駁.畢業論文要求作者所提出的觀點.見解切切實實是屬於自己的.而要使自己的觀點能夠得到別人的承認.就必須有大量的.充分的.有說服力的理由來證實自己觀點的正確.
3 歷史論文寫作的基本要求
歷史論文的論據要充分.還須運用得當.一篇論文中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把全部研究工作所得.古今中外的事實事例.精闢的論述.所有的實踐數據.觀察結果.調查成果等全部引用進來.而是要取其必要者.舍棄可有可無者.論據為論點服務.材料的簡單堆積不僅不能證明論點.強有力地闡述論點.反而給人以一種文章拖咨.雜亂無章.不得要領的感覺.因而在已收集的大量材料中如何選擇必要的論據顯得十分重要.一般來說.要注意論據的新穎性.典型性.代表性.更重要的是考慮其能否有力地闡述觀點.
畢業論文中引用的材料和數據.必須正確可靠.經得起推敲和驗證.即論據的正確性.具體要求是.所引用的材料必須經過反復證實.第一手材料要公正.要反復核實.要去掉個人的好惡和想當然的推想.保留其客觀的真實.第二手材料要究根問底.查明原始出處.並深領其意.而不得斷章取義.引用別人的材料是為自己的論證服務.而不得作為篇章的點綴.在引用他人材料時.需要下一番篩選.鑒別的功夫.做到准確無誤.寫作歷史論文.應盡量多引用自己的實踐數據.調查結果等作為佐證.如果文章論證的內容.是作者自己親身實踐所得出的結果.那麼文章的價值就會增加許多倍.當然.對於掌握知識有限.實踐機會較少的大學生來講.在初次進行科學研究中難免重復別人的勞動.在畢業論文中較多地引用別人的實踐結果.數據等.在所難免.但如果全篇文章的內容均是間接得來的東西的組合.很少有自己親自動手得到的東西.那也就完全失去了寫作畢業論文的意義.
(二)論證要嚴密
論證是用論據證明論點的方法和過程.論證要嚴密.富有邏輯性.這樣才能使文章具有說服力.從文章全局來說.作者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要符合客觀事物的規律.符合人們對客觀事物認識的程序.使人們的邏輯程序和認識程序統一起來.全篇形成一個邏輯整體.從局部來說.對於某一問題的分析.某一現象的解釋.要體現出較為完整的概念.判斷.推理的過程.
畢業論文是以邏輯思維為主的文章樣式.它訴諸理解大量運用科學的語體.通過概念.判斷.推理來反映事物的本質或規律.從已知推測未知.各種畢業論文都是採用這種思維形式.社會科學論文往往是用已知的事實.採取歸納推理的形式.求得對未知的認識.要使論證嚴密.富有邏輯性.必須做到:(1)概念判斷准確.這是邏輯推理的前提,(2)要有層次.有條理的闡明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過程,(3)要以論為綱.虛實結合.反映出從[實"到[虛".從[事"到[理".即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飛躍過程.
此外.撰寫歷史論文還應注意文體式樣的明確性.規范性.學術論文.調查報告.科普讀物.可行性報告.宣傳提綱等都各有自己的特點.在寫作方法上不能互相混同.
④ 歷史論文怎麼寫啊急求幫助。。。
一、選好課題
畢業論文是高等教育考試本科專業應考者完成本科階段學業的最後一個環節,它是應考者的總結性獨立作業,目的在於總結學習專業的成果,培養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文體而言,它也是對某一專業領域的現實問題或理論問題進行科學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義的論說文。完成畢業論文的撰寫可以分兩個步驟,即選擇課題和研究課題。
首先是選擇課題。選題是論文撰寫成敗的關鍵。因為,選題是畢業論文撰寫的第一步,它實際上就是確定「寫什麼」的問題,亦即確定科學研究的方向。如果「寫什麼」不明確,「怎麼寫」就無從談起。
教育部考試辦公室有關對畢業論文選題的途徑和要求是「為鼓勵理論與工作實踐結合,應考者可結合本單位或本人從事的工作提出論文題目,報主考學校審查同意後確立。也可由主考學校公布論文題目,由應考者選擇。畢業論文的總體要求應與普通全日制高等學校相一致,做到通過論文寫作和答辯考核,檢驗應考者綜合運用專業知識的能力。但不管考生是自己任意選擇課題,還是在主考院校公布的指定課題中選擇課題,都要堅持選擇有科學價值和現實意義的、切實可行的課題。選好課題是畢業論文成功的一半。
一、要堅持選擇有科學價值和現實意義的課題。科學研究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認識世界、改造世界,以推動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因此,畢業論文的選題,必須緊密結合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以促進科學事業發展和解決現實存在問題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選題要符合科學研究的正確方向,要具有新穎性,有創新、有理論價值和現實的指導意義或推動作用,一項毫無意義的研究,即使花很大的精力,表達再完善,也將沒有絲毫價值。具體地說,考生可從以下三個方面來選題。
⒈首先要從現實的弊端中選題,學習了專業知識,不能僅停留在書本上和理論上,還要下一番功夫,理論聯系實際,用已掌握的專業知識,去尋找和解決工作實踐中急待解決的問題。
⒉,要從尋找科學研究的空白處和邊緣領域中選題,科學研究還有許多沒有被開墾的處女地,還有許多缺陷和空白,這些都需要填補。應考者應有獨特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識去思索,去發現,去研究。最後,要從尋找前人研究的不足處和錯誤處選題,在前人已提出來的研究課題中,許多雖已有初步的研究成果,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還有待於豐富、完善和發展,這種補充性或糾正性的研究課題,也是有科學價值和現實指導意義的。
二、要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切實可行的課題。畢業論文的寫作是一種創造性勞動,不但要有考生個人的見解和主張,同時還需要具備一定的客觀條件。由於考生個人的主觀、客觀條件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選題時,還應結合自己的特長、興趣及所具備的客觀條件來選題。具體地說,考生可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綜合考慮。首先,要有充足的資料來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缺少資料的情況下,是很難寫出高質量的論文的。選擇一個具有豐富資料來源的課題,對課題深入研究與開展很有幫助。其次,要有濃厚的研究興趣,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題,可以激發自己研究的熱情,調動自己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夠以專心、細心、恆心和耐心的積極心態去完成。最後,要能結合發揮自己的業務專長,每個考生無論能力水平高低,工作崗位如何,都有自己的業務專長,選擇那些能結合自己工作、發揮自己業務專長的課題,對順利完成課題的研究大有益處。
二、研究課題
選好課題後,接下來的工作就是研究課題,研究課題一般程序是:搜集資料、研究資料、明確論點和選定材料,最後是執筆撰寫、修改定稿。
一、研究課題的基礎工作——搜集資料。考生可以從查閱圖書館、資料室的資料,做實地調查研究、實驗與觀察等三個方面來搜集資料。搜集資料越具體、細致越好,最好把想要搜集資料的文獻目錄、詳細計劃都列出來。首先,查閱資料時要熟悉、掌握圖書分類法,要善於利用書目、索引,要熟練地使用其他工具書,如年鑒、文稿、表冊、數字等。其次,做實地調查研究,調查研究能獲得最真實可靠、最豐富的第一手資料,調查研究時要做到目的明確、對象明確、內容明確。調查的方法有:普遍調查、重點調查、典型調查、抽樣調查。調查的方式有:開會、訪問、問卷。最後,關於實驗與觀察。實驗與觀察是搜集科學資料數據、獲得感性知識的基本途徑,是形成、產生、發展和檢驗科學理論的實踐基礎,本方法在理工科、醫類等專業研究中較為常用,運用本方法時要認真全面記錄。
二、研究課題的重點工作———研究資料。考生要對所搜集到手的資料進行全面瀏覽,並對不同資料採用不同的閱讀方法,如閱讀、選讀、研讀。
通讀即對全文進行閱讀,選讀即對有用部分、有用內容進行閱讀,研讀即對與研究課題有關的內容進行全面、認真、細致、深入、反復的閱讀。在研讀過程中要積極思考。要以書或論文中的論點、論據、論證方法與研究方法來觸發自己的思考,要眼、手、腦並用,發揮想像力,進行新的創造。在研究資料時,還要做好資料的記錄。
三、研究課題的核心工作——明確論點和選定材料。在研究資料的基礎上,考生提出自己的觀點和見解,根據選題,確立基本論點和分論點。提出自己的觀點要突出新創見,創新是靈魂,不能只是重復前人或人雲亦雲。同時,還要防止貪大求全的傾向,生怕不完整,大段地復述已有的知識。那就體現不出自己研究的特色和成果了。
根據已確立的基本論點和分論點選定材料,這些材料是自己在對所搜集的資料加以研究的基礎上形成的。組織材料要注意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注意前後材料的邏輯關系和主次關系。
四、研究課題的關鍵工作——執筆撰寫。考生下筆時要對以下兩個方面加以注意:擬定提綱和基本格式。
擬定提綱包括題目、基本論點、內容綱要。內容綱要包括大項目即大段段旨、中項目即段旨、小項目即段中材料或小段段旨。擬定提綱有助於安排好全文的邏輯結構,構建論文的基本框架。
基本格式:一般畢業論文由標題、摘要、正文、參考文獻等4方面內容構成。標題要求直接、具體、醒目、簡明扼要。摘要即摘出論文中的要點放在論文的正文之前,以方便讀者閱讀,所以要簡潔、概括。正文是畢業論文的核心內容,包括緒論、本論、結論三大部分。緒論部分主要說明研究這一課題的理由、意義,要寫得簡潔。要明確、具體地提出所論述課題,有時要寫些歷史回顧和現關分析,本人將有哪些補充、糾正或發展,還要簡單介紹論證方法。本論部分是論文的主體,即表達作者的研究成果,主要闡述自己的觀點及其論據。這部分要以充分有力的材料闡述觀點,要准確把握文章內容的層次、大小段落間的內在聯系。篇幅較長的論文常用推論式(即由此論點到彼論點逐層展開、步步深入的寫法)和分論式(即把從屬於基本論點的幾個分論點並列起來,一個個分別加以論述)兩者結合的方法。結論部分是論文的歸結收束部分,要寫論證的結果。做到首尾一貫,同時要寫對課題研究的展望,提及進一步探討的問題或可能解決的途徑等。參考文獻即撰寫論文過程中研讀的一些文章或資料,要選擇主要的列在文後。
五、研究課題的保障工作——修改定稿。通過這—環節,可以看出寫作意圖是否表達清楚,基本論點和分論點是否准確、明確,材料用得是否恰當、有說服力,材料的安排與論證是否有邏輯效果,大小段落的結構是否完整、銜接自然,句子詞語是否正確妥當,文章是否合乎規范。
總之,撰寫畢業論文是一種復雜的思維活動,對於缺乏寫作經驗的學生來說,確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學生要虛心向指導教師求教。
⑤ 歷史學畢業論文選題
如下:
1、 淺談中國貨幣制度的變革。
2、 淺談中國古代土地制度。
3、 何謂「封臣建國」。
4、 淺談中國古代農民戰爭的性質、影響和意義。
5、 淺談漢民族的形成史。
6、 淺談古代西域經濟文化。
7、 古代東北的民族興起與衰落。
8、 古漢語「普通話」的變革。
9、 唐代的宗教文化。
10、古代民俗服飾的演變。
⑥ 本科歷史畢業論文什麼題目好寫點
本科歷史畢業論文的題目,我們肯定還是常規論點要好一些,比如說這個經濟對政治的影響,比如說那個人的遷徙情況,這些都是歷史的,這個考察當中比較重要的方面,而且也是論述比較多的,容易寫出論文來
⑦ 歷史學期論文怎麼寫
論文格式
1、畢業論文格式的寫作順序是:標題、作者班級、作者姓名、指導教師姓名、中文摘要及關鍵詞、英文摘要及英文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
2、畢業論文中附表的表頭應寫在表的上面,居中;論文附圖的圖題應寫在圖的下面,居中。按表、圖、公式在論文中出現的先後順序分別編號。
3、畢業論文中參考文獻的書寫格式嚴格按以下順序:序號、作者姓名、書名(或文章名)、出版社(或期刊名)、出版或發表時間。
4、論文格式的字體:各類標題(包括「參考文獻」標題)用粗宋體;作者姓名、指導教師姓名、摘要、關鍵詞、圖表名、參考文獻內容用楷體;正文、圖表、頁眉、頁腳中的文字用宋體;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字體。
5、論文格式的字型大小:論文題目用三號字體,居中;一級標題用四號字體;二級標題、三級標題用小四號字體;頁眉、頁腳用小五號字體;其它用五號字體;圖、表名居中。
6、格式正文列印頁碼,下面居中。
7、論文列印紙張規格:A4 210×297毫米。
⑧ 畢業論文怎麼寫
畢業論文的寫法:
1、畢業論文格式的寫作順序是:標題、作者班級、作者姓名、指導教師姓名、中文摘要及關鍵詞、英文摘要及英文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
2、畢業論文中附表的表頭應寫在表的上面,居中;論文附圖的圖題應寫在圖的下面,居中。按表、圖、公式在論文中出現的先後順序分別編號。
3、畢業論文中參考文獻的書寫格式嚴格按以下順序:序號、作者姓名、書名(或文章名)、出版社(或期刊名)、出版或發表時間。
4、論文格式的字體:各類標題(包括參考文獻標題)用粗宋體;作者姓名、指導教師姓名、摘要、關鍵詞、圖表名、參考文獻內容用楷體;正文、圖表、頁眉、頁腳中的文字用宋體;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字體。
5、畢業論文應符合社會學科類論文的基本要求,這有以下幾個方面:
(1)思想性:社會科學各學科是思想性很強的學科,它反映了作者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所以我們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看待我們周圍的客觀事物,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2)學術性:學術性是學術論文的基本特徵。畢業論文的論點和論證不能只停留在描述事物的外部現象,而應在立論和論證過程中盡可能觸及事物內部較深的層次,深入剖析事物的內在本質揭示出事物的規律性。
(3)科學性:畢業論文的撰寫應以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指導,以科學理論和科研實踐為基礎,採取嚴謹的態度去探求未知,得出結論。論文的科學性還體現在論文的立論要客觀、正確;論據要可靠、充分;論證要符合邏輯,嚴密、有力;表述要嚴謹、准確。
(4)創造性:創造性的核心是創新。在畢業論文撰寫時要注意對所研究問題採取新的分析方法,得出新的觀點,不能只重復前人的研究或人雲亦雲,不要大段復述已有的知識。當然,創造性並不排斥繼承性,事實上,創造性是在繼承基礎上的創新。
6、畢業論文還應達到一些特定的要求:
(1)符合本專業教學的基本要求,應圍繞自己所學專業進行。
(2)不能偏離所要求的范圍。
(3)正文字數5000—7000字。
(4)已發表的論文不能再用。
⑨ 史論文如何寫
歷史小論文的格式無特殊要求,和平常一樣,你只要闡述自己的觀點,再用事實論證就可以了。
******************************************************
畢業論文格式標准
1、引言
1.1 制訂本標準的目的是為了統一規范我省電大本科漢語言文學類畢業論文的格式,保證畢業論文的質量。
1.2 畢業論文應採用最新頒布的漢語簡化文字、符合《出版物漢字使用管理規定》,由作者在計算機上輸入、編排與列印完成。論文主體部分字數6000-8000。
1.3 畢業論文作者應在選題前後閱讀大量有關文獻,文獻閱讀量不少於10篇。並將其列入參考文獻表,並在正文中引用內容處註明參考文獻編號(按出現先後順序編)。
2、編寫要求
2.1 頁面要求:畢業論文須用A4(210×297)標准、70克以上白紙,一律採用單面列印;畢業論文頁邊距按以下標准設置:上邊距為30mm,下邊距為25mm,左邊距和右邊距為25mm;裝訂線為10mm,頁眉16mm,頁腳15mm。
2.2 頁眉:頁眉從摘要頁開始到論文最後一頁,均需設置。頁眉內容:浙江廣播電視大學漢語言文學類本科畢業論文,居中,列印字型大小為5號宋體,頁眉之下有一條下劃線。
2.3 頁腳:從論文主體部分(引言或緒論)開始,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頁,頁碼編寫方法為:第×頁共×頁,居中,列印字型大小為小五號宋體。
2.4 前置部分從中文題名頁起單獨編頁。
2.5 字體與間距:畢業論文字體為小四號宋體,字間距設置為標准字間距,行間距設置為固定值20磅。
3、編寫格式
3.1 畢業論文章、節的編號:按阿拉伯數字分級編號。
3.2 畢業論文的構成(按畢業論文中先後順序排列):
前置部分:
封面
題名頁
中文摘要,關鍵詞
英文摘要,關鍵詞(申請學位者必須有)
目次頁(必要時)
主體部分:
引言(或緒論)
正文
結論
致謝(必要時)
參考文獻
附錄(必要時)
4、前置部分
4.1 封面:封面格式按浙江廣播電視大學漢語言文學本科畢業論文封面統一格式要求。封面內容各項必須如實填寫完整。
4.2 題名:題名是以最恰當、最簡明的詞語反映畢業論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內容的邏輯組合;題名所用每一詞必須考慮到有助於選定關鍵詞和編制題錄、索引等二次文獻可以提供檢索的特定實用信息;題名一般不宜超過30字。題名應該避免使用不常見的縮寫詞、首字縮寫字、字元、代號和公式等;題名語意未盡,可用副標題補充說明論文中的特定內容。
題名頁置於封面後,集資列示如下內容: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小二號黑體,居中)
論文題名(二號黑體,居中)
學生姓名(××××××××三號黑體)
學 號(××××××××三號黑體)
指導教師(××××××××三號黑體)
專 業(××××××××三號黑體)
年 級(××××××××三號黑體)
(××××××××三號黑體)分校(學院)(××××××××三號黑體)工作站
4.3 摘要:摘要是論文內容不加註釋和評論的簡短陳述,應以第三人稱陳述。它應具有獨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閱讀論文的全文,就能獲得必要的信息。摘要的內容應包含與論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供讀者確定有無必要閱讀全文,也供文摘等二次文獻採用。
摘要一般應說明研究工作目的、實驗研究方法、結果和最終結論等,而重要是結果和結論。摘要中一般不用圖、表、公式等,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號、術語和非法定的計量單位。
摘要頁置於題名頁後。
中文摘要一般為300漢字左右,用5號宋體,摘要應包括關鍵詞。
英文摘要是中文摘要的英文譯文,英文摘要頁置於中文摘要頁之後。申請學位者必須有,不申請學位者可不使用英文摘要。
4.4 關鍵詞:關鍵詞是為了文獻標引工作從論文中選取出來用以表示全文主題內容信息款目的單詞或術語。一般每篇論文應選取3-5個詞作為關鍵詞。關鍵詞用逗號分隔,最後一個詞後不打標點符號。以顯著的字元排在同種語言摘要的下方。如有可能,盡量用《漢語主題詞表》等詞表提供的規范詞。
4.5 目次頁:目次頁由論文的章、節、條、附錄、題錄等的序號、名稱和頁碼組成,另起一頁排在摘要頁之後。章、節、小節分別以1.1.1、1.1.2等數字依次標出,也可不使用目次頁。
5、主體部分
5.1 格式:主體部分的編寫格式由引言(緒論)開始,以結論結束。主體部分必須另頁開始。
5.2 序號
畢業論文各章應有序號,序號用阿拉伯數字編碼,層次格式為:
1、×××××××××××××××(三號黑體、居中)
×××××××××××××××××××××××××××××××××(內容用小四號宋體)
1.1、×××××××××××××(小三號黑體、居左)
×××××××××××××××××××××××××××××××××(內容用小四號宋體)
1.1.1、×××××××××××(四號黑體,居左)
×××××××××××××××××××××××××××××××××(內容用小四號宋體)
①×××××××××××××××××(用於內容同樣大小的宋體)
1)×××××××××××××××××(用於內容同樣大小的宋體)
a、××××××××××××××××(用於內容同樣大小的宋體)
5.3 論文中的圖、表、公式、算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數字分別依序連編號編排序號。序號分章依序編碼,其標注形式應便於互相區別,可分別為:圖2.1、表3.2(式3.5)等。
5.4 註:論文中對某一問題、概念、觀點等的簡單解釋、說明、評價、提示等,如不宜在正文中出現,可採用加註的形式。
注應編排序號,注的序號以同一頁內出現的先後次序單獨排序,用①、②、③……依次標示在需加註處,以上標形式表示。
注的說明文字以序號開頭。注的具體說明文字列於同一頁內的下端,與正文之間用一左對齊、占頁面四分之一寬長度的橫線分隔。
論文中以任何形式引用的資料,均須標出引用出處。
5.5 結論:結論是最終的、總體的結論,不是正文中各段的小結的簡單重復,結論應該准確、完整、明確、精煉。
5.6 參考文獻:參考文獻應是學位論文作者親自考察過的對畢業論文有參考價值的文獻。參考文獻應具有權威性,要注意引用最新的文獻。
參考文獻以文獻在整個論文中出現的次序用[1]、[2]、[3]、[4]……形式統一排序、依次列出。
參考文獻的表示格式為:
著作:[序號]作者、譯者、書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時間、引用部分起止頁。
期刊:[序號]作者、譯者、文章題目、期刊名、年份、卷號(期數)、引用部分起止頁。
會議論文集:[序號]作者、譯者、文章名、文集名、會址、開會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時間、引用部分起止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