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華上下五千年是從炎帝時期開始的,還是從黃帝時期開始的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這個只是傳統的說法,事實中華文明不止五千年,一般來說這個五千年是從大禹治水那時算起的.大禹治水的時間根據目前的考證應在公元前2200多年.也就是距今4200多時.不過五千年文明之說早已有之,以當時的學術水平自然不能考證得很清楚,因此只能大概地說五千年了為什麼說中國有5000年的歷史
最近,夏商周斷代工程己經取得突破性成就。專家己公布了《夏商周年表》,確定夏代始年約為公元前2070年。黃帝事夏一千年左右。這樣算來,從黃帶至今已有五千年的歷史。
一般講文明史,是以城、青銅和文字為標志的。考古工作者已在河南淮陽發現了一座屬於黃帝時代的古城遺址-平糧台古城遺址,在這里發現了標志文明的青銅和文字。就文字而言,通常把甲骨文看做是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估計距今三千年左右。1986年,考古工作者在陝西發現了黃帝時代的骨刻文字,專家認為這才是中國最古老的文字。科學家還發現山東大波口文化中晚期?quot;陶文"與商朝的甲骨文有一脈相承的跡象,估計 "陶文"距今約五千年。1993年5月,考古工作者在山東的一座古城遺址中又發現了一種與甲骨文差別較大的"陶文"。"陶文"是刻在陶片上的,有11個宇,分五行排列。第一行3宇,其餘各行皆2字,文字大小均勻,筆劃纖細。陶文距今也接近五千年。專家們還發現了河圖和洛書。河圖刻有一到十個自然數排列圖形,洛書刻有一到九個自然數排列圖形。這些圖形是刻在距今約五六千年的龜甲上,人稱 "河洛文化"。有人稱這是中華文化的源泉。
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南城頭山遺址發現了距今六千多年的古城和祭壇。距今約七千年的河姆渡遺址的文明程度也有力地證實中國的文明史在五千年以上。
B. 中國上下五千年朝代順序
1、夏朝:約公元前2029年-約公元前1559年。
2、商朝:約公元前1559年-約公元前1046年。
3、周朝:約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
4、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
5、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6、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7、新朝:公元8年臘月-公元23年10月6日。
8、玄漢:公元23-25年。
9、東漢:公元25-220年。
10、三國:公元220-280年。
11、晉朝:公元265-420年。
12、南北朝:公元420-589年。
13、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
14、唐朝:公元618-907年。
15、五代:公元907-960年。
16、十國:公元891-979年。
17、宋朝:公元960-1279年。
18、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
19、明朝:公元1368-1644年。
20、清朝:公元1644-1912年。
(2)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從哪個皇帝開始擴展閱讀
中國歷史悠久,朝代更是零星紛繁。每朝的創建者要首辦的事就是確立國號,即朝代名稱,簡稱朝名。朝代由部族、部落聯盟的名稱而來,來自創建者原有卦號、爵位;源於創建者原始政權統治的區域;源於宗族關系;寓意吉祥。
如明末女真勢力復強,重建金國(後金)。後金為了向外擴展,割斷了同明朝的臣屬關系,清太宗皇太極把「女真」改為「滿州」,把「金」改為「清」。
在宋時女真人受制於契丹人,他代針對「遼」字在契丹語中是 「鐵」的意思,因此命名「金」,表示比鐵更堅強有力,可以壓倒「遼」。「金」改「清」的原因,史學家有不同意見,有人認為是皇太極要避免引起尖銳的矛盾。
C. 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中華歷史上下五千年,這只是我們國人比較認可的說法,是從上古時期的皇帝紀元開始算起,即從公元前2698年算起,到現是四千七百多年,接近五千年,所以號稱中華歷史上下五千年。
以上答案僅是個人理解,僅供參考。
D. 上下五千年 是從三皇五帝中哪個算起的
我國關於三皇五帝是誰的說法很多,詳情如下,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三皇:
1.燧人、伏羲、神農(《尚書大傳》);
2.伏羲、女媧、神農(《風俗通義》);
3.伏羲、祝融、神農(同上);
4.伏羲、神農、共工(同上);
5.伏羲、神農、黃帝(《古微書》)。
6.自羲農,至黃帝。號三皇,居上世。(《三字經》)
7.天皇、地皇、泰皇
(《史記》)
8.天皇、地皇、人皇(民間傳說)
五帝:
(1)黃帝、顓頊、帝嚳、堯、舜(《大戴禮記》);
(2)庖犧、神農、黃帝、堯、舜(《戰國策》);
(3)太昊、炎帝、黃帝、少昊、顓頊(《呂氏春秋》);
(4)黃帝、少昊、顓頊、帝嚳、堯(《資治通鑒外紀》)。
(5)少昊、顓頊、帝嚳、堯、舜(偽《尚書序》);以其經書地位之尊,以後史籍皆承用此說。於是這一三皇五帝說被奉為古代的信史;
(6)黃帝(軒轅)、青帝(伏羲)、赤帝又叫炎帝(神農)、白帝(少昊)、黑帝(顓頊)(五方上帝)
E. 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具體是從哪個年代開始算起的
中華上下五千年是從傳說中的黃帝開始算起,大約有四千多年的歷史,通常叫做「上下五千年」。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來歷:
司馬遷的《史記》不列三皇,而將炎、黃排在《五帝本紀》之首,但他並沒有明確黃帝的年代,甚至對顓頊、帝嚳、堯、舜都沒有紀年。現在的文史工具書一般都把黃帝的年代定在公元前26世紀,即距今約4600年(最近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已改為距今約5000年,顯然與前述主流認識相關)。
宋健先生在《超越疑古走出迷茫》一文中說《民報》所用黃帝紀元大概是由當時在東京的史學家推算的。史式教授說其來源為:盧景貴根據邵雍《皇極經世書》稱堯元年為甲辰年,推定這一年為公元前2357年。
再據晉代皇甫謐《帝王世紀》載黃帝在位100年、少昊金天氏84年、顓頊78年、帝嚳高辛氏70年、帝摯9年推算黃帝元年為前2698年。史式說,從黃帝紀元即公元前2698年算起,到今年一共是4704年,不足五千年而接近五千年,這就是『五千年』說的真正來源。
(5)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從哪個皇帝開始擴展閱讀:
中華人文始祖「黃帝」介紹:
黃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據說他是少典與附寶之子,本姓公孫,後改姬姓,故稱姬軒轅。居軒轅之丘,號軒轅氏,建都於有熊 ,亦稱有熊氏。也有人稱之為「帝鴻氏」。
史載黃帝因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黃帝以統一華夏部落與征服東夷、九黎族而統一中華的偉績載入史冊。黃帝在位期間,播百穀草木,大力發展生產,始制衣冠、建舟車、制音律、創醫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