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什麼

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7-09 18:36:36

1. 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什麼

《史記》。《史記》是我國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一部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其首創的紀傳體編史方法為後來歷代「正史」所傳承。

《史記》還被認為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劉向等人認為此書「善序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俚」。



(1)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什麼擴展閱讀:

《史記》的影響

《史記》所寫的雖然是歷史上的實有人物,但是,通過「互見」即突出人物某種主要特徵的方法,通過不同人物的對比,以及在細節方面的虛構,實際把人物加以類型化了。

《史記》為中國文學建立了一批重要的人物原型。在後代的小說、戲劇中,所寫的帝王、英雄、俠客、官吏等各種人物形象,有不少是從《史記》的人物形象演化出來的。

在武俠小說方面,除了人物類型,它的體裁和敘事方式也受到《史記》的顯著影響。中國傳統小說多以「傳」為名,以人物傳記式的形式展開,具有人物傳記式的開頭和結尾;

以人物生平始終為脈絡,嚴格按時間順序展開情節,並往往有作者的直接評論,這一切重要特徵,主要是淵源於《史記》的。



2. 什麼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作者是

《史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作者是西漢時期的司馬遷。史記全書共一百三十篇,分為本紀、書、表、世家、列傳五大部分。《史記》約成書於公元前104年至公元前91年,本來是沒有書名的,司馬遷完成這部巨著後曾給當時的大學者東方朔看過,東方朔非常欽佩,就在書上加了「太史公」三字。「太史」是司馬遷的官職,「公」是美稱,「太史公」也只是表明誰的著作而已。班固的《漢書�藝文志》在著錄這部書時,改成《太史公百三十篇》,後人則又簡化成《太史公記》、《太史公書》、《太史公傳》。《史記》最初沒有固定書名,一般稱為《太史公書》,或稱《太史公記》,也省稱
《太史公》。《史記》本來是古代史書的通稱,從三國開始,《史記》由通稱逐漸成為《太史公書》的專名。近人梁啟超稱贊這部巨著是「千古之絕作」(《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魯迅譽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猴島論壇歡迎你。冷美瞳�ID:23456780為您解答。望採納。

3. 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哪本書

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司馬遷所撰寫的《史記》。現如今的我們之所以能夠知道歷史上的中國曾經經歷過什麼,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有史書的存在。史書,顧名思義就是記載歷史的書籍。早期史書主要以“編年體”的形式進行記載。所謂“編年體”,簡單來說以時間作為敘事順序,這一類型的史書有《春秋》、《竹書紀年》等。而編年體史書其實又可細分為斷代史與通史,其中前者大都是一個朝代一本史書,後者則是貫通了多個朝代史實的史書。

《史記》這本史書原本叫做《太史公書》,司馬遷在這本書中從黃帝時期一路記載到了漢武帝時期,前後的時間跨度長達三千多年。因為時間跨度長,再加之所涉及的地理范圍也非常大,所以司馬遷在以時間為序的基礎之上又增設了“人物綱目”。《史記》全書共130篇內容,其中記錄帝王事跡的《本紀》有12篇,記錄重要歷史人物事跡的《列傳》共有70篇。此外,還有《世家》30篇,《表》10篇,《書》8篇。

像《史記》這種以人物為綱的史書在當時是非常新穎的,此前從未出現過。然後再加上這一史書的主體內容是《本紀》與《列傳》,所以該史書所開創的這一新記載模式便被冠以“紀傳體”之名。

4. 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什麼

《史記》。
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列「二十四史」之首,最初稱為《太史公書》或《太史公記》、《太史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本書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作品詳實地記錄了古代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個方面的發展狀況。《史記》被近代大文豪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5. 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哪一部

《史記》是由司馬遷撰寫的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最初沒有固定書名,或稱「太史公書」,或稱「太史公傳」,也稱「太史公」。「史記」本是古代史書通稱,從三國時期開始,「史記」由史書的通稱逐漸成為「太史公書」的專稱。司馬遷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使《史記》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史記》記載了上自中國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共3000多年的歷史。《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勛貴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跡,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後一篇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歷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共130篇,52.65萬余字。司馬遷參考了眾多典籍,如《左傳》、《國語》、《世本》、《戰國策》、《楚漢春秋》和諸子百家等,同時參考檔案、民間古文書籍。司馬遷還親自采訪,進行實地調查。

河南洛陽漢武帝陵內的漢武帝塑像

《史記》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其首創的紀傳體編史方法為後來歷代「正史」所傳承。同時,《史記》也堪稱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著重要地位,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人們將司馬遷的《史記》與司馬光的《資治通鑒》並稱「史學雙璧」,而二人也被並稱為「史學兩司馬」。

《史記》作為中國史學史上第一部網羅百代的通史名著,不僅在古代中國史學史研究上具有輝煌的成就,甚至在世界古代史學史的研究上也是成就非凡的。《史記》開啟會通古今撰成於一書的先例,樹立了榜樣,於是仿效這種體裁修史的史學家也就相繼而起了。通史家風,一直影響著近現代的史學研究與寫作。

我國古代,史學是包含在經學范圍之內沒有自己的獨立地位的。所以史部之書在劉歆的《七略》和班固的《藝文志》里,都是附在《春秋》的後面。自從司馬遷修成《史記》以後,作者繼起,專門的史學著作越來越多。於是,晉朝的荀勖適應新的要求,才把歷代的典籍分為四部:甲部記六藝小學,乙部記諸子兵術,丙部記史記皇覽,丁部記詩賦圖贊。從而,史學一門,在中國學術領域里才取得了獨立地位。飲水思源,這一功績應該歸於司馬遷和他的《史記》。

正在修史的司馬遷像雕刻

6. 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什麼

《史記》

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西漢司馬遷撰。

初名《太史公書》,又稱《太史公記》、《太史記》、《太史公》。

起於傳說中之黃帝,止於漢武帝時期,共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

「本紀」按年月編寫歷代帝王事跡,為全書綱領。

「表」用表格形式譜列人物和史事。「

書」記典章制度。

「世家」載子孫世襲的王侯封國歷史。

「列傳」人物傳記。

全書規模宏大,體制完備,首創以本紀、列傳為主,書、表相輔的編纂方法,為後世紀傳體史書所取法。

因記敘詳實,內容豐富,材料系統,文字生動,成為人們研究漢武帝以前中國歷史的重要典籍,在中國文學史上也有很高的地位。

據《漢書·司馬遷傳》,東漢時本書已缺十篇,有錄無書。

三國魏張晏認為,所亡諸篇為《景帝紀》、《武帝紀》、《禮書》、《樂書》、《兵書》、《漢興以來將相年表》、《日者列傳》、《三王世家》、《龜策列傳》、《傅靳列傳》。元帝、成帝之間褚少孫補作《武帝紀》、《三王世家》、《龜策列傳》、《日者列傳》。張晏之說不可盡信,但今本《史記》確有殘缺,並雜有後人續筆。

書中標明「褚先生曰」以下文字,即為褚少孫補作。

後人注釋之作主要有南朝宋裴駰撰《史記集解》,唐司馬貞撰《史記索隱》,張守節撰《史記正義》。清梁玉繩作《史記志疑》,側重考訂史事。日本瀧川資言作《史記會注考證》,匯集了各家注釋和考證成果。近人尚有多種注釋、考證之作。

7. 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什麼

《史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人們稱為「信史」,由西漢武帝時期的司馬遷花了13年的時間所完成的。全書共有本紀十二篇,表十篇,書八篇,世家三十篇,列傳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記載了上起中國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約公元前3000年)下至漢武帝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歷史。它包羅萬象,而又融會貫通,脈絡清晰,「王跡所興,原始察終,見盛觀衰,論考之行」(《太史公自序》),所謂「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詳實地記錄了上古時期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個方面的發展狀況。
《史記》它不同於前代史書所採用的以時間為次序的編年體,或以地域為劃分的國別體,而是以人物傳記為中心來反映歷史內容的一種體例。從此以後,從東漢班固的《漢書》到民國初期的《清史稿》,近兩千年間歷代所修正史,盡管在個別名目上有某些增改,但都絕無例外地沿襲了《史記》的本紀和列傳兩部分,而成為傳統。同時,《史記》還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在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8. 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巨著是什麼它的作者是誰

我們在上初中學歷史的時候就知道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史記》,作者是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史記》記載了上至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史記》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同時它也位列二十四史之首,與司馬光的《資治通鑒》並稱中國的「史學雙璧」。我們大家耳熟能詳的歷史典故比如:屈原投江、陳涉起義、鴻門宴等都出自於《史記》,另外還有很多我們熟知的成語比如先發制人、指鹿為馬、沐猴而冠、四面楚歌、運籌帷幄、毛遂自薦、歃血為盟等同樣出自於《史記》。學習和閱讀《史記》對提升我們的歷史文化修養,增加知識儲備量是大有裨益的。

自《史記》成書以來得到了後世歷代名家的推崇,比如梁啟超評價說:史界太祖,端推司馬遷;魯迅稱贊《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9.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什麼體通史

《史記》是二十四史之一,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全書包括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

《史記》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與《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史記》還被認為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司馬遷,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

司馬遷早年受學於孔安國、董仲舒,漫遊各地,了解風俗,採集傳聞。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繼承父業,著述歷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

閱讀全文

與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2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