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不是只有兩個:美國歷史上都有哪些執政黨
美國的政黨制度被認為是西方政黨制度的代表樣板,在兩百多年的時間里曾經有數個不同政黨上台執政。而除了「國父」華盛頓是無黨派的之外,其他的美國總統都擁有自己的的所屬政黨。
聯邦黨
也稱國家黨,成立於1792年,創始人為漢密爾頓,亞當斯也是聯邦黨的核心領導人。雖然華盛頓是無黨派的,但他對漢密爾頓幾乎是言聽計從。因此在華盛頓時期,聯邦黨是實際上的執政黨。華盛頓隱退後,亞當斯贏得大選,聯邦黨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個名副其實的執政黨。
▲最新當選總統的共和黨人——唐納德·特朗普
『貳』 中國的民主黨派哪個影響力最大表現什麼方面
在中國大陸,除了中國共產黨以外,還有被統稱為民主黨派的八個政黨: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國民主同盟、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國致公黨、九三學社、台灣民主自治同盟。民主黨派在政治上擁護共產黨的領導,這是它們在與共產黨長期合作、共同奮斗過程中作出的歷史選擇。各民主黨派享有憲法規定范圍內的政治自由、組織獨立和法律地位平等。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合作的基本方針是「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
八個民主黨派的成員發展各有側重,民革主要是與台有關系和與原國民黨有關的人員,現在也發展一些其他方面的人.民盟主要是大學的教授和講師,民建主要是經濟界的人士和從事經濟研究的人員.民進主要是中教老師和出版界人士,農工黨主要是醫務工作者.致公黨主要是歸僑,僑屬以及與僑有關人員.九三學社主要是科技工作者.台盟主要是台灣籍的人士,不知你是那類人士?可向你所在地方組織提出申請,如區級組織或市級,這要看你所在的單位是省直還是在市直或民營企業,還需要到你本人所在單位黨委考察.有很多程序,較麻煩
民主黨派有規定,不在在校學生中發展成員。民主黨派主要吸收具有高等學歷及中級以上職稱的知識分子,並符合該黨派其它條件的人員。
『叄』 歷史上有哪些優秀共產黨員
1、孔繁森,山東省聊城市五里墩村人,生前在西藏高原奮斗十年,為西藏發展付出了巨大貢獻,奉獻自己的生命,在崗巴縣工作時,和人民群眾一起辛勤 勞作,同時大力抓小學教育。帶領群眾客服困難,發展經濟,關心人民,照顧幼小,救濟貧困。被譽為「新時期領導幹部的楷模」。
5、張富清,陝西洋縣人,一九四八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解放大西北眾多戰斗中不畏生死,勇往直前,獲得軍功多次,是「戰斗英雄」「戰斗英雄」「人民功臣」。
『肆』 全世界最厲害的黨是什麼黨
彭格列黑手黨[你滾= =。
『伍』 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政黨是哪個黨
英國保守黨
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政黨是英國保守黨。保守黨是世上最古老的有組織政治團體,其演化可上溯至18世紀,早期在國會的托利黨派系,以至於活躍於16至17世紀時期,一種在議會內支持政府,稱之為「帝黨」的不正式派別。普遍認為,保守黨與美國民主黨的份量與地位相若,而美國民主黨的歷史則可直接上溯至18世紀。以選舉的勝出次數計算,保守黨是英國歷史上最成功的政黨,其前任黨魁是特蕾莎.梅,她同時也是前任英國首相,並負責統率內閣。
(5)歷史上什麼黨最厲害擴展閱讀:
與工黨的情況一樣,保守黨近年正面對黨員人數持續下滑的趨勢。盡管自卡梅倫在2005年12月當選黨魁後,保守黨黨員人數一度有回升的跡象,但踏入2006年以後,人數即重新下降,至2006年年尾,其黨員總人數甚至要比卡梅倫上任黨魁的時候還要低。不過話雖如此,保守黨現時尚大約有290,000名黨員,仍然是英國黨員人數最多的政黨;至於工黨和自由民主黨則分別大約有200,000和70,000名黨員,兩者加起來的人數仍要比保守黨的低。
『陸』 中國共產黨是歷史上第幾個共產黨
一)北歐五國的共產主義政黨和組織
北歐社會民主黨的力量很強,共產主義政黨和組織本來就較弱,經歷蘇東劇變,他們的力量和影響進一步削弱。在劇變中,有些黨已消失(例如丹麥共產黨),有的黨已改名易幟(例如冰島共產黨已改為社會黨性質的人民聯盟),但經過努力,仍有一些黨保存下來了。
1.芬蘭共產黨。其主席為哈卡寧,總書記為維達涅米,現在仍然擁有分布在300個基層組織的1萬名黨員。主要成份是工人、職員和知識分子。中央委員會有50名委員,政治局有10名成員,每兩年召開一次代表大會,出版發行機關報《通訊員報》周報。該黨目前是北歐力量最大的共產黨,在社會上有一定的影響力。1987年大選中,以其成立的競選組織「民主選擇」名義獲得4個議席。1991年大選中,參加芬蘭左翼聯盟,共同獲得19個議席,但1995年該聯盟參政需要與社民黨協調一致,故把芬共開除出盟。
2.芬蘭共產主義工人黨。其主席是拉赫登麥基,總書記是曼尼科。現有黨員1000人,其成份主要是抱怨芬共「僵化」的前芬共黨員、退休工人和職員。他們主要在首都赫爾辛基和烏西馬省開展一些活動。最高權力機構是每年召開一次的黨代會,中央委員會由27名委員和13名候補委員組成,內設由11人組成的政治局。出版機關報《工人新聞》。該黨從未獲議席。
3.挪威共產黨。成立於1923年,但長期發展不大。它在1945年6-10月支持本國工黨的施政綱領,曾經參加本國聯合政府,並談判兩黨聯合。此後在同年進行的大選中,獲得11.9%的選票和11個議席,但並沒有能夠再次入閣,也未能實現與工黨的聯合,從此該黨不斷走下坡路。1953年大選中只得3個議席,1957年只得1個議席,1961年完全沒能夠進入議會。1971年其十三大提出要走適合本國的社會主義道路,1973年與挪威社會主義人民黨等組成選舉聯盟,共同獲得了16個議席,其中自己佔1個議席,但1975年丟失了該議席,1977年大選中只得0.4%的選票。冷戰結束後,在形勢的沖擊下,該黨繼續削弱。但由於它仍然堅持維護社會最底層的人們的利益,現在仍然有大約1000名黨員,在1997年的大選中獲得大約0.1%的選票。該黨目前有完善的領導機構,即中央委員會,並且出版機關報《自由報》。
4.挪威工人黨。主席是索爾維·歐姆達爾。1990年改稱現名,其前身為挪威工人共產黨(馬列)。改名後繼續出版發行機關報《階級斗爭》。在1983年大選中獲得兩萬張選票,即1.2%的得票率,而在1993年大選中,得票率為1.1%,獲得1個議席。在1997年大選中獲得4萬張選票,得票率為1.6%,但因為在奧斯陸選區得票率下降失去了唯一一個議席。
5.瑞典共產黨。它在1995年11月召開了重建大會,通過了《瑞典共產黨宣言》,這是冷戰後重新活動的重要標志。該黨現在有黨員3000餘人,其中工人佔70%,最高權力機構是每3年召開一次的全國代表大會,組織分為中央、地區和地方3級,主要活動是利用黨刊《方針報》宣傳黨的思想和主張。
6.丹麥共同路線黨。有黨員5000人,以工人和退休者為主,其中很多是不滿丹共與社民黨妥協的前丹共黨員。每年舉行一次全國會議,出版雙月刊《路線》,主辦人民電台,1989 年獲哥本哈根市議會兩個議席,1993年減為1席。
上述保持下來的共產黨,仍然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和為共產主義奮斗的目標。主張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本國實踐相結合,在斗爭中加強自身的改革和建設。芬蘭共產黨宣稱自己是芬蘭工人階級的革命政黨,其理論基礎是馬克思主義,即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的思想理論,其最終目標是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其組織原則是民主集中制,但必須保障每個黨員享有充分的民主權利,表示堅持無產階級國際主義。芬蘭共產主義工人黨宣稱自己是芬蘭唯一的馬列主義革命黨。挪威共產黨宣稱自己是以馬列主義為基礎、以民主集中制為原則的工人階級政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挪威工人共產黨在1995年召開的代表大會上,堅持提出實現共產主義是自己的奮斗目標,階級斗爭是手段。丹麥共同路線黨則聲稱其活動基礎是社會主義和馬克思、列寧的學說,黨的目標是贏得政治和經濟權力並達到社會主義和建立沒有剝削和壓迫的無階級社會。
各個黨根據本國情況進行探索,提出了各自的政策和策略。芬蘭共產黨主張實行高度的政治開放和多黨制。規定自己當前的戰略是實現共產黨與環境保護組織的「紅綠合作」,以「紅綠政策」替代資產階級政策,粉碎芬蘭社會中的「右派霸權」,維護芬蘭人民的社會保障。提出要擴大公民的民主權和自治權以及勞動者對企業管理的參與權,要實行公平分配,保障公民的基本權益和福利,節約利用自然資源和能源以保護環境。其近期的目標是通過管理資本和金融市場對市場經濟進行調控,反對國家金融機構和主要經濟部門的私有化。要求保證失業者、退休工人和學生的基本福利,要求補充立法保障青年人的學習、就業、收入和住房,批評政府在減少失業方面工作不力,要求政府盡快解決失業問題,要求實現6小時工作制度等。芬蘭共產主義工人黨提出其政治目標是通過民主改革和基本生產資料的社會化爭取工人階級掌握政權並向社會主義過渡。在國內政治方面,主張加強左翼力量的民主合作,主張建立廣泛的民主陣線,要求對銀行、保險公司、大工業企業等實行國有化和取消金融壟斷,要求實現社會充分就業和男女同工同酬。瑞典共產黨提出,創建反映平等、集體思想和團結的社會主義社會是自己的目標。挪威共產黨主張通過國有化、擴大民主監督和市政自治等革新措施限制壟斷資本權力,向社會主義和平過渡,建立一個民主的人民政權。
多數黨認為蘇東劇變後,盡管目前世界共運面臨巨大困難,但國際社會主義不會消亡。中國等國仍在堅持社會主義,反對資本主義,爭取社會主義的政治運動正在各國重新興起。在當今的形勢下,所有共運和工運力量應從蘇共的失敗中吸取教訓,互相交流、往來和支持,並聯合起來共同對付帝國主義和資本主義的進攻。對國際形勢特別是西北歐的形勢,多數黨主張維護國家的獨立和中立地位。主張實現國際和平、緩和、裁軍和共同安全。反對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支持第三世界爭取民族自決權和維護民族獨立的斗爭。反對推行歐洲一體化政策,反對本國政府加入歐洲聯盟、西歐聯盟和歐洲經濟貨幣聯盟等。芬蘭共產主義工人黨不贊成芬蘭加入歐盟和納入歐洲一體化,反對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贊同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丹麥共同路線黨則要求丹麥退出歐盟和北約。挪威共產黨主張挪威退出北約。
(二)英國的共產主義政黨和組織
英國的共產主義政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初期有過一段高漲時期,但在冷戰結束前已經嚴重衰落,對國家政治幾乎不產生任何影響。在蘇東劇變時老英國共產黨演變成為「民主左翼」組織。現在仍堅持共產主義方向的力量不僅很弱,而且在組織上處於四分五裂狀態。目前,還存在的兩個主要的共產主義政黨,一個是英國共產黨(也稱為「晨星報派」),另一個是新英國共產黨。兩黨加在一起約有黨員1500人,但它們的刊物的讀者達兩萬多人。
1.目前組織上基本穩定並開始略有回升。
早在80年代,老英國共產黨內就有一部分黨員對當時黨的狀況很不滿意。他們終於在1988年退黨,另立組織;而因為他們控制老英國共產黨的機關報《晨星報》,也被稱為「晨星報派」。在老英國共產黨在1991年演變成為「民主左翼」組織後,晨星報派逐漸地把英國共產黨這個名稱和旗幟接過來了。近幾年來,該黨在總書記希克斯的領導下,堅持高舉共產黨的旗幟,在工會中的影響擴大,力量有所回升,黨員人數達1200人左右。該黨也克服了種種困難,堅持出版發行現在已經成為西方唯一一份有共產黨背景的英文日報《晨星報》,發行量為8000份,讀者達兩萬人。
新英國共產黨的黨員大部分是在70年代從老英國共產黨里分裂出來的。他們在1977年成立了新英國共產黨。該黨長期被各種困難特別是經濟困難所困擾,一度欠債高達4—5萬英鎊。通過募捐等活動和工作,現在已經基本上做到收支相抵,正在走出經濟困難。現在有黨員300人左右,出版發行黨報《新工人報》(周報,發行量達2000份)。總書記為安迪·布魯克斯。
2.在堅持馬列主義前提下,調整路線政策。
英國共產黨對原黨的綱領《英國走向共產主義的道路》進行了修改。它提出要堅持以馬列主義為理論基礎,堅持共產主義方向,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它剔除了原綱領里對共運形勢的錯誤分析和估計,堅持黨的基本方針,從本國實際出發,調整政策,表示要廣泛爭取左翼和勞工運動的支持,要注意同其他進步力量結成廣泛的反壟斷聯盟,開展議會內外的斗爭。
新英國共產黨表示要繼續堅持馬列主義,重申自己是一個馬列主義政黨,自己的主要目標是幫助工人階級獲得國家政權,建設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在英國國內政治中,新英國共產黨在選舉中不提出自己的候選人,而表示支持英國工黨,同時要求工黨加強同工會的關系。
3.吸取蘇聯崩潰經驗教訓,增強對社會主義的信心。
在對蘇聯東歐劇變進行反思時,英國共產黨認為,該劇變是世界工人階級運動的嚴重挫折,有許多經驗教訓值得總結,但社會主義並沒有失敗。
在蘇聯東歐劇變後,新英國共產黨批判了戈爾巴喬夫的「新思維」。提出社會主義沒有失敗,社會主義是解決資本主義危機的唯一出路。
『柒』 歷史中哪個朝代的黨爭最慘烈,最嚴重
"牛李黨爭」是唐朝後期統治集團內部爭權奪利的宗派斗爭,也稱「朋黨之爭」。 「牛黨」是指以牛僧孺、李宗閔為首的官僚集團;「李黨」是指以李德裕為首的官僚集團。牛黨大多是科舉出身,屬於庶族地主,門第卑微,靠寒窗苦讀考取進士,獲得官職。李黨大多出身於世家大族,門第顯赫,他們往往依靠父祖的高官地位而進入官場,稱為「門蔭」出身。 從表面看,牛李黨爭似乎是庶族官僚與士族官僚之間的權力斗爭,實際上兩黨在政治上也有深刻的分歧。兩黨分歧的焦點主要有兩個:一是通過什麼途徑來選拔官僚。牛黨多科舉出身,主張通過科舉取士;李黨多門蔭出身,主張門蔭入仕。二是如何對待藩鎮。李黨主張對不聽朝廷命令的藩鎮用兵,以加強唐朝中央的地位;牛黨則主張姑息遷就。兩黨除了政治上的分歧外,還牽扯進個人的恩怨。兩黨在具體問題上各有是非,牛僧孺、李宗閔因評論時政,得罪了宰相李吉甫,曾遭到貶斥,而李德裕是李吉甫的兒子,因此雙方結怨甚深,一旦大權在握,就排擠打擊對方。唐穆宗長慶年間(公元821—824年)牛僧孺做宰相時,就把李德裕排擠出朝廷。李德裕任四川節度使時,接受吐蕃將領的投降,收復了重鎮維州。牛僧孺卻意氣用事,強令把降將和城池交還吐蕃。而唐武宗時(公元841—846年),李德裕做宰相,又把牛僧孺、李宗閔放逐到南方。唐武宗死後,宣宗即位,牛黨成員白敏中任宰相,牛黨又紛紛被重新啟用,李黨全遭罷斥。李德裕被趕到遙遠的崖州,不久憂郁而死。 這場統治階級內部的宗派斗爭,加深了唐朝後期的統治危機。 而明末的東林黨與三(浙齊楚)黨,以至發展到後來與閹(魏忠賢)黨的紛爭,也給明朝這個大駱駝壓上了最後一科看似救國的稻草。 東林黨是源於無錫的東林書院,其開創者為當時已罷官為民的顧憲成,另外二人為鄒元標以及趙南星,其次外加高攀龍等人。而三黨與閹黨的最終結合,以及對東林黨人的殘酷鎮壓,則為最終導致了明朝的滅亡埋下了深深的伏筆。這場幾十年間的戰斗看似東林黨人的為國為民,大義凌然。其實與唐代的牛李黨並沒有實質性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