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福清的歷史
福清,簡稱融。唐聖歷二年(公元699年),析長樂東南太平、感德、崇福、山亭、孝義、萬安、長東、永樂8鄉置萬安縣,隸於泉州(今福州)。天寶元年(742年)改名福唐縣,隸於長樂郡(今福州)。元和三年(808年),長樂縣並入福唐縣。元和五年(810年),復析出置長樂縣。後梁開平二年(908年)改名永昌縣,隸福州。後唐同光元年(923年)復名福唐縣。長興四年(閩龍啟元年,933年),以「山自永福里,水自清源里,會於治所」,改福唐為福清。隸長樂府(是年,福州升為長樂府)。兩宋,福清縣仍隸福州。其間,在北宋太平興國五年(980年),曾改隸興化軍。太平興國八年(983年),復隸福州。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升福州為福安府,福清縣隸福安府。
元初,福清縣屬福州路。元貞元年(1295年),以戶滿四萬,升為福清州,仍隸福州路。明洪武元年(1369年)復為縣,隸福州府。南明隆武元年(1645年),隸天興府。清代,福清縣仍隸福州府。嘉慶三年(1798年),析福清縣海壇島地置平潭建軍廳,直隸福州府。
民國元年,福清縣屬東路道(民國三年,改稱閩海道)。民國十四年,福清縣直屬省轄。民國廿二年12月至民國廿三年1月,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期間,福清縣屬閩海省。民國廿三年7月,福清縣隸福建省第一行政督察區。廿三年8月,南日島歸福清縣管轄。民國廿四年4月,南日島從福清縣析出,設立南日島特種區,歸第一行政督察區管轄。同年9月10日,南日島歸福清縣管轄,列為第四區署。民國廿五年12月,第四區署改為南日特種區,直屬省轄(至此,南日島脫離福清。民國廿九年5月,南日島特種區裁撤,劃歸莆田縣管轄)。民國三十六年4月,福清縣直屬省轄。 1949年8月16日解放。歷屬福建省第四行政督察區(1949年9月)、閩侯專區(1950年)、晉江專區(1956年)、閩侯專區(1959年)、莆田地區(1971年)、福州市(1983年7月)。
1990年12月26日國務院批准,撤銷福清縣,設立福清市(縣級)。1991年5月5日正式掛牌。
2005年底,福清撤銷音西、陽下、宏路、融城等3個鎮、1個街道,析出海口鎮8個村委會,整合設立玉屏、龍山、龍江、音西、宏路、石竹、陽下7個街道辦事處。
② 福清是福建哪裡的
福清簡稱「融」,雅稱玉融,地處福建省海峽西岸經濟區中部樞紐和省會中心城市福州南翼,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輕的城市,是全國首批綜合改革試點縣市,全國村鎮建設試點縣市,是全國著名僑鄉,歷史悠久,素有「海濱鄒魯,文獻名邦」之美譽。
面積: 2430平方公里
人口: 2009年,121.7萬
方言: 閩東方言福清話
著名景點: 靈石山國家森林公園等
③ 福清在哪
福清簡稱「融」,雅稱玉融,名取自「山自永福里,水自清源里,來會於治所」一語中的 「永福」(今福建省永泰縣)、「清源」(今福建省莆田市)二詞。地處福建省海峽西岸經濟區中部樞紐和省會中心城市福州南翼,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輕的城市,是中國首批綜合改革試點縣市,中國村鎮建設試點縣市,是中國著名僑鄉,歷史悠久,素有「文獻名邦」之稱譽,漢族外,也有不少回族、蒙古族、畲族。
郵編:350300 代碼:350181 區號:0591 別稱:融拼音:Fú Qīng Shì 英譯:Fuqing City
福清市是福建省福州市轄的一個縣級市,位於福建省東部沿海,地理坐標為北緯25°18′-25°52′,東經119°03′-119°42′。北與長樂市、閩侯縣永泰縣交界,西與莆田市毗鄰,東隔海壇海峽與平潭縣相望,南瀕興化灣與莆田市南日島遙對。海岸線總長348千米,有大小島礁866個。總面積1931.7平方千米(另一出處數據:陸地面積1518.24平方千米,海域面積911.52平方千米)。2003年末,全市戶籍人口120.51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約18.53萬人。
後唐長興四年(933年),自「山自永福里,水自清源里,會於治所」中取山水各一字,定名福清
④ 福建省福清市的歷史
福清簡稱「融」,地處福建省海峽西岸經濟區中部樞紐和省會中心城市福州南翼,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輕的城市。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晚期,就有先民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公元699年置縣,1990年12月撤縣建市,現轄20鎮1街,市域總面積2430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1519平方公里,人口121.7萬,是全國首批綜合改革試點縣市、全國村鎮建設試點縣市。
一、福清區域特色
一是山海資源豐富。福清西北多山,東南瀕海。山地面積102萬畝,盛產枇杷、龍眼、荔枝等四時佳果;淺海灘塗92萬畝,放養著蟶、蛤、蠣、魚、蝦等海味珍品;並有儲量較大的礦藏資源。福清海岸線長達348公里,佔全省的13%,建港條件優越,可建5-30萬噸深水優良泊位100多個。現已建成5000噸位融僑集裝箱碼頭、3萬噸級元洪通用碼頭、5萬噸級江陰港區1號泊位集裝箱碼頭,在建中的還有元洪碼頭二期、江陰港區2、3號泊位及火電項目等專業碼頭,是國家一類開放口岸。
二是區域位置特殊。國道和福泉高速公路縱貫南北,把福清與省會福州及廈漳泉等省內經濟最活躍區域連成一片。東臨台灣海峽,最近處與台灣新竹市僅距84海里,是福建省對台、對外合作交流的重要窗口。
三是愛鄉賢達眾多。福清人素有愛拼敢贏、重情重義的精神特質。現有海外華僑和新移民78萬多,分布在東南亞、歐美、澳洲、非洲等112個國家和地區,還有近10萬玉融兒女活躍在全國各地經濟建設主戰場上。廣大旅外鄉親致富不忘造福家園,或回鄉捐建公益、投資辦廠,或積極牽線搭橋協助招商引資,對福清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貢獻卓著,建功至偉。四是人文勝跡薈萃。境內有國家4A級旅遊風景區石竹山、日本三大佛教之一黃檗宗祖庭萬福寺、南少林寺遺址、靈石國家森林公園以及國家級重點文物瑞岩山彌勒佛造像等諸多名勝古跡。福清是「睜眼看世界第一人」民族英雄林則徐的祖籍地,鄭俠、葉向高等一大批傑出歷史人物,為玉融古邑贏得「文獻名邦」的美譽。
二、福清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20多年特別是建市10多年以來,伴隨共和國前進步伐,百萬福清人民領開放風氣之先,借政策驅動之利,揚僑台區位優勢,在改革開放、富民強市的道路上勇立潮頭,闊步向前,構築起了福清新世紀經濟騰飛的堅強基石。2004年福清經濟社會繼續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主要經濟指標延續了近年來不斷增長的上升勢頭,達到了進入新世紀以來的最好水平,福清各項事業又登上了新的更高的發展平台,全市上下呈現出了風正氣順、人和業興的良好氛圍。 一是經濟總量大幅攀升。全面超額完成2004年初市委提出的經濟發展「234」目標任務,其中財政總收入達到20.38億元,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3.28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產值達到470.97億元,分別增長23%、15.56%和45.06%,主要經濟指標的增量、增幅均位居福州各縣市區前列。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國民經濟實現了「三個歷史性跨越」:
一是地區生產總值從2001年突破200億到2004年突破300億元大關,僅用了3年時間;二是財政總收入在2001年10.27億元基礎上基本實現了翻一番,也僅用了3年時間,成為全省第二個財政收入過20億元和國稅收入過10億元三個縣市之一;三是全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去年接近2.5萬元,摺合3000美元,這意味著福清已經提前16年率先實現了中央提出的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經濟指標。能夠實現這些突破,工業經濟所起的作用最為明顯,工業主導地位更加突出,去年全市實現工業產值624.3億元,增長32.28%,以工業為主體的第二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高達58.96%。
二是「三大需求」強勢增長。投資、消費和出口,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大需求」,都得到快速增長。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強勢增長,全年累計完成投資總額66.94億元,增長53.4%;「親情工程」成效逐步顯現,在海外、在國內和在福清的「三支福清人隊伍」已經成為推動福清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去年全年內資實際到資達到21.49億元,增長52.53%,實際利用外資2.03億美元。外貿出口增勢迅猛,全年實現出口總值34.15億美元,增長64.95%。商貿市場日趨繁榮,引進了國美電器、拓福建材超市等大型連鎖商貿企業,福清商貿流通現代化水平進一步提升,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2.28億元,增長10%。
三是工業園區快速推進。融僑開發區「國家級」的品牌優勢進一步凸顯,南部片區開發和顯示器產業園申報、建設工作穩步推進,出口加工區建設已經啟動;以電子信息、汽車玻璃為代表的產業集群已初具規模,規模以上工業產值達到366億元,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77.7%;冠捷、捷聯顯示器產量突破2000萬台躍居全球第一;福耀汽車玻璃實現了我市「中國名牌產品」零的突破,浮法玻璃第一條生產線順利試產,福耀公司入選第六屆中證?亞商中國最具發展潛力上市公司50強,並名列第7位。元洪投資區鎮街捆綁招商和「飛地」工業發展成效顯著,許多經濟指標實現了倍增式增長,第一期10萬平方米標准廠房已全面竣工並基本招商完畢。江陰工業集中區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展開,2、3號泊位碼頭和鋼鐵前期項目、國電一期等重點項目已正式動工,以福抗、福興醫葯為代表的新興產業正在形成,各類項目正在加速集聚;江陰港對外開放工作通過國家驗收,新辟了美西、歐洲地中海和日本三條國際航線,加上2003年開通的西非航線,目前共開通了四條國際航線。重點鄉鎮工業集中區建設取得新的進展,工業集聚、產業集聚效應更加明顯,成為推動鎮域經濟發展的有效載體。
四是發展格局更加協調。三次產業同步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穩中有升,實現農業總產值60.94億元。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長,群眾生活進一步改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64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963元,分別增長9.4%和10.28%,居民本外幣儲蓄余額達到233億元。全面實施科教興市戰略,去年高考上線率和中考優秀率達到近年來的最好水平,提前一年在全省率先實現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目標;亞通公司設立了福清首個國家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高新技術企業產值(含捷聯)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52.7%。城區面貌進一步改觀,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斷加大,啟動了清盛大道、福業大道、中環路等城區主幹道建設,完成了元洪路拓寬改造工作,建成了龍山公園等群眾休閑活動場所;城區交通狀況進一步改善,「暢通工程」達到國家二等城市標准。先後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市、全國食品工業強市和省級衛生城市等榮譽稱
⑤ 請問福清是哪個地方
福建省福清市屬於福建省會福州地區:
福清位於閩中沿海,別稱"玉融"。東與平潭隔海相望,南與莆田相接,西與永太相連,北與閩侯、長樂相鄰。全市版圖面積2430平方公里,設有21個鎮街,總人口119.58萬人。
福清古屬七閩。唐聖歷二年(公元699年)置縣,稱萬安縣。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名福唐縣,後唐興四年(公元933年)始稱福清縣,1990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撤縣建市。
福清市是著名僑鄉,華僑旅外歷史有500多年。在海外有華僑、華人63餘萬人,遍布東南亞、日本、美國、西歐等73多個國家和地區。
福清市屬亞熱帶氣候,具有明顯的海洋性氣候特徵,光照充足,雨量豐富。夏季台風頻繁,雨量集中,有利於喜溫喜濕作物生長。
福清山海資源豐富,以此為依託的綜合農業發展迅猛,正逐步走上創匯農業,現代農業的發展軌道。1999年全市農業總產值達51.3億元,比增6.67%。糧食生產穩步增長,為全省重要產糧區.為全省重要產糧區.水產和畜牧業已經形成種苗繁育,飼養,產品加工,運銷以及飼料相配套的龍形產業鏈. 鄉鎮企業發展迅速,1999年實現總產值316.84,比增19.6%,擁有產值在1000萬元以上企業190家。一個以山海資源為依託, 以市場為 導向,以傳統種養為基礎,以"兩高一優"農業為龍頭,帶動農林牧副漁各業聯動,協調發展的農村經濟新格局已經形成.福清現已躍居全國農業生產百強縣(市)第十位.是福建省唯一獲此殊榮的縣(市)。
福清交通十分方便。福廈公路自北向南縱貫全境,市內又新建、拓建了建城路、元洪路、西聖路、漁江路、清榮大道等;境內海岸線長達430公里,有天然良港,現已建成融僑集裝箱碼頭和元洪碼頭及進港航道主體工程。郵電通訊事業發展迅猛,程式控制電話總容量達26、37萬門,21個鎮街全部開通程式控制電話,2000年末城鄉電話用戶普及率達62、51%。
福清山清水秀,歷史悠久,名勝古跡頗多。其中瑞雲塔、龍江橋、黃檗寺、瑞岩山、萬安城、石竹山、靈石寺等都是中外遊客神往和游覽憩息之所。
⑥ 請問福清市屬於福州市的管轄嗎 是屬於福州市的哪個區呢
福清市屬於福州市管轄,是福州市下轄縣級市,不屬於其他區管轄。
福清市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福州南翼,地理坐標為北緯25°18′—25°52′,東經119°03′—119°42′之間。北與長樂區、閩侯縣、永泰縣交界,西與莆田市毗鄰,東隔海壇海峽與平潭縣相望,南瀕興化灣與莆田市南日島遙對。陸域面積1519平方公里,海域面積911平方公里。
福清市簡稱"融",雅稱「玉融」。名取自「山自永福里,水自清源里"一語中的"永福"、"清源"二詞。福清位於福建省東部沿海,地處福建省海峽西岸經濟區中部樞紐和省會中心城市福州南翼,素有"文獻名邦"之美譽。
截至2019年12月,,福清市下轄7個街道、17個鎮:玉屏街道、龍山街道、龍江街道、音西街道、宏路街道、石竹街道、陽下街道,海口鎮、城頭鎮、南嶺鎮、龍田鎮、江鏡鎮、港頭鎮、高山鎮、沙埔鎮、三山鎮、東瀚鎮、漁溪鎮、上逕鎮、新厝鎮、江陰鎮、東張鎮、鏡洋鎮、一都鎮。
(6)歷史上的福清是現在的哪裡擴展閱讀
歷史沿革
唐聖歷二年(公元699年),析長樂東南太平、感德、崇福、山亭、孝義、萬安、長樂、永樂8鄉置萬安縣,隸於泉州(今福州)。天寶元年(742年)改名福唐縣,隸於長樂郡(今福州)。
元和三年(808年),長樂縣並入福唐縣。元和五年(810年),復析出置長樂縣。後梁開平二年(908年)改名永昌縣,隸福州。後唐同光元年(923年)復名福唐縣。
長興四年(閩龍啟元年,933年),以「山自永福里,水自清源里,會於治所」,改福唐為福清。隸長樂府(是年,福州升為長樂府)。
兩宋,福清縣仍隸福州。其間,在北宋太平興國五年(980年),曾改隸興化軍。太平興國八年(983年),復隸福州。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升福州為福安府,福清縣隸福安府。
元初,福清縣屬福州路。元貞元年(1295年),以戶滿四萬,升為福清州,仍隸福州路。明洪武元年(1369年)復為縣,隸福州府。
南明隆武元年(1645年),隸天興府。清代,福清縣仍隸福州府。嘉慶三年(1798年),析福清縣海壇島地置平潭建軍廳,直隸福州府。
民國元年,福清縣屬東路道(民國三年,改稱閩海道)。民國十四年,福清縣直屬省轄。民國廿二年12月至民國廿三年1月,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期間,福清縣屬閩海省。民國廿三年7月,福清縣隸福建省第一行政督察區。
同年8月,南日島歸福清縣管轄。民國廿四年4月,南日島從福清縣析出,設立南日島特種區,歸第一行政督察區管轄。同年9月10日,南日島歸福清縣管轄,列為第四區署。
民國廿五年12月,第四區署改為南日特種區,直屬省轄(至此,南日島脫離福清。民國廿九年5月,南日島特種區裁撤,劃歸莆田縣管轄)。民國三十六年4月,福清縣直屬省轄。
1949年8月16日解放。歷屬福建省第四行政督察區(1949年9月)、閩侯專區(1950年)、晉江專區(1956年)、閩侯專區(1959年)、莆田地區(1971年)、福州市(1983年7月)。1990年12月26日國務院批准,撤銷福清縣,設立福清市(縣級)。1991年5月5日正式掛牌
⑦ 有沒有人知道福清在什麼地方
福清位於東南沿海之濱,東臨台灣海峽,是祖國大陸距台灣最近的一個城市,最近處與台灣新竹市僅距84海里,也是福建省對台、對外合作交流的重要窗口。特別是隨著2008年福州新港的開發,給福清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性機遇。福州新港位於福清江陰半島,是福建省的兩個重要發展港口之一,是未來對外經濟發展的重要基地,未來的江陰港,必將成為海西樞紐港。因為她下承地利。江陰港區水深港闊,不凍不淤,天然避風,20萬噸級以上大型船舶可在此通航、靠泊和調頭,全年全日進出港不受航道和潮水的限制,是迄今為止「全國少有、福建最佳」的深水良港。江陰港區位顯要,前可直抵寶島,東出太平洋,後可輻射贛、皖、湘、鄂、豫、桂、滇、黔、川、渝等廣袤內陸,環江陰地域內更涵蓋了省會經濟實力最強的縣市區。凡此種種,皆是成就江陰港未來得天獨厚的基礎條件。
福清是全國著名的僑鄉,旅外華僑逾80萬人,遍布東南亞、歐美等一百一十二個國家和地區。據新華網中共福清市市委副書記鄭曉日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福清旅外鄉親足跡遍及世界各地,尤以日本、澳大利亞、印尼、阿根廷、南非、英國等國居多;這些福清籍旅外鄉親整體經濟實力雄厚,資產總量至少在五百億美元以上。其「敢為人先,打拚天下」的精神特質受世人矚目,福清人具有艱苦創業、敢冒風險和開放意識很強的群體性格,從而造就了一大批敢闖風浪、勇創大業的「福清哥」。據統計,福清華僑華人總資產不下500億美元,其中資產超1億美元以上者約50多人。
出洋謀生的福清人大多數出身於勞動人民家庭,他們以其特殊的倔強而旺盛的生命力,以及刻苦耐勞和團結互助的精神滲透到世界的各個角落。經過含辛茹苦、開拓創業的漫長過程,許多人事業有成。旅外福清人先是開荒拓土,勞耕苦作,積有小本,才開始經商。當事業有了一定基礎時,則向企業界、金融界發展。一代又一代的旅外福清人在艱苦創業的過程中,與僑居國人民和睦相處,扶危濟困,同策同力,不僅為僑居國的民族獨立和繁榮昌盛作出了卓著的貢獻,而且把源遠流長的華夏文化傳播給僑居國人民。他們成功地融入僑居國社會的主流,涌現出一批成就卓越的著名企業家、國際知名的工商巨子和華僑領袖林紹良、林文鏡、蔡道行、蔡雲輝、韓國龍、鄭年錦、陳隆基、林學善、陳子興、何隆朝、姚春桂、郭毓秀、俞昌檀、許珍華、王良英、高志榮、林同春、林康治、林其根、邱文椿、林日順、林方華、王福順、林民雄、林輝基等先生,就是旅外福清人中傑出的代表人物。他們的業績,家鄉人民引為自豪。
⑧ 福清屬於哪個市
福建省福州市。
福州市,簡稱「榕」,別稱榕城,是福建省省會,國務院批復確定的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心城市之一、濱江濱海生態園林城市。全市共轄6個市轄區、1個縣級市、6個縣,總面積11968平方千米。
簡介
福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最早在秦漢時期名為「冶」,而後因為境內一座福山而更名「福州」。建城於公元前202年,歷史上曾長期作為福建的政治中心。
福州馬尾是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中國船政文化的發祥地;曾獲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衛生城市、濱江濱海生態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全國文明城市等稱號。
⑨ 福清市在哪裡
福清市位於福建省東部沿海,為省商品糧、甘蔗、花生、龍眼、荔枝、枇杷生產基地之一。以福泉高速公路和國道324線、省道202線為主幹。
主要城鎮——融城、宏路(橫路)、東張、海口、龍田(牛田)、音西、江鏡、港頭、江陰。
城東南郊有烈士陵園和明建瑞雲塔,宋建、明修的龍山祝聖寶塔(水南塔)。城內官驛巷豆區園為葉間高花園兼書院,有花崗石屏「閑雲石」,利橋街「黃閣重綸」坊,浮雕精妙傳神。 海口宋建龍江橋為我省現存結構最完整的古代梁式石橋。「雅勝石鼓」的石竹山景區,山、水、林、石、洞、寺兼勝。一東張水庫庫區白豸寺附近有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石坑厝後山、宮後山、碼頭山有五處宋窯址。黃檗山萬福寺(黃檗寺)是佛教黃檗宗發源地、日本佛教黃檗宗的祖寺。海口瑞岩山下元造彌勒石形神兼備,為福建最大的佛教造像。東張靈石寺歷史悠久,規模宏大,結構嚴謹。三山前薛明建迎潮塔傾斜百餘年而依然穩固。東瀚萬安尚存明建萬安所城及祝聖寶塔。名勝古跡還有城區戚公祠、六角井(宋),港頭葉氏宗祠,新厝鳳跡靈溪宮,蒜嶺武當別院,上逕鰲江寶塔、躡雲橋,東瀚萬石山, 城頭五龍塔、五龍橋、龍卧禪寺,鏡洋波瀾橋、仙井岩題刻, 海口通江門、岑兜林則徐紀念館,一都顯濟廟、東關寨、歐陽修題刻。
⑩ 清朝時期福清叫什麼名字
清(古屬福州府福清縣),福建省福州市下轄縣級市。簡稱「融」,雅稱玉融。位於福建省東部沿海,地處福建省海峽西岸經濟區中部樞紐和省會中心城市福州南翼,素有「文獻名邦」之稱譽。
截至2016年,福清市全市總面積2430平方公里,其中陸域面積 1519 平方公里,海域面積 911 平方公里。下轄7個街道、17個鎮。2018全年累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02.1億元。2019年,戶籍人口1391249人[1]。
中文名
福清
外文名
Fuqing City
別名
玉融
行政區類別
縣級市
所屬地區
中國福建省福州市
快速
導航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民族
經濟
社會事業
風俗民情
地方特產
風景名勝
著名人物
城市榮譽
歷史沿革
遠在4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已有先民在福清刀耕火種。[3]
唐聖歷二年(699年),析長樂東南太平、感德、崇福、山亭、孝義、萬安、長東、永樂8鄉置萬安縣,隸於福州。
天寶元年(742年)改名福唐縣,隸於長樂郡(今福州)。
元和三年(808年),長樂縣並入福唐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