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中國考古發現的文明歷史有多少年

中國考古發現的文明歷史有多少年

發布時間:2022-07-10 04:34:22

① 中華文明到底有多少年的歷史

五千年。

中國有五千年文明史,而有據可查的歷史只限定在距今四千年,之前的一千年即傳說中的「三皇五帝」時代,由於缺乏考古實據一直廣受質疑。位於遼寧、內蒙古、河北三省區交界的牛河梁大型史前祭祀遺址群的出現,以確鑿而豐富的考古資料為中華五千年文明史提供了有力物證。

「然而,由於歷史文獻典籍的漏記與空白,歷史考古界對紅山文化在中華文明史上的特殊重要性認識不足、重視不夠。」考古學家、中國考古學會常務理事郭大順不無遺憾地指出,「一些有影響的通史性著作中,對中華五千年文明史這一罕見的考古證據和豐富多彩的內容所提甚少甚至隻字不提。」

(1)中國考古發現的文明歷史有多少年擴展閱讀:

在浙江良渚遺址,發現了建於距今約5000年前,面積近300萬平方米的內城和更大規模的外城。為了防止北邊山洪對城的侵害,古人在修建之前先修了一個長3.5公里、寬十幾米的巨型水壩。

經考古勘測,該遺址目前發現最大規模的城址總工程量,初步估算是1200萬立方米,這樣的工程量如果動用1萬個勞動力也需要10年甚至更長時間。

其工程量在全世界同時期的建築中首屈一指。除高等級的宮殿之外,高等級的墓葬也在祭壇上修建。所以說這是一個階級分化相當嚴重的社會,是一個產生王權的社會。

在山西陶寺遺址和陝西石峁遺址,分別發現了面積在280萬乃至400萬平方米的巨型城址。這些城址內社會分化嚴重,高等級建築周圍有高高的圍牆圍繞。

這一時期,墓葬中反映的階級分化非常明顯,小墓一無所有,或者僅有一兩件武器或陶器;大型墓葬隨葬品可達到上百件,不僅製作精美,而且表明等級身份。

「像這樣的社會,顯然不再是原來我們認為的部落聯盟,應該已經進入到國家階段。」探源工程負責人之一、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王巍說,「所以我們覺得,在距今5000年前後,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包括西遼河流域等一些文化和社會發展比較快的區域,已經率先進入到文明階段。」

② 中華民族有著多少年的文明歷史

中華民族有著5000年的文明歷史。考古學家通過對眾多遺址開展的大規模研究,以豐富的考古資料實證了中華大地有5000年文明,這些遺址分別是浙江餘杭良渚遺址、山西襄汾陶寺遺址、陝西神木石峁遺址、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

中華民族有著多少年的文明歷史

良渚遺址,主要集中在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瓶窯鎮、良渚街道境內,年代為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300年,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遺址群。

陶寺遺址,位於山西省襄汾縣陶寺村南,為華夏族先民所創造,華夏文明的源頭之一,存在年代為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1900年,屬於堯舜時期。

石峁遺址,位於陝西省榆林市神木市高家堡鎮石峁村,是中國已發現的龍山晚期到夏早期時期規模最大的城址,距今約4000年左右。

二里頭遺址,位於河南省洛陽盆地東部的偃師區境內,年代約為距今3800至3500年,相當於古代文獻中的夏、商王朝時期。

③ 中國是文明古國,至今有多少年文字可考的歷史

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中華文明亦稱華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文明之一.中華文明史源遠流長,若從黃帝時代算起,約有4700年.舉世公認,中國是歷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一般認為,中華文明的直接源頭有兩個,即黃河文明、長江文明,中華文明是兩種區域文明交流、融合、升華的果實.中國歷史自黃帝時代算起則約有5000年.有歷史學者認為,在人類文明史中,「歷史時代」的定義是指從有文字時起算,在那之前則稱為「史前時代」;歷史中傳說伏羲做八卦,黃帝時代倉頡造文字;近代考古發現了3350多年前(前1350年)商朝的甲骨文、約4000年前至5000年前的陶文、約5000年前至7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質的龜骨契刻符號.
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南方古猿在450萬年前生活在中國江南一帶.考古證據顯示224萬年至 周25萬年前,中國就有直立人居住,目前考古發現的有小矮子、元謀人、藍田人、南京直立人、北京直立人等.這些都是目前所知較早的原始人類蹤跡. 中國史前時代的各種文化是經過了以下幾個階段:以直立猿人為主的舊石器時代早中期(距今約50至40多萬年前),接著進入了舊石器時代中晚期,以山頂洞人為代表,距今約在20至10餘萬年前.新石器時代早期的代表性文化是裴李崗文化,這一時期屬於母系氏族社會,社會尚無明顯分層.緊接著是以仰韶文化為代表的新石器時代中期,這一時期,社會性質從母系氏族社會過渡到父系氏族社會,社會貧富分化逐漸加深,同時生產力水平有了顯著提高.而以龍山文化為代表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大約出現在4900年至4100年前間,目前考古工作已經在長江、黃河流域發現了數個屬於這一時期的城址群,如中原城址群、江漢城址群、海岱城址群等.這或許表明在龍山時代,社會的組織形態發生了較大的轉變. 根據現在的考古學研究,中國的新石器時代呈現多元並立的情形:約7000年到5000年前在河南省、河北省南部、甘肅省南部和山西省南部出現的仰韶文化便具備使用紅陶、彩陶以及食用粟和畜養家畜的特質.而大約在同一時間,尚有在浙江省東邊出現的河姆渡文化、浙江省北邊出現的良渚文化、山東省的大汶口文化.而之後發現的如二里頭遺址和三星堆遺址則為青銅器時代的代表.

④ 中華文明到底有多少年與古埃及相比誰更高一籌

埃及建金字塔的時候,中國還處於夏朝,夏朝沒聽說有什麼大的事件。不過後來中國要勝於埃及,因為古埃及被滅了。中國後來有了長城,有了更燦爛的文明。不過,古埃及的那些建築竟然是在中國夏朝的時候建的,太不可思議了。跟有外星人幫助一樣。

⑤ 中國的文明史到底有多少年

沒有夏朝有關的東西出現,所以夏朝虛構的可能性很大。從商朝開始算起。
目前世界上公認的中國文明史只有3500年,即開始於公元前1500年左右的商王朝,而不是國人通常概念中的五千年。

讀書的時候,總是聽到老師講,中國有五千年文明史,還有什麼燦爛文化、發明創造等等。老了,翻一翻陳年流水賬,好像不是那麼回事。說它是謊言、偽裝、自我粉飾,恐怕要得罪許多歷史學家。等著挨罵吧!
有位教授說沒有文明史,只有莽荒史,原始部落史。中華文明史沒有5千年,只有3700年。我今扣去商、周這兩個沒有任何文明要素留存下來的一千多年,從《春秋、戰國》算起,只有2715年。而且還不是一種(三個)文明要素貫穿延續的。呈現出:「分裂,統一,亡國」三段式。請看流水賬:
一 分裂史:
1 春秋——294年
2 戰國——254年
3 三國——45年
4 西晉十六國——51年
5 東晉十六國——103年
6 南北朝——169年
7 五代十國——53年
8 北宋、遼——167年
9 南宋、金——144年
總計1280年
二 統一史:
1 秦——14年
2 西漢——230年
3 東漢——195年
4 隋——29年
5 唐——289年
6 明——276年
7 民國——38年
總計1071年
三 亡國史:
1 蒙古帝國統治——97年
2 滿清帝國統治——267年
總計364年
在柏楊先生的《中國人史綱》里,特別指出,東漢,唐,明三個統一朝代,都是宦官制度、宦官專權時代。第一次宦官時代持續31年,第二次宦官時代持續百年,第三次宦官時代則持續227年。
宦官是文化體系中最可恥的產物之一。大家可以思考一下,中國的文明有多少年?是個什麼樣范的文明???

⑥ 中國文明歷史的年代有多長

黃帝王朝大約在公元前二千六百多年建立,距今約四千六百多年。在中國歷史的記載中,黃帝在是一位神化的人物。在黃帝大戰蚩尤的故事裡,雙方都有神靈助陣。黃帝的結局也是成仙而去。黃帝之後的五帝也都明顯地帶有傳說成分。 夏朝從禹帝開始,於公元前二千年左右建立,距今約四千年左右。可是關於夏朝的記載雖有,卻沒有考古依據證明它的存在。 商朝從湯帝開始,於公元前一千六百年左右建立,距今約三千六百年左右。商朝的存在,有確鑿的考古依據證明。證明商代存在的考古發現是位於河南安陽殷墟的「甲骨文」。 周朝從武王伐紂開始,距今約三千多年。 自公元前八四一年的西周末葉開始,中國有了可靠的編年歷史。此前關於中國歷史的文字記載,均出於追記,因此其年代多有缺失和推測的成分。 夏、商時代的中國以部落為組織形式,從周朝演變成諸侯國和共主的關系。真正統一中國、建立集權統治的是秦始皇,其時公元前221年。 中國文明發祥之歷史,最遠不超過五千年。如果剔除神話傳說,那麼尚存四千年左右。有考古依據的歷史大概三千六百年左右。確鑿可信的編年歷史大概兩千八百多年。自始皇建立大一統的國家,大概兩千二百多年。 中國文明發祥的歷史觀點,引用錢穆先生《國史大綱》中的話:「 大體上研究古史,應有其相當之限度,凡及年歷、人物、制度、學術等等,過細推求,往往難得真相。 文明歷史並非陡然而生,神話和傳說未必沒有淵源。商朝後的歷史固然可信,夏朝前的歷史未必不可信!

⑦ 中國有多長時間的文明歷史,怎樣了解文明的定義

一,文明的含義

在歷史學領域,人們往往會學習到“文明”(Civilization)這個概念。“文明”的本義是指有教化的、有文化的、有禮貌的等。中文的“文明”一詞最早出現在《周易》中,如“見龍在田,天下文明” “其德剛健而文明, 應乎天而時行,是以元亨”“文明以止,人文也”,這些“文明”都有開化、文治、教化的含義,和野蠻是相對的概念。

由於地理環境的限制,美洲和黑非洲出現文明的時期遠遠晚於亞歐大陸和北非,而澳洲在大航海運動之前還處於原始社會。黑非洲最早的文明國家是衣索比亞,這里在前12世紀建立了庫施王國,是受到古埃及影響而建立的。西非國家直到8世紀才出現了迦納、馬里和桑海等國。中非最早的文明國家是13世紀在辛巴威建立的國家。美洲最早的文明是瑪雅文明,出現在6世紀,到15世紀滅亡。隨後墨西哥一帶出現了阿茲特克文明,南美洲出現了安第斯文明(印加帝國)。非洲文明和美洲文明的發展程度都不高,總體處於國家的早期階段,如瑪雅一直處於早期城邦階段,“印加帝國”類似於一個強大的部落聯盟。

⑧ 考古實證中華文明有5000年了嗎

5000年前的中國什麼樣?昨天,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綜合研究」項目發布最新成果:在距今5000年前,我國黃河、長江中下游以及西遼河等區域已進入文明階段,出現了國家,進入「古國時代」。據此發現,我國的歷史教科書也將修改。

「探源工程」起於2001年,已實施4個階段的研究工作,2016年中華文明探源工程4期完成結項。研究團隊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牽頭,聯合國內近70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地方考古研究機構參與。

多處巨城遺址還原「古國文明」

文明起源與國家產生,是人類歷史上最重大事件之一。關於文明起源,國際學術界很早就開始關注,提出許多觀點和理論,但對於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古代文明的起源和早期發展,在相當長時間里,既缺乏資料,也缺乏系統的認識。

「探源工程」逐漸揭開了中國上古史的神秘面紗。

截至目前,「探源工程」已取得多方面重要進展:距今5800年前後,黃河、長江中下游以及西遼河等區域出現了文明起源跡象;距今5300年前後,中華大地各地區陸續進入了文明階段;距今3800年前後,中原地區形成了更為成熟的文明形態,並向四方輻射文化影響力,成為中華文明總進程的核心與引領者。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王巍透露,中華文明探源實施的十幾年裡,研究人員在距今5500—3500年的都邑性遺址開展了大規模考古調查和發掘,這些重要遺址分別是浙江餘杭良渚遺址、山西襄汾的陶寺遺址、陝西神木的石峁遺址和河南偃師的二里頭遺址。

其中位於浙江北部的良渚遺址修建於大約5000年前,該遺址是在沼澤上修建的,為了防止北邊山洪對城的侵害,在修建之前先動員人力修了一個長3.5公里、寬達10多米的巨型水壩,或叫水利工程。據水利專家研究,這個水壩除了具有防洪的功能外,因為有高壩、低壩,還有的是根據不同水位蓄水灌溉,是一個水利工程。後來,在作為城的中心部位修建了一個630米長、450米寬、10多米高的大型土台,土方量大約200多萬立方米,都是用草包泥從別的地方運來修建的。同時,圍繞這個高台又修建了長1900米、寬1700米的大型城址,面積大約300萬平方米。

「探源工程」最近十來年最新的發現表明,盡管中國文明的起源、早期形成和發展過程由於地理的原因處在東亞地區,是相對獨立、自己摸索向前發展的,但是在「古國時代」的晚期,中華文明在自身發展過程中,和其他外來文明有了接觸,源自西亞、中亞等地區的小麥栽培技術、黃牛和綿羊等家畜的飼養以及青銅冶煉技術逐步融入中華文明之中,並改造生發出嶄新的面貌。這說明,中華文明在起源與早期發展階段形成的多元一體格局、兼容革新能力,成為了其長期生長的起點,從中孕育出的共同文化積淀、心理認同、禮制傳統,奠定了中華文明綿延不斷發展的基礎。

昨天,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吳遠彬透露,「探源工程」中,新技術發揮了很多關鍵作用,比如將遙感、空間地理信息系統、移動實驗室等現代科學技術廣泛運用到空間數據的採集、遺址的尋找發現、現場文物信息的提取等工作中。

舉例來說,發現良渚文化5000年前大型水壩遺址,就和遙感技術的應用非常密切,應該說是遙感技術助力發現了這樣一個大的歷史遺跡。

在研究過程中會涉及到很多年代的測定問題,碳十四測年技術就可以進行比較准確的年代測定,所測定的年代對初步建立考古學文化的年代序列和都邑性遺址及其考古學文化興衰的絕對年代,發揮了支撐作用。

另外,現代生物技術在生物物種的起源測定上也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小麥、黃牛、綿羊從何而來,主要依靠的就是現代生物技術。

「最新的考古發現表明,我們國家是水稻和粟、黍的發源地。這也是『探源工程』一個重要內容。大約在一萬年前,南方已經開始種植水稻,北方開始種植粟、黍,就是小米和黏的黃米,我們應該把這樣的知識也加入到課本當中。」王巍說,「要讓學生知道,我們的祖先為人類作出了怎樣的貢獻。」

「隨著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的發布、發表,我們也在積極對接,把這些新的成果及時反映到教科書裡面。」教育部教材局巡視員申繼亮透露,現在初中用的歷史教科書對照「文明探源工程」的成果修改方案已經確定,內容也基本確定下來了。

修改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根據工程新成果,增補一些過去教科書中沒有的知識,比如像石峁文化、屈家嶺文化、寶墩遺址等;對原有的表述進行細化,如良渚遺址中發現的大型水壩、古城遺址等內容;更新教科書里的一些圖表。「原來有一些遺址圖里沒有,現在做了修改補充,有些照片採用新的考古照片。」據介紹,目前初中教科書已經修改完成,高中歷史必修教科書關於中國史這部分也編完了,也對照研究成果進行了充實,高校《考古學概論》教材也做了適當的調整。

將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下一步,國家文物局將積極與科技部等部門協商,將「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後續研究工作列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項,盡快完成指南的編制、發布,精心組織實施。並積極配合教育部和相關部門,加強成果整理與宣傳。同時,繼續對相關重要遺址有重點地進行系統考古發掘和有效保護,積極建設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全力做好良渚等重要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各項准備工作,充分發揮古遺址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據了解,目前國家文物局已經公布三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還有若干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正在建設中,像良渚遺址就是第一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很多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已經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比如安陽殷墟、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

「今後我們將積極推動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建設。」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表示。

「探源工程」揭秘中國上古史

1 距今5800年前後

黃河、長江中下游以及西遼河等區域出現了文明起源跡象

2 距今5300年前後

中華大地各地區陸續進入了文明階段

3 距今3800年前後

中原地區形成了更為成熟的文明形態,並向四方輻射文化影響力,成為中華文明總進程的核心與引領者

閱讀全文

與中國考古發現的文明歷史有多少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2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