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西湖的 三堤 分別和那些歷史名人有關
蘇堤:蘇軾
白堤:白居易
楊公堤:楊孟瑛
蘇堤:「若往西湖游一遍,就是凡夫骨也仙」,這是蘇東坡稱贊西湖的佳句。縱貫西湖西部,全長2、8公里。因宋代的蘇東坡任杭州知府時主持所修,堤上有映波、跨橋等6橋,古樸美觀。堤的兩側多植花木,春季桃紅柳綠,景色尤其動人。堤中有「蘇堤春曉」,居「西湖十景」之首。當年蘇東坡曾有詩贊六橋道:「六橋橫絕天漢上,北山始與南山通;忽驚二十五萬丈,老葑席捲蒼煙空。」
白堤:白堤原名叫白沙堤,是唐代白居易在杭州時主持所修。白堤位於西湖的北部,連接湖岸與孤山 ,長約1公里。白居易曾有詩贊曰:「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里白沙堤。」
楊公堤:楊公堤位於西湖的西岸,現名叫環湖西路,是由明代杭州郡守楊孟瑛主持所修。堤全長2公里,上有環碧、流金等6橋,與蘇堤6橋相對,合稱為「西湖12橋」。
『貳』 了解蘇堤和白堤的名稱由來
後人為懷念蘇東坡浚湖築堤的政績,就將這條南北長堤稱為蘇堤。春日之晨,六橋煙柳籠紗,幾聲鶯啼,報道蘇堤春早,有民謠唱道:「西湖景緻六吊橋,一株楊柳一株桃。」「西湖十景」中的蘇堤春曉就此而得名。
白堤原名白沙堤,為貯蓄湖水灌溉農田而建。舊日以白沙鋪地,今已改為柏油路面。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就以風光旖旎而著稱。人們以為這條堤是白居易主持修築的,就叫它白堤。
實際上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曾在舊日錢塘門外的石涵橋附近修築了一條堤,稱為白公堤,如今已經無跡可尋了。今日人們所知的白堤,雖與白居易主持修築的白堤不在一個方位,但杭州人民為緬懷這位對杭州作出傑出貢獻的「老市長」,仍把它命名為白堤。
白堤是將杭州市區與風景區相連的紐帶,東起「斷橋殘雪」,經錦帶橋向西,止於「平湖秋月」,長可2里。在唐即稱白沙堤、沙堤,其後在宋、明又稱孤山路、十錦塘。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作杭州刺史時,在今天白沙路一帶興修過白公堤,現已不存,杭人紀念他的功績,便將現在的白堤記在他的功勞簿上了。白堤舊日以白沙鋪地,今已改為柏油路面,兩側花繁樹茂,有絢麗多彩的碧桃,有婀娜多姿的垂柳。
杭州西湖蘇堤是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詩人蘇軾(東坡)任杭州知州時,疏浚西湖,利用浚挖的淤泥構築並歷經後世演變而形成的,杭州人民為紀念蘇東坡治理西湖的功績,把它命名為「蘇堤」。
蘇堤是跨湖連通南北兩岸的唯一通道,穿越了整個西湖水域,為觀賞全湖景觀的最佳地帶。沿堤栽植楊柳、碧桃等觀賞樹木以及大批花草,還有北宋所建的六座單孔半圓石拱橋,自南而北依次為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束)浦、跨虹。
『叄』 西湖中的白堤和蘇堤分別是歷史上兩位大詩人有關,他們是誰和誰
西湖中的蘇堤和白堤
蘇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棲霞嶺下,全長近三公里,她是北宋大詩人蘇東坡任杭州知州時,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構築而成。後人為了紀念蘇東坡治理西湖的功績將她命名為蘇堤。長堤卧波,連接了南山北山,給西湖增添了一道嫵媚的風景線。南宋時,蘇堤春曉被列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稱之為「六橋煙柳」而列入錢塘十景,足見她自古就深受人們喜愛。
蘇堤上的六座拱橋,自南向北依名為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和跨虹。
白堤原稱「白沙堤」。橫亘在西湖東西向的湖面上,從斷橋起,過錦帶橋,止於平湖秋月,長1公里。
唐代詩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有詩雲:「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里白沙堤」,說的就是這條堤。後人為紀念白居易,稱為白堤.白堤的特點是一株柳樹一株桃,所以每到春天桃紅柳綠、芳草如茵的時節,遊人走在白堤上時似在畫中行。
『肆』 杭州的蘇白二堤之間,有哪些你不知道的歷史與傳說
關於杭州蘇堤和白堤的傳說想必大家知道的也不少了吧!這里隨便走走就是一個紀念堂接著又一個碑文的。江南風光那麼好,在好風光中還能領略很多歷史文化,真是讓人覺得自己置身在歷史的長河中。白堤中有白居易的故事,有著蘇小小墓;蘇堤中有蘇東坡的故事,濟公的故事;蘇,白二堤中的故事可不僅僅有這四個,如果有機會你還是親自去領略下吧!
相信大家對濟公一定很熟悉,在很多人心中,尤其是蘇杭地區,他就是「活佛」的存在。如今為了紀念他而修建的濟公寺就在蘇堤的盡頭。相傳這靈隱寺最早就是他出家的寺廟,不過具體是不是這樣,也已經無從可以考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