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九江有多少歷史名人

九江有多少歷史名人

發布時間:2022-07-10 12:49:32

『壹』 江西九江都出了哪些歷史名人!!!

【九江地區的歷史名人】「陶淵明」
陶淵明(365—427),字元亮,別號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潛,卒後親友私謚靖節。東晉潯陽柴桑人(今九江市)人。
陶淵明出身於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東晉開國元勛,軍功顯著,官至大司馬,都督八州軍事,荊、江二州刺史、封長沙郡公。祖父陶茂、父親陶逸都作過太守
年幼時,家庭衰微,八歲喪父,十二歲母病逝,與母妹三人度日。孤兒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裡生活。孟嘉是當代名士,「行不苟合,年無誇矜,未嘗有喜慍之容。好酣酒,逾多不亂;至於忘懷得意,傍若無人。」(《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淵明「存心處世,頗多追仿其外祖輩者。」(逮欽立語)日後,他的個性、修養,都很有外祖父的遺風。外祖父家裡藏書多,給他提供了閱讀古籍和了解歷史的條件,在學者以《庄》《老》為宗而黜《六經》的兩晉時代,他不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樣學了《老子》《莊子》,而且還學了儒家的《六經》和文、史以及神話之類的「異書」。時代思潮和家庭環境的影響,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兩種不同的思想,培養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愛丘山」的兩種不同的志趣。
陶淵明少有「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雜詩》)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他懷著「大濟蒼生」的願望,任江州祭酒。當時門閥制度森嚴,他出身庶族,受人輕視,感到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晉書陶潛傳》)他辭職回家後,州里又來召他作主簿,他也辭謝了。安帝隆安四年(400),他到荊州,投入桓玄門下作屬吏。這時,桓玄正控制著長江中上游,窺伺著篡奪東晉政權的時機,他當然不肯與桓玄同流,做這個野心家的心腹。他在詩中寫道:「如何舍此去,遙遙至西荊。」(《 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塗口》)對仕桓玄有悔恨之意。「久游戀所生,如何淹在滋?」(《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於規林二首》)對俯仰由人的宦途生活,發出了深長的嘆息。隆安五年冬天,他因母喪辭職回家。元興元年(402年)正月,桓玄舉兵與朝廷對抗,攻入建康,奪取東晉軍政大權。元興二年,桓玄在建康公開篡奪了帝位,改國為楚,把安帝幽禁在潯陽。他在家鄉躬耕自資,閉戶高吟:「寢跡衡門下,邈與世相絕。顧盼莫誰知,荊扉晝常閉。「表示對桓玄稱帝之事,不屑一談。元興三年,建軍武將軍、下邳太守劉裕聯合劉毅、何無忌等官吏,自京口(今江蘇鎮江)起兵討桓平叛。桓玄兵敗西走,把幽禁在潯陽的安帝帶到江陵。他離家投入劉裕幕下任鎮軍參軍。(一說陶淵明是在劉裕攻下建康後投入其幕下)。當劉裕討伐桓玄率兵東下時,他仿效田疇效忠東漢王朝喬裝馳驅的故事,喬裝私行,冒險到達建康,把桓玄挾持安帝到江陵的始末,馳報劉裕,實現了他對篡奪者撫爭的意願。他高興極了,寫詩明志:「四十無聞,斯不足畏,脂我名車,策我名驥。千里雖遙,孰敢不至!」(《榮木》第四章)劉裕打入建康後,作風也頗有不平凡的地方,東晉王朝的政治長期以來存在「百司廢弛」的積重難返的腐化現象。經過劉裕的「以身范物」(以身作則),先以威禁(預先下威嚴的禁令)的整頓,「內外百官,皆肅然奉職,風俗頓改「。其性格、才幹、功績,頗有與陶侃相似的地方,曾一度對他產生好感。但是入幕不久,看到劉裕為了剪除異己,殺害了討伐桓玄有功的刁逵全家和無罪的王愉父子。並且憑著私情,把眾人認為應該殺的桓玄心腹人物王謚任為錄尚書事領揚州刺史這樣的重要的官職。這些黑暗現象,使他感到失望。在《始作鎮軍參軍經曲經阿曲伯》這首詩中寫道:「目倦山川異,心念山澤居」「聊且憑化遷,終返班生廬」。緊接著就辭職隱居,於義熙元年(405年)轉入建威將軍、江州刺史劉敬宣部任建威參軍。三月,他奉命赴建康替劉敬宣上表辭職。劉敬宣離職後,他也隨著去職了。同年秋,叔父陶逵介紹他任彭澤縣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潯陽郡派遣郵至,屬吏說:「當束帶迎之。」他嘆道:「我豈能為五十斗米向鄉里小幾折腰。」遂授印去職。陶淵明十三年的仕宦生活,自辭彭澤縣令結束。這十三年,是他為實現「大濟蒼生」的理想抱負而不斷嘗試、不斷失望、終至絕望的十三年。最後、賦《歸去來兮辭》,表明與上層統治階級決裂,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決心。
陶淵明辭官歸里,過著「躬耕自資」的生活。夫人翟氏,與他志同道合,安貧樂賤,「夫耕於前,妻鋤於後」,共同勞動,維持生活,與勞動人民日益接近,息息相關。歸田之初,生活尚可。「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檐,桃李滿堂前。」淵明愛菊,宅邊遍植菊花。「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從雜詩》)至今膾灸人口。他性嗜酒,飲必醉。朋友來訪,無論貴賤,只要家中有酒,必與同飲。他先醉。便對客人說:「我醉欲眠卿可去。」義熙四年,住地上京(今星子縣城西城玉京山麓)失火,遷至栗里(今星子溫泉栗里陶村),生活較為困難。如逢豐收,還可以「歡會酌春酒,摘我園中蔬」。如遇災年,則「夏日抱長飢,寒夜列被眠」。義熙末年,有一個老農清晨叩門,帶酒與他同飲,勸他出仕:「襤褸屋檐下,未足為高棲。一世皆尚同(是非不分),願君汩其泥(指同流合污)。」他回答:「深感老父言,稟氣寡所諧。纖轡(回車)誠可學,違已詎非迷?且共歡此飲,吾駕不可回。」(《飲酒》)用「和而不同」的語氣,謝絕了老農的勸告。他的晚年,生活愈來愈貧困,有的朋友主動送錢周濟他。有時,他也不免上門請求借貸。他的老朋友顏延之,於劉宋少帝景平元年(423年)任始安郡太守,經過潯陽,每天都到他家飲酒。臨走時,留下兩萬錢,他全部送到酒家,陸續飲酒。不過,他之求貸或接受周濟,是有原則的。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年),江州刺史檀道濟親自到他家訪問。這時,他又病又餓好些天,起不了床。檀道濟勸他:「賢者在世,天下無道則隱,有道則至。今子(你)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他說:「潛也何敢望賢,志不及也。」檀道濟饋以梁肉,被他揮而去之。他辭官回鄉二十二年一直過著貧困的田園生活,而固窮守節的志趣,老而益堅。元嘉四年(427年)九月中旬神志還清醒的時候,給自己寫了《輓歌詩》三首,在第三首詩中末兩句說:「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表明他對死亡看得那樣平淡自然。
陶淵明的作品感情真摯,樸素自然,有時流露出逃避現實,樂天知命的老莊思想,有「田園詩人」之稱。

『貳』 三國時期九江是現在什麼地方出過什麼名人

三國時的九江為現在的安徽省六安市壽縣,三國時地處江淮為戰略要地,也稱壽春,為魏國淮南郡治所,兼揚州治所。三國名人有九江蔣干,吳國周泰(九江下菜人),蔣欽(九江壽春人)。

『叄』 在九江當過官的歷代名人有哪些

九江名人
陳三立、陳寅恪、陳衡恪、陳封懷、虛雲、李烈鈞、蔣彝、許德珩(附夫人勞君展)、杜宣、蔡若虹、楊叔子、殷有為、陳邦柱、袁隆平
古代名人
灌嬰、周泰(三國,吳)、陶侃、庾亮、慧遠、陶淵明、狄仁傑、白居易、李渤、周敦頤、黃庭堅、岳飛、朱熹、江萬里

『肆』 江西省九江自古以來的名人,文人墨客

九江的山水不僅哺育出了陶淵明、黃庭堅、江萬里、陳三立、李烈鈞、許德衍等一代代成就卓著的家鄉兒女,而且也吸引了謝靈運、李白、白居易、蘇軾、朱熹、康有為等詩文巨擘,同時還陶冶了釋慧遠、陸修靜、呂洞賓、虛雲法師等高士名僧。九江給他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他們亦給九江留下了不可勝數的詩詞書畫、銘文碑刻、軼文趣事和種種文化勝跡。李白的《望廬山瀑布》、蘇軾的《題西林壁》古今老少成誦;東林凈土、雲居禪院天下佛門景仰;白鹿洞書院、粟里醉石、周瑜點將台、白司馬花徑、灌嬰浪井、南崖山谷祠馳名四海。它們交相輝映,閃耀著九江文化的燦爛光輝!

『伍』 九江有哪些歷史名人

山水蘊靈秀,人物自風流。九江的山水不僅哺育出了陶淵明、黃庭堅、江萬里、陳三立、李烈鈞、許德衍 、袁隆平等一代代成就卓著的家鄉兒女,而且也吸引了謝靈運、李白、白居易、蘇軾、朱熹、康有為等詩文巨擘,同時還陶冶了釋慧遠、陸修靜、呂洞賓、虛雲法師等高士名僧。九江給他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他們亦給九江留下了不可勝數的詩詞書畫、銘文碑刻、軼文趣事和種種文化勝跡。李白的《望廬山瀑布》、蘇軾的《題西林壁》古今老少成誦;東林凈土、雲居禪院天下佛門景仰;白鹿洞書院、粟里醉石、周瑜點將台、白司馬花徑、灌嬰浪井、南崖山谷祠馳名四海。它們交相輝映,閃耀著九江文化的燦爛光輝!

灌 嬰 庾 亮 慧 遠 陶 侃 陶淵明 白居易 李 渤 狄仁傑 周敦頤
黃庭堅 朱 熹 岳 飛 余 玠 江萬里 雷發達 陳三立 陳寅恪 陳衡恪
虛 雲 李烈鈞 蔣 彝 許德珩 蔡若虹 杜 宣 楊叔子 袁隆平

陳 三 立 陳 寅 恪 陳 衡 恪 虛 雲
李烈鈞 蔣 彝 許德珩(附夫人勞君展) 杜宣
蔡若虹 楊叔子 殷有為 陳邦柱
袁隆平

--------------------------------------------------------------------------------

灌嬰 庾亮 慧遠 陶侃
陶淵明 周敦頤 李渤 朱熹
黃 庭 堅 岳 飛 江萬里 狄仁傑
白 居 易

http://www.a-jjda.cn/Html/lishiyizhan/jjmr/index.html

『陸』 九江有哪些名人

江環湖繞的九江,早在古代就是高僧名士和文人墨客慕名登臨的旅遊佳境.魏晉南北朝時,高僧慧永,慧遠,名道士陸修靜等曾先後來到九江,尋覓凈土,築舍修行.從東晉至清末到九江和廬山為官,訪友,游覽,隱居的著名文人雅士多至五百餘人.由此,九江人文景觀勝跡如林.文學方面,九江是東晉田園詩人陶淵明的故土家園;又是北宋"蘇門四學士"之一的黃庭堅的故里.宋代我國四大書院的白鹿洞書院就在九江.這所有綱領,有校規,有秩序的高等學府,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靖節之土,有用之才,流風余緒,澤及明清. 九江的山川,曾留下過眾多騷人墨客的足跡.明嘉靖《九江府志》稱:九江"自陶(淵明),謝(靈運)以來,儒風綿綿,相續不絕;高人閑士,蟬聯不絕".他們當中,多是執領風騷的名儒.中國文學史上一系列引人注目的詩壇巨擘,文章巨公,如江淹,謝靈運,李白,李渤,白居易,蘇軾,蘇轍,王安石,陸游,朱熹,楊萬里,唐寅,王守仁,紫霞真人,魏禧,潘耒,康有為等,都曾為九江和廬山的天然美景而傾倒,在這里放歌山水,記敘游蹤,敷陳掌故,抒發情懷,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題記,墨跡,軼聞,佳話,與自然景觀融為一體. 千餘年來,在九江這塊土地上,不僅涌現了眾多的文人學士,還培育了許多有才乾的軍事家和科學家.東晉時,都督荊,江,雍,梁,交,廣,益,寧八州諸軍事,荊,江二州刺史陶侃,就是潯陽人.與他同時代的周訪,周楚,周撫一家兩代,為保衛晉室屢建功勛.北宋將領王韶(德安人),南宋將領余玠(修水人),曾率部與吐蕃部落和蒙古軍作戰有功,分別官至樞密副使和兵部侍郎. 九江曾是兵家逐鹿的戰場.從西漢初年劉邦派車騎大將軍灌嬰追擊九江王英布,到東漢末年東吳水軍都督周瑜在鄱陽湖上操練水師;從東晉咸和年間陶侃,溫嶠,庾亮起兵平亂,解建康之圍,到南宋紹興年間岳飛率部五次戍守江州;從元代末年朱元璋與陳友諒在鄱陽湖上進行爭奪天下的麈戰,到太平天國將領石達開,林啟榮在湖口重創清軍水師……千百年來,馳騁江州大地的金戈鐵馬,留下了許多古戰場的遺跡.《三國演義》中所描寫的"諸葛亮舌戰群儒","群英會蔣干中計","柴桑口卧龍弔孝"等故事,都與九江有聯系.至於朱元璋大戰鄱湖十八載的遺跡,則遍布於匡山蠡水之間. 在長達百年的反帝,反封建斗爭中,九江涌現了眾多的愛國志士和革命先烈.其中佼佼者有,維新志士陳寶箴一門四傑,子陳三立,孫陳衡恪,陳寅恪,是我國著名的詩人,畫家,史學家.武寧人李烈鈞,湖口起兵,反對帝制,維護共和,是辛亥革命元老.

『柒』 江西歷史上的哪十大名人每一位都名垂青史

江西,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在這片歷史文化積淀深厚的土地上,涌現出一大批學識淵博,才華橫溢,海納百川,兼容並蓄的歷史名人。他們或思想深邃,獨創一幟;或政績卓著,留史青古;或技藝超群,影響深遠。在不同的文化層面上、不同的歷史進程中,綻放不同的光芒,造福當時社會和子孫後代。

1、陶淵明


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潛,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後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2、晏殊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撫州臨川(今江西南昌市進賢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十四歲以神童入試,賜同進士出身,命為秘書省正字,官至右諫議大夫、集賢殿學士、同平章事兼樞密使、禮部刑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知永興軍、兵部尚書,1055年病逝於京中,封臨淄公,謚號元獻。晏殊以詞著於文壇,尤擅小令,風格含蓄婉麗,與其子晏幾道,被稱為“大晏”和“小晏”,又與歐陽修並稱“晏歐”。

3、歐陽修


歐陽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謚號文忠。累贈太師、楚國公。後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歐陽修是在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領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繼承並發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他的散文創作的高度成就與其正確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從而開創了一代文風。

4、王安石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雲孫,字宋瑞,一字履善。自號文山、浮休道人。吉州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人,宋末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寶祐四年(公元1256年)狀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國公。於五坡嶺兵敗被俘,寧死不降。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在柴市從容就義。

7、解縉

解縉(1369年-1415年),字大紳,明朝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洪武二十一年中進士,官至內閣首輔、右春坊大學士,參預機要事務。解縉因為才學高而好直言被忌憚,屢遭貶黜,最終以“無人臣禮”下獄,永樂十三年冬被埋入雪堆凍死,卒年四十七,成化元年(1465年)贈朝議大夫,謚文毅。解縉自幼穎悟絕人,他寫的文章雅勁奇古,詩豪宕豐贍,書法小楷精絕,行、草皆佳,尤其擅長狂草,與徐渭、楊慎一起被稱為明朝三大才子,主持編纂《永樂大典》。

8、湯顯祖


湯顯祖(1550年—1616年),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清遠道人,明代戲曲家、文學家。江西臨川人。湯氏祖籍臨川縣雲山鄉,後遷居湯家山(今撫州市)。34歲中進士,萬曆十九年,他目睹當時官僚腐敗憤而上《論輔臣科臣疏》,觸怒了皇帝而被貶為徐聞典史,後調任浙江遂昌縣知縣,一任五年,政績斐然,卻因壓制豪強,觸怒權貴而招致上司的非議和地方勢力的反對。萬曆二十六年,憤而棄官歸里。後逐漸打消仕進之念,潛心於戲劇及詩詞創作。

在湯顯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戲曲創作為最,其戲劇作品《還魂記》、《紫釵記》、《南柯記》和《邯鄲記》合稱“臨川四夢”,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這些劇作不但為中國人民所喜愛,而且已傳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國家,被視為世界戲劇藝術的珍品。

9、宋應星


宋應星(1587年—約1666年),字長庚,江西奉新人,明末清初著名的科學家。宋應星一生致力於對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科學考察和研究,收集了豐富的科學資料;同時思想上的超前意識使他成為對封建主義和中世紀學術傳統持批判態度的思想家。宋應星的著作和研究領域涉及自然科學及人文科學的不同學科,而其中最傑出的作品《天工開物》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網路全書”。

10、陳寅恪


陳寅恪(1890年—1969年),字鶴壽,江西修水人。中國現代最負盛名的集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詩人於一身的百年難見的人物,與葉企孫、潘光旦、梅貽琦一起被列為清華百年歷史上四大哲人,與呂思勉、陳垣、錢穆並稱為“前輩史學四大家”。先後任職任教於清華大學、西南聯大、廣西大學、燕京大學、中山大學等。陳寅恪其父陳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一。祖父陳寶箴,曾任湖南巡撫。夫人唐篔,是台灣巡撫唐景崧的孫女。因其身出名門,而又學識過人,在清華任教時被稱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

閱讀全文

與九江有多少歷史名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2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