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歷史好的過來…… 請問公元前,公元後,多少世紀多少年代要怎麼算!!!!
公元是一種紀年方式,公元元年是耶穌誕生的年份,耶穌誕生前一年稱為公元前1年,耶穌誕生前兩年稱為公元前2年,耶穌誕生第二年稱為公元2年。
多少世紀就是從公元元年開始算起,每100年一個世紀,一個世紀有十個年代,十年一個年代,那麼公元23年就是1世紀20年代,以此類推,1949年就是20世紀50年代。
公元,即公歷紀元,原稱基督紀年,又稱西歷或西元,一種源自於西方社會的紀年方法。是由義大利醫生兼哲學家Aloysius Lilius對儒略歷加以改革而製成的一種歷法。1582年,時任羅馬教皇的格列高利十三世予以批准頒行。
它以耶穌誕生之年作為紀年的開始。在儒略歷與格里高利歷中,在耶穌誕生之後的日期,稱為主的年份Anno Domini(A.D.)(拉丁)。而在耶穌誕生之前,稱為主前Before Christ(B.C.)。但是現代學者為了淡化其宗教色彩以及避免非基督徒的反感而多半改稱用公元(Common era,縮寫為C.E.)與公元前(Before the Common Era,縮寫為 B.C.E.)的說法。
1949年9月27日,經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新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使用國際社會上大多數國家通用的公歷和公元作為歷法與紀年。但是也並沒有廢除農歷,現今的中國傳統節日還是以農歷為准。
(1)歷史公元世紀怎麼算的擴展閱讀:
公元紀年演算法:
格里歷與儒略歷大致一樣,但格里歷特別規定,除非能被400整除,所有的世紀年(能被100整除)都不設閏日;如此,每四百年,格里歷僅有97個閏年,比儒略歷減少3個閏年。格里歷的歷年平均長度為365.2425日,接近平均回歸年的365.242199074日,即約每3300年誤差一日,也更接近春分點回歸年的365.24237日,即約每8000年誤差一日。
而儒略歷的歷年為365.25日,約每128年就誤差一日。到1582年時,儒略歷的春分日(3月21日)與地球公轉到春分點的實際時間已相差10天。因此,格里歷開始實行時,將儒略歷1582年10月4日星期四的次日,為格里歷1582年10月15日星期五,即有10天被刪除,但原星期的周期保持不變。
狄奧尼修延續了亞歷山大歷,製作了一個稱作「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年」(Anni Domini Nostri Jesu Christi )95年的數字表格。狄歐尼休發明始於532年的新95年表格的唯一理由是在他創製表格那年(525)距離西里爾表格結束還有6年。
他沒有說耶穌降生在其他歷法中是哪一年,而只推算耶穌降生距今已525年。他沒有意識到亞歷山大歷復活節日期每532年一次循環,即使他明顯知道維多利亞歷法的532年一循環,卻只指出復活節95年後不會重復。他知道維多利亞復活節與亞歷山大復活節的日期不同,因此他無疑假設了兩種歷法的循環無法吻合。
另外,他顯然沒有意識到僅僅用19×4×7(19年循環×閏年的循環×每周天數)與亞歷山大歷532年循環吻合,否則他本該提到這個簡單的事實。
Ⅱ 怎麼計算公元前的世紀和公元後的世紀
以公元一年(即公元元年)往後,每一百年算一世紀,比如現在是21世紀
用公式計算就是
當前公元紀年除以100,取商的整數部分,如果有餘數,則用商加上1.比如2007年就是2007/100=20....7則為公元20+1=21世紀
公元前則是
公元一年的前一年為公元前一年,公元一年的前兩年為公元前兩年,以此類推。同理,公元前每一百年,為公元前一世紀,以此類推
Ⅲ 歷史公元與世紀計算
5世紀是指
400年到499年
公元前5世紀是指
前499年到錢400年
5世紀減去公元前5世紀其間最短跨
801年(因為中間多了一年公元元年,這也算一年)
公元前409年算公元前
算公園前5世紀
Ⅳ 公元前多少世紀是怎麼算的
公元前每一百年為一個世紀。
一個世紀是一百年,通常是指連續的一百年。世紀通常從可以被100整除的年代或此後一年開始,例如2000年或2001年。這種奇數的紀年法來自於耶穌紀元後,其中的1年通常表示「吾主之年」(year
of our
lord)。
因此第一世紀從公元1年到公元100年,而20世紀則從公元1901年到公元2000年,因此2001年是21世紀的第一年。
公元元年,也稱公歷紀年,或稱基督紀年。它以相傳的耶穌基督誕生年即公元元年作為歷史算起,在中國這一年正好是西漢平帝元始元年。以這一年為界,在此以前的時間稱公元前多少年,在此以後的時間稱公元後XX年,簡稱公元多少年,或直接稱XX年。
(4)歷史公元世紀怎麼算的擴展閱讀:
公元前來源:
耶穌基督誕生那一年作為西元元年,從西元6世紀到10世紀,逐漸成為基督教國家通用的紀元,所以原先也叫「基督紀元」。後來被世界多數國家所公用,於是就改稱「公元」,常用A.D表示(Anno Domini 的縮寫,意為「主的生年」)。
在歷史書上,耶穌誕生前的年代被稱為「西元前」,常用B.C(Before Christ 的縮寫,意為「基督以前」)表示;耶穌誕生那年以後的年代是「西元後」,簡稱「西元」。
西元元年相當於我國西漢平帝(劉衎)元始元年。
「世紀」一詞,來源於拉丁文,意思是100年 也是從耶穌誕生那一年算起:西元1年至100年為一世紀,101年到200年為2世紀。以此類推,2017年是21世紀,2001年是 21世紀的第1年。
因為這種紀年法的推廣,進入中國後,逐漸區別於民間使用的夏歷紀年法,被稱為「新歷」、「公歷」,而在這個新歷元年之前的時代自然就叫「公元前」了。所以說「公元前」就是「西元前」(B.C)另一種中國叫法。
Ⅳ 該怎樣計算歷史中的世紀
很簡單,比如1800年,為19世紀,即用所計算的公元紀年除以100,得到的整數加上1即為所求世紀。比如公元前771年,除以100,得到7,還餘71年,那麼用所得到的7加上1就是8,即為公元前8世紀。再如,公元1786年,除以100得到17還餘86年,用所得到的17加1就是18,即為18世紀。樓主這下該明白了吧?
Ⅵ 公元幾年怎麼換算為幾世紀
公元紀年,也稱公歷紀年,或和基督紀年。它以相傳的耶穌基督誕生年即公元元年作為歷史算起,在中國這一年正好是西漢平帝元始元年。以這一年為界,在此以前的時間稱公元前多少年,在此以後的時間和公元多少年,或直接稱XX年(注意,不能寫成公元後XX年)。這就是紀年法。我國從1949年起開始採用公元紀年,現在的教材實際上也是把各種紀年方法換算成公元紀年來表達歷史時間的,因此,公元紀年是學生必須掌握的一種紀年方法。
與公元紀年相關的兩個概念是「世紀」和「年代」。每一個世紀為100年,從理論上講,公元1年~公元100年為一世紀,公元101年~公元200年為第二世紀,…….,以此類推,但是按照習慣的用法,人們常把某個100年的最後一年作為下個世紀之首,如公元100年,人們並不把它作為一世紀的最後一年,而是把它作為二世紀的最初一年。這樣公元一世紀中剩下99年,變成公元1年~99年,以後的每一個世紀仍是100年,即二世紀變成公元100年~199年,三世紀變成200年~299年,……..。公元前的世紀推算以此同理,所不同者,只是每一個世紀的推算要從絕對值大的年代向絕對值小的年代順序進行,如公元前一世紀的為公元前99年到公元前1年。判定某一年在哪個世紀時,可以用一個簡單的方法,即如果這個年份是兩位數,即在1~99年間,那麼這一年肯定是在公元一世紀里,如果這一年是三位數即在100~999年之間,那麼把這一年的第一位數加上1,就可得到這一年所在的世紀。例如公元618年,第一位數為6,6+1=7,所以這一年是在公元7世紀里。如果這一年是四位數,即在1000以上,那麼就以這一年的前兩位數加上1,就可得到所在的世紀了。如1840年,前兩位數為18,18+1=19,所以這一年在公元19世紀內。公歷的一個世紀中,又分為早期(初期),中期,晚期(未期),或前半期後半期等。早期(初期),一般是一個世紀的前30年;中期,指一個世紀的中間50年。晚期(未期),指一個世紀的後20年;前半期和後半期是指一個世紀的前50年和後50年。
從理論是講,每一個世紀分為幾個年代,每一個年代為10年。但是習慣上人們並不具體稱每個世紀的前20年(公元後的第一個世紀為19年)為某年代。而是籠統的稱之為某世紀初,把以後的20~29年稱為20年代,30~39年稱為30年代,……,90~99年稱為90年代。這樣每個世紀實際上只有8個年代。在世界古代史教材中,我們還可以看到有幾處用了「千年代」這個概念,如在講古代印度河流域的城市遺址時說「這些城市開始興建於公元前三千代中期」。一千年是一個「千年代」,公元前三千年代是指公元前第三個一拮年,即公元前3000~3001年之間。
在使用公元紀年時,應當指出的一點是:計算涉及跨公元前後的時間,與單純的計算公元前或公元後的時間有所不同,即必須在計算出的 時間總數上減去一年,如計算公元前841年到1949年之間有多少年,正確的計算是841+1949-1=2789年,可以把這種演算法歸納成一個簡單公式「前後相加再減一」。這里之所以要減出一年是因為公元紀年不設公元0年,不能按照數學上的正負數的概念來計算跨公元前後的時間。
Ⅶ 公元一世紀從何時算起
公元一世紀為:公元1-99年,從公元1年開始算起。
「公元」是公歷的紀元,始行於6世紀。它原是以傳說耶穌基督誕生那一年作為公元元年,從公元6世紀到10世紀,逐漸成為基督教國家通用的紀元,所以原先也叫「基督紀元」。
後來被世界多數國家所公用,於是就改稱「公元」,常用A.D(Anno Domini的縮寫,意為「主的生年」)表示。
耶穌誕生前的年代被稱為「公元前」,常用B.C.( BeforeChrist的縮寫,意為「基督以前」)表示;耶穌誕生那年以後的年代是「公元後」,簡稱「公元」。公元元年相當於我國西漢平帝元始元年。
「世紀」來源於拉丁文,意思是100年。也是從耶穌誕生那一年算起:公元元年至1 00年為一世紀,101年到200年為2世紀。以此類推。2001年是21世紀的第1年。
(7)歷史公元世紀怎麼算的擴展閱讀:
如要將公元紀年換算成干支紀年,以公元年的尾數在天干中找出相對應。然後,將公元紀年除以12,用余數在地支中找出所對應的地支。這樣,公元紀年就換算成了干支紀年。
如:公元2017年,用該年尾數7找出對應的天干為「丁」。然後,用2017除以12得余數為1。用余數1找出相對應的地支為「酉」。那麼,公元1995年則為農歷乙亥年。
從理論是講,每一個世紀分為幾個年代,每一個年代為10年,但是習慣上人們並不具體稱每個世紀的前20年(公元後的第一個世紀為19年)為某年代,而是籠統的稱之為某世紀初,把以後的20~29年稱為20年代,30~39年稱為30年代等等。
Ⅷ 幾世紀幾世紀是怎麼劃分的/怎麼推算的
1、世紀,指計算年代的單位。一個世紀是一百年,通常是指連續的一百年。
當用來計算日子時,世紀通常從可以被100整除的年代或此後一年開始,例如:2000年或2001年。
2、與世紀劃分方法相同,即每個世紀每十年為一段,第幾個十年即為第幾個十年代,首年為年代之首。此種並無一十年代和十十年代,而以世紀初和世紀末表示,比如1901~1910是20世紀初,1911~1920年是20世紀20年代,1981~1990是20世紀90年代,1991~2000是20世紀末。
例如:1965年是20世紀60年代。
(8)歷史公元世紀怎麼算的擴展閱讀
1、公元紀年是從公元元年(即公元1年)開始計算的,(之前謂之公元前),每100年劃分為一個世紀。例如:公元1世紀(也就是第一個100年),為公元1年~公元100年(一說公元1-99年)的歷史時期,公元20世紀(也就是第二十個100年)就是1901年~2000(一說1900-1999)年的歷史時期。
2、世紀奇數的紀年法來自於耶穌紀元後,其中的1年通常表示「吾主之年」(year of our lord),因此第一世紀從公元1年到公元100年,而20世紀則從公元1901年到公元2000年,因此2001年是21世紀的第一年。
Ⅸ 「公元」和「世紀」是怎樣算的
公元指的是耶穌出生,英文公元前BC就是Before Christ
世紀是一百年一個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