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學歷史為了未來怎麼說

學歷史為了未來怎麼說

發布時間:2022-07-10 17:54:39

㈠ 學歷史為了什麼

學歷史的目的有很多,其中最最常見的有兩種:
第一種:學歷史純粹是為了考試加分,考過了便算了;
第二種:愛好歷史,喜歡歷史,喜歡研究歷史,這種人國外我不知道多不多,但在中國那是數不勝數,即便是在中國最基層的農村,每個村都會有至少1個純粹的歷史很好者,他起到了為村民歷史啟蒙或基層教育的作用。
回到這個話題上來,學歷史是為了什麼?為什麼中國會有那麼多人喜歡歷史?
那是因為:--------讀史讓人明智,讓人變得聰明,可以借鑒古人的經驗教訓,只有去學習歷史,才會知道過去發生了什麼,才會讓人去思考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如果發生在今天或者將來,我們應當如何應對。
事實上,今天我們身邊發生的任何事情,我們都可以從歷史中吸取到有用的經教教訓,無論你是什麼身份。
比如:你是一個老師,你可以從歷史中學到「因材施材」的方法;如果你是一名醫生,你可以從歷史中學到「諱疾忌醫」的病人心理;如果你是一個商人,你可以從歷史中學到「十分價錢,九分買腳」的道理;如果你是一個准備從政或從軍的人,那歷史更是非學不可,否則結果將會很慘很慘,因為從歷史里別人可以學到權謀,可你卻因沒學歷史,不懂應當而慘敗。
中國是目前所知的,世界上最重視歷史傳承的國家,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應該感到自豪,無論遇到什麼問題,我們都可以從幾千文字記載的歷史中吸取經驗教訓。
不要看今天的美國強大,它是一次大的劫難都沒有遇到過,一旦遇上,能不能東山再起成為世界強國還不得而知。伊朗、土耳其、羅馬、法國、英國、西班牙等國,歷史上都曾如美國這樣強大過,但一旦衰敗,至今都恢復不過來。
但是中國呢,已經經歷了好幾次由盛而衰,再由衰而盛的歷史(秦滅漢興,漢滅唐興,唐滅宋興,宋滅明清興,清滅共和國興),強大是我們的傳統,深深地刻在每個中華兒女的腦海中,每次衰敗之後,中國總是能再一次屹立於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林。而其它國家一旦倒下,就再也爬不起來了。
靠的是什麼?靠得就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永不斷代的歷史文化傳承。現在知道歷史的作用了吧-----學歷史可以讓文明傳承,可以讓人變得聰明,可以讓整個民族擁有強大的自豪感。。。。。
好處多了去了。

㈡ 為什麼我們要學習歷史對未來有用嗎

1.以史為鑒,指導未來,2.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從歷史的受益者來看,可以分為微觀和宏觀兩個層次,一個是歷史對於個人和企業的作用,一個是歷史對於國家的作用。 先說以史為鑒,指導未來。先揀最功利的來說,MBA教學應該當之無愧,MBA的學生學習為的就是將來掙更多的錢,這應該是最務實的了,那麼他們學的是什麼呢?福特、泰勒、本田宗一郎、戴爾這些或遠或近的人物們的發家史,不就是市場營銷和人力資源管理等課程中的經典案例么?人類日常生活中的耳濡目染、言傳身教固然重要,但如果有人能夠加以保存、整理和提煉,然後將精華傳播於世人,那效果將會大大的提高。歷史其實就是前人的經驗和教訓,善加處理,為我所用,無論是個人、企業還是國家,都必將受益無窮。當然,這里很多朋友提到了歷史研究的人為性。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從個人使用歷史的層面來看,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學生一種獨立思考的能力,特別是對於主觀的東西更要注重分析過程而不是結果。比如說曾國藩,你說是壞人,他說是好人,有什麼意義么?他又不是我的鄰居,既不會給我錢,也不會剃我的頭,他是好人還是壞人並不重要,關鍵是要看他的言行好在哪裡,壞在哪裡。為什麼說好,為什麼說壞?這其中有什麼值得我學習和借鑒的地方,去其糟粕,取其精華,這才是我們學習的目的。 再說增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個人認為,我們不應該單純的為自己生在中國而感到驕傲。因為人與人其實是平等的,中國有幾千年的燦爛歷史,那是我們的先人創造的,不代表我們這一代是中國人,我們就比別人更優越,更不代表我們比別人聰明,比別人能幹。學習我們的歷史,決不是讓我們拿去向別人炫耀的。但我們也有值得驕傲的東西,我們應該為我們有勤勞智慧的祖先感到驕傲,對於自己創造更輝煌燦爛的明天充滿信心;為我們的國家感到驕傲,發自內心的熱愛我們的國家。從國家使用歷史作為工具的角度看,國家有必要向全體國民灌輸歷史,從而增強人們的歸屬感、榮譽感和整體的凝聚力,只有這樣,國家才能更好更快的發展,這就是為什麼很多東西對於我們未來的生活已經沒有什麼指導意義,我們仍要保護和發掘它們的原因,因為這些都是我們作為中國人所共同的歷史淵源,是維系我們之間關系,增強彼此認同感的堅實的根基。此外,站在整個國家生存與發展的戰略高度,我們學習歷史也是為了了解我們周圍的鄰居,了解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

㈢ 以歷史為借鑒展望未來那句話怎麼說的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銘記歷史,展望未來」。每年的九月十八日,在中國城市的上空,都會響起一陣急促的警鈴。這是一場不堪回首的往事,每當聽到它,我心裡就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在1931年9月18日,由於中國當局軟弱無能以及無限的放縱,使得日本關東軍了對中國的全面侵略戰爭。再加上國民黨奉行的不抵抗政策,在短短幾天內,東北三省全部淪陷,祖國大片的大好河山就這樣拱手送人,舉國上下,沒有一個人不痛心。要知道,幾千萬父老鄉親就這樣成了亡國奴,受盡了欺凌。還有隨後發生的「七。七」事變、南京大屠殺……這一個個慘烈的歷史場面,終於讓我們認識到,如果再不抵抗,侵略者的鐵蹄將踏遍整個中國;如果再不將「東亞病夫」的帽子摘掉,中國將成為全世界的笑柄。

在這樣的環境下沉睡在東方之巔的中國蘇醒了,這頭雄獅終於發威了!在毛澤東等人的領導下,我們開始了自己的反抗。八年抗戰中,有多少名字值得我們記住?「狼牙山五壯士」、「劉胡蘭」……這些前輩們通過艱苦卓絕的斗爭,終於為中國的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

今天,在科技與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中國已經走出了曾經的屈辱與落後,走向了繁榮與富強。你瞧,2008年8月8日,我國第一次舉辦了奧運會;2008年10月15日,太空中第一次出現了中國人的身影……在這一次次的歡悅背後,祖國那屈辱的歷史我們又怎能忘記?雖然前輩們為我們創造了安逸的生活環境,但仍是還有很多問題等待我們去解決,還有很多的困難等著我們去攻克。像前不久的釣魚島事件,仍是向我們證明,中國只有更強大才能站穩腳跟,作為新時代的我們,理當擔負起這份責任,才能讓中國這只金雞,這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屹立在太平洋上,永遠不倒!盡管我們還是小學生,但還是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報效祖國——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為自己乃至祖國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大家,我的演講完畢

㈣ 述往事 思來者:學歷史有什麼用

學習歷史可以掌握歷史的規律,可以對未來進行預測,以及對未來的把握也就是說學史是為了將來,為了使人類更好的適應未來。這可以說是學史的最大的作用,換句話說,就是控制方向性的問題。再者,學史可以明智,可以明是非,知得失,可以通過對古人的探索,使你明白大丈夫有所必為,有所不為。所示可以通過史實有所借鑒,以知道自己應該怎樣做,或者時事將怎樣。

㈤ 我們為什麼要學歷史

歷史,或簡稱史,指對人類社會過去的事件和行動,以及對這些事件行為有系統的記錄、詮釋和研究。歷史可提供今人理解過去,作為未來行事的參考依據。

由其定義,我們不難理解學歷史的意義所在:學習歷史,對話文明,積累貫古通今的智慧,訓練理性和良知。學習歷史,更多的不是為了掙來錢,也不是為了比他人高高在上,而是為了讓人突破當代的束縛,知道我們在做什麼又該做什麼。意識形態上的成長和成熟,才是一個人真正為「人」之所在。

大量的科學研究證明許多動物都有與人類相近的智慧和能力,但人與動物區別的重要標志就是文明的存在與否。進化論是對於所有生物而言無差別存在的,但是只有人類在進化的過程中形成了文明,盡管這些文明因地域和氣候而各有千秋,對比最明顯者如海洋文明和大陸文明。文明的存在使得歷史得以延續發展,這也是我們學歷史的前提所在。

學歷史的必要性,小到其是我國應試教育必考科目之一,大到對人類命運的關懷,都是我們學習歷史的意義之所在。閻步克老師曾說過,人類自我認識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訴諸歷史。從三顧茅廬到四面楚歌,從邯鄲學步到掩耳盜鈴,每一個歷史故事,每一段歷史時間,都是人類文明點滴的積累,都是人們與文明對話的內容。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發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這讓我們不再去重復前人的錯誤,總結古人的成功經驗,使我們面對問題時可以有經驗借鑒,從而更加從容,也更理智。正如唐太宗李世民所言,以古為鑒,可知興替。而數千年後培根的「讀史使人明志」也與此有異曲同工之妙。

正如閻步克老師所言,史學提供一種特有的訓練,我們從一些看似枯燥艱澀的東西開始,逐漸去領會一種學術的境界,去掌握一種求真的技能,去積累一種貫通今古的智慧、去培養一種對人類命運的關懷。那理性和良知的訓練,才是使人終身受益的東西。

㈥ 為什麼要學習歷史,它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呢

學習歷史能夠讓我們從歷史的長河中汲取足夠的經驗、教訓,以防止歷史上曾經有過的錯誤和悲劇再度發生。人類歷史上為什麼會有那麼多次的悲劇發生,其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就是對於歷史教訓的忽視。以戰爭為例,我們現在回顧歷史可以發現,歷史上大多數的戰爭實際上是可以避免的,但是人類還是一次一次的重復著悲劇。如果當時的民眾都能從戰爭中汲取充分的經驗與教訓,或許很多世界大戰都是可以避免的。歷史,不僅是一門學習和研究的學科,更是一門可以給人們帶來無窮智慧的寶藏。

㈦ 學歷史到底為了什麼

有人抱著三國志、抱著所謂的正史讀了一年兩年三年、研究了一遍兩遍三遍,結果打開貼吧或是登錄論壇,是干什麼去的?原來是專門罵古人去啦。這「史」是不是白學了?史書中的精神他們學到哪去了?他們學史就是為了罵諸葛亮、罵趙雲、罵曹操、罵關羽,嘲笑古人、譏諷古人。所以我覺得這些人比堅持著喜歡、學習自己心中英雄的的朋友差遠了。

順帶一提,以前的我也是這樣,氣盛、鋒銳,到處與人辯論歷史,其實說好聽點是辯論,說難聽點我們就是在扯淡,扯著罪孽深重而且毫無任何意義的淡。「業」,自那時就積下很厚了……

現在大多數人讀史之前已經不再向自己發「學歷史是為了什麼」這樣的疑問了,包括我在內。但是我早已經在試圖糾正自己,並努力改變自己的歷史觀了。起碼我現在已經認識到讀歷史不是為了與他人斗勇鬥狠磨嘴皮子,也不是為了向美女炫耀自己的學識多麼豐富多麼了不起,等等等。我現在讀史學史,自己給自己下達了幾個終極目的,可以簡單地概括為幾個字:

鑒(鑒是非)

正(正己身)

明(明「智」)

知(知「道」)



再說一句,樓主也無須氣憤,其實許多喜歡給人講史糾正歷史概念的朋友不一定都是懷著惡意或是自以為高人一等的人,他們很可能是因為看我們穿的太樸素以為我們都是窮苦人民,所以有心想請我們去吃頓大餐,只不過他們是指著餐廳玻璃窗上貼的美食海報來請我們吃飯罷了。

以上純屬扯淡與個人之觀感,歡迎高手反駁,但是不歡迎謾罵與拍磚。

㈧ 為什麼要學歷史

為什麼要學歷史?如果說,記載歷史和寫歷史是一種職業,是社會的需要,那麼我們普通人,我們和歷史沒有職業關系的人,為什麼要讀歷史?
很多人這樣問,美國南北戰爭時的羅伯特.李將軍說過:人的短暫一生里,所見到的大多是悲慘和苦難,是卑劣和失望,為了對人性,對人類的前途保持信心,所以必須讀歷史。
只有在讀歷史的時候,你能在紙頁間經歷幾百年幾千年,你才能進步、改善,你才會慶幸自己生活在此時此刻。
歷史學家麥克內爾說過:歷史是人群的集體記憶,而集體記憶是集體的自我認知所必須的。一個人如果沒有記憶,那麼不管多麼聰明,也不能認知自己是什麼,是處於什麼樣的環境,和別人是什麼關系。同樣,一個人類群體,如果沒有集體記憶,也不能認知這個群體是什麼,自己處在怎樣的環境,和其他的群體是什麼關系。
梁衡在《人生的境界》裡面說:「當知識水平太低時,無力從邏輯上看出鬼話和實話的區別」。「理論死灰色的,而生命之樹長青。」也許我們可以這么說:「歷史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樹常青」。讀史才能明智,才能讓心中的一桿稱更穩。

㈨ 為什麼要學習歷史100字

《說文解字》:「史,記事者也」
馬克思《德意志意識形態》:我們只知道一門惟一的科學——歷史學。
恩格斯:我們根本沒想到要懷疑或輕視「歷史的啟示」;歷史就是我們的一切。
周總理說得好:「歷史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就像記憶對於個人一樣,一個人喪失了記憶就會成為白痴,一個民族如果忘記了歷史,就會成為一個愚昧的民族。而一個愚昧的民族是不可能建設社會主義的。」
我以為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看待:從歷史的功能來看,主要有兩點:1.以史為鑒,指導未來,2.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從歷史的受益者來看,可以分為微觀和宏觀兩個層次,一個是歷史對於個人和企業的作用,一個是歷史對於國家的作用。
先說以史為鑒,指導未來。先揀最功利的來說,學生學習為的就是將來掙更多的錢,這應該是最務實的了,那麼他們學的是什麼呢?福特、比爾·蓋茲的發家史,不就是市場營銷和人力資源管理等課程中的經典案例么?人類日常生活中的耳濡目染、言傳身教固然重要,但如果有人能夠加以保存、整理和提煉,然後將精華傳播於世人,那效果將會大大的提高。歷史其實就是前人的經驗和教訓,善加處理,為我所用,無論是個人、企業還是國家,都必將受益無窮。比如說曾國藩,你說是壞人,他說是好人,有什麼意義么?他又不是我的鄰居,既不會給我錢,也不會剃我的頭,他是好人還是壞人並不重要,關鍵是要看他的言行好在哪裡,壞在哪裡。為什麼說好,為什麼說壞?這其中有什麼值得我學習和借鑒的地方,去其糟粕,取其精華,這才是我們學習的目的。
再說增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個人認為,我們不應該單純的為自己生在中國而感到驕傲。因為人與人其實是平等的,中國有幾千年的燦爛歷史,那是我們的先人創造的,不代表我們這一代是中國人,我們就比別人更優越,更不代表我們比別人聰明,比別人能幹。學習我們的歷史,決不是讓我們拿去向別人炫耀的。但我們也有值得驕傲的東西,我們應該為我們有勤勞智慧的祖先感到驕傲,對於自己創造更輝煌燦爛的明天充滿信心;為我們的國家感到驕傲,發自內心的熱愛我們的國家。此外,站在整個國家生存與發展的戰略高度,我們學習歷史也是為了了解我們周圍的鄰居,了解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
歷史本身是真實的,是客觀存在過的事實。德國哲學家文德爾班說過,「人是有歷史的動物」;
我個人認為,歷史是一種教會人們生活的手段。歷史學正是認知過去的學問。所以,在文明的時代,智者應學歷史,不學歷史不能成為智者;賢者應學歷史,不學歷史不能成為賢者。
釋家三世佛的哲學是:要用三雙眼睛看世界――過去、現在、未來。這是智者的思維,也是賢者的思維。

在這里,需要指出的是,歷史和其他的技術性自然學科有著本質的不同,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們會發現教會學生理解歷史並不會導致他們能夠完全的利用過去的知識。歷史教師教給學生最重要的是,尊重事實,追求客觀的認識態度!這里我不認為歷史學者比之其它學科的學者能更好的面對未來,因為決定未來的,還有許多的東西。
我想說的是.歷史是非科技的價值!
我在強調的是:一個人有歷史知識,比沒有歷史知識的人處於更好的處境!

閱讀全文

與學歷史為了未來怎麼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2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