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橋的歷史
http://www.lhxx.cn/sijiehe/qiao/zhongwangye.htm
斜拉橋、懸索橋、高架橋
古橋之鄉——紹興
斜拉橋
拱式橋
2. 有關橋的歷史
在中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世界上著名的黃河、長江、珠江等大河。自涓涓細流到浩浩巨浸,蜿蜒曲折,奔流入海。全國河道密如蛛網,上面布滿著大大小小、形形式式的橋梁。我國古代橋梁,和其他事物一樣,有一個發生發展的過程。
陝西西安發掘出的公元五六千年前新石器時代村落遺址半坡村,在村居四周,有寬深各約五六米的圍塹,要越過圍塹出入村落,必然已有即使是很簡陋的木橋。
中國古代的信史或詩歌中有很多關於「梁」的記載。這些梁,可能是架木而成,或是堤梁一類有少數架空的部位。比較早的大橋的記載是殷代首都殷(今河南安陽)附近跨漳水的「巨橋」(據《通典》在今河北曲周東北)。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伐紂,攻克朝歌(今河南淇縣),命南公括「發巨橋之粟」(《史記·周本紀》,又見《呂氏春秋·慎大覽》、《淮南子·主術訓》)以救濟貧民。《水經注》漳水條記:「逕巨橋邸閣西舊有大梁橫水,故有『巨橋』之稱。」橋的建設應早於這一年代。
在這之前,大約在公元前1134年,周伯姬昌(就是後來的周文王)「親迎於渭,造舟為梁」(《詩經·大雅·大明》)。這是說當時用船造過臨時性的浮橋。
據《華陽國志》,秦代李冰任蜀守時(公元前256年到251年),在四川益州(今成都)造了七座橋,其中一座名「笮橋」,據唐代宰相李吉甫(758—814)在《元和志》中解釋道:西南地區凡稱「笮」的地名便表示有藤索橋或竹索橋。鐵索橋傳說起自西漢初期(公元前200年左右),據陝西褒城(今撤銷並入勉縣和漢中市)樊江橋明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在橋頭所樹碑上的記載,是西漢大將樊噲(?—前189)在西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在褒城馬道驛的寒溪上建起了這座鐵索橋。
據史書記載,我國早在東漢末年已有磚石拱橋,魏王都鄴(今河北臨漳西南)有石竇橋,晉代洛陽有石拱橋。
從以上簡單介紹,可知中國在古代已經具備了各種橋式。橋梁的基本型式不外乎梁、拱、索、浮。而中國古代的橋梁建設者們,充分科學地利用當年僅有的竹、藤、木、石和人工冶煉的鑄鐵或鍛鐵等,發揮材料的特長,根據豐富的成敗經驗,因時、因地制宜地衍變出豐富多彩,美不勝收的橋梁。中國古橋的某些結構形式,已為近代橋梁所借鑒,並繼續不斷地在推陳出新,有力地影響著國內外橋梁建設。
3. ( )的長江大橋 步月橋有多少年的歷史
蕪湖長江大橋——中國第一橋
建設蕪湖長江大橋只用了三年多的時間,創造我國橋梁建設史上的最高速度。安徽省蕪湖市位於大、小鏡湖之間,原名「柳陰橋」,1803年建,民國 時改名「大洋橋」,1953年改建為鋼筋水泥平橋,1987年改建為拱橋。麻石橋體,白大理石欄桿,單孔,拱徑5米,橋長28米,更名為「步月橋」。
如今,步月橋已經成為蕪湖城市中的一道歷史的痕跡,也是蕪湖的一個象徵,成為蕪湖的代名詞。
4. 吊橋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吊橋又稱懸索橋,由懸索、橋塔、吊桿、錨錠、加勁梁及橋面系所組成。吊橋的跨越能力是各種橋梁體系中最大的。按加勁梁的剛度,吊橋又可分為柔性與剛性兩種。
5. 五行橋有多少年的歷史
今天要去呈坎,它屬於黃山另一個縣——歙縣。此字念「設」,來黃山一趟記住了好幾個生僻字,真是沒白來。到底是有文化底蘊的地方呀,就聽那些地名村名,都古意盎然,西遞,宏村,關麓,呈坎,漁梁,唐模,棠樾……與之相比,咱北方那些個李家寨張家莊王家村的,難免一個俗字,只落個實在。當然,咱不是妄自菲薄的人,但南方這份斯文確實是滲到骨子中去了。
呈坎,這座古村始建於東漢,有1800多年的歷史了,呈為陽坎為陰,呈坎即為陰陽八卦之意,這是一座按八卦風水理論選址布局的古村落,三街九十九巷,宛如迷宮。單這一點,已經足夠吸引我了,不要問我從哪兒聽來的,總之我的皖南行必定有呈坎,我捨去了名聲在外的棠樾牌坊群,捨去了古徽州城,捨去了什麼許國石坊什麼斗山街,歙縣我獨取呈坎漁梁。棠禁不起我忽悠,婦唱夫隨,不問這一路要如何周轉顛簸,而我,有他為伴,更加無法無天,恣意而行。
6. 中國橋梁有多久的歷史
1000年了吧
7. 橋的歷史是什麼
一、關於橋的知識 1.橋梁分類 梁橋:梁式又稱樑柱式,是在水中橋柱或橋墩,上搭橫梁,連而成橋,有單跨多跨之分。 浮橋:用舟或其他浮物作中間橋腳的橋梁。 吊橋:故事設置在城壕上的橋,現在為懸素橋和斜拉橋的統稱。 拱橋:用拱作為橋身主要承重結構的橋。 立交橋:線路(如公路、鐵路等)交叉時,為保證交通互不幹擾而建造的橋梁。在既有線路之上跨越者又稱跨線橋,在地下穿過者又稱地道橋。 2.我國古代橋梁的藝術風格: 首先,表現在造型上,如曲線的柔和多變; 其次,我國古橋十分重視與環境的協調,由於橋的存在,又增加了環境的美; 第三,我國古代上有橋屋、亭、閣、欄桿以及牌坊等。 二.橋話 1.橋與山水山水本身就是美麗的,橋在這樣的天然圖畫中,真是相得益彰。杜甫詩「市橋官柳細,江路野梅香」,白居易詩「晴虹橋影出,秋雁櫓聲來」等,就描寫了山光水色與橋共同構成的美景。 2.橋與園林園林里山有水必有橋,亭台樓閣,小橋流水,互相映襯,缺一不可。歐陽修的「波光柳色碧溟濛,曲渚斜橋畫舸通」這兩句詩,就是對此的寫照。 3.橋與文藝橋在水上山間,凌空越阻,千姿百態,普度眾生,歷來是文學和藝術中的絕好題材。著名的如蘇州的楓橋,在詩歌中,除張繼的《楓橋夜泊》詩外,還有杜牧的「長洲茂苑草蕭蕭,暮煙秋雨過楓橋」等。繪畫中,張擇端《清明上河圖》里的「虹橋」,結構非常巧妙。戲劇里,光京劇里演出「橋戲」的就不少。最著名的是《長坂坡》,還有《斷橋》、《草橋驚夢》等。神話傳說里「鵲橋」的故事源遠流長,張果老倒騎驢過橋的故事也是婦孺皆知。 4.橋的歷史故事建於1937年的錢塘江大橋是由中國人自己設計建造的第一座現代化大橋,這一點你也許知道;不過你可知道,這座大橋1937年9月26日通車,12月23日就被我方自行炸毀,為的是不讓它為侵華日軍服務! 三.古今中外形形色色的橋 1.中國古代橋梁之最 現存最古老的敞肩拱石橋是河北趙縣趙州橋。隋朝開皇十五年至大業元年(595~605年)建。 現存最早的也是橋洞最多的聯拱石橋是江蘇蘇州寶帶橋。唐元和十一年(816年)始建。 現存最早的十字橋是山西晉祠魚沼飛梁,北宋崇寧元年(1102年)建。 最早的開關活動式大石橋是廣州潮州廣濟橋。明宣德十年(1435年)建。 僅有的五亭橋位於江蘇揚州瘦西湖。 2.立交橋給城市增添了現代化氣息。 北京市興建最早的道路立交橋是位於昌平路上的白浮橋、藍靛廠路上的八里庄橋和車道溝橋三座跨路、跨河立交,均成建於1966年。1974年在城區建成第一座苜蓿葉形互通式立交---復興門橋。 四元橋位於首都機場高速公路、京順路與四環路交叉處,是四層全互通式大型立交橋,共有大小橋梁26座,總長度2.6公里,是全國最大的城市立交橋。玉蜓橋位於南二環路與東浦路交叉處,是三層互通式蜻蜓型立交橋。 3.建造海底隧道耗資巨大,施工期長,因而人們更多地選擇了跨海大橋。 目前,世界上較大的跨海大橋已達三十多座。位於波斯灣上的巴林—沙烏地阿拉伯跨海搭橋全長25公里,是當今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 義大利墨西拿大橋把狀似皮靴的本土與狀似足球的西西里島連為一體。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市博斯普魯斯海峽大橋,跨度雖然只有1560米,但它卻是一座架在歐、亞兩洲上的洲際橋梁。
希望採納
8. 九孔橋有多少年的歷史
九孔橋始建於清代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屬石砌拱橋。橋全長84.5米,橋面寬3.7米。全橋共建有九個半園形孔洞,故名「九孔橋」,亦稱「九洞橋」。
9. 趙州橋一共有多少年的歷史
建於隋代(公元581-618年)大業年間(公元605-618年),由著名匠師李春設計和建造,距今已有約1400年的歷史,是當今世界上現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橋
10. 歷史悠久的橋有哪些
1.趙州橋:趙州橋又名「安濟橋」,是我國古代著名的石拱橋,位於河北省趙縣城南的校河上,為隋代開皇大業年間(公元590一608年)李春創建。橋梁全長50.82米,橋面寬約10米,跨徑37。02米,拱圈矢高7.23米,由28條並列的石條組成,弧形平緩,上設四個小拱。新中國建立後按最初橋樣進行了全面的修繕。
2、蘆溝橋:蘆溝橋一稱「盧溝橋」,位於北京至周口店的公路與永定河的交匯處,始建於金代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該橋全長265米,寬約8米,由11孔石拱組成。橋旁建有石欄,其上共有精刻石獅485個。「蘆溝曉月」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蘆溝橋又以中國抗日戰爭的爆發地而載於史冊。
3.洛陽橋:洛陽橋一稱「萬安橋」,位於福建省泉州市東約10公里的洛陽萬安渡口,為著名的梁式古石橋,始建於北宋皇桔五年(公元1053年),歷時六年零八個月,由北宋名臣蔡襄主持修建。橋原字長約1200米,寬約5米(現長834米、寬7米),有橋墩46座、扶欄500個,欄上精樓石獅28米,有石亭7座:石塔9座(現存石亭1座、石塔3座),其規模宏大。
4.湘子橋:湘子橋又名廣濟橋,坐落在潮州城東,橫跨韓江,全長500多米,因傳有韓愈的侄孫韓湘子手書「洪水止此」的石碣豎於橋畔,故名。湘子橋始建於南宋,歷時57年建成,東西兩段共18墩,橋墩用花崗岩塊鉚榫砌成。東西橋墩之間江水湍急,未能合攏,只能用小舟擺渡。到明代中期增築一墩,縮短了未合攏部分的距離,改用18艘梭船聯成浮橋,貫通東西,便成了「十八梭船擴四洲」。浮橋能開能合,隨潮升降,為我國最早的一座開關式石橋。明代此橋大修過五次,並在橋墩上建起了各具特色的望樓,遂出現了「廣濟橋上甘四樓」的景緻。清雍正時又在浮橋兩端橋墩上置鐵牛兩只,牛背上鐫「鎮橋御水」四字。道光時洪水毀東岸橋墩,墩上鐵牛墜入江中。1958年大橋改建,加固日橋墩,新建十九孔鋼筋混凝土「T」字形梁,中間原浮橋部分增建三孔鋼桁架及兩個高樁承台式橋梁,廣濟橋自此成為通衢大橋。1976年又進行過擴建,原7米寬的橋面全部作車行道,另在橋兩側會拓寬2米作人行道。1980年重鑄鐵牛一隻置於橋上。「湘橋春漲」為潮州八景之一。
另為四大名橋還有:
(1) 安濟橋(河北趙縣) (2) 洛陽橋(福建泉州) (3) 寶帶橋(江蘇蘇州) (4) 灞橋(陝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