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揭秘三皇五帝距今多少年
三皇五帝距今已有大約三百多萬年,
三皇五帝,是歷史神話人物「三皇」與「五帝」的合稱。三皇,原指遠古三皇,後增補伏羲等人;五帝,原指五方上帝,後增補五位上古部落首領。
中華文明自古就有三皇五帝之說,如《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李斯說:「古有天皇、地皇、泰皇。」
三皇的稱號由來已久,伏羲等人只是繼承了遠古三皇的稱號,最早的天皇時代距今已有大約三百多萬年,最晚的泰皇(也就是人皇)距今也有大約三十萬年。唐代司馬貞寫了《三皇本紀》以補全《史記》,增補了伏羲、女媧、神農等諸位上古時期神話傳說人物與部落首領的歷史。
(1)炎帝黃帝距今有多少年的歷史了擴展閱讀:
三皇五帝的記載:
前天皇、地皇、人皇
前天皇、前地皇、前人皇之事太過久古,杳杳冥冥,所謂「事有不可盡究,物有不可臆言」(語出《路史》),書傳記載畢竟有限,前三皇年代何久,姓名何謂,治國何如皆不可考也。唯三皇之號曰天皇曰地皇曰人皇久而不失。
《潛夫論·五德志》:「聞古有天皇、地皇、人皇,以為或及此謂,亦不敢明。」
《路史》:前天皇、前地皇、前人皇之事太過久古,杳杳冥冥,所謂「事有不可盡究,物有不可臆言」。天皇地皇人皇開治各二萬八千歲。
中天皇,史書上說盤古開天闢地後第一代天下君主中天皇君天皇氏,兄弟十三人,號曰天靈,其中一人發明了數字,繼而又發明了天干、地支,為人推為皇。其餘兄弟十二人帶領部眾各佔一方,立國稱皇,各傳國一萬八千年。
《易緯通卦驗補遺》:「天皇氏之先,與乾曜合德」。案:此言天皇氏祖先與日、月、五星(七曜)合德,即其身份極為崇高。《河圖》:「五龍見教,天皇被跡。」榮氏注曰:「五龍治在五方,為五方神。」
關於天皇氏的名諱:粵有天皇,是曰天靈,望獲強尊。——羅泌,《路史·前紀二·天皇紀》。《帝王世紀》中也對此有描述。天地開辟,有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皇甫謐,《帝王世紀》。
《三皇本紀》:天地初立,有天皇氏,木德王,歲起攝提;地皇,火德王,興於熊耳、龍門等山;人皇,乘雲車,駕六羽,出谷口,兄弟九人,分長九州,各立城邑。
中地皇,世代傳世數萬年之後是中地皇君。「天皇氏逸地皇氏作,出於雄耳龍門之岳。」(《路史》引《遁甲開山圖》)
中人皇,世代傳世數萬年後是中人皇君。「地皇氏逸,於有人皇九男相像其身九章。」(《路史》引《洛書》)。人皇之時,分治九州乃是上古大九州,亦即全球。
後天皇,中人皇氏之後,歷經五龍紀、攝提紀、合雒紀、連通紀、敘命紀、循蜚紀、因提紀、禪通紀、疏仡紀。禪通紀始於伏羲,疏仡紀始於黃帝。而在伏羲之前的因提紀,其中一位被後世尊為後天皇,即是燧人氏。
後人皇,燧人氏之後,又歷經幾世,有伏羲、女媧氏,有聖德,為後人皇。
Ⅱ 傳說中的炎帝,黃帝生活在距今多少年
他們生活於大約4600年前。最初黃帝部落居於陝西西部到甘肅東部,炎帝部落居於黃河中游,蚩尤部落居於今山東、遼東、蘇北一帶。
他們三個部落,是當時黃河流域的三巨頭,起初炎帝與蚩尤征戰,大敗而求助黃帝,皇帝順勢兼並炎帝部落,是為華夏。
《五帝本紀·集解》引《帝王世紀》謂黃帝在位100年,顓頊在位78年,帝嚳在位70年。依據《五帝本紀》記載堯在位98年,舜繼堯之後在位42年。當時相繼共388年。處於還沒有朝代這個概念的原始社會時期。
(2)炎帝黃帝距今有多少年的歷史了擴展閱讀:
他們是起源於黃河流域的兩個血緣關系相近的部落首領。後來,兩個部落展開阪泉之戰,黃帝打敗了炎帝,兩個部落漸漸融合成華夏族,華夏族在漢朝以後稱為漢人,唐朝以後又稱為唐人。
炎帝和黃帝也是中國文化、技術的始祖,傳說他們以及他們的臣子、後代創造了上古幾乎所有重要的發明。
後來的傳說的幾位古帝王一直到夏商周帝王,都被認為是黃帝的直系子孫,連蠻、夷也被納入這個系統。後世的帝王也聲稱他們是黃帝的後裔。
幾乎所有的姓氏都將自己的遠祖追溯到炎帝、黃帝或他們的臣子。而接受了華夏文化的少數民族(如匈奴、鮮卑等等)也聲稱自己是黃帝子孫、炎黃子孫。
遼朝大臣耶律儼《皇朝實錄》稱契丹為黃帝之後。
《遼史·太祖紀贊》和《世表序》主張契丹為炎帝之後。在雲南發現的契丹遺裔[5],保存有一部修於明代的《施甸長官司族譜》,卷首附一首七言詩,詩曰:「遼之先祖始炎帝……」。這些契丹人也自認為契丹是炎帝苗裔。
Ⅲ 傳說中的炎帝,黃帝,堯,舜,禹時期距今多少年
炎帝黃帝距今約4400年。堯舜禹大概也有四千多年的歷史了,當時沒有很明確的計時方式,因此具體的時間已經無從考證了。
Ⅳ 炎帝和黃帝大約生活在距今幾千年
黃帝和炎帝都生活在距今4000多年前中國原始社會後期,是兩個部落的首領。當時,黃帝部落和炎帝部落都居住在現在陝西省境內的黃河邊上。後來,又先後沿黃河兩岸向東部遷移。為了爭奪一塊土地,炎帝族同住在中國東部的九黎族發生了戰爭。九黎族的首領蚩尤打敗了炎帝族。炎帝族向黃帝求援,他們聯合起來打敗了蚩尤。
九黎族失敗後,一部分逃到了南方,另一部分加入了炎黃二族。後來,炎帝族和黃帝族也發生了沖突,炎帝族失敗後,加入了黃帝部落,黃帝族的力量就更大了。從此,黃帝族、炎帝族和九黎族的一部分在黃河流域定居下來,繁衍生息,構成了華夏族的主幹。
他們共同開發了黃河中下游地區,使這里成為中國古代文化的搖籃。從此,這些原來不同部落的居民,都認為自己是黃帝和炎帝的後代,稱自己為「炎黃子孫」。
(4)炎帝黃帝距今有多少年的歷史了擴展閱讀:
炎帝與黃帝的故事:
炎帝和黃帝強強聯手,最終的結果就是蚩尤大敗。這原本是可喜可賀的事情,但是由於各種原因,在這之後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有發生了戰亂。最終結果是以炎帝部落的失敗而告終。黃帝部落勝利之後,入駐炎帝部落,但是對於炎帝部落的人口卻是沒有殺害,讓他們自由生活。
於是就這樣各個部落融合在一起,黃帝成為那片部落的唯一領導人。但是由於在當地有很多的人都曾是炎帝部落的子孫,因此後來的人們就將自稱是炎黃子孫。而這也是人們對於炎帝和黃帝關系的理解。
Ⅳ 黃帝和炎帝的傳說距今約為多少年
華夏民族,上下五千年,黃帝和炎帝大約是在公元前26世紀左右,也就是距今約5000年。
黃帝的傳說
中國人一直稱自己是「炎黃子孫」,這里的「黃」就是指黃帝。黃帝不但是中國人原始社會末期的英雄和領袖,而且還是道教中的一位重要人物。
關於黃帝的傳說是這樣的:他本來姓公孫,他的父親名叫少典,也是一位王。有一天,他的母親忽然夢見一道巨大的電光在圍繞著北斗星,照耀著整個世界,於是就懷孕了。24個月後,才生下黃帝。15歲時,黃帝繼承了王位,娶了一位妻子,他的妻子就是後來被稱為養蠶之神。
在黃帝的領導下,他所在的國家很快就征服了許多地方勢力。但是不久,他遇上了一位可怕的對手——蚩尤。這是一位神通廣大的人,他長著動物的身軀,頭是銅做的,額頭是鐵的,專門以石頭為食物,擁有很多法術,還有80個兄弟。黃帝與他作戰,多次遭到失敗。後來,他夢見一位女神,她送給他很多經書,教給他一些咒語。於是,他就依靠這些打敗了對手,統一了中國。再後來,天上的最高女神來到他的國家,邀請他到處巡遊,使他認識了很多神仙。不久,他就放棄了王位,開始修煉,等待著成為神仙。那一天終於到了,一條巨龍從天上飛來,黃帝和他的72位最親密的人騎到龍背上飛到天上去了。
炎帝的傳說
炎帝,傳說上古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又稱赤帝、烈山氏,一說即神農氏(或神農氏的子孫)。相傳其母名任姒,一日游華山,看見一條神龍,身體馬上有反應,回來就生下炎帝。炎帝生於烈山石室,長於姜水,有聖德,以火德王,故號炎帝。炎帝少而聰穎,三天能說話,五天能走路,三年知稼穡之事。他一生為百姓辦了許多好事:教百姓耕作,百姓得以豐食足衣;為了讓百姓不受病疾之苦,他嘗遍了各種葯材,以致自己一日中七十次毒。他又作樂器,讓百姓懂得禮儀,為後世所稱道。其族人最初的活動地域在今陝西的南部,後來沿黃河向東發展,與黃帝發生沖突。在阪泉之戰中,炎帝被黃帝戰敗,炎帝部落與黃帝部落合並,組成華夏族,所以今日中國人自稱為「炎黃後代」。
炎帝 神農氏 傳說中的上古帝王神農氏,是傳說中遠古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中華民族的始祖之一。因以火德王,故稱為炎帝。繼女媧後為天下共主,傳說是農耕和醫葯的發明者,又創造五弦瑟,開始蠟祭和市場.自他以後中國進入農耕社會.
炎帝部落,初期,從事採集漁獵,後來逐漸作務農業,開始了半定居的遷徙農業生活。其遷徙的路線,是順渭水東下,過伊河、洛河,到達今河南、山東一帶。因其地平坦,氣候較溫暖,適於原始農業,遂以農耕為主,形成定居的部落集團。初都陳,即今河南淮陽;再遷魯,都曲阜。傳八九代後,勢漸衰,受到九黎族壓迫,為蚩尤所敗。後聯合黃帝部落打敗蚩尤。黃帝部落又打敗炎帝部落。此後,炎、黃兩族部落開始聯合和融合而為華夏民族,占據了中原地區,在黃河中下游兩岸的廣闊土地上逐漸創造發展起來偉大的華夏文明。
炎帝部落對農業的發展有偉大貢獻。其經過多代觀察、摸索、試種,發現了可以食用的野生植物,並逐漸培育成農作物。又「斫木為耜」,「楺木為耒」,發明了生產工具,取代刀耕火種,從而開創了中國的農耕文明史。
炎帝部落對醫葯的發展也有偉大貢獻。他們經過辨認植物,逐漸了解了部分植物對人體疾病的治療作用;又因造耒耜,種五穀,改善了人們的飲食結構,使人體所需的多種營養物質有了更為可靠的來源。促進了人體素質的提高;又作陶器,制斤斧,改善了人們的生活條件,使人們的健康水平和壽命相應提高;又相土地,察水泉,使人們相對定居,免除了漁獵採集時代風餐露宿、東奔西走之苦,生活比較安定,從而使人們的生存條件和體質健康逐步改善和提高,也使人類社會形成和發展有了堅實的基礎,故可以說炎帝開創了中國醫葯史。
炎、黃帝的故事
涿鹿大戰
數千年前,中國黃河、長江流域一帶住著許多氏族和部落。其中黃帝是黃河流域最有名的一個部落首 傳說中的逐鹿大戰
領。另一個有名的部落首領叫炎帝。炎帝部落中有一個支系,為九黎族,他們的首領名叫蚩尤,十分強悍。 蚩尤有八十一個兄弟,他們個個獸身人面,銅頭鐵臂猛無比。他們擅長製造刀、弓弩等各種各樣的兵器。有一次,黃帝部落與炎帝部落發生沖突,黃帝贏了,炎帝歸降,但九黎部落不肯跟著炎帝投降。黃帝於是聯合各部落首領,在涿鹿的田野上和蚩尤展開一場大決戰,這就是著名的「涿鹿大戰」。 戰爭之初,蚩尤憑借著良好的武器和勇猛的士兵,連連取勝。後來,黃帝請來龍和其它奇怪的猛獸助戰。蚩尤的兵士雖然兇猛,但是遇到黃帝的軍隊,加上這一群猛獸,也抵擋不住,紛紛敗逃。
沖出迷霧
黃帝帶領兵士乘勝追殺,忽然天昏地黑,濃霧迷漫,狂風大作,雷電交加,天上下起暴雨,黃帝的兵士無法繼續追趕。原來蚩尤請來了「風伯」和「雨師」來助戰。黃帝也不甘示弱,請來天上的「女魃」幫忙,驅散了風雨。一剎那之間,風止雨停,晴空萬里。蚩尤又用妖術製造了一場大霧,使黃帝的兵士迷失了方向。黃帝利用天上北斗星永遠指向北方的現象,造了一輛「指南車」,指引兵士沖出迷霧。
活捉蚩尤
經過許多次激烈的戰斗,黃帝先後殺死了蚩尤的八十一個兄弟,並最終活捉了蚩尤。黃帝命令給蚩尤帶上枷鎖,然後處死他。因為害怕蚩尤死後作怪,將他的頭和身子分別葬在相距遙遠的兩個地方。蚩尤戴過的枷鎖被扔在荒山上,化成了一片楓林,每一片血紅的楓葉,都是蚩尤的斑斑血跡。蚩尤死後,他勇猛的形象仍然讓人畏懼,黃帝把他的形象畫在軍旗上,用來鼓勵自己的軍隊勇敢作戰,也用來恐嚇敢於和他作對的部落。後來,黃帝受到了許多部落的支持,漸漸成為所有部落的首領。
Ⅵ 黃帝及堯舜禹生活在幾千年前
4000多年前
黃帝和炎帝都生活在距今4000多年前中國原始社會後期,是兩個部落的首領。當時,黃帝部落和炎帝部落都居住在現在陝西省境內的黃河邊上。後來,又先後沿黃河兩岸向東部遷移。為了爭奪一塊土地,炎帝族同住在中國東部的九黎族發生了戰爭。九黎族的首領蚩尤打敗了炎帝族。炎帝族向黃帝求援,他們聯合起來打敗了蚩尤。九黎族失敗後,一部分逃到了南方,另一部分加入了炎黃二族。後來,炎帝族和黃帝族也發生了沖突,炎帝族失敗後,加入了黃帝部落,黃帝族的力量就更大了。從此,黃帝族、炎帝族和九黎族的一部分在黃河流域定居下來,繁衍生息,構成了華夏族的主幹。他們共同開發了黃河中下游地區,使這里成為中國古代文化的搖籃。從此,這些原來不同部落的居民,都認為自己是黃帝和炎帝的後代,稱自己為「炎黃子孫」。
黃帝以後,黃河流域部落聯盟的傑出首領,先後有堯、舜、禹。那時候,部落聯盟首領由推選產生。堯年老了,召開部落聯盟會議,大家推舉有才德的舜為繼承人。堯死後,舜繼承了堯的位置。舜年老了,也採取同樣的辦法把位置讓給治水有功的禹。這種更替首領位置的辦法,歷史上叫作「禪讓」。
相傳,堯很節儉。他住在茅屋裡,吃糙米飯,喝野菜湯,身上穿著麻布襖。舜品德也好,能以身作則。他在歷山耕田,歷山的人不再爭田界,互相很謙讓。人們都願靠近舜居住。舜在一個地方住上三年,那裡就成了村落。他博得百姓普遍贊揚。堯舜時候,水患嚴重。舜命禹去治水。禹用疏導的方法,把水引入大海。他一心治水,前後13年,風里來雨里去,三過家門而不入。洪水終於止住,百姓過上了安寧的生活。禹在人民心中樹立了威信。
Ⅶ 炎黃至今多少歲
歷史只記載了他們的大概生活年代,不會精確的幾年,所以只知道距今6000年至5500年左右
1、黃帝(前2717-前2599年)是華夏始祖之一、人文初祖,與生於姜水(今寶雞境內)之岸的炎帝並稱為中華始祖,中國遠古時期部落聯盟首領。少典之子,本姓公孫,長居姬水(今陝西武功漆水河),故改姓姬,居軒轅之丘(今新鄭西北),故號軒轅氏,出生、建都於有熊(今新鄭),故亦稱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他以統一中華民族的偉績載入史冊。播百穀草木,大力發展生產,始制衣冠,建舟車,發明指南車,定算數,制音律,創醫學,在此期間有了文字。黃帝居五帝之首,有嫘祖、嫫母等四位夫人。
2、炎帝,華夏始祖之一,與黃帝 並稱為中華始祖,中國遠古時期部落首領。 又稱赤帝、烈山氏,距今6000年至5500年左右生於姜水之岸(今寶雞市境內)。炎帝制耒耜,種五穀。立市廛,首辟市場。治麻為布,民著衣裳。作五弦琴,以樂百姓。削木為弓,以威天下。製作陶器,改善生活。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他與黃帝結盟並逐漸形成了華夏族。因此形成了炎黃子孫。另有八世炎帝之說,一世、二世炎帝均生活於寶雞,並輻射至兩湖(湖南、湖北),八世炎帝生活於湖南炎陵縣。
Ⅷ 軒轅黃帝距今多少年
距今已4600多年。
史載黃帝因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黃帝以統一華夏部落與征服東夷、九黎族而統一中華的偉績載入史冊。黃帝在位期間,播百穀草木,大力發展生產,始制衣冠、建舟車、制音律、作《黃帝內經》等 。
黃帝的出生地古代文獻記載有河南新鄭 、山東壽丘、甘肅天水三地;近代學術界推測黃帝的發源地有陝西黃陵說 、遼河說等。
早年經歷
黃帝(The huangdi;Yellow emperor)誕辰是農歷三月初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為中華民族始祖,人文初祖,中國遠古時期部落聯盟首領。少典與附寶之子,以姬為姓,有土德之瑞,尊稱黃帝。
《史記·五帝本紀》載:「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
於是軒轅乃慣用干戈,以征不享,諸侯咸來賓從。而蚩尤最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咸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蓺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