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這句話是誰說的他的代表是什麼有什麼歷史意義
希望對你有幫助
人固有一死
人固有一死,這句話出自司馬遷《報任安書》。整句話「「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注釋:
固:固然,雖然,必然的意思.
或:有的人
於:比
相比
泰山:山東泰安的泰山,比喻偉大
鴻毛
:也是鳥的羽毛,比喻渺小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人都有一死,有的人死比泰山還重,有的人死卻像鴻毛一樣輕.
譯:人終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價值不同,為了人民正義的事業而死就比泰山還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損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鴻毛還輕。
司馬遷從父親的言談話語之中看出參加封禪泰山的大典對光宗耀祖是何等重要。司馬遷沒有辜負父親的願望,即使在受了宮刑之後,仍矢志不移,決心忍辱完成父親未競之業。他在給好友任安的《報任安書》中,表達了他受刑之後的痛苦心情,並提到寫作《史記》的意圖和完成的決心。就在這篇著名的書信之中,司馬遷把泰山融入千古名句:「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可見,在司馬遷的心目中,泰山是一個莊重、威嚴、雄偉可親的象徵。征。
Ⅱ 歷史意義 政治意義區別
首先歷史意義是
歷史能夠為解決今天的問題提供有益的參考
。首先,歷史是人的歷史,我們現代人所
遇到的問題,
在歷史上,
古代的人們同樣遇到過、
思考過、
並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給予了解
答。學習、了解歷史,可以幫助我們吸取前人的成果,直接拿來己用。比如,今天我們思考
的如何治國的問題,
2000
年來歷朝歷代的先人們一直在不斷探索,並得出了「以德治國」
、
「德行天下」
的結論。
今天我們依然提倡以德治國,
只是具體方式與古代不同而已,
本質上
一脈相承。
而政治意義「政」是方向和主體,「治」是手段和方法,治是圍繞著政進行的。從人類社會學來講,政治是人類社會中存在的一種非常重要的社會現象,它影響到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這個社會現象非常復雜,因而在不同歷史時期、不同文化、不同語言、以及從不同學科角度,不同的學者對他的論述也不相同。而且政治內涵的本身也在不斷的變化,因此對政治的闡釋也充滿了爭議,始終沒有一個確切公認的定義。所以歷史與政治是互相存在的兩個方面,有歷史才有政治學的意義,所以我認為歷史改正我們政治上的錯誤的意思。
Ⅲ 歷史的意義是什麼
歷史,是客觀存在的事實,真相只有一個。然而記載歷史、研究歷史的學問卻往往隨著人類的主觀意識而變化、發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對於歷史的含義和性質,有很多中不同的詮釋,以下列舉其中一些。 克羅齊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 柯林伍德說:「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 梁啟超:「史者何?記述人類社會賡續活動之體相,校其總成績,求得其因果關系,以為現代一般人活動之資鑒也。」 《大英網路全書》(1880年版):「歷史一詞在使用中有兩種完全不同的含義:第一,指構成人類往事的事件和行動;第二,指對此種往事的記述及其研究模式。前者是實際發生的事情,後者是對發生的事件進行的研究和描述。」 《蘇聯大網路全書》:「1、自然界和社會上任何事件的發展過程。宇宙史、地球史、各個學科史——物理史、數學史、法律史等均可列入這一含義。2、一門研究人類社會具體的和多樣性的過去之學科,以解釋人類社會具體的現在和未來遠景作為宗旨。」 歷史並不是歸類於人文科學或社會科學中,而是其間的橋梁,合並了兩大領域的研究方法。一般來說,史學家通過研究各種書面文字但並不局限與此,努力並嘗試解答和歷史有關的問題。歷史知識的原始資料分為三種:文字記載的、口頭流傳的、保留下來的歷史遺跡,通常歷史學家會綜合三種方法進行研究,而文字記載經常被作為強調的重點,因為它普遍紀錄了發展的時間。這種強調引申出了一個新領域,史前史,也可稱為史前學,研究的是沒有書面紀錄的那一個時期。由於世界各地文字出現的時間各不相同,所以史前史和歷史的主要區別是根據具體的論題而決定。學者們為了易於研究,根據過去人類的范圍將其劃分為不同的階段。劃分過去的方法繁多,包括按年代分類,按文化習俗分類,按不同主題分類。這三種分類經常會有重疊,比如「阿根廷的勞工運動的演變,1930-1945」。 盡管歷史研究傾向於一些專門的地點、時間和主題,歷史學家也同時會關心其他普通的一些內容。而對於其他人來說,歷史已經成為一個非常普通的詞語,就是研究過去人類的所有事情,甚至於現在更興起了一門所謂的廣義歷史。過去研究歷史都是為了應用或者理論的目的,而現在還多了一條:那就是對人類過往的好奇。
Ⅳ 紅樓夢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中國十八世紀批判的現實主義的偉大作品——《紅樓夢》鮮明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背景,具有巨大的歷史意義。《紅樓夢》傑出的現實主義創作成就,給後代作家提供了豐富的藝術經驗。
《紅樓夢》,中國古代章回體長篇小說,又名《石頭記》等,被列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一般認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
紅樓夢是一部宣揚真善美的作品,從中我們可以看到真摯的愛情,友情和親情,通過人性冷漠和溫情的對比,超脫的美好生活和現實艱難的對比,充分表現了作者對真善美的強烈追求和渴望,當然,這種追求在當時的社會環境很難實現,而且在任何社會都很難真正實現。
《紅樓夢》是一部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人情小說,舉世公認的中國古典小說巔峰之作,中國封建社會的網路全書,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
小說以「大旨談情,實錄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體情理,按跡循蹤,擺脫舊套,新鮮別致,取得了非凡的藝術成就。「真事隱去,假語村言」的特殊筆法更是令後世讀者腦洞大開,揣測之說久而遂多。後世圍繞《紅樓夢》的品讀研究形成了一門顯學——紅學。
《紅樓夢》小說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以富貴公子賈寶玉為視角,描繪了一批舉止見識出於須眉之上的閨閣佳人的人生百態,展現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劇美,可以說是一部從各個角度展現女性美的史詩。
《紅樓夢》版本可分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兩大系統。程本為程偉元排印的印刷本,脂本為脂硯齋在不同時期抄評的早期手抄本。脂本是程本的底本。此書新版通行本前80回據脂本匯校,後40回據程本匯校,署名「曹雪芹著,無名氏續,程偉元、高鶚整理」。
Ⅳ 列寧的主要貢獻是什麼他成功實踐有何歷史意義
一,布爾什維克黨的締造者
二,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締造者
三,鞏固蘇維埃政權
四,實施新經濟政策——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
列寧是馬克思、恩格斯的忠實學生,是馬克思、恩格斯之後最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和無產階級革命家。他在帝國主義時代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俄國的具體實踐相結合,把馬克思主義推進到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即列寧主義階段。列寧對社會主義事業作出了不朽的貢獻,其中最主要的是如下兩項:
一、領導十月革命取得勝利和捍衛十月革命道路 在列寧和布爾什維克黨的領導與列寧關於社會主義將在一國或數國首先取得勝利思想的指導下,俄國廣大工農群眾於1919年俄歷10月推翻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建立了蘇維埃政權,取得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十月革命是在馬克思主義旗幟下,在共產黨領導下,廣大勞動群眾所進行的消滅人剝削人、人壓迫人制度的深刻的社會革命,它打碎了資本主義的一統天下,在世界1/6的土地上推翻了資本主義的世界,建立了社會主義新世界,並對以後世界各國的無產階級革命和民族解放革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從而改變了世界歷史的方向,開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以十月革命為起點,世界歷史進入到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逐步過渡的新時代。列寧在回顧十月革命時指出:「不僅同1789和1793年相比,而且同1871年相比,俄國無產階級在自己的革命中都達到了極高的高度。」①這就是說,十月革命無論從廣度和深度看,都要比法國大革命和巴黎公社革命高得多。列寧在談到1789年法國大革命的意義時曾說過:「整個19世紀,即給予全人類以文明和文化的世紀,都是在法國革命的標志下度過的。19世紀在世界各地只是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實行了、分別實現了、繼續完成了偉大的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家們所開創的事業。」②同樣,我們也可以說,20世紀在世界各個角落裡所做的主要事情,就是繼續完成十月革命以列寧為代表的俄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所開辟的事業。在20世紀,令人眼花繚亂、驚心動魄的歷史事件、社會革命層出不窮,但是真正夠得上「新世紀」標志的,無疑只能是美國著名記者約翰·里德所說的「震撼世界」的俄國十月革命。毛澤東曾說過,中國革命是十月革命的繼續。歷史是前進的,又是在曲折中前進的。盡管20世紀末出現了蘇東劇變,但這只是歷史前進中的一個小插曲,它不可能改變十月革命所開辟的人類歷史發展的航向。 蘇東劇變後,出現了一股否定十月革命的暗潮。否定十月革命,更深層次的是否定十月革命道路。所謂十月革命道路,是指20世紀經濟文化落後的國家先於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走上社會主義道路。這件事,是偉大的創舉還是歷史的誤會?從十月革命以後到現在,圍繞這一問題的爭論從來沒有間斷,其中比較集中的有三次。第一次發生在列寧同第二國際的精神領袖考茨基和俄國孟什維克蘇漢諾夫之間;第二次發生在列寧逝世後斯大林和托洛茨基之間;第三次發生在蘇東劇變後學術界和政界的一些人之間。中國共產黨人堅持列寧的觀點,認為經濟文化落後的國家先於西方發達國家走上社會主義道路,這一方面異乎尋常地加快了歷史前進的步伐,實現了人類發展史上空前未有的飛躍;另一方面它與西方發達國家「開始困難,繼續比較容易」相反,是「開始容易,繼續比較困難」(列寧語),是社會主義的一大歷史難題。中國共產黨人經過長期探索所形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已成功地解決了這一歷史難題。這是中國共產黨人對社會主義的一大貢獻。 二、晚年社會主義思想的飛躍和升華 列寧對社會主義的另一個重大貢獻是他的晚年社會主義思想。列寧是在1924年1月過早逝世的,當時只有54歲。因此,列寧沒有年齡意義上的晚年。所謂列寧晚年的社會主義思想,是指思想理論發展階段意義上的晚年,也就是他通過總結歷史經驗,在1921年3月實行新經濟政策以後,社會主義思想有一個飛躍和升華。這是列寧社會主義思想發展的高峰。列寧晚年的社會主義思想有三重含義,包括三個不同層次的內容,即:新經濟政策;建設社會主義的構想;建設社會主義的基本思路。 列寧晚年社會主義思想的第一個層次的內容是實行新經濟政策,它屬於政策層面。新經濟政策是列寧、布哈林和俄共(布)其他領導人通過總結歷史經驗,反思戰時共產主義政策,以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為標志實行的新政策。所以強調「新」,是針對舊的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所以突出「經濟」,是因為出台的政策主要是經濟方面的。新經濟政策的主要內容是:用糧食稅代替余糧徵集制;工業企業非國有化;大力發展商業,包括國營商業和私商,建立工業和農業的結合點;加強同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交往與合作。上述四項內容,從農業開始,包括農業、工業、商業、對外經濟關系等方面,就是列寧時期實施新經濟政策的基本內容。新經濟政策的實質是在小農占優勢的國家裡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和建設社會主義的正確政策。新經濟政策的實施,效果異常顯著,蘇聯經濟迅速得到恢復和發展,政治穩定,民族團結,文化繁榮。 列寧晚年社會主義思想第二個層次的內容是建設社會主義的嶄新構想。這屬於構想層面,也就是以後要做現在沒有做的。列寧在1922年兩次中風以後,在哥爾科村休養期間,用口述方法,寫了五篇論文和三篇給黨中央的信件,通過總結五年多社會主義的實踐經驗,特別是一年多實行新經濟政策的經驗,提出了有科學依據的在蘇聯建設社會主義的嶄新構想,其基本內容是:進行農業合作化;實行工業化和電氣化;加強國家政權建設和執政黨建設;開展文化建設和文化革命。這個構想,反映了列寧已經有了比較完整的社會主義建設思想。 列寧晚年社會主義思想的第三個層次的內容是建設社會主義的基本思路。它既不是現行政策,也不是對未來建設的一種設計和構想,是屬於深刻的思考層面。它包括:(1)把建設社會主義作為一個長期探索過程。列寧說:為了建設社會主義,「我們准備作幾千次嘗試,而且,我們在作了一千次嘗試以後,准備去作一千零一次嘗試。」③ (2)怎樣建設社會主義也是對社會主義重新認識的過程。列寧說:「我們不得不承認我們對社會主義的整個看法根本改變了。」④ (3)從俄國小農占優勢的國情出發,向社會主義不能直接過渡而只能迂迴過渡。(4)把大力發展生產力和提高勞動生產率擺在首位。列寧說:「無產階級取得國家政權以後,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需要就是增加產品數量,大大提高社會生產力。」⑤(5)允許多種經濟成分存在,利用和發展商品交換。(6)利用資本主義,建設社會主義。其中包括利用資本主義,特別是國家資本主義;借鑒和吸收資本主義的文明成果和一切有益的東西;充分發揮資產階級專家們的作用。(7)在革命過後及時地把改革提到日程上來。列寧是最早提出改革並從理論上論證改革的馬克思主義者,他還提出了改革國家機關的主張。 綜上所述,列寧晚年的社會主義思想體現在政策、構想和思路三個方面,三個層次的內容相互聯系、相互促進,一個層次高過一個層次,建設社會主義的思路是其中最精華的部分。列寧晚年的社會主義思想,理論上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實踐上為蘇聯建設社會主義指出了正確方向和道路,對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經濟文化落後國傢具有很大的借鑒意義。
Ⅵ 歷史的含義是什麼
歷史是延伸的。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展,是人類文明的軌跡。
歷史,簡稱史,一般指人類社會歷史,它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多數時候也是對當下時代的映射。如果僅僅只是總結和映射,那麼,歷史作為一個存在,就應該消失。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發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
廣義上,「歷史」可以指過去發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類社會發生聯系。在哲學上,這種含義下的歷史稱為歷史本體,例如宇宙歷史、地球歷史、鳥類歷史等等。
(6)他的歷史意義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歷史」的含義在中文中最早僅用「史」一字代表。
甲骨文中「史」字與「事」相似,指事件。許慎《說文解字》說:「史,記事者也;從又持中,中,正也。」便指出「史」的本意即記事者,也就是「史官」。由此引申,則代表被史官被紀錄的事,換句話說,即所有被文字紀錄的過去事情。
「歷史」一詞出現較晚,《三國志·吳書·吳主傳》注引《吳書》,吳主孫權「博覽書傳歷史,藉采奇異」。「史」前加「歷」字是指經歷、歷法,也就是人類經歷的一段時間。在事件中加入時間的概念,「歷史」一詞就具有了當今的含義。近代日本學者為翻譯英文「history」,便以歷史二字附會之,使其成為對應詞。
廣義上指客觀世界運動發展的過程,可分為自然史和人類社會史兩方面。歷史是研究人類變化,社會興替的重要的人文學科。
Ⅶ 歷史究竟什麼才是歷史他的含義
歷史?
我認為歷史就是我們的先祖,前輩們把自己經過的事如實的記錄的過程。他們把自己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記錄下來給後人參考的過程就是歷史。
其時我覺得歷史的本質就是記錄,如實的記錄下一切往事的過程,這就是歷史的關鍵。什麼是歷史?是如實記下的才算。歷史是沒有感情的感情,你在讀的時候會有你自己想法的才是歷史。
Ⅷ 歷史中的結果和歷史意義的意思一樣嗎
當然不同啦~意義相當於影響~簡單地說~你喜歡一個人~最後你們結婚了~這是結果
你過得很幸福~這是意義~
歷史書中的結果是相對於現實的,意義是以長遠眼光看問題~
再舉個例子,官渡之戰的結果是曹操贏了,袁紹輸了。
但他的意義卻是為曹操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
Ⅸ 什麼是歷史,歷史對於當代的意義
歷史,簡稱史,一般指人類社會歷史,它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多數時候也是對當下時代的映射。如果僅僅只是總結和映射,那麼,歷史作為一個存在,就應該消失。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發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歷史是延伸的。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展,是人類文明的軌跡。
歷史對當代的意義:
①以史為鑒,古為今用。這是史家治史的一條基本原則的根本目的。
②認識歷史的發展規律,設計發展社會的理想藍圖。
③歷史是現實的一面鏡子,研究歷史的目的更重要是在於揭示社會、歷史的發展規律,預見未來,為人類設計發展社會的理想方案。
④增強參與意識,參加社會決策。
⑤進行愛國主義、民族團結及道德教育。
Ⅹ 歷史意義是什麼意思
就是一個事件對後來很長一個時期產生的影響。在歷史上起到的較大的作用,比如: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是打破了封建體制,結束了清朝的統治。某個行為的歷史意義可以理解為這個行為造成了某些結果,這些結果直接改變了某個地區甚至國家乃至世界的歷史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