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哪個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歷史好

哪個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歷史好

發布時間:2022-07-11 05:00:10

❶ 中國歷史那個出版社寫得較好

新華

❷ 大學《中國古代史》課本哪個版本比較好,行文沒有語病的

目前常用的有2中版本的教材,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教材:(1)、經典「十一本」 《中國古代史》(上下冊) ,朱紹侯主編,福建人民出版社;《中國近代史》(第四版),李侃主編,中華書局;《中國現代史》(上下冊) 王檜林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世界史》六卷本,吳於廑、齊世榮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這套教材,也就是網上通常所說的歷史學考研11本書。其中,《中國古代史》是一部比較經典的教材,但缺點是內容龐雜,分量很重,對於跨專業的同學是個不小的負擔。不過還是一部很經典的教材。李侃的《中國近代史》,也是一部歷史很悠久的教材,但是這部教材已經多年未版,許多觀點比較陳舊。齊世榮六卷本《世界史》是一部多次獲獎的教材,是名家領銜編寫,其特點是學術性很強,各家觀點都有,是國內學術界關於《世界史》研究的較為全面的觀點。但是,在體力編排上面,有所欠缺,稍顯凌亂。(2)、北師大9本《中國古代史》上冊,晁福林主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中國古代史》下冊,寧欣主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中國近代史》,鄭師渠主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中國現代史》,王檜林主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中國當代史》,郭大鈞主編,耿向東副主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世界上古史》,周啟迪主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世界中古史》,孔祥民主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世界近代史》,劉宗緒主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世界現代史》,張建華主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北京師范大學做為全國師范類教育內的排頭兵,其編訂的教材一直受到各本科院校的推崇,體系編排合理,嚴密,文辭簡約,適合日常教學,學生易於學習。但是,有些問題涉及不深,點到為止。學術性不夠。

❸ 哪個出版社的《中國歷史通俗演義》好

出 版 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8-5-1

這個版本好,我買的就是這個版本。
中國歷史通俗演義》上迄秦漢,下至民國,兩千餘年的中國歷史栩栩如生地展現在我們面前。它是迄今為止,叭一部全面敘述中國歷史的通俗演義。自它面世以來,即受到眾多知名人士的廣泛推崇。在延安時期,毛澤東同志曾建議黨的高級幹部應該好好閱讀,以了解中國歷史。同時,這也是他喜愛閱讀的一套歷史讀物。在他列給兒子毛岸英的書單里,本書同樣位列其中。其他如著名作家二月河……都給予這部著作很高的評價。
本書雖然名為「演義」,但實際上近於事實。在著述時,蔡東藩極為嚴謹,故本收完全可以作為歷史來讀,而不僅僅是茶餘飯後的野史稗話。
《中國歷史通俗演義》原名《歷朝通俗演義》,作者蔡東藩是清末民初的一位歷史學家和演義作家。在著述這部歷史演義時,蔡東藩在史料上一遵其「以正史為經,務求確鑿,以軼聞為緯,不尚虛誣」的原則,十分注重歷史的真實性,對史料選擇和運用都經過一番審慎的考核。因此,這一套斷代史通俗讀物問世後,流傳很廣,成為人們閱讀正史的參考讀物。而且,它採用人們所喜愛的演義體著述,語言通俗暢曉,符合一般大眾的閱讀習慣,容易為廣大讀者所喜愛,在傳播歷史知識方面,起到了正史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❹ 請問大家誰知道哪一版本的中國通史最全最精確最好

上面的網友回答的除了《二十四史和中國人史綱》外,其餘的都是給小孩看的。我給樓主介紹一些經典的。

看通史只能大概了解五千年的歷史,其實任何一個讀完初中的人對五千年歷史的大概就已經很了解了。如果樓主還不甚了解的話,可以選擇一本《中國通史》看看,缺點是政治傾向性強,很容易先入為主。《中國通史》有很多本,比如
白壽彝的、範文瀾的、呂思勉的、錢穆的、柏楊的、劍橋的等等等等。

我推薦錢穆的《國史大綱》、柏楊的《中國人史綱》、《劍橋中國史》。
特點如下:
1、關於通史最好能成體系的看錢穆的<國史大綱>

2、柏楊老先生的《中國人史綱》裡面記載了太多人性的丑惡,柏楊先生對無良帝王的抨擊和嘲諷,是全書最見精彩的內容之一,動人處令人會心一笑,刻薄時有大碗喝酒、放聲罵娘的痛快。

柏楊寫的《中國人史綱》或《資治通鑒》的白話翻譯,內容充實,對史實講得具體,但對於政治經濟文化缺乏總結,偏近敘述風格。

3、《劍橋中國史》
這是由西方漢學家的泰斗級人物費玉清和崔瑞德主編的一套中國通史,總共有十一冊。西方對於中國近代史的研究要遠遠高於國內學者,所以,如果樓主要看這套叢書的話,可以先看《晚清史、民國史、中國史》。

4、張蔭麟《中國史綱》——不錯

關於書的選擇,可以參考豆瓣書評。

❺ 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哪個出版社的是正版

新華社就挺好的, 去買個世界通史,找裡面的中國篇, 而且現在的歷史書其實都不大准確,很多史書都是後代編寫的,比如明朝的很多史書就是清朝的人寫的,就帶有很多貶義,

❻ 哪些出版社的史書類的書不錯,翻譯和注釋,排版都不錯的

第一,通史專著不談,關於明史的斷代史專著推薦以下幾種:

《明史》(2冊)湯綱,南炳文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明史新編》傅衣凌 主編 楊國楨、陳支平著(人民出版社);現在新版改名為《中國歷史 明史》

《晚明史》(2冊)樊樹志 (復旦大學出版社)

第二,關於南明史的資料與論著,有以下幾種:

《南明史》(14冊) 錢海岳 (中華書局)

《南明史略》 謝國楨 (上海人民), 此書未見新印。

《南明史:1644-1662》 (美)司徒琳 (上海書店)

《南明史》 顧誠 (中國青年出版社)

第三,關於清朝前期的史料暫不談,說一下有關論著:

最著名的是孟森先生的《滿洲開國史講義》。

比較早的專著有周遠廉的《清朝開國史研究》(遼寧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和《清朝興起史》(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兩部著作。

最近看到一本《清代前史》,沒有閱讀過。

第四,關於明代的古籍史料,重要的幾種介紹如下:

1、《明實錄》是明代史料的最重要的源頭,台灣的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據抄本校勘,共計正文133冊,校勘記29冊,附錄21冊,共183冊,經過校勘之後的這套書依然是影印本的,沒有標點。市面上也買不到的。最近線裝書局出了一套《抄本明實錄》,定價過萬元。

2、《明史》,二十四史之一,有中華書局點校本,清朝編撰的官方明代正史,共28冊。常見,也容易閱讀。

3、《國榷》,有中華書局斷句本,六冊,私修的紀傳體明史,未曾刊刻,也未曾被清廷刪改,故保留了不少滿洲人早期與明朝關系的史料;

4、《明史紀事本末》,紀事本末體明史,成書在《明史》之前,有中華書局的點校本,史料價值較高,也因冊數少(4冊),最便閱讀。

5、《明通鑒》,編年體正史,有考異。嶽麓書社的點校簡體字本,冊數僅3冊,便於閱讀。上海古籍出版的一冊本為影印本。

6、《明會典》,官修之政書,若需研究明代的典章制度,此書為必讀。但建國後未有整理本面世。

7、《南疆逸史》、《小腆紀年附考》、《小腆紀傳》則為南明史料中最為詳備者,中華書局版本因出版較早,又無重印,故不易得。

8、《國朝典匯》為崇禎年間編訂,明代人研究本朝歷史(太祖直至穆宗)的著作,在清代為禁書,有較多的政治、經濟、軍事方面的資料。目前,市面上有書目文獻出版社的影印本出售。

9、《弇州史料》前、後集,私家修撰之史書,是《明史》的史料來源之一。

我認為最好的就是《明朝那些事》

❼ 中華上下五千年哪個版本好

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的《中華上下五千年》,比較好,圖文並茂,作者墨人,但是價格比較貴。編者墨人以時間為經,以事件和人物為緯,穿針引線,縱橫交織,從盤古開天闢地的傳說開始。

另外,湖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中華上下五千年》也不錯,編者選擇歷史中的重大時間和重要人物,根據史料記載,用通俗的現代語言加以組織和剪裁,不加鋪敘和描寫,客觀地將歷史展現在讀者的面前 。

❽ 《史記》選哪個出版社的好

中華書局出版的比較好。

《史記》,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稱為《太史公書》或《太史公記》、《太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馬遷開始了《太史公書》即後來被稱為《史記》的史書創作。該著作前後經歷了14年,才得以完成。

敘事藝術

史記獨特的敘事藝術,非常注重對事件因果關系的更深層次的探究,綜合前代的各種史書,成一家之言,縱向以十二本紀和十表為代表,敘寫了西漢中期以前的各個歷史時代,橫向以八書、三十世家和七十列傳為代表,統攝各個階層、各個民族、各個領域和行業,形成縱橫交錯的舒適結構。

❾ 《求助》中國通史哪個版本好

推薦台海出版社的《中國通史》。

閱讀全文

與哪個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歷史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2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