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歷史上最長的封建王朝是那個
中國歷史上最長的一個朝代是「周朝(公元前1066 -前256),周朝存在約8O0年」歷史上,把周王朝劃分西周和東周兩個時期中國最長的「封建」大一統王朝是「漢朝(公元前202年一公元220年),存在400多年」歷史上,把漢王朝劃分西漢和東漢兩個時期西漢是從劉邦開始公元前202年到王莽公元23年。東漢是從劉秀開始到漢獻帝結束 公元25-公元220年
② 中國歷史上存在的最久的封建王朝是
周朝(公元前1046年 —前256年) 英文名:The Zhou Dynasty 周朝分為西周和東周。西周從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東周自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56年。周朝共傳30代37王,延續約800年時間。 在滅商之前,周部落生活於渭河流域,其始祖姬棄就是被稱為農神的「後稷」。周部落興盛於周文王姬昌作首領的時候,他的統治使周部落勢力強盛,死後他的兒子武王姬發才有條件伐紂滅商而建立周朝。武王死後,其子成王年幼即位,由叔叔周公旦攝政,採取了許多措施來鞏固政權,並進行了東征。此後周朝向外擴張長年不斷,並對周邊的一些國家分封了諸侯國,疆域覆蓋了長江、黃河流域和今天的東北、華北的大部,西部曾到昆侖丘。周厲王時,周朝的統治開始衰落。西周厲王十分殘暴,將原來國人(平民)可以自由利用的山林川澤收歸國有,禁止國人利用。國人對此強烈不滿,怒罵譴責,沸沸揚揚。周厲王遂命衛國神巫監視國人。公元前841年,終於爆發了國人暴動。國人沖進王宮,厲王倉皇逃走,逃到彘(今山西霍州市)。厲王奔彘以後,朝政由周公、召公共同執掌政權,史稱「共和執政」。 關於「共和執政」,還有另一說法,即厲王奔走後,朝中大臣就公推共和伯代行天子之職。因其名叫「共和」,爵位為伯,故稱其當政期間為「共和執政」。 對於以上兩種說法,史書上都有記載,前者見於《竹書紀年》,後者僅見於司馬遷的《史記》。從可信度來說,《竹書紀年》較為確切。同時公元前841年(共和元年)是我國歷史上有確切紀年的開始。 「共和執政」結束以後,宣王即位,周宣王採取了明智的政策改善統治,在對外征討和開拓疆域上接連取得勝利,出現了歷史上稱之為「宣王中興」的時期。公元前781年,周幽王即位,寵幸妃子褒姒,同時用人不當,加上各種天災人禍,民怨沸騰,周幽王被殺,西周滅亡。第二年,周平王即位,將都城東遷至洛邑(今河南洛陽),東周開始。平王東遷之後的周王室大權旁落,諸侯紛爭加劇,進入了列國征戰的春秋戰國時期。 在中國古代的歷史上,周朝的統治很有特點,主要有四大制度:封建制、宗法制、井田制與禮樂制,對以後的社會有很大影響。 周朝享國約800年,為中國歷史上最長的朝代,從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256年,共傳30代37王。可分為西周和東周兩個時期,東周又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西周建都鎬京(今陝西西安附近),到公元前771年結束。第二年,周平王遷都洛邑(今河南省洛陽市),開始了東周的歷史。周朝各諸侯國的統治范圍包括今黃河、長江流域和東北、華北的大部。
滿意請採納
③ 中國封建社會上最長的朝代是哪個
應該是周王朝,周王朝存在的時間從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256年,共傳30代37王,共計存在約為790年,是中國歷史上統治時間最長的朝代。
④ 歷時最長的的封建王朝是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也是公認的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李淵於618年建立了唐朝,以長安(今陝西西安)為都,後來又設洛陽為東都。其鼎盛時期的公元7世紀時,中亞的沙漠地帶也受其支配。690年,武則天改國號為周,遷都洛陽,史稱武周,直到705年唐中宗恢復大唐國號。唐朝在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後日漸衰落,至907年梁王朱全忠篡位滅亡,共延續了289年,傳了19位皇帝。唐在文化、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都有輝煌的成就,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當時的東亞鄰國包括新羅、渤海國和日本的政治體制、文化等方面亦受其很大影響。
⑤ 中國歷史上哪個封建王朝時間最長
中國歷史上統治時間最長的朝代排名順序。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如果按照中國歷朝歷代政權延續的時間長短做一個排名的話,大家知道中國朝代最長和最短的朝代是哪個嗎?今天最排名就給大家科普一下吧!
一、周朝(791年)
周朝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一個世襲封建王朝,分為「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與「東周」(公元前770年-前256年)兩個時期。西周由周武王姬發創建,定都鎬京和洛邑;東周由周平王姬宜臼建立,定都洛邑。其中東周時期又稱「春秋戰國」,分為「春秋」及「戰國」兩部分。周王朝存在的時間從約前11世紀至前256年,共傳30代37王,共計存在約為791年。
二、商朝(554年)
商朝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朝代,從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經歷了三個大的階段。第一階段是「先商」;第二階段是「早商」;第三階段是「晚商」。前後相傳17世31王,延續600年時間。夏朝之諸侯國商部落首領商湯率諸侯國於鳴條之戰滅夏後在亳(今河南商丘)建立商朝。經歷17代31王後,末代君王商紂王於牧野之戰被周武王擊敗而亡。商朝是處於奴隸制鼎盛時期,奴隸主貴族是統治階級,形成了龐大的官僚統治機構和軍隊。奴隸主對奴隸既可以買賣,也可以隨意殺死;奴隸主死後還要由奴隸殉葬。
三、夏朝(470年)
夏朝,中國史書記載的第一個世襲王朝。一般認為夏朝是一個部落聯盟形式的國家。中國歷史上的「家天下」,就是從夏朝的建立開始的。自唐、虞至夏、商、周三代皆分封建藩時代,帝王與諸侯分而治之。根據《尚書·禹貢》記載大禹治水成功後,將天下分作冀、兗、青、徐、豫、揚、荊、梁、雍九州,又從九州攫取金屬石礦,鑄造九鼎作為國家權利的象徵,因此九州成為中國國家的代名詞。傳至夏桀時,被商湯所滅。
四、大漢帝國(405年)
漢朝(前202—公元220年),分為西漢和東漢,是繼秦朝之後強盛的大一統帝國。前202年高祖劉邦建國,六月定都長安。隨後漢武帝劉徹進一步推動大一統事業。公元八年十一月,王莽篡奪政權,西漢結束。25年,參加反抗王莽政權的皇族劉秀稱帝,建立東漢,定都洛陽。開創了「光武中興」。漢朝時期,民族融合空前發展,對外交流頻繁,國力和經濟較為強盛。並且文化的統一,為中華民族兩千年的社會發展奠定了基礎,為中華文明的延續和挺立千秋做出了巨大貢獻。漢朝共歷400多年,24位帝王。220年被魏國曹丕篡權而滅亡。
五、宋朝(319年)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時代,根據首都及疆域的變遷,可再分為北宋與南宋,合稱兩宋。宋太祖建國時為避免唐安史之亂以來藩鎮割據和宦官亂政的悲劇,遂採取重內輕外和重文抑武的國家政策。影響所及長遠,一方面宋朝內部安定而少有內亂,有利於經濟發展與文化的繁榮;但另一方面也因此導致武力積弱不敵北方外敵。不過相對而言,宋朝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經濟與文化教育最繁榮的時代。著名史學家陳寅恪言:「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六、大唐帝國(289年含武周)
唐朝(618—907年),是中國歷史上統一時間最長,國力最強盛的朝代之一。618年由隴西李氏建立,定都長安。627年,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後開創了「貞觀之治」,唐高宗以後武則天以周代唐(690-705)。712年唐玄宗李隆基即位,開創了全盛的「開元盛世」,安史之亂後,國力日趨衰敗。唐朝時同突厥、回紇、吐蕃、靺鞨關系密切,對外交流頻繁,與天竺、新羅、日本和西方國家均有往來。政治制度也有所創新與完善,成為後世模板。唐詩、科技、文化藝術極其繁盛,具有多元化的特點。唐朝共歷289年,20位皇帝,907年亡於農民戰爭。
七、明朝(276年)
明朝(1368年-1644年)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十七朝,國祚276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人建立的封建王朝。明朝初期定都於應天府(今南京),永樂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朱棣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而應天府改稱為南京。因明朝的皇帝姓朱,故又稱朱明。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思宗朱由檢於煤山自縊,明朝滅亡。明朝是中國繼周朝、漢朝和唐朝之後的盛世(黃金時代),史稱「治隆唐宋」、「遠邁漢唐」。大明,無漢唐之和親,無兩宋之歲幣,天子御國門,君主死社稷。當為後世子孫所敬仰。
八、清帝國(275年)
清朝是由女真族建立起來的封建王朝,它是中國歷史上繼元朝之後的第二個由少數民族統治中國的時期,也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帝制國家。清朝奠定了我國今天疆域的基礎,鼎盛時領土達1300萬平方公里。疆域西跨蔥嶺,西北達巴爾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亞,東北至黑龍江以北的外興安嶺和庫頁島,東臨太平洋,東南到台灣及附屬島嶼釣魚島、赤尾嶼等,南至南海諸島。清代自努爾哈赤稱帝至末帝溥儀,共歷十二帝;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清。1644年,清朝定都北京。清廷先後鎮壓了各地的農民起義和南明抗清武裝,逐步統一全國。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清朝被推翻,從此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封建帝制。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自此之後,中國脫離了帝制而轉入了民主革命時期。
九、遼(218年)
遼朝(907~1125年),是中國五代十國和北宋時期以契丹族為主體建立,統治中國北部的封建王朝。遼朝原名契丹,後改稱稱「遼」。「遼」字在契丹語是鑌鐵的意思。公元907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稱汗,國號「契丹」,定都上京。916年建年號,947年遼太宗定國號為「遼」,遼景宗時期經過勵精圖治,國力大增。遼聖宗時大舉南下入侵宋朝,發生了澶淵之盟,此後遼宋關系比較緩和,遼朝國力也日漸強盛。此後的皇帝統治腐朽導致國勢衰落。983年遼聖宗曾復更名「契丹」,1066年遼道宗恢復國號「遼」,1125年為金朝所滅。
十、西夏(189年)
西夏是指中國歷史上由黨項人於公元1038年至1227年間在中國西部建立的一個封建政權。唐朝中和元年(881年),拓跋思恭占據夏州(今陝北地區的橫山縣),封定難節度使、夏國公,世代割據相襲。公元1038年,李元昊建國時便以夏為國號,稱「大夏」。又因其在西方,宋人稱之為「西夏」。
1038年西夏立國時,疆域范圍在今寧夏,甘肅西北部、青海東北部、內蒙古以及陝西北部地區。東盡黃河,西至玉門,南接蕭關(今寧夏同心南),北控大漠,佔地兩萬余里。西夏東北與遼朝西京道相鄰,東面與東南面與宋朝為鄰。金朝滅遼宋後,西夏的東北、東與南都與金朝相鄰。西夏南部和西部是吐蕃諸部、黃頭回鶻與西州回鶻相鄰。國內三分之二以上是沙漠地形,水源以黃河與山上雪水形成的地下水為主。首都興慶府所在的銀川平原,西有賀蘭山作屏障,東有黃河灌溉,有「天下黃河富寧夏之稱」。
十一、南北朝(169年)
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分裂時期,由公元420年劉裕篡東晉建立南朝宋開始,至公元589年隋滅南朝陳為止。該時期上承東晉、五胡十六國,下接隋朝,南北兩勢雖然各有朝代更迭,但長期維持對峙,所以稱為南北朝。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包含宋、齊、梁、陳四朝;北朝(公元439年—公元589年)則包含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五朝。
十二、晉朝(155年)
晉朝是中國歷史上九個大一統朝代之一,分為西晉(265年-316年)與東晉(317年-420年)兩個時期。263年司馬昭發兵攻蜀後,魏帝以並州等十郡封其為「晉公」,滅蜀後進爵為晉王。265年其子司馬炎自立為皇帝,國號「晉」,定都洛陽,史稱西晉,共傳四帝五十二年。五胡亂華,晉室南渡,琅邪王司馬睿在建業重建東晉,共傳十一帝一百零四年,兩晉總歷時一百五十六年。
十三、金(119年)
金(1115年-1234年),或稱大金、金國、金朝,是位於今日中國東北地區的女真族建立的一個政權,創建人為金太祖完顏旻,國號金,建於1115年,建都會寧府(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1125年滅遼,次年滅北宋。後遷都中都,再遷都至汴京(今河南開封)。天興三年(1234年)時滅於蒙古與南宋聯合進攻,共經歷10位帝王。金國是當時中國華北地區的一個強大政權,其全盛時代的統治范圍為:東北到日本海、黑龍江流域一帶;西北到河套地區;西邊接壤西夏;南邊以秦嶺到淮河一線與南宋交界。
十四、元朝(98年)
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又稱大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蒙古族)建立並統治全國的封建王朝。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國。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大元」,取《易經》中「大哉乾元」之意。1279年統一全國。元朝的疆域空前廣闊,今天的新疆、西藏、雲南、東北、台灣及南海諸島,都在元朝統治范圍內。1368年被朱元璋建立的明朝滅亡。北遷的元政權退居漠北,仍沿用大元國號,與明朝對峙,史稱「北元」。直至1402年才去元國號並改國號為「韃靼」。元朝自忽必烈定國號起,歷十一帝98年。
十五、隋朝(37年)
隋朝(581—618年),是中國歷史上經歷了魏晉南北朝三百多年分裂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它由出身於軍事貴族的楊堅於581年篡奪北周政權建立。589年滅陳,完成統一。隋朝之初,與突厥進行了兩次大規模戰爭,擊潰了突厥的軍事威脅,還統一了青海地區。隋朝時期,隋文帝勵精圖治,開創了著名的「開皇之治」。經濟迅速發展,國力大幅上升。隋煬帝時期開鑿了大運河,溝通了南北交通。當時門閥勢力衰微,科舉制被創立和初步完善,三省六部制也運行順暢。成為中華帝國長期保持繁榮的制度保障之一。後期統治腐朽,618年亡於農民起義。
十六、秦帝國(15年)
秦帝國(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極為重要的朝代,由戰國時代後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統一大國,它結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來分裂割據的局面,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制國家。自秦始皇至秦王子嬰,共傳三帝,享國十五年。
以上就是最排名為你帶來的分析和參考,希望對你有用。
⑥ 封建社會中國最長的朝代是什麼朝代
封建社會中國最長的朝代是漢朝,共歷時407年。
漢朝(前202年-220年),是繼秦朝後出現的大一統王朝,在中國歷史上極具有代表性,具有承先啟後的重要地位。
公元前206年劉邦被封為漢王,之後楚漢相爭獲勝建立西漢,漢初在消滅異姓王和諸呂之亂後政局趨於穩定。漢文帝、漢景帝相繼休養生息開創文景之治,漢武帝即位後攘夷拓土,被稱為漢武盛世,至漢宣帝時期國力達到極盛,史稱孝宣之治。
公元8年,王莽篡漢,西漢滅亡,不久爆發綠林赤眉起義。公元25年,劉秀稱帝,建立東漢,定都洛陽,統一天下後息兵養民,開創光武中興。
漢明帝、漢章帝沿襲輕徭薄賦開創明章之治,漢和帝繼位後開創永元之隆,東漢國力達到極盛。中後期發生了戚宦之爭和黨錮之禍,於公元184年爆發黃巾之亂,雖剿滅民亂卻導致地方擁兵自重,董卓之亂後東漢名存實亡。公元220年曹丕篡漢,漢朝正式滅亡。
(6)歷史最長的封建王朝是哪裡擴展閱讀:
發展政策
漢朝官制實行三公九卿制,宰丞相具有較大的權利。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稱三公,丞相管行政,是文官首長;太尉管軍事,是武官首長;御史大夫掌監察,輔助丞相掌管政治事物。而在漢朝,還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即必須做御史大夫後才能做丞相。
在御史大夫之下,還設有御史中丞,掌管宮內事務。九卿則是太常(掌祭祀鬼神)、光祿勛(掌門房)、衛尉(掌衛兵)、太僕(掌車馬)、廷尉(掌法律)、大鴻臚(掌禮賓)、宗正(掌皇家族譜)、大司農(掌全國經濟)、少府(掌皇室財政)。
參考資料:網路-漢朝
⑦ 歷史最長的封建王朝是
是漢朝
漢,主要包括西漢(前漢)、東漢(後漢)、蜀漢。
西漢,高帝劉邦所建。起於漢高帝五年(楚韓信元年,趙景王二年,韓韓信四年,南越武王六年,燕臧荼四年,長沙文王五年,淮南武王二年,梁彭越元年,前202年),止於漢初始元年(高句麗琉璃王二十七年,8年)。合計210年。
更始政權,武順帝劉玄所建。起於漢更始元年(新地皇四年,高句麗大武神王六年,23年),止於漢更始三年(漢建武元年,漢建世元年,高句麗大武神王八年,25年)。合計3年。
東漢,光武帝劉秀所建。起於漢建武元年(漢更始三年,漢建世元年,高句麗大武神王八年,25年),止於漢延康元年(高句麗山上王二十四年,220年)。合計196年。
建世政權,繼帝劉盆子所建。起於漢建世元年(漢更始三年,漢建武元年,高句麗大武神王八年,25年),止於漢建世三年(漢建武三年,高句麗大武神王十年,27年)。合計3年。
蜀漢,昭烈帝劉備所建。起於漢章武元年(高句麗山上王二十五年,魏黃初二年,221年),止於漢炎興元年(高句麗中川王十六年,魏景元四年,吳永安六年,263年)。合計43年。
以上合計451年。
漢朝時一脈相承,不管中間是否中斷。反正漢朝時最長的封建王朝。
⑧ 中國歷史上最長的朝代是哪一朝
中國歷史中最長的朝代是周朝,從前1046年開始到前256年結束,共傳30代37王,共計約791年,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第三個王朝。
約公元前1046年2月底,商亡周立。武庚管理殷余民,殷民大悅。武王滅商之後,公元前1045年,實施分封制度,大封皇族及功臣,另封子受辛之子武庚於朝歌,又封叔鮮、叔度、叔處為「三監」,以監視武庚的行動,前1043年,周武王歿,子誦即位,是為周成王,由周公旦輔政,公元前1041年。
周赧(nǎn)王聽信楚孝烈王,以天子名義召集六國出兵伐秦,因六國不配合而告失敗。公元前256年,秦破洛邑,殺周赧王,東周滅亡。
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即秦始皇嬴政)即位。他任用尉繚、李斯等人,加緊統一的步伐,用金錢收買六國權臣,打亂六國的部署,連年發兵東征。經過多年的爭戰,從公元前230年秦國滅韓至公元前221年滅齊,東方六國先後為秦統一。中國實現了華夏民族的統一、建立起了一個中央集權國家。
(8)歷史最長的封建王朝是哪裡擴展閱讀
周人的祖先是黃帝曾孫帝嚳,元妃姜嫄的兒子棄,即後稷。商朝初年,後稷的後代公劉率族人從邰遷到磁。周人早期居於陝西武功一帶,公劉時,周部落則已遷居於豳。由游牧部族漸變為農耕為主的城邑。
自公劉起,又經九世傳位,到古公亶父為部族首領時,周人受薰育戎侵襲逼迫,不得不遷徙。他們越過漆、沮和梁山,遷至渭河流域岐山以南之周原。「周」字最初寫法是:上田下口,上下合成,後來演變為周字。
周原物產豐富,土地肥沃,灌溉便利,農耕條件優越,經濟發展快速。古公亶父造田營舍,建邑築城,國力迅速恢復壯大。遷到周原以後,周與商有了聯系,為了保障部族安全,古公亶父與中原王朝共主的商朝建立起穩定的同盟關系。
卑事商王武乙,在商王朝的保護下積聚力量,並且接受了商朝的文化體系,特別是有關於天命的觀念,周朝建立之後,這套天命觀念經過了周公旦(姬旦)的再次梳理,成為治世立國的政治法理基礎,進而形成了影響後代王朝數千年「奉天承運」的君權神授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