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精忠報國的歷史人物是誰
精忠報國的歷史人物寫的是宋朝的岳飛,這個典故是從岳飛母親在岳飛背上刺下了「精忠報國」四個字而來。
⑵ 精忠報國是形容哪些人物
精忠報國是形容哪些人物的?看到這四個字我腦海裡面想到的就是南宋愛國名將岳飛。岳飛被岳母背刺「精忠報國」的典故家喻戶曉。精忠報國形容精心忠誠,報效祖國,為國家竭盡忠誠,犧牲一切的人。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最後,手機打字很辛苦。望採納。謝謝。
⑶ 精忠報國指的是什麼人
為國家竭盡忠誠,犧牲一切的人。
精忠報國是一個成語,拼音是jīng zhōng bào guó,出自《北史·顏之儀傳》:「公等備受朝恩,當盡忠報國。」《宋史·岳飛傳》:「初命何鑄鞫之,飛裂裳以背示鑄,有『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
意思是精心忠誠,報效祖國,為國家竭盡忠誠,犧牲一切。比喻:非常愛國。
在句中一般用作謂語、定語。多用於褒義。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精忠報國
出處
中國歷史人物(南宋愛國名將岳飛)的典故
釋義
形容精心忠誠,報效祖國,為國家竭盡忠誠,犧牲一切
近義詞
盡忠報國
反義詞
賣國求榮
⑷ 精忠報國的人有哪些
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漢族,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西漢名將、傑出的軍事家、愛國將領、民族英雄,官至大司馬驃騎將軍,封冠軍侯。
霍去病是名將衛青的外甥,善騎射,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斷,善於長途奔襲、快速突襲和大迂迴、大穿插作戰。
十七歲初次征戰即率領800驍騎深入敵境數百里,把匈奴兵殺得四散逃竄。在兩次河西之戰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獲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連山。在漠北之戰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歸。
元狩六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僅23歲。武帝很悲傷,調遣邊境五郡的鐵甲軍,從長安到茂陵排列成陣,給霍去病修的墳墓外形像祁連山的樣子,把勇武與擴地兩個原則加以合並,追謚為景桓侯。
岳飛(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湯陰縣)人,抗金名將,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書法家、詩人、抗金英雄,民族英雄。
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岳飛於北宋末年投軍,金軍南下江南,岳飛獨樹一幟,堅持抗金,收復建康。紹興三年(1133年),被任命為沿江制置使,他念念不忘收復中原。
次年春,岳飛收復襄陽六郡。紹興六年(1136年)率師北伐,順利攻下了伊、洛、商、虢等州,兩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義軍紛紛響應。紹興十年(1140年),完顏兀術毀盟攻宋。
岳飛揮師北伐,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又於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趙構、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岳飛班師。遭受秦檜、張俊等人的誣陷入獄。
1142年1月,岳飛以莫須有的罪名,與長子岳雲和部將張憲同被殺害。宋孝宗時岳飛冤獄被平反,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追謚武穆,後又追謚忠武,封鄂王。
衛青(?~公元前106年),字仲卿,漢族,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市)人,漢武帝第二任皇後衛子夫的弟弟,大司馬大將軍,封長平侯。
衛青出身奴隸,從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獲救,任侍中、建章監、太中大夫,經過近十年宮廷為官的歷練,元光六年(前129年)被封為車騎將軍首次出征奇襲龍城,開始了十年的戎馬生涯。
他收復河朔、河套地區,擊破單於,為北部疆域的開拓做出重大貢獻,終官至大司馬大將軍。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衛青逝世,葬於茂陵東北1000米處,謚號為「烈」。
衛青開啟了漢對匈戰爭的反敗為勝的新篇章,七戰七捷,無一敗績,為歷代兵家所敬仰。
李廣(?-前119年),華夏族,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秦安縣)人,中國西漢時期的名將,先祖為秦朝名將李信。漢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從軍擊匈奴因功為中郎。
景帝時,先後任北部邊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為未央宮衛尉。元光六年(前129年),任驍騎將軍,領萬余騎出雁門(今山西右玉南)擊匈奴,因眾寡懸殊負傷被俘。
匈奴兵將其置卧於兩馬間,李廣佯死,於途中趁隙躍起,奔馬返回。後任右北平郡(治平剛縣,今內蒙古寧城西南)太守。匈奴畏服,稱之為飛將軍,數年不敢來犯。
元狩四年(前119年),漠北之戰中,李廣任前將軍,因迷失道路,未能參戰,憤愧自殺。司馬遷評價他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唐德宗時將李廣等歷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將。宋徽宗時追尊李廣為懷柔伯,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雲孫,字宋瑞,一字履善。道號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廬陵人,宋末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
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寶祐四年進士第一。開慶元年,補授承事郎、簽書寧海軍節度判官。咸淳六年四月 ,任軍器監、兼權直學士院,因草擬詔書有諷權相賈似道語,被罷官。
德祐元年,元軍沿長江東下,文天祥罄家財為軍資,招勤王兵至5萬人,入衛臨安。五月,在福州與張世傑、禮部侍郎陸秀夫、右丞相陳宜中等擁立益王趙昰為帝,建策取海道北復江浙。
為陳宜中所阻,遂赴南劍州聚兵抗元。景炎二年五月,再攻江西,終因勢孤力單,敗退廣東。祥興元年十二月,在五坡嶺被俘。次年,元朝蒙、漢軍都元帥張弘范將其押赴厓山,令招降張世傑。
文天祥拒之,書《過零丁洋》詩以明志。後被解至元大都,元世祖忽必烈親自勸降,許以中書宰相之職。文天祥大義凜然,寧死不屈。
⑸ 精忠報國形容哪些歷史人物
精忠報國可以形容的歷史人物有:
1、岳飛:
岳飛從二十歲起,曾先後四次從軍。自建炎二年遇宗澤至紹興十一年止,先後參與、指揮大小戰斗數百次。金軍攻打江南時,獨樹一幟,力主抗金,收復建康。紹興四年,收復襄陽六郡。紹興六年,率師北伐,順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
紹興十年,完顏宗弼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兩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義軍紛紛響應,夾擊金軍。岳家軍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在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
宋高宗趙構和宰相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師。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岳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誣陷入獄。1142年1月,以莫須有的罪名,與長子岳雲、部將張憲一同遇害。
2、於謙:
永樂十九年,於謙登進士第。宣德元年,以御史職隨明宣宗平定漢王朱高煦之亂,因嚴詞斥責朱高煦而受宣宗賞識。後巡按江西,宣德五年又以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等地。明英宗時因入京覲見時不向權臣王振送禮,遭誣陷下獄,因兩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請而復任。
土木之變後,英宗兵敗被俘,他力排南遷之議,堅請固守,升任兵部尚書。明代宗即位,整飭兵備,部署要害,親自督戰,率師二十二萬,列陣北京九門外,抵禦瓦剌大軍。瓦剌太師也先挾英宗逼和,他以「社稷為重,君為輕」,不許。
也先無隙可乘,被迫釋放英宗。和議後,於謙仍積極備戰,挑選京軍精銳分十團營操練,又遣兵出關屯守,邊境得以安寧。當時朝務繁雜,於謙獨運征調,合乎機宜。
其號令明審,令行政達。他憂國忘身,口不言功,平素儉約,居所僅能遮蔽風雨。但因個性剛直,招致眾人忌恨。天順元年,英宗復辟,大將石亨等誣陷於謙謀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
3、文天祥:
宋理宗寶祐四年,文天祥中進士第一,成為狀元。一度掌理軍器監兼權直學士院,因直言斥責宦官董宋臣,譏諷權相賈似道而遭到貶斥,數度沉浮,在三十七歲時自請致仕。德祐元年,元軍南下攻宋,文天祥散盡家財,招募士卒勤王,被任命為浙西、江東制置使兼知平江府。
在援救常州時,因內部失和而退守餘杭。隨後升任右丞相兼樞密使,奉命與元軍議和,因面斥元主帥伯顏被拘留,於押解北上途中逃歸。不久後與張世傑、陸秀夫等在福州擁立益王趙昰為帝,因建策不被採納而赴南劍州聚兵抗元。
景炎二年再攻江西,終因勢孤力單,敗退廣東。祥興元年,在五坡嶺被俘,押至元大都,被囚達三年之久,屢經威逼利誘,仍誓死不屈。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文天祥從容就義,終年四十七歲。
4、霍去病:
霍去病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善於長途奔襲、快速突襲和大迂迴、大穿插、殲滅戰。十七歲為票姚校尉,率領八百騎兵深入大漠,兩次功冠全軍,封冠軍侯。十九歲時升任驃騎將軍,指揮兩次河西之戰,殲滅和招降河西匈奴近十萬人,俘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連山。
這是華夏政權第一次佔領河西走廊,從此絲綢之路得以開辟。漠北之戰消滅匈奴左部主力七萬餘人,封狼居胥。戰後加拜大司馬,與衛青同掌軍政。 元狩六年,霍去病病逝,年僅二十四歲。
5、伍子胥:
伍子胥曾多次勸諫吳王夫差殺勾踐,夫差不聽。夫差急於進圖中原,率大軍攻齊,伍子胥再度勸諫夫差暫不攻齊而先滅越,遭拒。
夫差聽信太宰伯嚭讒言,稱伍子胥陰謀倚托齊國反吳,派人送一把寶劍給伍子胥,令其自殺。伍子胥自殺前對門客說:「請將我的眼睛挖出置於東門之上,我要看著吳國滅亡。」伍子胥死後九年,吳國為越國所滅。
⑹ 精忠報國是指哪位英雄
精忠報國是指哪位英雄
岳飛
岳飛(1103—1142),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安陽湯陰縣)人,南宋抗金名將,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一。
他於北宋末年投軍,從1128年遇宗澤起到1141年為止的十餘年間,率領岳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百次戰斗,所向披靡,「位至將相」。1140年,完顏兀術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又於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宋高宗、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飛在孤立無援之下被迫班師。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岳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的誣陷,被捕入獄。1142年1月,岳飛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與長子岳雲和部將張憲同被殺害。宋孝宗時岳飛冤獄被平反,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追謚武穆,後又追謚忠武,封鄂王。
⑺ 精忠報國形容可那些人
精忠報國一般形容報效祖國,為國家竭盡忠誠並犧牲一切的人。
精忠報國是一個漢語成語,出自中國歷史人物——南宋愛國抗金名將岳飛的典故,現在一般用來形容駐守在條件艱苦環境下的戰士,比如邊疆戰士、維和警察、消防戰士等等,精忠報國可以形容的人有岳飛,楊家將,戚繼光,鄭成功等。
(7)精忠報國是哪個歷史人擴展閱讀:
典故出處:《北史·顏之儀傳》:「公等備受朝恩,當精忠報國。」《宋史·岳飛傳》:「初命何鑄鞫之,飛裂裳以背示鑄,有『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
在清朝之前,「精忠報國」為「盡忠保國」(也有版本「盡忠報國」),後演化為「精忠報國」。趙桓在求和的同時使人送蠟書命康王趙構為河北兵馬大元帥,徵召各路兵馬以備勤王,在相州城裡,武翼大夫劉浩負責招募義士,收編潰兵。
從平定軍突圍回到家鄉的岳飛目睹了金人入侵後人民慘遭殺戮、奴役的情形,心中憤慨,意欲投軍,又擔憂老母年邁,妻兒力弱,在兵亂中難保安全。岳母姚氏是位深明大義的婦女,積極勉勵岳飛「從戎報國」。
⑻ 精忠報國來形容哪些人
精忠報國是來形容南宋愛國抗金名將岳飛的。
岳飛是南宋時期抗金名將、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 、書法家、詩人,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岳飛重視人民抗金力量,主張黃河以北的民間抗金義軍和宋軍互相配合,以收復失地。治軍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又能體恤部屬,以身作則,率領的「岳家軍」號稱「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打擄」。
1142年1月,以莫須有的罪名,與長子岳雲、部將張憲一同遇害。宋孝宗時,平反昭雪,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追謚武穆,後又追謚忠武,封鄂王。
(8)精忠報國是哪個歷史人擴展閱讀:
1、岳飛的出生地:相州湯陰縣(今河南安陽湯陰縣)
2、岳飛的別名:岳武穆
3、岳飛的逝世日期:公元1142年1月27日(南宋紹興十一年臘月廿九)
2、岳飛的主要詩文作品:《滿江紅·寫懷》、《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五嶽祠盟記》等
3、岳飛的主要成就:積極與義軍聯絡抗金;收復襄陽六郡,北伐中原
⑼ 誰精忠報國歷史人物
岳飛(1103-1142),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永和鄉孝悌里(今河南安陽市湯陰縣程崗村)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1-3],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他於北宋末年投軍,從1128年遇宗澤起到1141年為止的十餘年間,率領岳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百次戰斗,所向披靡,「位至將相」。1140年,完顏兀術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又於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宋高宗、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牌下令退兵,岳飛在孤立無援之下被迫班師。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岳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的誣陷,被捕入獄。1142年1月,岳飛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與長子岳雲和部將張憲同被朝廷殺害。宋孝宗時岳飛冤獄被平反,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後又追謚武穆、忠武,追封鄂王。
⑽ 「精忠報國」的典故與哪位歷史人物有關
岳飛
精忠報國是一個成語,出自中國歷史人物(南宋愛國名將岳飛)的典故。它形容精心忠誠,報效祖國,為國家竭盡忠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