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我黨有多少年的歷史

我黨有多少年的歷史

發布時間:2022-07-11 07:10:44

Ⅰ 黨成立至今有多少年歷史了啊

1921年成立
至今已經86年了

Ⅱ 共產黨有多少年的歷史

第三國際於1919年在莫斯科成立,那時俄國無產階級已經革命成功,建立蘇維埃政府。第三國際本名「共產國際」,以別於第二國際的本名「工人國際」。第三國際初成立時各國支部差不多都是從第二國際原有的支部分裂出來的,即是說第二國際中的革命派發展為第三國際,正式拋棄改良主義,而號召世界革命。 2014-1919=95年

Ⅲ 中國共產黨至今成立多少年了

98年。中國共產黨簡稱中共,創建於1921年7月23日,其中的具體情況如下:

作為中國工人階級還有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領導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並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

(3)我黨有多少年的歷史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的相關明細

據了解,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有以下的背景條件:

1、十月革命勝利後,一批先進分子「以俄為師」,開始接受馬克思列寧主義,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

2、工人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

3、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組織基礎,比如第一個早期共產黨組織就是陳獨秀在上海建立的。

Ⅳ 速求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年來的歷史,簡短點,要能概括。

1、黨的一大:中國共產黨誕生

1921年,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2、黨的二大: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22年在上海召開。

1922年,中共二大,正確分析了中國的社會性質,中國革命的性質、對象、動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國革命要分兩步走,在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3、黨的三大:大革命洪流中召開的黨的代表大會

1923年,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

1923年,黨的三大召開,決定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實現國共合作,同時保持共產黨在政治、思想、組織上的獨立性。1924年,國民黨一大召開,確立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義,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

4、黨的四大:大革命洪流中召開的黨的代表大會

1925年四大召開,提出了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問題和工農聯盟問題。

5、黨的五大:大革命洪流中召開的黨的代表大會

6、黨的六大:唯一一次在國外召開的黨的代表大會

1928年六大在莫斯科召開。

7、黨的七大:確立毛澤東思想在全黨的指導地位

1931年,中國共產黨在江西瑞金召開全國蘇維埃第一次代表大會。

1945年七大在延安召開,大會確立毛澤東思想為全黨的指導思想,這是七大做出的歷史性貢獻。大會把黨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概括為三大作風

8、黨的八大: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開端

1948年遼沈戰役是解放戰爭中具有決定意義的戰略決戰的第一個戰役。

1951 年西藏和平解放後,西藏實行民族區域自治

9、黨的九大:文化大革命中的大會

在1964年底到1965年初召開的全國人大三屆一次會議上,周恩來同志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第一次鄭重地向全國人民提出四個現代化的任務

1969年九大召開,九大堅持「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使1966年開始的文化大革命的理論和實踐合法化,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的指導方針都是錯誤的。

10、黨的十大:文化大革命中的大會

1973年黨的十大召開,繼續了九大的「左」傾的錯誤。

11、黨的十一大:文化大革命中後的首次大會

1977年黨的十一大召開,雖然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經結束,但仍然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錯誤理論和實踐。直到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才將黨和國家工作的著重點轉移到現代化建設上,從而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

12、黨的十二大: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1982年十二大召開,鄧小平在這次大會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嶄新命題。

13、黨的十三大:闡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

1987年十三大召開,十三大第一次系統地闡明了關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明確概括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14、黨的十四大:確立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明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1992年初鄧小平發表南方談話後,為黨的十四大召開作了充分的理論准備,1992年10月十四大召開,這次大會作出了三項具有深遠意義的決策:一是確立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二是明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三是要求全黨抓住機遇,加快發展,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

15、黨的十五大: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

1997年黨的十五大召開,在大會通過的黨章中,把鄧小平理論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一起作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大會指出,中國共產黨要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

16、黨的十六大:與時俱進的大會

2002年黨的十六大召開,這次大會是我們黨新世紀乘勝前進,規劃制定新世紀中國發展重大戰略的會議,也是與時俱進,為指導思想增添理論新成果的代表大會,在大會通過的黨章中,把「三個代表」確立為全黨的指導思想。

17、黨的十七大:科學發展,共建和諧的大會

2007年黨的十七大召開,黨的十七大的主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為爭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

18、黨的十八大:中共十八大將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簡稱中共十八大)於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召開。

Ⅳ 中國共產黨已經走過多少年的光輝歷史

中國共產黨於1921年7月1日在上海成立,經歷了反圍剿,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建設新中國,至今年已走過100年的光輝歷程,是全中國人民信賴和依靠的政黨。

Ⅵ 中國共產黨的光榮歷史

中國共產黨的光榮歷史:

一、中國共產黨成立

二、進行北伐戰爭和土地革命

三、奪取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偉大勝利,建立新中國

四、基本完成社會主義改造

五、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時期

六、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階段。

(6)我黨有多少年的歷史擴展閱讀:

是中國共產黨歷史的簡稱。是中國共產黨從1921年7月1日成立以來整個發展過程的全部歷史。主要包括中國共產黨歷次代表大會的情況、黨章的不斷完善過程、黨在各個不同時期的組織建設和發展狀況、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革命和建設的發展歷程和全部史實的記載。

參考資料:中國共產黨歷史網路

Ⅶ 共產黨成立多少年

樓上的朋友說的都是中國共產黨,

共產黨最初登上歷史舞台時自稱代表無產階級(即工人階級)的利益。最早的共產黨被認為是1848年的共產主義者同盟。現在普遍指以共產主義和馬克思、恩格斯對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的闡述為指導思想的政治團體,通常以將社會推向共產主義社會為最終目標。曾於1917年十月革命後掀起第一次浪潮(即推翻現政權體制建立社會主義國家的運動,當時並無其他成功案例),並於二戰後掀起第二次浪潮(中國於這一段時間基本建立起全國性的社會主義制度)。在共產黨提出的政治經濟綱領中,如遺產稅、超額累進稅等等從促進社會公平的措施,得到了世界包括資本主義國家的廣泛認可並實施。
共產黨的簡史
在20世紀的整個歷程中,共產黨作為重要的政治力量起到了影響世界的作用。在整個20世紀的歷史中,被共產黨或者自我宣布為共產黨性質的政黨所統治的國家一度達到21個之多。

從共產黨的誕生過程上來說,現有的大量共產黨——特別是歐洲的共產黨,起源於20世紀20年代在當時的社會主義運動的一次大規模的分裂。這次分裂的原因是針對革命在達到社會主義過程中的必要性的爭議。在這場爭議中,支持以暴力革命方式的派別開始稱呼他們自己為共產黨,而支持以漸進、和平過渡方式達到社會主義的派別保持了原有的名字社會黨或者社會民主黨。

這兩個派別的分裂在之後的年代日益發展和加深。共產黨堅定的支持「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而社會黨認同馬克思主義,但拒絕具有暴力革命傾向的列寧主義理論。在二戰以後,這些分裂更向深層次發展。社會黨開始進一步修正和遠離經典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而在共產黨中間也發生了分裂,其中尤其以義大利共產黨和法國共產黨為代表的西歐地區共產黨提出了歐洲共產主義學說,消除了原先學說中的列寧主義色彩,試圖擺脫斯大林主義對其名聲的影響。

大部分共產黨的黨組織結構按照所謂「民主集中制」進行。理論上,黨應當依據如下程序進行選舉:黨代會選舉產生中央委員會,再由中央委員會選舉產生政治局。但是,從世界各個國家的共產黨的黨史上來看,純粹依據經典原則的組織很少能夠維繼長久。事實上,很多情況下實際情況被倒了過來,政治局把握了所有的權力並控制了中央委員會既而控制黨代會。

在斯大林時期,世界上所有的共產黨幾乎都受到了蘇聯共產黨的影響甚至直接領導。在30年代,斯大林實現了對他的反對者的清洗。其中著名的反對者托洛茨基在被排擠出共產國際以後重新組建了第四國際,托的追隨者在中國被簡稱為「托派」。

二戰以後,在中東歐國家,蘇聯幫助並建立了大量由當地原有左派政黨和共產黨合並組成的共產黨。這些共產黨在40年代末普遍獲得了政權。並建立了和蘇聯相似的一套政治—經濟體系。只有前南斯拉夫和阿爾巴尼亞的共產黨不屬於這種由蘇聯「扶植」起來的類型。但是,後兩者走上了完全不同的兩條道路,前者採用了分權的政治經濟模式,而後者則堅持斯大林體制。

60-70年代,不少第三世界國家也聲稱自己要走所謂的「社會主義」道路,其領導人也建立了類似蘇聯的政治政黨體制。但是與中東歐和蘇聯的政治體制相比,這些國家的政治體制更多與領導人的個人能力聯系在一起而缺乏比較完善的共產黨政治體系。所以,盡管這些國家被歸入廣泛意義上的共產黨國家,但是從嚴格意義上來說,他們的政治體制並不是經典的共產黨一黨體制。

1989年到1991年間,大量的中東歐地區的共產黨喪失了政權。這一過程,在有的國家是和平進行的,比如波蘭和匈牙利,但在羅馬尼亞等國則發生了嚴重的流血槍戰過程。在這之前,大量的第三世界國家的「共產黨」領導人已經宣布放棄共產主義政治准則並接受了多黨制大選。如尼加拉瓜、貝南等。

冷戰結束以後的共產黨狀況
如今,世界上許多國家仍然還有保留「共產黨」這個名字的政治團體,另外有些團體具有共產黨思想,不過不叫共產黨而已(如美國進步勞動黨、加拿大社會主義黨的等)。在這些形形色色的共產黨中,有些依然秉持馬列主義對共產主義及資本主義的態度甚至展開針對現有政權的武裝斗爭;有些則並加以其他的新的不同於傳統馬克思主義的闡述,以保持在經濟制度的極大改變下擁有一黨制或者實質一黨制的政治地位;有一部分則放棄了列寧主義中關於「暴力推翻薄弱的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主張,加入了更多的對共產主義及資本主義的態度的新的看法特別是對人權的強調和「自由主義」的贊同,成為一個在很多方面上與一般的其他黨派沒有區別的黨派,如法國共產黨、義大利共產黨、日本共產黨等等。

另外,冷戰時代由共產黨掌握政權的國家的在劇變中喪失政權的共產黨,在90年代也走上了很不相同的道路。有的完全消失,如羅馬尼亞共產黨;有的仿造原西歐地區的共產黨,改變綱領甚至名字成為與社會黨相差無幾甚至更傾向於中立立場的左派政黨,在所在國家或者地區繼續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如由原波蘭統一工人黨改組的波蘭社會黨、摩爾多瓦共產黨等,在多黨政治下長時間處於執政的地位;有的則採用了民族主義的政策,演變為親民族主義的政黨,如前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現塞爾維亞和黑山)的塞爾維亞社會黨,90年代在俄羅斯政治生活中發揮重要影響的由蘇聯共產黨和俄羅斯共產黨(1990年成立)殘餘力量改組的俄羅斯共產黨(1993年恢復)也被認為有比較濃厚的民族主義色彩。此外,原中東歐地區還有一些完全堅持正統馬列主義的小黨,但被認為沒有很大的影響。

在第三世界的一些國家,有一些以「毛澤東思想」活動的共產黨政治力量。如尼泊爾的共產黨(毛派),影響力很大。該黨自稱傳承了中國共產黨原領袖毛澤東關於游擊戰的思想,並在佔領區內進行土地改革,得到了不少原底層階層的支持,成為控制尼泊爾2/3土地人口、擁有獨立武裝的實力派。相比之下,該國還有一個類似歐洲共產主義政黨的尼泊爾共產黨,參與議會政治並一度執政掌握首相的職位。兩個政黨之間互相敵視。該國的毛派游擊隊導致的不穩固的局勢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到2005年初為止,已經造成一萬多人死亡,十到十五萬人無家可歸。

當今執政的共產黨
在中國、朝鮮、古巴、越南、寮國五國以執政黨的地位統治國家的共產黨屬於這種政黨。它的性質被認為是一黨制或者實質一黨制。然而這些政黨在內外政策上相互之間也有極大不同。

中國、越南、寮國的政黨在選擇了類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經濟體制以後,在政治上保持了共產黨的實際牢靠權力。其中有的政黨相應在理論上做出了修改了適應新的經濟情況。典型的如中國共產黨先後提出的「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思想」等。中國共產黨稱這些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在新時代下的發展」,但中國內外不少人士普遍認為這些只是帶有濃厚實用主義的主張,與馬克思主義經典思想並沒有什麼聯系或者繼承性。在這三個國家,執政黨採取的經濟實用主義政策在一定時期內起到了繁榮經濟的作用,使得這些國家的普通民眾對生活的改善表示滿意,如80年代的中國農村地區,90年代中期以前的中國城市地區,90年代後期到2003年以前中國經濟出現過熱前的大部分大城市居民,自革新開放以來的大部分越南民眾等等。執政黨認為並自稱,這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走向繁榮的有益探索及現階段可能的唯一途徑,並認為是自己的功績,雖然有人推斷,這種探索會適時而變;但也有人士根據歷史推斷,無論探索如何進行,終究要維護政治上的壟斷,不可能進行實質性的政治改革。而且這些國家內外的很多人士從經驗上來觀察認為這種多贏局面並不是可以永久維持下去的,他們的主要依據是在90年代末以來特別是2002年以來中華人民共和國各地陸續出現了各種受損群體的過激行為。但目前來說,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范圍內,經濟、法律及體制改革正在持續進行著。可以預見的是,政治民主化與法制規范化將被列入執政黨的執政綱領。

古巴共產黨在90年代經濟極端困難的情況下執行了一些經濟上的自由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經濟,但政治理論上並沒有做多少修改。

朝鮮勞動黨則被韓國以及其他國家的人士認為進行了大規模的個人崇拜運動,幾乎見不到該黨的改革跡象。不過,2002年以來該黨在該國的相當大部分領域進行了大的經濟調整,目前對其效果尚不清楚。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時間和創始人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21年7月23日召開,而黨的誕生紀念日是7月1日。
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舉行。參加會議的各地代表有:李達、李漢俊、張國燾、劉仁靜、毛澤東、何叔衡、王盡美、鄧恩銘、陳潭秋、董必武、周佛海、陳公博,包惠僧受陳獨秀派遣參加了會議。他們代表著全國50多名黨員。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和尼科爾斯基列席了會議。在會議進行過程中,突然有法租界巡捕闖進了會場,會議被迫中斷。於是,最後一天的會議,便轉到了浙江嘉興南湖的一艘遊艇上舉行。經過討論,大會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和決議,並選舉產生黨的領導機構——中央局。

黨的一大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
七月一日:中國共產黨誕生紀念日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21年7月23日召開,而黨的誕生紀念日是7月1日。為什麼兩者的時間不一致呢?為什麼7月1日成了黨的誕生紀念日呢?

把7月1日作為黨的誕生紀念日,是毛澤東於1938年5月提出來的。當時,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一文中提出:「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國共產黨建立十七周年紀念日。」這是中央領導同志第一次明確提出「七一」是黨的誕生紀念日。

當時在延安的曾經參加過一大的黨的創始人只有毛澤東、董必武兩人。他們回憶一大是7月份召開的,但記不清楚確切的開會日期。因為缺乏檔案材料,一時無法查證,所以就把7月1日確定為黨的誕生紀念日。

「七一」作為黨的誕生紀念日,最早見於中央文件是1941年6月。當時,中共中央發出《關於中國共產黨誕生二十周年、抗日四周年紀念指示》。《指示》說:「今年七一是中共產生的二十周年,七七是中國抗日戰爭的四周年,各抗日根據地應分別召集會議,採取各種辦法,舉行紀念,並在各種刊物出特刊或特輯。」這是以中共中央名義作出的把「七一」作為黨的誕生紀念日進行紀念的第一個文件。

黨的一大開幕日期到20世紀70年代末才由黨史工作者考證清楚,根據新發現的史料和考證成果,確定一大的召開日期是1921年7月23日。

雖然黨的誕生紀念日並不是黨的一大召開的具體日期,「七一」這個光輝的節日已經深深地銘刻在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心中。它成為人們每年進行紀念的一個重要節日,也成為中國節日文化的一部分。

共產黨
共產黨最初登上歷史舞台時自稱代表無產階級(即工人階級)的利益。最早的共產黨被認為是1848年的共產主義者同盟。現在普遍指以共產主義和馬克思、恩格斯對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的闡述為指導思想的政治團體,通常以將社會推向共產主義社會為最終目標。曾於1917年十月革命後掀起第一次浪潮(即推翻現政權體制建立社會主義國家的活動,當時並無其他成功案例),並於二戰後掀起第二次浪潮(中國於這一段時間基本建立起全國性的社會主義制度)。在共產黨提出的政治經濟綱領中,如遺產稅.超額累進稅等等從促進社會公平的措施,得到了世界包括資本主義國家的廣泛認可並實施。
共產黨的簡史
在20世紀的整個歷程中,共產黨作為重要的政治力量起到了影響世界的作用。在整個20世紀的歷史中,被共產黨或者自我宣布為共產黨性質的政黨所統治的國家一度達到21個之多。 從共產黨的誕生過程上來說,現有的大量共產黨——特別是歐洲的共產黨,起源於20世紀20年代在當時的社會主義運動的一次大規模的分裂。這次分裂的原因是針對革命在達到社會主義過程中的必要性的爭議。在這場爭議中,支持以暴力革命方式的派別開始稱呼他們自己為共產黨,而支持以漸進、和平過渡方式達到社會主義的派別保持了原有的名字社會黨或者社會民主黨。 這兩個派別的分裂在之後的年代日益發展和加深。共產黨堅定的支持「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而社會黨認同馬克思主義,但拒絕具有暴力革命傾向的列寧主義理論。在二戰以後,這些分裂更向深層次發展。社會黨開始進一步修正和遠離經典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而在共產黨中間也發生了分裂,其中尤其以義大利共產黨和法國共產黨為代表的西歐地區共產黨提出了歐洲共產主義學說,消除了原先學說中的列寧主義色彩,試圖擺脫斯大林主義對其名聲的影響。 大部分共產黨的黨組織結構按照所謂「民主集中制」進行。理論上,黨應當依據如下程序進行選舉:黨代會選舉產生中央委員會,再由中央委員會選舉產生政治局。但是,從世界各個國家的共產黨的黨史上來看,純粹依據經典原則的組織很少能夠維繼長久。事實上,很多情況下實際情況被倒了過來,政治局把握了所有的權力並控制了中央委員會既而控制黨代會。 在斯大林時期,世界上所有的共產黨幾乎都受到了蘇聯共產黨的影響甚至直接領導。在30年代,斯大林實現了對他的反對者的清洗。其中著名的反對者托洛茨基在被排擠出共產國際以後重新組建了第四國際,托的追隨者在中國被簡稱為「托派」。 二戰以後,在中東歐國家,蘇聯幫助並建立了大量由當地原有左派政黨和共產黨合並組成的共產黨。這些共產黨在40年代末普遍獲得了政權。並建立了和蘇聯相似的一套政治——經濟體系。只有前南斯拉夫和阿爾巴尼亞的共產黨不屬於這種由蘇聯「扶植」起來的類型。但是,後兩者走上了完全不同的兩條道路,前者採用了分權的政治經濟模式,而後者則堅持斯大林體制。 60-70年代,不少第三世界國家也聲稱自己要走所謂的「社會主義」道路,其領導人也建立了類似蘇聯的政治政黨體制。但是與中東歐和蘇聯的政治體制相比,這些國家的政治體制更多與領導人的個人能力聯系在一起而缺乏比較完善的共產黨政治體系。所以,盡管這些國家被歸入廣泛意義上的共產黨國家,但是從嚴格意義上來說,他們的政治體制並不是經典的共產黨一黨體制。 1989年到1991年間,大量的中東歐地區的共產黨喪失了政權。這一過程,在有的國家是和平進行的,比如波蘭和匈牙利,但在羅馬尼亞等國則發生了嚴重的流血槍戰過程。在這之前,大量的第三世界國家的「共產黨」領導人已經宣布放棄共產主義政治准則並接受了多黨制大選。如尼加拉瓜、貝南等。
冷戰結束以後的共產黨狀況
如今,世界上許多國家仍然還有保留「共產黨」這個名字的政治團體,另外有些團體具有共產黨思想,不過不叫共產黨而已(如美國進步勞動黨、加拿大社會主義黨的等)。在這些形形色色的共產黨中,有些依然秉持馬列主義對共產主義及資本主義的態度甚至展開針對現有政權的武裝斗爭;有些則並加以其他的新的不同於傳統馬克思主義的闡述,以保持在經濟制度的極大改變下擁有一黨制或者實質一黨制的政治地位;有一部分則放棄了列寧主義中關於「暴力推翻薄弱的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主張,加入了更多的對共產主義及資本主義的態度的新的看法特別是對人權的強調和民主制度的贊同,成為一個在很多方面上與一般的其他黨派沒有區別的黨派,如法國共產黨、義大利共產黨、日本共產黨等等。 另外,冷戰時代由共產黨掌握政權的國家的在劇變中喪失政權的共產黨,在90年代也走上了很不相同的道路。有的完全消失,如羅馬尼亞共產黨;有的仿造原西歐地區的共產黨,改變綱領甚至名字成為與社會黨相差無幾甚至更傾向於中立立場的左派政黨,在所在國家或者地區繼續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如由原波蘭統一工人黨改組的波蘭社會黨等,在多黨政治下長時間處於執政的地位;有的則採用了民族主義的政策,演變為親民族主義的政黨,如前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現塞爾維亞和黑山)的塞爾維亞社會黨,90年代在俄羅斯政治生活中發揮重要影響的由蘇聯共產黨和俄羅斯共產黨(1990年成立)殘餘力量改組的俄羅斯共產黨(1993年恢復)也被認為有比較濃厚的民族主義色彩。此外,原中東歐地區還有一些完全堅持正統馬列主義的小黨,但被認為沒有很大的影響。 在第三世界的一些國家,有一些以「毛澤東主義」活動的共產黨政治力量。如尼泊爾的共產黨(毛派),影響力很大。該黨自稱傳承了中國共產黨原領袖毛澤東關於游擊戰的思想,並在佔領區內進行土地改革,得到了不少原底層階層的支持,成為控制尼泊爾2/3土地人口、擁有獨立武裝的實力派。相比之下,該國還有一個類似歐洲共產主義政黨的尼泊爾共產黨,參與議會政治並一度執政掌握首相的職位。兩個政黨之間互相敵視。該國的毛派游擊隊導致的不穩固的局勢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到2005年初為止,已經造成一萬多人死亡,十到十五萬人無家可歸
依然執政的共產黨
在中國、朝鮮、古巴、越南、寮國等國以執政黨的地位統治國家的共產黨屬於這種政黨。它的性質被認為是一黨制或者實質一黨制。然而這些政黨在內外政策上相互之間也有極大不同。 中國、越南、寮國的政黨在選擇了類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經濟體制以後,在政治上保持了共產黨的實際牢靠權力。其中有的政黨相應在理論上做出了修改了適應新的經濟情況。典型的如中國共產黨先後提出的「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思想」等。中國共產黨官方聲稱這些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在新時代下的發展」,但中國內外不少人士普遍認為這些只是帶有濃厚實用主義的主張,與馬克思主義經典思想並沒有什麼聯系或者繼承性。在這三個國家,執政黨採取的經濟實用主義政策在一定時期內起到了繁榮經濟的作用,使得這些國家的普通民眾對生活的改善表示滿意,如80年代的中國農村地區,90年代中期以前的中國城市地區,90年代後期到2003年以前中國經濟出現過熱前的大部分大城市居民,自革新開放以來的大部分越南民眾等等。執政黨認為並自稱,這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走向繁榮的有益探索及先階段可能的唯一途徑,並認為是自己的功績,雖然有人推斷,這種探索會適時而變;但也有人士根據歷史推斷,無論如何探索如何進行,終究要維護政治上的壟斷,不可能進行實質性的政治改革。而且這些國家內外的很多人士從經驗上來觀察認為這種多贏局面並不是可以永久維持下去的,他們的主要依據是在90年代末以來特別是2002年以來中華人民共和國各地陸續出現了各種受損群體的過激行為。但目前來說,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范圍內,經濟、法律及體制改革正在持續進行著。可以預見的是,政治民主化與法制規范化將被列入執政黨的執政綱領。 古巴共產黨在90年代經濟極端困難的情況下執行了一些經濟上的自由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經濟,但政治理論上並沒有做多少修改。 朝鮮勞動黨則被韓國以及其他國家的人士認為進行了大規模的個人崇拜運動,幾乎見不到該黨的改革跡象。不過,2002年以來該黨在該國的相當大部分領域進行了大的經濟調整,目前對其效果尚不清楚。

Ⅷ 中國共產黨已經走過多少年的光輝歷史

從1921年7月1日到如今基本走過了96年的歷程了。

Ⅸ 中國共產黨90年歷程的三個歷史時期.

中國共產黨成立90年,經過了三個歷史時期:1921年至1949年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949年至1978年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1978年至今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這三個時期是承前啟後的,是相互貫通的。只有在歷史的長河中貫通三個時期,才能認清中國社會的走向,也才能准確把握中國共產黨90年歷史的主流和本質,正確認識黨的歷史的科學內涵。

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黨和全國人民不斷為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不斷奮斗的歷史。

(9)我黨有多少年的歷史擴展閱讀:

在血雨腥風、戰火紛飛的革命年代,黨的偉大精神激勵著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前赴後繼、英勇向前。

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開創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形成了毛澤東思想。

黨帶領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斗爭,推翻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建立了新中國。

在波瀾壯闊、生機勃勃的改革年代,黨的偉大精神激勵著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開拓創新、走向富強。

進入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和時代特徵相結合,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閱讀全文

與我黨有多少年的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2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