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彝良縣的風景名勝
洛澤河大峽谷
彝良洛澤河大峽谷距昭通市60公里,其地勢南高北低,地形復雜,起伏明顯,溝河縱橫,屬強侵蝕中高山峽谷地形,地殼上升,洛澤河劇烈下切,相對高差1500多米,山高坡陡,地形陡峻,喀斯特地貌發育,橫斷面呈「V」形或「U」形緩谷,一般平均坡度35—45度以上,斜坡上有大小不等的緩坡台地。本區域屬河谷型溫暖濕潤氣候帶,冬春溫暖,夏秋炎熱,無冰凍現象和凍土層,年平均氣溫16.0℃,最高氣溫40.0℃,最低氣溫—4.0℃,年降水量800毫米。洛澤河流經洛澤河鎮、角奎鎮、龍安鄉、鍾鳴鄉,最後匯入關河。
牛街古鎮
牛街,位於雲南省彝良縣城的東北部,距縣城78公里,介於川滇邊界,是彝良的「北大門」。牛街古鎮始建東漢時期,初興明朝洪武,鼎盛清朝乾隆。
拖姑梅隴氏庄園
隴氏庄園位於縣城南部,龍街鄉窩鉛村境內,坐落於雄奇險峻的「鍋圈岩」之上,距縣城40公里。「隴氏庄園」始建於清乾隆,再建於清末民初,再建歷時二十多年方竣工,佔地30餘畝,是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海子坪自然保護區
海子坪自然保護區是1984年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以保護天然毛竹林、水竹林、羅漢竹(邛竹)林、小熊貓等野生動植物、天麻生境等為主的省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彝良縣東北部洛旺鄉中廠村,地處滇、川邊界,與四川筠連、昭通市鎮雄縣、威信縣接壤,距彝良縣城160公里,海拔1239~1709米之間,活立木總蓄積量11.50萬立方米。保護區內有國家一級保護樹種珙桐、古老工藝竹種羅漢竹和世界馳名的觀賞竹種方竹等。其中:毛竹0.7萬畝,21.44萬株,最高達15米,胸徑14~18厘米;水竹1.05萬畝。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娃娃雞、紅腹錦雞、白腹錦雞、白鷳錦雞、大鯢魚(娃娃魚);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小熊貓;國家三級保護動物黑熊、野牛等。
小草壩風景名勝區
小草壩省級風景名勝區位於彝良縣城的東北部,距縣城29公里,距昭通市103公里,面積163平方公里,區內有朝天馬省級自然保護區一個,橫跨兩縣四鄉——彝良縣、鹽津縣,小草壩鄉、兩河鄉、龍海鄉、廟壩鄉。森林覆蓋率達78.6%。有高等植物1200餘種,野生脊椎動物96種。有珙桐、水青樹等國家珍稀瀕危保護植物29種;省重點保護植物5種;有椴木、南方紅豆杉等國家珍貴樹種10種;有黑熊、獼猴、紅腹錦雞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6種。
羅炳輝紀念館
彝良羅炳輝紀念館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和國防教育基地,展室文字資料126幅,圖片資料205幅,匯錄羅炳輝將軍生平事跡的書籍7種版本,革命文物33件,羅炳輝銅像一尊。1997年4月,紀念館被雲南省委、省政府確定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5年11月,羅炳輝將軍紀念館被中宣部確定為第三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羅炳輝將軍故居
位於彝良縣角奎鎮阿都辦事處偏坡寨自然村,距彝良縣城15公里。1987年國家拔專款在原址按原貌重建土木結構草房3間,坐北向南。面闊14米,進深7米,面積120平方米,另劃有保護范圍2001平方米,修有文物標志碑等。1989年7月6日竣工後正式對外開放。羅炳輝17歲離家從軍前在原址居住,陳列有羅炳輝在家時使用的生活用具。保護范圍內有羅炳輝高祖羅鳳鰲墓,父親羅守清、母親黃氏墓,妻子李風桂墓,以及《羅炳輝祭父文碑》。
1986年10月,縣人民政府將其列為「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12月,雲南省人民政府將其列為「雲南省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劉平楷烈士故居遺址
劉平楷烈士故居遺址位於縣城東正街11號,原為其父光緒十八年(1902)所修,佔地約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餘平方米,由前後兩幢房屋及天井、花園組成,兩房均為木石結構,通面闊12米、通進深7米,一底一樓,單檐懸山頂,建築坐北向南,南面臨街。1950年後,改作它用,幾經興廢現僅存遺址。1986年10月22日,彝良縣人民政府將其列為「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⑵ 彝良彝族人怎麼過中秋節的
彝族「跳月」
雲南彝族過中秋的傳統習俗是「跳月」。入夜,該族各個村寨的男女老幼都聚集在山村中的開闊地,一個個束腰披紗的姑娘們和頭纏布帶的小夥子們以及老頭、老太太、小娃子們都激情地載歌載舞,尤其是那些青年男女表達愛慕之情的對歌,彷彿月亮也聽得為之動情動容,越發顯得嫵媚皎潔。
「彝族主要分布在雲南、四川、貴州三省及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北部,總體上呈大分散小聚居的地理分布格局。2010年全國人口普查彝族人口871.4393萬人,現如今十年過去了,彝族人口至少上千萬。
一、美國一個雜志評選的"世界最美的民族"排行榜當中,彝族名列第四,前三分別是巴西,新加坡,牙買加。巴西是團隊運動-足球方面非常突出,新加坡則是禮貌,紀律性方面特別突出,牙買加則是擅長跑步,運動能力等方面非常出色。彝族因為生存能力、適應能力及遺傳基因等方面脫穎而出。
彝族出美女,大家普遍認為的。在彝族地區,每年火把節時都會舉辦選美比賽,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彝族選美的標准,對女性的要求是五官精緻,身材高挑、有一頭烏黑亮麗的粗黑辮子。在彝族民歌中對彝族美女進行了完美詮釋:「美麗的姑娘,黑漆漆的辮子,水靈靈的眼睛,眼睫毛像夕陽;修長的鼻樑,薄薄的嘴唇;有蜂王一般的腰,有一對天鵝似的腳;蜜蜂繞花飛,小夥子繞著姑娘轉,選美人的眼睛雙雙落在姑娘身上......」
⑶ 彝良縣的歷史沿革
夏商,屬梁州、雍州之域。
西周,屬屈流大雄甸(今鎮雄)地。秦屬夜郎國地。
漢晉,屬朱提郡縣地。唐,置西安縣,屬協州。
宋稱易娘部,屬敘州(今宜賓)羈縻地。
元,置益良州,隸芒部路。
明洪武年間改隸四川布政司,後廢益良州入鎮雄府;正德年間置白水江簸酬長宮司;嘉靖初置歸化長官司,隸鎮雄府;
清雍正初改隸雲南,置彝良州同,治今奎陽鎮,隸鎮雄州;乾隆年間另設昭通府知事分防牛街;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廢州同置縣,仍隸鎮雄州。
民國二年(1913年)廢州。從鎮雄劃出17甲,計343村,分置彝良縣,治所遷至角奎。
民國十一年(1922年)起,隸屬昭通。
1950年4月彝良解放,建縣人民政府。
⑷ 彝良屬於那個市和省
一、縣情概況
彝良是國家第二輪重點扶持的貧困縣,是軍事家羅炳輝、革命先烈劉平楷和英雄徐洪剛的家鄉,是世界天麻原產地。
(一)地理位置。彝良地處雲南省東北部的雲、貴、川三省結合部的烏蒙山區,位於東經103°51′一104°45′、北緯27°16′一27°57′之間。東鄰鎮雄、威信縣,南接貴州威寧、赫章縣,西靠昭陽區、大關縣,北與鹽津縣、四川筠連縣毗鄰。縣人民政府駐地角奎鎮,海撥800米,距昭通市71公里,距昆明443公里,距貴陽537公里,距重慶586公里,距成都603公里。
(二)歷史沿革。夏商,屬梁州、雍州之域。西周,屬屈流大雄甸(今鎮雄)地。秦屬夜郎國地。漢晉,屬朱提郡縣地。唐,置西安縣,屬協州。宋稱易娘部,屬敘州(今宜賓)羈縻地。元,置益良州,隸芒部路。明洪武年間改隸四川布政司,後廢益良州入鎮雄府;正德年間置白水江簸酬長宮司;嘉靖初置歸化長官司,隸鎮雄府;清雍正初改隸雲南,置彝良州同,治今奎陽鎮,隸鎮雄州;
乾隆年間另設昭通府知事分防牛街;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廢州同置縣,仍隸鎮雄州。民國二年(1913年)廢州。從鎮雄劃出17甲,計343村,分置彝良縣,治所遷至角奎。民國十一年(1922年)起,隸屬昭通。1950年4月彝良解放,建縣人民政府。
(三)行政區劃。彝良轄角奎、牛街、洛澤河3個鎮和海子鄉、蕎山鄉、龍安鄉、兩河鄉、鍾鳴鄉、小草壩鄉、龍海鄉、柳溪苗族鄉、洛旺苗族鄉、龍街苗族彝族鄉、奎香苗族彝族鄉、樹林彝族苗族鄉12個鄉,下設137個村(居)委會,2939個村(居)民小組。
(四)人口民族。2005年末,全縣總人口134844戶547259人。其中:農業人口518213人,占總人口的95%;非農業人口29046人,占總人口的5%。境內居住著漢、苗、彝等17個世居民族,少數民族人口74551人,占總人口的14%。
(五)地形地貌。全縣地形東西窄,南北寬,自南向北傾斜,大部分地區被河流切割成侵蝕山地,最高海撥2780米,最低520米,分為河谷、二半山、高山區三種地貌類型。境內有洛澤河、白水江和田黃河三大流域,其中洛澤河、白水江兩大河流均屬長江上游水系,過境長度分別為75.6公里和27公里。
(六)氣候特徵。全縣氣候差異大,垂直差異明顯,總的屬亞熱帶季風氣候,但從河谷到高山區可細分為:中亞熱帶、北亞熱帶、南溫帶、中溫帶4個氣候類型,西南部高溫少雨,日照較多;東北部多雨潮濕,日照較少。年平均氣溫13.4℃(縣城17℃),降雨量774.6毫米;相對濕度72%;日照1320.3小時。
⑸ 彝良縣地理位置
彝良
位置面積:彝良縣位於雲南省東北部,地處東、經103度51』一104度45』、北緯27度16』一27度57』之間。東靠鎮雄、威信,西鄰昭通、大關,北與鹽津、四川締連接壤,南與貴州威寧、赫章相連。縣城距昭通市73公里,距省會昆明市545公里。縣境東西寬40公里,南北長70公里,總面積2,804,16平方公里。其中矮山河谷區面積佔28.8%;二半山區佔27而%,高二半山區佔33.1%;高寒山區佔10.5%。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36人。
建置沿革:漢、晉屬朱提郡縣地。唐置西安縣,屬協州。宋稱易娘部,屬敘州暴魔地。元置益良州,隸芒部路。明洪武年間改隸四川布政司,後廢益良州入鎮雄府:正德年間置白水江簸酬長官司,嘉靖初置歸化長官司,隸鎮雄府。清雍正初改隸雲南,置彝良州同,治今奎陽鎮,隸鎮雄州;乾隆年間另設昭通府知事分防牛街,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廢州同置縣,仍隸鎮雄州。民國2年(1913年)廢州,從鎮雄劃出17甲,計343村,分置彝良縣,治所遷至角奎。
人口民族:1984年全縣總人口中,共有大專文化程度的188人,中專、高中3,265人,初中19,637人,小學97, 477人。平均每千人中有大專,文化程度的0.5人,中專高中8.5人,初中51.4人)小學255.1人~1984年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2,27‰。1985年末人口比1984年實際增長16,34‰。民族:全縣有苗、彝、口、水、壯、白、拉枯、伉、納西、瑤等11個少數民族。1985年,少數民族人口共53,735人,佔全縣人口總數的13.8%。其中苗族36,356人,佔全縣總人口的9.4%,彝族16,595人,佔4.3%,其他少數民族784人。還有未識別民族(自稱菜族)的計32戶、170人。宗教:縣內主要有基督教(以苗族、彝族為主)、天主教(以漢族為主)、佛教。有宗教點50個,支點170個。
⑹ 昭通彝良有什麼著名的歷史人物
抗日英雄----羅炳輝將軍!
他是雲南唯一的抗日將軍!
羅炳輝將軍生於雲南省昭通市彝良縣,現在昭通市有羅炳輝將軍廣場,在彝良縣還有「羅炳輝紀念館」!
⑺ 雲南省昭通市彝良縣
彝良縣,昭通市轄縣,位於雲南省東北部的雲、貴、川三省結合部的烏蒙山區,是國家第二輪重點扶持的貧困縣,是軍事家羅炳輝、革命先烈劉平楷和英雄徐洪剛的家鄉,是世界天麻原產地。
彝良縣農業弱、工業小、財政窮、基礎差、人口多和資源好六個方面。農業弱即到2005年,全縣農業總產值不到6億元;工業小即到2005年,全縣工業總產值僅4億多元;財政窮即到2005年全縣財政總收入僅有7000多萬元,財政總支出僅2.6億元;基礎差即到2005年,彝良還是一個不通油路的縣,沒有110KV變電站,病險水庫多,水利化程度僅為7%,城鎮功能不完善,規劃不合理,建設工作幾乎五年未動;人口多即到2005年彝良的總人口達55萬,比90年代初凈增了15萬人以上;資源好即彝良有豐富的煤炭資源,儲量高達18億噸,其中小發路片區優質無煙煤被譽為世界煤炭「王中王」儲量達2.4億噸;有豐富的鉛鋅資源,初探儲量157萬噸,預測儲量1000萬個金屬噸以上,初步判斷屬特大型鉛鋅礦床;有豐富的硅礦資源,儲量高達80億噸以上,品位高達98%、99%,甚至達99%以上;有豐富的水能資源,可開發水電裝機40萬千瓦;有豐富的生物資源,特別是小草壩天麻品質優良,享譽全世界;有較好的旅遊資源,是羅炳輝將軍的故鄉,有大量的紅軍二六軍團過彝良的歷史遺存,有滇東北片區最大的森林綠洲小草壩省級風景名勝區。
⑻ 彝良縣景點
彝良縣景點有羅炳輝將軍紀念館、牛街鎮、小草壩風景區、大黑山、雲台山等。
1、羅炳輝將軍紀念館:位於雲南省彝良縣城西側將軍山上,館藏有羅炳輝將軍生前事跡介紹、資料及圖片展覽。
2、牛街鎮:牛街鎮有著一千多年歷史,位於雲南省彝良縣城的東北部。
3、小草壩風景區:景區位於雲南省彝良縣東北部,集原始森林、河流、奇峰、溪澗、瀑布、疊水、池塘、石林景觀及苗、彝民族風情為一體。
4、大黑山:位於遼寧省大連市金州區中心城東約5公里,主峰海拔663.1米。
5、雲台山:位於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境內,是一處以太行山嶽水景為特色,以峽谷類地質地貌景觀和歷史文化為內涵,集科學價值和美學價值於一身的科普生態旅遊景區。
⑼ 簡述彝良紅色文化的重要意義
紅色文化是在革命戰爭年代,由中國共產黨人、先進分子和人民群眾共同創造並極具中國特色的先進文化,蘊含著豐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
紅色文化見證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歷史。近代中國,國家積貧積弱,人民飽受磨難。為拯救國家和人民,無數革命者進行了長期的探索和斗爭並為之流血犧牲,但都無法改變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是中國共產黨勇敢地擔負起歷史的重任,為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為中國人民的平等自由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並付出了重大犧牲。僅江西革命烈士紀念堂記載,為革命犧牲的江西籍烈士就達25萬之多。一部紅色文化史忠實地記載了中國共產黨為人民利益而奮斗的歷史,這是其一。其二,紅色文化昭示了「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的真諦。新中國成立後,隨著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廣泛最深刻的社會變革。鄧小平曾指出:「如果不搞社會主義,而走資本主義道路,中國的混亂狀態就不能結束,貧困落後的狀態就不能改變。」中國共產黨人在建設社會主義的實踐中進行了艱辛的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使中國的社會主義呈現出勃勃生機。三是弘揚紅色文化有利於鞏固黨的執政地位。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是歷史和人民賦予的。傳承紅色文化,解讀革命歷史,有利於幫助人們了解共產黨執政地位的來之不易,有利於鞏固黨的執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