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河南項城有多少年歷史

河南項城有多少年歷史

發布時間:2022-07-11 11:00:33

Ⅰ 項城的歷史沿革

項城在周朝初年為項子國。魯僖公十七年夏,魯國滅掉項子國,從此項子國國名即被取消,僅存項地名。
東周戰國時期,楚滅魯,項地即改屬於楚國。楚襄王時,將楚都由郢徙於陳,以項為別都(即陪都)。
秦始皇並兼六國,統一中國後,廢除封建制,實行郡縣制,改陳地為潁川郡,以陳為縣。項地歸屬於潁川郡,只有項地名而無項郡或項縣名。
秦末楚漢相爭之後,楚敗漢勝,漢高祖在項地設置項縣,屬汝南郡。到東漢時,沿襲西漢的地方行政區劃而無變更,仍為項縣,屬汝南郡。三國時期,仍為項縣,在曹魏統轄境域之內。項縣隸屬陳國。
晉代行郡國制。項縣名稱未變,西晉時先屬陳國,後改屬梁國。
南北朝時,戰爭頻繁,東討西伐,南征北戰,潁、淮流域歸屬時變,項縣隸屬州郡亦時變,縣名稱亦有變化。 南朝劉宋時曾改項縣為項城縣,增一「城」字,屬於豫州陳郡。北朝北魏、北齊、北周均稱項縣,北魏時項縣隸屬陳郡,北齊時項縣改屬信州。南朝齊、梁也都仍稱項縣,梁時項縣屬因殷州。北朝東魏孝靜帝天平二年,在項縣僑立的秣陵縣隸屬北丹陽郡,項縣仍隸屬陳郡。
隋朝統一中國後,確定為項城縣。五代時,項城縣隸屬陳州。金代時,項城縣隸屬河南府陳州。元代時,項城縣隸屬陳州。明代時,項城縣隸屬開封府陳州。
清代,項城縣隸屬河南省陳州府,疆域無大變化,但與西鄰各縣有插花地。
中華民國時,項城縣隸屬河南省淮陽第七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抗日戰爭時淮陽淪陷,一九四五年第七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遷至水寨鎮。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解放戰爭後期曾先後建立沈項臨縣和沈項淮縣,隸屬豫東行署。解放戰爭後,結合土地改革和建立地方民主政權,與四鄰各縣進行邊境調整,從根本上解決了與鄰縣間的插花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1953年底,為了航運方便,水寨鎮從淮陽劃給項城,項城縣城由秣陵鎮遷至水寨至今。
1988年,南頓、賈嶺、丁集、新橋撤鄉設鎮。1995年,河南省民政廳以豫民行批字[1995]2號文批准項城市撤銷城郊鄉、水寨鎮設立辦事處的行政區劃調整意見(實際沒有實施)。1996年,李寨撤鄉設鎮。1997年,付集撤鄉設鎮。全市面積1108平方千米,人口103.7萬,轄9鎮9鄉,市政府駐水寨鎮。1998年,官會撤鄉設鎮。
1949年至1953年項城縣隸屬河南省淮陽專員公署,1953年至1958年項城縣隸屬河南省商丘專員公署,1959年至1961年項城縣隸屬河南省開封專員公署,1962年至1965年項城縣隸屬河南商丘專員公署,1965年至2000年項城縣(市)隸屬河南省周口地區行政公署。
1992年11月被河南省委、省政府批准為改革開放發展特別試點縣。
1993年12月16日,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項城市。
2000年6月,周口撤地設市,項城被周口市代管。
2001年,鄭郭、高寺、王明口撤鄉設鎮。
2005年,項城市成為河南五個重點擴權縣市之一,財政交通教育等各方面由河南省直屬。

Ⅱ 河南項城市屬於哪個市

項城市是周口市下轄的縣級市。

項城市位於河南省東南部,居黃河沖積平原南部,淮河主要支流沙潁河中游。地理坐標為東經114°21′—115°40′,北緯33°03′—33°30′。

境域南北長49.5公里,東西寬35.25公里。西鄰上蔡縣、商水縣,東連沈丘縣,北與與淮陽縣隔河相望,南與平輿縣接壤,東南與安徽臨泉縣毗臨。

(2)河南項城有多少年歷史擴展閱讀:

東周戰國時期,楚滅魯,項地即改屬於楚國。楚襄王時,將楚都由郢徙於陳,以項為別都(即陪都)。

秦始皇並兼六國,統一中國後,廢除封建制,實行郡縣制,改陳地為潁川郡,以陳為縣。項地歸屬於潁川郡,只有項地名而無項郡或項縣名。

秦末楚漢相爭之後,楚敗漢勝。漢高祖在項地設置項縣,屬汝南郡。到東漢(或稱後漢)時,沿襲西漢的地方行政區劃而無變更,仍為項縣,屬汝南郡。三國時期,仍為項縣,在曹魏統轄境域之內。項縣隸屬陳國。

晉代行郡國制。項縣名稱未變,西晉時先屬陳國,後改屬梁國。南北朝時,戰爭頻繁,東討西伐,南征北戰,潁、淮流域歸屬時變,項縣隸屬州郡亦時變,縣名稱亦有變化。南朝劉宋時曾改項縣為項城縣,增一「城」字,屬於豫州陳郡。

北朝北魏、北齊、北周均仍稱項縣,北魏時項縣隸屬陳郡,北齊時項縣改屬信州。南朝齊、梁也都仍稱項縣,梁時項縣屬殷州。北朝東魏孝靜帝天平二年,在項縣僑立的秣陵縣隸屬北丹陽郡,項縣仍隸屬陳郡。

隋朝統一中國後,確定為項城縣。五代時,項城縣隸屬陳州。金代時,項城縣隸屬河南府陳州。元代時,項城縣隸屬陳州。明代時,項城縣隸屬開封府陳州。清代,項城縣隸屬河南省陳州府,疆域無大變化,但與西鄰各縣有插花地。

中華民國時,項城縣隸屬河南省淮陽第七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抗日戰爭時淮陽淪陷,一九四五年第七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遷至項城縣縣城。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解放戰爭後期曾先後建立沈項臨縣和沈項淮縣,隸屬豫東行署。解放戰爭後,結合土地改革和建立地方民主政權,與四鄰各縣進行邊境調整,根本解決了鄰縣間的插花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1953年底,項城縣城由老縣城遷至水寨鎮。1949年至1953年項城縣隸屬河南省淮陽專員公署。

1953年至1958年項城縣隸屬河南省商丘專員公署。1959年至1961年項城縣隸屬河南省開封專員公署。1962年到1965年項城縣隸屬河南商丘專員公署。1965年至2000年項城縣(市)隸屬河南省周口地區行政公署。

2000年6月,周口撤地設市,項城隸屬於周口市。1992年11月被河南省委、省政府批准為改革開放發展特別試點縣。1993年12月16日,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項城市。

Ⅲ 項城屬於河南哪個市

項城屬於河南周口市。

項城,位於河南省東南部,周口市下轄縣級市,地理坐標為東經114°21′-115°40′,北緯33°03′-33°30′。西鄰上蔡縣、商水縣,東連沈丘縣,北與與淮陽縣隔河相望,南與平輿縣接壤,東南與安徽臨泉縣毗臨。

1958年12月,商丘專區撤銷,項城歸屬開封專區。1961年12月恢復商丘專區,項城復屬之。1993年12月16日,項城縣改為項城市。2000年,周口地區改為周口市,項城仍屬之。

氣候:

項城市屬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區,為暖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氣候冷暖適中,兼有南北之長,高溫期與多雨期一致,能滿足多種植物栽培和生長的需要:熱量豐富,雨量充沛。本市四季分明,且各具特色:春溫多變,雨水充沛;夏熱多雨,暴雨常現;秋涼晴和,降水適中;冬長寒短,雨雪並降。

Ⅳ 現在的項城市在古代叫什麼名字

現在河南省的項城市,在周朝時期是「項子國」。春秋時期被魯國所滅,只剩下「項」這個地名。戰國時期,楚又滅魯,項地改屬楚國。楚襄王時,楚都由郢遷到陳,項定為楚國的別都。漢代,開始在項設縣。項縣歷經了許多滄桑,直到隋朝才確定為項城縣,之後雖有諸多變化,但其基本地位和名稱變化不大,一直延續至今。
從周朝的項子國,到漢代的項縣,從隋代的項城縣,再到今天的項城市,這個地方確實有著很古老的歷史。

Ⅳ 項城市的歷史

項城在周初年為項子國。是西周時封疆劃界分封的子爵,是封國而治的地方行政單位或行政區劃之一,隸屬於周王(或周天子)。到東周春秋時,仍為項子國。魯僖公十七年夏,魯國滅掉項子國,從此項子國國名即被取消,僅存項地名。
東周戰國時期,楚滅魯,項地即改屬於楚國。楚襄王時,將楚都由郢徙於陳,以項為別都(即陪都)。
秦始皇並兼六國,統一中國後,廢除封建制,實行郡縣制,改陳地為潁川郡,以陳為縣。項地歸屬於潁川郡,只有項地名而無項郡或項縣名。
秦末楚漢相爭之後,楚敗漢勝,漢高祖在項地設置項縣,屬汝南郡。到東漢時,沿襲西漢的地方行政區劃而無變更,仍為項縣,屬汝南郡。
三國時期,仍為項縣,在曹魏統轄境域之內。項縣隸屬陳國。
晉代行郡國制。項縣名稱未變,西晉時先屬陳國,後改屬梁國。
南北朝時,戰爭頻繁,東討西伐,南征北戰,潁、淮流域歸屬時變,項縣隸屬州郡亦時變,縣名稱亦有變化。 南朝劉宋時曾改項縣為項城縣,增一「城」字,屬於豫州陳郡。北朝北魏、北齊、北周均稱項縣,北魏時項縣隸屬陳郡,北齊時項縣改屬信州。南朝齊、梁也都仍稱項縣,梁時項縣屬因殷州。北朝東魏孝靜帝天平二年,在項縣僑立的秣陵縣隸屬北丹陽郡,項縣仍隸屬陳郡。
隋朝統一中國後,確定為項城縣。五代時,項城縣隸屬陳州。金代時,項城縣隸屬河南府陳州。元代時,項城縣隸屬陳州。明代時,項城縣隸屬開封府陳州。
清代,項城縣隸屬河南省陳州府,疆域無大變化,但與西鄰各縣有插花地。
中華民國時,項城縣隸屬河南省淮陽第七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抗日戰爭時淮陽淪陷,一九四五年第七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遷至項城縣縣城。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解放戰爭後期曾先後建立沈項臨縣和沈項淮縣,隸屬豫東行署。解放戰爭後,結合土地改革和建立地方民主政權,與四鄰各縣進行邊境調整,從根本上解決了與鄰縣間的插花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1953年底,項城縣城由老縣城遷至水寨鎮。1949年至1953年項城縣隸屬河南省淮陽專員公署。1953年至1958年項城縣隸屬河南省商丘專員公署。1959年至1961年項城縣隸屬河南省開封專員公署。1962年至1965年項城縣隸屬河南商丘專員公署。1965年至2000年項城縣(市)隸屬河南省周口地區行政公署。2000年6月,周口撤地設市,項城隸屬於周口市。1993年12月16日,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項城市。

Ⅵ 項城的文化遺產

黃廟石橋
位於項城市東南30公里付集鎮黃廟集內,老泥河西來東注,河南岸屬沈丘縣所轄,河北岸屬項城版圖,兩縣以河橋為界。該橋全系紅石壘砌而成。橋兩側分別為16個欄桿,每欄桿上刻石獅、石猴。
鹿苑寺舊址
鹿苑寺位於河南省項城市南頓鎮東崔街北側。梁天監四年(公元505年)武帝肖衍創建。唐德中建中(公元780—公元783)年間,敕修,寺宇較前更為盛。元末毀於亂。明宣德五年(1430年)牛首僧懷忍重修。正德(1506—1521)年間,僧洪錦同鄉民張釗鬻產捐修,寺尚巍煥,僧亦輻集。嗣後鄉民陳守身、張養性重修。至清宣統三年(1911)殿宇無存,瓦石頹敗,惟寺後銀杏兩株,高數丈,周圍丈余,枝柯相交,參天蔽日,寒氣襲人,雖盛夏亦然。1959年,東邊的一株銀杏被大風颳倒。幾年前,另一株銀杏毀於大火。
楊冢遺址
楊冢遺址位於河南省項城市范集鄉李庄行政村楊冢自然村西北隅。1976年周口地區文物考古學習班在此發掘,根據出土遺物確定為龍山文化遺址。後范集鄉政府在遺址上建立磚窯廠,燒磚取土,將遺址挖成一面積為2萬平方米的窯坑。
戰國秦漢遺址
高大庄戰國秦漢遺址位於河南省項城市高寺鎮袁樓行政村,北靠汾河,西臨於營行政村,李庄、楊庄、高大庄自然村坐落於遺址之上。該遺址面積約100萬平方米,出土大量春秋戰國、秦、漢遺物。曾在楊庄村後出土過西漢窖藏青銅洗22件,在李庄、楊庄、高大庄、袁樓村內出土大量蟻鼻錢。根據《袁和郡縣志》文獻記載,推測此處應為漢代和城縣城。
柳杭石橋
柳杭石橋位於河南省項城市王明口鄉柳杭行政村磚寨自然村中央。石橋為咸豐六年修建,距今已有200多年歷史。該橋為三拱紅石橋,長17米,寬5.5米,拱長2.9米。路面用方石鋪成,橋下溪水環繞,池塘花荷飄香,屬項城八景之一。橋欄桿用大方磚砌成,已無存。
廣陽古廟
廣陽古廟位於河南省項城市孫店鎮廣陽行政村廣陽自然村中央,東西大街北側。
袁氏家族墓地
袁氏家族墓地位於河南省項城市高寺鎮袁閣行政村東北隅。該墓地為項城名門望族袁氏家族的墓地,自清初至民國初年埋葬了34位袁氏後人,其中袁氏家族奠基人袁耀中與郭太夫人都安葬於此。

閱讀全文

與河南項城有多少年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2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