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南昌"又叫什麼城
南昌又叫英雄城。
因為1927年8月1日9時,在南昌城召開了有起義領導人和各省市及海外華僑代表共40餘人參加的聯席會議,選舉宋慶齡、何香凝、鄧演達等25人組成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譚平山任主席。
起義部隊仍沿用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番號,由賀龍任代理總指揮、葉挺任代理前敵總指揮、劉伯承任參謀長。
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開始。
正是由於南昌是南昌起義的開始的地方,所以又被命名為英雄城。
(1)南昌歷史上叫什麼名字擴展閱讀:
南昌的特色瓦罐湯:
就瓦罐湯來說,南昌的瓦罐湯真的是聞名全國。民間飯庄的瓦罐湯是採用古來的煨制工藝,在專業瓦缸內進行煨制而出。
以土質瓦罐為容器,加以食物配以純凈水為原料,以硬質木炭火恆溫傳統式六面受熱,煨制出的瓦罐煨湯原汁原味,而且更含有很高的營養價值。
是補充營養、強體補虛、益智提神、養生保健的最佳飲食選擇。
㈡ 南昌有多少年歷史了以前的名字叫什麼
南昌,始建於西漢,意為「南方昌盛」之地,已有2200多年歷史
以前有洪都,洪州,豫章之稱
㈢ 南昌古代叫什麼
南昌古稱豫章、洪都,是江西省省會。
南昌因「昌大南疆、南方昌盛」而得名,是江西省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教和交通中心。南昌是中國華東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長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環鄱陽湖城市群核心城市、全國綜合交通樞紐、新中國航空工業的發源地、世界重要的光伏、光電和VR產業基地。
南昌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927年,南昌八一起義,在此誕生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支獨立領導的人民軍隊,是著名的革命英雄城市,被譽為軍旗升起的地方,曾是中華民國軍事首都。
(3)南昌歷史上叫什麼名字擴展閱讀
南昌擁有煌上煌、國鴻、正邦、英雄、益海嘉里、雙匯等一批高新技術農業企業,大大提高了農業產品的技術含量。實現了產量穩中有升、結構優化提升、基礎鞏固提高、村鎮面貌一新。形成了優質大米、優質果品、瘦肉型豬、特種水產等「十大主導產品」。
是中國大陸重要的商品糧和農副產品的生產基地,全市正在形成「縣有品牌、鄉有產業、村有基地」的特色農業經濟板。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456家;溪霞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現代農業園區建設、「一村一品」強村富民工程等有效推進。
㈣ 三國時期南昌的地名叫什麼名字
三國時期南昌的地名叫東吳豫章郡。
三國時為東吳豫章郡。291年(晉元康初年),置江州(今江西九江),後移治潯陽(今江西九江)。兩晉及南朝時為豫章郡、豫章國。
這一時期,伴隨著中原文化南渡,南昌城得到了很大發展,逐漸成為中國古代版圖上的重要城市隨著東晉經濟的發展,在城的西北隅另築新城(即今舊城區)。
(4)南昌歷史上叫什麼名字擴展閱讀:
南昌地處長江以南,水陸交通發達,形勢險要,自古有「襟三江而帶五湖」之稱。南昌先後有豫章(漢)、洪都(隋唐)等稱謂,是歷代縣治、郡府、州治所在地,向來繁榮昌盛。
南昌是一座悠久的歷史文化名城。南昌境內的安義曾出土過五十萬年前的舊石器。
早在五千多年前,就已有人在此生產生活。至三千年前的南昌當時的土著居民有「三苗」之稱,三苗為炎帝神農氏後裔。三苗時期南昌北至艾溪湖,南至青雲譜,這一弧形地帶形成了古代南昌居民的聚集區。
㈤ 南昌古代怎麼稱呼
南昌,古稱洪城、洪都、豫章、龍興路、英雄城、南都、洪州、隆興府.
㈥ 江西省各市在古時候分別叫什麼
南昌(豫章、洪都),九江(潯陽、柴桑、江州),上饒(饒州、信州),吉安(廬陵、吉州),贛州(南康、虔州)。
1、南昌
南昌,簡稱 「洪」或「昌」是江西省省會,南昌地處長江以南,水陸交通發達,形勢險要,自古有「襟三江而帶五湖」之稱。
南昌先後有豫章(漢)、洪都(隋唐)等稱謂,是歷代縣治、郡府、州治所在地,向來繁榮昌盛。
2、九江
九江,簡稱 「潯」,為江西省地級市,古稱潯陽、柴桑、江州,是一座有著2200多年歷史的江南文化名城,歷代為都、郡、州、府治地。
3、上饒
上饒,古稱饒州、信州,江西省下轄市(地級),上饒轄境可考的歷史中屬揚州,最早為周之番邑,屬楚東境。
位於江西省東北部,北緯27º48´~29º42´,東經116º13´~118º29´之間,屬內陸區域。
4、吉安
吉安,古稱廬陵、吉州,元初取「吉泰民安」之意改稱吉安,江西省地級市;
吉安是贛文化三大支柱之一,自古乃人文淵源之地,「三千進士冠華夏,文章節義寫春秋」,孕育了自成一系的江右廬陵文化;
素有「金廬陵」、「江南望郡」、「山水福地」、「文章節義之邦」、「狀元之鄉」、「才子之鄉」、「廬陵風光半姑蘇」、「將軍市」、「紅色搖籃」、「革命聖地」的美譽。
5、贛州
贛州,簡稱「虔」,江西省設區市。
贛州形成行政區的歷史悠久。三國·吳嘉禾五年(236)設置相當於市一級的行政機構——廬陵南部都尉。宋代分設南安、贛州兩個政區,簡稱「南贛」。
又因地處贛江上游、江西南部,並於清康熙年間和民國初先後置分巡贛南道和贛南道,亦俗稱「贛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南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九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上饒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吉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贛州
㈦ 南昌歷史上曾被稱為什麼
古稱豫章、洪都。
南昌,簡稱 「洪」或「昌」,古稱豫章、洪都 ,是江西省省會。南昌因「昌大南疆、南方昌盛」而得名,是江西省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教和交通中心。
南昌是中國華東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長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環鄱陽湖城市群核心城市、全國綜合交通樞紐、新中國航空工業的發源地、世界重要的光伏、光電和VR產業基地。
南昌地處江西省中部偏北,贛江、撫河下游,鄱陽湖西南岸,自古就有「粵戶閩庭,吳頭楚尾」、「襟三江而帶五湖」之稱。
「控蠻荊而引甌越」之地,是中國唯一一個毗鄰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海峽西岸經濟區的省會中心城市。
南昌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927年,南昌八一起義,在此誕生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支獨立領導的人民軍隊,是著名的革命英雄城市,被譽為軍旗升起的地方。
曾是中華民國軍事首都。初唐四傑王勃在《滕王閣序》中稱其為「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之地,南唐時期南昌府稱為「南都」。
(7)南昌歷史上叫什麼名字擴展閱讀:
歷史上的南昌大多數時間都是在大一統王朝統治下的。在先秦時期,南昌地一直處吳、楚交界。春秋時期,南昌地屬吳國。戰國時期,後占據吳地的越被楚滅後,南昌地歸屬楚國。
之後的一段時間南昌歸秦漢這倆個統一的王朝所管轄。三國時期,南昌歸孫權所建立的吳國豫章郡管轄。南北朝時期,南昌則是依次歸屬南朝的東晉、宋、齊、梁、陳。
南北朝之後,南昌歸大一統的隋朝。隋末時期,全國各地出現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江西地區也出現了以林士弘為首的農民起義。
並幾乎佔領了整個江西地區,南昌也在其統治境內,後其稱帝,國號楚,年號太平。所以隋末時期,南昌還歸屬過林士弘的楚國。
林士弘被唐所滅後,南昌又歸屬了大一統的唐朝。唐末出現五代十國,南昌先是歸屬楊行密的吳國,後來吳被權臣徐知誥取代,徐知誥開始改國號為齊,後其自稱唐室之後。
因此改國號為唐,史稱南唐,所以南昌又歸屬南唐。而在這段時間,南唐中主李璟甚至曾有過一段時間把都城定於南昌,史稱南都。
南唐被趙匡胤所滅後,南昌地屬北宋,靖康之變後,又屬南宋。元滅宋後,南昌歸大一統的元朝。元末時期,此地為陳友諒所佔。
因其登基稱帝,定國為漢,所以南昌這時歸陳友諒的漢國所有。朱元璋滅陳友諒後,歸大一統明朝。清軍入關後,又屬南明,南明被滅後,則最後歸屬大一統的清朝。
㈧ 南昌以前叫什麼名字!在古代
公元前202年,漢高祖劉邦命穎陰侯灌嬰駐守南昌一帶。次年(公元前201年),灌嬰率部在今南昌火車站東南約四公里的皇城(黃安)寺附近修建了一個方圓十里八十四步、辟有六門的土城,時人稱之為灌城,系南昌建城的開始。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析九江郡置豫章郡,並設南昌縣為附郭縣,屬揚州,南昌之名始此。莽新改豫章郡為九江郡。東漢復故。晉屬江州。南朝梁稱豫章王國,陳復為豫章郡。
隋開皇九年(589年)罷郡置洪州,大業三年(607年)復為豫章郡。
唐武德五年(622年)復為洪州,貞觀初屬江南道,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屬江南西道,天寶元年(742年)改洪州為豫章郡,至德元年(756年)豫章郡更名為章郡,乾元元年(758年)再稱洪州。
五代南唐中主交泰二年(959年)升洪州為南昌府。
宋開寶八年(975年)復名洪州,天禧四年(1020年)屬江南西路,隆興元年(1163年)為隆興府。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隆興路,二十一年更名龍興路,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改為洪都府,次年更名南昌府。
明洪武三年(1370年)南昌、新建2縣同城而治。
1914年為豫章道。1926年北伐軍攻克南昌後開始設市。?撤道,析南昌、新建縣治置南昌市,由省直轄。
㈨ 南昌歷史上別名諸多,哪個朝代期間被稱為豫章
南昌稱為豫章是在西漢。灌嬰築豫章城,從漢代到唐代,流傳甚廣。所以王勃在《滕王閣序》中稱「豫章故郡,洪都新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