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什麼是歷史的結論

什麼是歷史的結論

發布時間:2022-07-11 20:13:04

A. 什麼是歷史結論該怎麼答怎麼理解

從對政治,經濟,文化,外交,軍事,科技的方面的影響來答或者是有什麼特殊的歷史意義方面考慮

B. 為什麼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歷史的結論,人民的選擇

處於封建主義歷史衰亡期的舊中國,經歷了以下革命的嘗試:

1、資本主義改良運動(戊戌變法)

2、資本主義民主革命(辛亥革命)

3、社會主義革命(共產黨領導)。

即歷史讓中國嘗試過了以上三條路,但是戊戌變法失敗了,辛亥革命失敗了,只有社會主義革命,拯救了中國勞苦大眾,推翻了壓在中國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國。

另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是在不斷的嘗試和探索中總結出來的,沒有歷史可參照,因為要結合中國的國情,新中國經歷了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的兩次錯誤的路線,才走上了由鄧小平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改革開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C. 歷史解釋,歷史結論,歷史敘述,歷史觀點如何區分

由歷史解釋得出歷史結論,歷史結論是歷史觀點的一種體現,每種觀點都有自己的敘述方式。

D. 如何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歷史的結論,人民的選擇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華民族經過長期的不斷奮斗不斷發展的結果。這是全中國人民的共同願望,共同選擇,這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之路,必然抉擇。
19世紀的清朝已經進入了這個帝國的最後時刻,經濟凋敝,民生凋零。內有戰亂,外有敵國,昔日偉大的中華大地,已經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人民不斷奮斗,書寫歷史,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政府。然而,中國並沒有因此得到安寧,戰亂接踵而至,軍閥混戰,日本入侵,製造了駭人驚聞的屠殺,給中國人民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傷害,八年的艱苦抗戰趕走了日本侵略者,但是隨之而來的是國內戰爭,國共大戰,三大戰役死傷無數。1949年之前的中國是黑暗的。
1949年10月1日,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進入到新民主主義社會。新民主主義社會不是一個獨立的社會形態,而是由新民主義轉變到社會主義的過渡性的社會性質。
新民主主義社會的主要任務是完成 「一化三改」。「一化」就是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三改」是實現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為國家建設積累一定的經濟基礎以及物質基礎。在這期間,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國營經濟逐步完善,國民經濟得到恢復,雖然在這段時間,中國的發展存在一些問題,但是這並不能阻礙中國逐步走向穩定與自強的道路,國防力量,基礎工業水平都得到了長足的進步。
1956年之後的中國,可以說是經歷了大風大浪。階級斗爭不斷,黨的一些決策和路線並不能有成效的帶領人民繼續向前邁進。這並不能說這是某些領導人的個人錯誤,而是整個大的環境下的政策失衡。不能否認的是,國家經濟在這一段時間損傷極大,停滯不前,發生了一系列的悲劇,三年自然災害,反右斗爭,文化大革命。尤其是十年文化大革命,更是加劇了新中國在發展進程上的阻力。1956年到1979年,雖然說在經濟外交方面取得了一些
成就,但是就整體而言,國家是遭受了重創的。
凡事不破不立。1979年之後,在黨和國家第二代領導人的帶領下,掃清文革時期的一系列弊端,否定了兩個凡是,堅持了真理。展開了市場經濟到底姓「社」還是姓「資」的大辯論,中國最終走上了改革開放的道路。這個偉大的帝國重新煥發了生命力與蓬勃的生機。市場經濟在這個社會主義國家中呈現了不一樣的風采,第六個五年計劃(1981-1985)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相比1980年,GDP平
均每年增長10%;第七個五年計劃(1986-1990),五年內全國工農業總產值增長38%,五年內國民生產總值增長44%,進出口貿易總額五年增長35%;第八個五年計劃(1991-1995),中國經濟平均增長速度達到11%左右,比「七五」時期的平均增長高出近4個百分點。對外開放總體格局基本形成,經濟體制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對外貿易總額累計達10145億美元,比「七五」翻了一番„„第十一個五年計劃(2006-2010),GDP持續保持10%左右的增速,中國城鎮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斷提升,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國家的綜合實力也得到了巨大的進步,在國際上的話語權也愈來愈重,一系列大型會議的成功舉辦,更是讓這個東方強國成為全世界的焦點。經濟的不斷發展,同時也帶動了中國的文化、科技、醫療、教育、體育等方面的發展,諾貝爾文學獎花落中國,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都在訴說著這個國家的進步。這個階段的中國,走的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指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以後,在社會主義以及共產主義的理論及意識形態的基礎上,引入資本主義在市場經濟上的部份概念,使中國在發展經濟之餘,仍然能
夠保有社會主義社會結構的特色,堅持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的中國共產黨作為唯一執政黨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提出了這一偉大構想,並由各任領導人不斷完善。八十年代,稱之為「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鄧小平在十二大開幕詞中提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
基本結論」;九十年代,稱之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江澤民在十四大報告中,提到「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 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大勝利」;二十一世紀第一個十年稱之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江澤民在十六大作報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胡錦濤在十八大作報告「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內涵包括道路、理論、制度三個方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指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指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包括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構成的
基本政治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以及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經濟制度基礎上的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等各項具體制度。
曾經在一本書總看到過,誰也不能阻礙歷史的發展,皇帝不能,大臣不能,歷史的車輪會碾壓一切阻礙者,因為歷史的規律把握在人民手中,人民群眾是無敵的。雖然有時候單個的老百姓看起來柔弱可欺,但是十三億的中華人民確實一股誰也不能輕視的力量。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道路也是如此,並不是領導人所能決斷,並不是財團巨鱷所能決斷,而是人民自己選擇的,這就是歷史。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裡,歷史則往往由多數人來書寫。
細數中國歷朝歷代,朝代更迭,歷史變遷,但是顛撲不破的道理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因為歷史就是人民來書寫的,李世民的一句話「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點破了這一道理。中國東臨太平洋,北接荒蕪人煙的西伯利亞,西北是塔克拉瑪干大沙漠, 西南為喜馬拉雅山,在這樣一個封閉的環境之內生存,養成了國人含蓄內斂、保守中庸、消極忍耐的性格。中國人民習慣了忍耐,不在萬不得已的時候是不會反抗的。陳勝吳廣也許只想當一個老老實實的農民,朱元璋或者只想本本分分的子承父業,繼續賣豆腐種地;近代史中的無數仁人志士,說不定也只願過好當下的日子罷了。但是當這一切都成為不可能的幻想的時候,歷史就此改寫。暴秦被推翻,大元被瓦解,新中國成立。人民,中國人民從來不缺乏改變的勇氣。歷史,中國歷史向來都不是某個誰誰就能夠左右的。
文革之後的中國百廢待興,積弊已久。偉
大的國家急需改變,歷史需要重新煥發希望的光芒。人民選擇了該如何走,世界應該走上本應該走的道路。於是,小崗村的農民開始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先驅之行;深圳成為經濟特區的試點城市;「皇糧」被一直文書徹底廢除;上海開啟了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征程。人民選擇著一切有利於符合國家利益、社會利益、個人利益的道路,歷史選擇著一切有利於符合國家利益、社會利益、個人利益的道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名字聽起來確實很高大上,不接地氣。但是這條路能讓中國進步,能讓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而不倒。弱國無外交,李鴻章背負著整個民族的期待,周旋已久,還是簽下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蔣介石縱然能與各國領導人一起簽署《開羅條約》,卻還是不能不接受一切不利於國家的條約。因為國家是戰亂窮困的。而如今,中國成為影響世界和平的重要因子。中東、烏克蘭局勢、朝核問題,都少不了中國的身影。G20峰會,APEC會議,中國逐漸增大著自己的話語權。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看到的是國家的強大,民族的進步,人民的富裕。
當然並不是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讓整個國家的發展已經完全走上正軌。我們還是要看到國家發展的不足之處,我們依舊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邁進。比如環境問題、能源問題、共同富裕問題、社會和諧問題。在看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給人民帶來的幸福的同時,我們也同時面臨著一系列如上的問題。北方霧霾問題,淡水資源不斷減少,貧富差距不斷增大,低智商的官員和高智商的老百姓之間的矛盾,已經成為街頭百姓、朝堂門客茶餘飯後的話題,也成為國家亟須解決的問題。尤其是新時代下,中國經濟的轉型,更是成為關鍵,不能純粹依靠房地產行業的帶動,更多新型創新產業應該更多的去承擔經濟增長的份額。國內教育問題也應該得到相應的重視,國家投資在教育行業的資金比例應該得到相應的提高,而不是一直低於世界水平。中國的可持續發展並不應該只是一句口號,而應該成為一種習慣。我們已經做的很好,我們應該能夠做得更好。
愛一個人就應該去愛她的一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路既然是中國人民自己走出來的,我們就要勇敢的面對路上的艱難險阻,勇敢克服困難。我們享受著中國強盛帶來的幸福,也要去幫助這個國家變得更好,因為這也是人民必須要選擇的,這也是歷史的結論。
中國人,如果自己不折騰自己,會讓整個世界都震驚的。如今的中國人民處於世界發展的浪潮之中,我們經歷了無數的戰爭,無數的歷練,無數的痛苦,我們相信自己會過好自己的日子,會成為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之一。我們勤奮,我們努力,我們追求著幸福,我們不在乎誰才是世界的霸主,我們只想過好自己的生活,人不犯我,我不犯人。這就是中國人民的選擇,這就是歷史的結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一個美麗的中國夢,這就是人民的選擇,這就是歷史的結論。

E. 中國70年巨變說明了什麼樣的歷史結論

中國70年巨變說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這是歷史的結論、人民的選擇。

F. 對於歷史解釋、歷史敘述、歷史觀點、歷史結論,大家是怎麼區分的

歷史解釋:每個歷史學家在文獻學、語言學、考古學、社會學等多學科的輔助下,藉助出土文物和史料記載等依據,在自己對史料的理解基礎上,對一個歷史概念進行解讀,對一個歷史事件進行原因、何以如此發展的原因進行探討,對歷史人物或事件作出主要的較准確的功能性定位。不過在解讀和探討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融合個人主觀想法。

歷史結論:在全面了解歷史事實、多方位吸收不同歷史解釋和歷史觀點的基礎上,選擇最為可行、最為科學、公認度最高的歷史論述,對一個人物和歷史事件進行「蓋棺定論」。要得出結論,一定是有論點和論據的,而且要運用大眾較為認可的邏輯進行推理。


最平白的一句話來總結就是,歷史解釋是按照自己理解來解讀事件;歷史敘述是平鋪直敘;歷史觀點是對一個事件的看法;歷史結論是經過論述後得出的結論。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歷史的結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2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