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1高考改革政策
從2021年起,8省份普通高校招生依據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進行錄取。
就外語考試時間和次數安排,河北省、遼寧省、福建省、湖北省、湖南省、重慶市等6省份擬只在6月組織一次外語聽力和筆試考試,待條件成熟後再實施外語一年兩考。江蘇省、廣東省擬在6月組織一次外語筆試,將外語聽說考試放在平時並實行機考。
依據實施方案,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分為合格性考試和選擇性考試。合格考成績是學生畢業、普通高中同等學力認定的主要依據;選擇考成績計入普通高校統一考試招生錄取的考生總成績。
8省份均將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選擇性考試安排在6月統一高考期間一並進行,並且將考試次數確定為一次。選擇考由省里統一命題、統一考試、統一組織閱卷、統一公布成績。
從2021年起,8省份新高考考生總成績由統一高考科目成績和學業水平考試選考科目成績構成,滿分750分。其中,統一高考科目語文、數學、外語使用原始成績計入考生總成績,每門滿分150分。
選考科目中,物理或歷史使用原始成績計入考生總成績,每門滿分100分;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中自主選擇的兩門科目按等級賦分後計入考生總成績,每門滿分100分。
(1)高考改革後歷史如何處理擴展閱讀
此次8省份公布的實施方案,貫徹了國務院確定的「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模式」的改革方向,高校錄取實施「兩依據,一參考」模式,
即不僅依據3門統一高考科目成績和3門學業水平考試選考科目成績,還將綜合素質評價作為錄取重要參考,從單純「看分」走向也要「看人」。
「高考綜合改革不僅是考試招生方式的變革,也是涉及基礎教育、高等教育,關系整個人才培養體系的重大變革,是實施素質教育、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發展的必然要求。」
湖南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省委教育工委書記蔣昌忠說,此次改革就是要建立健全德智體美勞全面考查內容體系,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考試招生評價體系,
建立符合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順應時代要求的普通高校考試招生制度,實行全面發展的考試、綜合考核的評價、更加公平的選拔,實現學生成長、國家選才和社會公平的有機統一。
2. 高考改革後歷史學科地位
盡管高考改革最終方案尚未出台,但高一學生可以提前了解選考科目的特點。在專業選擇方面,與歷史直接有關的專業主要有:(1)歷史學、世界史和文化產業管理 (2)考古學專業和博物館學專業 (3)檔案學專業 (4)旅遊管理等專業。而與歷史學科間接有關的專業就更多了,很多的文科專業都和歷史有關,比如西方美術史、西方建築史等。
「3+1+2」改革方案的背景下,歷史科會有怎樣的變化
01 歷史高考題量將會大大增加。
現在歷史是作為文綜的一門學科進行考查,題量是12題選擇題和3題材料題,而在「3+1+2」改革方案下,歷史是作為單獨一門學科進行考查,那麼題量的增多將勢在必行。
02 歷史考查知識點將會增加。
隨著題量的增加,考查的知識點覆蓋面將會拓寬,比如現在三本必修中的很多重點知識在高考是看不到的,選修則是三選一。但是,改革後重點知識將會從廣度和深度兩方面進行考察,選修也有可能增加考查內容。
03 歷史考查難度將會加大。
作為一門單獨的學科,高考必定要有一定的區分度,即考題中將有不同難度層次的題目對我們進行區分考查。
給高一同學的學習建議
01
高考考查的是高中三年的全部知識,而不是單純高三一年的知識。因此,高一是打好基礎的關鍵,也是學好高中歷史難度最大的兩本教材:必修一和必修二的關鍵階段。我們只有把握好,才能更有底氣迎接新高考改革。
02
在學習歷史知識的同時,要注意構建歷史思維,養成運用歷史思維解決問題的學習習慣。而不要像初中一樣,以為歷史是「背多分」。
03
注重學習過程中歷史概念內涵和外延的准確理解和掌握,比如「分封制」這個知識點,就要從「目的、核心、本質、評價」等方面進行掌握,並養成知識遷移的做題方法。
04
3. 高考改革新方案把物理和歷史作為限定性選考科目,這意味著什麼
難怪前段時間的微博熱搜是:高考革「3+1+2」,還有一個是物理和歷史哪一個更容易拿分……
那時候我還納悶……不就選個文理科嗎?哪個整體學習更厲害或者更願意學習哪一方面就選哪個不就可以了,這還值得問?
自己前兩天也看過一些教育界大佬對這次改革的評價……大概意思就是這次改革是一次過度,我國未來需要一些全面型人才,所以用文理來劃分進行人才選拔有點太局限了。
但是!!個人覺得還是文理分科好點……
4. 為什麼高考改革更加重視歷史,意義在哪裡
我參加高考時,還沒有進行高考改革,所以我也不清楚高考改革的具體內容是什麼?前幾天看到網友發布了一篇貼文,上面明確指出高考改革之後更加重視歷史。我可以接受高考改革重視歷史的結果,畢竟一個人不能忘掉國家的歷史,如果忘掉國家經歷的某些創傷,自己會更加不珍惜現在美好生活。只有從學生時代養成學習歷史、珍惜生活的好習慣,長大之後,學生會感覺到自豪。有些人不明白高考改革更加重視歷史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第三個意義:人不能忘本
雖然每一個人都想忘掉那段屈辱的歷史,都想記住那段輝煌的歷史。可是這才是真正的歷史呀,人不能忘本,更不能忘掉所有的歷史。我們可以從歷史事件中總結經驗,也可以從歷史事件中找到真實自我。總而言之,我非常贊同高考改革之後更加重視歷史,因為歷史意義重大。
5. 高考改革:為什麼應該把政治歷史語文都趕出高考
1、2017年高考改革方案由於允許考生根據報考高校提前發布的招生報考要求和自身特長,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六科中自主選擇3個科目的成績,計入高考總分。對文科、理科考生來講,都是有利有弊的,對於偏文科的考生只要選擇偏文科的3個科目就可以了,沒有特殊利好。2、本輪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在考試科目設置方面明確規定,高中將不再分文理科,高考總成績改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全國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3個科目的成績,150分的分值不變。其中,外語科目提供兩次考試機會,可選其一計入總分。另一部分是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這其中包括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14個科目,而每門都已經「學完即考」、「一門一清」,在高考中就不必重新再考。考生在報考時,只需根據報考高校提前發布的招生報考要求和自身特長,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六科中自主選擇3個科目的成績,計入高考總分。
6. 高考改革下,我們該如何利用歷史學科進行有效提分
從2020年起,文理不分科,考生可以從歷史、地理、政治、物理、化學、生物6科中任意選3科,自選科目不參加高考,採取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方式,計算高考成績。
從現在的專業劃分來看,以歷史學科為例,可選擇的專業有:歷史學(含師范類)、世界歷史(含外國語言)、考古學(含文物鑒定及修復)、博物館學、民族學(含中國共產黨黨史)等專業性較強的專業。其中開設歷史相關業的學校大概有一百二十所左右,其中比較著名的有:
根據浙江高考改革數據統計,在各校提出選考科目要求的專業(類)中,選擇最多的是物理,涉及設限專業(類)的81%。而考生選考物理即可報考(包括高校設限選考科目為物理或沒有設限選考科目)的專業(類),達到91%,化學達到83.5%,生物達到68.8%,政治達到
7. 新高考改革後,歷史老師該怎麼辦
新高考不是讓老師失業,而是改變現在的高考制度,改變現在的填鴨式教學,讓學生可以有更多的選擇。
比如3+3的模式,就是語數英之外,學生依舊可以選擇考歷史,考生物,甚至是考政治。
讓偏科的學生不在成為「弱勢」,而是能夠讓他們可以更好的發揮自己的「優勢」,在自己偏愛的學科中可以更好的成長。
以上來自:網頁鏈接中國校園在線
8. 高考改革,歷史物理必須選一門。我對歷史比較感興趣但是又怕出來沒什麼前途,怎麼辦
不知道同學具體是哪個省份,但我們遼寧省也是實行「3+1+2」的高考改革。
所謂的1科必選,物理歷史2選1,是為了對高校需求的生源做一個最基本的劃分,也就是傳統的文科、理科。在政策文件中也說明,實際錄取時是分歷史、物理兩大類來制定分數線的。
這個制度,是在之前試點高考改革省份的制度中改進來的,比如浙江:政史地、物化生、技術,7選3,很多同學為了降低難度,避開歷史、物理,選了地理、生物、技術,高考分數可能是高了,但是高校在錄取時就很頭大,「這位同學高中學的這3門,我這個專業到底適不適合他呢?」而後高校更是要根據自己的每個專業,來為考生訂制他們應該選擇的科目上報給浙江。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分析浙江等省的情況,發現大學的傳統理工類專業,學了物理基本上都能報;傳統文史類專業,學了歷史基本上都能報。因此,遼寧加了一個必選科目,再加上剩餘的小科4選2,算是最大限度地給予考生「個性化」的培養了。
因此,就像選文理科一樣,選你感興趣、有優勢的科目即可,至於未來就業升學,還是要憑自身實力,專業再好能力差,也還是沒有前途的。
9. 高考歷史改革下如何有效學習高中歷史
歷史要進行筆記,這是必不可少的。歷史知識點繁雜,如果單靠閱讀教材,不但費時,而且記憶效果也不理想,所以要進行筆記。筆記要記兩次,上課時,對老師的講解和板書進行筆記,課後要整理筆記,在整理的過程中,又是一次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復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