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為什麼有人說中國歷史是戰爭史

為什麼有人說中國歷史是戰爭史

發布時間:2022-07-12 11:20:39

⑴ 為什麼說中國近代史既是列強的侵略史又是人民的反抗史

中國近代史從1840年開始到1949年結束。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整個中國近代史是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會的歷史,是一部侵略史 又是部反侵略史 中國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止於1949年南京國民黨政權覆亡,歷經清王朝晚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期、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到瓦解的歷史。 19世紀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強接連發動了侵略中國的戰爭,中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不斷遭到破壞,西方列強與中華民族的矛盾激化。70年代以後,列強對華侵略加劇,中華民族危機日益深重。 鴉片戰爭前,中國仍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制國家。但由於清王朝這個封建地主政權腐朽沒落、妄自尊大,固步自封,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逐漸落後。所以封建制度已危在旦夕。由於林則徐的虎門銷煙,英國借機侵略中國,但其實質是為了打開中國市場,銷售鴉片.1842年,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中英《南京條約》,中國從此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後,西方資本主義列強通過不平等條約向中國大量輸出商品和資本,逐漸沖擊著中國封建經濟。 1840年,外國資本主義用堅船利炮打開了古老中國的大門。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一場場強加給中華民族的災難。近百年來世界上幾乎所有的資本主義國家都對中國發動過一次甚至多次侵略戰爭。有公然入侵,也有不宣而戰;有單獨入侵,更有合夥劫掠,強迫中國簽訂了數以千計的不平等條約。通過這些不平等條約,資本主義列強扶植封建勢力作為統治中國的工具;蠶食和鯨吞中國領土;出兵控制,竊取中國軍事要地;劃分勢力范圍;控制重要通商口岸和建立租界;施行領事裁判權和片面最惠國待遇;通過戰爭勒索巨額賠款;在中國進行商品傾銷和資本輸出。外國資本主義列強推行的殖民主義,引起中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巨烈動盪,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此,中國人民為擺脫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的壓迫,進行了長時期的、不屈不撓的斗爭。 1840年以來,亡國滅種的危機一直威脅著千年古國。在中華民族危難之際,一代民族精英覺醒:魏源等的「師夷之長技以制夷」;洪秀全領導的反清農民起義;康有為、梁啟超的「變法圖強」;孫中山的國民革命。正是他們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挺身而出,為反對外來侵略,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同仇敵愾,英勇奮斗,前赴後繼,拼搏不息,譜寫了中國近代史上可歌可泣的悲壯篇章。 1851年,洪秀全領導號召農民在金田宣布起義,建號「太平天國」。1853年春,太平軍佔領南京,把南京改名為天京,定為都城,正式建立農民政權,同清朝對峙。1856年,太平軍摧毀江南大營,解除了天京之圍。太平天國在軍事上達到了全盛時期。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不久,天京淪陷,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1856年,英國提出修改中英《南京條約》,但遭清政府的拒絕.英國藉此挑起了第二次鴉片戰爭,這次英法聯軍出兵侵略中國,美俄是幫凶.雖然第二次鴉片戰爭與鴉片無關,但其實質與鴉片戰爭一樣,因此叫第二次鴉片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戰敗後,清朝廷被迫於1858年先後與俄(6月13日)、美(6月18日)、英(6月26日)、法(6月27日)簽訂《天津條約》,與沙俄簽訂《璦琿條約》。 1860年,英法聯軍再度攻佔天津,一路燒殺搶劫,咸豐帝逃往承德避暑山莊,讓他的弟弟恭親王奕欣擔任議和大臣,留守北京。接著英法聯軍洗劫並焚毀了北京西郊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圓明園,佔領了北京。並強迫清政府簽定《北京條約》。 19世紀60—90年代,洋務運動,以奕欣為首。發展中國軍事、民用、教育等,中國資產階級產生並且有所發展。 1883—1885年,中法戰爭,簽定《中法新約》,標志著中國西南的門戶被打開了。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中,中國失敗.1895年,《馬關條約》的簽訂,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 1900年,帝國主義國家為了鎮壓義和團起義,維護在中國的利益,發動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1年,《辛丑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 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在中國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它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沉痛地打擊了帝國主義的殖民統治。 中國人民為反抗列強侵略,爭取民族獨立,進行著英勇的斗爭,開始了救亡圖存的探索。以「自強」「求富」為目的的洋務運動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資產階級維新派為了挽救民族危亡,發展資本主義,進行了維新變法運動。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新文化運動沖擊了封建主義的思想、道德和文化,開啟了思想解放的閘門。中國在飽受列強欺凌、被迫開放的環境中不斷進行著經濟、政治和思想文化的變革,中國的近代化艱難起步,社會結構開始逐步從傳統社會向近代社會轉型。 1919年5月爆發了"五·四"學生愛國運動,6月初發展成為以工人階級為主力的全國規模的群眾愛國運動。"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的開端。在這個運動中,中國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台。1921年7月23日,毛澤東、董必武、陳潭秋、何叔衡、王燼美、鄧恩銘、李達等代表各地共產主義小組在上海舉行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中途因有法國特務監視,轉入浙江嘉興南湖的一條遊船上繼續舉行),中國共產黨誕生了。 1919年爆發的五四愛國運動,標志著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第一次國共合作推動了國民革命運動的高漲。國共合作破裂後,中國共產黨為反抗國民黨統治,進行工農武裝革命,開始了中國革命道路的艱難探索。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中華民族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全國抗日救亡運動不斷高漲。1935年,日本發動華北事變,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全國主要矛盾。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七七事變,中華民族全面抗戰從此開始。中國人民經過八年浴血奮戰,終於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來反侵略戰爭的徹底勝利。 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面臨著兩種命運、兩個前途的決戰。中國共產黨為爭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國民黨政府在美帝國主義支持下悍然發動內戰。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戰爭,推翻了國民黨在中國大陸的統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經過北伐戰爭、 土地革命戰爭、 抗日戰爭和全國解放戰爭四個階段,終於在1949年推翻了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政府的統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1949年,第一屆中國人民政協會召開,標志著中國人民民主革命的偉大勝利。

⑵ 為什麼說中國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爭史

屈辱史:由於統治者的無知,把超過世界1/4人口的大國關在文明世界之外,妨礙了世界文明的進程,因此招致了先進文明的沖擊。不知道「改革開放」把自己融入文明世界,文明的沖突就是所謂「屈辱史」的本質。
抗爭史:以太平天國、義和團為代表的所謂「抗爭」其實就是愚昧落後的民族的一次大表演,對社會、民生的破壞力極強,應該受到嚴厲批判。洋務運動、康有為梁啟超領導的變法運動和孫中山領導的驅除韃虜運動有一定的積極意義。然而,洋務運動沒有從制度層面考慮改革因此遭致以甲午戰敗為標志的徹底失敗;最為正確的是康有為梁啟超領導的變法運動,但因慈禧為代表的保守勢力過於強大而書生康梁考慮欠佳也歸於失敗;孫中山領導的共和民主運動通過艱苦卓絕的奮斗終於達到了終於達到了「驅除韃虜」的目的,但以三民主義為目標的「恢復中華」則沒有實現。後來的歷史正如康有為所預言,中國不保留一個虛君「共和」就滑入了軍閥混戰境地。最後,其中一派藉助居心不良的洋人勢力,加上善於利用謊言蒙騙民眾,終於取得了相對強勢的地位,占據了中國的大部分領地,然而,國家並未統一,內斗並未停止。至今還有不少民眾在抗爭之中。

⑶ 中國歷史就是漢,蒙,滿 三個民族爭奪統治權的戰爭史這種說法正確嗎

這是不正確的
首先中國歷史不是戰爭史,在中國歷史上,戰爭永遠不是最主要的部分
其次,蒙是從南宋(金)開始, 滿是從明末才開始興起,在此之前,中國還有更多的少數民族與漢 族發生過戰爭,如匈奴等
再次中國的戰爭史,更多是各民族內部的戰爭,如元後,蒙古各部之間的爭斗,漢族統治階層與農民起義之間的爭頭等,各民族之間的戰爭在總體時間上,並不是很長,你看一下努爾哈赤起兵到清政府統一全國,才用多少年
故,所問之題應該是比較片面的

⑷ 為什麼說中國五千年來是一部戰爭史

其實許多國家的歷史都和戰爭密不可分。因為戰爭是歷史之間的相互連接。每一次戰爭都將決定人們新的命運,也將滅亡一個王朝而建立一個新的王朝。

⑸ 為什麼說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戰爭史

因為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中國不斷受到西方列強的侵略,中國淪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會
政府軟弱無能,不斷割地賠款,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所以是一部屈辱史;然而在被列強欺辱的同時,虎門銷煙;太平軍抗擊洋槍隊;左宗棠收復新疆;黃海大戰;戊戌變法;辛亥革命;五四運動;抗日戰爭等都是中國人民不斷抗爭的寫照,所以也是一部抗爭史。

⑹ 為什麼說8年抗戰的勝利,是戰爭史上的奇觀,是中華民族的壯舉,是驚天動地的偉業

一、 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歷史上最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是近代中國人民反對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自鴉片戰爭以來,帝國主義列強發動了對中國的一系列侵略戰爭,強迫中國政府簽訂了許多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把獨立自主的、封建的中國變成了半殖民半封建的國家。中國人民為了國家的獨立和民族的解放,同帝國主義及其走狗進行了長期英勇不屈的斗爭。但是,這些英勇的革命斗爭最後都在外國侵略者和本國反動勢力的聯合鎮壓下失敗了。抗日戰爭是在中國共產黨倡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全民族的抗戰。在神聖的民族解放戰爭中,整個中華民族同仇敵愾,團結一致,同敵人血戰到底。最後以日本帝國主義的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的徹底勝利而告結束。這一勝利,結束了近代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屢遭失敗,備受屈辱的歷史,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增強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成為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振興的重大轉折點,為國家的獨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礎。這一勝利,創造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弱國戰勝帝國主義強國的光輝典範,鼓舞了殖民地半殖地國家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斗爭。

二、 抗日戰爭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重要歷史階段,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基礎。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武裝力量。是全民族團結抗戰的中流砥柱,是全民族利益最堅定的維護者,是取得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性力量。從1937年9月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止,人民軍隊對日作戰共12.5萬余次,打死、打傷和俘虜日本侵略軍和偽軍170多萬,牽制了日本侵華軍總兵力的半數以上,成為中國戰場抗擊日本法西斯的主要力量。在抗日戰爭這個歷史階段中,中國共產黨通過偉大的整風運動和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總結了中國革命經驗,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進一步結合進來,提出了關於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完整理論和政策,標志著毛澤東思想得到多方面展開而達到成熟,全黨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上達到了空前的團結;人民革命力量在艱苦的斗爭中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和鍛煉,得到了重大的發展,人民軍隊發展到120萬人,民兵約220萬人,抗日根據地大小19塊,人口1億多,共產黨員120餘萬,中國共產黨發展成為一個朝氣蓬勃、團結奮進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然而戰爭也鍛煉與教育了人民,促進了人民的覺醒。人民贏得了勝利,也贏得了進步。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力量的壯大,改變了中國政治力量的對比,極大地推進了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從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准備了必要的條件。

三、 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得到了世界各反法西斯國家和人民的支援,同時也以巨大的民族犧牲有力地支持了世界各國的反法西斯斗爭,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中國戰場是抗擊日本法西斯的主要戰場,一直抗擊和牽制著日本大部分陸軍和大量的海空軍。它開戰時間最早,持續時間最長,殲滅日軍最多,民族犧牲最大。香港《信報》今年3月23日一篇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的文章指出:「中國抗日戰爭的功績在於,首先舉起反法西斯義旗,打響了反法西斯第一槍,為世界樹立榜樣」。「抗日戰爭始終是亞洲反法西斯的主戰場,牽制並殲滅了日本陸軍主力。1937年7月,日本為了全面侵華,把陸軍從17個師擴充到24個師,其中21個師投入侵華戰爭,占陸軍總兵力90%,此後,日軍侵華兵力逐年增加,還有半數的空軍和海軍也用於侵華。直到日本投降前夕,它在海外兵力共350萬人,其中侵華兵力196萬人,占海外兵力的56%」。「從盧溝橋事變到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日本基本上將其軍隊用於侵華戰爭。在將近四年半的時間內,中國幾乎是單獨抗擊日本侵略的唯一戰場。太平洋戰爭爆發時,日本也僅以11個師對英、美作戰,只佔其陸軍總兵的21%,而侵華兵力為36個師,佔70%。從抗戰時間來看,中國的抗日戰爭從1931年『九一八』算起,打了14年,從1937年『七七』事變算起,也打了8年多。美英對日作戰不到4年,蘇聯對日作戰僅24天。從戰果上看,日軍在整個戰爭中死傷195萬餘人,其中在中國戰場死傷138萬餘人,占日軍傷亡總數的70%。」「以上事實足以說明:中國戰場是東方反法西斯的主戰場,中國人民是打敗日本法西斯的主力軍。」(《參考消息》2005年3月29日)抗戰8年,中國軍民傷亡3500萬人以上,直接財產損失1000億美元,間接財產損失達5000億美元,中國人民付出了極大的民族犧牲,終於打敗了號稱「東方第一強國」的日本法西斯。

由於中國抗日戰爭極大地牽制、打擊和削弱了日本法西斯的軍事力量,打亂了日本的侵略部署,阻止了日本「北進」蘇聯的企圖,有力地支持了蘇聯的對德作戰,使蘇聯避免了東西兩線作戰的危險,解除了後顧之憂,才敢於將其主力從遠東西調,集中力量打擊德國法西斯。中國的抗戰還推遲了日本「南進」的步伐,有力地配合和支持了英美聯軍和亞洲人民的反法西斯戰爭。中國人民的持久英勇抗戰,使日寇深陷泥潭,難以自拔,根本騰不出手來,迫使日本否決了海軍進攻澳大利亞和錫蘭的主張,放棄與德軍在中近東會師的企圖。1942年春,美國總統羅斯福對他的兒子說:「假如沒有中國,假如中國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師團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調到其他方面來作戰,他們可以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們可以毫不費力地把這些地方打下來,他們並且可以一起沖向中東。……日本可以和德國配合起來,舉行一個大規模的反攻,在近東會師。」(小羅斯福:《羅斯福見聞秘錄》,新華出版社1949年版,第49頁)這里可以看出,中國的抗日戰爭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所起的重要作用和所作出的巨大貢獻~

⑺ 中國真的愛好和平的國家嗎為什麼中國史幾乎就是戰爭史

愛好和平是真的。 但中國歷史為什麼總是伴隨著戰爭? 很多人的觀點都不同,是貪官腐吏?是土地兼並?是昏君?是外族侵略?還是天災人禍? 孟子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另一層意思是人才是決定因素。 事實上,不論是什麼事,人的因素都起到了很大的比重。 各種戰爭的原因,人都是主角。 縱觀古代中原,竟未有200年之和平。 其實以上幾種原因,都並非造成動亂的根本原因,雖人為成分很大,但歷朝歷代何曾少過貪官腐吏、土地兼並、昏君、外族侵略、天災人禍。為何有些君王穩住了江山,有些中興之治,但另一些卻丟了皇位,身死族滅。 人口。一國國力強盛與否,在古代,這是硬條件。越往勾踐,在被夫差所敗後,忍辱負重,十年生聚,十年休養。才使得越國有了反擊的實力。 但人口過多呢?在古代,靠天吃飯,人口少時,還未必明顯,頂多從各地調糧賑災,要不就是受災地的人民轉移,加重其他地方的壓力,但壓力還是在承受范圍內。 可人口一多,各地都顯飽和,又如何容納受災之地的人民。 人口過剩才是導致戰爭的根本原因。就如東漢末年,人口達幾千萬,在南方未開發全面,黃河流域的資源就是當時漢朝的資源。在人口過多的情況下,黃河流域根本無法滿足幾千萬的人口。 這個時候,什麼問題都出現了。貪官腐吏:十常侍;土地兼並;昏君;外族侵略;天災人禍:黃巾之亂。 而自黃巾之亂後,東漢末年,人口只剩數百萬,人變成了各個諸侯的必爭寶貴資源。 大亂之後必有大治。因為人少了,資源平均之下,就顯得人人有飯吃,人人有田耕。 又如明末,當時疆域遼闊,人口達到驚人的4億5千萬,試問:我們現今有了高科技的幫助,獲得了高產之糧,較之古代多很多,而在明朝呢?在農民種田積極性,土地兼並,天災之下,4、5億人口真的已經到了臨界點,稍有不慎,就是起義爆發。 明朝並非清所滅,它是毀在了李自成的起義軍手中。而李自成卻最終敗給了滿清。人民的力量是偉大的,民若水,當超越方圓之地時,覆巢之下無完卵。 人類與大自然的競爭一直都存在,並非有了文明,有了和平思想之後,人類就從此無戰事。大自然的資源會壓迫人類去競爭,在爭斗。而如果此時還未覺,認為是腐敗的制度,是天災人禍的君王,就註定是一個失敗的君主。 所謂順應天意,當人口暴漲時,假使古代君王能夠引導爭斗,用一場對外戰爭來削弱人口數量,即使最終國庫面臨崩潰的境地,國力下降,但卻可以穩定國內的人口壓力。 很多人認為,窮兵黷武只會導致衰敗,但若有強兵在手,那個君王何懼他人?錢財沒了,地方貪腐?根本無法動搖王朝延續,因為可以慢慢收拾殘局。 漢武帝初年,由於文景之治,與百姓休養生息,人口達5000多萬,但觀漢朝的版圖,其實人口隱患已經凸顯了。一個維持了數十年的漢匈之戰,生生的將人口問題解除了,漢武帝得了個窮兵黷武,卻使得漢朝江山延續100多年,到了西漢末年,人口再次達到高峰,5900多萬。這個時候並沒有出現如漢武帝一般的雄主,也沒有如漢初時,強大的外族。 因此社會矛盾特別激烈。王莽代漢之後,依舊沒有使用戰爭路線,妄圖通過改革來緩解激烈的社會矛盾,但治不了標也不治本。新朝才短短十四年就終結了,後經過不斷的戰爭,漢光武帝劉秀時,人口壓力消失,又重新建立了東漢王朝。 像西方工業革命之後,生活質量,條件等等都提高,人口也是暴漲,但探險、求金等思潮的影響,他們走向了殖民之路,通過掠奪其他大洲本土居民的資源來滿足過剩人口的壓力。 新大陸,無人占之,有人搶之。不過就是禍水東引。一個歐洲容納不下那麼多人,那全世界呢? 承平思想,在中國古代根深蒂固,故土思想等等,都制約了古代人民對外開拓、掠奪。 如此算來,中國不愛和平嗎?說句不好聽,就是因為愛好和平,才出現了那麼多的動亂、戰爭。我們不是在跟人斗,而是與天斗。 人定勝天不過是勉勵之語,卻非真能改變天理循環,就算現在,人類可以改變自然,但我們得到了什麼?最後受到傷害的還是人。 禍延子孫。要想與大自然和平共處,平衡之道其實才是真正的王道。自由放任不行,過度爭斗不可,一張需一弛。有放必要收。否則一發不可收拾亦。 人的意志可以很強大,但很多事物不以人的意志而改變。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有人說中國歷史是戰爭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2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