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了解分數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了解分數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7-12 13:15:56

① 分數的意義是什麼有哪些應用

分數的意義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知道分數是怎樣產生的,在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理解分數的意義,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數單位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目標:
結合實際,舉例討論,思考探索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明確分數和分數單位的意義,理解單位「 1」的含義

教學難點:
對單位「1」的理解

三、教學過程

導入環節:
1、 提問

A、 把6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個人分得幾個?

B、 把一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個人分得這個蘋果的多少?

C、 從一把香蕉中(一共四根)掰下一半出來,是幾根香蕉?

2、 實際操作

安排學生做活動,從中選出部分男生和部分女生組成一個團體,讓剩餘的學生指出女生和男生分別占總數的多少?同時讓團體中的學生指出自己占團體總數的多少?和除自己以外的學生占總數的多少如何表示?

揭示課題:
在實際生產和生活中,人們在計算時,往往得不到整數結果,在這種情況下就產生了分數,什麼叫分數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分數的產生和分數的意義」。

分數的由來:

說分數的歷史,得從三千多年前的埃及說起。

三千多年前,古埃及為了在不能分得整數的情況下表示數,用特殊符號表示分子為1的分數。兩千多年前,中國有了分數,但是,秦漢時期的分數的表現形式不一樣。印度出現了和我國相似的分數表示法。再往後,阿拉伯人發明了分數線,今天分數的表示法就由此而來。

200多年前,瑞士數學家歐拉,在《通用算術》一書中說,要想把7米長的一根繩子分成三等份是不可能的,因為找不到一個合適的數來表示它.如果我們把它分成三等份,每份是三分之七米.像三分之七就是一種新的數,我們把它叫做分數。

為什麼叫它分數呢?分數這個名稱直觀而生動地表示這種數的特徵。例如,一個西瓜四個人平均分,不把它分成相等的四塊行嗎?從這個例子就可以看出,分數是度量和數學本身的需要—除法運算的需要而產生的。

分數中為什麼把分數線上的叫分子,分數線下的叫分母?所謂分數,就是把數來進行劃分的意思,所以,分數線上面的那個數於是便成了多少等分之一,而下面那個數則表示一個數的整體。

自主探索:
引導學生回憶,把一個物體或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

A、 一個正方形經過兩次對折後一共分成幾份,其中一份占整個正方形的多少?

B、 一個圓經過兩次對折一共分成幾份,其中一份占整個圓形的多少?

C、 一條線段,結果兩次對折一共分成幾份,其中一份占整個線段的多少?

另外,利用現實中大家經常會看到的物體進行舉例說明:

A、 一把香蕉

B、 一盤麵包

重點講解:

② 分數的產生和意義是什麼

當兩個整數相除時得不到整數,往往用分數表示,分數就在這時候產生了;分數的意義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

分數的分類:

分數也可以看作兩個數相除,分數的分子相當於被除數,分母相當於除數,分數線相當於除號;求一個數是(占)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問題的解題辦法,就是用一個數除以另一個數。

分數有真分數和假分數:真分數是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數。真分數的特徵是真分數小於1。假分數的意義是分子比分母大或等於分母的分數。假分數的特徵假分數大於等於1。帶分數的意義是由整數(不包括0)和真分數合成的數。

帶分數的讀法:先讀整數部分,再讀分數部分,中間加「又」字,帶分數的寫法是先寫整數部分,再寫分數部分,分數部分的分數線與整數的中間對齊。

分數的基本性質: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者除以一個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分數基本性質的運用,可以把不同分母的分數化成同分母分數,也可以把一個分數化成指定分母的分數。

③ 分數的意義

1.分數與分數單位的意義:

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表示這樣一份的數,叫做分數單位。

2.單位『一』的意義:

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或由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都可以用自然數『一』來表示,通常我們把它叫做單位『1』

3.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分母表示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分子表示取了其中的幾份。
1 →分子
—→分數線
2 →分母 讀作:二分之一
分數中間的一條橫線叫做分數線,分數線上面的數叫做分子,分數線下面的數叫做分母.
讀作幾分之幾.起源
分數在我們中國很早就有了,最初分數的表現形式跟現在不一樣。後來,印度出現了和我國相似的分數表示法。再往後,阿拉伯人發明了分數線,分數的表示法就成為現在這樣了。
200多年前,瑞士數學家歐拉,在《通用算術》一書中說,要想把7米長的一根繩子分成三等份是不可能的,因為找不到一個合適的數來表示它.如果我們把它分成三等份,每份是 米.像 就是一種新的數,我們把它叫做分數.
為什麼叫它分數呢?分數這個名稱直觀而生動地表示這種數的特徵.例如,一隻西瓜四個人平均分,不把它分成相等的四塊行嗎?從這個例子就可以看出,分數是度量和數學本身的需要——除法運算的需要而產生的.
最早使用分數的國家是中國.我國古代有許多關於分數的記載.在《左傳》一書中記載,春秋時代,諸侯的城池,最大不能超過周國的 ,中等的不得超過 ,小的不得超過 .
秦始皇時期,擬定了一年的天數為365又 天.
《九章算術》是我國1800多年前的一本數學專著,其中第一章《方田》里就講了分數四則演算法.
在古代,中國使用分數比其他國家要早出一千多年.所以說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
[編輯本段]產生

人類歷史上最早產生的數是自然數(正整數),以後在度量和平均分時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數的結果,這樣就產生了分數。
用一個作標準的量(度量單位)去度量另一個量,只有當量若干次正好量盡的時候,才可以用一個整數來表示度量的結果。如果量若干次不能正好量盡,有兩種情況:
例如,用b作標准去量a:
一種情況是把b分成n等份,用其中的一份作為新的度量單位去度量a,量m次正好量盡,就表示a含有把b分成n等份以後的m個等份。例如,把b分成4等份,用其中的一份去量a,量9次正好量盡.在這種情況下,不能用一個整數表示用b去度量a的結果,就必須引進一種新的數--分數來表示度量的結果。
另一種情況是無論把b分成幾等份,用其中的一份作為新的度量a,都不能恰好量盡(如用圓的直徑去量同一圓的周長)。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引進一種新的數-無理數。在整數除法中,兩個數相除,有時不能得到整數商。為了使除法運算總可以施行,也需要引進新的一種數-分數。
綜上所述,分數是在實際度量和均分中產生的。
[編輯本段]分類
分數一般包括:真分數,假分數,帶分數.
真分數小於1.分子比分母小
假分數大於1,或者等於1.分子比分母大或相等
帶分數大於1而又是最簡分數.帶分數是由一個整數和一個真分數組成的。
[編輯本段]注意
①分母和分子中不能有0,否則無意義。
②分數中的分子或分母不能出現無理數(如2的平方根),否則就不是分數。
③一個最簡分數的分母中只有2和5兩個質因數就能化成有限小數;如果最簡分數的分母中只含有2和5以外的質因數那麼就能化成純循環小數;如果最簡分數的分母中既含有2或5兩個質因數也含有2和5以外的質因數那麼就能化成混循環小數。(註:如果不是一個最簡分數就要先化成最簡分數再判斷;分母是2或5的最簡分數一定能化成有限小數,分母是其他質數的最簡分數一定能化成純循環小數)
[編輯本段]歷史
在歷史上,分數幾乎與自然數一樣古老。早在人類文化發明的初期,由於進行測量和均分的需要,引入並使用了分數。
在許多民族的古代文獻中都有關於分數的記載和各種不同的分數制度。早在公元前2100多年,古代巴比倫人(現處伊拉克一帶)就使用了分母是60的分數。
公元前1850年左右的埃及算學文獻中,也開始使用分數。
我國春秋時代(公元前770年~前476年)的《左傳》中,規定了諸侯的都城大小:最大不可超過周文王國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可超過五分之一,小的不可超過九分之一。秦始皇時代的歷法規定:一年的天數為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這說明:分數在我國很早就出現了,並且用於社會生產和生活。
[編輯本段]意義
一個物體,一個圖形,一個計量單位,都可看作單位「1」。把單位「1」平均分成幾份,表示這樣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在分數里,表示把單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的叫做分母,表示有這樣多少份的叫做分子;其中的一份叫做分數單位。
分數的發展歷史
分子與分母同時乘或除以一個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這就是分數的基本性質。
算籌是中國古代的計算工具,真正意義上的中國古代數學體系形成於自西漢至南北朝的三、四百年期間。《算數書》成書於西漢初年,是傳世的中國最早的數學專著,它是1984年由考古學家在湖北江陵張家山出土的漢代竹簡中發現的。《周髀算經》編纂於西漢末年,它雖然是一本關於「蓋天說」的天文學著作,但是包括兩項數學成就——(1)勾股定理的特例或普遍形式(「若求邪至日者,以日下為句,日高為股,句股各自乘,並而開方除之,得邪至日。」——這是中國最早關於勾股定理的書面記載);(2)測太陽高或遠的「陳子測日法」。
《九章算術》在中國古代數學發展過程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經過許多人整理而成,大約成書於東漢時期。全書共收集了246個數學問題並且提供其解法,主要內容包括分數四則和比例演算法、各種面積和體積的計算、關於勾股測量的計算等。在代數方面,《九章算術》在世界數學史上最早提出負數概念及正負數加減法法則;現在中學講授的線性方程組的解法和《九章算術》介紹的方法大體相同。注重實際應用是《九章算術》的一個顯著特點。該書的一些知識還傳播至印度和阿拉伯,甚至經過這些地區遠至歐洲。
九章算術》標志以籌算為基礎的中國古代數學體系的正式形成。
中國古代數學在三國及兩晉時期側重於理論研究,其中以趙爽與劉徽為主要代表人物。
趙爽學術成就體現於對《周髀算經》的闡釋。在《勾股圓方圖注》中,他還用幾何方法證明了勾股定理,其實這已經體現「割補原理」的方法。用幾何方法求解二次方程也是趙爽對中國古代數學的一大貢獻。三國時期魏人劉徽則注釋了《九章算術》,其著作《九章算術注》不僅對《九章算術》的方法、公式和定理進行一般的解釋和推導,而且系統地闡述了中國傳統數學的理論體系與數學原理,並且多有創造。其發明的「割圓術」(圓內接正多邊形面積無限逼近圓面積),為圓周率的計算奠定了基礎,同時劉徽還算出圓周率的近似值——「3927/1250(3.1416)」。他設計的「牟合方蓋」的幾何模型為後人尋求球體積公式打下重要基礎。在研究多面體體積過程中,劉徽運用極限方法證明了「陽馬術」。另外,《海島算經》也是劉徽編撰的一部數學論著。
南北朝是中國古代數學的蓬勃發展時期,計有《孫子算經》、《夏侯陽算經》、《張丘建算經》等算學著作問世。
祖沖之、祖暅父子的工作在這一時期最具代表性。他們著重進行數學思維和數學推理,在前人劉徽《九章算術注》的基礎上前進了一步。根據史料記載,其著作《綴術》(已失傳)取得如下成就:①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後第六位,得到3.1415926<π<3.1415927,並求得π的約率為22/7,密率為355/113,其中密率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內的最佳值;歐洲直到16世紀德國人鄂圖(Otto)和荷蘭人安托尼茲(Anthonisz)才得出同樣結果。②祖暅在劉徽工作的基礎上推導出球體體積公式,並提出二立體等高處截面積相等則二體體積相等(「冪勢既同則積不容異」)定理;歐洲17世紀義大利數學家卡瓦列利(Cavalieri)才提出同一定理……祖氏父子同時在天文學上也有一定貢獻。
隋唐時期的主要成就在於建立中國數學教育制度,這大概主要與國子監設立算學館及科舉制度有關。在當時的算學館《算經十書》成為專用教材對學生講授。《算經十書》收集了《周髀算經》、《九章算術》、《海島算經》等10部數學著作。所以當時的數學教育制度對繼承古代數學經典是有積極意義的。
公元600年,隋代劉焯在制訂《皇極歷》時,在世界上最早提出了等間距二次內插公式;唐代僧一行在其《大衍歷》中將其發展為不等間距二次內插公式。
從公元11世紀到14世紀的宋、元時期,是以籌算為主要內容的中國古代數學的鼎盛時期,其表現是這一時期涌現許多傑出的數學家和數學著作。中國古代數學以宋、元數學為最高境界。在世界范圍內宋、元數學也幾乎是與阿拉伯數學一道居於領先集團的。
賈憲在《黃帝九章演算法細草》中提出開任意高次冪的「增乘開方法」,同樣的方法至1819年才由英國人霍納發現;賈憲的二項式定理系數表與17世紀歐洲出現的「巴斯加三角」是類似的。遺憾的是賈憲的《黃帝九章演算法細草》書稿已佚。 秦九韶是南宋時期傑出的數學家。1247年,他在《數書九章》中將「增乘開方法」加以推廣,論述了高次方程的數值解法,並且例舉20多個取材於實踐的高次方程的解法(最高為十次方程)。16世紀義大利人菲爾洛才提出三次方程的解法。另外,秦九韶還對一次同餘式理論進行過研究。
李冶於1248年發表《測圓海鏡》,該書是首部系統論述「天元術」(一元高次方程)的著作,在數學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尤其難得的是,在此書的序言中,李冶公開批判輕視科學實踐活動,將數學貶為「賤技」、「玩物」等長期存在的士風謬論。
公元1261年,南宋楊輝(生卒年代不詳)在《詳解九章演算法》中用「垛積術」求出幾類高階等差級數之和。公元1274年他在《乘除通變本末》中還敘述了「九歸捷法」,介紹了籌算乘除的各種運演算法。公元1280年,元代王恂、郭守敬等制訂《授時歷》時,列出了三次差的內插公式。郭守敬還運用幾何方法求出相當於現在球面三角的兩個公式。
公元1303年,元代朱世傑(生卒年代不詳)著《四元玉鑒》,他把「天元術」推廣為「四元術」(四元高次聯立方程),並提出消元的解法,歐洲到公元1775年法國人別朱(Bezout)才提出同樣的解法。朱世傑還對各有限項級數求和問題進行了研究,在此基礎上得出了高次差的內插公式,歐洲到公元1670年英國人格里高利(Gregory)和公元1676一1678年間牛頓(Newton)才提出內插法的一般公式。
14世紀中、後葉明王朝建立以後,統治者奉行以八股文為特徵的科舉制度,在國家科舉考試中大幅度消減數學內容,於是自此中國古代數學便開始呈現全面衰退之勢。
明代珠算開始普及於中國。1592年程大位編撰的《直指演算法統宗》是一部集珠算理論之大成的著作。但是有人認為,珠算的普及是抑制建立在籌算基礎之上的中國古代數學進一步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於演算天文歷法的需要,自16世紀末開始,來華的西方傳教士便將西方一些數學知識傳入中國。數學家徐光啟向義大利傳教士利馬竇學習西方數學知識,而且他們還合譯了《幾何原本》的前6卷(1607年完成)。徐光啟應用西方的邏輯推理方法論證了中國的勾股測望術,因此而撰寫了《測量異同》和《勾股義》兩篇著作。鄧玉函編譯的《大測》〔2卷〕、《割圓八線表》〔6卷〕和羅雅谷的《測量全義》〔10卷〕是介紹西方三角學的著作。
此外在數學方面鮮有較大成就取得,中國古代數學自此便衰落了。
數學知識的原始積累
數學知識伴隨著人類文明的產生而起源,並率先在幾個文明古國開始了漫長的原始積累過程,人類的祖先為我們留下了珍貴的、可供研究的原始資料,最著名的古埃及象形文字紙草書和巴比倫楔形文字泥板書,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古埃及數學和巴比的水平,它們被視為人類早期數學知識積累的代表。
古埃及紙草書,是用尼羅河流域沼澤地水生植物的莖皮壓制、粘連成紙草卷,用天然塗料液書寫而成的。有兩份紙草書直接書寫著數學內容。一份叫做「莫斯科紙草」,大約出自公元前1850年左右,它包括25個數學問題。這份紙草書於1893年被俄國人戈蘭尼采夫買得,也稱之為「戈蘭尼采夫紙草」,現藏莫斯科美術博物館。另一份叫做「萊因特紙草」,大約成書於公元前1650年左右,開頭寫有:「獲知一切奧秘的指南」的字樣,接著是作者阿默士從更早的文獻中抄下來的85個數學問題。這份紙草書於1858年被格蘭人萊因特購得,後為博物館收藏。這兩份草書是我們研究古埃及數學的重要資料,其內容豐富,記述了古埃及的記數法、整數四則運算、單位分數的獨特用法、試位法、求幾何圖形的面積、體積問題,以及數學在生產、生活初中中的應用問題。
古巴比倫泥板書,是用截面呈三角形的利器作筆,在將干未乾的膠泥板上刻寫而成的,由於字體為楔形筆劃,故稱之為楔形文字泥板,從19世紀前期至今,相繼出土了這種泥板有50萬塊之多。它們分別屬於公元前2100年蘇美爾文化末期,公元前1790年至公元前1600年間漢莫拉比時代和公元前600年至公元300年間新巴比倫帝國及隨後的波斯、塞流西得時代。其中,大約有300至400塊是數學泥板,數學泥板中又以數表居多,據信這些數學表是用來運算和解題的。這些古老的泥板,現在散藏於世界各地許多博物館,並且被一一編號,成為我們研究巴比倫數學最可靠的資料。巴比倫數學從整體上講比古埃及數學高明,古巴比倫人採用60進位制記數法,並計算出倒數表、平方表、立方表、平方根表和立方根表,其中2的平方根近似為1.414213...。巴比倫的代數有相當水平,他們用語言文字敘述方程問題及其解法,常用特殊的「長」、「寬」、「面積」等字眼表示未知量,除求解二次、三次方程的問題之外,也有一些數論性質的問題。巴比倫的幾何似乎沒有古埃及的幾何那麼重要,只是收羅了一些計算簡單圖形的面積、體積的法則,也許他們只是在解決實際問題時才搞點幾何。此外,巴比倫數學中有很明顯的商業、農業和天文的應用背景。
我們可以說,在人類早期數學知識積累過程中,由於計數物件的需要,產生了自然數,隨著記數法的產生和發展,逐漸形成了運算,導致算術的產生;由於計量實物的需要,產生了簡單的幾何,隨著農業、建築業、手工業及天文觀測的發展,逐漸積累了有關這些的基本性質和相互關系的經驗知識,於是幾何學萌芽了;由於商業計算、工程計算、天文的需要,在算術計算技巧的基礎上,逐漸積累起代數學基本知識。但是,在這個階段上,直到公元前6世紀,無論如何也找不到我們今天所謂的「理性的數學」,而只是一種初級的「經驗的數學」。
表示一個多位數字時,採用十進位值制,各位值的數目從左到右排列,縱橫相間〔法則是:一縱十橫,百立千僵,千、十相望,萬、百相當〕,並以空位表示零。算籌為加、減、乘、除等運算建立起良好的條件。
在幾何學方面《史記.夏本記》中說夏禹治水時已使用了規、矩、准、繩等作圖和測量工具,並早已發現「勾三股四弦五」這個勾股定理〔西方稱畢氏定理〕的特例。戰國時期,齊國人著的《考工記》匯總了當時手工業技術的規范,包含了一些測量的內容,並涉及到一些幾何知識,例如角的概念。
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也促進了數學的發展,一些學派還總結和概括出與數學有關的許多抽象概念。著名的有《墨經》中關於某些幾何名詞的定義和命題,例如:「圓,一中同長也」、「平,同高也」等等。墨家還給出有窮和無窮的定義。《莊子》記載了惠施等人的名家學說和桓團、公孫龍等辯者提出的論題,強調抽象的數學思想,例如「至大無外謂之大一,至小無內謂之小一」、「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等。這些許多幾何概念的定義、極限思想和其他數學命題是相當可貴的數學思想,但這種重視抽象性和邏輯嚴密性的新思想未能得到很好的繼承和發展。
此外,講述陰陽八卦,預言吉凶的《易經》已有了組合數學的萌芽,並反映出二進制的思想。
漢唐初創時期
這一時期包括從秦漢到隋唐1000多年間的數學發展,所經歷的朝代依次為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
秦漢是中國古代數學體系的形成時期。為使不斷豐富的數學知識系統化、理論化,數學方面的專書陸續出現。
西漢末年〔公元前一世紀〕編纂的天文學著作《周髀算經》在數學方面主要有兩項成就:(1)提出勾股定理的特例及普遍形式;(2)測太陽高、遠的陳子測日法,為後來重差術的先驅。此外,還有較復雜的開方問題和分數運算等。
《九章算術》是一部經幾代人整理、刪補和修訂而成的古代數學經典著作,約成書於東漢初年〔公元前一世紀〕。全書採用問題集的形式編寫,共收集了246個問題及其解法,分屬於方田、粟米、衰分、少廣、商功、均輸、盈不足、方程和勾股九章。主要內容包括分數四則和比例演算法、各種面積和體積的計算、關於勾股測量的計算等。在代數方面,《方程》章中所引入的負數概念及正負數加減法法則,在世界數學史上都是最早的記載;書中關於線性方程組的解法和現在中學講授的方法基本相同。就《九章算術》的特點來說,它注重應用,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形成了以籌算為中心的數學體系,對中國古算影響深遠。它的一些成就如十進位值制、今有術、盈不足術等還傳到印度和阿拉伯,並通過這些國家傳到歐洲,促進了世界數學的發展。
魏晉時期中國數學在理論上有了較大的發展。其中趙爽和劉徽的工作被認為是中國古代數學理論體系的開端。趙爽是中國古代對數學定理和公式進行證明的最早的數學家之一,對《周髀算經》做了詳盡的注釋。劉徽注釋《九章算術》,不僅對原書的方法、公式和定理進行一般的解釋和推導,且在論述過程中多有創新,更撰寫《海島算經》,應用重差術解決有關測量的問題。劉徽其中一項重要的工作是創立割圓術,為圓周率的研究工作奠定理論基礎和提供了科學的演算法。
南北朝時期的社會長期處於戰爭和分裂狀態,但數學的發展依然蓬勃。《孫子算經》、《夏侯陽算經》、《張丘建算經》就是這個時期的作品。《孫子算經》給出「物不知數」問題,導致求解一次同餘組問題;《張丘建算經》的「百雞問題」引出三個未知數的不定方程組問題。 祖沖之、祖日桓父子的工作在這一時期最具代表性,他們在《九章算術》劉徽注的基礎上,將傳統數學大大向前推進了一步,成為重視數學思維和數學推理的典範。他們同時在天文學上也有突出的貢獻。其著作《綴術》已失傳,根據史料記載,他們在數學上主要有三項成就:(1)計算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後第六位,得到3.1415926 <π< 3.1415927,並求得π的約率為22/7,密率為355/113;(2)得到祖 日桓定理〔冪勢既同,則積不容異〕並得到球體積公式;(3)發展了二次與三次方程的解法。
唐朝在數學教育方面有長足的發展。656年國子監設立算學館,設有算學博士和助教,由太史令李淳風等人編纂注釋《算經十書》〔包括《周髀算經》、《九章算術》、《海島算經》、《孫子算經》、《張丘建算經》、《夏侯陽算經》、《緝古算經》、《五曹算經》、《五經算術》和《綴術》〕,作為算學館學生用的課本。對保存古代數學經典起了重要的作用。
宋元全盛時期
唐朝亡後,五代十國仍是軍閥混戰的繼續,直到北宋王朝統一了中國,農業、手工業、商業迅速繁榮,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從公元十一世紀到十四世紀〔宋、元兩代〕,籌算數學達到極盛,是中國古代數學空前繁榮,碩果累累的全盛時期。這一時期出現了一批著名的數學家和數學著作,列舉如下:賈憲的《黃帝九章演算法細草》〔11世紀中葉〕,劉益的《議古根源》〔12世紀中葉〕,秦九韶的《數書九章》〔1247〕,李冶的《測圓海鏡》〔1248〕和《益古演段》〔1259〕,楊輝的《詳解九章演算法》〔1261〕、《日用演算法》〔1262〕和《楊輝演算法》〔1274-1275〕,朱世傑的《算學啟蒙》〔1299〕和《四元玉鑒》〔1303〕等等。
高次方程數值解法; 天元術與四元術,即高次方程的立法與解法,是中國數學史上首次引入符號,並用符號運算來解決建立高次方程的問題;
大衍求一術,即一次同餘式組的解法,現在稱為中國剩餘定理;
招差術和垛積術,即高次內插法和高階等差級數求和。
另外,其他成就包括勾股形解法新的發展、解球面直角三角形的研究、縱橫圖〔幻方〕的研究、小數〔十進分數〕具體的應用、珠算的出現等等。
這一時期民間數學教育也有一定的發展,以及中國和伊斯蘭國家之間的數學知識的交流也得到了發展。

④ 分數的意義是什麼

分數的意義和性質

(一)教學目標

1. 知道分數是怎樣產生的,理解分數的意義,明確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2. 認識真分數和假分數,知道帶分數是一部分假分數的另一種書寫形式,能把假分數化成帶分數或整數。
3. 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會比較分數的大小。
4. 理解公因數與最大公因數、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能找出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與最小公倍數,能比較熟練地進行約分和通分。
5. 會進行分數與小數的互化。

(二)教材說明和教學建議

教材說明
1. 本單元內容的結構及其地位作用。

本單元是學生系統學習分數的開始。內容包括:分數的意義、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真分數與假分數,分數的基本性質,最大公因數與約分,最小公倍數與通分以及分數與小數的互化。

學生在三年級上學期的學習中,已藉助操作、直觀,初步認識了分數(基本是真分數),知道了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簡單的分數,會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以及同分母分數的大小。還學習了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在本學期,又學習了因數、倍數等概念,掌握了2、3、5的倍數的特徵。這些,都是本單元學習的重要基礎。

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將引導學生在已有的基礎上,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概括出分數的意義,比較完整地從分數的產生,從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等方面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進而學習並理解與分數有關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約分、通分以及分數與小數互化的技能。
這些知識在後面系統學習分數四則運算及其應用時都要用到。因此,學好本單元的內容是順利掌握分數四則運算並學會應用分數知識解決一系列實際問題的必要基礎。

本單元的內容分為六節,各節的內容的編排體系及其內在聯系如下圖所示。

從上面的圖示,不難看出六節教材的內容所具有的內在邏輯聯系。

首先,第1節分數的意義和第3節分數的基本性質,是整個單元教學內容的主幹,也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第2節真分數與假分數是分數意義即分數概念的引申;第 4節約分、第5節通分則是分數基本性質的運用。最後一節溝通了分數與小數在表現形式上的相互聯系,得出了分數與小數的互化方法。整個單元的內容,大體上顯現出由概念到性質,再到方法、技能的遞進發展關系。

其次,在第1節里,分數的意義是學習的重點。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這里引入了兩個新的概念,即單位「1」與分數單位。至於分數的產生、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則是從分數的現實來源和數學內部來源兩方面來幫助學生深化對分數的認識。

在第2節里,先通過三道例題,引入真分數、假分數、帶分數三個概念,再通過例4,解決把假分數化成帶分數或整數的問題。

在第3節里,先通過例1,得出分數基本性質,然後通過例2,在運用的過程中加以鞏固。

在第4、5節里,先引入公因數與最大公因數,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的概念,再討論求最大公因數、最小公倍數的方法,然後在此基礎上,引入約分、通分的概念和方法。

顯然,在第2、3、4、5節內部,同樣顯現出由概念到方法的邏輯關系。

2. 本單元教材的編寫特點。

與原教材相比,本單元教材的主要改進有以下幾點。

(1)多側面地展現了分數的來源。

在小學數學里,認識分數是小學生數概念的一次重要擴展。考慮到分數概念比較重要,又比較抽象,有必要通過揭示產生分數的現實背景,來幫助學生形成分數概念,理解它的含義。

從現實的角度來看,數是用來表示量的。5隻兔、5個人,這些量的共同特徵,可以用自然數5來表示。也就是說自然數是一個量(兔、人)與另一個作為單位的量(1隻兔、1個人)的比。

現實世界中存在的量,除了上面例舉的,由一些單位量合成的,可以用自然數表示多少的量之外,還存在著許多可以分割的,無法用自然數表示的量。例如,用一根作為單位長的木棒(米尺)去量一條線段AB的長,量了3次還有一段PB剩餘。

這時,運用自然數就只能粗略地說,這條線段長3米多一點。要更精確一些,就必須把度量單位等分成更小的單位,來度量餘下的那條線段。比如把1米一分為四,則每等份叫做「四分之一」米,記做1/4米。這就引入了形如1/n(n為大於1的自然數)的分數。假如使用度量單位14米去量圖中剩下的一條線段PB,量了3次恰巧量盡,那麼PB的長就是「3個1/4」,記作3/4米,這樣就又引入了形如m/n(n為大於1的自然數,m為自然數)的分數。歷史上,分數正是為了比較精確地測量這類可以分割的量而引入的。

從數學的角度來看,分數的引入是為了解決在整數集合里除法不是總能實施的矛盾。比如,2÷3在整數范圍內不能計算,引入分數就能記作2÷3=2/3。當然,這種抽象的表示方法也有它的實際意義。例如把2塊餅平均分給3個人,每人分得2/3塊餅。

在本單元的第1節里,教材首先從歷史的角度,從現實生活中等分量的需要出發,生動形象地展示了分數的現實來源。

在引出分數概念之後,教材又通過分蛋糕、分月餅的實例,抽象出分數與除法的關系,使學生初步感悟,有了分數,就能解決整數除法除不盡的矛盾。這實際上是從數學內部發展的角度,揭示了分數的來源。

這就為拓寬學生的認識,加深對分數的理解,提供了較為豐富的教學素材。

(2)約數、倍數的有關知識與分數的相關知識結合起來教學。
我們知道,在小學數學中,約數、倍數的有關知識的學習,主要是為學習分數服務的。但在以往的教材中,兩者各自獨立成章,學完後,學生還不知道學了公因數、公倍數與最大公因數、最小公倍數有什麼用,只能對一組組整數單純地練習求它們的最大公因數或最小公倍數。而且,這些知識集中在一個單元里,概念多,而且抽象,不利於分散難點,逐步消化,也不利於認識的螺旋上升。

現在,把公因數、最大公因數的內容安排在討論約分之前教學;把公倍數、最小公倍數的內容安排在引進通分之前學習。從而將兩部分知識緊密結合起來,學了就用,既能減少單純的枯燥練習,節省教學時間,又有利於整除性知識的教學改革。為了配合這一改革,約分與通分不再合成一節,而是公因數、最大公因數與約分編為一節,公倍數、最小公倍數與通分編為一節。

(3)關注數學的抽象過程,從現實問題情境引出數學問題,得出數學知識。

在本單元中,無論是公因數與最大公因數、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的引入,還是約分、通分的給出,教材都創設了適當的現實問題情境,進而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學的概念,得出數學的方法。這些數學知識,還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部分內容作了適當的精簡處理或編排調整。

本單元中,比較重要的內容精簡處理與編排調整,在前面揭示單元內容結構與聯系的圖示中,已有所顯示。這里,再擇要作些說明。

其一,分數大小比較,不在第1節中單列一段,而是充分利用前面學習分數初步認識時打下的基礎,把有關內容與通分結合在一起學習。這樣既進一步簡化了第1節的內容,也有利於發揮學習的正向遷移作用。

其二,刪去了原來第2節中把整數或帶分數化成假分數的內容。這是因為根據課程標准,今後的分數運算中將不含帶分數,所以無須再掌握把整數或帶分數化成假分數的技能。考慮到把假分數化成帶分數,容易看出這個假分數的大小在哪兩個整數之間,從而有利於數感的形成;把能化成整數的假分數化成整數,是化簡某些計算結果的需要。所以,把假分數化成帶分數或整數的內容,仍然保留,但也作了簡化,合在一個例題中予以解決。

教學建議

1. 充分利用教材資源,用好直觀手段。

如前介紹,本單元教材在加強數學與現實世界的聯繫上作了不少努力,同時,教材還運用了多種形式的直觀圖示,數形集合,展現了數學概念的幾何意義。從而為教師與學生提供了較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教學時,應充分利用這些資源,以發揮形象思維和生活體驗對於抽象思維的支持作用。

本單元的特點之一就是概念較多,且比較抽象。而小學高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他們的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還需要直觀形象思維的支撐。因此,在引入新的數學概念時,適當加大思維的形象性,化抽象為具體、為直觀,對於順利開展教學來說,是十分必要的。所謂化抽象為具體,就是通過具體的現實情境,調動學生相關生活經驗來幫助理解。所謂化抽象為直觀,就是運用適當的圖形、圖示來說明數學概念的含義,這是小學數學最常用的也是最主要的直觀教學手段。

2. 及時抽象,在適當的抽象水平上,建構數學概念的意義。

為了搞好本單元的教學,在加強直觀教學的同時,還要重視及時抽象,不能聽任學生的認識停留在直觀水平上。否則,同樣會妨礙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例如:比較1/3與1/2的大小,有學生回答,不一定誰大誰小,要看他們分的那個圓,哪個大,由此得出1/3可能比1/2大,也可能比1/2小,還可能和1 /2相等。造成這種錯誤認識的主要原因,就在於過分依賴直觀,而沒有及時抽象。因此,在充分展開直觀教學,讓學生獲得足夠的感性認識基礎上,要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由實例、圖示加以概括,建構概念的意義。

3. 揭示知識與方法的內在聯系,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方法。

在本單元中,約分與通分、假分數化為帶分數或整數、分數與小數的互化的方法,都是必須掌握的。這些方法看似頭緒較多,但若歸結為基礎知識,就是揭示相關知識與方法的聯系,就比較容易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方法。以約分與通分為例,它們都是分數基本性質的應用。盡管約分時分子、分母同除以一個適當的數,通分時分子、分母同乘一個適當的數,但它們都是依據分數的基本性質,使分數的大小保持不變。因此,教學時不宜就方法論方法,而應凸顯得出方法的過程,使學生明白操作方法背後的算理。這樣就能依靠理解掌握方法,而不是依賴記憶學會操作。

4. 這部分內容可以用20課時進行教學。

⑤ 分數的含義是什麼

分數單位
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分數。表示這樣的一份的數叫分數單位

定義
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分母表示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分子表示取了其中的幾份。

1 →分子
—→分數線
2 →分母
分數中間的一條橫線叫做分數線,分數線上面的數叫做分子,分數線下面的數叫做分母。

起源
分數在我們中國很早就有了,最初分數的表現形式跟現在不一樣。後來,印度出現了和我國相似的分數表示法。再往後,阿拉伯人發明了分數線,分數的表示法就成為現在這樣了。

產生

人類歷史上最早產生的數是自然數(正整數),以後在度量和均分時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數的結果,這樣就產生了分數。

分類

分數一般包括:真分數,假分數,帶分數.

真分數小於1.

假分數大於1,或者等於1.

帶分數大於1而又是最簡分數.帶分數是由一個整數和一個真分數組成的。

注意
①分母和分子中不能有0,否則無意義。
②分數中不能出現無理數(如2的平方根),否則就不是分數。
產生
人類歷史上最早產生的數是自然數(正整數),以後在度量和均分時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數的結果,這樣就產生了分數。
③判斷一個分數是否能變成有限小數:一、先要看它是不是最簡分數。二、如果分母是2或5的倍數(不含其他任何數),就能變成有限小數

歷史

在歷史上,分數幾乎與自然數一樣古老。早在人類文化發明的初期,由於進行測量和均分的需要,引入並使用了分數。
在許多民族的古代文獻中都有關於分數的記載和各種不同的分數制度。早在公元前2100多年,古代巴比倫人(現處伊拉克一帶)就使用了分母是60的分數。
公元前1850年左右的埃及算學文獻中,也開始使用分數。
我國春秋時代(公元前770年~前476年)的《左傳》中,規定了諸侯的都城大小:最大不可超過周文王國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可超過五分之一,小的不可超過九分之一。秦始皇時代的歷法規定:一年的天數為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這說明:分數在我國很早就出現了,並且用於社會生產和生活。

意義
一個物體,一個圖形,一個計量單位,都可看作單位「1」。把單位「1」平均分成幾份,表示這樣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在分數里,表示把單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的叫做分母,表示有這樣多少份的叫做分子;其中的一份叫做分數單位。

⑥ 分數的歷史和由來是什麼

分數的由來:

分數的歷史,得從三千多年前的埃及說起。

三千多年前,古埃及為了在不能分得整數的情況下表示數,用特殊符號表示分子為1的分數。兩千多年前,中國有了分數,但是,秦漢時期的分數的表現形式不一樣,印度出現了和我國相似的分數表示法,再往後,阿拉伯人發明了分數線,今天分數的表示法就由此而來。

分數計算方法:

1、分數約分的步驟方法:

(1)將分子分母分解因數。

(2)找出分子分母公因數。

(3)消去非零公因數。

2、分數的乘法運算:

(1)分數乘整數,分母不變,分子乘整數,最後能約分的要約分。

(2)分數乘分數,用分子乘分子,用分母乘分母,最後能約分的要約分。

⑦ 分數的起源和發展歷史是怎麼樣的

分數的由來:

分數的歷史,得從三千多年前的埃及說起。

三千多年前,古埃及為了在不能分得整數的情況下表示數,用特殊符號表示分子為1的分數。兩千多年前,中國有了分數,但是,秦漢時期的分數的表現形式不一樣。印度出現了和我國相似的分數表示法。再往後,阿拉伯人發明了分數線,今天分數的表示法就由此而來。

分數計算方法:

分數乘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都是(求幾個相同加數和的簡便運算)。

分數乘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一個數與分數相乘,可以看作是求這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分數乘法是一種數學運算方法,分數的分子與分子相乘,分母與分母相乘,能約分的要先約分,分子能不能和分母乘,做第一步時,就要想一個數的分子和另一個數的分母能不能約分(0除外)。

⑧ 分數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分數的意義是將一樣東西分成某個數例如5,那就是分母,分子就是5裏你拿了1分,就是五分之一懂了嗎

⑨ 分數的由來是什麼

分數的由來是

分數的歷史,得從三千多年前的埃及說起。

三千多年前,古埃及為了在不能分得整數的情況下表示數,用特殊符號表示分子為1的分數。兩千多年前,中國有了分數,但是,秦漢時期的分數的表現形式不一樣。印度出現了和我國相似的分數表示法。再往後,阿拉伯人發明了分數線,今天分數的表示法就由此而來。

分數注意事項

1、分母一定不能為0,因為分母相當於除數。否則等式無法成立,分子可以等於0,因為分子相當於被除數。相當於0除以任何一個數,不論分母是多少,答案都是0。

2、分數中的分子或分母經過約分後不能出現無理數(如2的平方根),否則就不是分數。

3、一個最簡分數的分母中只有2和5兩個質因數就能化成有限小數;如果最簡分數的分母中只含有2和5以外的質因數那麼就能化成純循環小數;如果最簡分數的分母中既含有2或5兩個質因數也含有2和5以外的質因數那麼就能化成混循環小數。

閱讀全文

與了解分數的歷史意義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2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