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碭山縣城歷史多久了

碭山縣城歷史多久了

發布時間:2022-02-04 01:12:54

❶ 碭山縣的歷史沿革

公元前286年前時屬宋國。
秦昭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86年),齊國滅宋國,改屬齊國。
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燕國樂毅率燕、秦、趙、魏、韓五國聯軍攻齊,齊國戰敗原宋國領土歸屬魏國。

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年),滅魏國,置碭郡(治碭縣,今永城市芒山鎮),為三十六郡之一,在縣境設下邑縣。
漢王元年(前206年)四月,今縣境仍設下邑縣(治今縣城東毛李庄),屬項羽西楚國(都彭城,今徐州市)碭郡(治碭縣,今永城市芒山鎮)。
漢高祖五年(前202年)正月,碭郡改屬彭越的梁國(國都為定陶)。六年春,隨碭郡歸漢。十一年三月丙寅,隨碭郡改屬劉恢梁(都睢陽,今商丘南)。高後七年(前181年)二月,改屬呂產的呂國。八年八月,改屬梁國。後九月,碭郡歸漢。漢文帝前元二年(前178年)二月乙卯,碭郡改屬劉楫梁國。十二年,復為劉武梁國(都睢陽,今商丘南)。元封五年(前106年)四月,梁國改屬豫州刺史部。
新莽時(9年),改梁國為陳定郡,碭縣改為節碭縣(今永城市芒山鎮),改下邑縣為下治縣(今碭山縣城東),仍屬豫州刺史部。
東漢章帝建初四年(79年),復碭郡(仍治碭城,今永城市芒山鎮),下邑縣改名夏邑縣(仍治下邑故城,今碭山縣城東),屬豫州(治譙,今亳州市)。建初四年(79年),梁國遷都下邑故城(今碭山縣城東),夏邑縣屬之。三國(魏)革梁國,屬徐州。
三國延康元年(220年)十月,曹魏代漢,今縣境仍設夏邑縣(治今碭山縣城東),屬豫州(初治譙,後多次移治)梁郡(治夏邑,今碭山縣東1公里毛李庄)。青龍四年(236年),夏邑縣(治碭山縣東)兼梁國國都。
晉武帝泰始元年(265年),復梁國,碭縣並入下邑縣(治今碭山縣城東)。
南北朝宋時,復置碭縣(治今永城市芒山鎮),南齊(479年)廢。
北魏孝昌元年(525年)夏邑縣移治今河南夏邑;二年(526年),置碭郡、碭縣。碭郡治所在原下邑城(今碭山縣城東),碭縣治所魯城(今永城市芒山鎮)。北齊(555年)廢碭郡、碭縣,置安陽縣(治今永城市芒山鎮)。
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改安陽縣為碭山縣(治今永城市芒山鎮),隋大業六年(610年)割彭城、瞧陽二郡之地置永城縣,原碭山縣城(今芒山鎮)劃歸永城,碭山縣治所遷至今碭山縣城東,芒碭山以北為碭山縣轄區。
唐,碭山縣(治今碭山縣城東)屬瞧陽郡。光化二年(899年),朱全忠以碭山、單父、虞城、曹州之成武,表置輝州。後唐碭山縣屬單州。
宋,碭山縣(治今碭山縣城)屬單州。
金興定元年(1217年),碭山縣改屬歸德府(今河南省商丘市)。興定五年升永城縣為永州,轄下邑、碭山、酇三縣,芒碭山一帶屬碭山縣(治今碭山縣城)轄 ,宋理宗紹定年間(1228—1233年)碭山縣(治今碭山縣城東)為洪水盪沒,遷治所至芒碭山南麓保安鎮(今芒山鎮柿園村)。
元憲宗七年(1257年),復置碭山縣(治今碭山縣城東),還舊地屬東平路。元至元二年(1265年),降永州為永城縣,芒碭山一帶再屬永城縣。是年,碭山縣並入單父縣,至元三年,復置碭山縣(治今碭山縣城東),屬濟州,八年,屬濟寧路。
明洪武四年(1371年),碭山縣隨徐州改屬中書省。六年九月,改臨濠府為中立府(治中立縣,由鍾離縣改)。七年八月,中立府改為鳳陽府(治臨淮縣,由中立縣改)。八年十月,鳳陽府徙治鳳陽縣(今府城鎮)。十三年正月,鳳陽府直隸六部。十四年十一月,碭山縣改屬直隸六部徐州直隸州。永樂元年(1403年),直隸徐州直隸南京(今南京市),後改為南直隸,又稱直隸南京(仍治今南京市)。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水患,遷碭山縣治於小神集(今碭山縣城關鎮東南陳寨北門外小神集)。四十四年,復舊治(今碭山縣東毛李庄)。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改治舊城西1公里秦家堂(今城關鎮),二十八年竣工,為夯土磚堞城垣。
清雍正八年(1730年)升徐州為府,碭山縣屬徐州府。
民國元年(1912年)碭山縣屬江蘇省徐海道;民國22年屬江蘇行政督察銅山區;民國24年屬江蘇省行政督察第九區。
民國27年5月,日軍陷徐州。5月25日,陷碭城,日偽以徐州為中心的蘇皖邊區的1個市21個縣作為特區直接控制。7月,日偽碭山縣維持會成立。次年,成立偽縣政府。31年1月15日,改屬汪偽蘇淮特別行政區公署(駐今徐州市)。33年1月13日,改屬淮海省(仍駐徐州市)第三專區(駐碭山縣),轄碭山、蕭縣、豐縣3個縣。34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5日,國民黨接管汪偽碭山縣。
民國34年8月1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七縱五十八、五十九團在碭山縣(碭北)大隊配合下解放碭山縣城。8月13日,離碭。8月16日,碭山縣政府撤至碭北縣陳集、賈庄一帶;雪楓縣(永城)政府北撤至單縣、成武縣。不久,雪楓縣返回碭南地區。9月,碭山(碭北)、華山、單虞3個縣撤至單縣、成武、巨野縣一帶。11月,改設華碭縣,並於年底返回至碭山縣西北吳溜,蔡堂兩區地帶。36年7月,復建華山、碭山縣,屬豫皖蘇解放區三專區。12月2日,恢復碭南縣人民政府,屬三專區。
民國45年11月,碭山縣屬豫皖蘇三分區所轄;1949年元月,屬中原行政區商丘專署所轄;1949年10月,屬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宿縣專署。
1949年10月1日建國,碭山縣仍屬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宿縣專區。
1950年2月,碭山縣民主政府改稱碭山縣人民政府。
1952年11月15日,碭山縣劃歸江蘇省。
1953年3月6日,碭山縣改屬江蘇省徐州專區(駐徐州市)。
1955年2月21日,將碭山縣劃入安徽省宿縣專區。
1956年1月12日,撤銷宿縣專區,碭山縣改屬蚌埠專區。1月,碭山縣人民政府改稱碭山縣人民委員會。
1959年3月22日,撤銷蕭縣、碭山縣,組建蕭碭縣,屬蚌埠專區。
1961年4月7日,蕭碭縣改屬宿縣專區。12月15日,撤銷蕭碭縣,恢復碭山縣,仍屬宿縣專區。
1968年8月,碭山縣革命委員會成立。
1981年12月30日,碭山縣革命委員會改稱碭山縣人民政府。

❷ 碭山屬於哪個省哪個縣

碭山縣隸屬於安徽省宿州市。古稱下邑,位於安徽省最北端,地處皖、蘇、魯、豫四省七縣交界處,東南連本省蕭縣,由南到西部分別與河南省永城市、夏邑縣、虞城縣毗鄰;西北部與山東省單縣相連,東北部與江蘇省豐縣接壤。總面積1193平方千米。碭山縣下轄13個鎮。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碭山縣常住人口為765564人。
地名由來:
《漢書·地理志》:「碭山出文石」。《水經注》:「獲水又東逕碭縣故城北,秦立碭郡,蓋取山之名。」訓詁學家顏師古註:「以有碭山故名碭郡,碭,文石也,其山出焉,故以縣名。」《明史·地理志》:碭山縣「東南有碭山,其北有芒山。」《寰宇通志》:「碭山,在碭山縣東南七十里,縣之名取此。」
地理位置:
碭山縣東南連安徽省蕭縣,南部、西南部、西部分別與河南省永城市、夏邑縣、虞城縣接壤;西北部與山東省單縣,東北部與江蘇省豐縣毗鄰。介於北緯34°16′—34°39′,東經116°29′—116°38′之間,總面積119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碭山縣地勢平坦,系黃河沖積而成,境內中部略高,南北稍低。黃河故道以北海拔平均47.8米,以南海拔平均44米,縣西北最高處達海拔54.8米,縣東南最低處為40.4米,由於黃河屢次泛濫及改道,中小地勢起伏,崗、坡、窪相間。這種微域地形的地貌變化,使水、鹽重新分配,形成本縣的五種地貌類型。
歷史美譽:
碭山歷史悠久、資源富集,自秦置下邑縣,至今已有2200餘年建城史。碭山素有「世界梨都」美譽,被稱為「中國酥梨之鄉」。2010年4月被吉尼斯紀錄認定為世界最大的連片果園產區。是「中國武術之鄉」、「中國嗩吶之鄉」,是後梁開國皇帝朱溫故里。

❸ 安徽碭山歷史

碭山縣位於安徽省的最北端,蘇、魯、豫、皖4省7縣交界處。縣境處於北緯34°16'—34°39',東徑116°09'—116°38'。縣轄19個鄉鎮,386個行政村和11 個國營農林果場,縣域總面積1193平方公里,現有耕地91萬畝,總人口86.1萬,其中農業人口77萬。全縣水果面積75萬畝,因盛產聞名中外的碭山酥梨被譽為「中國梨都」。
碭山縣具有優越的交通優勢。東距徐州80公里,西接商丘70公里,西和西北距古都開封和水泊梁山僅有100 多公里,自古即為戰略要道。隴海鐵路、310 國道橫貫縣境中部,京九、京滬鐵路擦肩而過。公路四通八達,交通十分便捷,是徐淮地區的交通要道和物資集散地。碭山有近三千年的文明史。戰國屬楚,置碭邑。秦設碭郡及碭縣。漢屬梁,改碭縣為碭山縣,一直至今。

碭山縣以原境內有芒山、碭山而得名。這里是漢高祖劉邦斬蛇舉義之地,五代梁王朱溫故里,近代畫壇宗師齊白石祖籍;這里有明代大將薛顯墓,有留下李白足跡的宴嬉台,有遠近聞名的清真寺,有碧波盪漾的黃河故道,碭山以獨特的人文地理景觀而聞名遐邇。
在改革開放方針指導下,碭山縣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在新一屆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全縣上下搶抓機遇、銳意改革,全面實施「高效農業、民營突破、商貿搞活、 水果富縣」的發展戰略, 大力弘揚「團結奮進、務實創新、負重拼搏、振興碭山」的碭山精神,使各項工作步步登台階,年年有進展。1997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27.11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12.03億元,第二產業8.74億元,第三產業6.34億元。

以酥梨等水果生產為支柱產業的梨都大地正發生滄桑巨變。春來碭山是花的海洋,紅白紫黃,色彩斑斕,花團錦簇,爭奇斗妍,蔚為壯觀;秋來碭山是碩果滿園,葉綠枝垂,芳香遍地,人歡車鳴,綠洲果海,嘆為觀止。每年春天的「梨花節」,秋季的「金秋梨都行」活動吸引了國內外大批來賓前來旅遊、觀光、考察、投資。碭山正以昂揚的新姿煥發出無可限量的勃勃生機。

❹ 關於碭山的歷史,越多越好

碭山縣名,由芒碭山而來,漢高祖劉邦即起家於芒碭山,杯具的是,芒碭山卻在現在的行政區劃上劃給了永城,但是相關歷史還是可考的。
炎黃時期,河南芒碭山的碭湯氏家族就已經進駐安徽境內的碭山地區,並以開鑿紋石而聞名於世,因而碭山成為上古時期著名的採石場,黃帝曾到碭山巡視。有窮氏寒浞時期,碭湯氏家族歲商族酋領湯相土遷居到安徽淮北縣,因而在淮北縣保留有春秋時期的「碭田伯」、「碭張石」古墓。
晉代,碭山地區湯氏家族以制瓦名聞於世,在此地區出土的晉代湯氏瓦已成為文物。碭山縣湯氏因制瓦而富冠一方,成為當地名族,並在安徽碭山縣建起一座湯寨。
明嘉靖年朝廷國公爺經常途經此處,受到湯寨主的熱情款待,因而與湯寨主結為好友。國公爺帶湯寨主之子進京朝覲天子,稱湯寨主之子是自己的盟弟,於是嘉靖皇帝賜湯寨主之子為「二國公」。湯寨主出資為兒子建造了一座「湯二國公府」,今已成為當地名勝古跡,並從湯二國公府遺址挖掘出上馬石及一些古物。

歷史沿革:
春秋時期,陳國株林。
戰國時屬宋國,,改碭邑。後楚來宋改屬楚。
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年),滅魏國,置碭郡(治碭縣,今永城縣城芒山西麓),為三十六郡之一,在縣境設下邑縣。
漢王元年(前206年)四月,今縣境仍設下邑縣(治今碭山縣城東毛李庄),屬項羽西楚國(都彭城,今徐州市)碭郡(仍治故碭城)。
漢高祖五年(前202年)正月,碭郡改屬彭越的梁國(治今碭山縣城東毛李庄)。六年春,碭郡歸漢。十一年三月丙寅,碭郡改屬劉恢梁國(都睢陽,今商丘南)。高後七年(前181年)二月,改屬呂產的呂國.。八年八月,改屬梁國。後九月,碭郡歸漢。文帝前元二年(前178年)二月乙卯,碭郡改屬劉楫梁國。十二年,復為劉武梁國。元封五年(前106年)四月,梁國改屬豫州刺史部之。
新莽時(9年),改梁國為陳定郡,治所碭縣改為"節碭縣",改下邑縣為"下治縣",仍屬豫州刺史部。
東漢章帝建初四年(79年),復碭郡(仍治碭故城),下邑縣改名夏邑縣(仍治下邑故城),仍屬豫州(治譙,今亳州市區)。建初四年(79年),梁國遷都下邑故城,夏邑縣屬之.。三國(魏)革梁國,碭縣屬徐州。
三國延康元年(220年)十月,曹魏代漢,今縣境仍設夏邑縣(治今碭山縣東毛李庄),屬豫州(初治譙,後多次移治)梁郡(治夏邑,今碭山縣東1公里毛李庄)。青龍四年(236年),夏邑縣(仍治碭山縣東毛李庄)兼梁國國都。
晉武帝泰始元年(265年),復梁國,碭縣並入下邑縣。
南北朝宋時,復置碭縣,南齊(479年)廢。
北魏孝昌元年(525年)下邑縣移治今河南夏邑;二年(526年),置碭郡、碭縣。碭郡治年在原下邑城(今毛李庄處),碭縣治所魯城(其址查無考)。北齊(555年)廢碭郡、碭縣,置安陽縣。
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改安陽縣為碭山縣,隋大業六年(610年)割彭城、瞧陽二郡之地置永城縣,芒碭山以北為碭山縣轄區。
唐,碭山縣屬瞧陽郡。光化二年(899年)朱全忠以碭山、單父、虞城、曹州這域表置輝州。後唐碭山縣屬單州。
宋,屬單州。
金興定元年(1217年),碭山縣改屬歸德府(今河南省商丘市)。興定五年升永城縣為永州,轄下邑、碭山、郟三縣,芒碭山一帶又屬碭山縣轄 ,宋理宗紹定年間(1228—1233年)碭山縣為洪水盪沒,遷治年至保安鎮。
元憲宗七年(1257年),復置縣,還舊地屬東平路。元至元二年(1265年),降永州為永城縣,芒碭山一帶再屬永城縣。是年,碭山縣並入單父縣,至元三年,復置碭山縣,屬濟州,八年,屬濟寧路。
明洪武四年(1371年),碭山縣隨徐州改屬中書省。六年九月,改臨濠府為中立府(治中立縣,由鍾離縣改)。七年八月,中立府改為鳳陽府(治臨淮縣,由中立縣改)。八年十月,鳳陽府改鳳陽縣(今府城鎮)。十三年正月,鳳陽府直隸六部。十四年十一月,碭山縣改屬直隸六部徐州直隸州。永樂元年(1403年),直隸徐州直隸南京(今南京市),後改為南直隸,又稱直隸南京(仍治今南京市)。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水患,遷碭山縣治於小神集(今碭山縣城關鎮東南陳寨北門外小神集)。四十四年,復舊治(今碭山縣東毛李庄)。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改治舊城西1公里秦家堂(今城關鎮),二十八年竣工,為夯土磚堞城垣)。
清雍正八年(1730年)升徐州為府,碭山縣屬徐州府。
民國元年(1912年)碭山縣屬江蘇省徐海道;民國22年屬江蘇行政督察銅山區;民國24年屬江蘇省行政督察第九區。
民國27年5月,日軍陷徐州。5月25日,陷碭城,日偽以徐州為中心的蘇皖邊區的1個市21個縣作為特區直接控制。7月,日偽"碭山縣維持會"成立。次年,成立偽"縣政府"。31年1月15日,改屬汪偽"蘇淮特別行政區公署"(駐今徐州市)。33年1月13日,改屬"淮海省"(仍駐徐州市)"第三專區"(駐碭山縣),轄碭山,蕭縣,豐縣3個縣。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5日,國民黨接管汪偽碭山縣。
民國45年8月1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七縱五十八,五十九團在碭山縣(碭北)大隊配合下解放碭山縣城。8月13日,離碭。8月16日,碭山縣政府撤至碭北縣陳集,賈庄一帶;雪楓縣(碭南)政府北撤至單縣,成武縣。不久,雪楓縣返回碭南地區。9月,碭山(碭北),華山,單虞3個縣撤至單縣,成武,巨野縣一帶。11月,改設華碭縣,並於年底返回至碭山縣西北吳溜,蔡堂兩區地帶。36年7月,復建華山,碭山縣,屬豫皖蘇解放區三專區。12月2日,恢復碭南縣人民政府,屬三專區。
民國45年11月,碭山縣屬豫皖蘇三分區所轄;1949年元月,屬中原行政區商丘專署所轄;1949年10月,屬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宿縣專署。
1949年10月1日建國,碭山縣仍屬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宿縣專區。
1950年2月,碭山縣民主政府改稱碭山縣人民政府。
1952年11月15日,碭山縣劃歸江蘇省。
1953年3月6日,碭山縣改屬江蘇省徐州專區(駐徐州市)。
1955年2月21日,將碭山縣劃入安徽省宿縣專區。
1956年1月12日,撤銷宿縣專區,碭山縣改屬蚌埠專區。1月,碭山縣人民政府改稱碭山縣人民委員會。
1959年3月22日,撤銷蕭縣,碭山縣,組建蕭碭縣,屬蚌埠專區。
1961年4月7日,蕭碭縣改屬宿縣專區。12月15日,撤銷蕭碭縣,恢復碭山縣,仍屬宿縣專區。
1968年8月,碭山縣革命委員會成立。
1981年12月30日,碭山縣革命委員會改稱碭山縣人民政府,至今未變。現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

❺ 碭山縣的文化

安徽有三黃:黃山、黃梅戲、黃河道。歷史上的黃河多次泛濫改造,在碭山北部留下了一條長達62公里的故河道。故黃兩岸百姓喜愛習武,這里的雞、羊也愛爭斗。從周代開始,古碭郡就盛行鬥牛、斗雞、斗蛐蛐、斗馬、斗鴨、斗鵝、斗鵪鶉、斗狗、斗畫眉。到了西漢斗羊賽脫穎而出,並風靡三國時代,歷經三千年不衰,比著名的突尼西亞邊太基古城斗羊比賽還早二千年。
黃河故道地區的羊種小尾寒羊,生性好鬥,達官貴人和平民百姓都喜斗羊而樂此不疲。久而久之,已成為人們祈求風調雨順人丁無災的一種民俗活動。在《唐書·藝文志》一書中,唐代絲織工藝家、畫家竇師綸就在內庫畫本《斗羊》中畫出黃河故道斗羊時那章彩奇麗的壯觀場景。
碭山為國家級生態示範區,著名的中國梨都。由於歷史悠久,民俗文化運動繁富。幾千年的歷史孕育出多彩的梨鄉民俗文化:異彩紛呈的繪畫、刻字、剪紙等民間藝術,精美絕倫的印花布、柳條、蒲葦製品等民間工藝,曲調悠揚的四平調、琴書、嗩吶等民間曲藝,賞心悅目的高蹺、竹馬旱船、舞龍燈等民俗表演,熱鬧非凡的斗雞、斗羊、斗鵪鶉等民間競技,矯健剛勁的拳術、器械等武術表演,洋溢著濃郁的碭山韻味、梨都風情,成為開展生態旅遊良好的資源補充。 碭山梨花節(中國·碭山梨花旅遊暨民俗文化節)自1989年開始舉辦,至今已經成功舉辦了二十五屆。隨著綜合實力的增強以及旅遊資源的提升,碭山梨花節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國內知名並且兼具地方特色的文化盛宴,享譽海內外。2011年在北京舉行的第二屆中國節慶創新論壇暨2011中國品牌節會頒獎盛典上,碭山縣梨花旅遊暨民俗文化節被評為「全國十大人文節慶活動」、「中國最佳綠色人文旅遊節」。
風車呀,轉呀轉呀轉,這首耳熟能詳的旋律你還記得嗎?這個陪伴眾多觀眾度過童年的曲子就是中央電視台著名的少兒節目《大風車》的主題曲。董浩則是這檔知名欄目的支持人,也被小朋友們親切的稱為董浩叔叔。這次,董浩大駕光臨碭山一年一度的重大節日——梨花節。
董浩先生受安徽錦天投資集團的誠摯邀請,出席錦天情·梨花海2014年碭山梨花節的開幕式,在4月4日的開幕式現場董浩先生將卸下主持的角色,擔當表演嘉賓。此次,董浩先生將為我們一展歌喉,演唱一首蘇聯風情的《三套車》,這首歌曲被眾多歌唱家翻唱過,董浩的歌聲亦是不輸名家。

❻ 碭縣的歷史沿革

商為碭邑。
周屬宋國,前286年,齊、楚、魏聯手滅宋,三國瓜分宋國領土,碭屬楚 。
秦代設碭縣,為碭郡治。
漢代屬梁國之沛郡,三國魏仍隸屬梁國。
西晉,碭縣並人豫州梁國下邑縣(治所在今碭山縣東)。
南北朝魏孝昌二年(公元526年)復置碭縣、碭郡,郡治所在下邑。下邑縣治遷至栗(今夏邑縣)。
北齊時(555年)廢碭郡、碭縣,新設安陽縣(治所在今芒山鎮保安山南)屬彭城郡。
隋更名山城集,屬碭山(治至今碭山縣東)。
唐朝將山城集命名為保安鎮,又稱鳳凰城。
宋理宗紹定年間(1228—1233年)碭山縣為洪水盪沒,遷治所至芒碭山南麓保安鎮。
元至元二年(1265年)屬永城縣。
明朝易名興隆集,後改名為山城集。
清初改為清努鎮,但當地群眾拒不易名仍稱山城集。
1940年4月,為紀念魯雨亭烈士為國捐軀更名為雨亭集。
抗日戰爭時期曾一度劃屬夏永碭縣,解放戰爭時期1947年11月始,先後劃屬碭南縣和碭山縣,1952年初重新劃回永城縣,雨亭集又恢復原名,以山城集稱之。
1958年改建芒山人民公社,1983年改稱芒山鄉,1985年提升為芒山鎮。

❼ 碭山縣歷史上歸屬過哪個省

碭山,今宿州市轄縣。〔民國元年〕1912年至〔民國22年〕1934年,碭山縣屬江蘇省徐海道;1934年〔民國22年〕至1936年〔民國24年〕屬江蘇行政督察銅山區;1936年至1937年11月屬江蘇省行政督察第九區。1939年5月日軍陷徐州,5月25日陷碭城,日偽以徐州為中心直接控制。

❽ 碭山縣怎麼樣

碭山縣位於安徽省最北部,皖蘇魯豫四省七縣(市)交界處,素有「世界梨都」「水果之鄉」的美譽。全縣轄13個鎮、3個園區,面積1193平方公里,總人口100.5萬,是全國基礎教育先進縣、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全國第三屆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範縣、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試點單位、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試點單位、第七批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範創建區,2018年省級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縣、安徽省文明縣城、安徽省森林城市、首批擴權試點縣、農業產業化示範縣、農業產業化先進縣、首批「平安縣」、推進農村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先進縣、信訪工作先進縣、雙擁模範縣。

碭山歷史悠久。秦設三十六郡,碭郡居其一。這里是五代梁王朱溫故里,又是近代畫壇宗師齊白石祖籍;這里有明代大將薛顯墓,有留下唐代詩仙李白足跡的宴嬉台,有遠近聞名的清真寺。

碭山區位優越。東臨歷史名城徐州,西接華夏古都商丘,隴海鐵路、310國道貫穿全境。大京九、京滬鐵路、連霍高速等擦肩而過。鄭徐高鐵、德上高速碭山段建成通車,距徐州觀音機場1小時車程,距最近的出海口—連雲港2個小時車程。

碭山是水果之鄉。擁有近百萬畝連片生態果園,是吉尼斯紀錄認定的世界最大連片果園產業區,是「碭山酥梨」原產地。年產各類水果30億斤,碭山酥梨15億斤左右,是全國水果生產十強縣、酥梨生產國家農業標准化示範區、全國100個無公害農產品(水果)生產示範基地達標縣、國家級出口果蔬質量安全示範區。境內坐落了匯源集團、科技食品、海升集團等全國水果加工十強知名企業,初步形成了以水果加工產業鏈為紐帶的「企業簇群」和「塊狀經濟」,全縣水果加工能力達到120萬噸,罐頭加工29.1萬噸,飲料5.4萬噸,年出口創匯超過1億美元,奠定了全國水果加工第一大縣的堅實基礎。

碭山是生態名縣。百里黃河故道橫卧其間,森林覆蓋率達70%以上,是全國首批33個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全省林業發展十強縣,創造了黃淮海地區的生態奇跡。春天是花的海洋,秋天是果的世界,境內有「梨樹王」、「百年老梨樹群」、黃河故道生態旅遊觀光帶和萬畝精品酥梨生態旅遊觀光園等自然景觀。尤其是近年來,我縣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全域旅遊改革創新,探索形成「生態旅遊+休閑運動」發展模式,依託一年一度的梨花節和采梨節,成功舉辦了春秋兩季梨園國際馬拉松、五屆國際馬聯一星級二星級耐力賽、「健康安徽」環江淮萬人騎行、中國碭山國際龍舟邀請賽等體育賽事,生態紅利持續釋放。2017年旅遊綜合收入達15.7億元。

碭山是電商大縣。擁有電商平台22家、電商企業1211家,帶動10萬多人就業創業,激活了雙創動能,帶動了快遞物流、彩印包裝、創意設計等產業的協同發展,成為全國重要的物流快遞集聚中心。2018年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46.7億元,其中農產品上行40.6億元。2018「中國電商扶貧行動」中,碭山縣網路零售額和碭山黃桃銷售額排名雙第一,碭山縣電子商務集聚區通過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示範園區認定,榮獲安徽省「電子商務進農村全覆蓋工作先進縣」、省級電商進農村全覆蓋先進縣。

碭山是宜居之城。城市框架逐步拉開,主城區面積達35平方公里,城區人口達到35萬人,城鎮化率達43.12%。尤其是近年以來,我縣圍繞中心城區外圓內方古城改造,用好用活國家棚戶區改造政策,強勢推進征遷拆違,重點實施城建「八大工程」,科學編制三年棚改規劃,通過全方位規劃設計,大片區征遷改造,成規模開發建設,加速建成一批新地標、新商圈、新街區、新社區,利用三年時間,全面完成棚戶區改造任務,徹底改造老城區,再造一個新碭城,征遷總量突破230萬平方米,拆違20.5萬平方米,征遷經驗成為學習典範。特色小鎮建設成績斐然,良梨「酥梨小鎮」入選全市唯一的首批省級特色小鎮,「梨都馬術運動小鎮」入選全省體育特色小鎮。

❾ 碭山縣的介紹

碭山,古稱下邑,別名梨都,宿州市轄縣,位於安徽省最北端,地處皖、蘇、魯、豫四省七縣交界處,東連本省蕭縣,由南到西部分別與河南省永城市、夏邑縣、虞城縣毗鄰;西北部與山東省單縣相連,東北部與江蘇省豐縣接壤。碭山東距徐州市84公里,1西接古都商丘市72公里,芒碭山雄峙於前,黃河襟帶於後,古為汴京齒唇,徐淮門戶,素有九州通衢、天下要沖之稱。今是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原經濟區、徐州都市圈重要節點城市。碭山歷史悠久、資源富集,自秦置碭郡,至今已有2227年建城史。是「中國武術之鄉」、「中國嗩吶之鄉」、「中國長壽之鄉」,是後梁開國皇帝朱溫故里,有齊白石、傅友德、申屠、劉墉等歷史名人。碭山素有「世界梨都」美譽,被稱為「中國酥梨之鄉」、中國西甜瓜之鄉,是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全國綠化工作先進縣、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縣1,是國務院公布的對外開放縣,是安徽省委、省政府命名的「首批平安縣」。2010年4月被吉尼斯紀錄認定為世界最大的連片果園產區。

閱讀全文

與碭山縣城歷史多久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2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5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8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5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6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7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6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7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9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4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