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試論古朝鮮與中原王朝的關系
朝鮮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時期的檀君朝鮮,不過那是神話傳說沒有史料依據。
商朝:商朝遺臣箕子帶領部分中原移民在 朝鮮半島北部 建立了箕子朝鮮。(因為民族主義原因韓國不承認)
漢朝:燕王盧綰的部將衛滿滅掉箕子朝鮮後建立衛滿朝鮮,後來漢武帝滅掉衛滿朝鮮將 朝鮮北方 其分成四個區域,設置「漢四郡」。同一時期朝鮮半島南方形成了一個部落聯盟--南部辰國
三國、晉朝、南北朝、隋朝:朝鮮北部漢四郡合並為樂浪郡,還隸屬於中央政權,後來被高句麗吞並。朝鮮南部 辰國演變成馬韓、辰韓、牟韓的三韓聯盟。後來馬韓演變成百濟,辰韓演變成新羅。牟韓演變成伽倻,後並入新羅。此時整個朝鮮半島形成了高句麗、百濟、新羅並立的前三國時代。
唐朝、宋朝、元朝:新羅向唐朝稱臣。唐滅掉了百濟和高句麗後建立了安東都護府。此時整個朝鮮半島為安東都護府與新羅並立。後唐迫於西域和吐藩的壓力退出朝鮮半島,但仍然控制大部分區域,原安東都護府變成了百濟和高麗,加上新羅,形成了「朝鮮的後三國時代」。
明朝:原高麗部將李成桂推翻高麗,將所擬國號方案「朝鮮」(箕子所建古國名)、「和寧」(李成桂誕生之地)上奏明太祖朱元璋裁定,朱元璋選取新國號為「朝鮮」。朝鮮王朝統一整個半島,與中原是藩屬關系。
清朝:公元1897年,高宗改國號為「大韓帝國」。
㈡ 求一篇關於朝鮮形象的論文,從多方面論述,800字以上。
那女子微笑道:」公子爺會錯意了。我口中的三國,指的不是曹劉孫的三國,而是方今日本、中國與朝鮮這三大國,不知公子可愛聽?」老陳、老林對望一眼,二人心下一凜,均知她說到了正題上。那崔軒亮卻是個白痴,一時側卧榻上,以手支額,笑道:」快說吧!我等著聽哪!」
榮夫人靜靜搧著爐風,一邊說道:」崔少爺,你是中國人,可知異邦子民怎麼描繪你們?」崔軒亮微笑道:」大。」榮夫人微笑道:」沒錯。就是大。我丈夫曾經游歷天下,只想找到一個比中國更大的國家。為此,他遠去天竺,後至蒙古。可當他到了當地後,卻又發覺不是如此,因為幾千年來,天竺始終多方割據,似大實小,蒙古更是根基鬆散,外強中干。卻獨獨中國數千年屹立不搖,無論怎麼擊破它、拆散它,它最終都會追求江山一統。如此聚合之力,放眼天下萬國,委實找不出第二個。」
崔軒亮常受叔叔的教養,自也是忠君報國之士,聽得此言,立時哈哈笑道:」是啊!中國本就是天下第一大國!這可讓你們知道了。」
榮夫人界面道:」沒錯。中國的大,是中國人自己都不能想像的。中國是一切文物的起源,它給朝鮮日本太多太多,而朝鮮日本還給它的卻太少太少。中國的人多、中國的地廣,即使朝鮮與日本相加,都還不及它的一半大。所以若把這東海比喻成一戶人家呢,這中國一定是家中長子,不只如此,它還是嫡長子,是正室所生,一生下來,便坐著至尊之位。」
崔軒亮哈哈笑道:」是啊,咱們中國本就是老大哥,一定會照顧日本弟弟的。」
榮夫人眼中閃過怒色,她垂下眼去,淡淡地道:」公子爺,昔年日本曾有幾個豪傑,每回議論貴國之事,總說日本是哥哥,想要提拔中國這個可憐弟弟,不知您聽來感受如何?」
「大膽!」崔軒亮勃然大怒,喝道:」誰敢這樣說?」榮夫人淡然道:」公子爺息怒,做大哥的本就是這樣的,天生惹人厭。」崔軒亮皺眉道:」什麼意思?」
榮夫人凝視對座,說道:」自大化革新以來,日本上下對貴國極盡崇仰,然而深藏於心中的想法,卻不曾有過改變。在日本人眼中瞧來,中國確實是大國,這個大哥不只個子大、年紀大、本領大、連心胸也很寬大,也因為它太大太大了,所以中國才顯得非常非常地……」她提起茶壺,淅瀝瀝地倒茶入杯,輕輕地道:」自大。」
崔軒亮嘿了一聲,拂然道:」榮姊姊,你這話不嫌過分么?」
榮夫人微笑道:」公子,我明白你的心事,沒人樂見自己的國家受人譏刺的。可中國不同,中國是個大國,大到可以不在乎別人的看法,大到可以關起門來,自己過活幾千年。大到即使沒落了,也還帶了幾分王孫公子的驕氣。所以我說中國人真是自大。這不是褒、也不是貶,而是賤妾的肺腑之言。」
確實如此,中國真是個自負的國家,千年來強鄰如匈奴突厥、契丹女真,莫不橫行天下、盛極一時,每個稱霸之時,莫不想撕下老大哥的假面具,讓它俯首稱臣。可匆匆千年已過,中國南面為王、巨大如故,可昔年的威武強鄰又安在?
崔軒亮怔怔想著榮夫人的說話,忽道:」姊姊,咱們中國人這般自負,究竟是好是壞?」
榮夫人微笑道:」老大之所以是老大,不是一兩年的事,而是千年以上的見證。故而在中國人眼中,一切鄰邦的強盛,都如暴發戶一般,橫發橫破,比比皆是,何須大驚小怪?所以中國人一向眼高於頂,他絕不在乎外人的看法,更不屑去學旁人的本事。便算鄰居有什麼好處給他,他也要嗤之以鼻,當作笑話看待。」崔軒亮笑道:」這不能怪咱們啊,誰要你們是東夷西戎、南蠻北狄,名字都有個犬字邊,像是畜生一樣呢。」
榮夫人給白損了一頓,卻也沒怒氣沖天,只淡淡一笑:」也好,就算我狗眼看人低吧。」她取碗飲茶,輕輕啜飲一口,道:」公子爺,你有沒想過,這世上許多邦國子民,誰最在乎旁人的觀感?」崔軒亮喃喃地道:」觀感?」榮夫人道:」觀感就是看法。公子爺,你有沒想過,世上哪個國家的子民,最在意旁人對自己的看法?」
中國一向視異邦為夷狄豬狗,哪管他們如何看待自己,自是不屑一顧了。可要說誰最在乎旁人的看法,此事卻從未深思。崔軒亮道不出個所以然,正想自承無知,忽聽老陳咳了一聲,頓時醒悟道:」啊!是東瀛么?」
榮夫人頷首道:」沒錯,世上最在乎旁人看法的,便是日本。」崔軒亮喃喃地道:」為什麼?」榮夫人微笑反問:」崔公子,你可知日本國名的由來?」
崔軒亮想了半晌,喃喃便道:」我……我聽叔叔說過,好像東瀛人始終以為自己是住在日出的地方,對么?」榮夫人頷首道:」你說對了。日本就是日之鄉、太陽升起的地方。只是崔公子可曾想過,為何日本人會這么想?」
崔軒亮咦了一聲,看世上的太陽皆從東方升起,舉世無一例外。想來東瀛子民立於海邊,觀看日出之際,太陽必也是從東方升起,只是說也奇怪,他們為何會以」日出國」的子民自居?莫非是給太陽曬昏了頭不成?
崔軒亮越想越覺得納悶,喃喃便問:」姊姊,你快說吧,到底為什麼啊?」榮夫人淡淡地道:」這是因為中國的緣故。」崔軒亮訝道:」中國?怎麼你們稱呼自己為日本,也和咱們有關?」榮夫人道:」當然有關了。公子有沒想過,中國的太陽是從哪兒升起的?」
崔軒亮喃喃忖忖,猛地醒悟道:」對了!是從日本!」榮夫人微笑頷首:」沒錯。東瀛諸島居於大陸的東方,從中國遠眺而去,扶桑之島便像中原的日出之地,美麗得讓人心悸。正因如此,日本人才以日出國子民自居。」
崔軒亮哼道:」好狂啊,那不是占咱們便宜么?」榮夫人淡然道:」崔公子誤會了,這不是狂妄,而是悲哀。」崔軒亮愕然道:」悲哀?」榮夫人輕聲道:」幾千年來,日本人都看不到自己的長相,他們必須從外人的眼中來找到自己。」
老陳、老林對望一眼,卻也明白了榮夫人的意思,日本之所以是日本,不是因為別的,而是因為中國。對天竺來說,日出之地並不在伏桑之島,而是在東方暹邏。對波斯大食而言,太陽升起的地方更不在海外東瀛,而是在中土。說來日本之所以自稱為」日本」,正是因為」中國」。
只有對中國,日本才能是日出之地,這是一份難以言喻的心情。當年聖德太子致書隋煬帝,遂以」日出國」對」日落國」相稱,從此為東瀛子民津津樂道。然而日本人並不曉得,其實漢人壓根不在乎這種說法,更不以為自己是身處於日落之地。當他們游目四顧時,他們知道自己不只在日本的西方,他們還位於羅剎的南方、天竺的北方、以及波斯大食的正東方。所以在很早很早之前,漢人就為自己定下了國名,」中國」,他們是在無極宇宙的正中心、渾沌天地的最中央。中國自信自負,乃是人間的中心,它絕不在乎旁人怎麼看待自己。
做一個中國人,該是幸福的。他們堅信故鄉是天下最美的地方,世上所有的好東西,全數出於中土。既然家鄉的文物優於一切,又何必向外國去搶?也因如此,中國無意效仿蒙古西征,也無意去探索異邦,甚至異邦是否有興趣探索它,它也懶得知道。它唯一的嗜好,就是廣招門徒,也好把普天下的蠻夷統通變為華夏子民。
在東瀛人看來,中國人太自負了,千年來它一直招攬門人,它的徒弟越教越多、信眾越收越廣,他們一點一點向外蔓延,遼東湖廣、安南朝鮮,所過之境,人人都用起了筷子、讀起了漢書,車同軌、書同文,到得普天之下一切文物都與中國相同的一天,中國就哈哈笑了,只是它不知道,其實日本正在暗自流淚。
世上最在乎旁人觀感的,便是日本。日本寫漢字、讀漢書,甚且也仰慕漢唐國風,幾與中國一個面貌。可是他們並不想做中國的徒弟。當年聖德太子自稱」日本」,正是為了與中國平起平坐。他們寧可成為中國的敵人,也不想被中國輕視。
殿外大雨淋漓,宛如日本的千年之淚。崔軒亮獃獃忖想日本人的處境,喃喃又道:」姊姊,我真的不懂啊,為何你們日本人這樣在乎旁人的看法?人家說三道四的,便讓他們說啊,又不是欠了誰的銀子,怕什麼啊?」
榮夫人笑了一笑,道:」公子爺,你這句話說對了,我們日本人真是欠了人家的銀子。」崔軒亮本是隨口胡說,豈料真有此事,不覺愕然:」真的嗎?你們欠誰了啊?」
榮夫人微笑道:」這筆債,便是你們中國人所說的『恩』。國恩君恩、父母之恩,上從天皇、下到百姓,人人生來就欠了一筆債。這筆債是互相虧欠的,因而每個人也都是對方的債主。正因如此,每當你犯了過錯,全天下的人都可以理直氣壯地破口大罵,說你如何忘恩負義、如何愧對天下、愧對國人,倘使你還相應不理,這時人家就會來指責你的父母兄弟,直到逼得他們無地自容為止。」
崔軒亮苦笑道:」太可怕了,那……那該怎麼平息眾怒呢?」榮夫人淡淡地道:」自盡。日本人寬恕死者。你只要切腹謝罪了,他們便不再追究你的過錯。」崔軒亮喃喃地道:」難怪叔叔說日本武士成天切腹,原來是這個道理。」
榮夫人淡淡地道:」日本人之所以謙卑好禮,並不是真的對誰心存敬意,而是怕旁人對自己指指點點,所以才會把自己藏在禮節的大傘里。也是這樣,日本人變得很脆弱,往往會因為一句譏笑而殺人,也會因為一句贊揚而切腹,所以我的丈夫常說,日本人太自卑了。」
崔軒亮驚道:」自卑?」榮夫人嘆道:」是。只有自卑的人才會從別人的眼裡找自信,也只有自卑的人,才會這般在乎旁人的觀感。」
崔軒亮一輩子給叔叔辱罵,倒也沒曾自卑,他呆獃想著榮夫人的說話,道:」姊姊,你……你的丈夫到底是什麼人啊?像是很有見識呢。」這句話已是第二次來問,榮夫人卻始終避而不答。她默默端起自己的茶杯,輕聲道:」公子爺,若說中國是自負的大哥,你知道日本像是什麼嗎?」
崔軒亮笑道:」像什麼?二哥嗎?」榮夫人搖了搖頭,道:」不,若與中國相比,日本的性子便像個老么。」崔軒亮皺眉道:」老么?」
榮夫人微微一笑,道:」老么就是家裡最小的孩子。任一個家裡,老大的身材總是最高最壯,所以也時常忽視弟妹的想法。相形之下,老么最瘦小,所以也顯得最機靈、最敏銳。他比誰都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一句奉承、一句辱罵,都足以讓他刻骨銘心。」
說到這兒,榮夫人忽地放下了茶碗,問向了崔軒亮:」公子爺,你也是老么嗎?」
「不……不是。」崔軒亮臉上一紅,搖了搖頭:」我……我是獨生子。」
榮夫人頷首道:」難怪了,你看來有些任性,模樣像是老么,可又沒老么那般機靈。原來是獨生子了。」崔軒亮臉上一紅,道:」這樣說來,老么都很聰明么?」
榮夫人微笑道:」說聰明,那也未必。只是老么個子小,從小便給哥哥們追打欺侮,所以也學得很機靈,該哭的時候哭,該鬧的時候鬧,若不如此,便是死路一條。也因如此卑微,老么的自尊也最強,終其一生,他都在努力找回自己的自尊。」
崔軒亮訝道:」找回自尊?怎麼找啊?」
榮夫人道:」老么的自尊,是從兄長的手上失去的,所以要找回自尊,便得從兄長的手上贏回來的。這是長大成人唯一的法子。所以咱們日常見到的老么,總是任性賭氣,好勝要強。每逢與人爭競之時,哪怕是一丁點兒的小勝負、無關痛癢的小輸贏,他都要全力以赴,好似是生死之戰……」說到此處,她忽然笑了一笑,道:」崔公子,似這般既好勝,復自卑的性子,您覺得像不像日本人呢?」
天下最好勝的,便是日本人。每逢打敗仗、摔一跤,一旦為人所知,立時要以死謝罪。若是無人察覺,則是諱莫如深,抵死不認。看在中國人的眼裡,當真卑鄙陰險、復又偏激怪誕之至。如今聽來,原來他們的自尊早已失落了。再不以性命保衛尊嚴,卻該如何自處?
崔軒亮嘆道:」難怪你們老是想挑戰咱們中華上國,好啦好啦,讓你們贏一贏吧。真是可憐哪。」榮夫人搖頭道:」可憐我們,倒也不必。因為自卑之人,必然自強,這就是為何家裡的老么毫不起眼,可成就卻總是能擊敗大哥,成為真正當家作主的人。」
老陳、老林聽到這里,心下莫不一凜,均知日本有意與中國爭雄。老陳嘿嘿一笑,道:」這位夫人,您自己呢?您是家裡的大姊,還是么妹啊?」榮夫人淡淡地道:」我和崔公子一樣,也沒有兄弟姊妹。」崔軒亮哦了一聲,道:」你……你也是獨生女么?」榮夫人含笑道:」不是,我是私生女。」崔軒亮啊了一聲,道:」野種?」
這話說得重了,難免惹得人家不快。老陳、老林都是咳了一聲,彼此眉來眼去。那榮夫人並未發怒,只望向了殿外雨廉,神色靜默,若有所思。
崔軒亮怕自己惹人生氣了,他急於轉過話頭,忙道:」姊姊,那……那你的丈夫呢?他……他可是家中老大么?」榮夫人搖了搖頭,道:」不是,我丈夫也是個……」說到此處,凝視著崔軒亮,輕聲道:」野種。」
崔軒亮吞了口唾沫,看這榮夫人與丈夫一般,俱是沒名沒份的私生子女,卻不知他倆緣何結識?莫非是同病相憐不成?正臆測間,忽聽老陳道:」少爺,這雨老是下個不停,沒個了局,我看咱們還是走了吧。」
崔軒亮也想走了,忙道:」姊姊,你……你可以借咱們幾把傘么?」
榮夫人微笑道:」當然可以,不過崔公子得聽完我的故事。」崔軒亮皺眉道:」你不是說了大哥和小弟么?怎還沒說完啊?」榮夫人微笑道:」當然沒完。咱們還漏了一個,三兄弟當中,最容易給人忘掉的那個。」
崔軒亮啊了一聲,醒悟道:」你……你說得是老二?」
榮夫人淡然笑道:」正榮夫人淡然笑道:」正是二哥。他打生下來,便是爹不疼、娘不愛,上頭便有個萬眾矚目的大哥,下頭有個出人意料的弟弟,上下交逼之下,身為老二的人往往無所適從,崔少爺,你可知東海之中,這位二哥是誰呢?」
崔軒亮喃喃地道:」姊姊,你說得是朝鮮,對么?」榮夫人含笑覆述:」沒錯,當大哥的威風凜凜,做小弟的機靈聰明,卻只有這個二哥無聲無息。這三國之中的老二,便是中國古來最堅定的友邦,『白袍之國』,朝鮮。」
殿外雷聲隆隆,閃電交錯而過,宛如一條神龍,照得房內明亮一片。崔軒亮深深吸了口氣,一時之間,高麗柳聚永、百濟崔中久,以及背負在」目重公子」身上的那柄」神功震主」,一一飛躍眼前。
想到了明國勛海上搜捕倭寇,下手狠辣無比,雖說時隔境遷,崔軒亮仍不禁暗暗心悸,道:」榮姊姊,朝鮮人好像挺怕你們日本人的,是不是啊?」榮夫人微笑道:」不,朝鮮並不怕日本。他們只是極其提防日本。」崔軒亮皺眉道:」提防?他們好端端地,幹啥提防你們?便要找個人提防,也該是咱們中華上國吧?」
榮夫人微笑道:」不,朝鮮不會提防中國的。當大哥,是要挑大擔子的,它對中國可以禮讓、可以忍受,卻不至於提防它。可是對日本,它不得不防。」
崔軒亮訝道:」為什麼這樣?」榮夫人嘆道:」做個二哥,處境總是艱難無比,他上有一個目中無人的大哥,下有一個好勝要強的小弟,所以他總是自怨自艾、患得患失,總覺得天下一切都不公。可相形之下,老么卻是自由自在,高興的時候便去找哥哥們玩耍,闖禍的時候,他便可以躲回爹娘的懷里,不受大哥、二哥的害。」
崔軒亮喃喃地道:」爹娘?姊姊的意思是……」榮夫人靜靜地道:」天地山海,便是日本的爹娘。想當個老么,便得先找一個靠山。在日本而言,大海正是它的靠山。」
崔軒亮訝道:」這……這靠山管用嗎?」榮夫人道:」千年以來,無人能侵略日本,仗著海天阻隔,縱是成吉思汗的兵威,也無法打到日本。可日本高興的時候,卻可以越過大海,去找大哥、二哥打交道。一旦兄弟鬩牆的時候,它便可以逃回大海,縱使老大、老二暴跳如雷,卻也無計可施。」
聽得老么如此任性可惡,崔軒亮不禁暗暗慶幸自己是個獨生子,不受小弟之害了。他喃喃又道:」姊姊,那……那朝鮮為何又要提防日本了?可是因為它專來搗蛋么?」
榮夫人靜靜地道:」公子爺,你可曉得,日本是如何看待朝鮮的?」崔軒亮暗暗揣想,按著榮夫人的說法,這日本宛如么兒,朝鮮卻是家中行二,當即道:」這……這老么對老二,應該不怎麼尊敬吧?」榮夫人嘆道:」豈止不尊敬?近千年以來,我國上下始終認為朝鮮毫無主見,實不配稱做一個國家。」
聽得這話毒辣無比,若讓」目重公子」耳聞,勢必當場殺人不可。崔軒亮乾笑道:」他們干什麼了?為何要被你們恥笑?」榮夫人靜靜地道:」朝鮮採用中國的紀年,穿戴中國的衣冠,沿襲中國的科舉,可無論怎麼模仿,他們都不是中國人。所以日本上下始終輕視朝鮮,當他們是中國的附庸,可有可無。為此朝鮮君臣也恨透了日本,近年朝鮮國王發明『訓民正音』,使朝鮮有自己的文字,或多或少也是為了這個緣故。」
崔軒亮嘆道:」你們日本人說話可真難聽,不怪朝鮮人討厭你們。」
榮夫人淡淡地道:」言者無心,聽者有意。這些話若是罵著你們中國人,你們也只當倭奴國自取其辱,不屑一顧。可在朝鮮聽來,卻成了千年之恥。」
中國人自尊自大、日本人自卑自強,可憐朝鮮既沒有中國的地大物博,也沒有日本的海洋庇護,一面得應付大哥的拳頭,一面得忍受小弟的譏嘲,長年處於夾縫中,難免流於自怨自艾了。崔軒亮獃獃聽著,又道:」榮姊姊,若是中國和日本相爭,朝鮮會站到哪一邊?」榮夫人道:」他沒得選。每回老大與老么相爭,無論輸贏如何,受害最深的一定是他。」
崔軒亮愕然道:」為什麼?」榮夫人道:」在平日看來,做大哥的必是面目可憎,頤指氣使,自尊自大。二哥雖有反抗之心,卻因孤掌難鳴,只能忍氣吞聲。是以每到了老么不服管教、向著大哥咆哮叫囂之時,做二哥的必然見獵心喜,就盼老么能大鬧一場,也好讓大哥收斂些,是以多半會暗中助他一臂之力。可一旦事情真個鬧得不可收拾,第一個害怕的定然也是這個二哥。」崔軒亮皺眉道:」他怕什麼?帶頭鬧事的又不是他?」
榮夫人道:」身為老二,天生就沒有靠山,真要鬧到大哥震怒動手,老么一定掉頭就跑,逃個無影無蹤,只留下二哥獨自挨揍。是以每到了生死關頭,做老二的別無選擇,一定會回到大哥身邊,向著小弟冷言冷語,奉勸他乖乖聽話,莫要自尋死路雲雲。」
榮夫人淡然笑道:」正是二哥。他打生下來,便是爹不疼、娘不愛,上頭便有個萬眾矚目的大哥,下頭有個出人意料的弟弟,上下交逼之下,身為老二的人往往無所適從,崔少爺,你可知東海之中,這位二哥是誰呢?」
崔軒亮喃喃地道:」姊姊,你說得是朝鮮,對么?」榮夫人含笑覆述:」沒錯,當大哥的威風凜凜,做小弟的機靈聰明,卻只有這個二哥無聲無息。這三國之中的老二,便是中國古來最堅定的友邦,『白袍之國』,朝鮮。」
殿外雷聲隆隆,閃電交錯而過,宛如一條神龍,照得房內明亮一片。崔軒亮深深吸了口氣,一時之間,高麗柳聚永、百濟崔中久,以及背負在」目重公子」身上的那柄」神功震主」,一一飛躍眼前。
想到了明國勛海上搜捕倭寇,下手狠辣無比,雖說時隔境遷,崔軒亮仍不禁暗暗心悸,道:」榮姊姊,朝鮮人好像挺怕你們日本人的,是不是啊?」榮夫人微笑道:」不,朝鮮並不怕日本。他們只是極其提防日本。」崔軒亮皺眉道:」提防?他們好端端地,幹啥提防你們?便要找個人提防,也該是咱們中華上國吧?」
榮夫人微笑道:」不,朝鮮不會提防中國的。當大哥,是要挑大擔子的,它對中國可以禮讓、可以忍受,卻不至於提防它。可是對日本,它不得不防。」
崔軒亮訝道:」為什麼這樣?」榮夫人嘆道:」做個二哥,處境總是艱難無比,他上有一個目中無人的大哥,下有一個好勝要強的小弟,所以他總是自怨自艾、患得患失,總覺得天下一切都不公。可相形之下,老么卻是自由自在,高興的時候便去找哥哥們玩耍,闖禍的時候,他便可以躲回爹娘的懷里,不受大哥、二哥的害。」
崔軒亮喃喃地道:」爹娘?姊姊的意思是……」榮夫人靜靜地道:」天地山海,便是日本的爹娘。想當個老么,便得先找一個靠山。在日本而言,大海正是它的靠山。」
崔軒亮訝道:」這……這靠山管用嗎?」榮夫人道:」千年以來,無人能侵略日本,仗著海天阻隔,縱是成吉思汗的兵威,也無法打到日本。可日本高興的時候,卻可以越過大海,去找大哥、二哥打交道。一旦兄弟鬩牆的時候,它便可以逃回大海,縱使老大、老二暴跳如雷,卻也無計可施。」
聽得老么如此任性可惡,崔軒亮不禁暗暗慶幸自己是個獨生子,不受小弟之害了。他喃喃又道:」姊姊,那……那朝鮮為何又要提防日本了?可是因為它專來搗蛋么?」
榮夫人靜靜地道:」公子爺,你可曉得,日本是如何看待朝鮮的?」崔軒亮暗暗揣想,按著榮夫人的說法,這日本宛如么兒,朝鮮卻是家中行二,當即道:」這……這老么對老二,應該不怎麼尊敬吧?」榮夫人嘆道:」豈止不尊敬?近千年以來,我國上下始終認為朝鮮毫無主見,實不配稱做一個國家。」
聽得這話毒辣無比,若讓」目重公子」耳聞,勢必當場殺人不可。崔軒亮乾笑道:」他們干什麼了?為何要被你們恥笑?」榮夫人靜靜地道:」朝鮮採用中國的紀年,穿戴中國的衣冠,沿襲中國的科舉,可無論怎麼模仿,他們都不是中國人。所以日本上下始終輕視朝鮮,當他們是中國的附庸,可有可無。為此朝鮮君臣也恨透了日本,近年朝鮮國王發明『訓民正音』,使朝鮮有自己的文字,或多或少也是為了這個緣故。」
崔軒亮嘆道:」你們日本人說話可真難聽,不怪朝鮮人討厭你們。」
榮夫人淡淡地道:」言者無心,聽者有意。這些話若是罵著你們中國人,你們也只當倭奴國自取其辱,不屑一顧。可在朝鮮聽來,卻成了千年之恥。」
中國人自尊自大、日本人自卑自強,可憐朝鮮既沒有中國的地大物博,也沒有日本的海洋庇護,一面得應付大哥的拳頭,一面得忍受小弟的譏嘲,長年處於夾縫中,難免流於自怨自艾了。崔軒亮獃獃聽著,又道:」榮姊姊,若是中國和日本相爭,朝鮮會站到哪一邊?」榮夫人道:」他沒得選。每回老大與老么相爭,無論輸贏如何,受害最深的一定是他。」
崔軒亮愕然道:」為什麼?」榮夫人道:」在平日看來,做大哥的必是面目可憎,頤指氣使,自尊自大。二哥雖有反抗之心,卻因孤掌難鳴,只能忍氣吞聲。是以每到了老么不服管教、向著大哥咆哮叫囂之時,做二哥的必然見獵心喜,就盼老么能大鬧一場,也好讓大哥收斂些,是以多半會暗中助他一臂之力。可一旦事情真個鬧得不可收拾,第一個害怕的定然也是這個二哥。」崔軒亮皺眉道:」他怕什麼?帶頭鬧事的又不是他?」
榮夫人道:」身為老二,天生就沒有靠山,真要鬧到大哥震怒動手,老么一定掉頭就跑,逃個無影無蹤,只留下二哥獨自挨揍。是以每到了生死關頭,做老二的別無選擇,一定會回到大哥身邊,向著小弟冷言冷語,奉勸他乖乖聽話,莫要自尋死路雲雲。」
㈢ 急求朝鮮歷史與文化論文
你要哪個方面的? 太多了。 一個朝鮮通信使就夠寫一本書了。
所謂朝鮮通信使是日本人邀請朝鮮人到日本傳授先進文化。
㈣ 朝鮮文對歷史的影響:對古代朝鮮普及文化功不可沒
直到中國明朝初年那會兒,朝鮮才在世宗國王的指令下,創造出朝鮮文(也就是現在大多數人說的韓文)——那會兒是十五世紀中期左右,距離現在不過五百餘年。
朝鮮文在當時,給朝鮮帶來的影響很大,尤其是文化傳輸方面。
眾所周知,才朝鮮創造出朝鮮文字之前,朝鮮是使用漢字作為官方文字來使用的,而用漢字來表達朝鮮語,其實有一定的難度的,而在古代,由於社會的欠發達,很多人連上學的機會都沒有,更別說求學了,而用漢字來表達朝鮮語,也徹底讓朝鮮百姓喪失了求學的機會——畢竟漢字太難了。
而朝鮮文,屬於字母文字,學習起來很容易,這就等於降低了朝鮮百姓求學的門檻,促進朝鮮文化的發展,因此說,在當時,朝鮮文字是起到了推進朝鮮進步的意義的。
㈤ 朝鮮的歷史是怎麼樣的尼
史籍稱古朝鮮人為「東夷」,意即東邊的弓箭手。他們遍布於滿洲、中國東部沿海、長江以北和韓半島。東夷人中有一個神話,傳說立國者檀君系天上下凡的父親和一位以熊為圖騰的部落女子所生。據說他於公元前2233年開始統治,他的後代在朝鮮——「黎明寧靜之國」——執政達一千餘年。 當周朝伐殷時,東夷人移向滿洲和韓半島,因為那裡氣候條件較好。看來他們保持著團結,因為中國大聖人孔子和孟子曾贊揚他們親密友愛,恪守禮儀。 在中國的戰國時代,黃海西岸的東夷同周朝人發生沖突。這導致他們向滿洲南部和韓半島遷移。 東夷還有其他一些部落,即居住在滿洲地區的貉和居住在韓半島上的韓人,他們都屬於通古斯族,語言上屬阿爾泰語系。當殷朝崩潰時,殷國臣民箕子約在公元前11世紀進入檀君的轄土,引進殷國的文化。 接著,由於中國東北地區的燕國入侵,古朝鮮在公元前3世紀喪失了遼河以西的領土。這時候,出現了鐵器時代文明,戰國諸國向東驅趕難民。 移民中有一個叫衛滿的,在古朝鮮出任軍事指揮官,以鴨綠江為基地把准王趕到南方,篡奪了政權。但在公元前109年,漢武帝發兵由陸海兩路進犯位於遼河口的古朝鮮。兩年後,古朝鮮被打敗,中國在滿洲南部和韓半島北部設立了四個都督府。這四個都督府建立之後不久,韓國的進攻變得猛烈起來,所有四個都督府均於公元313年被摧垮了。 《關於檀君的神話》 相傳天神桓因的兒子桓雄想下凡幫助人類,向他的父親要求將韓半島作為他的領地。桓因允准了他的要求,並派3000名隨從同他一道來到人間。 桓雄降臨在太白山山坡上的一棵神聖的檀香樹附近。他自號天王,建立了神城。他任命了3位大臣分別掌管風、雨、雲,並教臣民學習耕作、醫葯、木工、編織和打魚在內的360種技藝。他還教臣民辨善惡,並製作了一部法典。 當時有一熊一虎住在檀香樹附近的一個大山洞中,每日來到檀香樹前向桓雄祈禱。天王最後被它們的祈禱所感動。 他將它們叫到跟前,給了它們20瓣大蒜和一小支神聖的艾蒿。他說:「吃下這些東西,百日之內不要見日光,如能做到,便可變成人類」。 熊和虎將蒜和艾蒿吃下,回到洞中,虎耐不住煎熬,不久便出了山洞。熊則安心等待,才過了21天,便變成了一個美貌的女人,後人稱之為熊女。 這位女人十分高興。但是由於找不到娶她為妻的人,於是她又到檀香樹前祈禱,希望能有一個孩子。桓雄很憐憫她,便將自己暫時變成了人形。這位女人後來懷了孕,不就便生下了一個兒子,取名叫檀君。 全國的臣民對檀君的出生都十分喜悅,後來檀君成了半島上的君王。他定平壤為都城,稱他的王國為朝鮮。此後,他將都城遷至太白山上的阿斯達。檀君統治了1500年才退位,成了山神。 傳說中朝鮮和韓國是古朝鮮下來的。但據有些人認為古朝鮮的這個檀君是假的。 朝鮮最早的朝代是箕子朝鮮,箕子是商紂王的叔父,《封神演義》里就有這個人,商朝滅亡以後逃到朝鮮半島建立國家,後來周武王就封他做朝鮮侯了。(注意,朝鮮侯。表明那裡是周的一個屬國)(這段歷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不承認,但平壤過去有箕子墓,現在不知道狀況了)。 然後,燕國人衛滿帶了一些燕趙流民跑到朝鮮並做了官,後來又奪權建立了衛氏朝鮮(或衛滿朝鮮),直到漢武帝討伐他把他消滅,設置遼東四郡。這期間,仍然是中國國土。 漢朝以後,朝鮮半島南部的一些土著開始吸收漢族的先進文化得到了發展,建立國家。正好中國東北的夫余族的分支高句麗族建立了一個國家而且打到了朝鮮半島,又把首都遷到了平壤。成為朝鮮歷史上的三國時期。另兩國是百濟和新羅。 唐朝的時候,高句麗作為唐的屬國(另兩個也是唐的屬國)卻卻不聽唐的話,攻打新羅;百濟也乘機佔領新羅的土地,新羅向唐朝求援,於是唐羅聯軍消滅了百濟和高句麗。這時候的新羅的統一朝鮮半島,也不過主要是朝鮮半島中南部原新羅、百濟以及高句麗侵佔的一部分領土而已。北邊仍然屬於中國。 再後來,高麗王朝建立,定都在今天的開城;隨後的朝鮮王朝,定都今天的首爾,才基本把領土擴展到了鴨綠江以南。由於跟中原比較遠,就形成了一套與中原不很相同的風俗。直到2戰結束朝鮮半島才出現這么兩個國家。朝鮮是經過北方全體人民和南方左派人士選舉成立的,韓國卻是在美國的扶持以及大部分舊時(日本殖民地期間)的軍警等反動力量建立起來的,而且建立後屠殺了大量的進步人士。包括「韓國之父」金九(證據表明很大程度上他是被李承晚害死的)。 總結一下,歷史上並沒有朝鮮和韓國對立的存在。如果按朝鮮南北在歷史上的人群主要來源來劃分的分,兩邊的關系應該是:北邊屬於中國,南邊屬於朝鮮(或韓,即朝鮮南部最早的三韓人)。 韓國全稱是大韓民國(Republic of Korea),成立於1948年。在英文資料和報道中,常以其地理位置稱大韓民國為南朝鮮(South Korea),而稱朝鮮人民民主主義共和國為北朝鮮(North Korea)。無論是朝鮮還是韓國,其英文都是Korea,來自於高麗的音譯。 朝鮮名稱沿襲半島最後一個王朝-朝鮮王朝,而韓國的沿襲則要復雜一些。據史書記載,約在公元1-2世紀,半島上一些部落發展成為馬韓、辰韓和弁韓3個部落集團,被稱為三韓時代。其中以辰韓經濟最發達,從事建房、織綢、使用鐵器、養蠶和役使牛馬等活動。其後半島未再出現以韓字命名的部落或國家,直到20世紀末。1897年2月,高宗宣布改國號為大韓帝國,改建陽二年為光武元年,並追封被日本暗殺的閔妃為皇後。1910年日本呑並朝鮮半島,廢大韓帝國,改稱朝鮮,並入日本。 在日本殖民時期,韓國流亡的愛國志士組織了各種形式的反抗,並於上世紀20-30年代,在中國上海等地開展抗日復國運動,建立了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因其民主救亡運動,致力於建立民主共和國,故稱之為大韓民國。戰後日本投降,美軍和蘇軍分別在38度線南北接受日本投降,朝鮮半島自此被劃分為南北兩個部分。1948年,南北方先後獨立建國,南方正式使用了大韓民國國名
㈥ 如何看待朝鮮自稱五千年歷史
古朝鮮
朝鮮半島具有五千年歷史,最遠可以追遡至檀君建國。但其實早在數十萬年前,朝鮮半島之上已有人居住。朝鮮半島的舊石器時代始於公元前70萬年,公元前10世紀開始進入青銅器時代。到了公元前4世紀進入鐵器時代。朝鮮人原來是生活在亞洲北面大陸的阿爾泰語系各民族,逐漸遷移到朝鮮半島,從公元前4世紀,在中國遼寧省至半島南部形成幾個部落聯盟,有高句麗、沃沮、濊、馬韓、辰韓、弁韓。
檀君朝鮮
相傳前2333年,檀君王儉於今日的平壤建立王儉城,創立古「朝鮮國」,意思就是「寧靜晨曦之國」。此傳說記載於《三國遺事》之內。
箕子朝鮮
金正日的長子金正男一度似乎很有希望成為金正日的繼承人,他曾擔任朝鮮國內安全機構的要職,後來負責朝鮮剛剛起步的IT行業,但2001年5月的假護照事件使他的地位一落千丈,並使金正日十分難堪。
㈦ 古朝鮮婚姻制度史論文3000字
這個是有關歷史的一篇敘述文,
你應該查找相關資料參考
就可以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