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標點符號有多久的歷史

標點符號有多久的歷史

發布時間:2022-07-13 01:47:22

1. 我國最早的標點符號有多少年歷史

最早的標點符號叫句讀,在漢朝時就已出現,距今2000年了。

2. 標點符號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又是什麼時候廣泛應用的

標點符號的歷史(一)

1920年2月2日,北洋政府教育部發布第53號訓令——《通令採用新式標點符號文》,批准了由北大六教授聯名提出的《請頒行新式標點符號方案》。我國第一套法定的新式標點符號由此誕生,成了語言文化發展史上值得記錄的一筆。

1919年4月,以胡適為首,包括錢玄同、劉復、朱希祖、周作人、馬裕藻在內的六教授,極不願看著"現在的報紙、書籍、無論什麼樣的文章都是密圈圈到底,不但不講文法的區別,連賞鑒的意思都沒有了"。在國語統一籌備會第一次大會上,他們提出了《方案》,要求政府頒布通行",。;:?!——()《》"等標點。11月底,胡適對上述方案作了修改,把原方案所列符號總名為"新式標點符號",此年被批准。

古代,因為標點常鬧笑話

標點符號看著小巧,卻在書面語言的交流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現在我們使用的標點符號,祖先在歐洲。中國雖然在漢代以前已經出現標點符號的概念,比如"離經辨志",即在兩句之間隔開一兩字來寫,或者用豎線、短橫線等標示句子的完結,但是使用上並不普遍,經常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笑話。

《韓非子?外儲說左下?說二》記載了這樣的一個故事:哀公問於孔子曰:"吾聞夔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無他異,而獨通於聲。堯曰:『夔一而足矣。'使為樂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也,'非有一足也。"說的是,魯哀公因為聽說"夔"有一隻腳,覺得很奇怪,就問孔子。孔子告訴他說,夔是在堯時期通曉音律,對天下實行音樂教化作出很大貢獻的一個樂官,舜繼位後,曾想另尋他人做樂官,堯就忠告舜說,像夔這樣的人,有一個就夠了。偏巧魯哀公讀古書不懂句讀,把夔理解成了有一隻腳的怪物,堂堂國君也難免鬧笑話。

兩漢的時候,有了"句讀"作為停頓標志,類似我們今天的斷句。符號有"↓"和"、"兩種,比如《說文解字》中解釋"↓"為"鉤識也,居月切","、"則為"有所絕止,而識之也,之主庾切"。就是說,凡是文末可以停止的地方,就用"↓"來標記,文中有可以句讀的地方,就用"、"來標示,也就是今天的句號和逗號。

到了宋代,鉤號變成了圓圈,標形如"○",有大中小之分。朱熹在著《四書章句集注》時就是每章之前用大的"○",每句之後用"。"這一時期還出現了段落號,用"∨"或"∧"表示,畫在每段末尾字的右下角,甚至出現了"。。。。。。""......"這樣的密圈、密點加在字的右旁,強調句子的精彩部分。這一用法直到20年代還有沿用。劃在人名或者地名旁邊的"_________"則晚至明代出現。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古代的標點符號多用來表示停頓,沒有多少意義上的差別,而且沒有標點的書居絕大多數。

同文館學生引入新標點

鴉片戰爭以後,新思想傳入,西洋標點也跟著進來了。第一個從國外引進標點符號的是清末同文館的學生張德彝。同文館是洋務運動中清政府為培養外語人才而設立的,張德彝是第一批英文班學生中的一員。

同治七年(1868年)二月,退役駐華公使浦安臣帶領"中國使團"出訪歐美,張德彝也成為隨團人員中的一名。張德彝有一個習慣,就是無論到了哪個國家,都喜歡把當地的風景、名物、風俗習慣都記錄下來,以"述奇"為名編成小冊子。在1868年-1869年期間,他完成了《再述奇》。這本書現在稱作《歐美環游記》,其中有一段介紹西洋標點的,雲:"泰西各國書籍,其句讀勾勒,講解甚煩。如果句意義足,則記。;意未足,則記,;意雖不足,而義與上句黏合,則記;;又意未足,外補充一句,則記:;語之詫異嘆賞者,則記!;問句則記?;引證典據,於句之前後記"";另加註解,於句之前後記();又於兩段相連之處,則加一橫如——。"

雖然張德彝不是在有意識地向國內知識界引入標點,甚至帶有反對的口氣,覺得這些標點繁瑣。但是卻在無心栽柳的過程中,為中國語言符號的發展帶來了新風。

胡適 新標點氣著章太炎

新文化運動前後,知識界對中國的語言文字進行了全面反思。白話文登上舞台的同時,新式標點的需求也應時而來。1916年8月,胡適應《科學》雜志的邀請,作《論句讀及文字元號》一文,全面闡述他對句讀以及文字元號的理論思考,成了新式標點的奠基之作。

《科學》雜志是1914年夏,遠在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留學生趙元任(後來成為清華國學研究院四大導師之一,與王國維、陳寅恪、梁啟超齊名)、楊杏佛等人懷著"科學救國"思想創辦的刊物。胡適作為第二批"庚款生"於1910年底抵美國康奈爾大學後,與《科學》的倡辦人成了好朋友,並時常作文發表,《論句讀及文字元號》就是其中之一。其實在這之前的1914年,胡適就在日記里創造了一套自己使用的"句讀符號":單直"?",雙括"(())",提要號" ̄ ̄ ̄"等,《論句讀及文字元號》一文就是在其基礎上增改寫成的。

1918年,胡適作《中國哲學史大綱》,使用了這套新的標點符號。在出版後,他特意送了一本給章太炎(國學大師),上寫"太炎先生指謬",下署"胡適敬贈",在兩人名字旁邊各加了一條黑杠符號。但是當時標點符號還不是法定的通行物,章太炎看了之後,很不明白鬍適為什麼要畫這個符號,他看到自己名旁加了黑杠,覺得非常惱怒,不禁大罵:"何物胡適!竟在我名下胡抹亂畫!"及至看胡的名旁也有黑杠,才覺得應該不是什麼讓人難堪的東西,氣消一半。看來在新式標點的應用過程中,還是有頗多波折的。

繼《科學》之後,《新青年》成為宣傳新式符號的重地,錢玄同、陳獨秀、劉半農、魯迅等在文學領域大名鼎鼎的人都為新符號的傳播立下了汗馬功勞。

標點符號的歷史(二)

標點符號已經成為書面語言里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它經歷了自產生到逐步完善的過程。

我國最早的古書是沒有標點的。大約在漢代,開始使用句讀(dou)。大致是語意已完的較大的停頓叫做「句」,語意未完而需要稍作停頓的叫做「讀」。到了宋代,開始使用圈點。在相當於句號的地方用圈(。)在相當於逗號的地方用點(,)。到了明代又出現 ︴和‖,分別用來表示人名和地名。這些簡單的符號可以看作是我國傳統的標點符號;但它是很不完備的,長時間里也沒有得到廣泛使用。

進入20世紀,現代白話文的使用日漸廣泛,人們迫切需要有比較完備的新的標點符號。一些學人開始向國內介紹歐美最通行的一些標點符號。並根據古代的句讀符號,參考西洋方法研究制定出了適合中國文字需要的我國最早的新式標點符號。

新中國成立後,有關方面對原標點進行了研究整理,1951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署公布了《標點符號用法》。共列標點符號十四種,包括句號、逗號、頓號、分號、引號、冒號、問號、感嘆號、括弧、破折號、省略號、專名號、書名號、著重號。

20世紀60年代,漢字文稿的書寫和出版物的排印由直行改為橫行,某些標點符號的用法也有了新的發展變化,有必要對原規定進行整理。1987年初,國家語委成立《標點符號用法》修訂組,約請專家對原《用法》進行1990修訂。1990年3月,國家語委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署聯合發布了修訂後的《標點符號用法》,共列標點符號16種,增加了連接號、間隔號。此後,在聽取各界意見後,國家語委、新聞出版署和國家技術監督局共同決定將《標點符號用法》制定為國家標准,並於1995年12月正式發布。

3. 標點的歷史沿革

1919年國語統一籌圖備會在我國原有標點符號的基礎上,參考各國通用的標點符號,規定了12種符號,由當時教育部頒布全國。建國後,出版總署進一步總結了標點符號的用法規律,於1951年刊發了《標點符號用法》,同年10月政務院作出了《關於學習標點符號用法的指示》。從此,標點符號才趨於完善,有了統一的用法。1990年4月,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和新聞出版署修訂頒布了《標點符號用法》,對標點符號及其用法又作了新的規定和說明。 漢語標點史溯源到甲骨文中使用的線條和間空作為分詞分段的手段。林氏認為,狹義的標點指書寫形式的標點,廣義的標點還應包括非書寫形式的標點,如間空、大寫、分段等,並把非書寫形式的標點作為研究對象。鉤識號從先秦至少到漢代一直用來斷句。《說文解字》已把「 」「、」正式列為條目,兩者配對,是漢語早期的句讀符號。然後逐次介紹唐代寫本和《金剛經》刻本的標點,宋代至清中葉的標點,清末至民國時期的標點,以至新中國的《標點符號用法》,稱得起是一部扼要而又系統的標點符號簡史。句讀是中國傳統的標點,則在第一篇中設「句讀·圈點」作了專門的討論。
西方標點源於古希臘。林著說,公元前5世紀的希臘銘文,用詞連寫,只是偶爾用直行的二連點和三連點分隔詞句。大學者亞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在《修辭學》中提到哲學家赫拉克利特(前540~前470年)的著作因為連寫難以斷句。林著指出西方新式標點系統的奠基人是義大利語法學家和出版家A.馬努提烏斯(約1450~1515年)。他以語法原則取代誦讀原則制定五種印刷標點:逗號(,)、分號(;)、冒號(:)、句號(。)和問號(?)。他的家族在百年間出書近千種,行銷歐洲各地,這幾種基本標點為各語種普遍採用。歐洲各語種也逐漸形成自己的標點體系,英語標點是在18世紀晚期才完備的。
幾千年來,漢語和西方一些語種的標點符號的發展和變化是有很大差異的,從宏觀上考慮,也有相似的前進軌跡。那就是由字、詞、句的連寫,而逐步採用標點或非標點的方式斷詞斷句;由不同地域、不同見解、不同學派採用不同的標點符號,逐步舍異求同,而在一個語種內採取統一或基本統一的標點符號體系。
耐人尋味的是,人類在古代就創造出燦爛的文明,但是創造為數不多的標點符號卻是步履維艱。中國在殷商時代已創造出甲骨文,發掘出土的甲骨片所載約有4 500個單字(可識者約為三分之一)。東漢許慎著《說文解字》已收篆文9 353字,從那時直到清末,得到共同認可使用的還只有句(。)、讀(、)、表示著重的(.)、表示專名的(——)等幾個標點而已,而且這些標點符號常常同其他符號(如評點符號)混用,直到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公布《請頒行新式標點符號議案》才有成為系列的12種標點。
古代希臘文明是令人耀目的。在公元前5世紀前後已經是哲人輩出,為後世留下哲學、史學、文學、自然科學方面的大量文獻。可是直到希臘化時代亞歷山大圖書館館長阿里斯托芬(公元前257~前180年)才創制出三級點號:中圓點(· )、上圓點(˙)、下圓點(·),從無到有,且成序列,彌足珍貴。歐洲幾個較大語種的標點符號,到18世紀末至20世紀初才最後定型。
標點符號的形狀遠比文字簡單,而數量又遠比文字為少,何以文字很早就能創造出來,而系統的標點符號卻姍姍來遲,東方如此,西方也如此,這倒是值得文明史研究家思索的問題。
嘆號是14世紀下半期義大利人文主義學者的創造。在現存的文獻中最早的嘆號見於佛羅倫薩城邦執政官、作家科盧特喬·薩盧塔蒂的拉丁文著作《論法律和醫學之高尚》1399年抄本(參見第二篇2.2)。德國刊印的書籍在16世紀開始使用嘆號。英語和俄語的嘆號出現於17世紀初。莎士比亞在1610~1611年寫成的《冬天的故事》(The Winter』s Tale)把「嘆號」稱為note of admiration(贊嘆符)。與莎士比亞同時代的劇作家本·瓊森說嘆號在句子「帶贊嘆」的口氣說出時使用。1657年英語嘆號開始使用現代名稱exclamation mark。
1897年王炳耀在《拼音字譜》中自擬的10種標點中有「慨嘆之號」(!)和「驚異之號」( )。魯迅1909年在《域外小說集·略例》中提出四種新式標點符號,其中有(!),表示「大聲」。1919年《請頒行新式標點符號議案》定名為「驚嘆號」,1951年《標點符號用法》改稱「感嘆號」,1990年以後正式名稱簡化為「嘆號」。
西方的標點符號在16世紀主要有朗誦學派和句法學派兩個學派,主要是由古典時期希臘文和拉丁文演變而來,在17世紀後進入穩定階段。俄文的標點是依希臘文而來,到了18世紀採用西歐的標點方法。
古代的漢字作品無標點符號,到了19世紀開始使用「。」作為斷句。日本在8世紀時,使用返點和訓點作為標點系統。 中國標點符號的歷史:
兩漢的時候,有了「句讀」作為停頓標志,類似我們今天的斷句。符號有「↓」和「、」兩種,比如《說文解字》中解釋「↓」為「鉤識也,居月切」,「、」則為「有所絕止,而識之也,之主庾切」。就是說,凡是文末可以停止的地方,就用「↓」來標記,文中有可以句讀的地方,就用「、」來標示,也就是今天的句號和逗號。
到了宋代,鉤號變成了圓圈,標形如「○」,有大中小之分。朱熹在著《四書章句集注》時就是每章之前用大的「○」,每句之後用「。」這一時期還出現了段落號,用「∨」或「∧」表示,畫在每段末尾字的右下角,甚至出現了「。。。。。。」「……」這樣的密圈、密點加在字的右旁,強調句子的精彩部分。這一用法直到20年代還有沿用。劃在人名或者地名旁邊的「_________」則晚至明代出現。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古代的標點符號多用來表示停頓,沒有多少意義上的差別,而且沒有標點的書居絕大多數。
鴉片戰爭以後,新思想傳入,西洋標點也跟著進來了。第一個從國外引進標點符號的是清末同文館的學生張德彝。同文館是洋務運動中清政府為培養外語人才而設立的,張德彝是第一批英文班學生中的一員。
同治七年(1868年)二月,退役駐華公使浦安臣帶領「中國使團」出訪歐美,張德彝也成為隨團人員中的一名。張德彝有一個習慣,就是無論到了哪個國家,都喜歡把當地的風景、名物、風俗習慣都記錄下來,以「述奇」為名編成小冊子。在1868年-1869年期間,他完成了《再述奇》。這本書現在稱作《歐美環游記》,其中,有一段介紹西洋標點的,雲:「泰西各國書籍,其句讀勾勒,講解甚煩。如果句意義足,則記。;意未足,則記,;意雖不足,而義與上句黏合,則記;;又意未足,外補充一句,則記:;語之詫異嘆賞者,則記!;問句則記?;引證典據,於句之前後記「」;另加註解,於句之前後記();又於兩段相連之處,則加一橫如——。
1920年2月2日,北洋政府教育部發布第53號訓令——《通令採用新式標點符號文》,批准了由北大六教授聯名提出的《請頒行新式標點符號方案》。我國第一套法定的新式標點符號誕生,成了語言文化發展史上值得記錄的一筆。
1919年4月,以胡適為首,包括錢玄同、劉復、朱希祖、周作人、馬裕藻在內的六教授,極不願看著「現在的報紙、書籍、無論什麼樣的文章都是密圈圈到底,不但不講文法的區別,連賞鑒的意思都沒有了」,在國語統一籌備會第一次大會上,他們提出了《方案》,要求政府頒布通行「,。;:?!——()《》」等標點。11月底,胡適對上述方案作了修改,把原方案所列符號總名為「新式標點符號」,次年被批准。

4. 1.宋朝距今有多少年2.我國最早的標點符號約有幾年的歷史

宋朝建於公元960年,止於1279年。距今1000年左右。 明代出現的標點符號,明朝,1368年-1645年,標點出現了約500年。

5. 對於標點符號的歷史,你知道哪些

現代標點符號指書面語里用來表示停頓、語調以及語詞的性質和作用的符號,為書面語的有機組成部分。共有句號、逗號、頓號、分號、冒號、問號、感嘆號、引號、括弧、破折號、省略號、著重號、專名號和書名號等14種。它的發展歷史分為兩個古代和現代兩個時期。

但全面系統引進標點符號的是語文學家陳望道。他於1918年5月在《學藝》雜志上著文介紹西洋標點符號10種。同月出版的《新青年》就用白話排印,並加新式標點,一時風靡全國。

1920年2月,北洋政府教育部根據胡適、錢玄同等的建議,訓令全國採用12種新式標點符號。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總署正式公布了「標點符號用法」,一直沿用至今。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總署正式公布了「標點符號用法」,一直沿用至今。

6. 宋朝距今多少年,我國最早的標點符號約有多少年的歷史

宋朝建於公元960年,止於1279年。距今1000年左右。

明代出現的標點符號,明朝,1368年-1645年,標點出現了約500年。
標點符號的來歷
古時候寫文章是沒有標點符號的,讀起來很吃力,甚至產生誤解。到了漢朝才發明了「句讀」符號。語意完整的一小段為「句」;句中語意未完,語氣可停頓的一段為「讀」(念,相當於現在的逗號)。宋朝使用「。」,「,」來表示句讀。明代才出現了人名號和地名號。這些就是我國最早的標點符號。
1919年國語統一籌圖備會在我國原有標點符號的基礎上,參考各國通用的標點符號,規定了12種符號,由當時教育部頒布全國。建國後,出版總署進一步總結了標點符號的用法規律,於1951年刊發了《標點符號用法》,同年10月政務院作出了《關於學習標點符號用法的指示》。從此,標點符號才趨於完善,有了統一的用法。1990年4月,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和新聞出版署修訂頒布了《標點符號用法》,對標點符號及其用法又作了新的規定和說明。

參考資料:book.tiexue.net/archivecontents203927/
回答者:famorby - 魔導師 十一級 1-31 15:27

宋朝(距今已八九百年)
中國古代是沒有的,通常我們在看電視劇或電影里的那都是騙人的。現代標點符號起源於西方。
中國古代的標點符號一般簡約概括為「句讀」。句,標形如「○」,相當於今用之句號,有大中小之分;讀(音dòu),標形如「、」,相當於今用之逗號。實際上,在中國的悠久的文明發展史上,前人用過的標點符號絕不止於這兩種,但終究沒有循序積累發展為一個統一規范的體系,甚至連「句、讀」兩種符號的分工亦無定規,甚至未必使用。現代的中國人,如果未經專門訓練,捧起未經現代標點的古籍時,即便能憑工具書去認字,也很難過「斷句」這一關,問題就出在沒有或太少標點符號上。
胡適在1916年發表的《論句讀及文字元號》一文是我國新式標點符號第一篇系統完整的科學論文,此文的主要歷史貢獻有:⑴提出了劃分句讀符號(點號)和文字元號(標號)兩大系統的初步設想;⑵闡明了標點符號在書面語中的重要地位;⑶制定了一套比較完備的符號系統;⑷條析各類標點的使用方法;⑸梳理了句、讀、頓三者的關系。1919年以胡適為首的六位學者聯名向國語統一籌備會提出《請頒行新式標點符號議案》,1920年經教育部批准,成為我國第一部政府頒行的標點符號方案。
回答者:要發要動 - 經理 四級 1-31 15:51

7. 標點符號有幾千年的歷史

中國的古籍,沒有類似今天使用的標點。古代有些文字(例如甲骨卜辭)有時用分行或隔離來表示停頓,這種情況也並不普遍。所以歷來認為學會斷句是讀書的基本要求。漢代表示斷句的符號是「、」和「�」。「、」用來表示較小的停頓,「�」表示較大的停頓。20世紀初發現的漢簡《流沙墜簡》中有使用了這種符號的簡片。「�」和「、」漢朝人稱之為句讀 。這兩種符號到了宋代才逐漸推廣使用,但形態有些改變。一種是句號用「。」,讀號用「、」;另一種是句號讀號都用同樣的點,句號的點用在字旁,讀號的點用在兩字之間。宋元時代出版的書籍,特別是經書,一般不加句讀。句讀符號多用於教學或校勘方面。宋刻本也有仿照校書式印上圈點的,但不多見。

元明刻本小說多在句子的末了加圈,也有一律用「、」或用「。」的。有些戲曲和啟蒙讀物也採取這種方法。此外,明刻本小說還增添了人名號和地名號,前者是在人名右邊加一條直線,後者是在地名右邊加兩條直線。

標點這兩個字,始見於宋代。《宋史·何基傳》:「凡所讀,無不加標點,義顯意明,有不待論說而自見者。」這里的標點指的是閱讀古書時添加的句讀符號,即所謂舊式標點。

閱讀全文

與標點符號有多久的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2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