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沈陽的歷史
三萬年前,沈陽地區在舊石器時代已有人類活動。
7200年前,有中華民族的分支先民(太陽鳥圖騰文化)在此農耕漁獵,繁衍生息,創造出新樂文化。
春秋戰國時期,燕國的重鎮方城(侯城前身),隸燕遼東郡襄平縣,為沈陽建城史之初,距今2600餘年。[9]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分天下為36郡,沈陽隸屬遼東郡(遼陽)。
西漢時期,始稱「侯城」,隸屬漢遼東郡(遼陽)。是為沈陽正式建城之始。唐代改稱「瀋州」。五代時期,遼太祖移民到此,修築土城,生產隨之發展。金代時期,金太祖攻佔瀋州,沿用「瀋州」之名。
元朝元貞三年(1296年),元代重建土城,改沈洲為「沈陽路」,歸遼陽行省管轄。由於沈陽地處瀋水(渾河)之北,以漢族傳統方位論,即「山北為陰,水北為陽」,故改沈洲為沈陽。從此,「沈陽」這一名稱正式出現在史料上,距今已有七百餘年的歷史。
唯美沈陽
明朝洪武十九年(1386年),明朝改稱「沈陽路」為「沈陽中衛」,修建沈陽城牆(磚城)。沈陽的軍事地位益加重要,是明朝經營關東的重要基地。
明朝天啟五年(1625年),清太祖努爾哈赤把都城從遼陽遷到沈陽,並在沈陽城內著手修建皇宮(今沈陽故宮)。
明朝崇禎七年(1634年),皇太極改稱沈陽為「盛京」
明朝崇禎十七年(1644年),清世祖福臨遷 都北京後,沈陽為陪都
清朝順治十四年(1657年),滿清朝以「奉天承運」之意在沈陽設奉天府,沈陽又名「奉天」
2. 太陽鳥的來歷
說起太陽鳥,不能不說起它的來歷:1978年,考古學家在沈陽新樂遺址出土一件極為罕見的木雕藝術品——木雕鳥。這個木雕鳥是以高度概括的圖案化的手法雕刻而成,做工精美,線條流暢。木雕鳥的尾羽很長, 乎 了全身的二分之一,類似權杖。實際上,這個木柄是插於固定的部位,用於祭祀供奉所用。那麼,這到底是什麼鳥呢? 據史學家的考證,這個木雕鳥正是人們 說中的大鵬鳥,是距今七千年前新樂人的圖騰。《莊子.逍遙游》中的神話故事中寫到:「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有 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鳥是鳥的一種,也是 說中的鳳的別名。它的體態比一般的鳥大,尾部修長美麗,飛起來猶如鳳起,很是壯觀。古時候,人們一直把大鵬鳥當作的是祥鳥,神靈來對待。大鵬鳥的頭大尾長,形體深厚,嘴闊可吞山河。它身上的羽毛排列整齊,身體修長,令人肅然起敬。圖騰是現實的事物與想像的東西相結合並使之神化的產物。大鵬鳥則是現實生活中「燕子」與「鵲雀」的藝術化的變形與誇 。人們以此為圖騰屢見不鮮,滿族 以「神鵲」為圖騰。 說滿族祖先布庫里雍順即是天女佛庫倫吞神鵲的紅果所生。這個優美的神話至今還在民間流 。
3. 太陽鳥的歷史
太陽鳥盛產於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崇山峻,約500年以前。由於它的羽毛鮮艷無比,體態華麗絕美,它們鳴叫婉轉動聽,似乎永遠充滿歡樂;它們愛頂風飛行,所以又名「風鳥」,人們又稱其為「天堂鳥」、「極樂鳥」、「太陽鳥」、「女神鳥」等,是世界上著名的觀賞鳥。 世界上太陽鳥又是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國鳥,在他們的國旗、國徽甚至航空公司、電台、賓館、商店、郵局、錢幣等地方都有太陽鳥的標志,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太陽鳥與巴新就是同義詞。當太陽鳥第一次被引入歐洲時,人們就被其羽毛的艷麗色彩深深地迷住了。他們認為這些鳥來自天堂。事實上,它們是人巴布亞紐幾內亞和澳大利亞的森林來的。太陽鳥是巴布亞紐幾內亞國鳥。巴布亞紐幾內亞人民最推崇的有三種東西,即天堂鳥、鱷魚和男人雕刻象。天堂鳥即太陽鳥,是生活在地跨亞洲與大洋洲之間的伊利安鳥上的一種珍貴飛禽。太陽鳥是巴布亞紐幾內亞獨立、自由的象徵。他們把太陽鳥印在國旗上,刻在國徽上。巴布亞幾新內亞航空公司的飛機尾部上也印有一隻展翅飛翔的藍色太陽鳥。西歐婦女就以它們的飾羽作為帽飾,所以世世代代以來,巴布亞紐幾內亞人用太陽鳥的羽毛做舉行儀式時用的頭飾。
4. 沈陽市多少年歷史
2600餘年。
3萬年前,舊石器時代已有人類活動。
7200年前,有中華民族的分支先民(太陽鳥圖騰文化)在此農耕漁獵,繁衍生息,創造出新樂文化。
春秋戰國時期,燕國的重鎮方城(侯城前身),隸燕遼東郡襄平縣,為沈陽建城史之初,距今2600餘年。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分天下為36郡,沈陽隸屬遼東郡(遼陽)。
西漢時期,始稱「侯城」,隸屬漢遼東郡(遼陽)。是為沈陽正式建城之始。
唐代改稱「瀋州」。
公元921年,遼太祖移民到此,修築土城,生產隨之發展。
金代時期,金太祖攻佔瀋州,沿用「瀋州」之名。
1296年,元代重建土城,改沈洲為「沈陽路」,歸遼陽行省管轄。由於沈陽地處瀋水(渾河)之北,以漢族傳統方位論,即「山北為陰,水北為陽」,故改沈洲為沈陽。從此,「沈陽」這一名稱正式出現在史料上,距今已有七百餘年的歷史。
1386年,明朝改稱「沈陽路」為「沈陽中衛」,修建沈陽城牆(磚城)。沈陽的軍事地位益加重要,是明朝經營關東的重要基地。
1625年,清太祖努爾哈赤把都城從遼陽遷到沈陽,並在沈陽城內著手修建皇宮(今沈陽故宮)。
1634年,清太宗皇太極改稱沈陽為「盛京」。945年抗日戰爭勝利,東北光復,「奉天市」恢復「沈陽市」名稱。
1948年11月2日,沈陽正式解放。
2013年,沈陽市升格為新一線城市。
5. 太陽鳥的介紹
沈陽標志性建築太陽鳥在沈陽皇姑區黃河大街新開河北岸黃土高台之上,有一處新樂遺址,1973年首次發掘。這是一處原始社會母系氏族公社繁榮時期的村落遺址,佔地面積17.8萬平方米,集居地約2.5萬平方米。其布局與半坡文化很相似,經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測定新樂遺址距今有7200多年的歷史。其出土文物相當豐富。出土文物中還有極為珍貴的煤精製品和木雕藝術品。其中有先人雕刻的藝術品太陽鳥,被放大後作為沈陽市的標志性建築,矗立在沈陽市政府廣場上。
新樂遺址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建了新樂遺址博物館。
6. 太陽鳥是為了紀念而建的嗎
沈陽標志性建築太陽鳥。(不知別處是否有太陽鳥建築)
在沈陽皇姑區黃河大街新開河北岸黃土高台之上,有一處新樂遺址,1973年首次發掘。這是一處原始社會母系氏族公社繁榮時期的村落遺址,佔地面積17.8萬平方米,集居地約2.5萬平方米。其布局與半坡文化很相似,經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測定新樂遺址距今有7200多年的歷史。其出土文物相當豐富。出土文物中還有極為珍貴的煤精製品和木雕藝術品。其中有先人雕刻的藝術品太陽鳥,被放大後作為沈陽市的標志性建築,矗立在沈陽市政府廣場上。象徵著沈陽人民在現代化的今天正如大鵬展翅,迎著朝陽,意氣風發地翱翔在21世紀的萬里晴空。沈陽市政府廣場於1998年擴建改 , 地4萬平方米,是目前中國東北最大的城市廣場,廣場南側建志巨型「太陽鳥」雕塑,成為沈陽騰飛的象徵。
7. 沈陽市是哪個省的啊
沈陽市是東北最大的城市,遼寧省省會。西漢時稱侯城,遼金時置瀋州,並用土夯築城牆,為沈陽建城之始。元代時,因其地理位置在瀋水之陽(即渾河北岸),而改稱沈陽路。1625年清太祖將都城從遼陽遷至沈陽,1634年清太宗將沈陽改名為盛京。1644年清朝遷都北京後,沈陽成為陪都。清朝統一中國後,在沈陽設奉天府。1945年恢復沈陽名稱。
沈陽的旅遊景觀豐富多彩,沈陽故宮、皇家陵寢(福陵、昭陵)、「九一八」事變紀念館、張氏帥府)、怪坡、棋盤山風景區等,都是沈陽著名的旅遊景觀。
沈陽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有2300年的建城歷史。她位於中國東北地區的南部,遼寧省中部。位於東經122度25分至123度48分,北緯41度11分至43度2分之間。背依長白山麓,面向渤海之濱,是遼東半島的腹地,是遼寧省省會,為東北地區最大的中心城市。總面積12980平方公里,城區面積185平方公里,總人口680萬。
沈陽氣候。沈陽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氣溫6℃~11℃。一月份最冷,七月份最熱。每年4~5月為春季,6~8月為夏季,9~10月為秋季,11月中旬至翌年3月為冬季。春秋兩季受季風影響,需穿夾衣、薄毛衫等;夏季多雨,應帶雨具;冬季氣溫較低,需穿棉衣、毛皮或羽絨服裝禦寒。 每年5~10月是沈陽最佳旅遊季節;1~2月是觀賞冰雪景觀和民間節日最佳時間。
沈陽公路密集,四通八達,是東北地區的交通樞紐。
沈陽歷史
7200年前 人類在此農耕漁獵,繁衍生息,創造出新樂文化
春秋戰國時期 燕國的重鎮
公元前221年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分天下為36郡,沈陽隸屬遼東郡
西漢時期 沈陽已具有城市輪廓,稱為「侯城」
唐代 改稱「沈洲」
公元921年 遼太祖移民到此,修築土城,生產隨之發展
金代時期 金太祖攻佔沈洲,沿用「沈洲」之名
1296年 元代重建土城,改沈洲為「沈陽路」,歸遼陽管轄。由於沈陽地處瀋水(渾河)之北,以中國傳統方位論,即「山北為陰,水北為陽」,故改沈洲為沈陽。從此,「沈陽」這一名稱正式出現在史料上,距今已有702年的歷史。
1386年 明朝改稱「沈陽路」為「沈陽中衛」
1625年 清太祖努爾哈赤把都城從遼陽遷到沈陽,並在沈陽城內著手修建皇宮(今沈陽故宮)。
1643年 清太宗皇太極改稱沈陽為「盛京」
1644年 清朝遷都北京後,沈陽為陪都
1657年 清朝以「奉天承運」之意在沈陽設奉天府,沈陽又名「奉天」
1911年 辛亥革命後,沈陽成為奉系軍閥統治的首府。
1923年 正式設立奉天市政公所,沈陽首次出現市的建制
1929年 張學良在「東北易幟」後,改「奉天市」為「沈陽市」
1931年 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並侵佔沈陽後,又將「沈陽市」改為「奉天市」
1945年 抗日戰爭勝利,「奉天市」恢復「沈陽市」名稱
1948年11月2日 沈陽正式解放
1953年 沈陽市改為中央直轄市
1954年 沈陽市改為遼寧省轄市
1964年 中共遼寧省委決定設立沈陽專區
1993年 原鐵嶺市的法庫、康平縣劃歸沈陽管轄,新民縣撤縣建市
至今 沈陽市轄和平、瀋河、大東、皇姑、鐵西、於洪、蘇家屯、東陵、新城子9個市區以及新民、遼中、法康、康平4個縣(市)。
沈陽城市綜合實力
國民經濟保持快速增長,經濟總量實現大幅提高。初步核算,2004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900.7億元,比上年增長15.5%,為10年來最高增長水平。
產業結構在調整中不斷優化,第二產業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進一步增強。全年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10.7億元,增長14.2%;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940.5億元,增長19.8%;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849.5億元,增長11.1%。三次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調整為5.8:49.5:44.7,第二產業所佔比重提高2.2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2.1%,拉動經濟增長9.6個百分點。經濟結構調整的成效進一步顯現,第二產業特別是工業快速增長,工業增加值所佔比重達到43.7%,為「八五」以來最高水平,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2.4%,拉動全市經濟增長8.1個百分點,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量。
地方財力迅速擴張,財政收支快速增長。2004年,全市完成地方財政收入138.2億元,比上年增長33.5%,並連續第四年保持30%以上的增速。其中,稅收收入83.0億元,增長30.6%。地方財政支出首次突破200億元大關,達到200.2億元,增長27.9%,政府對宏觀經濟和社會事業的調控能力進一步增強。地方財政支出中,農業支出7.0億元,增長18.7%;科技支出4.2億元,增長19.4%;教育支出22.3億元,增長20.1%;社會保障支出31.1億元,增長22.0%;城市維護費支出24.0億元,增長37.7%。
沈陽人口和人民生活
2004年末,全市戶籍人口693.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8萬人。在總人口中,市區人口492.3萬人,縣(市)人口201.6萬人;農業人口247.6萬人,非農業人口446.3萬人。人口出生率6.91‰,比上年上升1.58個千分點;人口死亡率6.88‰,上升0.74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0.03‰,上升0.9個千分點。計劃生育率達到99.55%,新生兒性別比為107.4:100。
就業
到2004年末,全市城鎮單位從業人員99.8萬人,比上年減少1.1%。在崗職工94.3萬人,減少2.0%。其中,國有經濟單位55.7萬人,減少2.6萬人;集體經濟單位8.3萬人,減少0.8萬人;其他經濟單位30.3萬人,增加1.6萬人。從在崗職工產業構成看,第一產業0.8萬人,減少17.6%;第二產業38.4萬人,減少3.2%;第三產業55.1萬人,減少0.8%。年末全市離崗職工25.0萬人。
促進再就業工作,就業形勢穩定。據勞動部門統計,2004年全市開發就業崗位15.2萬個,實現就業和再就業22.4萬人次,開發公益性崗位、安置大齡就業困難群體2.1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員14.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5.7%。
居民收支、工資及人均儲蓄
城鄉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儲蓄穩步增長。2004年,全市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17332元,增長15.8%。城鄉居民人均儲蓄存款余額22357元,增長8.3%。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23.96『元,增長12.1%;人均消費支出7212.9元,增長7.8%。農民人均純收入4346.99元,增長13.8%,是1999年以來增幅最高的一年;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377.2元,增長12.7%。
居住水平
住宅建設、舊區改造加快發展,居民居住質量不斷提高。2004年完成城鎮住宅建設投資248.5億元,比上年增長77.5%;新建成住宅821.1萬平方米,增長44.1%。為8000戶低收入家庭提供政府補貼房40萬平方米;為農村特困戶建房223套。開展「平改坡」舊住宅美化工程,全年實施房屋「平改坡」工程40.5萬平方米,涉及住戶6484戶。2004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住宅建築面積21.55平方米,增加1.43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24.42平方米,增加0.5平方米。
據抽樣調查,2003年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61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818.4元;城鄉居民人均儲蓄存款20652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7.2%。
沈 陽 市 花
玫瑰,自古以來人們把它比喻為美好意願和崇高希望的象徵,受到世界各國人民普遍珍愛,很多國家把它定為國花。我國各地廣泛栽植,沈陽市有悠久的栽培歷史。每當六月花盛時節,花團錦簇,奼紫嫣紅,嫵媚多姿,芳香襲人,倍受沈陽人民珍愛。玫瑰不僅有花型俊美、 花色艷麗、花香馥郁的優點,同時它還有不畏嚴寒、不擇沃土,把芬芳無私奉獻給人民的精神。因此,沈陽市以玫瑰為市花。
沈 陽 市 樹
油松,一向被人們比喻為堅貞不屈、不畏強暴的高尚情操和奮發向上的精神。我國東北、華北、西北各地廣泛栽植,尤以遼寧為最,在沈陽市更有悠久的栽培歷史。沈陽東、北兩陵的參天古松群為油松樹木中珍貴的瑰寶,早已被人們視為代表沈陽的象徵。油松枝幹虯曲蒼勁,針葉青翠,四季常青。冬季不畏嚴寒,傲然挺立 。雪映青松的壯麗景觀在北國風光中更為可貴。因此, 沈陽市在公園、廣場、街道和庭院中普遍栽植油松,並得到沈陽人民的珍愛。
沈 陽 標 志
宇宙競進,古今同風。 太陽鳥為公元1978年在沈陽新樂遺址出土的一件業已炭化的古代木雕 藝術品,據考證,迄今已7200餘年。真品全長45厘米,形態俊美,似鳥、似魚、似羊,皆非是, 乃華夏無價之寶。 鳥啼曲詠,神以飛舞。太陽鳥為新石器時代氏族圖騰,新樂部落視其為保護神,世代頂禮膜拜。 一城一國必於淵源,有其灼華生命。太陽鳥為沈陽城市發端之標示,亦為城市精神與文明之象證。 太陽鳥青春永駐,萬代流芳。
沈 陽 文 化
沈陽市的文化教育、文化藝術與文體事業欣欣向榮,不僅東北大學、遼大等一些高等學府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有志青年求學,高中、初中也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學生,這也是沈陽政府努力發展教育事業的成果,政府鼓勵有志的青年出國留學申造,每年一屆海外學子歸國會,讓學子們了解沈陽,並為其在沈陽工作發展提供必要的幫助,使得海外學子們回國後很願意選沈陽作為發展自己的樂土。不僅如此,沈陽還大手筆投資在渾南建設大學城,堅實教育基礎,一定會給沈陽的發展與國際生譽帶不可估量的回報。
文藝創作、演出日趨興旺,文化設施取得新成效,群眾文化生活日益豐富,全市有22 個文化廣場建成並投入使用。沈陽的鄉鎮、街道文化網路日趨完善。全市有群眾藝術館、 文化館15個,博物館2個,公共圖書館19個,檔案館1個,藝術表演團體7個;擁有市級廣播電台一座、電視台一座。現在全市廣播人口覆蓋率已達到97.22%,電視人口覆蓋率98%。 全年新聞出版工作也取得了明顯成效。
沈陽體育事業是有目共矚的,不斷為國家輸送著體育人才,在國際大賽中為國爭光。沈陽還是一座足球城,承辦過兩屆十強賽,並在2000年使國家隊成功的沖入世界盃決賽圈子, 因此,國人稱沈陽為福地。
沈 陽 經 濟
沈陽作為我國著名的重工業城市,素有" 共和國裝備部"的美譽。沈陽擁有雄厚的資產存量和較大的經濟規模,城市綜合實力居全國第5位,同時世界銀行將沈陽市列為世界最具競爭力的城市之一。沈陽是門類齊全、成套能力強、技術水平高的工業大市,還是個以城郊型農業為主,產業化和綜合商品率較高的農業大市。同時,沈陽的金融業、信息服務業、旅遊業等新興第三產業也得到迅速發展。沈陽具有科技和人才方面的優勢,科技開發、高新技術產業化和技術市場體系實力雄厚。作為區域中心大市場, 沈陽對周邊城市乃至全國具有較強的吸納力和輻射力。在面向新世界的發展中,沈陽將大力促進工業、農業的現代化,通過發展旅遊業、電子信息業、 汽車產業、環保業,形成新興支柱產業。在積極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中,更好地促進經濟發展,發揮出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
8. 沈陽北站,廣場上的那個雕塑叫什麼名字啊
沈陽北站廣場上的那個太陽鳥雕塑名字叫「逐日」。
一九七八年,文物工作者在新樂遺址的一處房屋遺址內部,發現了一個木雕製品,這個木雕有人說雕的是獸,也有人說雕的是魚,還有人說雕的是鳥。
最後人們達成共識,將它命名為太陽鳥。最讓人驚奇的是這個木雕經過科學檢測,證明它已經有七千二百多年了。對於這個木雕的用途,有些人認為它是當時部族的圖騰,或者是女性部落首領權力的標志。連續迭化至木雕結束。
(8)沈陽市府太陽鳥有多少年歷史擴展閱讀:
1其他象徵性建築:
太陽鳥是新樂遺址出土的先人雕刻的極為珍貴的木雕藝術品,被放大後作為沈陽市的標志性建築,曾多年矗立在沈陽市政府廣場上,現矗立在新樂遺址。
它似鳥非鳥,類似神鵲,其藝術化的圖騰形象也與傳說中的鵬鳥相吻合,既顯得古樸典雅,又具有時代的氣息。它那展翅翱翔,直沖千里的氣勢正是沈陽人多少年來不屈不撓,意氣風發的精神的象徵。
太陽鳥全身高21米,寓意21世紀。整個雕塑既展示了沈陽城深邃的文化歷史底蘊,又凸現出現代化的濃郁氣息,象徵著沈陽人民在現代化的今天正如大鵬展翅,迎著朝陽,意氣風發地翱翔在21世紀的萬里晴空,這也使它成為了沈陽騰飛的象徵。
9. 關於沈陽市政府廣場的五行風水,及太陽鳥與鳳凰的關系,請高人分析指點
太陽鳥是遠古新樂人的部族圖騰,沈陽是新樂人的發現地,有新樂遺址。
太陽鳥和鳳凰的關系。傳說遠古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一起炙烤著大地,熱得人類受不了,地上就像著了火一樣,眼看世界將要滅亡了,這時出現了一位自願為民除害的勇士名叫後羿,他用箭一下子射死了九個太陽,只剩下最後一個太陽,卻身負重傷跌落到了人間。天地在經歷了通晝的光明之後被無盡的黑暗湮滅了。沒有了一絲亮光,天地間一片黑暗,就如同失去了希望一樣,這時如果能有一個太陽在天上那該有多好啊!可是,剩下的一個太陽在哪裡?他斷了翅膀又怎能回到天上呢?
其實,太陽原本也是一種鳥,可是現在太陽鳥斷了翅膀,不能飛行了,不能回到天上了,他只有藉助別人的力量才能回到天上才能給人類帶來光明。那唯一解救的辦法就是用鳳凰的涅磐。
鳳凰本是百鳥之王,傳說鳳凰降臨到哪裡就能給哪裡帶來吉祥。所以鳳凰肩負起了拯救人類的使命,開始了尋找光明、希望之神——太陽。
鳳凰飛呀飛呀,飛過萬水千山、飛過草莽叢林、風餐露宿、不畏艱險,飛過了七七四十九天,終於在一顆三葉草下找到了斷了翅膀、身受重傷、奄奄一息的太陽,她扯下自己的一片五彩祥羽蓋在了太陽的身上。她給他擦拭著傷口,給他服葯。太陽的光芒很微弱,就像在風中搖擺欲滅的燈焰,隨時都有永遠熄滅的可能。那時可是後果不堪設想了。鳳凰祈禱著,希望她的吉祥能帶給太陽希望,能令他早日康復,早日回到天庭為人類謀福。
可是鳳凰知道太陽康復飛升的那天也是自己涅磐的時刻,只有自己涅磐產生的巨大力量才能將太陽推上天空,而自己也將獲得永生。可是鳳凰依然堅強著,默默地為太陽做著一切。她不後悔,她覺得那是為人類造福,因為她本來就是要為人類帶去吉祥的,她要讓人間充滿著光明和希望。那是至高的榮耀!
太陽在鳳凰的悉心照料下,傷勢慢慢的恢復了,可是他還不能立即飛升,他的翅膀不能活動太久的。可是人間一刻不能沒有光明的,再這樣下去這個世界就要被黑暗吞滅的。就這樣,每天鳳凰就背著太陽在天空遊走著,從東往西日復一日。太陽已經習慣鳳凰每天馱著他一起東升西降。太陽還學會了調皮,剛開始的時候太陽躲在鳳凰的黑色的羽毛下,生怕讓人看見,因為他害怕後羿再來射他,為此還偷偷得哭呢!這樣天上便嘩嘩的下雨了,那是太陽調皮的眼淚;有時候太陽扯一塊鳳凰的風衣來做紗巾罩在臉上,讓人看到了半蒙蒙的多雲天氣;又有時候太陽從黑羽下突然鑽出來,悄悄的拔一根鳳凰的七彩羽仍在天空,人們便由此見到了彩虹。鳳凰並不理會太陽的頑皮吵鬧,任由他玩去。因為她知道太陽每康復一點,離別的日子就越近一點,而涅磐的日子也越近了一點。鳳凰心理承受著多大的壓力啊!
這一天終於還是來臨了。太陽正准備和鳳凰像往常一樣東升,因為他的翅膀已經完全復原了。他想今天要單獨飛翔,他要給鳳凰一個驚喜,不要再讓她每天背著自己升起了。太陽暗自高興著。可是他不知道,沒有鳳凰涅磐產生的強大助力他是飛不到天上去的。
「鳳凰,讓我今天自己飛好么?看!看自己已經全部康復了!」太陽剛說完這句話,鳳凰突然轉身一把把太陽推了上去,太陽一個趔趄跳出了海平面,太陽還沒轉過神來,鳳凰便口出一團烈火,燃遍了全身……瞬間強大的火焰籠罩在鳳凰的周圍。太陽如在夢中,掙扎著欲救鳳凰,可是,強大的火力讓太陽只能慢慢往上升,升得越來越高,也越來越遠……
「鳳凰…………你,你要干什麼?……不要……」
「太陽你要記得,你是光明之神,只有你才能給人間帶來光明,你肩負著光明的使命,而我只是順應天意,幫你功德圓滿,這是我的使命,我的職責,現在我的職責完成了,我的涅磐換來你的重生,人類會因為你而幸福的。而同時也給了我永生……所以在我生命的每次輪回中我都要一生竭盡全力朝你飛去…… 」
「鳳凰你放心,我會牢記你的話,我會恪守職責,為人類造福的!清晨的第一縷光芒我會照耀在有你的地方,期待著你的輪回永生……因為你也是希望、吉祥、生命更是永恆的象徵!以後凡是你輪回降臨的地方就是人間福地!」
灰燼,重生,輪回……
幾經滄海桑田,物換星移,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原來鳳凰涅磐的地方現在早已是人類的居住地,一片安寧、祥和、繁華景象。太陽也果然信守諾言,為人間播撒著光明。清晨的第一末曙光照耀的地方正是鳳凰涅磐的地方,那是他為感激鳳凰所作的一切的饋贈。人們歷代傳頌著關於鳳凰涅磐的故事,便取名此城為太陽城,又因「日出曙光之先照」改名為日照。而鳳凰,人們便稱之為「太陽鳥」。這就是為什麼有的時候人類稱鳳凰為「太陽鳥」緣故。相傳這世界上也有一種鳥,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朝著太陽的方向飛去,那該就是輪回的太陽鳥吧!
後人紀富中先生感恩於太陽鳥的傳說,加之藝術想像,塑造了一座雕塑,謂之「太陽鳥」。矗立在今天日照北京路的中段,已經成為日照的標志。其形狀如太陽,昂首向天,似有展翅騰飛之意,象徵日照人民的開拓進取精神,定會如「太陽鳥」一樣不怕犧牲、不畏艱險、為了自己的家園而去努力奮斗!
至於五行,我就不太了解了,現在有的大學學建築專業的專門有風水學這一課程,但是一般人都不太了解。
10. 沈陽市政府廣場的太陽鳥介紹:
1973年春天的一天,一位叫孟方平的農業技術員,在沈陽北郊一個工廠宿舍區的建築工地上,發現了幾片留有刻畫痕跡的陶片。孟方平把這些奇怪的陶片送到文物部門,經過專家的鑒定,這些陶片來自遙遠的史前年代。隨後,文物部門在這個叫新樂工廠的地方進行發掘,從而發現了一處新石器時期的古人類文化遺址,考古界把它命名為新樂遺址。
從發掘的文物來看,早在7200年前,沈陽一帶就有了人類活動。在漫長的史前年代裡,居住在這里的古人類是如何生活的?他們創造了那些物質文明?又在中華文明中佔有什麼地位?考古專家們試圖通過新樂遺址來尋找答案。
「新樂遺址現在發掘的面積將近4000多平方米,已發現半地穴的居住遺跡有40多座,其中這種大型房子有三座,都在90平方米以上。通過這些房子的發掘我們有個初步的認識,覺得這個遺址當時的社會婚姻狀態還應該處在群婚階段或者是向對偶婚過度的這么一個時期。」
在一處房屋遺址內部,文物工作者發現了一個木雕製品,這個木雕有人說雕的是獸,有人說雕的是鳥,所以沈陽人就把它稱為太陽鳥木雕。更讓人驚奇的是這個木雕經過科學檢測,證明它已經有7200年了。對於這個木雕的用途,有些人認為它是當時部族的圖騰,或者是女性部落首領權力的標志。連續迭化至木雕結束。
在新樂遺址中,人們還發掘出了大量的陶器和石器。這些陶器製作精美,上面布滿了刻畫精細的花紋圖案,從發現的石磨推斷,新樂人已經大量種植粟米一類的穀物了。
我們模仿著7200年前的新樂人做了一些陶器,當時制陶的慢輪還沒有發明,都是用泥條盤築或者貼片的方法來做出陶型。到距今5000年前後,輪製法才在中國史前人類中流行,這種方法一直延續到今天。
新樂遺址出土的太陽鳥木雕,從上到下都裝飾了精美的花紋,木雕上的每一處紋路都刻畫得十分精緻,遠在7000年前,人們還沒有發明金屬冶煉,更不可能有金屬刻刀出現。那麼,新樂人使用什麼刀具來進行雕刻呢?
隨著發掘的深入,遺址中出土了許多打磨精細的玉石刻刀,這些石刀和玉刀刃口鋒利,很像當時的雕刻工具。文物工作者仿製了一把玉刀,在木頭上雕刻太陽鳥圖案。從玉刀的鋒利程度看,很有可能遠在7200年前,新樂人就是這樣製作他們的工藝品的。
新樂遺址發現的太陽鳥木雕,出土時已經完全碳化。當時這個木雕不知是什麼原因被火燒過,也許燒過的木雕不能再當作部落的圖騰了,於是人們把它扔在角落裡,被土埋上逐漸碳化,才能保存達7000年之久。從考古發現看,當時的新樂人已經能夠使用工具產生火種,這與中國古籍中鑽木取火的記載十分相似。
從新樂遺址中還出土了一些陶質斜口器,裡面都有反復被火燒過的痕跡。這樣的斜口器在中國同時期的文化遺址中是不多見的。考古專家認為,斜口器是新樂人在房穴中存放火種時所用的。也許斜口器還起到後來火爐的某些作用,如果假設成立的話,這可就是人類最早的火爐了。
新樂遺址的發現,為考察中國古代文明的形成,又提供了一處例證。
也許是7000年的時間讓人們感到了某種神奇的力量,沈陽人把那隻古老的木雕當作帶來光明的太陽鳥,把它豎立在市政府廣場的正中,用它來作為沈陽城市的標志。
在南廣場,還將用五色草、金焰秀線菊、四季海棠等花卉組合而成一個大型世園會的會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