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銘記歷史的意義是什麼

銘記歷史的意義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7-13 07:25:33

① 銘記歷史 勿忘國恥真正的含義是什麼

銘記歷史,勿忘國恥含義是,盡管「九·一八」事變已經過去了83年,但傷痛卻不能因時間的流逝而被抹去,它時時告誡我們:銘記歷史,勿忘國恥。我們勿忘國恥,才能知恥而後勇,我們勿忘國恥,積蓄的能量才能不斷迸發,才能在「悲痛」中奮力崛起。

83年前的今天,日本關東軍悍然發動「九一八事變」,以武力攻擊中國東北,由此揭開日本帝國主義武裝侵略中國的「序幕」,讓飽受列強欺凌的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威脅。那一段「恥辱」的歷史,一斷「辛酸」的血淚,一段現代史上「悲愴」的一頁,時刻都值得13億中國人永遠銘記。

(1)銘記歷史的意義是什麼擴展閱讀:

「九一八事變」事件經過

戰爭開始

1931年9月18日傍晚,日本關東軍虎石台獨立守備隊第2營

第3連離開原駐地虎石台兵營,沿南滿鐵路向南行進。夜22時20分左右,日本關東軍鐵路守備隊柳條湖分遣隊隊長河本末守中尉為首一個小分隊以巡視鐵路為名,在奉天(現沈陽)北面約7.5公里處,離東北軍駐地北大營800米處的柳條湖南滿鐵路段上引爆小型炸葯,炸毀了小段鐵路,

並將3具身穿東北軍士兵服裝的中國人屍體放在現場,作為東北軍破壞鐵路的證據,誣稱中國軍隊破壞鐵路並襲擊日守各隊,此事件由稱「九·一八事變」。由於當時中國東北地區稱為滿洲,因此日本方面將這次事變稱為「滿洲事變」。

爆炸同時,呆在鐵路爆破點以北約四公里的文官屯的川島中隊長率兵南下,開始襲擊北大營;爆炸後,駐扎中方北大營和沈陽城的日軍兵分南北兩路,向中國軍隊駐地北大營進攻。

潰不成軍

1931年9月18日事變發生當夜,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公署中將參謀長榮臻根據張學良之命,命令東北軍「不準抵抗,不準動,把槍放到庫房裡,挺著死,大家成仁,為國犧牲」。

次日1931年9月19日張學良在協和醫院對天津大公報記者談話時再度說:「吾早下令我部士兵,對日兵挑釁,,不得抵抗。故北大營我軍,早令收繳軍械,存於庫房」。由於執行張學良不抵抗命令,北大營8000名守軍被只有300左右的日軍擊潰。

日軍獨立守備隊向北大營進攻的同時,關東軍第2師第3旅第29團向奉天城攻擊,至9月19目10時,日軍先後攻佔奉天、四平、營口、鳳凰城、安東等南滿鐵路、安奉鐵路沿線18座城鎮。長春地區的東北軍自發反擊,戰至次日,長春陷落。

1931年9月21日,日軍第2師主力佔領吉林。1931年10月1日,東北軍黑龍江洮南鎮守使張海鵬投敵,且奉日軍命令派出3個團進攻齊齊哈爾。

1931年10月26日,關東軍第2師第29團佔領四洮鐵路沿線主要城鎮。1931年11月4日,關東軍嫩江支隊攻擊嫩江橋北守軍。1931年11月19日,日軍攻陷齊齊哈爾。

錦州撤離

張學良在事件爆發後離開奉天,帶領屬下轉移到錦州。1931年10月8日,關東軍派出12架轟炸機空襲錦州。對此,南次郎陸軍大臣依然對若槻禮次郎首相聲稱「由於受到中國軍隊的防空炮火攻擊,才不得已採取自衛行動」,

此後關東軍發表公開聲明,宣稱「張學良在錦州集結大量兵力,如果置之不理,恐將對日本權益造成損害。為了盡快解決滿蒙問題,關東軍有必要驅逐錦州政權。」此後,幣原主張的國際協調主義外交政策受到了嚴重的挫折,日本越來越強硬。

黑省淪陷後,南京政府覺察日軍將進犯錦州,急令中國駐國聯代表施肇基於1931年11月25日向國聯提出劃錦州為中立區的提議。

12月2日,國民黨政府就通知英、法、美三國的公使說:它同意把自己的軍隊撤出錦州和山海關,但是有一個條件,即日本要提出使法、英、美三國滿意的保證,即要求三國保證中立區的安全。有了南京政府的表態,張學良急不可待地直接與北平日本公使館參事就此事進行具體交涉。

但這種交涉不僅受到南京方面的反對,而且也無法從日本方面獲得妥協的條件,日方堅持東北軍必須全數撤出錦州。

錦州中立案曝光後,遭到各界人士和學生群起反對,國民政府外交部於1931年12月4日被迫急電施肇基聲明放棄中立案,同時還表示:日軍如進攻錦州,中方將實行自衛。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也已就此作出決議,強調「如日軍進攻,應積極抵抗」。

可對於是否抵抗問題,南京政府與張學良之間明顯發生分歧。張明顯地傾向於和平方法解決,鍾情於「錦州中立化」方案。1931年11月29日,張學良致蔣介石密電,稱「惟個人對此(指中立案)亦頗贊成」,並在與日方代表談判之同時,開始秘密安排從錦州一線自動撤軍。

此舉引起了南京政府的嚴重不安。顧維鈞於1931年12月3日電文中極力勸阻道:「兄(指張學良)擬將錦州駐軍自動撤退,請暫從緩」;後1931年12月5日顧維鈞又與宋子文聯名致電張學良:「現在如日人進兵錦州,兄為國家計,為兄個人計,自當力排困難,期能防禦。」

蔣介石亦於1931年12月8日致電張學良:「錦州軍隊此時勿撤退。」但張學良12月21日致電第二軍司令部:「當最近日本進攻錦州之時,我軍駐關外部隊理應防範,但若現政府方針未定時,自然不用錦州部隊進行防守,因而撤至關內」,「部隊駐地為遷安、永平、灤河、昌黎」。

1931年12月25日、26日,張學良又致電國民政府,稱「錦戰一開,華北全局必將同時牽動」,屆時日本「以海軍威脅我後方,並擾亂平津,使我首尾難顧」,非但錦州不可守,連華北地盤亦不保。因此張學良不顧勸告,一意孤行將軍隊從錦州撤退。

戰火蔓延

而與此同時,1931年12月15日,關東軍已經開始進攻錦州。12月7日,日本陸軍中央部由日本本土增派混成第8旅,並從朝鮮調第20師司令部、混成第38旅、重轟炸飛行中隊以增援關東軍。12月28日,第2師主力渡過遼河進攻錦州;12月30日,混成第39旅進攻打虎山(今大虎山)。

日軍進攻錦州時,國民政府多次電令張學良抵抗,1931年12月25日,令其「積極籌劃自衛,以固疆圉」,張不遵令;張學良部隊開始從錦州撤退後,12月30日國民政府還急電令其「無論如何,必積極抵抗」,但已經無濟於事。

1932年1月3日,第20師司令部率混成第38旅佔領錦州。而此時駐錦州的東北軍第12、第20旅和騎兵第3旅早已奉張學良命撤退至河北灤東地區和熱河。在張學良的一再不抵抗下日軍兵不血刃佔領錦州。

1932年1月28日關東軍第3旅由長春向哈爾濱進軍,同時從遼西地區調第2師增援。當時為了轉移國際社會對滿洲的關注,日本在國際大城市上海挑起事端,引發了一·二八事變。1932年1月31日,依蘭鎮守使兼第24旅旅長李杜率吉林自衛軍進行哈爾濱保衛戰。

激戰五天,自衛軍丟盔棄甲,潰不成軍,撤往賓縣。1932年2月5日日軍佔領哈爾濱。

戰爭結果

由於張學良一再堅持「不抵抗政策」,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整個東北三省1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日軍佔領,日本對東北三省的大規模侵略強烈地震動了中國社會,一個群眾性的抗日救亡運動很快在全國許多城市和村鎮興起。

② 既然作為後人的我們沒有資格替我們的先輩原諒日本,那為什麼說銘記歷史,不是為了延續仇恨呢

銘記歷史,才能使我們就吸取到那個,教訓,我們要將,居安思危那種危機意識,這是讓我們清楚的認識到落後就要挨打,如果當時國家不那麼落後的話,那我們就不會就會被侵略,我們銘記歷史不是了,去延續仇恨之憎恨日本,而是讓我們自己強大起來

③ 你認為「牢記歷史,勿忘國恥,警鍾長鳴」有何現實意義

回望918,不是傳遞仇恨,而是要從苦難中汲取智慧,從恥辱中迸發力量,奮力前行。記住這個日子,是要我們銘記歷史,不斷奮進。而不是帶著一份對日本的仇恨,繼續將這樣的仇恨傳遞給下一代,歷史需要銘記,恥辱更不能忘記,這也是我們需要強大的理由。

新時代是追夢圓夢的時代,每一個人都是新時代的見證者、開創者、建設者,我們要牢記「九一八」,不忘國恥,凝心聚力,同時要提高自我防衛能力,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3)銘記歷史的意義是什麼擴展閱讀

落後就要挨打,不要找任何的理由,這就是真理,弱國沒有外交,我們只有自己強大了,別人才會心生敬畏。自己強大,就是每一個中華兒女強大,人民衣食無憂,科技進步,軍事發達。每一個中華兒女強大了,我們的國家才會強大。

重提歷史就是讓我們銘記,那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痛定思痛,卧薪嘗膽,要舉一反三,眾志成城。絕不要讓歷史從演。牢記使命,不忘歷史,不忘本初心,就是要努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實現社會主義新時代的中國夢,讓偉大的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強國之巔。

④ 南京下半旗致哀死難同胞,銘記歷史有什麼意義

南京下半旗致哀死難同胞。這體現了人們並沒有忘記歷史。銘記歷史的意義非常重大。

銘記歷史可以以史為鑒,更好的發展。從歷史中可以吸取教訓,使得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社會生產力將邁上更大台階,經濟實力將大幅度提升,將建成高質量現代經濟體系,將產生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和企業家。

⑤ 銘記歷史有哪些主要意義

就要看是哪種類型的歷史了。如果是國家的屈辱史,比如甲午戰爭、鴉片戰爭、抗日戰爭,歷史意義是:1.落後就要挨打,要不被欺負,就要讓國家獨立,人民翻身做主,發展科技,發展經濟,同時要發展國防,一個國家的國防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面臨外來侵略的時候,一隻強大的軍隊是捍衛國家利益的重要保證。2.勿忘國恥,以史為鑒,可以知榮辱。我們時刻不能忘記,當初對我們進行侵略的國家,我們要時刻警惕,尤其是日本這種軍國主義有所抬頭的國家,警惕他們再次造成人類災難,警惕他們死灰復燃。3.一個國家不可能孤立地存在這個世界上,尤其是經濟全球化的今天,由於聯系的加強,各國家越來越密切,經濟、政治、文化的交流也越來越聯系密切,這就要求我們要走出去,引進來,利用國際資源發展本國。

⑥ 作為新時代的少年兒童我們應該銘記歷史勿忘國恥紀念和追憶歷史的意義在於什麼

摘要 您好,意味著告誡學生「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弱則國弱。激勵大家現在好好學習、練就本領,明日為祖國建功立業。

⑦ 學習歷史對於我們今天的社會發展究竟有什麼意義

歷史一是指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二是對過去事實的記載."以史為鑒,可以明智"這當是學習歷史的意義.通過對過去的事實, 我們可以懂得很多的道理,不論是做人、還是做事、還是做學問,歷史可以讓我們避免少走彎路,提高效率。認真讀本國的歷史,還可以提高自己的修養,增長閱歷,培養民族節氣。

⑧ 校園里開展"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的主題教育活動有何意義

1.讓學生了解中國近代被日本侵略的歷史。
2.讓學生感受中國人民不屈不饒的反抗精神,讓學生明確自己的使命,努力學習奮發向上,振興中華。
3.了解祖國今天的成就,展望祖國的明天,感悟愛國的深刻內涵,從而明確自己作為炎黃子孫的光榮與作為中國人的責任。

⑨ 學習歷史有什麼作用和意義

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從我們剛出生就開始了學習,只不過每個階段學習的內容都不一樣,像我們小時候,學習的如何走路,如何說話,也就是如何生存。等到了大些的時候 ,我們就要學習知識,提升自己,直白一些,也是為了以後的生存。

那麼,就讓我們秉持理想信念,研讀歷史書籍,傳承先烈精神,為了夢想,繼續努力努力再努力,我堅信,世上無難事。加油吧!

⑩ 銘記九一八事變的歷史意義

銘記九一八事變的歷史意義如下:

九一八事變及時向全國人民敲起警鍾,「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越來越成為華夏兒女的共識。在民族危機感逐步加深的過程中,民族責任感也迅速提高,並付諸實踐;許多愛國知識分子積極發表政見和主張,呼籲全國人民「徹底明了國難的真相!」「人人應視為與己有切膚之痛,以決死的精神,團結起來作積極的掙扎與苦鬥」,廣大民眾和各界人士以各種形式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

國共兩黨是當時中國的兩大政黨,九一八事變後,隨著中華民族的空前覺醒,民族團結也日益增強,兩黨的民族使命感迅速增強,有力的促進了兩黨的再次合作,從東北地區到西北地區,最後發展到全中國,終於開創了團結禦侮,共同抵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的新局面,實現了民族大團結。

(10)銘記歷史的意義是什麼擴展閱讀

「九一八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長期以來推行對華侵略擴張政策的必然的結果,也是企圖把中國變為其獨占的殖民地而採取的重要步驟。它同時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開始,揭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東方戰場的序幕。

9月18日被不少中國人認為是「國恥日」,而中國民間要求將9月18日訂為國恥日的訴求也不時出現。沈陽從1995年始,每年在9月18日晚上鳴響防空警報3分鍾,以警示民眾勿忘國恥。

當前,已有哈爾濱、長春、昆明、合肥、杭州、烏魯木齊、南昌、齊齊哈爾、金華、本溪、太原、西安等百餘座城市選在每年9月18日進行防空警報鳴放。

閱讀全文

與銘記歷史的意義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2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