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石家莊歷史.
兩漢時期,石家莊西部的太行山區一直是製造兵器、鎧甲和生產工具的重要冶金基地之一,「冶河」因此而得名。
北宋時期,富弼、韓琦、歐陽修、沈括、蘇軾等名宦賢宦先後奉使河北,都在真定府(今正定)留下足跡,促進了這一地區經濟、文化的繁榮。
『貳』 石家莊歷史是什麼
石家莊歷史:夏禹時期,為冀州地。春秋時期,域內先後建有鮮虞國(都城在今正定新城鋪一帶)、鼓國(都城在今晉州城西)、肥國(都城在今藁城區城西南城子村一帶)。戰國時期,鮮虞人建立中山國(都城在今平山縣城北下三汲一帶)。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全面推行郡縣制,屬巨鹿郡(郡治今巨鹿縣)。西漢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始置恆山郡(郡治今元氏縣西北)。
1978年3月11日,石家莊市劃為河北省直轄市。
1978年7月,石家莊地區革命委員會撤銷,成立河北省石家莊地區行政公署。
1982年8月12日,撤銷石家莊市革命委員會,恢復石家莊市人民政府。
1993年6月30日,石家莊地區行政公署與石家莊市人民政府合並,成立新的石家莊市人民政府。
位置境域
石家莊地處河北省中南部,東與衡水市接壤,南與邢台市毗連,西與山西省為鄰,北與保定市交界,位於首都北京西南方向,距離北京市主城區283千米。
南北最長處148.02千米,東西最寬處175.38千米。位於北緯37°27′~38°47′(誤差±1′),東經113°30′~115°20′(誤差±1′)之間,截至到2017年,石家莊市實際總面積13504平方千米(不包括河北省直管辛集市面積960平方千米),其中,8個建置區面積2220平方千米。
『叄』 石家莊的歷史50字
石家莊,簡稱「石」,河北省會,地處河北省西南部,舊稱石門。石家莊轄區總面積15848平方公里,市區面積2206平方公里。石家莊市轄8個區、11個縣,代管3個縣級市。[1] 是河北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石家莊市地處河北省中南部,環渤海灣經濟區。東與衡水接壤,南與邢台毗連,西與山西為鄰,北與保定交界,距首都北京273公里。[2]
京石、石太、石黃、石安高速公路和107、207、307、308國道以及2條省道、42條縣道在石家莊市域縱橫交錯,公路通車總里程6379公里。石家莊是全國鐵路運輸的主要樞紐,京廣、石太、石德、朔黃四條鐵路干線交匯於此。[3]
石家莊跨華北平原和太行山地兩大地貌單元,是全國糧、菜、肉、蛋、果主產區之一,農業集約化和產業化水平較高,生產規模位居全國36個重點城市第一位,被國家確定為優質小麥生產基地,素有「北方糧倉」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