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的今天9月16日發生了什麼事情

歷史的今天9月16日發生了什麼事情

發布時間:2022-07-13 18:39:38

❶ 歷史上的九月七日都發生了哪些重大事件

1、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

1689年9月7日(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十四日),俄歷1689年8月21日,清政府全權使臣索額圖和俄羅斯帝國全權使臣戈洛文在尼布楚(今俄羅斯涅爾琴斯克)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

條約內容以滿、俄和拉丁文三種文字簽訂。條約劃分了中俄兩國東部邊界,從法律上確立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仍屬於中國領土。

2、哥倫比亞共和國建國

1821年 5月,哥倫比亞國在臨時首都庫庫塔召開制憲會議,8月20日,會議通過並頒布了哥倫比亞國家第一部憲法。

憲法規定實行中央集權制共和政體,還通過一系列法令,宣布廢除奴隸制,解放奴隸及其子女,禁止買賣奴隸;規定公民享有平等權利,有言論、出版自由。

會議選舉玻利瓦爾為共和國第一任總統,桑坦德爾為副總統。

3、清政府與八國簽訂《辛丑條約》

《辛丑條約》,亦稱《辛丑各國和約》、《北京議定書》,是中國清政府和英、美、法、德、俄、日、意、奧、西、荷、比十一國政府在義和團運動失敗、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後簽定的一個不平等條約。

條約簽定於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七月二十五日,辛丑年,故名辛丑條約。因條約簽訂日為陽歷9月7日,因此有「九七國恥」一說。

4、倫敦大轟炸

德國對英國的轟炸發生在1940年9月7日至1941年5月10日間,轟炸范圍遍及英國的各大城市和工業中心,但以倫敦受創最為嚴重。

一直到不列顛戰役結束,倫敦已被轟炸超過76個晝夜,超過4.3萬名市民死亡,並有約10萬幢房屋被摧毀。

倫敦因此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遭受轟炸最為嚴重的三座城市之一(其他分別是柏林和重慶)。

5、巴西脫離葡萄牙而獨立

1822年9月7日,在巴西人民強烈要求和葡萄牙議會的壓力下,剛到達聖保羅伊皮蘭加河畔的佩德羅拔劍宣誓「不獨立,毋寧死!」(Independência ou Morte!),正式宣布了巴西的獨立。

當天他創作了《啊祖國,啊皇帝,啊人民》的歌曲,並親自在當晚聖保羅的愛國集會上演唱,由合唱隊伴唱,這首歌成為巴西的第一首國歌。

10月12日佩德羅稱巴西皇帝佩德羅一世,並於12月1日舉行了加冕儀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9月7號

❷ 9月18日歷史上的今天發生了什麼大事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關東軍安排下,鐵道「守備隊」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日本修築的南滿鐵路路軌,並栽贓嫁禍於中國軍隊。日軍以此為借口,炮轟沈陽北大營,是為「九一八事變」。次日,日軍侵佔沈陽,又陸續侵佔了東北三省。1932年2月,東北全境淪陷。此後,日本在中國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傀儡政權,開始了對東北人民長達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統治。

❸ 如何讓孩子主動地告訴家長今天發生的事情以及自己的困惑

要讓孩子 願意說,敢說,有機會說。

其次,多傾聽。孩子小時候,都很願意跟家長訴說,家長要學會傾聽,簡單回應,不要阻斷孩子,不要表現出不耐煩,更要抑制住自己忍不住想評判的沖動。多傾聽孩子,孩子知道自己說得慢說錯了說個不停都是被允許的,他也就越來越敢說了。

再次,平等的姿態。當孩子第一次和家長傾訴自己遇到困難時,家長要以平等的姿態回應孩子,像跟朋友交流一樣去跟孩子交流,聽聽孩子的想法,問問孩子是否有解決方案等,而不是以一個家長的高姿態去指點孩子。

❹ 扶搖:齊震去參加祭祀大典的時候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在《扶搖》這部電視劇當中,齊震自以為完成了所有的東西就得到了御水術,得到御水術之後自己就能夠成為太淵王,於是在祭祀大典這一天,他穿上了王上的衣服,然後才選擇去參加祭祀大典,以為在祭祀大典當中能夠讓全部人都看到自己的御水術,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在這部電視劇當中發生了什麼樣的事情呢?

以上這個觀點僅代表小編個人的見解,如果有任何錯誤,敬請諒解。

❺ soho中國cfo涉嫌內幕交易被查,事情的真相是什麼

一則「SOHO(中國)首席運營官倪葵陽涉嫌內線交易被警察帶去調研」的信息流出。該消息還指出,公司多位高管亦被調研。

據2021年年報顯示,匯報期內,SOHO中國完成營業收入17.42億元,同比減少20.53%,屬於母公司股東的虧損額為1.31億元,同比止盈轉虧。截至2021年12月31日,SOHO中國的營業利潤超過流動資產為rmb23.39億元,而銀行存款余額為rmb8485.8萬元、結構性存款余額為rmb13.78億元及其現錢及准貨幣余額為rmb7.3億元。

「為了提升業績,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也曾努力過,例如轉型做聯合辦公空間業務,即SOHO3Q,但之後並未獲得預期的成效。」某分析人員向記者坦言,從當下看,靠賣財產獲得業績的方式並不能不斷,公司仍需想辦法扭虧增盈。

❻ 安妮日記是誰寫的

《安妮日記》作為自己第一部獨立導演的戲劇作品,是在北京SARS瘋狂肆虐的時候。那時候,我突然面對死亡或者是空盪的王府井大街或者劇場內80人戴上了白色口罩或者是我只能呆在家裡,我恐懼了。坐在21層樓房的窗口前,我常常會想生命的瞬間與無期。那是一場無硝煙的戰爭。我想,真正的戰爭無非是把我們內心的恐懼放大再放大吧,因為,我
們還是在「和平年代」里直視著伊拉克、阿富汗等國家從大到零星的戰爭。我們隔山望去,戰爭依然進行著,無數貧民百姓在其中煎熬,戰爭並沒有因為時間的流逝而與我們隔絕
回到生命本質,每一個人的生命都值得仔細審視,其實都有屬於自己的秘密與夢想。但事實是,我們一再一再的為生存忙碌時,我們就會對尋找和堅持棄權。通過SARS這場遭遇戰,我們可以清醒的認識到,人類社會越高級越精緻越龐大,也就可能越脆弱,就象玻璃製品,表面上堅硬而華麗,但被不知名的硬物一碰,就會稀里嘩啦。不光奇病怪疫,不安全的因素也在徘徊窺伺。
於是,我不止一遍的閱讀《安妮日記》,我也想讓更多以為我們可以安之若素生活的人閱讀到她。

二、背景資料:

簡言之,《安妮日記》是以一個小女孩的視角記述二戰期間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實錄。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後期(一九四二年---一九四四年),戰爭境況對於德國納粹越來越緊迫,同時,他們對於猶太人的大肆屠殺也是不斷加劇。安妮.弗蘭克隨著家人躲藏到父親公司的頂樓上,同時還有父親的朋友萬達安一家,隨後又來了一位猶太醫生。從一九四二年七月躲藏之日始,那天安妮剛剛過完十三歲的生日,八個人在密室里生活了25個月之久。白天他們不能說話不能穿鞋不能有任何動靜包括嚴禁上廁所,只有到晚上才能打破禁忌,他們只能依靠父親公司的同仁幫助供給食品生活用品,和獲知外界的一切。在漫長的25個月內,唯有安妮用她的筆,用她要做個作家的夢想,支撐她記錄下頂樓內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長,面對思考戰爭、反猶太人主義、思考與父母關系、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成長為一個成熟的對生命有很深感悟的人。因為突然處於狹小的空間,突然面對每天被發現的恐懼,對死亡的恐懼,八個個性不一的人,對於繼續生存的希望都有形形色色的表現,人在最困境下的真實的表現——這種真實本身所傳達出的信息與意義就能讓所有人感受到一種使人窒息的深刻。直到最終被發現被逮捕送往納粹集中營。

《安妮日記》的誕生,是安妮父親——當時唯一倖存的人為了女兒的夢想而整理出版的一本傳記,一經出版風靡全世界,六十年代,美國百老匯、好萊塢都以戲劇、電影的形式介紹了安妮和她的《安妮日記》。該劇當年獲得普利策獎,紐約評議家獎,戲劇舞台獎等,在全世界范圍內廣受歡迎,使不同國度的不同階層的人為之動容,是她所表現出的令人不可思議的在精神、情感、理想等方面的巨大豐富與真實。今天,我們再次觸碰她,是因為她正好契合了我們現在生活所要面臨的心理需求,時代是變了,但生活依然重現著歷史。

記錄片中當時的倖存者如是說:「在安妮日記中,安妮是如此的真實和形象,我覺得那日記每一個字都會磁鐵般吸引著你」;「假如安妮知道自己出了名的話,她一定會很高興的,我不知道她會不會用自己的生命來交換它」;「盡管她如此年輕她已經知道該怎樣生活」……

三、今天我們又要說什麼

一般人總是將《安妮日記》與控訴德國納粹的暴行或是一個小女孩的成長聯系起來,但是不僅僅如此,在密室中發生的一切,「正當惡劣的環境象山一樣壓在人們頭上的時候,我們看到,特別是成年人,是立刻調整自己的行為,想方設法順應環境;還是在這種調整中以環境壓力作為放棄理想與原則的借口?」就象萬達安先生在和平時期還能幫助初到荷蘭的弗蘭克先生,為什麼在這種絕境下卻表現出極端的自私去偷孩子們的食物?這也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

而十三歲的安妮呢?她面對死亡的陰影,她的心靈一直是和平與真摯的。安妮說:「我常常沮喪,但從不絕望,我把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險,它僅僅是趣味生活的美麗開端。當我抬頭凝望天空,我總會感到事情會越變越好,殘酷終將結束,和平與寧靜會重新來臨,我更加堅定自己的理想,也許有朝一日我能夠實現所有的夢想:我最大的夢想是成為一名記者並最終成為享譽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堅信,人們的內心是善良而美好的。」

所以,在閱讀《安妮日記》時,大的戰爭背景下,我得到更多的是一種溫暖人心的東西貫徹始終。如:開場安妮剛來到這個密室,她會覺得「這兒象個小客棧,一個非常奇特的夏季公寓」;她會對不配合其跳舞的姐姐說「你知道我們快要忘記怎麼跳舞了…當我們出去的時候,我們什麼事都忘了」;她會從頂樓窗戶去遙望「那兒是水上住宅……一個船夫和他一家人住在那兒……他們有一個小男孩,剛會走路,我真擔心有一天他會掉進河裡,我老看著他……」你會發現她的生活在密室中也如此豐富,以致姐姐都會由衷地說「我妒忌你是因為在早晨起床你已經有事要安排了。」……這種種歡快溫暖的種子縈繞在每一個角落,細節隨處可見,是安妮帶給周圍的每一個人。明知極其困難的情況,過節時安妮還是為每個人准備了溫暖人心的禮物。

同時,對於戰爭她會大聲疾呼:「我們年青,瑪格特、彼得,還有我!你們大人已經有你們的選擇!但是看看我們……如果我們一開始就想著在這個世界上所有可怕的事情,我們就得死。在每樣東西……思想、希望……在每樣東西,正在被毀滅的時候,我們要盡力去堅持一種理想。世界這樣亂七八糟不是我們的錯。我們還未出世的時候這些就開始了。」

對飢餓,安妮可以形容「肚子空空的,可咕嚕咕嚕,全是各種各樣的調子。萬達安先生是深沉而低調,象大提琴。彼得是高音,象是吹長笛。當我們圍在一起吃晚飯時,好象一個管弦樂隊在調音,只需要托斯卡里尼舉起指揮棒,我們就可以演出華格納的《女武神》了。

對彼得的喜歡,她可以說:「我必須承認,坐在天窗下面,感覺到陽光照在你的面頰上,擁抱著一個可愛的男孩,有什麼比這更愉快嗎?」
我跟著安妮在每一處尋找這樣的種子,希望她在溫暖我的同時能溫暖每個人,我決定把她在舞台上放大。我覺得更多是內心摒棄恐懼以外的東西——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淚流滿面。

我不斷地在尋找,有一天,終於在我筋疲力盡時,我找到更堅定的主題:在絕境中要不斷看到自己製造的希望與美好,雖然最終走向毀滅。

四、我們如何去做

在明確內心的需要後,我確定演出的完整性要達到寫實與表現的完美結合,在大的極致殘酷情境下,去表現最真實的人的內心情感與人物之間的情感交流。大處表現寫意,細節內容寫實。總體走現實主義的路子:以寫實的手法、生活化的語言,遵循生活的邏輯,創造活生生的人物形象,達到對普通人的關注。這應該是一出打動人內心深處的戲劇。--話劇《安妮日記》導演—姬沛
回答者:冰藍不二 - 秀才 二級 8-24 16:58

簡言之,《安妮日記》是以一個小女孩的視角記述二戰期間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實錄。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後期(一九四二年---一九四四年),戰爭境況對於德國納粹越來越緊迫,同時,他們對於猶太人的大肆屠殺也是不斷加劇。安妮.弗蘭克隨著家人躲藏到父親公司的頂樓上,同時還有父親的朋友萬達安一家,隨後又來了一位猶太醫生。從一九四二年七月躲藏之日始,那天安妮剛剛過完十三歲的生日,八個人在密室里生活了25個月之久。白天他們不能說話不能穿鞋不能有任何動靜包括嚴禁上廁所,只有到晚上才能打破禁忌,他們只能依靠父親公司的同仁幫助供給食品生活用品,和獲知外界的一切。在漫長的25個月內,唯有安妮用她的筆,用她要做個作家的夢想,支撐她記錄下頂樓內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長,面對思考戰爭、反猶太人主義、思考與父母關系、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成長為一個成熟的對生命有很深感悟的人。因為突然處於狹小的空間,突然面對每天被發現的恐懼,對死亡的恐懼,八個個性不一的人,對於繼續生存的希望都有形形色色的表現,人在最困境下的真實的表現——這種真實本身所傳達出的信息與意義就能讓所有人感受到一種使人窒息的深刻。直到最終被發現被逮捕送往納粹集中營。

《安妮日記》的誕生,是安妮父親——當時唯一倖存的人為了女兒的夢想而整理出版的一本傳記,一經出版風靡全世界,六十年代,美國百老匯、好萊塢都以戲劇、電影的形式介紹了安妮和她的《安妮日記》。該劇當年獲得普利策獎,紐約評議家獎,戲劇舞台獎等,在全世界范圍內廣受歡迎,使不同國度的不同階層的人為之動容,是她所表現出的令人不可思議的在精神、情感、理想等方面的巨大豐富與真實。今天,我們再次觸碰她,是因為她正好契合了我們現在生活所要面臨的心理需求,時代是變了,但生活依然重現著歷史。

記錄片中當時的倖存者如是說:「在安妮日記中,安妮是如此的真實和形象,我覺得那日記每一個字都會磁鐵般吸引著你」;「假如安妮知道自己出了名的話,她一定會很高興的,我不知道她會不會用自己的生命來交換它」;「盡管她如此年輕她已經知道該怎樣生活」……

參考資料:http://ent.sina.com.cn/h/2003-10-20/2110217905.html
回答者:┝噯情√_A46 - 試用期 一級 8-24 17:04

安妮·弗蘭克[德國]
來源:綠土地 作者:文壇采編 日期:2005-10-27 19:10:21
安妮·弗蘭克(Anne Frank),1929年6月12日生,1945年死於德國貝爾森集中營時,距離她的16歲生日尚差3個月。奧托·弗蘭克(Otto H.Frank)安妮·弗蘭克的父親,是弗蘭克一家經歷納粹恐怖統治後的唯一倖存者。他的餘生致力傳揚女兒的日記,1980年去世。
《安妮日記》[德]安妮·弗蘭克/著 海南出版社 19.8元
內容簡介
一個十六歲的少女,最大的願望是做一名記者和作家,卻因為希特勒發動的一場邪惡的戰爭,於花季之齡死於納粹集中營。
這本日記是安妮遇難前兩年藏身密室時的生活和情感的記載。作為一名成長的少女,她在日記中吐露了與母親不斷發生沖突的困惑以及對性的好奇。在種族歧視和戰爭迫害的社會大環境中,藏匿且充滿恐怖的密室生活,在她朴實流暢的筆下,深深地揪動著每一個讀者的心,因此,安妮日記不僅僅是一名成長中的少女的心靈獨白,更是德軍佔領下的人民苦難生活的目擊報道。
前言
安妮的日記從1942年6月12日寫到1944年8月1日。起初,她這日記是純為自己而寫。後來,1944年有一天,荷蘭流亡政府的成員傑瑞特·波克斯坦(Gerrit Bolkestein)在倫敦廣播電台宣布說,他希望在戰爭結束之後,能搜集有關荷蘭人民在德軍佔領之下的苦難生活的目擊報導,公諸大眾。他特別提到信件與日記,作為例子。
安妮收聽到這段話,為之動心,於是決定在戰爭結束之後,要根據她的日記出版一本書。她這就開始將她的日記加以改寫、編輯,潤飾文字,刪去她認為不夠有趣的部分,並且靠回憶增加一些內容。同時,安妮也保留了原始的日記。學術界編纂的《安妮的日記:評注本》(The Diary of Anne Frank:The Critical Edition,1989),將安妮第一次寫成、未經整編的日記稱為A版,以別於第二次所寫、經過整理的版本,這第二種版本,一般稱為B版。
安妮日記的最後一則,所標的日期是1944年8月1日。1944年8月4日,藏在「密室」(SecretAnnex)的八個人被德軍逮捕。蜜普·吉斯與貝普·弗斯庫吉爾,也就是在同一幢建築工作的兩位秘書,發現安妮的日記散落一地。蜜普·吉斯將這些紙頁收好,藏在一層抽屜中,未加閱讀。戰爭結束,安妮被證實已經過世,她便將這批日記交給安妮的父親奧托·弗蘭克(OttoFrank)。
奧托·弗蘭克斟酌許久,決定完成女兒的宿願,將日記出版問世。他從A與B版中選材,編成篇幅較短的一種版本,後來稱為C版,全世界讀者歷來讀到的《安妮日記》(TheDiaryofayoungGirl)就是這個版本。
奧托·弗蘭克選材的時候,根據了幾項標准。首先,篇幅必須精簡,以便符合荷蘭出版公司那套系列要求的規模。其次,安妮筆下與她自己的性事有關的文字也要刪除,安妮日記首度問世的時代,也就是1947年,公然將性事付諸筆墨,不大合俗,在青少年讀物里尤屬不宜。最後,出於尊重死者,日記中對奧托的亡妻及「密室」中其他人有些失敬之處,也未予刊行。安妮開始寫日記是十三歲,停筆時是十五歲,對自己的一切好惡都直言無諱。
奧托·弗蘭克1980年辭世,遺言將女兒日記手稿贈予設在阿姆斯特丹的「荷蘭國家戰爭檔案研究所」。由於這批日記出版以來,其真實性一直有人質疑,戰爭檔案研究所下令徹底調查,證明真實性毫無可疑後,將日記全文連同巨細靡遺的調查報告一並出版。這個評注版不但包括A、B、C三個版本,還收入弗蘭克家族的背景資料、這家人被逮捕與發配的始末,以及安妮的筆跡研究、筆跡研究所用的資料,一應俱全。
奧托·弗蘭克的遺產由坐落在瑞士巴塞爾的「安妮·弗蘭克基金會」繼承,該會因此也擁有他女兒的版權。該會後來決定為日記推出一種增訂的新版本,供應一般讀者。無數讀者得識安妮的日記,原是奧托·弗蘭克所編版本之功,我們這個新版本也無損舊版之美。新版本的編輯與增訂工作,由作家兼翻譯家米里亞姆·普雷斯勒(MlirjamPressler)擔任,從安妮的A與B兩個版本取材,對奧托·弗蘭克的內容加以補充。本版已獲得安妮·弗蘭克基金會批准,內容大約增加了百分之三十,希望能讓讀者更了解安妮的內心世界。
安妮撰寫其日記的第二版本(B版)時,為裡面的人物使用了假名。她本來想稱自己為安妮·歐理斯(AnneAulis),後來又想以安妮·羅賓(AnneRobin)自名。奧圖為其家人使用真名,其餘人名則依照安妮的心意。這么多年來,在「密室」里協助這家人的幾個人,其真名已眾人皆知,我們這個版本因此使用他們的真名,因為我們現在應該讓他們以真名實姓居功了。至於其他角色,則仍用「評注本」中的假名。對於不願曝光的人士,我們則使用戰爭檔案研究所為他們取定的姓名字頭縮寫。
讀者不妨記住,我們這個新版本有許多是以安妮十五歲時寫下的B版為根據。安妮有時候會回顧從前,為某則日記寫下幾句評語。這些評語,我們都以與正文不同的字體清楚標識。安妮拼字與其他文字上的疏誤,我們也代為改正。除此之外,本版文字都忠於安妮的原作,因為這是歷史紀錄,多事編派與澄清都是不宜的。
後記
1944年8月4日,大約十點到十點半之間,一輛車子在普林森葛拉赫特街263號門前停車,車中走下幾個人:全身制服的納粹黨衛隊中士卡爾·約瑟夫·席爾柏包爾,以及至少三名荷蘭籍安全警察,後面這幾人武裝,穿便衣。一定有人向他們通風報信。
他們逮捕了所有藏在密室里的人,以及幫助他們的維克多·庫格勒與約翰斯·克萊門兩人——沒有捕到蜜普·吉斯與伊莉莎白(貝普)——且搜索貴重物品與現金,全部沒收。
庫格勒與克萊門被捕後,送到阿姆斯特丹一處監獄。1944年9月11日,他們未經審判,被解往荷蘭阿莫斯弗特一處集中營。克萊門因為健康不良,在1944年9月18日獲釋。他從此住在阿姆斯特丹,1959年過世。
庫格勒1945年3月28日被送往德國強迫勞動的時候,和幾位囚友逃脫。他1955年移民加拿大,1989年在多倫多去世。
伊莉莎白(貝普)·弗斯庫吉爾·維傑克1983年在阿姆斯特丹去世。
蜜普·桑特洛席茲·吉斯目前還住在阿姆斯特丹;她丈夫詹已於1993年去世。
密室八人被捕後,立即送到阿姆斯特丹一處監獄,然後解往威斯特波克,該地在荷蘭北部,是專門監禁猶太人的一個中繼站。就在這天被解送,三天後抵達奧希維茲集中營(波蘭)。
根據奧托·弗蘭克的證詞,赫曼·凡·佩爾斯(凡·丹)1944年10月或11月被送人奧希維茲營中的毒氣室毒死,就在毒氣室拆除前不久。
奧古斯特·凡·佩爾斯(皮特洛尼拉·凡·丹)被從奧希維茲解往貝根貝爾森,再解往布亨瓦德,1945年4月9日送到特雷希恩市,後來顯然又轉到另一處集中營。可以確定她沒有活下來,只是遇害日期不得而知。
彼得·凡·佩爾斯(凡·丹)1945年1月16日被迫參加從奧希維茲到矛特豪森(奧地利)的「死亡行軍」,1945年5月5日在矛特豪森喪生,距這個集中營獲得解放只有三天。
富利茲·費弗(杜瑟爾)被從布亨瓦德或薩克森豪森解往紐恩加姆集中營,1944年12月20日死於營中。
艾蒂絲·弗蘭克1945年1月6日,在疲餓交加之中死於奧希維茲-柏克瑙。
瑪各與安妮·弗蘭克在那年10月底,被從奧希維茲解往德國漢諸威附近的貝根貝爾森集中營。1944至1945年,由於衛生條件奇差,爆發斑疹傷寒,奪走數以千計營囚生命,瑪各也在其中,數天之後,安妮也不免。推定她是2月底或3月初去世。兩個少女的屍體大概被棄置於貝根貝爾森的亂葬崗之中。這個集中營1945年4月12日被英軍解放。
1944年9月3日,威斯特波克最後一批猶太人離營,他們八人之中,只有奧托·弗蘭克活著走出集中營。奧希維被俄軍解放後,他被經由奧德薩與馬賽送回阿姆斯特丹。他在1945年6月3日抵達阿姆斯特丹,在這里住到1953年,移居瑞士巴塞爾與他一個姐妹的家人會合,後來他一個兄弟也來此居住。他後來與艾爾傅莉德·馬可維茲·蓋林格結婚,後者原住維也納,也進過奧希維茲,丈夫與兒子在矛特豪森遇害。奧托·弗蘭克1980年8月19日過世,過世前一直住在巴塞爾城外的柏斯費爾登,在這里致力傳揚女兒的日記,讓全世界的人共享。

《安妮日記》:記錄二戰中猶太人的苦難
2005年05月27日 07:57:20 來源:中國青年報
「1942年10月9日,我們的許多猶太朋友成群地被帶走,蓋世太保用運送牲畜的卡車把他們運送到威斯特伯克集中營,我們相信他們中的大部分將會被殺害……
「1944年2月3日,我已經到了無所謂生死的臨界點,沒有我地球照常運轉……
「1944年7月15日,這真是一個奇跡,至今我還堅持我的信仰:盡管人們都有這樣那樣的荒謬和缺陷,但我堅信人們內心的最深處都是真正善良而美好的……」
當安妮故居博物館館長漢斯·威斯特拉給記者打開《安妮日記》時,13歲的猶太女孩安妮對蓋世太保的恐懼、對躲藏生活的絕望和對世界天真的幻想,一點一滴地匯集成一幅真實而悲慘的歷史畫卷。
一如其他安妮故事的講述者,漢斯把那段歷史故事娓娓道來:「安妮·弗蘭克是一位猶太少女,原來居住在德國法蘭克福,納粹興起後隨家人避難到荷蘭的阿姆斯特丹。1942年6月12日,13歲的安妮收到一個日記本作為生日禮物,從此開始寫日記。」
同年7月6日,由於迫害猶太人的風聲緊急,她的一家和朋友共8名猶太人藏到了她父親公司的密室,從此開始了歷時25個月的暗無天日的生活。
漢斯說:「安妮雖然躲在密室里,但她的日記中所記載的大都是外面發生的事情。」她描述了猶太人如何被德國納粹殘酷迫害和屠殺。她寫到了避難時期生活的困窘,多次描寫阿姆斯特丹被轟炸所造成的恐懼,不斷譴責種族歧視,而藏匿中的日常生活又充滿了恐怖。
另一方面,《安妮日記》還向人們展示了小安妮作為一個成長期的少女,如何面對戰爭和種族迫害、自我成長與定位、尋求自由等心路歷程。這些平凡而真實的歷史記錄,伴隨著主人公的心境起伏,足以引起人們心中的震撼和共鳴,因此能夠深深打動和吸引世界上眾多的讀者。
漢斯介紹說,安妮創造了一個名叫吉蒂的虛擬的朋友。每天,安妮給吉蒂寫信,敘述自己的心情和周圍發生的事情。1944年3月,在倫敦的荷蘭流亡政府通過廣播號召荷蘭人民把自己的日記保存下來,戰爭結束後,這些日記可以作為珍貴的史料發表,安妮聽到這條消息後決定整理和重寫日記,幻想著有一天日記能夠公開發表。
藏匿25個月之後,安妮一家於1944年8月被人出賣,8個藏匿著的猶太人中只有安妮的父親奧特倖免於難。戰後,他看到安妮的日記寫得如此優美,就決定把它翻譯出來,給他在瑞士的母親,也就是安妮的祖母閱讀。奧特把日記的內容給朋友們看,朋友們認為它應該被發表出來。戰爭結束後的1947年,日記在荷蘭編輯成書出版,這就是後人熟知的《安妮日記》。《安妮日記》隨後在法國和美國相繼出版,並在當地引起轟動。漢斯說,1955年,人們將《安妮日記》編成話劇公演。1959年,好萊塢將這個故事搬上銀幕。迄今為止,《安妮日記》已經被翻譯成65種語言,在世界各國出版了3000多萬冊,其中包括中文版。
漢斯還向記者講述了安妮故居的沉浮。二戰結束後,安妮躲藏的密室已經人去樓空,破舊不堪。1955年,一家荷蘭公司申請在此地修建辦公大樓,阿姆斯特丹人聽到這消息後非常生氣,他們自發成立了「行動委員會」,並找到阿姆斯特丹市的市長。其中一些有實力的企業家還表示願意出資建立一個基金會,把安妮密室遺址改建成一個博物館。1960年,安妮故居博物館成立。
漢斯說,安妮博物館是一個非常小的博物館。在博物館開門的最初10年裡,歐洲大陸極少有人去參觀,主要的參觀者來自英、美以及那些沒有被納粹佔領過的國家。因為他們沒有經歷過大屠殺,他們希望通過《安妮日記》來了解一些過去的歷史。
1974年,當漢斯來到博物館工作時,每年的參觀者約有20萬。那時距二戰結束已近30年。安妮博物館的董事會認為,隨著時間推移,人們對二戰的興趣會慢慢減小,於是,他們決定在10到15年之後,關閉安妮故居博物館。
但奇跡發生了,人們並沒有因為二戰的遠去而淡忘歷史。相反,越來越多的人來到這里參觀。安妮博物館因此免於被關閉的命運。漢斯說,僅2004年一年,參觀者總數就達到93.6萬人。今年到目前為止,參觀者數量超過了去年同期。博物館為了方便遊客,不得不決定把每天的開放時間延長至12個小時,從上午9時到晚上9時。
時至今日,安妮已經成為一個「世界標簽」,她象徵著納粹德國統治下的受害者,甚至已經成為宗教迫害和暴政統治下受害者的象徵。漢斯說:「人們聊起那段歷史,就會談到大屠殺,就會談到安妮。」
二戰前,大約有8萬猶太人居住在阿姆斯特丹,幾乎沒有人能夠逃脫被屠殺的命運。安妮博物館已經成為阿姆斯特丹歷史最真實的見證。
曾有人質疑《安妮日記》的真實性。為了證明歷史,荷蘭政府組織了一個調查委員會,專門對此進行了考證。經過調查考證,委員會形成了一本數十萬字的厚厚的調查報告。大量證據表明,《安妮日記》的真實性無可置疑。
漢斯對記者說,《安妮日記》對於荷蘭小學生並非必讀書,但在絕大部分荷蘭小學,學校都會組織孩子們討論歷史,討論二戰。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孩子們閱讀歷史書,閱讀《安妮日記》的興趣被大�%F

❼ 扶搖:楊冪飾演的扶搖在去救小七的時候,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在《扶搖》這部電視劇當中,楊冪所飾演的扶搖本來已經知道裴瑗有多麼的心狠手辣,所以知道了裴瑗是一個這樣的人之後,那麼就能夠了解到裴瑗一定會利用自己的一切機會想要去引出扶搖,那麼自己想要找到小七在什麼地方也只能夠利用裴瑗會出現在的地方,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在這部電視劇當中楊冪飾演的扶搖再去救小七的時候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以上這個觀點僅代表小編個人的見解,如果有任何錯誤,敬請諒解。

❽ 歷史上1月8日發生了什麼事

1月8日,周恩來總理在經歷了長期病痛折磨以後,闔然長逝;聯合國總部「破例」給已故中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降半旗 。
7月6日,朱德委員長以90歲高齡與世長辭。
9月9日零時10分,毛澤東主席久病不治,駕鶴西歸。
3月8日,吉林發生極為罕見的隕石雨。隕石在離地面19公里左右的空中爆炸,3000多塊碎石散落在永吉縣境內,其中最大的隕石重1770千克,比美國1948年2月發現的「諾頓」隕石還要大,成為「世界隕石之最」。
5月29日,雲南西部先後發生兩次強烈地震。第一次震級為7.3級,第二次震級為7.4級,9個縣遭到損失,人員死亡98人,重傷451人,輕傷1991人,房屋倒塌和損壞42萬間。
7月28日凌晨,河北唐山、豐南一帶突然發生7.8級強地震,唐山被夷為一片廢墟,死亡24.2萬人,重傷16.4萬餘人,輕傷不計其數,是繼孟加拉過1970年11月14日颶風死亡30萬人之後世界最大的災難。
1976年10月,「四人幫」被一舉粉碎,十年文革浩劫終於落定。
1976年中國在軍演中引爆了一枚真正的核彈
1976年春,在清理西郭水庫壩基時發現的「銅梁文化」

(1976年我國記事:

3—4月 江南低溫凍災 正值江南地區旱稻播種和華南地區早稻育秧期,出現持續低溫陰雨,發生大面積爛種爛秧災害。湖南損失稻種l。35億公斤,江西損失L 2億公斤,湖北0.6億公斤,廣東0. 75億公斤,廣西0.65億公斤,福建0,25億公斤,浙江南部損失也很嚴重。

雲南龍陵地震 1976年5月29日雲南龍陵縣發生7.3級和7.4級兩次地震,受災范圍包括保山、臨滄、德宏3州和9個縣,受災面積1 800平方公里。共毀壞房屋42萬間,中小水庫127座,農田40萬畝,死亡98人,傷2 300人,直接經濟損失1.4億元。

河北唐山地震 1976年7月28日3時42分,河北唐山市發生7.8級地震,百萬人口的唐山市頃刻一片瓦礫,北京、天津受到嚴重波及,人民生命財產和社會生產力遭受嚴重損失。共有242 000人在地震中遇難,167 539人重傷,541 063人輕傷,其中唐山市區死亡14.9萬人全家震亡7 218戶,分別占市區人口和戶數的18.4%和4.5%。地震共毀壞房屋760餘萬間,工業、公共建築149萬間,城市各種設施被全部破壞,鐵路橋涵破壞面達45%,開灤煤礦、唐山鋼鐵公司毀壞嚴重,有大型水庫3座、中型水庫2座、小型水庫240座被毀壞,經濟損失132億元。地震還造成大量無法估計的間接損失和巨大的社會心理影響。由於地震造成的巨額救災和重建支出對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計劃和經濟建設產生巨大的影響。

四川松潘一平武地震 8月16至23日四川松潘、平武縣發生兩次7.2級和一次6.7級地震,受災地區包括松潘、平武等四個縣。由於震前有成功的預報,直接損失不大。共死亡45人,傷750人。但由於唐山地震造成的恐震心理,震前預報帶來了較大社會影響。

東北低溫凍害 東北在農作物生長季節內勢量條件差,月平均氣溫持續較常年同期偏低,特別是7月中旬和8月下旬偏低3℃,局部偏低5℃,出現低溫冷害。9月上中旬又普遍降溫,出現早霜凍害。東北三省共減產糧食42億公斤。

廣西低溫冷凍災害9—10月,廣西出現兩次寒露風天氣,造成晚稻減產8.5億公斤。)

❾ 1925年中國發生了什麼

按月份
1月11日,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
1月15日,陳炯明乘孫中山北上,自稱代理大元帥。
1月25日,由周恩來發起的黃埔軍校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成立。
1月26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決定改名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二月
2月1日,段祺瑞召開慘淡無光的善後會議。
2月2日,上海22家日商開辦的工廠工人大罷工。
2月8日,膠濟鐵路工人舉行大罷工。
2月8日,台灣興起女權運動。
三月
3月1日,由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左派共同發起的國民會議促成會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開幕。4月16日,大會閉幕。大會宣傳了中國共產黨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主張,對國民會議運動的方針和組織大綱等作出了決議。
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國共兩黨組織各界民眾進行哀悼活動,廣泛傳播孫中山的遺囑和革命精神,形成一次全國規模的聲勢浩大的革命宣傳活動。
3月16日,雲南大理發生7.1級大地震,歷時40至50分鍾,死傷萬餘人。
3月,河北井陘煤礦發生爆炸事件。
四月
4月,中國共產黨領導青島日本紗廠1萬多工人舉行大罷工。
4月12日,段祺瑞政府與法國簽訂協議,以金法郎計算,償還"辛丑條約"賠款。
4月16日,新加坡《南鋒日報》停刊。
折疊五月
5月1日,國共兩黨在廣州召開第二次全國勞動大會,並成立了中華全國總工會。中國工會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會上正式成立了中國工人階級全國統一的工會領導機關--中華全國總工會。
5月15日,上海內外棉七廠日本大班(廠長)率領打手槍殺中國工人、中國共產黨黨員顧正紅,打傷多人,工人罷工反抗。上海學生援助工人,租界巡捕進行逮捕。租界當局還損害中國工商業者的利益,宣布要在上海增加碼頭捐、實行交易所注冊等。這就進一步激起了工人、學生和民族資產階級的憤怒。
5月28日,中共中央召開緊急會議,決定以反對帝國主義屠殺中國工人為中心口號,發動群眾於30日在上海租界舉行反帝示威。同時,中共中央還決定,為了加強工會的組織力量,由共產黨人李立三、劉華等主持,成立上海總工會。隨後劉少奇到達上海,也參加了上海總工會的領導。
5月30日,在上海由於英國巡捕槍殺工人代表顧正紅等人,引發五卅慘案。
折疊六月
6月1日,上海總工會成立,宣布大罷工,全市掀起反帝怒潮。
6月3日,華東師范大學前身光華大學建校。
6月4日,中國共產黨的第一份日報《熱血日報》(由瞿秋白主編)創刊。
6月6日,上海及青島日資紗廠工人罷工遭到帝國主義及其走狗的血腥鎮壓。
6月11日,英國水兵在漢口槍殺中國人。
6月19日,廣東、香港工人為聲援上海"五卅慘案"舉行大罷工。
6月23日,在廣州英國海軍陸戰隊向遊行的中國老百姓開槍、開炮,打死59名中國人,重傷者百餘人,造成沙基慘案。
6月29日,省港工人大罷工。
折疊七月
7月1日,中華國民政府在廣州成立。
7月6日,成立省港罷工委員會,封鎖香港。
7月12日,廣州國民政府痛斥帝國主義連續製造"五卅慘案"、九江、漢口、青島和沙基慘案。
7月21日,天津海員罷工,以聲援省港大罷工。
7月,盧作孚與鄭東琴、陳伯遵集資8000銀元,創辦了民生航運公司。
折疊八月
8月11日,天津裕大工會向廠方提出正當要求,遭中日軍警血腥鎮壓。
8月19日,王盡美在青島病逝,時年27歲。
8月20日,國民黨右派在廣州暗殺了國民黨左派領袖廖仲愷。
8月,劉海粟使用裸體模特引起爭議。
折疊九月
9月1日,胡漢民涉嫌廖案,出洋後流亡蘇聯。
9月16日,軍警槍殺為紀念"五卅"運動的安源礦工。
9月,張學良任東北空軍司令。
折疊十月
10月10日,故宮博物院在北京紫禁城成立,並向社會開放。
10月10日,美僑創立中國致公黨。
10月14日,廣東國民革命軍攻下陳炯明大本營惠州。
10月15日,閩浙巡閱使孫傳芳向奉軍發動猛攻,浙奉大戰爆發。
10月26日,關稅特別會議在北京召開。
折疊十一月
11月2日,孫傳芳打敗奉軍,控制了蘇、浙、皖、贛、閩五省。
11月8日,北方國民革命軍發動反奉系軍閥戰爭。
11月,陳炯明部被全殲,國民革命軍開始南征。
11月21日,奉系將領郭松齡在灤州起兵,發表反奉宣言,率七萬大軍攻佔山海關,奪取綏中、興城,沖破連山防線,佔領錦州。
11月23日,國民黨右派召開西山會議,開除李大釗、毛澤東等人國民黨黨籍。
折疊十二月
12月1日,毛澤東發表《中國社會的各階級分析》一文。
12月25日,日軍入滿援奉,郭松齡兵敗被殺。
12月29日,黃埔軍校國民黨右派組織孫文主義學會。
12月29日,閻錫山大戰樊鍾秀。
12月30日,曾收復外蒙古的民族英雄徐樹錚,在廊坊被倒戈將軍馮玉祥指使部下槍殺。

閱讀全文

與歷史的今天9月16日發生了什麼事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2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