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被稱為「中國第一將軍縣」的紅安,都有哪些歷史名人
作為身處大別山南麓的一個山區小縣,紅安卻因為新中國貢獻了249位將軍,成為中國第一將軍縣。而且,這200多名將軍,並不含1988年以後新授予的將軍和國民黨籍的將軍。由於紅安縣對革命的巨大貢獻,徐向前元帥曾親自為紅安題詞:“兩百個將軍,同一個故鄉。”
王近山一家
此後,王近山歷任第三兵團副司令員、山東軍區副司令員、北京軍區副司令員、公安部副部長等職。1978年因病在南京逝世。
❷ 紅安名稱的來源,歷史沿革,相關故事,相關信息
紅安,原名黃安,隸屬於湖北黃岡。地處湖北省東北部大別山南麓,東鄰黃岡麻城,西接孝感大悟,南臨武漢黃陂,北接河南信陽,縣城距省會武漢80公里,車程1小時左右。
全縣國土總面積為1796平方公里,轄12個鄉鎮場,396個行政村,人口66.36萬人,其中農村人口52.9萬人,城鎮人口13.46萬。
紅安之名起源於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27年在黃安(今紅安)麻城一帶爆發了黃麻起義,建立了後來的鄂豫皖蘇區。1931年12月23日,紅四方面軍在黃安軍民配合下,攻克黃安縣城。鄂豫皖中央分局為了紀念黃安戰役的偉大勝利,表彰黃安人民的革命斗爭精神,宣布將黃安縣改名為紅安縣。1937年抗戰爆發後,為了不影響國共合作,國共雙方統一縣名,稱為黃安。1952年9月,為了表彰黃安人民革命斗爭業績,湖北省政府報請中南軍政委員會轉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核准,將黃安縣正式改名為紅安縣,屬黃岡管區。
❸ 紅安縣在中華民國的時候叫黃安,到1949年屬於孝感,那之前屬於哪裡管轄
推薦答案 紅安縣的歷史:
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由麻城、黃岡、黃陂三縣析置黃安縣。以「地方安謐,生民安妥」之意得名。
1927年爆發了黃麻起義,
1931年12月紅四方面軍奪取縣城後,改為紅安。
1947年復置黃安縣。
1949年屬孝感專區。
1952年因紀念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和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於此創建(紅安是大別山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區域),又改為紅安縣,素有「將軍縣」之稱,屬黃岡管區。
1970年屬黃岡地區。
❹ 紅安的戰爭遺址
輝煌的革命歷史 紅安是著名的黃麻起義策源地、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搖籃和中心。紅安又是中國工農紅軍的大本營,產生了多支人民革命軍隊,誕生了湖北最早的第一支人民軍隊中國工農革命軍鄂東軍,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軍、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重建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改編了紅二十八軍為新四軍第四支隊。抗日戰爭和解放時期,紅安還是李先念領導的新四軍第五師堅持敵後抗戰的主要區域,又是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主要立足點。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紅安是鄂豫皖最高黨政軍領導機關的常駐地,抗日和解放戰爭時期還是鄂豫皖特委、新四軍第四支隊留守處、鄂豫邊區黨委、新四軍第五師司令部、劉鄧大軍的晉冀豫野戰軍司令部和中共中央原局等指揮機關。在這里鄂豫皖革命根據地黨政軍領導機關召開過許多重大軍事會議,進行過許多重大戰役,從1923年紅安建黨到1949年解放,英雄的紅安人民奮戰了26個春秋,有「大別山紅旗始終不倒」之稱。徐向前稱紅安縣是「鄂豫皖革命根據的搖籃」,這是對紅安為中國革命的作出的巨大貢獻的高度評價和充分肯定,這不僅是紅安人民的光榮,同時又是黃岡乃至湖北人民的光榮。
兩百個將軍同一個故鄉
紅安是全國著名的將軍縣,徐向前題寫的「兩百個將軍同一個故鄉」,為紅安的革命歷史增添了輝煌的篇章。兩百個將軍是在黃麻起義和鄂豫皖革命根據地斗爭中產生的,是這一時期人物的傑出代表。戰爭年代,紅安有數以萬計的工農群眾參軍參戰。大革命前紅安只不過是一個48萬人的小縣,從土地革命戰爭到解放戰爭時期,紅安參加的工農群眾約6.5萬人,參加新四軍,解放軍的約6000人,當時的狀況是青年人幾乎都參加過革命軍隊、打過仗,中老年和婦女、兒童絕大部分做過革命工作。
據資料統計,紅安有14萬人戰死在韁場或是慘死在敵人的屠刀下,僅紫雲區由原來的6.5萬人殺得剩下的只有1.7萬人,現在已查清登記在冊的烈士達2.2萬餘人,其中黃麻起義和鄂豫皖根據地的黃安籍主要領導人和創建人有三分之二在戰爭年代中犧牲。其中犧牲的同志有省軍級11名,地師80多名,縣團級有400多名。犧牲如此多的革命將領,這在全國其它根據地中是沒有的。到新中國成立時,全縣健在的老紅軍只有600多人。他們是槍林彈雨中拼殺出來的倖存者,是黨和國家建設社會主義的寶貴財富。為了國家繁榮昌盛和人民幸福,他們鞠躬盡瘁,再樹功勛。他們之中有2人任過國家主席,3人任過全國人民常委會副委員長,5人任過國務院副總理,有12人任過中共中央委員,有24位乒團級幹部,130多位省軍級幹部,他們之中有一名軍事家,有8人被授予上將銜,有10位授予中將軍銜,43人被授予少將軍銜,這些還不包括已劃出的原黃安籍將領的老紅軍。一個縣出了這么多黨和國家領導人,出了這么多將軍和高級幹部,在全國是絕無僅有的。
❺ 紅安歷史文化
2005年11月12日,由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聯合評選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揭曉,,湖北省總共兩個鎮,一個村入選,他們是:紅安縣七里坪鎮,監利縣周老嘴鎮,黃陂縣木蘭鄉大余家灣村.</P>
<>七里坪鎮是黃麻起義策源地,紅四方面軍誕生地,共誕生將軍143名,有國家級重點文物23處,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街---長勝街.</P>
<>七里坪鎮自元代起形成集鎮,一直是武漢的重要農副產品來源地,紅安第一大鎮,明清兩代被稱為"小漢口",有"拖不完的七里坪,填不滿的李家集(新州)"一說.現在是中國有名的花生購銷大鎮.</P>
❻ 湖北紅安縣將軍城有多少年歷史
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由麻城、黃岡、黃陂三縣析置黃安縣。以「地方安謐,生民安妥」之意得名。1927年爆發了黃麻起義,1931年12月紅四方面軍奪取縣城後,改為紅安。1947年復置黃安縣。1949年屬孝感專區。1952年因紀念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和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於此創建(紅安是大別山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區域),又改為紅安縣,素有「將軍縣」之稱,屬黃岡管區。1970年屬黃岡地區。1995年屬黃岡市至今。
❼ 紅安縣屬於湖北嗎具體是哪個地區呢
屬於,紅安縣屬於湖北省黃岡市,位於湖北省東北部。
紅安,原名黃安,位於湖北省東北部大別山南麓,南臨武漢,北接河南,東鄰麻城,西接黃陂、大悟,縣城距省會武漢80公里,車程1小時左右。全縣版土總面積1796平方公里。截至2019年6月,轄13個鄉鎮場,396個行政村。
紅安境內山川秀麗,人傑地靈,曾養育了理學奠基人、北宋時期著名的哲學家程顥、程頤,明代思想家李贄,現代著名的翻譯家、文學家葉君健,歷史學家馮天瑜,經濟學家張培剛等一大批名臣學士。大革命時期,這里打響了黃麻起義第一槍,誕生了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三支紅軍主力。
為了中國人民的自由和解放,紅安人民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犧牲了14萬英雄兒女,在冊革命烈士就有22552人,犧牲之重、貢獻之大,全國罕見。在這塊紅色的土地上,誕生了董必武、李先念兩位國家主席和陳錫聯、韓先楚、秦基偉等223位將軍,紅安因此成為舉世聞名的「中國第一將軍縣」。
(7)紅安歷史知多少擴展閱讀
紅安歷史沿革
1563年,朝廷正式批准建縣。割麻城的太平、仙居兩鄉20里甲(110戶為里,里分10甲),黃陂的灄源鄉8里甲,黃岡的上中和鄉12里甲為新建縣所屬,定名新安縣,不久改為黃安縣。1952年9月,經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批准,改黃安為紅安。隸屬:明、清、屬黃州府。
1914年(民國三年),屬江漢道。1927年廢道,直屬湖北省政府。1932年屬湖北省第四行政督察區。1936年,第三、四行政督察區合並為第二行政督察區,屬第二行政督察區。1940年1月,第二行政督察區改為湖北省鄂東行署,又屬鄂東行署。
1945年11月,鄂東行署復改為第二行政督察區,仍屬第二行政督察區。1949年4月,屬鄂豫邊區第三行政區,5月屬孝感專區。1952年6月改屬黃岡專區,1996年黃岡地區改為黃岡市,紅安屬黃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