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中國歷史上有多少次戰爭

中國歷史上有多少次戰爭

發布時間:2022-07-14 01:39:55

Ⅰ 我國歷史上發生過多少次戰爭

古今戰爭次數統計

從古到今,世界上究竟發生過多少次戰爭,大致有以下幾種統計數據:

據不完全統計,在有記載的5560年的人類歷史上,共發生過大小戰爭14531次,平均每年2.6次。從1740年到1974年的234年中,共發生過366次,平均每年1.6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37年中,包括現在仍在進行著的,就有87次之多,平均每年2.3次。其間,29次在亞洲,26次在中近東和北非,17次在中、南部非洲,10次在中南美洲,5次在歐洲。

據瑞典、印度學者統計,從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1964年這5164年中,世界上共發生戰爭14513次,只有329年是和平的。這些戰爭給人類造成了嚴重災難,使36.4億人喪生。損失的財富摺合成黃金可以鋪一條寬150公里、厚10米、環繞地球一周的金帶。

據前蘇聯學者統計,從公元前1496年到公元1861年這3357年間,人類有3130年在打仗,只有227年是和平的。

據匈牙利一位教授統計,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37年裡,世界上爆發470餘起局部戰爭。在世界范圍內,無任何戰爭的日子只有26天。

據美聯社調查報告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爆發了大約300場局部戰爭,大約有1000萬人死於戰火。

中國歷史上發生戰爭次數

我國是戰爭頻繁之國。從奴隸社會、封建社會乃至近代,人民起義、人民革命戰爭頻繁;歷史上統治階級內部以及諸侯之間爭城掠地的戰爭更是難以計數。見諸史籍,有些眉目和頭尾的戰爭,從夏朝至明代大約有3300餘次,清代有400餘次,近代也有數百次之多。我國歷史上大約發生戰爭4000~5000次之多,約占世界歷史上戰爭總數的1/3左右。

兩次世界大戰有關數據

項目
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

參戰國數目
33
61

中立國數目
17
6

持續時間
1564天(4年3個半月)
2194天(6年)

參戰國總人數
10.5億人(佔世界人口62%)
17億人(佔世界人口80%)

戰爭中被打死的人數
1000萬人
3200萬人

受傷人數
2000萬人
3500萬人

領土上進行過軍事行動的國家
14個
40個

軍事行動區域的面積
400萬平方公里
2200萬平方公里

動員入伍人數
7000萬人
11000萬人

第一次世界大戰統計數據

第一次世界大戰先後捲入33國15億人口。軍事行動涉及的領土達400萬平方公里,戰線長度有2500~4000公里。1914年,英、法、俄三國(含殖民地)總人口7.045億,動員完畢時陸軍兵力達977.7萬人;德奧兩國(含德國殖民地)總人口為1.3億人,動員完畢時陸軍兵力為634萬人。戰爭期間,協約國總計動員軍隊4218萬餘人,損失2210萬餘人,其中死亡515萬餘人;同盟國總計動員軍隊2285萬人,損失1540萬餘人,其中死亡338萬餘人。交戰雙方直接戰費約為1863億余美元。

第一次世界大戰損耗統計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年)歷時4年又3個半月。參加戰爭的有6個大洲的33個國家,捲入人口達15億多人,交戰雙方動員的兵力達6000多萬人,其中傷亡3000多萬人,因戰爭而死於飢餓和其他災害的達1000萬人左右,各交戰國經濟損失約為2700億美元。

第一次世界大戰主要參戰國軍隊傷亡人數統計

國別
死亡(萬人)
負傷(萬人)
失蹤被俘(萬人)
合計(萬人)
占動員總兵力(%)
死傷比例

德國
177.4
421.6
115.3
714.3
64.9

Ⅱ 中國史上八大戰爭

中國史上八大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辛亥革命 、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 、解放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聯合發動的侵華戰爭。因為這場戰爭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延續,所以也稱「第二次鴉片戰爭」。戰爭中沙俄出兵後以「調停有功」自居,並脅迫清政府割讓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至今,從而成為最大的贏家。
中日甲午戰爭為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甲午戰爭的結果給中華民族帶來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則使日本國力更為強大,得以躋身列強。
八國聯軍的行動,直接造成義和團的消滅,以及京津一帶清軍的潰敗,迫使慈禧太後挾光緒帝逃往陝西西安;最終清廷與包含派兵八國在內的十一國簽訂《辛丑條約》, 賠款最多,簽訂國家最多,並喪失多項主權。影響所及,清帝國內部及遠東(滿洲平原)之權力平衡,亦受重大沖擊,間接導致清廷衰落、俄日沖突升級等變化。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爭,以辛亥革命為新的起點,更加深入、更加大規模地開展起來。不過,由於共和民主並沒有在辛亥革命後得到廣泛的、真正的實施,辛亥革命實際上是「既成功,又失敗了。
北伐戰爭,是由中國國民黨領導下的國民政府以國民革命軍為主力,蔣介石為總司令於1926年至1928年間發動的統一戰爭。 北伐結束後,南京國民政府正式統治全中國,成為中國在國際上唯一代表政權,中國實現了形式上的統一。
解放戰爭是指1945年8月至1950年6月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爭奪領導權,而在中國大陸及海南島進行的內戰,戰爭以共產黨及中國人民解放軍取得勝利而告終。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宣告成立,國民黨敗退台灣。
抗日戰爭,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是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偉大的衛國戰爭,是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近代以來抗擊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Ⅲ 人類歷史和中國歷史上究竟發生了多少次戰爭

中國 歷史上有文字記 載的 戰爭有 多少?
中國軍事史》所集《歷代戰爭年表》,起自公元前26 世紀傳說中的神農時代,止於公元1911年清王朝的滅亡。據《年表》統計,在大約4500年的漫長歲月中,我國有文字記載的戰爭共3791次。
其中,傳說中的五帝時代(公元前26世紀至前22世紀) 5次; 夏、商、西周時代(公元前22 世紀至前770年) 38次; 春秋時代(公元前769 年至前476年) 384 次: 戰國時代(公元前475 年至前221年)230次

秦代(公元前220年至前207 年) 9次; 西漢時代(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4年) 124次; 東漢時代(公元25-220年) 278 次; 三國時代(公元220-265年) 71次; 西晉時代(公元265-316年) 84次; 東晉時代(公元317-420年) 272次; 南北朝時代(公元421-50年) 178次; 隋代(公元581-617年) 88次; 唐代(公元618~906年) 192次; 五代十國時代(公元907-959年) 73次; 北宋、遼、金、西夏時代(公元960-1127年) 256次;

南宋、金、蒙時代(公元1127~1279年) 295次; 元代(公元1280-1368年) 208次; 明代(公元1368~1643 年) 579次; 清代(公元1644-1911年) 427次。上述戰爭中,絕大部分是奴隸主之間和封建王朝之間的戰爭,也有不少是奴隸反抗奴隸主,農民及其他階層的人反抗封建王朝的起義,還有一部分是反對外族人侵的戰爭。
自明、清以來,我國軍民反對日本倭寇的進犯及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在戰爭史上佔有重要地位。1840 年英國發動的人侵中國的「鴉片戰爭」,1857 年英法聯軍進攻中國的戰爭,1884年法軍進犯中國的戰爭,1894年日本侵略中國的戰爭,1900年英、美、德、法、俄、日、意、奧八國聯軍台攻中國的戰爭,使中華民族飽受了帝國主義的欺凌和壓榨。中國軍民在這些戰爭中失敗了,同時也在痛苦中接受了教訓,從此不斷開拓了反對外國侵略和壓迫的民族解放戰爭,直到把所有的侵略者最終趕出了自己的神聖國。

人類歷史上究竟發生過多少次 戰 爭?
迄今為止,全世界究竟發生過多少次戰爭?由於古代文獻沒有準確的記載,有些戰爭在文字出現以前就發生過了,所以誰也提不出准確的答案。下面介紹的數字,是幾個現代國家根據自己的標准和統計方法計算出來的。據挪威史學家統計,到1982年,在有文字記載的5560年中,世界上共發生過14531次戰爭,平均每年2.6 次。

瑞士計算中心曾經用電子計算機進行過85 萬次運轉計算。計算結果認為,從公元前3200年到現在,在大約5000年的時間里,世界上共發生過14513 次戰爭,奪去了36.4 億人的生命。在這期間,「無戰爭年」累計只有292年。據美國人士統計,從公元前1496~公元1861年,在這3357 年中,世界上共發生過3130 次戰爭。

法國史學家統計,在1740~ 1974 年的234 年間,世界上共發生過366 次戰爭,平均每年1.6次。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情況怎樣呢?據聯合國統計,從1946~ 1985 年,世界上共發生過140 次局部戰爭和武裝沖突,奪去了2100 萬人的生命。其中規模較大的戰爭,美國統計為60次,法國統計為70次。我國有的材料統計,從1945- 1987 年,世界上共發生過182 次局部戰爭和武裝沖突。

Ⅳ 中國自建國以來共發生過幾次戰爭,分別是那幾次

對外戰爭有四次半:四次是朝鮮戰爭(1950-1953)、中印邊境戰爭(1962)、中蘇邊境沖突(1969)、中越邊境戰爭(1979-1989);開玩笑說的半次是抗美援越(1965-1973),主要是我國官方從來沒有正面承認過出兵,也沒有宣戰,但1965年6月至1973年8月,中國先後派出了高炮、工程、鐵道、掃雷、後勤等部隊,總計32萬餘人,最高年份達17萬餘人,在越南北方執行防空、作戰、築路、構築國防工程、掃雷及後勤保障等任務。
小規模的對外海戰有兩次:1974年和南越海軍的南沙沖突,1988年和越南海軍西沙沖突。
內戰較大沖突有:(1)1949年10月金門戰役(國軍三萬人,解放軍9千人);(2)1949年底成都戰役、西昌戰役;(3)1950年西藏昌都戰役;(4)1950年4月海南島戰役,(雙方各十萬人);(5)1955年浙江一江山島戰役,是解放軍第一次海陸空三軍聯合作戰;(6)1958年金門八二三炮戰。

Ⅳ 中國歷史上,一共發生了多少次戰爭

中國歷史上的戰爭發生了無數次。人類前進的歷史是一部戰爭史。所有文明和進步都是從戰爭開始,在戰爭中被毀滅、再在戰爭中創造,在戰爭結束後發展。但影響中國文明和發展的戰爭有以下:1、神話傳說的眾神之戰,2、上古的皇帝戰蚩尤、 3、夏朝建立後的對非人類之戰(傳說主要是對巨人、鳥人等的戰爭)4、夏商之戰 (人神爭權)5、商周之戰(人神最終一戰,從此神退出人類舞台,從此再無神的存在,這也是到今天人稱迷信的根源,因為從此後一切均是傳說,其實神的存在直到秦始皇焚書坑儒、統一文字後,神才真正退出人類發展的歷史舞台。)6、秦末農民起義(他造就了漢朝)7、楚漢戰爭(奠定了漢朝統治)8、漢朝對西域和北方匈奴的戰爭(從此中國歷史不再被外族困擾,同時也加快了羅馬帝國滅亡和西方文明的發展。匈奴逃走中,進入西方,滅亡羅馬--這也是被稱黃禍的來源,同時匈奴也是現在的匈牙利、土耳其、奧地利國家的祖先)9、漢末的割據三國戰爭(加快中華民族的融合,也是一個混亂的年代,隨後統一的晉朝(南北晉)因政策造成被滅,北方民族成立的各個國家相互等上舞台,終因能力不能結束混亂)、10、隋朝的統一之戰(結束了中國向西方發展的歷史,若一直延續,中國會像現在的歐洲,有許多國家,完成了中國版圖的完整,同時為唐的建立打下堅實的基礎)11、隋唐之戰 12、五代十國(如同南北晉時,也是最後一次的民族融合,從此也結束了少數民族對中國統治的不認可)13、宋的統一(非真正的統一,統一指漢族區,非漢族區的北方和西方沒統一,但這兩方的民族認可中原為正統,都想進入中原成就霸業,最終只有蒙古和滿清人完成)14、宋蒙之戰(第一次是少數民族統一中國,也是第一次讓中國使全世界的國家在中國前顫抖)15、元末的農民起義(建立明朝、恢復漢族統治地位)16、明清之戰(建立滿清王朝,也是中華民族進入百年屈辱)17、武昌起義(恢復漢族統治,建立民國,完成名義的統一,為蔣介石打下基礎)18、抗日戰爭(為毛澤東領導的共產黨創造機會,)19、解放戰爭(完成社會主義國家的建立)20、未來之戰(亞洲的統一之戰和走向宇宙的宇宙殖民戰,將在未來的百年內發生,這是發展的必然,任何發展必須有戰爭)

Ⅵ 中國歷史上有多少次戰爭

第一,二次鴉片戰爭 中法戰爭 甲午中日戰爭 八國聯軍侵華清朝末年的中日甲午戰爭是中國歷史上一場恥辱的戰爭,戰爭歷時九個月,清朝損失兵力高達六萬人,被俘3000多人,丟失了朝鮮這個重要的戰略盟友,割讓台灣給日本,並使得倭寇勢力滲透入遼東一帶。 這場戰爭的結果大大的刺激了日本侵略中國的野心,也正因如此,此後日本制定了以佔領中國為目的的戰爭國策,並做了長期的准備,終於發動了1937——1945年長達八年的侵華戰爭。說這場戰爭改變了中日兩國的相互地位以及中日關系,並導致了兩國從此兵連禍結,恐怕是一點也不過分的。 但是,今天關於甲午戰爭的主要評論,把戰爭失敗的主要原因都歸結到滿清制度的腐敗和與日本裝備的差距上,似乎在開戰以前滿清的失敗就已經成為了必然。 中央電視台十年前拍攝的電視劇《北洋水師》,更將這一觀點深入人心。然而,偶然間,當我知曉了先於此戰300年前發生明朝抗倭援朝的真實情況後,我這一想法開始有了轉變,兩次戰爭發生在同一個地點,面對的是同一個對手日本,戰爭性質同樣是抗擊日本侵略的戰爭。 然而比較滿清甲午中日戰爭的完敗,明朝卻成功的將倭寇驅逐出朝鮮半島,使日本之後200年中乖乖的蜷縮在自己的國土中,不敢越雷池一步。不同的結局發人深思,對比兩場戰爭雙方的實力對比和戰爭過程,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滿清的失敗並不是必然的,我們完全有能力贏得那場戰爭。是滿清統治者和官員的失誤葬送了大好的戰爭形勢,使我們最終輸掉了戰爭。 1、從敵人(日本)方面比較 1592年日本侵朝軍隊的軍力與1893年日本軍隊的軍力相比,有許多相同點和不同點,然而其軍事實力在國際上的地位卻是大相徑庭的。 1592年時期的日本剛剛完成了國內的統一。豐臣秀吉一直很注重軍國主義教育,從執掌大權開始,就將滅亡明朝定為國策,並制定了十年三步走的計劃:第一步,三年之內滅亡朝鮮,第二步,五年之內滅亡明朝,遷都北京,第三步,進軍安南等國,滅亡印度芝那,稱霸世界。今天很多學者都嘲笑此計劃的瘋狂弱智。 但從當時的日本軍力看,他做出這樣的決定還是有一定理由的。國家完成統一,其政權蒸蒸日上,日本軍隊其軍隊總數有三十萬人,且長年參加日本內戰,作戰經驗極其豐富,戰鬥力空前強大,可謂是虎狼之師。從陸軍看,日本陸軍裝備齊全,特別是出於贏得內戰的需要,日本高度重視火器發展,長年從葡萄牙等殖民者處購買火器,其火器的先進程度在某些方面甚至高過了明朝。 根據日本史料記載,侵朝戰爭前日本裝備火器的部隊高達六萬人,占軍隊總是的近十分之一。而日本士兵在豐臣秀吉軍國主義思想的鼓動下,士氣空前高昂。同時,日本的騎兵部隊也相當強大,部隊裝備重甲,防禦能力強大。其軍官也都是日本內戰的餘生,作戰經驗相當豐富,從海軍上看,日本擁有各種類型的戰船多達一千艘,其炮艦仿製葡萄牙戰船,載炮多,火力強大,沖擊力迅速。 從當時的世界看,日本這樣的軍事實力也是令人瞠目結舌的。當時的歐洲還是小國林立,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等國家雖然可以在東南亞地區耀武揚威,但其舉國兵力也不過四五萬人,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雄踞中東,可其全國軍力也就20萬人左右,君士坦叮堡戰役土耳其五十萬大軍多數是各國降兵,真正的土耳其人很少。 到了16世紀土耳其勢力衰落,其軍力也大為削減,遠難與同時代的日本相比。而同時期英國與西班牙進行的「無敵艦隊」與「英帝國艦隊」的大海戰,兩國動用船隻的總數還不及日本發動侵朝戰爭時動用的船隻數量多。阻止土耳其西進的由基督教國家聯合艦隊與土耳其皇家艦隊進行的勒頒多海戰,規模和火力也遠小於中日露粱海戰。因此,說當時的日本是除明朝以外的世界第二軍事強國,恐怕是一點也不過分的。 何況,明朝參戰前,日本已佔領了朝鮮北部大多數戰略要地,地利優勢明顯。明朝若要進攻日本,就必須要進行慘烈的攻堅戰,而這一點,恰恰是日本優勢火器的長處。日本侵朝戰爭開始前,明朝軍隊的最高統帥兵部尚書石星卻力主議和,其擔憂的正是日本軍隊強大的戰鬥力。 而甲午戰爭中的日本卻不可同日而語了。當時的日本經過明治維新,軍事實力已大大增強,但與同時代的歐美國家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根據日本首相伊騰博文給天皇的報告看,甲午戰爭前日本可動用的軍力海陸相加不過八萬多人。

閱讀全文

與中國歷史上有多少次戰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2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