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近代中國反侵略戰爭的根本原因和教訓是什麼
中國在歷次反侵略戰爭中失敗的原因,雖然有客觀和主觀兩方面的因素,但主要原因應當從中國內部因素來分析。毛澤東同志把鴉片戰爭及其以後一百年間中國對外戰爭的失敗歸結為兩個原因:一是社會制度的腐敗,二是經濟技術的落後。
第一,近代中國社會政治制度的腐敗和清政府的腐朽無能,是反侵略戰爭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在1840年以後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中,清王朝統治者從皇帝到權貴,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勢,不懂得御敵之策。由於政治腐敗、經濟落後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統治階級封閉自守,妄自尊大,驕奢淫逸,盲目進攻;另一方面又使統治者和清軍指揮人員在戰爭面前完全沒有應變的能力和心態。不適應於近代戰爭,不少將帥貪生怕死,臨陣脫逃,有的甚至出賣國家和民族利益。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眾,擔心人民群眾動員起來會危及自身統治,所以不敢發動和依靠人民群眾的力量。
清朝統治集團在對外戰爭中妥協、退讓、求和、投降的一系列做法,已經使它失去在中國存在的理由,不推翻它是不可能取得反侵略戰爭勝利的。八國聯軍侵華後僅僅10年,清王朝便走完了它最後的路程,這是歷史的必然。
第二,經濟和科學技術的落後,國家綜合實力不強,是近代中國反侵略戰爭失敗的另一重要原因當時的英國已經歷過工業革命,資本主義生產力獲得突飛猛進的發展,而中國仍停留在封建的自然經濟的水平上。經濟技術的落後直接造成軍事裝備的落後,軍隊指揮員不了解近代軍事戰術,從而造成軍隊素質和戰鬥力的低下。
經濟技術落後是反侵略戰爭失敗的重要原因,但並不表明經濟技術落後就一定會在反侵略戰爭中失敗。正是因為當時的中國政府不能很好地組織反侵略戰爭,不能有效地發動和利用人民群眾的力量,甚至壓制人民群眾,其失敗才是不可避免的。
近代中國反侵略戰爭的失敗留給我們深刻的教訓:
第一,在中國近代,要爭取國家獨立和民族富強,必須改變帝國主義、封建主義聯合統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制度。帝國主義侵略是造成中國人民巨大災難的根源,與此同時,腐敗的清政府也已失去了領導中國人民進行反侵略戰爭勝利的能力和資格。而清政府之所以喪失了這種能力,從根本上說,是封建專制制度造成的。因此,反對帝國主義侵略,推翻腐朽的封建專制制度,是歷史賦予中國人民的兩大歷史任務。
第二,落後就要挨打,要取得反侵略戰爭的勝利,需要在科學技術方面奮起追,需要進行現代化建設。但現代化建設的前提是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不推翻帝國主義對中國的反動統治,就沒有進行現代化的前提和條件,難以使國家真正強大起來。
網頁鏈接
2. 中國近代歷次反侵略斗爭失敗的原因和教訓是什麼
簡單的說
原因:反侵略斗爭失敗的原因首先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腐敗社會制度決定的.其次,是國家經濟特別是經濟技術和作戰能力的落後.
教訓:落後就要挨打,但是從根本上來說,不推翻腐朽的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腐敗社會制度,要想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人民群眾,去進行勝利的反侵略戰爭是不可能的.
復雜的說
原因:反侵略斗爭失敗的原因首先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腐敗社會制度決定的.其次,是國家經濟特別是經濟技術和作戰能力的落後. 教訓:落後就要挨打,但是從根本上來說,不推翻腐朽的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腐敗社會制度,要想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人民群眾,去進行勝利的反侵略戰爭是不可能的.
中國在近代歷次反侵略戰爭中的失敗,根本原因並不在於經濟技術的落後,而在於統治集團的反動腐朽.對「和」、「戰」問題,應當具體分析.但在外國已經大舉入侵的情況下,「主和」實際上就是投降賣國.把「主和」說成「明智」、「愛國」是對歷史的曲解.近代中國農民的自發反帝斗爭是以籠統排外的形式表現出來的,帶有原始、落後的色彩,但它本質上是愛國的、正義的、進步的,把他們的排外與封建頑固派的排外混為一談是錯誤的.同樣,對「反排外」也應具體分析,「反排外」的既有積極學習西方,謀求救國自強的先進人物,也有甘心受列強奴役的俱外、媚外之徒,絕不應一概予以肯定.中國歷史的發展已經證明,只有經過無產階級領導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走向社會主義,才是中國真正的出路.認為「向西方學習」是中國「唯一的出路」的觀點是與歷史事實相違背的.
中國從清朝嘉慶皇帝就開始閉關鎖國,導致近代歷次反侵略戰爭失敗.
落後必然要挨打,動亂必然導致落後,只有強國才能避免外國的侵略. 統治政府的腐敗是根本原因 統治政府的腐敗是根本原因
中國近代歷次反侵略戰爭失敗的教訓:
第一,在中國近代,要爭取國家獨立和民族富強,必須改變帝國主義、封建主義聯合統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制度.中國人民必須把反對帝國主義的民族斗爭和反對封建主義的階級斗爭統一起來,才能完成近代中國革命的任務.
第二,落後必然挨打,妥協必敗,這是萬古不覆的真理.單純學習西方的技術的道路是行不通的,中華民族要學習西方政治制度,改變中國落後的政治制度.只有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才能推翻帝國主義對中國的反動統治,才能進行現代化建設,才能使國家真已強大起來.
中國歷史的發展已經證明,只有經過無產階級領導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走向社會主義,才是中國真正的出路.認為「向西方學習」是中國「唯一的出路」的觀點是與歷史事實相違背
3. 中國近代反侵略斗爭失敗的教訓
中國近代反侵略斗爭失敗的教訓:
1、在中國近代,要爭取國家獨立和民族富強,必須改變帝國主義、封建主義聯合統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制度.中國人民必須把反對帝國主義的民族斗爭和反對封建主義的階級斗爭統一起來,才能完成近代中國革命的任務。
2、落後必然挨打,妥協必敗,這是萬古不覆的真理.單純學習西方的技術的道路是行不通的,中華民族要學習西方政治制度,改變中國落後的政治制度.只有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才能推翻帝國主義對中國的反動統治,才能進行現代化建設,才能使國家真已強大起來。
拓展資料:
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充滿災難、落後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國人民探索救國之路,實現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華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國主義以實現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義以實現人民富強的斗爭史。
中國近代史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第二個階段是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
參考資料: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豐碑_中國經濟網
中國近代史_網路
4. 中國近代歷次反侵略戰爭失敗的原因和教訓是什麼30
中國近代歷次反侵略戰爭失敗的根本原因:一是社會制度的腐敗;二是經濟技術的落後。而前者是更根本的原因,正是因為社會制度的腐敗,才使得中國經濟技術落後的現狀長期得不到改變。
第一,清朝後期,封建政治集團閉關自鎖、閉目塞聽,愚昧無知。清朝封建統治階級的反動腐敗已成不可挽回之勢。
在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近代中國社會開始了屈辱史-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造成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全面落後。戰爭爆發後,腐朽的清政府,一味妥協「主和」,終於導致戰爭的節節失利。腐朽的統治階級甚至於在國家危難之秋,大搞慶典,挪用軍費,置國家利益於不顧。
雖然也有部分開明官員「主戰」,也有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但主要都是為了自身的封建統治。所以當時的中國政府不能很好地組織反侵略戰爭,不能有效地發動和利用人民群眾的力量,甚至壓制人民群眾的反侵略斗爭。面對列強的侵略,「主和派」的投降賣國,輸了割地賠款,贏了還是割地賠款簽約,清政府徹底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傀儡。
第二,軍事、經濟和科學技術的落後,腐朽沒落的封建主義不能對抗新的資本主義。
由於英國是資本主義國家並率先實行工業革命,實力雄厚,武器先進。應著政治的腐敗是經濟的落後,中國幾千年一直以封建自然經濟為主導,小農經濟有它根深蒂固的局限性:自私、狹隘、保守、落後。它不能為反抗列強侵略提供合格的經濟基礎。經濟技術的落後直接造成軍事裝備的落後,以及反抗侵略者的軍事科學技術和戰略戰術思想的滯後。
所以中國近代歷次反侵略戰爭的失敗是不可避免的。
中國近代歷次反侵略戰爭失敗的教訓:
第一,在中國近代,要爭取國家獨立和民族富強,必須改變帝國主義、封建主義聯合統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制度。中國人民必須把反對帝國主義的民族斗爭和反對封建主義的階級斗爭統一起來,才能完成近代中國革命的任務。
第二,落後必然挨打,妥協必敗,這是萬古不覆的真理。單純學習西方的技術的道路是行不通的,中華民族要學習西方政治制度,改變中國落後的政治制度。只有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才能推翻帝國主義對中國的反動統治,才能進行現代化建設,才能使國家真已強大起來。
中國歷史的發展已經證明,只有經過無產階級領導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走向社會主義,才是中國真正的出路。認為「向西方學習」是中國「唯一的出路」的觀點是與歷史事實相違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