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森林有哪些作用
肺是人體的重要器官之一,一旦病變嚴重,即要危及人的生命,這是眾所周知的。但森林對地球的作用,人們就知之不多了。人類專家說,森林是人類的搖籃;歷史學家說,森林是歷史盛衰的象徵;,經濟學家說,森林是綠色金庫;物理學家說,森林是太陽能的儲存器;土壤學家說,森林是土壤的保育員;水利學家說,森林是天然的儲水器;生態學家說,森林是生物的制氧機;而地理學家則說,森林是地球的肺。眾說紛紜。
地理學家的說法,既形象,又貼切。因為,森林具有凈化空氣、吸煙滯塵、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調節氣候、美化環境、減弱雜訊等功能。1萬平方米的森林每天能吸收二氧化碳1000千克,放出氧730千克,凈化空氣1.8億立方米;一年可吸收50~70噸塵土;使陽光的有害影響縮小到1/10,使雜訊降低26%。森林使人類有足夠的氧氣得以生存,因此人們稱森林是地球的「肺葉」,完全是由衷之言。
不幸的是,長期以來,人類卻對森林無節制地砍伐,加上戰爭和自然災害,使世界森林橫遭破壞,其面積由800萬平方千米銳減為現在的280萬平方千米。這就是說,地球的「肺葉」已被割掉了2/3,而且森林面積目前每年正以20萬平方千米的數量消失,這能不引起地球上居民們的高度重視嗎?挽救森林,也就是挽救人類。
❷ 森林的作用是什麼
製造氧氣:
綠色植物是二氧化碳的消耗者和氧氣的生產者。通常一公頃闊葉林一天可以消耗1000千克的二氧化碳,釋放730千克的氧氣。
凈化空氣:
實驗證明,林木在低濃度范圍內,吸收各種有毒氣體,使污染的環境得到凈化。
例如,一公頃柳杉林每月可以吸收二氧化硫60千克。美人蕉、月季、丁香、菊花以及銀杏、洋槐也能夠吸收二氧化硫。
過濾塵埃:
森林吸附粉塵的能力比裸露的大地大75倍。一公頃的山毛櫸樹林,一年之內吸附的粉塵就有68噸之多。
此外,森林在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護沙、調節氣候等方面,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國內外的經驗證明,如果一個較大的國家或地區,森林覆蓋率達到30%以上,而且分布比較均勻,那麼這個國家或地區的生態環境就比較優越,農牧業生產就比較穩定。
殺滅細菌:
據調查,鬧市區空氣的細菌,比綠化區多7倍以上。原因之一就是有些植物能分泌強大的抗生素,如橙、檸檬、圓柏、黑核桃、法國梧桐等植物,都有較強的殺菌力。
消除雜訊:
成片的樹木能吸收、阻擋聲音,因此,在城市大量植樹可以有效地降低雜訊。
凈化污水: 森林使流過的水中的溶解物質含量大大減少, 使水中細菌的數量大大減少.
降低雜訊: 樹木濃密的枝葉使聲波不定向反射或將聲波吸收, 使雜訊大大降低.
調節氣候: 森林對溫度、濕度、風力都有調節作用.大面積的森林能調節大范圍甚至全球的氣候.小面積的林帶也能起到降溫、增濕及凈化空氣的作用.
保持水土: 森林樹冠可以滯留降水而避免對地表的直接沖刷, 並積蓄雨水.樹木的根系能固定土壤、吸收水分.落葉、枯枝也能吸收相當數量的水分, 減少地表徑流, 防止水土流失.
保護農田: 森林和防護林帶能減輕風、旱、澇等災害.林帶可以使風速大大降低, 水分揮發量隨之減小, 濕度相對增大.
此外, 森林還具有維護生態平衡、美化環境、促使人體健康等方面的作用.
世界森林資源的分布
歷史上, 地球陸地的2/3 曾生長著茂密的森林, 後來由於自然的和人為的原因, 森林面積不斷減少.現在世界森林面積約有28 億公頃, 森林覆蓋率約為22%.世界森林的分布很不均衡, 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的熱帶雨林區、北美洲和俄羅斯的亞寒帶針葉林區等.
❸ 森林的作用有那些
能吸收二氧化碳,釋放出氧氣,吸收粉塵等,美化環境,防止水土流失,是動植物的家園等。。。。。。。。。
森林作為地球上可再生自然資源及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在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歷史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新世紀即將到來之際,不斷增長的經濟和人口對森林造成的壓力越來越大。
人們對森林消失和森林破壞的關注,已成為國際環境問題的重要方面。
在綠色植被中,森林有地球之肺之稱。
這是因為森林大量地吸收二氧化碳,製造人類和其他生物所需的氧氣。
樹木是氧氣製造廠、樹木是粉塵過濾器、樹木還是天然蓄水庫和天然空調……
樹木帶給我們無窮無盡好處……保護森林和植被
森林是孕育人類的母親;
森林是人類的資源寶庫;
森林能保護土壤;
森林能涵養水源;
森林能調節氣候,製造氧氣;
森林能凈化空氣;
森林能消除雜訊。
1。可以產生大量的氧氣,同時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凈化空氣,成為地球的「肺」
2。可以防止風暴的襲擊。
3。可以通過樹木的根,可防止水土的流失。
4。可以吸收大量的灰塵
5。可以美化環境。
一、森林的作用
森林是孕育人類的母親;
森林是人類的資源寶庫;
森林能保護土壤;
森林能涵養水源;
森林能調節氣候,製造氧氣;
森林能凈化空氣;
森林能消除雜訊。
森林在調節氣候凈化空氣,保護環境方面有著重要作用:
1、樹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l公頃闊葉林一天可以吸收l噸二氧化碳,放出730千克氧氣。
2、樹木能阻擋和過濾粉塵,是天然的吸塵器。林木樹冠茂密,具有減低風速的作用,當含塵量很大的氣流通過樹林時,隨著風速的降低,空氣中攜帶的顆粒較大的粉塵迅速下降。另外有些樹的樹葉表面粗糙,有絨毛或者能夠分泌油脂或黏液,能吸收空氣中的大量飄塵,經過樹林的氣流含塵量會大大降低。
3、有一些特殊的樹種還可以吸收大氣中的有害氣體。據測算松林每天可以從1立方米的空氣中吸收20毫克二氧化硫,1公頃柳杉林每年可吸收720千克二氧化硫。二氧化硫通過一條高15米,寬15米的法國梧桐林帶,濃度可降低25%~75%。科學家對40多種樹木含硫量的分析表明:落葉樹吸硫能力最強,常綠闊葉樹次之,而針葉樹較差。據測定,垂柳、加拿大白楊、臭椿、女貞、刺槐等有較強的吸硫能力。
4、樹木可以減少空氣中的含菌量。許多樹木在生長過程中能分泌出殺菌素,殺死由粉塵帶來的各種病原菌。柳杉、白皮鬆分泌物能在8分鍾內殺死細菌,紫薇、松柏、橙樹只要5-6分鍾,法國梧桐只要3分鍾,檸檬桉只要2分鍾,地榆根只要1分鍾。667平方米松樹林,一天一夜能分泌2千克殺菌素,能殺死肺結核菌、白喉、痢疾等病菌;l公頃圓柏林一晝夜能分泌30千克殺菌素,可以清除一個小城市的細菌。
5、森林還具有報警作用。有些樹林可以當做大氣污染的報警器。樹木和人一樣都要呼吸,許多樹木對空氣中的有害氣體的反應比人和動物敏感得多,它們只要稍微受到污染物侵害,就能在葉片或花上表現出病態。
因此樹木具有清潔空氣、降低雜訊、保護和美化環境的綜合效應,我們應該大力提倡保護森林,植樹造林。
❹ 森林的作用是什麼
森林作為地球上可再生自然資源及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在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歷史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綠色植被中,森林有「地球之肺」之稱。
綜合來講,森林將會給人類帶來八大作用:
1、凈化空氣;
2、調節氣候;
3、提供木材;
4、防止水土流失;
5、維持生物物種多樣性;
6、涵養水源;
7、消除噪音;
8、旅遊資源 。
❺ 森林在什麼方面起重要作用
森林在調節氣候,凈化空氣、維護生態平衡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森林是以木本植物為主體的生物群落,是集中的喬木與其它植物、動物、微生物和土壤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制約,並與環境相互影響,從而形成的一個生態系統的總體。它具有豐富的物種,復雜的結構,多種多樣的功能。森林被譽為「地球之肺」。
森林與所在空間的非生物環境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構成完整的生態系統。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陸地生態系統,是全球生物圈中重要的一環。它是地球上的基因庫、碳貯庫、蓄水庫和能源庫,對維系整個地球的生態平衡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資源和環境。
森林,是一個高密度樹木的區域(或歷史上,森林是一個為狩獵而留出的荒地),涵蓋大約9.5%的地球表面(或30%的占總土地面積)。這些植物群落覆蓋著全球大面積,並且對二氧化碳下降、動物群落、調節水文湍流和鞏固土壤起著重要作用,是地球生物圈中最重要的生境之一。
❻ 森林有什麼作用呢
一、社會價值
1、改善人類居住環境,樹葉上面的絨毛、分泌的粘液和油脂等,對塵粒有很強的吸附和過濾作用。每公頃森林每年能吸附50~80噸粉塵,城市綠化地帶空氣的含塵量一般要比非綠化地帶少一半以上。
許多樹木能分泌殺菌素,如松樹分泌的殺菌素就能殺死白喉、痢疾、結核病的病原微生物。鬧市區空氣里的細菌含量,要比綠化地區多85%。林木能吸收雜訊。一條40米寬的林帶,可以降低雜訊10~15分貝。
2、提供資源,森林提供包括果子、種子、堅果、根莖、塊莖、菌類等各種食物,泰國的某些林業地區,60%的糧食取自森林。森林灌木叢中的動物還給人們提供肉食和動物蛋白。
木材的用途很廣,造房子,開礦山,修鐵路,架橋梁,造紙,做傢具……森林為數百萬人提供了就業機會。其他的林產品也豐富多彩,松脂、烤膠、蟲蠟、香料等等,都是輕工業的原料。
我國和印度使用葯用植物已有5000年的歷史,今天世界上大多數的葯材仍舊依靠植物和森林取得。在發達國家,1/4葯品中的活性配料來自葯用植物。
薪柴是一些發展中國家的主要燃料。世界上約有20億人靠木柴和木炭做飯。像蒲隆地、不丹等一些國家,90%以上的能源靠森林提供。
3、提供棲息地,森林是多種動物的棲息地,也是多類植物的生長地,是地球生物繁衍最為活躍的區域.森林保護著生物多樣性資源,是天然的物種庫和基因庫
4、森林與人類健康,綠色的環境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人體腎上腺素的分泌,降低人體交感神經的興奮性。它不僅能使人平靜、舒服,而且還使人體的皮膚溫度降低1℃-2℃,脈搏每分鍾減少4次-8次,能增強聽覺和思維活動的靈敏性。
二、自然價值
1、森林是「地球之肺」,每一棵樹都是一個氧氣發生器和二氧化碳吸收器。一棵椴樹一天能吸收16公斤二氧化碳,150公頃楊、柳、槐等闊葉林一天可產生100噸氧氣。城市居民如果平均每人佔有10平方米樹木或25平方米草地,他們呼出的二氧化碳就有了去處,所需要的氧氣也有了來源67公斤二氧化碳,釋放出49公斤氧氣,足可供65個成年人呼吸用。
2、森林能涵養水源,是一個巨大的「水庫」,在水的自然循環中發揮重要的作用。「青山常在,碧水長流」,樹總是同水聯系在一起。降水的雨水,一部分被樹冠截留,大部分落到樹下的枯枝敗葉和疏鬆多孔的林地土壤里被蓄留起來,有的被林中植物根系吸收,有的通過蒸發返回大氣。
3、森林能防風固沙,制止水土流失。狂風吹來,它用樹身樹冠擋住去路,降低風速,樹根又長又密,抓住土壤,不讓大風吹走。大雨降落到森林裡,滲入土壤深層和岩石縫隙,以地下水的形式緩緩流出,沖不走土壤。
4、森林還有調節小氣候的作用,據測定,在高溫夏季,林地內的溫度較非林地要低3℃-5℃。在嚴寒多風的冬季,森林能使風速降低而使溫度提高,從而起到冬暖夏涼的作用。此外森林中植物的葉面有蒸騰水分作用,它可使周圍空氣濕度提高。
5、森林還是控制全球變暖的緩沖器。由於近期人類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和森林大面積減少,導致大氣二氧化碳濃度迅速增大,產生了「溫室效應」,使全球發生氣候變暖的趨勢。研究結果證明,在當 前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增加的因素中,森林面積減少約占所有因素總和作用的30 %-50%。
(6)森林在歷史上的作用是什麼擴展閱讀:
世界森林資源的問題主要是資源量和質的下降。雖然20世紀90年代人工林面積年均增長300萬公頃,但全球天然林仍每年損失1,303萬公頃。因此,從總體來說,全球森林仍以每年0.3%的速度下降。主要原因是熱帶林地區的毀林開荒和過度採伐。另外,酸雨也造成大片森林衰退,使林地失去更新能力。
中國是森林資源貧乏的國家。中國土地面積約佔世界土地總面積的7%,而森林面積僅佔世界的4%左右,森林蓄積量還不足世界總量的3%。人均森林面積僅相當世界人均水平的1/5,人均森林蓄積量相當世界平均水平的1/8。
另外,森林資源分布不均,有明顯地區差異,整個西部地區森林覆蓋率只有9.06%;資源結構不合理,用材林偏多,防護林偏少;人工林面積雖大但質量不高。中國森林資源的現狀遠不能滿足國土生態防護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加強對原始森林的保護,其效益遠遠高於植樹造林。
❼ 森林的作用
一、森林是空氣的凈化物。隨著工礦企業的迅猛發展和人類生活用礦物燃料的劇增,受污染的空氣中混雜著一定含量的有害氣體,威脅著人類,其中二氧化硫就是分布廣、危害大的有害氣體。凡生物都有吸收二氧化硫的本領,但吸收速度和能力是不同的。植物葉面積巨大,吸收二氧化硫要比其他物種大的多。據測定,森林種空氣的二氧化硫要比空曠地少15-50%。若是在高溫高濕的夏季,隨著林木旺盛的生理活動功能,森林吸收二氧化硫的速度還會加快。相對濕度在85%以上,森林吸收二氧化硫的速度是相對濕度15%的5-10倍。
二、森林有自然防疫作用。樹木能分泌出殺傷力很強的殺菌素,殺死空氣中的病菌和微生物,對人類有一定保健作用。有人曾對不同環境,立方米空氣中含菌量作過測定:在人群流動的公園為1000個,街道鬧市區為3-4萬個,而在林區僅有55個。另外,樹木分泌出的殺菌素數量也是相當可觀的。例如,一公頃檜柏林每天能分泌出30公斤殺菌素,可殺死白喉、結核、痢疾等病菌。
三、森林是天然制氧廠。氧氣是人類維持生命的基本條件,人體每時每刻都要呼吸氧氣,排出二氧化碳。一個健康的人三兩天不吃不喝不會致命,而短暫的幾分鍾缺氧就會死亡,這是人所共知的常識。文獻記載,一個人要生存,每天需要吸進0.8公斤氧氣,排出0.9公斤二氧化碳。森林在生長過程中要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放出氧氣。據研究測定,樹木每吸收44克的二氧化碳,就能排放出32克氧氣;樹木的葉子通過光合作用產生一克葡萄糖,就能消耗2500升空氣中所含有的全部二氧化碳。照理論計算,森林每生長一立方米木材,可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約850公斤。若是樹木生長旺季,一公頃的闊葉林,每天能吸收一噸二氧化碳,製造生產出750公斤氧氣。資料介紹,10平方米的森林或25平方米的草地就能把一個人呼吸出的二氧化碳全部吸收,供給所需氧氣。誠然,林木在夜間也有吸收氧氣排出二氧化碳的特性,但因白天吸進二氧化碳量很大,差不多是夜晚的20倍,相比之下夜間的副作用就很小了。就全球來說,森林綠地每年為人類處理近千億噸二氧化碳,為空氣提供60%的凈潔氧氣,同時吸收大氣中的懸浮顆粒物,有極大的提高空氣質量的能力;並能減少溫室氣體,減少熱效應。
四、森林是天然的消聲器。雜訊對人類的危害隨著公元、交通運輸業的發展越來越嚴重,特別是城鎮尤為突出。據研究結果,雜訊在50分貝以下,對人沒有什麼影響;當雜訊達到70分貝,對人就會有明顯危害;如果雜訊超出90分貝,人就無法持久工作了。森林作為天然的消聲器有著很好的防雜訊效果。實驗測得,公園或片林可降低雜訊5-40分貝,比離聲源同距離的空曠地自然衰減效果多5-25分貝;汽車高音喇叭在穿過40米寬的草坪、灌木、喬木組成的多層次林帶,雜訊可以消減10-20分貝,比空曠地的自然衰減效果多4-8分貝。城市街道上種樹,也可消減雜訊7-10分貝。要使消聲有好的效果,在城裡,最少要有寬6米(林冠)、高10米半的林帶,林帶不應離聲源太遠,一般以6-15米間為宜。
五、森林對氣候有調節作用。森林濃密的樹冠在夏季能吸收和散射、反射掉一部分太陽輻射能,減少地面增溫。冬季森林葉子雖大都凋零,但密集的枝幹仍能削減吹過地面的風速,使空氣流量減少,起到保溫保濕作用。據測定,夏季森林裡氣溫比城市空闊地低2-4℃,相對濕度則高15-25%,比柏油混凝土的水泥路面氣溫要低10-20℃。由於林木根系深入地下,源源不斷的吸取深層土壤里的水分供樹木蒸騰,使林正常形成霧氣,增加了降水。通過分析對比,林區比無林區年降水量多10-30%。國外報導,要使森林發揮對自然環境的保護作用,其綠化覆蓋率要佔總面積的25%以上。
六、森林改變低空氣流,有防止風沙和減輕洪災、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出於森林樹干、枝葉的阻擋和摩擦消耗,進入林區風速會明顯減弱。據資料介紹,夏季濃密樹冠可減弱風速,最多可減少50%。風在入林前200米以外,風速變化不大;過林之後,大約要經過500-1000米才能恢復過林前的速度。人類便利用森林的這一功能造林治沙。
森林地表枯枝落葉腐爛層不斷增多,形成較厚的腐質層,就像一塊巨大的吸收雨水的海綿,具有很強的吸水、延緩徑流、削弱洪峰的功能。另外,樹冠對雨水有截流作用,能減少雨水對地面的沖擊力,保持水土。據計算,林冠能阻載10-20%的降水,其中大部分蒸發到大氣中,餘下的降落到地面或沿樹干滲透到土壤中成為地下水,所以一片森林就是一座水庫。森林植被的根系能緊緊固定土壤,能使土地免受雨水沖刷,制止水土流失,防止土地荒漠化。
七、森林有除塵和對污水的過濾作用。工業發展、排放的煙灰、粉塵、廢氣嚴重污染著空氣,威脅人類健康。高大樹木葉片上的褶皺、茸毛及從氣孔中分泌出的粘性油脂、汁漿能粘截到大量微塵,有明顯阻擋、過濾和吸附作用。據資料記載,每平方米的雲杉,每天可吸滯粉塵8.14克,松林為9.86克,榆樹林為3.39克。一般說,林區大氣中飄塵濃度比非森林地區低10-25%。另外,森林對污水凈化能力也極強,據國外研究介紹,污水穿過40米左右的林地,水中細菌含量大致可減少一半,而後隨著流經林地距離的增大,污水中的細菌數量最多時可減至90%以上。
八、森林是多種動物的棲息地,也是多類植物的生長地,是地球生物繁衍最為活躍的區域。所以森林保護著生物多樣性資源;而且無論是在都市周邊還是在遠郊,森林都是價值極高的自然景觀資源。
由於人們對森林的木材資源的大量消耗,地球上的森林面積在逐年變小,這引起了多方面的環境問題,例如:乾旱少雨、氣候變暖、動植物資源減少、水土流失、沙塵暴和空氣污染加重等。因此,森林對環境和生態的價值遠遠高出了它提供木材的價值。
因此,植樹造林,擴大森林面積,增加森林資源,是關繫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及人類能否生存的大事。
森林作為地球上可再生自然資源及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在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歷史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新世紀即將到來之際,不斷增長的經濟和人口對森林造成的壓力越來越大。
人們對森林消失和森林破壞的關注,已成為國際環境問題的重要方面。
在綠色植被中,森林有地球之肺之稱。
這是因為森林大量地吸收二氧化碳,製造人類和其他生物所需的氧氣。
樹木是氧氣製造廠、樹木是粉塵過濾器、樹木還是天然蓄水庫和天然空調……
樹木帶給我們無窮無盡好處……保護森林和植被
一、森林的作用
森林是孕育人類的母親;
森林是人類的資源寶庫;
森林能保護土壤;
森林能涵養水源;
森林能調節氣候,製造氧氣;
森林能凈化空氣;
森林能消除雜訊。
二、一棵樹的價值
一棵樹到底值多少錢?印度加爾各答農業大學的一位教授,對一棵樹算了兩筆不同的帳:一棵正常生長50年的樹,按市場上的木材價值計算,那麼最多值300多美元,但是如果按照它的生態效益來計算,其價值就遠不止這些了。據粗略測算,一棵生長50年的樹,每年可以生產出價值31250美元的氧氣和價值2500美元的蛋白質,同時可以減輕大氣污染(價值62500美元),涵養水源(價值31250美元),還可以位鳥類及其他動物提供棲息環境(價值31250美元),等等。講這些價值綜合在一起,一棵樹的價值就不是300美元了,而是20萬美元了。
近年來,不少國家都在著手研究森林的間接效益。自1971起,日本用了3年時間對森林的見解效益進行了測算。日本有森林2500萬公頃,每年能儲存雨水2200萬億噸,防止水土流失57億立方米,棲息鳥類8100萬只,產生氧氣5200萬噸。翌年間接效益總值和人民幣1280億元,相當於日本1972年全年的總預算。芬蘭的森林一年生產木材的價值僅為17億馬克,而森林在環境中的見解效益所產生的價值則為53億馬克。美國森林的間接效益價值為木材價值的9倍。我國雲南省林業調查隊,對全省的森林效益進行過測算,結果是森林的生態效益的總價值占森林總效益價值的94%,直接效益僅佔6%。由此可見,評價森林的作用,不能單純看它能生產多少木材和其他林產品,更重要的是要看她對蓋上生態環境、促進農牧業生產等方面的間接效益。
三、森林的危機
森林的危機主要是由人類引起的。人口的增長,農業用地不斷擴展,大量森林、草場被破壞。掠奪是的開采使得全世界的森林越來越少。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統計,目前地球上每分鍾就由20多公頃的森林被毀掉,1950~1985年,短短的30多年時間,全世界的森林面積就減少了一半。人類活動造成的環境污染也給植物帶來了災難。
1.提供新鮮空氣.
2.調節氣候.
3.提供木材.
4.防止水土流失.
5.維持生物物種多樣性.
6.涵養水源.
7.消除噪音.
❽ 森林的主要作用是什麼
森林的主要作用是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雨水降落到森林後,首先會受到樹冠的阻留,順著樹干
流到地面後,再被盤根錯節的樹根纏住,又因森林土質疏鬆,一部分水又滲入地下,成為地下
水,這樣,從地表直接形成徑流的水就減少了許多,不易造成山洪,避免大水沖刷地表導致水
土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