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歷史專業的名詞解釋該怎麼背
名詞解釋的出題形式比較靈活,比如把簡答或是論述題修改都有可能成為名詞解釋,其實准備名詞解釋,不需要死記硬背,在准備名詞解釋的時候,你一定解釋清「名詞」的時間,范圍,性質,用一句話闡明,就相當於蓋個帽子,然後再具體闡述一下詳細的內容,就像穿個衣服,最後闡述這個「名詞」的影響,可以比喻為履靴。
比如「典制體」作名詞解釋。
典制體:又叫典制體,典制體史書,以典制為中心,記述歷代典章制度及其因革損益而發展成的史書體裁。(蓋帽)
它以分門別類為表述上的特點,比較有代表的典制體有唐朝劉知己編修的《通典》等。(穿衣)
典制體的出現豐富我國史書體裁,記述了歷代的典章制度,為歷史研究提供更多的史料。(履靴)
通過例子,可以對名詞解釋這類題目做個分類。一般名詞解釋不外乎出自政治制度,經濟專用,文化方面等。所以在做名詞解釋的時候,第一句話一定點明是什麼性質,出現的時間等這些基本的因素。即便你記不清它的詳細內容或是影響,也可以做到有話可說了。
㈡ 考研歷史學怎麼復習
多做真題集
這里有一份最全的考研歷年真題資料分享給你
鏈接:https://pan..com/s/14ylWPSQM-tRqjLKKDeHRRQ
通過不斷研究和學習歷年真題,為考生沖刺階段復習提分指點迷津,做真題,做歷年真題集,對照考綱查缺補漏,提高實戰素養,制定做題策略,規劃方向;
若資源有問題歡迎追問!
㈢ 考研歷史學如何更好的解答名詞解釋題型
上面為大家總結介紹了考研歷史學考試中的核心題型:名詞解釋,下面將為大家總結一下如何更好解答名詞解釋題目,名詞解釋同樣不能死記硬背,這里有一種方法:三段論能夠很好的幫助同學們順利通過考研歷史學中的名詞解釋部分考核。 在介紹了名詞解釋的范圍之後,便進入了真正的關鍵時段:如何解答名詞解釋。名詞解釋的答案應包括概括句、分述部分、影響與作用句(結尾句)。可以看出,三段論不是三個段落,而是指有上述三部分構成的完整的答案。如09年23題官督商辦:「①洋務運動時期清政府創辦民用企業的主要方式。②一般由商人出資認股,由清政府委任官員督辦。③官督商辦方式對民用企業早期的發展有一定的推動作用。」其中①為概括句,②為分述部分,③為影響與作用句。 整體上看,三段論的答案呈現「總-分-總」的形式,這種形式與考研英語大作文的三段模式很相似。 應當給與重點關注的三段論的概括句。在答題時,考生最易忽視此句,而直接進入展開敘述,這是考生不能獲得高分的重要原因之一。那麼,為什麼必須要概括句呢?其原因在於概括句能直接而准確地告訴閱卷者,這個名詞解釋是什麼!假如有一本專門論述少年中國學會的著作,而此前你並不知道什麼是少年中國學會,當你深入此書後,慢慢地你會知道少年中國學會是五四時期著名的社團。若干時間後,你可能忘記了書中關於該社團成立時間、主張、活動的具體敘述,但你依然記得:少年中國學會是五四時期的社團。是的,這句活就是該名詞的概括句。更通俗的例子是,當別人問你什麼是火龍果時,你會告訴他火龍果是熱帶的一種水果,而不是喋喋不休的告訴他火龍果的成分構成和生長環境。 至此,大家已經清楚地知道了,概括句就是用准確而簡潔的語言概括某個名詞的主要特性的句子。 概括句的重要性在於,它能使閱卷老師一目瞭然地知道考生對該名詞的掌握程度,是最能體現考生水平的部分,也是獲得高分的關鍵。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撰寫概括句?可以用一個完整的概括句應包括以下幾個內容:時間、地點、施動者、行為、原因、目的、性質。 需要指出的是並不是每個名詞都要寫出以上七項,二是根據名詞的具體特點而有選擇的使用。一般而言,中國古代史的名詞要指出朝代,世界史的名詞要指出國別(包括已經消亡的),中國近現代史的名詞則要靈活的多,即可根據晚清、民國、中共來劃分時間,亦可根據重大歷史事件如洋務運動、五四運動等來劃分所屬時間。 三段論的第二段是分述,此部分是詳細解釋名詞的具體內容。一般而言戰爭類應寫明交戰雙方、原因、經過、結果;改革應主要寫明改革內容。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是該部分是對每個點深入的寫還是盡量簡潔地多些要點?我傾向於後者。這是主要是按點給分的緣故。 就第一段與第二段關系而言,盡管兩者有著明顯的不同,但兩者還是有一定聯系的,即有些內容可放在第一段亦可放到第二段,如戰爭的原因。 第三段是影響與作用,這部分較為簡單。應予注意的是與第二段的分述不同,第三段應指出名詞對歷史的最主要的影響與作用上。
㈣ 歷史學考研有哪些必背知識點
第一部分史前時代★
(1)對於舊石器、新時期時代的分期大家要知道,同時重大史學價值的遺址發現,如北京人遺址、仰韶文化、紅山文化、良渚文化、龍山文化等是本章出題的重點。
(2)關於遠古社會的傳說以及相關內容也有出選擇題的可能。氏族公社雖然在新大綱中刪掉了,但也可能出名詞解釋題。中國古代社會的傳說如果要考查的話會以選擇題的形式出題。
第二部分夏商西周★★
(1)夏、商、西周三族的起源發展,夏、商、西周朝代更替的過程、背景、影響,這部分大家了解一下;
(2)三個朝代國家制度的架構,建立了一系列的制度,涵蓋了政治方面的分封制、宗法制、一系列的禮制(周公製作"禮樂"),經濟方面的井田制、"工商食官";
(3)夏商西周時期的文化,尤其是甲骨文、金文;對這一個時期的文化遺址進行的考古發掘,如二里頭文化要重點掌握,可能以名詞解釋的方式出題。
(4)分封制、宗法制很容易以名詞解釋的形式考查。
(5)西周後期的社會矛盾及其滅亡的過程大概了解一下就可以。
第三部分春秋戰國★
(1)春秋戰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也不是出題重點,大概了解一下這個發展過程就可以;
(2)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有哪些,他們的形成過程大概要了解一下,出來選擇題大家要能分辨清楚;
(3)春秋戰國時代的改革與變法是比較重要的,每一次變法的時間、內容、意義要掌握。這部分極易出名詞解釋和論述題;
(4)春秋戰國的思想、文化是比較重要的。這個時代的百家爭鳴,九流十家、儒家、孔子的思想,著作等細節知識要扎實掌握這是重要的知識點,很容易被考查到,同時,這部分內容也是基礎知識,無論考不考都是要弄清楚的。
第四部分秦漢★★★★
(1)掌握秦朝統一專制集權國家的建立及為鞏固國家統一所採取的一系列措施,了解我國第一個中央集權王朝的歷史意義;
(2)西漢建立與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是重點知識,要識記整個背景、內容、意義,並且要知道如果出現名詞解釋應該怎麼來解答。
(3)漢武帝時期的統治是非常重要的,他統治時期奠定了西漢強盛的基礎,掌握漢武帝時期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的一系列改革以及西漢政權的強大。
(4)西漢的統治危機要了解;王莽改制的背景、內容、意義及其失敗的原因都要掌握,很可能出論述題和名詞解釋;
(5)劉秀統治時期的政策要識記;光武中興要掌握。東漢後期的外戚與宦官之爭以及黨錮之禍。
(6)兩漢時期的經濟發展以及秦漢時期的農民起義可能出選擇題;
(7)秦漢時期的思想、文化和科技進步可能出選擇題,這些都是基礎知識,要掌握扎實,不能在這種題上失分。
(8)漢代的服役制度以及農業、手工業、商業發展的表現。
(9)掌握陳勝、吳廣起義以及黃巾起義的原因、過程以及影響。
(10)理解秦漢時期與周邊民族的關系。
第五部分魏晉南北朝★★★
(1)掌握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等重要戰役及戰役後的政局變化。
(2)了解曹魏的政治、經濟改革,如九品選官制、曹魏屯田等重要措施。
(3)了解魏蜀吳的政治、經濟、文化,要注意孫吳對江南地區的開發等事實。
(4)要了解曹操其人以及他的用人思想。
(5)了解諸葛亮以及對他做出客觀評價。
(6)了解西晉的建立以及統一全國的過程
(7)掌握太康之治、八王之亂、門閥制度、淝水之戰、祖逖北伐、"王與馬,共天下"等知識點。
這部分內容主要集中在民族問題和社會結構的變化上。兵制是這個時期具有代表性的制度,比如府兵制度,就對後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九品中正制、門閥制度很重要。孝文帝改革是重點知識,無論是材料分析還是論述題都容易考到。魏晉南北朝的思想、文化和科技容易出選擇題,要掌握基礎。
第六部分隋唐五代★★★★★
(1)了解隋朝建立的過程及加強中央集權的各項措施。
(2)貞觀之治的時間、內容、影響要識記。
(3)武則天和唐玄宗的統治政策要掌握。要對武則天做出客觀的評價。
(4)安史之亂是考查的重中之重,論述題容易出,它的背景、內容、影響要全部掌握,而且答題的時候要做到全面,最好是根據不同的教材來整理答案。
(5)藩鎮割據也是重點,要著重掌握。
(6)兩稅法是唐朝時期實行的一項重要的措施,它的背景、內容、意義要反復記憶,非常重要,出論述題的可能性最大。
(7)隋唐時期的民族關系與中外經濟文化交流也是重要內容,這里的民族關系比較復雜,最好整理成表格的形式,這樣看起來比較清楚也容易識記。
(8)五代十國的政治與經濟可以大概了解一下,不是重點內容,可能以名詞解釋的形式來出題。
(9)能夠根據史實對五代十國的人物如馮道做出評價。
(10)掌握周世宗改革的內容和意義,並能做出評價。
第七部分宋、遼、西夏、金、元★★★★
(1)北宋加強中央集權、王安石變法的背景、內容、評價是歷年出題的重點;
(2)科舉制的發展也是一個重要的知識點;
(3)元朝鞏固大一統國家的貢獻;
(4)澶淵之盟、隆興和議、宋元理學、耶律楚材容易出名詞解釋。
(5)慶歷新政和王安石變法是重點中的重點,容易以名詞解釋和論述題的形式考查。
(7)宋元時期的經濟、文化、科技方面的內容,是選擇題的命題重點。
(8)宋元時期的社會矛盾和主要的農民起義要了解一下,很有可能會出名詞解釋和選擇題。
(9)宋元時期,封建經濟發展,為對外經濟文化交流提供了經濟基礎;北宋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以及元的統一,都為對外經濟文化交流創造了政治條件。這些都是宋元時期的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發展的重要原因要掌握。
第八部分明清(鴉片戰爭前)★★★★★
(1)明太祖的重典政治以及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是重點,可以作為論述題來考查。一定要做到識記全面,不能有漏答的現象,所有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都要記住,要做到全面,詳細。
(2)張居正改革的背景、內容、意義要熟記,這也是考試的重點,往往會出論述題和材料分析題。
(3)東林與復社以名詞解釋來做准備就可以了。
(4)明末農民戰爭可能出現選擇題和名詞解釋,戰爭的領導者以及幾次重要的戰役要了解。
(5)清軍入關與清初的社會矛盾不是考查的重點,可以略看。
(6)康熙帝鞏固多民族國家的貢獻,康乾盛世是怎麼出現的都是重點。
(7)明清時期的經濟發展狀況、表現內容比較多、而且零散,經常會在選擇題中涉及到。
(8)明清的文化特點、代表人物及著作也是較為重要的內容。
(9)明代的衛所與清代的八旗,綠營制度是很重要的制度,往年很多學校出過題。但今年大綱中這部分弱化了,取而代之的是明清的國家制度。包括政治制度、經濟制度、軍事制度等都需要考生掌握清楚。
清代疆域的奠定與多民族國家的統一最有可能出論述題,這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題,要自己整理好答案,不能有漏寫的情況。很有可能會問清代的疆域是如何奠定的?這就需要從很多方面來回答!比如平定準格爾叛亂,土爾扈特部回歸,平定大小和卓叛亂等等。多民族國家的統一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出論述題的可能性比較大。
㈤ 考研歷史學名詞解釋怎麼背
我用的是長孫博考研名詞解釋中國史+世界史
㈥ 歷史學考研怎樣准備
多做做真題集,這里有一份最全的考研歷年真題資料分享給你
鏈接:
通過不斷研究和學習歷年真題,為考生沖刺階段復習提分指點迷津,做真題,做歷年真題集,對照考綱查缺補漏,提高實戰素養,制定做題策略,規劃方向;
若資源有問題歡迎追問!
㈦ 考研歷史內容那麼多,怎麼背,離考試還有120天!
首先要理解記憶,歷史是文科但不能死記硬背,你地理好應該掌握了背地理的方法。其實對於地理歷史政治,關鍵是興趣,在記憶它們的時候,要把它們當作調味劑,每天早讀時間多讀,主要以課本為主,要把書讀薄,沒天讀一點,慢慢過濾,一輪二輪…加以練習,改正和學習犯錯的地方,到考試時一定沒問題,相信自己,不要老是認為自己不行,這是典型的先判刑再犯罪 現在不用背了 現在背 到時候考開始容易忘 現在開始抓數學英語 專業的好 政治 每天花一定的時間 考大綱解析 或任汝芬序列一 只是看 反反復復的看 看了個好幾遍 就做題 鞏固 最後一個多月才總結 背誦 看時政 最後一個多月才是背政治的黃金時間 效率也比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