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8月14歷史有什麼大事

8月14歷史有什麼大事

發布時間:2022-07-14 21:22:11

『壹』 1997年8月14日,歷史上的今天發生了什麼事

科學家發現最早的人類足跡
1997年8月14日,美國和南非的兩名科學家在華盛頓宣布,他們發現了11.7萬年前人類祖先腳印的化石,這是迄今為止所發現的最早的人類祖先的足跡。這組腳印是由美國古人類學家李·伯格和南非地理學家大衛·羅伯茨1995年9月在南非開普敦以北約97公里處的大西洋海岸的岩石中發現的。經過近兩年的研究,他們認為這組腳印是人類祖先留下的,腳印長21.6厘米,可能是一名身高1.6l米的婦女的腳櫻當時,暴雨過後,沙灘潮濕,腳印留下後很快被大風吹來的細沙掩埋,後經漫長歲月形成砂礫岩石,腳印因此被保留下來。

『貳』 八月的歷史大事件有什麼

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變,日本侵略軍入侵上海。

1905年8月13日挪威成為獨立國家
1910年8月13日南丁格爾逝世
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

『叄』 8月14日發生了什麼歷史事件

八一三事變後,1937年8月14日,日守軍開始總攻上海,威脅南京。

『肆』 8月14日的重大事件

92年——漢和帝與宦官鄭眾密謀,鏟除外戚竇憲。
1248年——科隆大教堂建造奠基(直到1880年8月14日正式落成)。
1385年——葡萄牙國王若昂一世率領軍隊在阿勒祖巴洛特戰役中戰勝卡斯蒂利亞軍隊。
1733年——波蘭繼承王位的戰爭開始。
1784年——俄國在科迪亞克島建立其在阿拉斯加的第一個殖民地。
1811年——巴拉圭宣布脫離西班牙獨立。
1811年——英國佔領爪哇。
1900年——英國、法國、德國、俄國、美國、日本、義大利、奧匈帝國組成的八國聯軍攻陷清朝首都北京。
1901年——由萊特兄弟設計、魏斯科夫製作,裝有發動機的飛機首次試飛,飛行高度十二米,航行距離達九百米。
1908年——全球首次選美比賽在英國舉行。
1915年——楊度等六人組成「籌安會」,公開鼓吹帝制。
1917年——北京政府宣布對德國、奧地利宣戰。廢除中德、中奧條約,收回天津,漢口德奧租界。
1920年——第7屆奧運會在比利時安特衛普舉行。
1932年——第10屆奧運會在美國洛杉磯結束。
1935年——美國實施社會安全保障制度。
1937年——高志航率領中國空軍,在筧橋上空擊退來犯日本空軍,八月十四日因此訂為中國空軍節。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總統羅斯福和英國首相丘吉爾在停泊於加拿大紐西蘭的軍艦上進行秘密會談後發布《大西洋憲章》。
1941年——日軍向晉察冀邊區大舉「掃盪」。
1945年——日本政府照會美、英、中、蘇四國,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
1945年——蔣介石同意外蒙古進行自治公投。
1945年——《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簽訂。
1945年——法國貝當元帥出庭受審。
1947年——巴基斯坦宣布獨立,成為英聯邦的自治領。
1953年——蘇聯宣布擁有氫彈。
1971年——巴林宣布脫離英國獨立。
1978年——首屆聯合國反對種族主義世界大會在瑞士日內瓦開幕。
1980年——瓦文薩領導波蘭格但斯克展開罷工。
1986年——巴基斯坦貝娜齊爾·布托被囚禁。
1991年——香港毒梟吳錫豪因癌病晚期提前出獄。
1992年——長征二號火箭發射澳星成功。 1993年——日本資料首次證實日軍曾在華使用細菌武器。
1994年——委內瑞拉革命者與恐怖分子卡洛斯在蘇丹喀土穆被法國特工秘密抓獲。
1997年——美國和南非科學家發現最早的人類足跡。
1998年——香港特區政府入市與國際炒家對抗。
2001年——中國第一輛國產磁懸浮客車在長春客車廠下線,這標志著中國繼德國和日本之後,成為第三個掌握磁懸浮客車技術的國家。
2005年——太陽神航空522號班機在希臘馬拉松附近墜毀,機上121人全部遇難。
2007年——美國女航天員芭芭拉·摩根登上「奮進號」,在美國國國際空間站進行第一次太空授課。
2008年——北京奧運會第7天,中國軍團再拿5金,累計已獲得22金,其中中國選手楊威以94.575的得分獲得體操男子全能冠軍。
2010年——新加坡第一屆青少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
2011年——西班牙籍主帥何塞.安東尼奧.卡馬喬Camacho)出任中國男足國家隊主教練一職,由此成為中國男足歷史上第七位外籍主帥。

『伍』 歷史上8月14日是個什麼日子呢,或是什麼紀念日

歷史上的今天

『陸』 1975年8月有什麼重要事件

主要發生事件:駐馬店水庫垮壩潰決,超過24萬人死難

簡介:1975年8月4日-8月8日 河南省駐馬店突發暴雨,水庫垮壩潰決,超過24萬人死難。成為世界最大的水庫垮壩慘劇

8月,在河南省駐馬店等地區、1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共計60多個水庫相繼發生垮壩潰決,近60億立方米的洪水肆意橫流。1015萬人受災,超過2.6萬人死難,倒塌房屋524萬間,沖走耕畜30萬頭。縱貫中國南北的京廣線被沖毀102公里,中斷行車16天,影響運輸46天,直接經濟損失近百億元,成為世界最大最慘烈的水庫垮壩慘劇。30年後,反觀這次決堤事故,從中折射的問題更值得深思……

1975年7月31日,3號台風在太平洋上空形成。8月7日,台風進入駐馬店地區。

在台風尚未到達時,駐馬店地區就已經普降暴雨。8月4日至8日,暴雨中心最大過程雨量達1631毫米,8月5日至7日3天的最大降雨量為1605毫米,相當於駐馬店地區年平均雨量的1.8倍。4日至8日,超過400毫米的降雨面積達19410平方公里,大於1000毫米的降水區集中在京廣鐵路以西板橋水庫、石漫灘水庫到方城一帶。暴雨的降水強度,在暴雨中心——位於板橋水庫的林庄,最大6小時雨量為830毫米,超過了當時世界最高記錄——美國賓州密士港的782毫米;最大24小時雨量為1060毫米,也創造了我國同類指標的最高記錄。

目擊者稱:暴雨到來的數日內,白天如同黑夜;暴雨如矢,雨後山間遍地死雀;從屋內端出臉盆,眨眼間水滿。

這場特大暴雨,是水庫設計者們未曾預料的。

板橋水庫設計最大庫容為4.92億立方米,設計最大泄量為1720立方米每秒。而在這次洪水中承受的洪水總量為6.97億立方米,洪峰流量1.3萬立方米每秒。

8月5日晨,板橋水庫水位開始上漲,到8日1時漲至最高水位117.94米、防浪牆頂過水深0.3米時,大壩在主河槽段潰決,6億立方米庫水驟然傾下。據記載,潰決時最大出庫瞬間流量為7.81萬立方米每秒,在6小時內向下游傾泄7.01億立方米洪水。潰壩洪水進入河道後,又以平均每秒6米的速度沖向下游,在大壩至京廣鐵路直線距離45公里之間形成一股水頭高達5—9米、水流寬為12—15公里的洪流。

石漫灘水庫5日20時水位開始上漲,至8日0時30分漲至最高水位111.40米、防浪牆頂過水深0.4米時,大壩漫決。入庫洪水總量2.24億立方米,在5個半小時內全部泄完,最大垮壩流量3萬立方米每秒,下游田崗水庫隨之漫決。

沙河、洪河下游泥河窪、老王坡兩座滯洪區,最大蓄洪量為8.86億立方米,此時超蓄4.50億立方米,蓄洪堤多處漫溢決口,失去控製作用。

駐馬店地區的主要河流全部潰堤漫溢。全區東西300公里,南北150公里,60億立方米洪水瘋狂漫流,汪洋一片。因老王坡滯洪區干河河堤在8月8日漫決,約有10億立方米洪水串入汾泉河流域。9日晚,洪水進入安徽阜陽地區境內,泉河多處潰堤,臨泉縣城被淹。

據了解,8月5日17時,水庫上游猛降暴雨,板橋水庫管理局院內積水已逾1米,庫區內電話中斷。管理局與水庫上游龍王廟、桃花店等雨量站全部失去聯系。

8月7日19時30分和8日零時20分,水庫管理局用當地駐軍的軍用通訊設備兩次向上級部門發出特特急電,請求用飛機炸掉副溢洪道,確保大壩安全,可是,均未能傳到上級部門領導手中。8日1時40分,水庫管理局第三次向上級部門發出特特急電,報告水庫已經決口。4時,水庫當地駐軍冒著被雷擊的危險,將步話機天線移上房頂,又將垮壩情況通知駐馬店軍分區轉報地委。同時,水庫駐軍用信號彈向下游群眾報告險情並緊急轉移,但由於沒有事先約定而未能如願。

-突如其來的洪災

●道文城公社死絕227戶,9600人遇難……

遂平火車站50噸的車廂被沖走5公里,鐵軌被扭成麻花形……

8日凌晨,洪水像脫韁的野馬,沖出板橋水庫的決口,以每秒6米的速度向下游沖去。首當其沖道文城公社受災最為嚴重,死絕227戶,9600人遇難。

板橋水庫8日凌晨1時垮壩後,僅一小時,洪水就沖進45公里外的遂平縣城,一些人或被途中的電線、鐵絲纏繞勒死,或被沖入涵洞窒息而死,更多的人在洪水翻越京廣線鐵路高坡時,墜入旋渦淹死。

不到6個小時,板橋水庫下傾洪水7.01億立方米。遂平縣83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片汪洋。洪水過處,大小村莊盪然無存。

在1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近60億立方米的洪水肆意橫流。劫後餘生的人回憶,板橋水庫高24.5米的大壩潰決時,出庫洪峰聲如山崩地裂,形如倒海翻江。所到之處,建築、樹木一瞬間消失了蹤影。幹流水面上,人頭攢動,拚命掙扎、呼救。遇難人的屍體和豬、羊、牛、馬、雞、鴨等動物屍體,順水漂流。石磙碾盤被沖下溝河,鏈軌拖拉機、重型機械車床等隨水翻滾。遂平火車站50噸的火車車廂被沖走5公里,鐵軌被扭成麻花形……

洪水過後,只留下一片灰濛蒙的大地。河溝里、淤泥里,人畜屍體,橫七豎八,慘不忍睹。板橋水庫東4公里的大路陳村村民後來形容:「遠看白茫茫,近看空盪盪,進村沒有路,只剩一棵樹。」

據統計,在這場特大暴雨中,河南省駐馬店地區板橋、石漫灘兩座大型水庫,竹溝、田崗兩座中型水庫,58座小型水庫在短短數小時內相繼垮壩潰決。河南省有30個縣市、1780萬畝農田被淹,1015萬人受災,超過2.6萬人死難,倒塌房屋524萬間,沖走耕畜30萬頭,縱貫中國南北的京廣線被沖毀102公里,中斷行車16天,影響運輸46天,直接經濟損失近百億元,成為世界最大的水庫垮壩慘劇。

-「7503號」台風異動河南

●歷史罕見的特大暴雨引發水庫潰決

氣象資料顯示,1975年8月4日,該年度中國內地第3號台風(「7503號」台風),穿越台灣島後在 福建晉江登陸。此時,恰遇澳大利亞附近南半球空氣向北半球爆發,西太平洋熱帶幅合線發生北躍,致使這個登陸台風沒有像通常那樣在陸地上迅速消失,卻以罕見的強力,越江西,穿湖南,在常德附近突然轉向,北渡長江直入中原腹地。

8月5日,行徑詭秘的「7503號」台風突然從北京中央氣象台的雷達監視屏上消失——由於北半球西風帶大形勢的調整,「7503號」台風在北上途中不能轉向東行,於是「在河南境內停滯少動」,災禍由此引發。

「停滯少動」的具體區域是在伏牛山脈與桐柏山脈之間的大弧形地帶,這里有大量三面環山的馬蹄形山谷和兩山夾峙的峽谷。南來氣流在這里發生劇烈的垂直運動,並在其他天氣尺度系統的參與下,造成歷史罕見的特大暴雨,這也是造成水庫潰決的一個重要原因。

據記者了解,當時中央氣象台預報員只在該地區劃了100毫米的降雨量,因為當時沒有一個科學的認識,不可能得出十分准確的結論。

-大修水壩,專家忠告無人理會

●「垮壩」二字在人們心目中根本就不存在

中國工程院院士潘家錚在其《千秋功罪話水壩》一書中介紹,1950年夏的淮河水災促成了同年十月國家作出的《關於治理淮河的決定》。這個決定確定了「蓄泄兼籌」的治淮方針,具體制定了「上游應籌建水庫,普遍推行水土保持,以攔蓄洪水,發展水利為長遠目標」和「低窪地區舉辦臨時蓄洪工程,整理洪汝河河道」的戰略部署。「治淮大戰」由此拉開序幕。

「治淮大戰」中,洪河上游修建了石漫灘水庫,汝河上游修建了板橋水庫。據介紹,當時水文資料很少,設計洪水及工程標准很低。工程運用中,板橋水庫被發現輸水洞洞身裂縫和土壩縱橫向裂縫,於是,1955—1956年分別對板橋、石漫灘兩水庫進行了工程擴建。板橋水庫洪水標准按照蘇聯水工建築物百年一遇設計和千年一遇校核,決定大壩加高3米,壩頂高程為116.34米,防浪牆高程為117.64米;增闢輔助溢洪道,寬300米,底部高程為113.94米,連同原有的溢洪道、輸水洞,最大泄洪能力為1742秒立方米,最大庫容4.92億立方米,其中調洪庫容3.75億立方米。石漫灘水庫按50年一遇設計和500年一遇校核,確定大壩加高3.5米,壩頂高程達到109.7米,防浪牆頂高程111.2米。經過加固,最大庫容為9440萬立方米,其中調洪庫容為7040萬立方米,最大泄量390秒立方米。

在板橋、石漫灘水庫加固擴建後的三年間,中原地區的水庫建設蜂擁而上,一發而不可收。僅1957年到1959年兩年間,駐馬店地區就修建水庫100多座。

1958年,河南總結了漭河流域地區興建山區水利的經驗:「以蓄為主,以小型為主,以社隊自辦為主」。當時的河南省水利廳總工程師陳惺當即反對:在平原地區以蓄為主,重蓄輕排,將會對水域環境造成嚴重破壞——地表積水過多,會造成澇災,地下積水過多,易成漬災,地下水位被人為地維持過高,則利於鹽分聚積,易成鹼災。澇、漬、鹼三災並生結果不堪設想。

然而陳惺的忠告無人理會,「以蓄為主」的經驗被大范圍推廣,很快便推及到安徽。在安徽境內,不僅丘陵地區涌現大批小水庫,淮河流域的河道也被一道道「水壩」分割閘起,造成淮河流域在後來數十年間致命的「腸梗阻」。

陳惺是遠東最大的平原水庫——河南駐馬店境內宿鴨湖水庫的設計者。水庫施工時正值大躍進,河南省水利廳原某領導認為原設計過於保守,擅自作了幾處關鍵的改動。例如:他認為「閘門設計太大」,便將原設計的12孔排水閘門砍去7門,僅剩5門。同此遭遇的是淮河豫皖交界處的班台分洪閘:該閘閘孔原按800秒立方米排水量設計,共為9孔,但由於「以蓄為主」的思想指導,水文數據被人為減小,只建造了7孔;1959年水閘建成後,在1961又人為堵閉2孔。

在1961年開始的「糾偏」中,河南省對全省的水庫進行了一次全面的普查,對一部分設計標准偏低、施工質量較差、存有隱患的水庫,包括一些大型水庫予以廢棄。

但是指導思想的失誤並沒有真正被扭轉,重蓄水灌溉、輕河道治理、重興利輕除弊的傾向依然頑強存在。到1960年代末,駐馬店地區新增水庫100多座,與此相對照,洪汝河的排洪能力非但沒有增強,反而一年年遞減。

1975年8月特大洪水到來之前的淮河上游地區,事實上已隱伏著嚴重危機:河道宣洩不暢,堤防不固,許多「病庫」隱患未除。更為嚴重的是,對於板橋、石漫灘等大型水庫可能垮壩的潛在危險,人們並無警覺——准確地說,「垮壩」二字在人們心目中根本就不存在。

人們過於篤信「百年一遇」、「千年一遇」等既定的洪水標准,自信石漫灘水庫可馭控50年一遇的洪水,在500年一遇的洪水中也能自保;板橋水庫可以馭控100年一遇的洪水,在1000年一遇的洪水中也可無恙。誰也沒有見過「千年一遇」的洪水,所有數據都是根據人們掌握的有限的史料推算而來。1975年8月,真正的大洪水來了。從天而降的大雨使人們瞠目結舌:它的雨量,竟相當於人們所說「千年一遇」設計標準的兩倍!

-重蓄輕排必然會對水域環境造成破壞

●水利建設指導思想陷入某種誤區

垮壩引起的沖擊性災害給洪汝河流域迅雷不及掩耳的毀滅性一擊,河道宣洩不暢、洪水居高不下所造成的浸泡性災害,更加重了這場災難的損失——水利建設指導思想上陷入的
某種誤區,無疑成為這場災難的另一個源頭。

當時,由於宿鴨湖水庫尚未脫險,水利專家陳惺提出,用爆破手段炸開阻水部位,加速行洪。建議獲得國家相關領導的批准後,8月14日,爆破正式開始,全部工作完成共用了整整兩天時間。爆破之後,河南境內的大量洪水向下游傾泄,致使淮河中、下游形勢緊張。淮河多年受重蓄輕排指導思想之害,行洪道上早已圍堰叢生,泄洪能力下降30—40%,沿途淮河河道平堤流水,險象環生。水利專家指出,多年來,重興利輕除弊,重水庫建設輕河道治理,讓人們從對「水庫」無休止的索取中嘗到了「水火無情」的真正味道。

板橋、石漫灘垮壩14年後,曾擔任水利部副部長的李銳在三峽工程論證中意味深長地指出,決不能片面強調水庫的功效而忽略河道的治理,他說:「對河流防洪而言,堤防的作用是絕對的,是古今中外一切大江大河最有效的措施,是一件長年累月埋頭苦乾的工作,但顯不出組織者的雄才大略、雄偉氣魄,更不能揚名天下、流芳百世。但我相信,只要地球存在,河流存在,堤防的作用就是永恆的……」

專家們說,陳惺在20年前就指出過,無論使用了什麼計算方法,如何完善已建水庫的管理,也無論訊情出現時指揮多麼通暢,重蓄輕排都必然會對水域環境造成破壞。但為什麼陳惺的意見不但無人理會,而待其本人遭政治整肅後,直到大禍臨頭才起用?看來,決策與用人失誤的制度原因值得深思。

-暴雨對全國水利工作提出警告

●當時的水電部部長錢正英說「責任在水電部」

1975年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水電部在鄭州召開全國防汛和水庫安全會議,錢正英部長說:「……責任在水電部,首先我應負主要責任。由於過去沒有發生過大型水庫垮壩,產生麻痹思想,認為大型水庫問題不大,對大型水庫的安全問題缺乏深入研究。二是水庫安全標准和洪水計算方法存在問題。對水庫安全標准和洪水計算方法,主要套用蘇聯的規程,雖然作過一些改進,但沒有突破框框,沒有研究世界各國的經驗,更沒有及時地總結我們自己的經驗,做出符合我國情況的規定。三是對水庫管理工作抓得不緊。在防汛中的指揮調度、通訊聯絡、備用電源、警報系統和必要的物資准備,也缺乏明確的規定。板橋、石漫灘水庫,在防汛最緊張的時候,電訊中斷,失去聯系,指揮不靈,造成極大被動。」

錢正英還說:「板橋、石漫灘水庫工程質量比較好,建成後發揮很大效益。但因興建時水文資料很少,洪水設計成果很不可靠。板橋水庫在1972年發生大暴雨後,管理部門和設計單位曾進行洪水復核,但沒有引起足夠的警惕和提出相應的措施,所以防洪標准實際上很低。」

錢認為,「75.8」暴雨對治淮工作是一次嚴格的檢驗,對全國的水利工作也提出了警告。因此,必須認真地總結正反面的經驗,不斷提高水利工作的水平。總結治淮25年的教訓,對洪水做出充分估計,從氣象、歷史等特點中找出規律性的東西。

-各氣象台無一預報出那場大暴雨

●駐馬店老預報員至今感到內疚和遺憾

對於那場大暴雨,無論是從 中央氣象台到河南省氣象台再到駐馬店地區氣象台,均沒有一家報出來。時至今日,駐馬店市氣象局70歲的老預報員孫令喜和汪根元提到那場沒有預報出來的暴雨,心情還始終感到內疚和遺憾。

事後,專家對未能較准確預報「75.8」暴雨的原因進行了分析:首先,「7503」號台風行蹤太詭秘,打破了台風在內陸地區大規模釋放能量的規律性,使人們措手不及,防不勝防;其次,預報人員經驗不夠豐富,新中國成立時間不長,我國的氣象科學尚處於探索研究階段,沒有成熟的經驗可以借鑒,有不少基層氣象台站,預報天氣還依靠壓溫濕曲線加看天的陳舊模式進行;再次,觀測手段落後,通訊工具陳舊。之後,各級氣象預報人員調整預報思路,採用聯合攻關的方式,分析當地台風致洪暴雨的成因與防禦對策,建立了多種致洪暴雨 天氣預報模式。

據河南省氣象台孔海江等人提出的觀點,2008年河南省很可能出現一次有登陸台風造成的區域性暴雨,因此,河南省今後的防災任務依舊艱巨。

-暴雨成災不僅僅是預報問題

●當時第一個趕到現場的氣象人員總結諸多經驗

9月16日,在鄭州舉行的「75.8」暴雨洪水三十周年學術研討會上,記者見到了長期從事天氣預報和數值天氣預報業務系統工程建設和科研工作,並曾親歷「75.8」救災的天氣動力和數值預報專家、原國家氣象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澤椿。

李澤椿是事後第一個趕到現場的氣象預報人員。他在回憶當年情景時話語依然沉重,「這段經歷讓我深感氣象工作者的責任重大!」李澤椿在隨後的幾個月做了許多調查,總結出的不少經驗在今天依然有著現實指導意義。

他說,首先是必須重視氣象研究在國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氣象工作必須增強業務觀念,進行完善的管理、長期積累和氣象科研;同時,一線的氣象人員都應該具有豐富的氣象知識。「水災發生時,鄭州有一處氣象雷達,但卻因停電,沒有留下資料。」這件事讓李澤椿至今耿耿於懷。他認為,氣象、水文、環保、林業、農業各部門最好能統一起來,形成一個統一的自然環境觀測網站,最後把這些資料統一規范管理,為科學服務和應用。

「暴雨成災,不僅僅是預報的問題。」李澤椿指出,那場災難中「人禍」的因素同樣突出。主要表現在當時水庫建設中「重蓄水灌溉,輕河道治理」,在部分水庫建設中又搞「多快好省的典範」,違背了科學規律。此外,災難發生時,社會組織同樣存在問題,不知道該如何疏散群眾及救災。因此,各地領導部門要非常重視全社會自然災害監測預警系統的建設,同時進行科學救災,並形成良好的科普輿論氛圍。

李澤椿還指出,時下和今後的一些新情況值得警惕。「當年化工廠少,大水過後留下的後遺症相對較少,如今有些地方發展化工產業,工廠就建在壩區,一但出事,造成的污染難以估量。這一問題在新奧爾良風災中已經出現。」他認為一些大化工廠的選址必須經過氣象、水利等部門的綜合評估。

閱讀全文

與8月14歷史有什麼大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7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